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煮中葯的方法及步驟

煮中葯的方法及步驟

發布時間:2024-11-11 16:11:52

1. 如何熬中葯-熬中葯掌握四大方法葯效才好

如何熬中葯2017-熬中葯掌握四大方法葯效才好

中醫治病最常使用的就是中葯,所以現代社會里中葯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了,所以很多葯店也都有包葯和免費代煎的服務了。但是熬中葯不可馬虎,那你知道如何熬中葯嗎?熬中葯掌握四大方法葯效才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熬中葯的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煎煮前

1、清洗:煎煮前一般無需清洗。如果草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2、浸泡: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葯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葯的濃度。

二、煎煮中

1、用水:以水浸過葯材表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葯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葯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准水位,再開始煎煮。

2、火候:一般的中葯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葯,可以在煮沸之後,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鍾左右即可。

3、時間:一般中葯,頭煎應在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類中葯,頭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類中葯,頭煎應在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

4、復煎:一服中葯在煎煮兩遍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中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葯量較大的處方,也可煎煮3遍。

三、煎煮後

立即濾取:葯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葯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葯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四、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銹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葯物發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溫馨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葯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1、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鍾,再加入其他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10-30分鍾才能發揮效用。

2、後下的葯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等,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鍾入鍋。

中葯材熬成湯成為精華對於病人的疾病治療,身體恢復作用極大,但是要想葯效發揮最佳一定要學會如何正常的熬中葯,這不是著急的事情。怎麼樣,大家現在應該學會怎樣熬中葯了吧,希望對中葯的朋友們會有一些幫助。

;

2. 什麼是正確煎中葯的方法

‍‍

煎煮中葯的步驟是怎樣的呢?中醫博大精深,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喝中葯治病的記憶,但你會煎煮中葯嗎?下面教你煎中葯的全過程,分三個階段為大家介紹。

立即濾取 葯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葯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葯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 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銹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葯物發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葯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鍾,再加入其他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 10~30分鍾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葯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等,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鍾入鍋。

中葯煎煮過程中,如果不慎誤將葯汁煎干,切不可添水重復煎煮,重復煎煮葯盡失本性,服過之後病情會加劇,應該扔掉不用。

‍‍

3.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熬中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我們一般吃中成葯可能就是直接製成的片劑或者其他劑型,不需要自己動手去熬,但是其實也有很多中葯是需要自己帶回家煎煮的,但是熬中葯並不是每個人總在做的家常事宜,所以很多人是不太會熬中葯的。那麼,熬中葯正確方法是怎樣的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煎葯注意事項
(1)首先,器具是重要的。鐵鍋之類的金屬鍋一般是不行的,因為很多具有葯效的分子可能與金屬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導致葯效變化。所以最好還是用砂鍋。同時水量啊什麼的也應該是考量因素。
(2)其次,提取條件很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火候。古代無法做到精確定量,而不同的燃料燃燒特徵不同,依靠不同的燃料就可以達到不同的溫度以及加熱時間等等一系列相關參數,比如牛糞燒的長均勻啊什麼的。
(3)最後,有可能燃燒過程中燃料成分起了作用?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本身燃燒有機成分都毀的差不多,要想進入葯湯並且達到治療窗濃度太難,但這一點應該不是主要因素。
2、煎葯器具選用
中葯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葯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葯時能與中葯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葯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中葯湯劑的臨床療效。
3、煎葯的加水量
煎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葯液多,病人服葯時很不方便。中葯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葯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葯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葯物表面3厘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4、煎葯注意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年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
a.先煎葯: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葯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鍾,再與其它葯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葯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葯物久煎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原鹼,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b.後下葯: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葯物,要在葯物煎好前10-15分鍾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鹼,煎煮時間超過20分鍾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採用後下方法。
c.包煎葯: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葯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d.溶化服:用熱葯液將葯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葯物有玄明粉,芒硝。
e.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葯物,用熱葯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葯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葯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採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f.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葯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g.沖服,一些貴重的葯物細粉不能與群葯一起煎煮,多採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葯粉溶於葯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葯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葯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8)煎煮中葯要注意器具的選用、加水量、煎葯時間、溫度等等,煎中葯是需要耐心、細心的,想煎葯一副中葯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煎出好葯。

閱讀全文

與煮中葯的方法及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顯微鏡鑒寶方法 瀏覽:951
奶狗快速長大的方法 瀏覽:186
直發梳使用方法 瀏覽:322
怎麼理解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瀏覽:839
口算乘法運用到的教學方法 瀏覽:843
安裝雙面玻璃的方法 瀏覽:378
魚池過濾槽安裝方法 瀏覽:489
蒲公英花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63
涼血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30
用數字畫簡單的方法 瀏覽:125
廚房門安裝方法 瀏覽:185
直角駝背的正確方法 瀏覽:151
改善鼻炎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5
懶人做生日蛋糕簡單方法 瀏覽:390
調查影響二胎生育意願的研究方法 瀏覽:307
怎樣喂中華龜是正確的方法 瀏覽:627
草牛肉質量鑒別方法和技巧 瀏覽:831
簡單木頭積木的搭建方法 瀏覽:580
做奧數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982
創造性勞動方法有哪些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