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領導科學中系統論方法的主要步驟

領導科學中系統論方法的主要步驟

發布時間:2024-07-06 07:15:09

⑴ 中國近現代經典的管理理論,學說有哪些(一定是我國原創的)

管理學發展的歷史

文章提要:本文在描述管理學發展的三個主線的基礎上,提出了管理學理論發展和知識積累的「鑽石模型」,進一步從歷史角度具體分析了科技進步、文化環境、制度變遷、管理創新者和戰爭等因素是如何影響管理學理論發展和知識創新的,從而揭示了管理學發展的歷史邏輯。
關鍵詞:管理學 發展 歷史邏輯

人類管理實踐活動幾乎是與人類文明曙光同時出現的,探索管理活動規律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國和古希臘。在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可以找到有關管理規律的一些論述,而公元前5世紀的《孫子兵法》則因為探索戰略的一般規律被認為是最早、最系統的戰略管理學著作。但牽�芾磣魑�幻畔低車目蒲а芯慷韻蟊蝗鮮丁⒀芯浚�⑶夜芾硎導�芄壞玫焦芾碸蒲е�兜鬧傅跡�蚴竊詬嶄展�サ?00年中才發生的。一般認為,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美國人泰羅開始使用秒錶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國人法約爾一直在思考組織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獨立的規律,這標志著管理學的誕生。在過去的100年中,管理從一種不可言傳的非正式的活動,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人們不僅認識到管理活動的普遍性——管理幾乎存在於所有的人類組織和人類有組織的活動中,而且從各種可能的角度、採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對管理活動和問題進行規范分析和研究。由於管理科學知識被廣泛地用於指導管理實踐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學化進程不斷被推進,管理學的知識體系不斷地擴張。這也難怪有人說,過去的20世紀是管理的世紀。[1] 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管理學已經發展成為具有龐大知識體系和學科分支的復雜學科,在人類文明進程和知識寶庫中佔有了重要地位。
一、管理學發展的三個線索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管理理論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階段、行為科學階段和現代管理理論階段,出現了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管理過程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經理角色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等諸多流派,形成了龐大的管理學知識體系。面對百年形成的龐大的知識體系和眾多的流派,管理學和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者一直試圖歸納出管理學發展的邏輯主線。但是,由於百年來管理經典著作所關心的主題過於復雜,包括管理與管理者、領導、組織與人事、效率、市場與顧客、競爭與戰略、創新與變革、現代公司的組織邏輯和管理的國際化等諸多方面。[2] 而從管理學的學科分類角度而言,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組織管理、質量管理等構成管理學的經典內容,而且這些學科還在不斷地豐富、細化、交叉和發展,管理學的新學科、新分支還在不斷地產生。因此,迄今為止,並不存在一個公認的管理學發展歷史邏輯主線。
從現有文獻看,研究者所總結的管理學發展線索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根據管理學的內容構成進行劃分,例如將管理學發展路徑劃分為組織理論研究的演進路徑(從古典組織理論、組織行為學、組織社會學、領導科學到企業文化等)、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進路徑(從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理論、決策理論到生產管理信息管理方法等)、經營理論研究的演進路徑(從廠商理論、產業組織、市場學、消費者理論到戰略管理)。[3] 第二類是根據管理知識的產生方法來進行劃分,例如將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三條線索,即應用管理學(從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理論管理學(以基本的人性假設出發構造的管理理論)和實驗管理學(以管理案例為主的管理學)。[4] 第三類則是根據管理學發展的影響因素來劃分。在著名管理史學家雷恩看來,管理理論的發展與文化環境緊密相聯,管理理論發展既是文化環境的一個過程,也是文化環境的產物。[5] 基於此,有的學者認為存在三條管理學發展軌跡,一是以科學文化為基礎的科學主義線索,由泰勒科學管理開始,包括社會系統理論、管理過程理論、系統管理理論、管理科學理論和決策管理理論等;二是建立在對現代人性基礎的人本主義線索,從梅奧對「社會人」的研究開始,包括個體行為理論、團體行為理論、組織行為理論和管理倫理理論等;三是建立在文化模式基礎上的文化主義的線索,由德魯克管理實踐理論開始,包括組織文化理論、戰略管理理論、變革管理理論、知識管理等。[6] 同樣基於對於文化環境對管理科學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認識,還存在另外一種管理學發展的線索的劃分,即以資本主義精神為文化基礎的古典組織管理理論、以環境地域文化(主要是美國文化)為基礎的現代管理理論叢林和基於東西方文化滲透的當代管理理論。[7]
顯然,第三類從管理理論發展的環境影響因素角度來分析管理學發展的線索,與前兩類從管理內容和從管理知識產生方式角度劃分管理學發展線索相比,具有時間上的前後繼承性,而前兩類的管理學發展線索在時間上具有並行性。從管理學發展歷史角度考察,無疑從管理理論發展的環境影響因素角度分析管理發展的線索更有價值。但是,僅僅將環境影響因素歸結為文化環境是過於泛泛而又不全面的。
二、管理學知識發展的「鑽石模型」
龐大的管理學知識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縱觀整個管理理論的發展史,我們認為管理理論和管理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持續作用的長期因素,這主要有制度變遷、科技進步與文化傳統三方面因素,體現了制度環境、科學技術環境和文化環境的作用。[8] 另一類是短期作用的臨時因素,例如戰爭和其他重大突發事件(比如經濟危機)。這兩類因素作用於管理理論和知識創新的能動主體,包括企業家和其他管理實踐人員或者團隊、專業管理研究人員或者團隊、專業管理咨詢人員或者團隊等,這些人員提出管理理論和方法,創新管理知識,實踐新的管理思想,從而促進管理學的不斷發展。這個過程可以表述為如下圖(圖1)所示的管理學知識發展影響因素的「鑽石模型」。
圖1 管理學知識發展的「鑽石模型」

「鑽石模型」試圖表明的是,科技進步、制度變遷和文化傳統與管理創新者的創新活動相互作用最終推進著管理理論發展、管理學知識的創新與積累,而戰爭和其他一些臨時重大事件對整個過程也有短期的推動作用。這里科技進步因素具體包括認識世界的科學理論的發展以及改造世界的技術方法和工具的創新,科學發展不斷為人類提供正確認識世界的思想和方法,而技術進步則不斷為人類提供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制度變遷是指有關宏觀社會、經濟、法律、政治和微觀具體經濟組織運行等方面正式規則的變化,這些規則變化會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選擇;而文化傳統要描述的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對人們行為具有引導和約束作用的非正式的規則,與制度變遷中的正式規則可以較快地發生變化不同,文化傳統的形成和變化往往是長期的漸變過程。這里管理理論發展和管理學知識的積累,既包括管理思想、理論、方法等以各種形式體現的管理知識的豐富發展以及管理學的發展,也包括解決各種現實管理問題、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實踐活動的創新與發展。這對應到管理科學化進程的內涵上,包括管理實踐層面、管理理論問題研究層面、管理學科發展層面三方面的管理科學化進程。也就是說,上述「鑽石模型」既是一般意義上的管理學理論與管理知識發展的影響因素模型,也是管理科學化進程的影響因素模型。這個模型是基於管理科學化歷史進程建立起來的,因此從管理科學化的歷史上看,該模型基本描述了管理科學化發展的邏輯關系,可以認為是一個管理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邏輯圖。
三、管理學知識發展的具體影響因素分析
基於上述「鑽石模型」,我們需要逐一分析模型中各個因素是如何具體影響管理學知識發展和管理科學化進程的。
1.科技進步因素
盡管探索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提高管理活動效率的嘗試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管理科學化進程卻真正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廣泛運用於企業組織的結果。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一般認為技術進步周期可以劃分為5個周期,每個周期或者階段長約半個世紀,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康德拉季也夫長波,伴隨著連續的技術進步周期,管理科學化的進程不斷推進。(1)在第一次(18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到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和第二次(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到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長波周期中,與科學技術進步水平和工業化進程相適應,只出現了科學管理的初步實踐和早期的科學管理思想,企業管理仍處於經驗管理階段。(2)到了第三次技術進步長波周期(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和40 年代),即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由於以牛頓力學為主題的經典力學體系和以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為核心的經典電磁理論都已經建立,這些自然科學理論體系為技術革命提供了科學前提,尤其是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引發了動力革命,促進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而由技術革命產生的社會大生產必然對規范管理提出要求,原來的經驗管理顯然無法滿足社會化生產和大公司發展的需要,於是科學管理理論應運而生。科技進步對管理創新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這方面,還體現在由於自然科學技術進步的成功產生了的巨大社會和知識效應,使得科學方法在管理問題研究和管理理論產生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泰勒試圖通過科學實驗方法尋求優良的管理方法,把管理提高到科學層次,從而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而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則是通過對組織管理普遍性原理的追求,把管理提高到理性層次;而梅奧的行為科學理論也是以實驗方式研究人類管理行為的。(3)進入到第四個技術進步周期(20世紀30年代和40 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科技進步進一步推進了工業生產力的發展,由福特公司開創的流水生產成為普遍的生產組織方式,而計算機的誕生、應用和發展,對管理科學化進程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產生了計算機管理學派。而該階段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和突變論等自然科學哲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又為管理理論叢林的產生奠定了方法論基礎。(4)人類社會正處於第5個技術進步周期中,該階段主要技術特徵是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該階段的管理創新主要是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管理信息化成為該階段管理創新的主線和管理科學化的主要內容,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6西格瑪管理、敏捷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營銷等依靠信息技術的新管理思想或方法得到發展和應用,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核心能力理論、流程再造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等廣泛傳播。歸結起來,科技進步對管理科學化進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科技進步推進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產生了對管理科學化進程的需求;二是科技進步直接為管理科學化提供了技術、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三是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還為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
2.制度變遷因素
沒有人會否認,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的前提是以分工生產為基礎的現代工廠制度的出現。在經濟學家看來,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場制度創新,「產業革命的實質就是用競爭取代以前控制生產和財富分配的中世紀規則」。[9] 工業革命在西方徹底摧毀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現代工廠制度,工廠中實施了高度的專業化分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亞當•斯密在其名著《國富論》中曾詳細分析了分工制度(專業分工和職業分工)能夠提高企業效率的原因。工廠制度的產生對科學管理提出了要求:如何解決高度分工條件下的協作問題,如何解決工廠制度下工人的培訓和激勵問題,如何改善由於工廠制度的發展而逐步惡化的勞資關系。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正是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產生的。制度變遷對管理創新和管理科學化進程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需求牽動」方面,而且從企業制度的演進看,企業制度變遷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誰來承當管理創新主體的角色和管理創新和科學化的方向和內容。制度創新與變遷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於,還為管理創新和管理科學化進程的推進提供了激勵約束機制。所有的創新行為都是有風險的,而現代產權制度和專利制度的產生,保證了承擔創新風險的創新者能夠獲得創新收益。如果將企業的創新活動分為企業制度創新、企業技術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那麼可以認為企業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呈相互「支撐」的三角關系,企業技術創新可以為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提供物質技術條件、形成相應的技術能力保障機制,企業管理創新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和制度創新提供了組織管理方面的保證,而企業制度創新為企業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制度基礎,形成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企業制度不同,提供的管理創新激勵機制是不同的。總之,制度變遷,尤其是產權制度變革,對管理創新和科學化進程的影響是全面的,對管理創新主體的選擇、管理觀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組織結構的創新都具有強有力的激勵約束作用。
3.文化因素
文化傳統體現為社會認可的價值信念、倫理規則、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此文化對於人的行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往往又是根深蒂固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下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方式。具體從管理科學化進程看,科學的管理理論和實踐是有其文化背景和基礎的。具體而言,可以分別分析文化對管理研究活動和管理實踐活動的影響。從管理研究層次看,管理科學化進程開始和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文藝復興以後,科學主義的價值觀逐漸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流文化,科學主義所包括的邏輯主義、分解思維、規范形式、精確原則和實驗原則被廣泛地應用到世界各個領域的問題分析研究中,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組織管理問題自然也不例外。泰勒首先將科學價值觀念和科學主義的研究規范引入到生產作業管理領域中,通過追求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有序化來提高人類生產製造活動的效率;而法約爾則試圖應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尋求整個企業管理活動的一般性規律;韋伯、巴納德等人是在探索一般組織和社會領域中管理活動的科學管理原則;而行為科學是按照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來分析人的行為的科學規律;現代管理理論則是應用運籌學、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協同論等科學理論方法和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等手段來分析和研究管理問題。沒有追求科學和理性的價值觀,沒有應用科學原則研究管理問題的信念,沒有科學的文化基礎,管理科學化的進程也就無從談起。從管理實踐活動看,文化可以在民族文化和組織文化兩個層次影響管理實踐活動和管理科學化進程。一是在民族文化層次,二是組織文化層次。前者是宏觀文化環境層次的影響,而後者是指組織成員共享的價值觀。組織文化對管理者的管理實踐活動具有重大影響,可以通過影響管理者的知覺、思想和判斷進而影響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水平和各項管理職能執行的科學水平。
4.管理創新者
影響管理科學化進程的顯要因素。科技進步、文化傳統和制度變遷對管理科學化的影響屬於環境因素,而直接的管理創新者則在管理科學化進程中,在管理學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這些管理創新者包括從事管理實踐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從事專業研究的學者和教授、從事管理咨詢工作的團隊和專業人員。但是,隨著管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實踐者兼管理理論研究者的作用越來越小,專業的學者和管理咨詢人員對管理知識的創新越來越起到主導作用。許多著名管理創新者被一些管理史研究者稱為管理學大師,管理學各個領域中的知識體系往往是與這些管理學大師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5.戰爭因素
企業管理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從《孫子兵法》與克勞塞維茲《戰爭論》中汲取了很多戰略管理的智慧,但戰爭與管理學的發展關系並不僅僅停留在戰略管理領域上。在管理學發展史上,有很多管理的科學方法是和戰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有關戰爭對管理學發展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列舉很多例子。1939年美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布萊克特成立運籌學,應用數學分析方法研究城市防衛與進攻、雷達網路的優化配置、轟炸敵方潛艇飛機的有效高度以及配合等問題,這標志著運籌學——狹義的管理科學的誕生;戰爭與質量管理的發展也密切相關,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保證軍需物資的質量,規定生產軍需物資的廠商必須採用統計抽樣檢查方式。美國標准協會頒布了美國戰時質量管理標准(質量控制指導書、數據分析用控制圖法、製造工序中的質量控制用控制圖)。戰後,這些標准被美國工業企業廣泛採用,質量管理進入了統計質量管理階段。
戰爭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能夠促進管理科學發展,具有其必然性。戰爭能夠徹底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各個方面,屬於一種巨大的臨時的突變因素,這種臨時的、巨大的、整個環境的突變必然會對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說,戰爭會對管理創新產生巨大的需求。從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看,一門科學發展的途徑可以劃分為互相關聯的兩類,一是「實踐需求拉動」,一是「理論供給推動」。所謂「理論供給推動型」是指研究者在自己的理論王國里按照這門科學內在的理論邏輯進行探索,從而發現和提出一些新的理論,然後再通過實踐去檢驗,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逐步推進這門學科的發展。這是一種先有理論,再研究其實際應用,從而推動學科發展的知識創新積累方式。現代科學發展和龐大的科學知識庫已經使這類途徑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實踐需求拉動型」則是指現實中已經出現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門學科現有理論和方法無能為力,這促使人們針對解決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去尋求新的理論和方法。隨著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新理論和方法的產生,這門科學取得了發展。這是一種實踐超前理論、先有實際需求、再有理論和方法創新的知識積累方式,這類途徑一般比較適合應用學科的發展。顯然,管理科學的發展比較適合這種「實踐需求拉動型」,而戰爭一旦爆發,往往會對管理科學發展具有強大的「拉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場戰爭就是一場重視管理和不惜一切代價改善管理、發展管理的運動。

⑵ 畢業論文設計研究方法步驟及措施怎麼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

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

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

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

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

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

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

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

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

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

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

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

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

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

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

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

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

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

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

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

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

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

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

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

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

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

,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

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

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

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

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

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

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

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

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

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

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

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

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

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

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

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

,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⑶ 領導工作的基本領導方法有哪些

、簡述基本領導方法的內容。 【參考答案】 基本領導方法的內容,可分為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兩個方面。 (1)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方法是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①開調查會。 ②解剖麻雀。 ③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 ④胸中有數和種試驗田。 (2)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有: ①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②領導骨乾和廣大群眾相結合。 ③抓中心環節、「牽牛鼻子」和「彈鋼琴」。 ④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 ⑤抓兩頭帶中間。 2、試述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 【參考答案】 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二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思想基礎。所謂一切為了

群眾,主要是指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事事對群眾負責,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把履行領導職責與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所謂一切依靠群眾,是指堅信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自己能夠解放自己,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事事、處處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認真吸取群眾的智慧。 (2)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包括三個步驟: ①深入群眾,收集群眾意見。領導者的正確決策,歸根到底只能來源於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如果不深入群眾進行調查,就不能制定適合實際的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計劃、方案。 ②對群眾意見進行加工,形成領導決策。集中群眾的意見,不是簡單地羅列堆積,而是要經過選擇、整理和概括。 ③發動群眾執行決策並進行檢驗。這是發動群眾執行領導決策並在實踐中檢驗決策是否正確,使其得到修改、充實、提高的過程。 3、試論群眾路線基本領導方法的原理。 【參考答案】 群眾路線基本領導方法包含三個基本原理: (1)在如何認識客觀世界問題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論;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歸根到底是群眾的實踐,所以,必須相信群
眾,依靠群眾。 (2)在解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關系問題上,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向人民群眾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牢固樹立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念。社會主義領導者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尊重群眾的智慧和首創精神。 馬克思主義者在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同時,並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傑出人物的出現及其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都是歷史的產物及其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的結果。 歷史唯物主義還正確論述了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關系。這就正確指明了社會主義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 (3)在堅持基本領導方法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貫穿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系和發展的科學。對立統一規律,也就是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作為基本領導方法組成部分的一般與個別相結合的方法,就是反映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現代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是人們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新認識,它為唯物辯證法充實了新的內容。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都要用唯物辯證法原理去指導。 4、運用矛盾不平衡理論,說明毛澤東在論述注意工作方法時指出要「學會彈鋼琴」,並反對「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哲學依據。

⑷ 闡述系統科學方法的概念、特徵及運用原則。

系統科學方法是指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觀點,把研究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從整體和全局出發,從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結構與功能以及系統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素中,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優化的處理與解決問題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的特點和原則主要有:整體性、綜合性、動態性、模型化和最優化五個方面。

研究方法分類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想像方法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語言,但是想像力同樣能夠區分人與動物。可以說想像力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有些時候科學同樣需要這種想像力,就像「苯」分子結構的發現。

⑸ 方法論具體內容是什麼

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 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 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 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 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方法論進行的,對西方近代科學的飛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體功能,只是各部位機械的綜合,而對其互相之間的作用則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羅1號登月工程的出現,科學家們才發現,有的復雜問題無法分解,必須以復雜的方法來對待,因此導致系統工程的出現,方法論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綜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統工程的出現對許多大規模的西方傳統科學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如環境科學,氣象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還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兒坐標系。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理論有很大的作用。

⑹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幾種,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最近我也在寫論文的開題報告。下面是我復制的,百分之百正確。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模擬法(模型方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數學方法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系統科學方法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領導科學中系統論方法的主要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泡腳包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0
研究物質的重要方法 瀏覽:900
玻璃去除貼紙殘留膠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57
分開毛線簡便方法 瀏覽:387
九層塔的詳細種植方法 瀏覽:509
畢業論文研究方法如何體現出來 瀏覽:632
大數除法計算簡便方法 瀏覽:808
接地檢測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503
單開三孔控制安裝方法 瀏覽:445
回風取暖爐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52
問卷相關分析方法 瀏覽:309
賀卡立體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74
耳聾有哪些方法治療 瀏覽:879
小金毛弓形蟲治療方法 瀏覽:319
陽其參減肥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24
熟琵琶蝦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996
手機淘寶賬號賣家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5
計量資料可以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230
正六面體型晶胞計算方法 瀏覽:821
怎麼讓j雞變長的方法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