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燒燙傷的處理正確方法是
傷者的氣道、呼吸道和循環系統的檢查和治療是處理的開始。如果懷疑有吸入性損傷,可能需要早期插管,然後再處理燒燙傷創面。大面積燒燙傷的病人,可以用干凈的床單包裹,直至他們被送到醫院。
由於燒燙傷創面容易發生感染,最近五年內未接受過破傷風免疫的病人應給予破傷風加強針。在美國,急診科95%的灼傷經處理後即可出院,5%需要入院治療。對於重度燒燙傷,早期喂養是很重要的。除傳統療法外,高壓氧法可能是有益的。
(1)燙傷用什麼方法測量擴展閱讀:
早期及時冷療(在灼傷30分鍾之內)可以減少灼傷深度和疼痛,但是必須謹慎,否則冷療過度可導致體溫過低。應使用涼水10~25 °C(50.0~77.0 °F)而不是冰水,因為後者可導致進一步損傷。
化學灼傷需要徹底沖洗,用肥皂水清洗,清除壞死的組織並進行敷料包紮是創面護理的重要內容。一些試驗性證據認為保持水泡完整。二度灼傷應該在兩天後進行重新評估。
專家們建議將熱水器溫度設在48.8 °C(119.8 °F)度以下。其他防止燙傷的措施包括使用溫度計測量浴水溫度以及在爐子上安裝防濺保護板。雖然煙花管理的效果還不清楚,但是試驗性的證據表明一些建議是有幫助的,如限制向兒童銷售煙花。
㈡ 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的方法:
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
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時讀數。
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2)燙傷用什麼方法測量擴展閱讀
溫度測量
一、溫度測量是用測溫儀器對物體的溫度作定量的測量。
溫物理量的測度測量實際上是對該物體的某一量,該物理量應該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物體溫度的變化而作單調的較顯著的變化。據物理定律,由該物理量的數值來顯示被測物體的溫度。
使用測溫儀表對物體的溫度進行定量的測量,測量溫度時,總是選擇一種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物理量作為溫度的標志,根據所依據的物理定律,由該物理量的數值顯示被測物體的溫度
目前,溫度測量的方法已達數十種之多。根據溫度測量所依據的物理定律和所選擇作為溫度標志的物理量,測量方法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類。
膨脹測溫法採用幾何量(體積、長度)作為溫度的標志。最常見的是利用液體的體積變化來指示溫度的玻璃液體溫度計。還有雙金屬溫度計和定壓氣體溫度計等。
玻璃液體溫度計這種溫度計由溫泡、玻璃毛細管和刻度標尺等組成。從結構上可分三種:棒式溫度計的標尺直接刻在厚壁毛細管上:內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封在玻璃套管中;外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則固定在玻璃毛細管之外。溫泡和毛細管中裝有某種液體。最常用的液體為汞、酒精和甲苯等。溫度變化時毛細管內液面直接指示出溫度。
精密溫度計幾乎都採用汞作測溫媒質。玻璃汞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30~600°C;用汞鉈合金代替汞,測溫下限可延伸到-60°C;某些有機液體的測溫下限可低達-150°C。這類溫度計的主要缺點是:測溫范圍較小;玻璃有熱滯現象(玻璃膨脹後不易恢復原狀);露出液柱要進行溫度修正等。
雙金屬溫度計把兩種線膨脹系數不同的金屬組合在一起,一端固定,當溫度變化時,因兩種金屬的伸長率不同,另一端產生位移,帶動指針偏轉以指示溫度。工業用雙金屬溫度計由測溫桿(包括感溫元件和保護管)和表盤(包括指針、刻度盤和玻璃護面)組成。測溫范圍為-80~600°C。它適用於工業上精度要求不高時的溫度測量。
定壓氣體溫度計對一定質量的氣體保持其壓強不變,採用體積作為溫度的標志。它只用於測量熱力學溫度(見熱力學溫標),很少用於實際的溫度測量。
壓力測溫法採用壓強作為溫度的標志。屬於這一類的溫度計有工業用壓力表式溫度計、定容式氣體溫度計和低溫下的蒸氣壓溫度計三種。
壓力表式溫度計其密閉系統由溫泡、連接毛細管和壓力計彈簧組成,在密閉系統中充有某種媒質。當溫泡受熱時,其中所增加的壓力由毛細管傳到壓力計彈簧。彈簧的彈性形變使指針偏轉以指示溫度。
二、溫泡中的工作媒質有三種:氣體、蒸氣和液體。
1、氣體媒質溫度計如用氮氣作媒質,最高可測到500~550°C;用氫氣作媒質,最低可測到-120°C。
2、蒸氣媒質溫度計常用某些低沸點的液體如氯乙烷、氯甲烷、乙醚作媒質。溫泡的一部分容積中放這種液體,其餘部分中充滿它們的飽和蒸氣。
3、液體媒質一般用水銀。
這類溫度計適用於工業上測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溫度測量。
定容氣體溫度計保持一定質量某種氣體的體積不變,用其壓強變化來指示溫度。這種溫度計通常由溫泡、連接毛細管、隔離室和精密壓力計等組成。它是測量熱力學溫度的主要手段。1968年國際實用溫標的大多數定義固定點的指定值都是根據這種溫度計的測定結果來確定的。它在溫標的建立和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很少用於一般測量。
蒸氣壓溫度計用於低溫測量。它是根據化學純物質的飽和蒸氣壓與溫度有確定關系的原理來測定溫度的一種溫度計。它由溫泡、連接毛細管和精密氣壓計等組成,工作媒質有氧、氮、氖、氫和氦。充氧的溫度計使用范圍為54.361~94K,氮為63~84K,氖為24.6~40K,氫為13.81~30K,氦為0.2~5.2K。蒸氣壓溫度計的測溫精度高,裝置較為復雜,但比氣體溫度計簡單,在測溫學實驗中常用作標准溫度計。
電學測溫法採用某些隨溫度變化的電學量作為溫度的標志。屬於這一類的溫度計主要有熱電偶溫度計、電阻溫度計和半導體熱敏電阻溫度計。
熱電偶溫度計是一種在工業上使用極廣泛的測溫儀器。熱電偶由兩種不同材料的金屬絲組成。兩種絲材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置於被測溫度處;另一端稱為自由端,與測量儀表相連,形成一個封閉迴路。當工作端與自由端的溫度不同時,迴路中就會出現熱電動勢(見溫差電現象)。
當自由端溫度固定時(如 0°C),熱電偶產生的電動勢就由工作端的溫度決定。熱電偶的種類有數十種之多。有的熱電偶能測高達 3000°C的高溫,有的熱電偶能測量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電阻溫度計根據導體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來測量溫度。最常用的電阻溫度計都採用金屬絲繞製成的感溫元件。主要有鉑電阻溫度計和銅電阻溫度計。低溫下還使用銠鐵、碳和鍺電阻溫度計。
精密鉑電阻溫度計目前是測量准確度最高的溫度計,最高准確度可達萬分之一攝氏度。在-273.34~630.74°C范圍內,它是復現國際實用溫標的基準溫度計。中國還廣泛使用一等和二等標准鉑電阻溫度計來傳遞溫標,用它作標准來檢定水銀溫度計和其他類型溫度計。
半導體熱敏電阻溫度計利用半導體器件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來測定溫度,其靈敏度很高。主要用於低精度測量。
磁學測溫法根據順磁物質的磁化率與溫度的關系(見順磁性)來測量溫度。磁溫度計主要用於低溫范圍,在超低溫(小於1K)測量中,是一種重要的測溫手段。
聲學測溫法採用聲速作為溫度標志,根據理想氣體中聲速的二次方與開爾文溫度成正比的原理來測量溫度。通常用聲干涉儀來測量聲速。這種儀表稱為聲學溫度計。主要用於低溫下熱力學溫度的測定。頻率測溫法採用頻率作為溫度標志,根據某些物體的固有頻率隨溫度變化的原理來測量溫度。這種溫度計叫頻率溫度計。
在各種物理量的測量中,頻率(時間)的測量准確度最高(相對誤差可小到1×10),近些年來頻率溫度計受到人們的重視,發展很快。石英晶體溫度計的解析度可小到萬分之一攝氏度或更小,還可以數字化,故得到廣泛使用。此外,核磁四極共振溫度計也是以頻率作為溫度標志的溫度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測量
㈢ 鎬庢牱鍒ゆ柇60鎽勬皬搴︾殑姘
鐢ㄩ噺紼嬭秴榪70搴︾殑娓╁害璁℃祴閲忔按娓╁嵆鍙楠岃瘉姘存槸鍏鍗佸害銆傚傛灉娌℃湁娓╁害璁℃潵鍋氭祴閲忕殑璇濓紝鍙鑳藉熷ぇ鑷寸殑鍒ゆ柇銆傚叿浣撳垽鏂鏂規硶濡備笅錛
1銆佺敤鎵嬩綋楠屾硶銆
浜轟綋鎵嬬殑娓╁害澶х害涓30鎽勬皬搴﹀乏鍙籌紝姘存俯澶ц嚧鍦40鎽勬皬搴﹀乏鍙籌紝浼歌繘鍏ユ按涓鐨勬墜浼氭劅瑙夋俯鏆栵紝浣嗘槸褰撴按娓╄秴榪45鎽勬皬搴︼紝灝辮兘鎰熻夌儷鎵嬩簡銆
2銆佽傚療娉曘
濡傛灉閿咃紙鎴栧叾浠栧櫒鐨跨戶緇鍔犳俯涓錛夊唴鐨勫簳閮ㄨ繕娌℃湁灝忔皵娉′駭鐢燂紝姝ゆ椂鐨勬按娓╁ぇ鑷村湪60鎽勬皬搴﹀乏鍙籌紝濡傛灉鏈夋皵娉′駭鐢熶簡錛岃繕寰堝皬錛屽垯姘存俯澶ц嚧鍦70鎽勬皬搴﹀乏鍙熾
3銆佸搧灝濇硶銆
鍒ゆ柇姘存俯鍦50搴﹀乏鍙籌紝闄や簡鎵嬫劅澶栵紝榪樺彲浠ュ彛灝濄
鍙f劅涓寸晫鐑浣嗚繕涓嶇儷鏃訛紝鑳藉熷叆鍙f椂錛岃存槑姘寸殑娓╁害鍦70鎽勬皬搴︿互涓嬨
㈣ 醫學上燒傷分法是怎樣分的
什麼是燒傷面積計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對人體燒傷所採用的新的臨床估計燒傷面積的方法。目前,在臨床一般採用新九分法與手掌法估計法估計燒傷面積。這種方法不將Ⅰ度燒傷計在內。
新九分法將體表面積分成11個9%與1個1%。
其中頭頸部佔1個9%(發部3%,面部3%,頸部3%)
雙上肢佔2個9%(雙手5%,雙前臂6%,雙上臂7%)
軀干佔3個9%(腹側13%,背側13%,會陰部1%)
雙下肢佔5個9%及1個1%(雙臀5%,雙足7%,雙小腿13%,雙大腿21%)。
小兒頭頸部面積為9+(12-年齡),雙下肢面積為46-(12-年齡),其他部位與成人相同。
簡單說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軀干二七,頭頸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並攏後所佔面積為1%。
人體體表面積按100%計,燒傷面積的估算有:
(1)手掌法。傷員五指並攏,其手掌面積約為體表面積的l%,用於散在的小面積燒傷(燒傷皮膚取加法)或特大面積燒傷(健康皮膚取減法)很方便,但欠准確。
(2)中國九分法:
1.人體體表面積中國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積(%) 小兒各部位面積(%)
頭額 9×1=9(發部3面部3頸部3) 9+(12-年齡)
雙上肢 9×2=18(雙手5雙前臂6雙上臂7) 9×2
軀干 9×3=27(腹側13背側13會陰1) 9×3
雙下肢 9×5+1=46(雙臂5雙大腿21雙小腿13雙足7) 46-(12-年齡)
2.燒傷深度的估計 按國際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燒傷的評估要點
深度 局部體征 局部感覺 預後
Ⅰ°(紅斑) 僅傷及表皮,局部紅腫、乾燥,無水皰 灼痛感 3~5天癒合,不留瘢痕
Ⅱ°淺Ⅱ° 傷及真皮淺層,水皰大、壁薄、創面腫脹發紅 感覺過敏 2周可癒合,不留瘢痕
Ⅱ°深Ⅱ° 傷及真皮深層,水皰較小,皮溫稍低,創面呈淺紅或紅白信納臘相間,可見網狀栓塞血管 感覺遲鈍 3~4周癒合,留滑滑有瘢痕
Ⅲ° 傷及皮膚全層,甚至可達皮下、肌肉、骨等。形成焦痂。創面無水皰、蠟白或焦黃,可見樹枝狀栓賽血管,皮溫低 消失 肉芽組織生長後形成瘢痕
燒傷面積九分法
燒傷面積和深度的診斷
不同程度的燒傷對人體影響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燒傷嚴重程度的估計甚為重要。影響燒傷嚴重程度的因素很多,如燒傷原因、燒傷部位、復合傷或復合中毒等。一般來說,燒傷面積和深度是估計燒傷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進行燒傷治療的重要依據。
1燒傷面積診斷
燒傷面積以相對於體表面積的百分率來表示。60年代以前,我國均沿用國外的方法,如Wallace九分法。應用過程中發現與我國人體表面積不完全相符。60年代初,通過紙鑄法實測了我國人體表面積,經統計學處理後,簡化為公式,創建了適合我國人體體表面積的分類法:中國九分法。
中國九分法:根據實際測量結果,按解剖部位將人體以"九"為單位估計燒傷面積,即頭頸一個"九",雙上肢兩個"九",軀干三個"九",雙下肢(包括臀部)五個"九"再加"一"。為便於記憶,按自上而下,由遠而近的順序,將發部、面、頸;雙手、雙前臂、雙上臂;臀部,雙足、雙小腿、雙大腿;軀干;會陰的面積編成順口溜:三茄野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會陰一。兒童則因頭部面積相對較大,雙下肢相對較小,隨年齡而變,以12歲作為年齡分界線,在計算面積時,相應加減年齡因素(表1,圖1)。
12手掌法:不論年齡大小或性別差異,如將手掌五指並攏,單掌面積約為體表面積的1%。這種計算方法,對於計算小面積燒傷很方便。如果傷員手的大小與檢查者相似,可直接用檢查者的手來估計。在估計大面積燒傷時,此法可與中國九分法結合應用更為方便。如雙下肢皮膚均被燒傷,而軀干皮膚為散在燒傷時,可用中國九分法估計雙下肢燒傷面積,用手掌法估計軀乾的燒傷面積,然後相加。
表1九分法估計面積
部位成人面積兒童面積
頭頸發部面部頸部3%3%3%9%×1=9%9%+(12-年齡)%
雙上肢雙上臂雙前臂雙手7%6%5%9%×2=18%18%
軀干軀干前軀干後14%13%9%×3=27%27%
雙下肢雙臀雙大腿雙小腿雙足5%21%13%7%9%×5+1%=46%46%-(12-年齡)%
小於1%的燒傷面積應採用cm2表示,對於不規則形狀創面面積的測定方法有剪紙稱重法。小創面面積測量有尺測量法等。
目前,也有用計算機技術,多採用圖像自動掃描法,根據燒傷部位、面積與總體面積的相對
關系,計算出燒傷總面積,自動顯示在屏幕上並自動記錄,採用計算機技術使燒傷面積的診斷更為准確。
2燒傷深度的估計
燒傷的分度方法較多,目前國際上慣用的是Ⅲ度四分法,即Ⅰ度、淺Ⅱ度、深Ⅱ度和Ⅲ度。此法簡便,且較實用,特別是戰時或平時成批傷收治時,有利於選擇治療措施,其分類依據是:(1)Ⅰ度燒傷僅損及表皮淺層,不需特殊處理;(2)Ⅱ度燒傷(淺Ⅱ度及深Ⅱ度)達到部分真皮,依靠基底層細胞或皮膚附屬器上皮細胞即可自身修復創面;(3)Ⅲ度燒傷達到皮膚全層,包括深及皮膚以下各種組織、器官的燒傷,必須採用植皮等手術,創面才可癒合(圖2)。
圖1中國九分法簡圖
圖2燒傷深度示意圖
對這種分類法,Artz等曾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應將Ⅲ度燒傷分為Ⅲ度燒傷及深Ⅲ度燒傷,Ⅲ度燒傷僅包括全層皮膚,深Ⅲ度燒傷則包括皮下脂肪、肌肉及骨骼的燒傷,而Munster則將肌肉、肌腱及骨質的燒傷稱為Ⅳ度燒傷。目前廣泛採用的Ⅲ度四分法對Ⅲ度燒傷所包括的范圍過廣,如果比較燒傷僅及皮膚全層與燒傷達到肌肉、骨骼、主幹神經、主幹血管甚至內臟這兩種情況,從損傷的嚴重性、治療措施及預後等方面分析,兩者則是很不一樣的。前者損傷較輕,僅行游離植皮術即可修復創面,預後也較好;後者的損傷卻嚴重的多,如對肢體功能可能有嚴重影響,或傷及內臟,即使表面燒傷很小,也可能威脅病人生命,僅採用游離植皮術治療就很不夠了,往往需要行皮瓣修復術和功能重建手術,甚至採用內臟修補手術等,這些治療措施要復雜得多,預後也較差,可能造成肢體殘缺。因此,Ⅲ度燒傷需要進一步劃分為深、淺兩種,淺Ⅲ度燒傷包括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組織燒傷,深Ⅲ度或稱四度燒傷則包括深筋膜以下各種組織的燒傷。這兩類燒傷在需要手術修復創面這一點上是共同的,這是共性,故同屬於Ⅲ度燒傷,但在其它方面則很不相同,這是個性,因而用深、淺加以區分,這樣對燒傷的嚴重程度就有了更明確的劃分,並使診斷、治療及預後更緊密的結合起來。
診斷燒傷深度時應特別注意下列事項:(1)燒傷深度的劃分是人為的,實際上各種燒傷深度是逐漸移行的。以深Ⅱ度為例,凡損傷涉及部分真皮均屬深Ⅱ度。如損傷范圍與Ⅱ度相接近,則具有淺Ⅱ度的特性,癒合較快。可不留瘢痕等。如損傷范圍與Ⅲ度相接近,則可能有較重的瘢痕。因此即使是診斷同一深度的燒傷,其臨床表現也可能有所不同,不可機械地以固定的眼光來看待燒傷深度的差異。(2)燒傷深度也可能隨病程變化而有所改變,早期燒傷區血管淤滯帶的血流改變,如由血流緩慢發展成血流停滯導致血管栓塞,則燒傷程度可能變深;晚期由於感染、受壓等因素,燒傷程度也可變深。因此,對燒傷深度的診斷應相應予以修正。(3)對燒傷深度的早期診斷主要是靠肉眼觀察,如局部的顏色、濕潤度等,基本上依靠醫生的主觀判斷,缺乏客觀標准,往往是不夠准確的,特別是在淺Ⅱ度和深Ⅱ度、淺Ⅲ度和深Ⅲ度之間較難於准確判斷。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學者希望能用客觀指標判斷燒傷深度,設計了多種方法,現介紹如下:(1)溴酚蘭染色法:採用一種與蛋白結合較松的染料--溴酚蘭(bromphenolblue),給燒傷病人注射,染料迅速分布於細胞外液,使組織染成藍色。正常組織的血液循環良好,可很快排除染料而褪色;損傷區因染料外滲與組織結合,故染色較深,若組織尚存有活力,仍可在24小時內逐漸褪色。Ⅲ度燒傷區因組織失活而不再褪色。臨床上可根據這一原理來檢查燒傷深度。(2)金黴素熒光法:此方法原理是給病人注射金黴素後,由於組織損傷程度不同,對金黴素的吸收量也不同(深度燒傷區吸收少,淺度燒傷區吸收多),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出現不同的熒光。可根據金黴素的熒光顯影來判斷燒傷組織的損傷程度。(3)創面溫度測定法:根據燒傷深度不同,表面溫度也不同的原理,採用敏感皮溫計,以測量創面溫度,判斷燒傷的深度。(4)紅外線照相法:其原理是由於壞死組織深度不同,溫度也不一樣,所產生的紅外線波長也不同,用紅外線熱像儀記錄後,再經電子計算機處理,可得到燒傷深、淺度的圖像。此法比較准確,但需一定的設備。(5)活體組織檢查:病人入院時,在無菌條件下,用小圓鋸切取小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這種方法比較准確,但活檢所示結果,僅反映了有限范圍的深度,對大面積燒傷來說,必須多處切取。這樣不僅不實際,而且破壞了焦痂的完整性,不利於控制創面感染,故臨床上應用受限。因此,本法僅用於創面深度判斷有困難的部位,手術時多處進行活檢,以決定創面處理的原則(切痂、削痂或保痂)。(6)創面微循環檢測法:由於燒傷深度不同,創面微循環改變也不同。據此原理,傷後早期用激光多普勒流量儀(LaserDopplerFlowmeter,LDF)檢測創面微循環狀況,通過了解燒傷對其損害情況,來判斷燒傷深度。此方法比較客觀、准確,但需一定的儀器設備和條件。
燒傷深度的鑒別診斷和注意事項:燒傷深度的估計主要是根據臨床表現,茲將各度的主要特點歸納、列表如下,以便鑒別診斷時參考(表2)。一般情況下,如果觀察細致,又熟知各度的特點,多可做出較正確的估計。
表2各度燒傷的鑒別
深度表皮特徵創面外觀(表皮剝脫後)顏色濕潤度血管栓塞感覺溫度肢端其它
Ⅰ度完整紅劇疼敏感升高
淺Ⅱ度易剝脫紅濕潤無疼敏感稍高
深Ⅱ度不易剝脫稍紅稍濕蛛網狀稍疼不敏感略低
淺Ⅲ度不易剝脫白乾樹枝狀消失低
深Ⅲ度或Ⅳ度不易剝脫白或焦黑干樹枝狀消失涼可壞死運動障礙,焦痂裂開處深層組織暴露,肢體有抵抗性,屈曲畸形
國內外還可見到另外一種分析燒傷嚴重程度的分類方法,即燒傷指數=Ⅲ度燒傷面積+1/2Ⅱ度燒傷面積。
此公式突出了Ⅲ度燒傷所佔的比重,但深Ⅱ度的嚴重程度及後果遠重於淺Ⅱ度,未區分二者的比重,統而論之為1/2,失之卻確。故有人建議將燒傷指數改為:燒傷指數=Ⅲ度燒傷面積+2/3深Ⅱ度燒傷面積+1/2淺Ⅱ度燒傷面積。
無論哪種分類方法都是相對的,因為燒傷的嚴重程度決不僅僅是燒傷面積和深度的組合,還取決於年齡、燒傷原因、有無吸入性損傷、傷前的機體狀況以及傷後的處理是否及時正確等,需綜合、全面判斷燒傷的嚴重程度。
3燒傷嚴重程度的中國分類法
1970年上海全國燒傷會議,就燒傷深度和面積2項指標將燒傷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4類。(1)輕度:總面積10%以下的Ⅱ度燒傷。(2)中度:總面積在11%~30%之間或Ⅲ度燒傷面積在9%以下。(3)重度:總面積在31%~50%之間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19%之間或燒傷面積不足31%,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全身情況嚴重或有休克;②復合傷(嚴重創傷、沖擊傷、放射傷、化學中毒等);③中、重度呼吸道燒傷(呼吸道燒傷波及喉以下者)。(4)特重度:總面積5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達20%以上者。
這一類方法已應用了20餘年,隨著國內救治大面積燒傷水平的不斷提高,此分類標准已不能完全反映燒傷的真正嚴重程度。對於燒傷嚴重程度的評估,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根據燒傷面積、深度、合並傷、並發症、年齡、燒傷原因、病情變化等進行燒傷評分,制定一項嶄新的評分系統勢在必行,但因其非常復雜,尚難在短期內制定出公認的既符合實際又簡便易行的評分標准,雖然國內外已有人涉足,但仍只是處於僅供參考的試探階段,若為大家接受,尚需時日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