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閱讀方法與步驟

閱讀方法與步驟

發布時間:2024-06-17 09:03:42

A. 閱讀的方法和步驟

基礎閱讀。
這個是閱讀的最淺層次,簡單來說,就是達到初中生的水平。能識字、會斷句、懂一些語法知識,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比如能識別交通標志,會填一些簡單的問卷、表格等。

檢視閱讀。
這考驗的是一個人對一部作品的核心思想的抓取。所以在檢視閱讀的這個層次里,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養成先看目錄、序言、後記的習慣,這有助於從宏觀上了解一本書的主題;其次,在細讀之前,可以先對這本書進行大致的略讀。檢視閱讀,也是諸葛亮在讀書時經常運用的方法。《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後來,諸葛亮官至丞相,而他的好友皆不能達到他的地位,這除了諸葛亮天賦異稟之外,還與他「觀其大略」的讀書方法有很大關系。

分析閱讀。
這個層次的閱讀,就要求對文本進行細讀,然後對一部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除了能讀出書的主題,還能列出提綱,找出這本書的邏輯。

這里有一些具體的辦法,比如找到一段話裡面的關鍵詞。比如,《烏合之眾》中的「群體」,聯繫上下文,我們就能推敲出作者對這個詞的定義。其次就是能找到關鍵句。那麼如何找到一部作品的邏輯主線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畫思維導圖,讓整本書的框架搭建起來。

最後,讀者在讀完一本書後,還要對這本書作出評論: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說法?這本書值得借鑒的地方在哪裡?還有哪裡不足?帶著批判的眼光去閱讀一本書,而不是先入為主,已經贊同作者的觀點。比如說在讀到《想像的共同體》時,作者認為「民族」是被想像出來的共同體。基於他們共同的情感、認知、思想的聯結,才產生了民族。那麼我們就可以去查資料去驗證作者的看法,並且可以提出異議。最後得出結論,作者的這種結論具有片面性,因為如果聯系我們中國的歷史話,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

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要讀的可就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在一個主題之下,這個領域里的知識,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專題的研究,這第四個閱讀的層次,考驗的是讀者在閱讀方面的知識積累。

比如這本書的作者就 「進步」這個概念進行了研究:

第一步:作者找到相關章節,也就是列出跟「進步」有關的書目。比如作者涉略了和這個主題有關的450本書,然後通過檢視閱讀,找到裡面相關的章節。

第二步,明確主題關鍵詞的含義。作者通過檢視閱讀後發現,「進步」這個詞的用法不盡相同:有的以「進步」作為書名,有的雖然內容跟進步有關,但書中卻沒有提到「進步」二字;有的認為進步是指變得更好,有的持相反意見。

第三步:釐清問題,也就是找出一些能夠說明主題的問題。比如,可以先提出一個關於進步存在性的問題:關於歷史,真的有進步這回事嗎?

基於第三個步驟理清問題,然後到了第四步:找出不同答案所涉及的議題。比如,剛才的問題有三個答案——是、否、不確定。對於回答「是」,也就是相信歷史上存在進步的人來說,相關的議題就有:進步的發生需不需要客觀條件?進步是無止境的嗎?進步是不是人類的本能呢,等等。

在找好議題之後進入最後一步:分析討論。我們要把這些議題的邏輯關系梳理清楚,分門別類地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從中得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通過分析和討論,就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個主題。

B. 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技巧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那麼對於中年級的學生閱讀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

一、閱讀步驟

瀏覽(Survey)。首先要對一章內容有個大概了解。因此要做以下工作:讀一下該章的標題和前面幾個段落;隨手翻過幾頁,讀讀小標題,並注意標題的長短和編排;如果有一章小結的話,就讀一讀;再從頭開始,重讀所有的標題,同時留心看一看插圖或表格。這一步驟的目的是要消除對書本內容的神秘感,樹立信心。

抄題目(Copy)。拿一張白紙,寫上章節的標題。翻閱整個章節,將小標題抄寫下來,但盡可能把它們改成疑問句,如「學習的重要性」改為「為什麼學習很重要」。這一步驟的結果是得到了一份非常簡明的提綱。

定目標(Orientate)。確定學習的順序和重點;把課堂上未弄懂的問題作為重點來學習;先學習感興趣的部分。

閱讀(Read)。要進行有批註的閱讀,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你的觀點、疑問或理解。讀完一章後,把批註的內容歸納起來,寫在提綱中的空白處,再在提綱中加上課堂筆記中的重點。最後,把提綱中的關鍵詞劃出來。這樣,你手頭就有了一份簡明扼要的一章內容的綱要,而且這些內容都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和消化。

評估(uate)。通過復述、概括要點等方法,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看自己通過閱讀掌握了多少知識。

二、閱讀方法

(1)概覽(Survey),指首先概覽大小標題、框題、注意深色字體,或者大字、粗體字,或者加著重號的內容、圖片,以及首尾兩段,以粗略了解 文章 是關於哪一方面內容的,從而對文章形成總體的印象,這樣就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閱讀的任務目標。

(2)提問(Question),自己對課文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把大小標題轉換成問題,這樣可激發求知慾與閱讀興趣,但提問應圍繞閱讀目的和任務來進行。

(3)細讀(Read),把自己提出的問題帶到閱讀過程中,並試圖在閱讀過程中逐一解答這些問題。

(4)復述(Recite),在細讀之後,用自己的話對問題進行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復述課文中的重要觀點、主要事實和原理,必要的時候可重讀不了解或沒記住之處,直到能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回憶為止。

(5)復習(Review),要能回憶出盡可能多的信息,特別要根據自己的提問復習學習材料,確信自己已牢固地記住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閱讀注意事項

1.不要反復瀏覽。一般只須順著讀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讀完之後,再回過頭重復某項內容。避免眼睛不斷地來回轉動。

2.採用「篩選」式閱讀法。有意識地為所需要的信息而讀。

3.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敵。

4.閱讀時,視線應與讀物成垂直線,並充分發揮視線的「餘光」作用,多覽到一些內容。

5.要聚精會神地閱讀。 快速閱讀 必須有「強化」的注意力。

6.提倡有理解地閱讀。閱讀時,抓住實質性的關鍵詞,理解、把握閱讀內容的實質。

7.在閱讀中,運用要領記憶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記。不必去記無關緊要的詞句,卻要記住作者意圖及內容實質。

8.學會運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法,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2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

一、課外閱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 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並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 『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

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二、教予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 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麼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 呢?我想問題大多由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

因此,我們教師應教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 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 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談感受。

對於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 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 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3、指導寫 讀書筆記 。文章中富有 教育 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 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 成 賀卡 、書簽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 「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和記憶,便於培養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映 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

默讀可以重復看,反復看,有助於理解。由於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於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 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註、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 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

3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

一、快速閱讀的基本技巧

1、避免發聲。出聲閱讀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鍾只能達 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鍾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

因此,提高閱讀首先要學會默讀。默讀的關鍵在於避免出聲,有的人在讀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 的現象。

2、減少注視點。閱讀過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運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眼跳運動的時間只佔10%,而眼睛停留在各個注視點上停頓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90%。

可見,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運動,而是通過眼跳中的注視停頓來獲取信息。這樣,減少一行乃至一頁文字中的注視點,也就相應使得視覺幅度擴大,每次眼停獲得的信息增多,從而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

3、縮短眼停時間。眼停時間是指眼睛在每個注視點上停留的時間。減少停留的時間,也會相應提高整體閱讀的速度。

4、避免回視。回視是指眼跳經過某一注視點後又重新返回。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必須努力克服回視的毛病。一般來說,回視的出現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閱讀缺乏自信,總擔心沒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視,就應從這些方面多加註意。

二、快速閱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致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 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

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 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盡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 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

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

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 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范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展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 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

跳讀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 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系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 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

如在 記敘文 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 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 總結 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音;在報紙上查看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 說明書 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

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 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 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煉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准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 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 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准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在不斷的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

4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方法

一、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 句子 ,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

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 說明文 。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

「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

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

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准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特別是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

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 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

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 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C. 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與步驟

一、題型分類
記敘文閱讀題型可分為四大類,二十三小類:即概括類(文章主要內容、語段內容、中心或主旨、層次結構)、理解類(詞語{能否刪除類、作用類或好處類、意義類、代詞的指代內容、過渡與照應類}、句子類{文中作用或意義、能否刪除類、表達感情思想類}題目{取題目、題目的含義類})、知識類(人稱、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線索)、開放類(感悟題、補充題、仿寫題、聯想(想像)題)。
二、具體解法
(一)概括類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因為記敘文主要是通過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經過來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做此類題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記敘的人物對象。寫記敘文,必須明確要寫的是什麼人;讀記敘文,也必須清楚作者寫的是什麼人。
〔2〕事情,即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幾個方面都交代了,記敘的事情才完整;讀記敘文,也要把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讀懂了文章。
〔3〕時間,即記敘內容所發生的具體時間。可以明確說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個時刻;也可以大體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時候""很久以前"之類的表達。時間表達具體到什麼程度,這要看記敘內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讓讀者准確理解記敘內容,不會引起歧義。
〔4〕地點,即事情發生的地方。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地點可能會有變化。寫記敘文,就要把變化了的地點交代清楚;讀記敘文,也要認真分析,把握地點變化的情況及其線索。
只要是記敘文,一般都具備這六要素。但有的記敘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閱讀記敘文,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掌握全篇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確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後,根據自己做題的需要選擇概括文章內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後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合,即完成此類題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歸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從分析標題入手,從分析材料入手,從分析首段入手,從分析文章中議論或抒情句入手,從分析篇末入手,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3、理清結構層次
理清結構層次即劃分段落並明確各段大意,應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按時間先後,按地點的轉換,按描述內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變化,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在一起,概括出聯合段意。
(二)理解類
1、理解詞語
這一類題型的前三種題型在做題過程中都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此詞語的本身義,即詞典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獨特的作用。
把握好這三點是做好前三種題型的基礎,只有把握這三點內容才有可能做好這幾種題型。在做不同題型時,要做到靈活運用三方面內容。
比如做「能否刪除類」題目時,首先就應先回答「不能刪去」,然後回答詞語的本義和文章義,再說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刪去後有什麼不利。
做「作用類」題目時,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簡單一些,只需考慮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詞語的「意義類」題目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類題目,只是考查對詞語的掌握或者說是對平時對詞語的積累,因為大部分題目所牽扯到的詞語都是課文中曾經接觸過的,所以做好這類題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礎知識。另外這類題目中還有的是讓你結合詞語的辭典義歸結出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或者也可以說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
做「代詞的指代內容」類題時,首先應做的是找到該代詞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及其主題,在該代詞之前找出答案。此類題型一般較簡單,但在做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讀清題意,二是確定好代詞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體內容,這也是做此類題的重點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寫也不要少寫。
過渡類題目一般都是考查對過渡句的判斷及對過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類題一般有兩種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學們能否判斷出哪一句是過渡句,二是考查過渡句的作用。做此類題時,首先要確定好過渡句的位置,過渡句一般在兩段之間,或者在一段的開頭,一般由兩個分句組成,前一分句是對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承上句,後一分句是對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啟下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過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啟下。
照應類題目一般考查詞語之間、詞句之間、句子之間的照應關系,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理解題目中提供的詞或句的真正含義,然後才能根據題目要求來尋找它所照應的詞或句子。同時還需要大體把握該詞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後尋找與之相關的詞句。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會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尋找。
做此類題可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的照應方式:題目與段落之間的照應、開頭與結尾之間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
2、理解句子
這類題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數是指中心句、統領句、轉承句、結論句和一些意蘊比較豐富的句子。
理解這些句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從內容上看思想感情,從結構上看作用,從藝術效果上看(理解句勢的整散長短對於抒情議論的作用,要理解修辭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義」類題型主要考查對句子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1. 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詞看起來似乎矛盾,但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靈車決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2.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古詩學習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萬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還得聯系下文。下文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感到悲傷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最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軍隊能早日收復中原統一祖國,到時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的父親。反映了作者臨死時念念不忘統一祖國的***。
3. 聯系實際,通過聯想來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在烈火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4. 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
5. 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 「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黨的領導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題型主要有這么幾類:
1、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類型,然後再來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來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統領句起總起全文的作用,結論句起歸結全文的作用,轉承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需注意的是有的情況下,尾句還會起到揭示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據不同情況來區分。
2、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這類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寫的,所以字里行間一定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做此類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效果,這類題有這么幾類,如運用修辭手法的效果,比喻,擬人,誇張等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排比,反問增強表達力量等;再如句子對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如有的設懸生疑,有的對比映襯,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揚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見大,有的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有的題型就是考查對句子的藝術效果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在此列舉各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結合具體文章作出明確的判斷: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誇張的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對偶的作用:

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闢,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能否刪除類題型的解法與詞語中的刪除題大同小異,這里不再細說。
(三)知識類
這一類題主要考查對記敘文中各種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掌握好記敘文章的基礎知識,牢記各種知識點,並能把自己的知識形成休系,形成網路。下面我將就有關這記敘文中的各種知識所出現的各種題型進行解說:
1、記敘文一般有六個要素,哪六要素?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有幾種?
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我」),第三人稱(第三者口吻)。記敘文的人稱是如果敘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當事人的身份來敘述的,就叫第一人稱;如果敘述人並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對方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二人稱;如果敘述人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三人稱。一般地說,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經常使用。
3、記敘文敘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幾種?
記敘文的敘事方式:順敘(時間順序、事物發展順序)、倒敘、插敘、補敘。
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描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事件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
4、表達方式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文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描寫有正面也有側面描寫,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朴實、簡練、乾脆。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5、修辭手法已在上文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這里也不多說。
6、記敘文中的語言特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閱讀時要細加體會。
7、理清讀物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理清了線索,文章的段落、層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記敘文一般只有一條線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有的以某一事物為線索,有的以行蹤為線索,有的以時間為線索,還有的以感情為線索等。
8、閱讀分析記敘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節和結構形式
記敘文主要是寫人記事的文章。寫人和記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來做,而人的活動表現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過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由於記敘的目的、角度和側重點的不同,而可以確定是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
讀記敘文,一般地說,應該以了解故事情節為突破口。先從整體上看,寫的是一件事還是幾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過程;如是幾件事,那就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系。故事情節弄清楚了,就要進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故事情節的,是通過什麼樣的結構形式來表現的。這是閱讀、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為重要。
(四)開放類
這一類題一般採用主觀題型,常見的有:感悟題,即談閱讀後的體會、感想、啟示等;補充題,即聯繫上下文,補充一句或幾句話、補充論據等;仿寫題,聯想、想像題等。
1、感悟題,是對原文內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創作意圖、作者創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活動。答題時,既要聯系原文內容,更要從原文中抽取本質的東西,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和見解,體現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03年語文中考題中就有此題)
2、補充題,關鍵在於把握題目要求,吃透原文有關內容,理清原文思路,這樣補寫的句子才能與前後文意思連貫,補寫的論據才能吻合論點和文意。
3、仿寫題,可謂形式多樣:有單一性仿寫,如:修辭、表達、關聯詞、短語等角度進行仿寫;也有綜合性仿寫,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辭等,按照多項要求進行仿寫。完成這類題目,首先要讀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點、修辭方法、前後句和其中的關鍵詞語的內在關系等,然後,還要讀懂題意,按照題目要求進行仿寫。
4、聯想、想像題,常見的形式有:根據設定的情境造句或寫一段話;完成這類題目,一要注意答題內容與原文主旨、題目要求的相關性、一致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找到題目所問與原文內容的契合點,再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實際情況,才不致於答非所問,偏離題意。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像,會給人以荒誕可笑的感覺。

現代文閱讀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占相當大比重,是高考試題中拉開分數檔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學生做題時感到難以把握,就連教師輔導復習時也感到棘手。怎樣才能提高這類試題的得分率,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下面我談一點關於解答閱讀題的看法。

現代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方面和難點是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主要是指對關鍵詞句作用的領悟。

首先,要了解哪些是文章的關鍵詞句。先看下面的例題:

[例1]2000年高考2卷第四題的22題: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提到了「歸鴻」(飛鴻),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第23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例2]2001年高考2卷第四題24題: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例3]2002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2題:怎樣理解第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例4]2003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從以上四例可以看出:閱讀中不僅要注意動詞,形容詞,副詞,還要注意名詞,代詞。不僅要重視議論性句子,抒情性句子,還要注意描寫性語句。此外,在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鋪墊、照應性句子,總領、總結性句子,修飾成分多、結構復雜的句子,引用名言詩句的句子,打破常規結構形式的句子,運用多種修辭格的句子等。這些都是高考試卷容易設閱讀理解題,讓學生揣摩的地方。

從詞句對文章結構的作用來看,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鋪墊作用的詞句。從修辭效果角度來看,用比喻使文句生動形象的句子,用擬人使文句親切可感的句子,用對比使事物得到強調突出的句子,用排比使文句增強語勢的句子。對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來看,有點明中心、深化中心或升華中心作用的句子。從詞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態度來看,有表現作者熱愛、懷念、珍惜、憤恨、厭惡、鄙視等各種情感的句子 。

對這些,我們都應該從文章的整體出發來理解,有自身讀後的主觀心理感受。

解答這類題目有什麼技巧呢?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搞清這個詞、這句話表面意義是什麼,然後,再看一下用什麼方法表達,接著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如果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含義就基本上就領悟得八九不離十了。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題第Ⅱ卷的現代文閱讀,第19題的提問:俞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地興奮和感激」?這就是一個揣摩語言、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問題。

D. 如何學會快速閱讀文章

1、設定目標

閱讀開始之前,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因為設定目標可以讓我們集中注意力,避免拖拉的閱讀。

2、學會總結

如果看一本書你不會學以致用,不會去思考總結,過後你就會忘記,但當你學著去總結書本的主要框架,寫寫書評,或者僅僅寫你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加快你的閱讀。

當通過寫框架,寫書評,或者與人溝通,再一次進行思考,慢慢的你就會理清文章的脈絡。

3、停止默讀

大多數人是通過將單詞大聲讀出來而學會閱讀的。麻煩在於,大部分人都停止不了出聲讀。當然,或許我們已經不會再聽見讀出來的聲音,或者僅僅動動嘴唇,但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是在「將文字都給自己聽」。我們通過嘴巴和耳朵學會閱讀。

要成為快速閱讀者,這個習慣必須要戒掉或者至少降低它的出現次數,採取眼睛結合大腦的方法。開始用你的眼睛在書中吸收知識,讓書中的內容通過眼睛直達你的內心。

4、巧用瀏覽

閱讀時,目光撒下去所接觸的不是兩三個詞,而是完整的一句,整整的一行甚至再多些。這種瀏覽的方法用在了解一本書的大意上,通常在圖書館、閱覽室、書攤前拿到新書時使用。

5、閱讀習慣

快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閱讀才能養成,閱讀時盡可能的掌握大量信息,眼停時不是感受一個字一句話,更多的是感受章節段落。

拓展資料

E. 璇鏂囬槄璇葷瓟棰樻妧宸

銆銆姝g『鐨勫垵涓璇鏂囬槄璇葷悊瑙e湪鑰冭瘯涓鍗犳湁闈炲父閲嶈佺殑鍦頒綅錛岄槄璇葷悊瑙d富瑕佺敤鏉ヨ冩煡瀛︾敓鐨勯槄璇婚熷害銆佺悊瑙h兘鍔涘拰璁板繂鑳藉姏銆

銆銆宸ュ叿/鍘熸枡

銆銆鍒濅腑璇鏂

銆銆闃呰繪柟娉

銆銆姝ラ/鏂規硶

銆銆1

銆銆1銆佹枃絝犲紑澶翠竴孌電殑鏌愪竴鍙ヨ瘽鍦ㄦ枃絝犱腑鐨勪綔鐢錛屼腑闂存煇孌電殑浣滅敤錛屾渶鍚庝竴孌墊煇鍙ョ殑浣滅敤銆
瀵逛簬絎涓孌電殑闂棰橈紝浠庢諱綋涓婃潵璇達紝鏄钀界瑪鐐歸橈紝鐐規槑鏂囩珷鐨勪腑蹇冿紝寮曡搗涓嬫枃鐨勪綔鐢ㄣ備腑闂存煇孌電殑闂棰橈紝鍦ㄦ諱綋涓婃槸璧峰埌鎵誇笂鍚涓嬨佽繃娓$殑浣滅敤銆傛渶鍚庢煇鍙ョ殑浣滅敤鏄鎬葷粨鍏ㄦ枃錛岀偣鏄庢枃絝犱富鏃ㄣ

銆銆2

銆銆2銆佹枃絝犺〃杈句簡浣滆呮庢牱鐨勬濇兂鎰熸儏
榪欓渶瑕佹牴鎹鏂囩珷鐨勫叿浣撳唴瀹規潵鍥炵瓟錛屼竴鑸浣滆呯殑鎯呮劅鍙浠ヤ粠鏂囩珷涓鐪嬪嚭鏉ョ殑錛屾湁鐨勫啓寰楁瘮杈冨惈钃勶紝鏈夌殑鏄鐩存姃鑳歌噯銆

銆銆3

銆銆3銆佹傛嫭鏂囩珷涓繪棬
瀵逛簬榪欑嶉樼洰錛屽彲浠ョ敤榪欐牱鐨勫叧閿璇嶆潵榪涜屽洖絳旓細鈥滈氳繃鈥︽晠浜嬶紝璧炵編浜嗏﹁〃杈句簡浣滆呪︾殑鎬濇兂鎰熸儏錛屾彮紺衡︾殑閬撶悊銆傛垜浠涔熷彲浠ヤ粠鏂囦腑鍘繪壘錛屽湪鏂囩珷鐨勬瘡涓孌電壒鍒鏄絎涓孌墊垨鏈鍚庝竴孌電殑絎涓鍙ユ垨鏈鍚庝竴鍙ャ備腑瀛﹁鏂囬槄璇葷悊瑙e湪鑰冭瘯涓鍗犳湁闈炲父閲嶈佺殑鍦頒綅錛岃屼腑瀛︾敓鍦ㄨ繖鏂歸潰澶卞垎寰堝氾紝瀛︾敓璇鏂囪冭瘯鎴愮嘩鐨勫樊寮備富瑕佸氨闆嗕腑鍦ㄩ槄璇葷悊瑙d笂銆

銆銆4

銆銆4銆佹枃涓鍒掔嚎鍙ュ瓙榪愮敤浜嗕粈涔堣〃杈炬柟寮
鐪嬪埌榪欑嶇被鍨嬬殑棰樼洰錛屾垜浠棣栧厛瑕佺湅涓鐪嬭繖涓鍙ョ敤浜嗛偅縐嶈〃杈炬柟寮忋傛姃鎯呯殑榪愮敤錛岃兘澧炲己鏂囩珷鐨勬劅鏌撳姏錛岀獊鍑烘枃絝犵殑涓蹇冦

銆銆5

銆銆5銆佹枃涓鏌愬彞榪愮敤浜嗕粈涔堜慨杈炴墜娉
淇杈炴湁寰堝氾紝甯哥敤鐨勬湁8縐嶏紝姣斿柣銆佹瘮鎷熴佸じ寮犮佹帓姣斻佸瑰伓銆佸弽澶嶃佽鵑棶銆佸弽闂銆傚叾涓鑰冨緱鏈澶氱殑鏄姣斿柣銆佹嫙浜恆佸じ寮犮佹帓姣斻傝繕鏈変竴縐嶄慨杈炵敤鐨勬瘮杈冨氱殑灝辨槸寮曠敤錛屾湁鏃墮槄璇葷悊瑙d腑浼氭湁寮曠敤鐨勮瘲鍙ャ佸悕浜烘晠浜嬨佽繕鏈夊悕浜鴻璦鎴栧悕浜鴻憲浣滀腑鐨勬湁鍏沖唴瀹廣

銆銆6

銆銆6銆佹枃涓鏌愬彞璇濇湁浠涔堝惈涔夛紵鎴栧憡璇夋垜浠浠涔堟繁鍒葷殑閬撶悊錛熻瘋磋翠綘鐨勭悊瑙c
榪欑嶉棶棰樼殑鍥炵瓟闇瑕佹垜浠鐨勫悓瀛﹀鉤鏃跺氳誨氱湅澶氱Н緔錛屽氱湅騫惰頒綇涓浜涘悕璦璀﹀彞錛屾墠鑳界湡姝e湴鐞嗚В鏂囩珷鐨勬剰鎬濓紝鐢ㄨ嚜宸辯殑璇璦鎶婅嚜宸卞規枃絝犵殑鐞嗚В琛ㄨ揪鍑烘潵銆

銆銆浠ヤ笂鏉ヨ嚜鐧懼害緇忛獙

閱讀全文

與閱讀方法與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氧化碳連續檢測的方法 瀏覽:618
公司工資稅率計算方法 瀏覽:306
懶人在家做蛋糕的簡便方法微波爐 瀏覽:526
美國用什麼方法治療白內障 瀏覽:426
腹肌抬高腳趾鍛煉方法 瀏覽:166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與功能 瀏覽:810
地磚防水膠條安裝方法 瀏覽:992
筆記本電腦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338
中考不等式組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瀏覽:734
感冒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洗白衣服的方法 瀏覽:759
統計學中p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432
地形分析方法步驟 瀏覽:354
總硫苷檢測方法 瀏覽:723
hp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923
炮台支架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585
手機洗衣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57
自動激光焊機電腦製作操作方法 瀏覽:780
環形包子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5
水怪鉤的使用方法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