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孢子大小的測量原理及方法

孢子大小的測量原理及方法

發布時間:2024-08-29 12:35:22

❶ 七年級上冊義務教育人教版科學的復習資料 四個單元的都要 謝謝拉

1. 蝸牛身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殼、足、口、眼點、兩對觸角
2. 蝸牛是有感覺的生物體,它有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但沒有聽覺
3. 生活中的物體可以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大類。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①.有應激性 ②.能生長 ③.能進行新陳代謝(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 ④.有嚴整的結構⑤.能生殖和發育⑥.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⑦.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4.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怎麼理解? 龍生龍,鳳生鳳怎麼理解?
5. 植物與動物的最主要的兩個區別是:①、能否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而動物不能。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運動。動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6.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無機鹽,又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在光照條件下,在植物體內的一個結構——葉綠體中合成自身需要的營養物質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同時放出氧氣。
7. 地球上生存的動物已確定名稱的約有125萬多種,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椎骨,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8. 脊椎動物根據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9. 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呈紡錘形,分為頭、軀干、尾,體表覆有鱗片,鱗片上有一層粘液,有側線,運動器官是鰭,呼吸器官——鰓、鰾,卵生、變溫,
10. 兩棲類、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水陸兩棲,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卵生、變溫,代表動物:大鯢、青蛙;
11. 爬行類,真正的陸生動物,皮膚上有鱗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變溫,代表動物:鱷魚、蛇、蜥蜴;
12. 鳥類、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適於飛行,身體呈紡錘形,有羽毛,前肢變成翼,骨骼中空,沒有牙齒,卵生、恆溫,鳥的喙和腳有多種形態,膀胱退化以適應空中飛行,雞鴨鵝屬於鳥類;
13. 哺乳類,最高等的脊椎動物胎生、哺乳、恆溫,雌性哺乳動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後代,呼吸器官——肺,有發達的運動器官,適宜陸地奔跑。其中嚙齒類動物的門牙一輩子都在生長,蝙蝠是會飛的哺乳動物,鯨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
14. 無脊椎動物分為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代表動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屬於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珊瑚蟲、水母、水螅、海葵、海蟄;扁形動物:渦蟲、血吸蟲、豬肉絛蟲;線形動物:蛔蟲、蟯蟲、蠕蟲;環節動物:蚯蚓、水蛭,軟體動物:蛤、河蚌、烏賊、蝸牛、章魚,節肢動物;蝗蟲、蝦、蟹、蜘蛛;棘皮動物:海參、海星。其中節肢動物是動物界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的昆蟲類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
15. 益蟲、害蟲是相對於人類而言的,有些動物是益蟲,有些動物是害蟲,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是一種害蟲。
16.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生殖器官。
17. 植物根據繁殖方式分為有種子的植物和沒有種子的植物
18. 花的結構包括:雌蕊、雄蕊、花瓣、花萼
19. 有種子的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裸子植物是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種子裸露的植物,如銀杏、紅松、馬尾松、水杉、雪松、側柏、杉木等等,我國還有「裸子植物故鄉」之美稱。
20. 食用葉的有青菜、大白菜、洋蔥、百合… ; 食用莖的有馬鈴薯、姜、仙人掌、荸薺 、芋艿、茭白、藕… ; 食用根的有蘿卜、胡蘿卜、甜菜 、番薯…… ; 食用果實的有辣椒、茄子、… ; 食用種子的有西瓜子、玉米、山核桃、栗子、稻穀… ; 食用花的有菊花、玫瑰、茉莉、桂花、蒲公英、雪蓮等 …
21. 如何測定植物種子的質量和體積?(注意兩個方面:一測量工具,二方法正確)
22. 沒有種子的植物的特點是:沒有花,不形成種子,不用種子,用孢子繁殖的植物。
23. 蕨類植物:像蕨、胎生狗脊、滿江紅、桫欏等,它們生活在陰濕環境中,沒有種子,但具有根、莖、葉。靠孢子繁殖後代,這樣的植物叫做蕨類植物。煤有些是古代高大蕨類所形成的。
24. 苔蘚植物:像地錢、葫蘆蘚一樣,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結構簡單,沒有真正的根,只有莖和葉,不開花,也沒有種子,用孢子進行繁殖。這些植物稱為苔蘚植物。其中假根起著固定和吸水的作用
25. 藻類植物:像紫菜、衣藻、海帶、水綿等結構簡單,沒有明細分工,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稱為藻類植物。衣藻是單細胞植物,既可孢子生殖,又可分裂生殖。
26. 瑞典博物學家:林耐是在分類學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27. 生物物種分類的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界門綱目科屬種,級別越高,種類越多,共同點越少,級別越低,種類越少,共同點越多,分類的最小單位是——種。
28. 多細胞生物體都由受精卵細胞發育而來,細胞分裂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
29. 細胞分裂:一個母細胞經過復雜變化,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叫細胞分裂。一個細胞經過一次分裂之後,細胞的大小、個數發生變化;形態、結構、功能不變。細胞分裂次數與細胞個數的關系2n。細胞分裂過程中,最引人注意的變化是 ①出現染色體 ②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對於單細胞生物而言,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它的個體數增加
30. 細胞生長:子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不斷長大的過程。生長過程中,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增大個體體積。
31. 細胞分化:子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形成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的過程。細胞分化的過程,增加了細胞種類,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
32. 一個受精卵細胞經過細胞分裂、生長、分化,可以發育成體形龐大、結構復雜的多細胞生物體。
33. 細胞通過(細胞分裂 )能產生與自己一樣的細胞,在此過程中,母細胞內出現(染色體),最後這些物質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子細胞能不斷長大,這個過程稱為(細胞生長)。有的子細胞發生了變化,形成具有不同(功能)和(形態)的細胞,這個過程稱為細胞的(細胞分化)。
34. 動物細胞的種類很多,如:神經細胞、血紅細胞、白細胞、肌肉細胞、精子細胞等,植物細胞有洋蔥表皮細胞、色素細胞、毛細胞、石細胞等
35. 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構成。是由19世紀的施旺、施萊登提出的。
36. 1665年英國人胡克發現的細胞,其實他發現的只是細胞壁,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六部分,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他們的功能分別是細胞壁有保護、支持作用,細胞膜有保護、控制物質進出,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液泡含細胞液,儲存營養、水分,細胞質能流動、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如高大植物之所以能「頂天立地」就是與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有關。
37. 說出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名稱:
38.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有:①安放②對光③放片④調焦距⑤觀察⑥收鏡、整理。安放時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放在靠體前略偏左的位置,對光時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轉動遮光器(光圈)為最大,左眼看,右眼睜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向後(內)旋轉粗准焦螺旋,物鏡會快速上升;向前(外)旋轉細准焦螺旋,物鏡會慢慢下降。慢慢移動裝片,可發現目鏡中的物象移動方向跟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倒像。注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視野的左下方,則把物體向左下方移動,物象在視野的右下方,則把物體向右下方移動。
39. 反光鏡可以給我們使用顯微鏡提供光線,反光鏡包括凹面鏡和平面鏡,除了反光鏡,光圈也可以控制光量的大小
40. 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正中心,然後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准通光孔,在稍微調節細准焦螺旋,即可看到進一步放大的物像
41. 收鏡時:①上升鏡筒,物鏡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鏡筒,②關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鏡。
42. 顯微鏡的放大率(總放大倍數)是:放大率= _____ × _____= ______
43. 製作臨時裝片的操作順序應該是擦、滴、取、展、蓋、染、吸。
44. 生物體一般是由細胞構成的,大多數生物屬於多細胞生物,少數屬於單細胞生物,如衣藻屬於單細胞植物、草履蟲屬於單細胞動物。
45. 衣藻的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葉綠體、鞭毛、眼點、伸縮泡
46. 為什麼衣藻屬於單細胞植物——因為衣藻只有一個細胞,具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物質。衣藻的鞭毛、眼點的作用——鞭毛可以幫助運動;眼點可以感知光線強弱,
47. 草履蟲的細胞結構有纖毛、口溝、食物泡、伸縮泡、大核小核、細胞膜、細胞質
48. 單細胞生物的共同特徵——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49. 細菌是一種沒有細胞核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根據形態不同,細菌可分螺旋菌球菌桿菌三類。所有的細菌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這三種結構,細菌沒有葉綠體,只能依賴寄生生存;沒有細胞核,被稱為原核生物。有細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真菌三大類。我們平時吃的金針菇、冬蟲夏草、靈芝、香菇、蘑菇、木耳等都是屬於真菌。黴菌、青黴、酵母菌等都是屬於真菌。細菌和真菌通常被稱為微生物
50. 菌落是大量細菌組成的細菌團,細菌和真菌並不都是對人體有害,有些有益如青黴、酵母菌等
51. 影響細菌生長的因素有溫度、水分、氧氣,能夠抑制細菌生長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熱法
52. 組織就是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集中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就是組織。植物的五大組織是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分布在根、莖、葉的表皮,具有保護功能,輸導組織分布在根、莖、葉脈內的導管和篩管,具有輸送水、無機鹽和 有機物的功能,營養組織分布在葉肉、果肉,具有貯存營養物質的功能,機械組織分布在木質部、韌皮部內,具有支撐、保護作用的功能,分生組織分布在根尖、芽、形成層,具有分裂產生新的細胞的功能,
53. 植物的葉——表皮有保護組織構成,葉肉有營養組織構成,葉肉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葉脈中有輸導組織,包含導管和篩管,導管向上輸送水分,篩管向下輸送營養物質;葉脈是由機械組織構成的
54. 動物的四大組織是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肌肉組織,上皮組織分布在人的皮膚、內臟器官表面、體內各種官腔內表面,功能是保護功能、分泌和吸收物質的功能,結締組織分布血液、軟骨、肌腱,具有運輸、支持的功能,,神經組織分布在腦、脊髓和神經中,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的功能,肌肉組織分布在四肢、軀體(骨骼肌),心臟(心肌),胃壁、腸壁(平滑肌),具有收縮、舒張,產生運動的功能,
55. 皮膚由外向內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它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血液由結締組織構成;神經末梢、觸覺小體由神經組織構成;立毛肌由肌肉組織構成。
56. 生物按構成細胞多少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57. 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稱為器官。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其中花、果實和種子與植物的生殖有關,稱為生殖器官,根、莖和葉則與植物製造自身營養物質和生長有關,稱為營養器官。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58. 人體的器官很多,如最大的器官是皮膚,如心臟、血管、肺、氣管、支氣管、腎、輸尿管、膀胱、大腦、小腦、睾丸、輸精管、卵巢、輸卵管、子宮、骨骼、甲狀腺等;
59. 系統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總稱為消化系統,人體有八大系統,分別是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是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而協同工作的。各個系統相互聯系,使得人體形成一個整體,並能及時對環境作出反應
60. 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61.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宇宙的結構層次:地球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宇宙
62. 現代顯微技術將人們的視野帶入了微觀世界,一般的光學顯微鏡可將物體放大1500倍,電子顯微鏡可將物體放大幾百萬倍,我們可清晰的觀察細胞及其內部結構。
63. 適應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既有普適性,又有相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適應,並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適應,並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
64. 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如向光性,綠色植物具有較大葉片是對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一種適應,而仙人掌的葉變成刺是對沙漠少水的一種適應,它的莖變的肥大、含葉綠素是對光合作用、儲存水分的一種適應
65. 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在形體結構上,都表現出一種對環境的適應,如鳥類和哺乳類體溫恆定,使它們能夠適宜不同的生存環境,如大型動物都有發達的四肢,是對捕食或逃避天敵的一種適應,如一些動物有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保護色是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如青蛙、避役、北極狐、北極熊、雷鳥、蝗蟲、比目魚、變色龍等。警戒色是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如黃蜂、有毒蛇等。擬態是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如竹節蟲、尺蠖、枯葉蝶、螳螂成蟲、若蟲等
66. 研究表明大多數動物的滅絕都是因為喪失了棲息地而造成的,如亂砍濫伐森林、過度捕撈等,我國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些頻臨滅絕,如特有的珍貴動物大熊貓、朱䴉、揚子鱷、特有的珍貴植物銀杏、水杉、桫欏。
67. 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為了保護珍稀生物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國家劃出了一定的保護區域,它的目的是通過保護棲息地達到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如我國的廣東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長白山、四川省的卧龍山、貴州省的梵凈山等自然保護區已參加了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生物的多樣性息息相關,我們應該保護生物生存的環境和各個種類。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希望能幫到你

❷ 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新人教)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 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 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 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 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 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 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 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 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 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 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 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 恆溫動物 哺乳動物
鳥類
50、 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
51、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 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於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 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 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 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 人有206塊骨 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 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 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 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 肩關節 下肢 髖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
腕關節 踝關節
指關節 趾關節
65、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 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 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 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 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 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 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 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 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 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 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 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 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 「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 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 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 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 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③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黴菌。
細菌 真菌


點 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點 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 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135.綱 < 亞門 < 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00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參考資料:原創,你必須給我提分哦,我可是為了你大的這么累這么多的~已贊同

❸ 微生物檢測是檢測的微生物的數量還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兩種方法都有
測微生物的有:
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

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測培養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如5分鍾)和轉速(如5000 rpm),離心後,倒出上清夜,測出上清夜體積為v,則菌絲濃度為(10-v)/10。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稱乾重法:

可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在離心法中,將一定體積待測培養液倒入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和轉速,進行離心,並用清水離心洗滌1-5次,進行乾燥。乾燥可用烘箱在1050C或1000C下烘乾,或採用紅外線烘乾,也可在800C或400C下真空乾燥,乾燥後稱重。如用過濾法,絲狀真菌可用濾紙過濾,細菌可用醋酸纖維膜等濾膜過濾,過濾後用少量水洗滌,在400C下進行真空乾燥。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比濁法:

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對某一培養物內的菌體生長作定時跟蹤時,可採用一種特製的有側臂的三角燒瓶。將側臂插入光電比色計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隨時測定其生長情況,而不必取菌液。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0nm 處用比色管定時測定發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監控E.Coli的生長及誘導時間。

菌絲長度測量法:

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或是利用一隻一端開口並帶有刻度的細玻璃管,到入合適的培養基,卧放,在開口的一端接種微生物,一段時間後記錄其菌絲生長長度,藉此衡量絲狀微生物的生長。

微生物計數法

血球計數板法:

血球計數板是一種有特別結構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條溝和兩條嵴,中央有一短橫溝和兩個平台,兩嵴的表比兩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個平台上刻有不同規格的格網,中央0.1 mm2面積上刻有400個小方格。通過油鏡觀察,統計一定大格內微生物的數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體數。這種方法簡便,直觀,快捷,但只適宜於單細胞狀態的微生物或絲狀微生物所產生的孢子進行計數,並且所得結果是包括死細胞在內的總菌數。

染色計數法:

為了彌補一些微生物在油鏡下不易觀察計數,而直接用血球計數板法又無法區分死細胞和活細胞的不足,人們發明了染色計數法。藉助不同的染料對菌體進行適當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顯微鏡下進行活菌計數。如酵母活細胞計數可用美藍染色液,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為無色,而死細胞為藍色。

比例計數法:

將已知顆粒(如黴菌孢子或紅細胞)濃度的液體與一待測細胞濃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在顯微鏡視野中數出各自的數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細胞濃度。這種計數方法比較粗放。並且需要配製已知顆粒濃度的懸液做標准。

液體稀釋法:

對未知菌樣做連續十倍系列稀釋,根據估計數,從最適宜的三個連續的10倍稀釋液中各取5毫升試樣,接種1毫升到3組共15隻裝培養液的試管中,經培養後記錄每個稀釋度出現生長的試管數,然後查最大或然數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樣的含菌數,根據樣品稀釋倍數計算出活菌含量。該法常用於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例如飲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檢查。

平板菌落計數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將待測菌液進行梯度稀釋,取一定體積的稀釋菌液與合適的固體培養基在凝固前均勻混合,或將菌液塗布於已凝固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保溫培養後,用平板上出現的菌落數乘以菌液稀釋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數。一般以直徑9cm的平板上出現50-500個菌落為宜。但方法比較麻煩,操作者需有熟練的技術。平板菌落計數法不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數,而且同時將菌液中的細菌進行了一次分離培養,獲得了單克隆。

試劑紙法:

在平板計數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小型商品化產品以供快速計數用。形式有小型厚濾紙片,瓊脂片等。在濾紙和瓊脂片中吸有合適的培養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劑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無色)待蘸取測試菌液後置密封包裝袋中培養。短期培養後在濾紙上出現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與標准紙色板上圖譜比較即可估算出樣品的含菌量。試劑紙法計數快捷准確,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計數法的人為操作誤差。

膜過濾法:

用特殊的濾膜過濾一定體積的含菌樣品,經丫叮橙染色,在紫外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熒光,活細胞會發橙色熒光,而死細胞則發綠色熒光。

測產物的有:
生理指標法:

微生物的生長伴隨著一系列生理指標發生變化,例如酸鹼度,發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產氣量等,與生長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標很多,它們可作為生長測定的相對值。

測定含氮量:

大多數細菌的含氮量為乾重的12.5%,酵母為7.5%,黴菌為6.0%。根據含氮量×6.25,即可測定粗蛋白的含量。含氮量的測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過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測N2氣法。Dumas測N2氣法是將樣品與CuO混合,在CO2氣流中加熱後產生氮氣,收集在呼吸計中,用KOH吸去CO2後即可測出N2的量。

測定含碳量:

將少量(乾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毫升水或無機緩沖液中,用2毫升2%的K2Cr2O7溶液在100 0C下加熱30分鍾後冷卻。加水稀釋至5毫升,在580nm的波長下讀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長量。需用試劑做空白對照,用標准樣品做標准曲線。

還原糖測定法:

還原糖通常是指單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過還原糖的測定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常用於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常規監測。方法是,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試劑,沸水浴煮沸3分鍾,取出加少許鹽酸酸化,加入Na2S2O3臨近終點時加入澱粉溶液,繼續加Na2S2O3至終點,查表讀出還原糖的含量。

氨基氮的測定:

方法是,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紅和鹽酸作指示劑,加入0.02N的NaOH調色至顏色剛剛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應數刻,加入0.02N的使之變色,根據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根據培養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其他生理物質的測定:

P,DNA,RNA,ATP,NAM(乙醯胞壁酸)等含量以及產酸,產氣,產CO2(用標記葡萄糖做基質),耗氧,黏度,產熱等指標, 都可用於生長量的測定。也可以根據反應前後的基質濃度變化,最終產氣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測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長。如我所在BMP-2的發酵生產上,隨時監測溶氧量的變化和酸鹼度的變化,判斷細菌的長勢。

商業化快速微生物檢測法:

微生物的檢測,其發展方向是快速,准確,簡便,自動化,當前很多生物製品公司利用傳統微生物檢測原理,結合不同的檢測方法,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微生物檢測儀器設備,正逐步廣泛應用於醫學微生物檢測和科學研究領域。例如:

1、抗干擾培養基和微生物數量快速檢測技術結合解決了傳統微生物檢測手段不能解決的難題,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擾微生物檢測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科院廣州分院合作產業處提供的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新型生化鑒定管,微生物計數卡,環境質量檢測試劑盒等,可方便的用於多項檢測。

2、BACTOMETER 全自動各類總菌數及快速細菌檢測系統可以數小時內獲得監測結果,樣本顏色及光學特徵都不影響讀數,對酵母和黴菌檢測同樣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電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將待測樣本與培養基置於反應試劑盒內,底部有一對不銹鋼電極,測定因微生物生長而產生阻抗改變。如微生物生長時可將培養基中的大分子營養物經代謝轉變為活躍小分子,電阻抗法可測試這種微弱變化,從而比傳統平板法更快速監測微生物的存在及數量。測定項目包括總生菌數,酵母菌,大腸桿菌群,黴菌,乳酸菌,嗜熱菌,革蘭氏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閱讀全文

與孢子大小的測量原理及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測量身高方法圖片 瀏覽:157
正確給孩子斷奶的方法 瀏覽:661
摩托車省油方法如何換摩托車氣缸 瀏覽:626
手口足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906
玻璃鋼排風的安裝方法 瀏覽:682
八十一除以二十七計算方法 瀏覽:287
有哪些方法是描寫人物的方法 瀏覽:472
坐骨神經如何快速緩解土方法 瀏覽:474
頸椎托的使用方法 瀏覽:604
oppo更改usb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4
碳酸鋁銨的食用方法 瀏覽:707
檢測亞甲基藍的方法 瀏覽:245
圓橢圓度計算方法 瀏覽:797
鎳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Ys325 瀏覽:191
霧化吸氧一體機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699
看書是鍛煉孩子的好方法 瀏覽:761
面部皮肌炎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818
水管吊頂吊箍安裝方法 瀏覽:174
澳大利亞貝拉米米粉的食用方法 瀏覽:811
三橋繼動閥安裝方法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