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edi電子數據交換實現過程
以訂單與訂單回復為例說明EDI的實現過程
電子商務是指在兩個或多個交易方之間利用電子工具和電子技術,實現商品與服務的交易事務。從廣義上講,電子商務涵蓋了電子郵件(E mail)、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資金轉帳(EFT)、快速響應(QR)系統、電子表單和信用卡交易等多種應用。EDI在國際上已廣泛應用。美國前500家大企業中有65%使用EDI,90%的報關業務通過EDI進行。中國的電子商務始於90年代初。目前,一批國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單位已開始使用EDI方式進行商務活動。
一、電子數據交換(EDI)
1、EDI的內涵
EDI即電子數據交換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形成結極化的亊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EDI是指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的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交換和處理。EDI包括網路、標准和軟體三大部分。
(1)網路:傳統的EDI是在專用網路上實現的,這類專用網路稱為增值網(VAN),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
(2)標准:由於不同企業的信息格式不同,需要以統一的EDI標准格式文件作為信息交換的中間媒介。目前國際間統一的EDI標準是聯合國主持制訂的UN/EDIFACT
(3)軟體:EDI的軟體主要用於將用戶應用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標准格式,並通過專用通信協議進行傳輸與交換。
2、EDI電子數據交換優勢
(1)降低了紙張文件的消費
(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 3 )使得貿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過程或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 4 )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需求量, 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業用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3、EDI電子數據交換的特點
( 1 ) EDI的使用對象是不同的組織之間, EDI傳輸的企業間的報文,是企業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
( 2) EDI所傳送的資料是一般業務資料,如發票、訂單等,而不是指般性的通知;
(3 ) EDI傳輸的報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是計算機能夠自動處理報文的基本前提;
( 4) EDI使用的數據通信網路般是增值網、專用網;
( 5)數據傳輸由收送雙方的計算機系統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6) EDI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區別是:傳真與電子郵件,需要人工的閱讀判斷處理才能進入計算機系統。人工將資料重復輸入計算機系統中,既浪費人力資源,也容易發生錯誤,而EDI不需要再將有關資料人工重復輸入系統。
二、EDI的實現過程
1、EDI系統功能模型和工作原理
在EDI中,EDI參與者所交換的信息客體稱為郵包。在交換過程中,如果接收者從發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換的郵包中,則認為語義完整,並稱該郵包為完整語義單元(CSU)。CSU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統稱為EDI的終端用戶。
在EDI工作過程中,所交換的報文都是結構化的數據,整個過程都是由EDI系統完成的。EDI系統結構如下圖所示。
1-1、EDI系統
1)用戶介面模塊:業務管理人員可用此模塊進行輸入、查詢、統計、中斷、列印等,及時地了解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2)內部介面模塊:這是EDI系統和本單位內部其它信息系統及資料庫的介面,一份來自外部的EDI報文,經過EDI系統處理之後,大部分相關內容都需要經內部介面模塊送往其它信息系統,或查詢其它信息系統才能給對方EDI報文以確認的答復。
3)報文生成及處理模塊:該模塊有兩個功能:
a.接受來自用戶介面模塊和內部介面模塊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標准生成訂單、發票等各種EDI報文和單證,經格式轉換模塊處理之後,由通信模塊經EDI網路發給其它EDI用戶。
b.自動處理由其它EDI系統發來的報文。在處理過程中要與本單位信息系統相聯,獲取必要信息並給其它EDI系統答復,同時將有關信息送給本單位其它信息系統。
4)格式轉換模塊:所有的EDI單證都必須轉換成標準的交換格式,轉換過程包括語法上的壓縮、嵌套、代碼的替換以及必要的EDI語法控制字元。在格式轉換過程中要進行語法檢查,對於語法出錯的EDI報文應拒收並通知對方重發。
5)通信模塊:該模塊是EDI系統與EDI通信網路的介面。包括執行呼叫、自動重發、合法性和完整性檢查、出錯報警、自動應答、通信記錄、報文拼裝和拆卸等功能。
詳見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