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效果評價指標與方式有哪些
質量 1.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情況 15、教學基本功 16.容量和難度的關系處理 8.容量的大小 7、容量 6.板書 17.內容聯系專業聯系實際情況 4、教學手段 14、儀表 8.內容的正確性 2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1、教學方法 12.治學態度 9.教態.組織形式與教學內容 5.重點的處理教學內容 5.課前准備情況 21.教學組織過程 11、應用性 9.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設 7.內容的講解 3、教學組織 10.內容熟練程度教學態度 20、備課質量 19.對學生學習要求情況 23.對傳統教學法的改革情況 6、主動性的情況教學藝術 13.難點的處理 4、教書育人 22.層次和結構 2.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的措施 3.調動學生積極性.語言 18.為人師表 24
⑵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⑶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⑷ 教學效果評價方式有哪些
自評、教師間互評、專家評、領導評,各自的角度有很大差異。自評重點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互評是從教師角度給預評價,專家評主要是看怎樣在原有基礎上快速提高,領導評課有他自己的目標。
⑸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⑹ 小學數學教學學習評價方式有哪些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⑺ 研究教學評價與測量的方法有什麼意義
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測量與評價是教育科學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學科之一。這是因為,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理論不僅在教育教學及教育管理等實際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而且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選拔與評價過程中也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所以,了解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學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國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學科建設和學科地位之現狀,對學習教育測量與評價這門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測量與評價是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大領域之一
20世紀教育科學研究發展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教育科學體系。在教育科學體系中,有許多已經形成研究對象相對明確、研究內容相對獨立、研究成果已相對完整的學科分支。這些學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學、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心理學、 教育史、比較教育、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 教育評價學、 教育管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設計、教育技術學、教育評估與督導、教育生態學等。在課程設置與學科建設中,教育測量與評價既可看成是教育測量學與教育評價學內容的整合並側重於教育測量的一門綜合性教育課程,又可以看成是一個兼容了教育統計、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價、教育評估、教育督導甚至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在內容的學科群。因此,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科學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學體系中帶有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應用性等特徵的應用性學科,是人們依據教育基礎理論和教育規律來指導教育實踐通常所依賴的技藝與方法,它對體現教育科學學科的價值在許多方面起著「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綜觀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理論研究已成為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大領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研究和實踐也取得一定的進展。教育統計、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價等課程得到恢復和一定的重視。 為了盡快縮短與國外的差距,我國有關部門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了解國外的科學發展動態,翻譯與編寫了一些教科書,以適應高校教學與科研的迫切需要。與此時,在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國內一批教學與科研人員大力開展考試學、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估、教育評價、教育統計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成立了全國性的教育統計與測量、心理測驗、教育評價、考試學、人才測評等學術團體;國家及地方政府紛紛建立有關考試機構;創辦多種期刊雜志, 如《中國考試》、《中國高校招生考試》、 《考試、目標、評價》、 《考試研究》、《教育評價》、《中國高等教育評估》、《教育督導與評估》、《教育統計與測驗》、《考試報》、《自學考試雜志》等;促進我國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教育評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資格證書考試的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的發展,體現了「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應用領域。
然而,從我國教育科學學科專業建設、學位點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應該說,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理論研究還不能適應我國教育實踐的需要。許多人對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特別在教育學科分類和有關學位專業目錄中,找不到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的名稱。這與國外的情況很不一致,值得人們深思。
二、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系統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個系統。所謂系統,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輸入和輸出的、且具有反饋功能的有秩序的整體結構。在教育系統中,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方案、課程、教材、教學訓練、考試評價等都是這個系統的組成部分。顯然,我們期待教育方案、課程、教學等都能給學生帶來某種變化,但不是說所有的教育方案、課程、教學都同樣有效地改變學生,也不是所有的學習者會按同樣的方式發生變化或有同樣的變化程度。因此,當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和計劃, 把教育方案、課程、教學等因素(輸入條件)作用於學生身上後,需參照教育目標和計劃,對教育效果(輸出)及其輸入條件的妥當性予以測量評估、價值分析和判斷。然後,把這一測量與評價過程所獲得的信息反饋給教育者、學習者以及有關教育決策者,以便改進教育的策略與方案,更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見,在教育系統運轉過程中,除了對教育效果(輸出)要進行測量與評價外,還要針對影響教育效果的諸因素(輸入)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系統中對實現教育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改革作為突破口
學校教育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教育考試和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俗話說,考試是根指揮棒,就是這個意思。在世界教育發展史與教育改革行動中,因考試指揮不當使教育教 學走上不健康之路繼而引發教育改革運動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紀初的英國在建立了「11歲」考試制度後,競爭異常激烈,導致英國的小學教育為考而學,內容窄化,「應試教育」傾向嚴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當局還根據「11歲」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擔憂和指責,同時也引發許多教育論爭及其後的教育改革行動。到20世紀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國國家課程改革」 計劃的實施與推廣。類似地,20世紀初期澳大利亞國家的學校中考試之風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學期考」等正規考試次數頻繁,學校根據考試成績作出關於學生升留級或獎勵的決策;有關教育當局則根據各校各科的考試成績,給學校和教師發獎金,甚至以明確的技術標准把考試分數同教師的薪金聯系起來定量發放。這種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教師與學校的工作積極性,但也導致「為考而教、為考而學」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因此,也引發了澳大利亞政府當局對基礎教育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也有類似的經歷。而我們中國本來就是「考試制度」的發源地,重視考試本來就是無可厚非。「因為,作為一種手段來說,我國的考試,確實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孫中山是山語)。「但由於考試特別是像高考這樣的關鍵性考試具有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因此,在升學競爭激烈、教育觀念落後的情況下,」應試教育「傾向就會出現,教育就會偏離正確軌道,這對培養跨世紀人才和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來講,顯然是不利的。正是在這種教育與社會發展背景下,我國政府要求所有學校都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並且啟動了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把課程改革、教與學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等統整起來。
總之,從英國國家考試制度及其課程改革、澳大利亞國家考試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國的教育測量運動及」八年研究「中的課程與教育評價制度改革、還有我國解放以來考試制度改革來看,考試評價制度改革不僅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有時還作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體制改革或政治運動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改革中常常處於突出的位置,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測量與評價更加科學化
教育目標的多樣性,必然要求教育測量與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化和科學化。中共中央、國務院1999年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多處講到考試、評估、 評價等改革問題。例如,針對高等教育,該決定中指出,要」加強對高等學校的監督和辦學質量檢查,逐步形成對學校辦學行為和教育質量的社會監督機制以及評價體系,完善高等學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機制。「再如,針對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該決定的第13條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進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於高等學校選拔人才、 中小學實施 素質教育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積極推進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種選擇的、更加科學和公正的高等學校招生選拔制度……鼓勵各地中小學自行組織畢業考試,採取多種形式改革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辦法,改革高中會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不得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工作的標准。鼓勵社會各界、 家長和學生以適當方式參與對學校工作的評價。「可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加快考試制度、考試方法、考試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科學化水平。
由於基礎教育 在整 個教育結構和提高國民素質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礎教育課程及其考試評價改革尤加緊迫。如同2001年國務院在《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所強調的那樣:」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保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必須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並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切實予以保障。「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決定要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國家教育部於2001年6月7日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和具體的目標。其具體目標用」六個改變「加以表述,其中第五個」改變「指的是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此外,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第14條中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的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水平。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還提出要」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考試內容應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命題要依據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的現象「;」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考試情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等一系列要求。
總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化。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頒布的這些重要文件,是指導我們搞好教育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們開展教育測量與評價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四、科學運用教育測量與評價是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
(一)正確評價學生的發展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測量與評價對於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書育人過程中,教師需要作出一系列決策和判斷,需要對學生的性向、能傾、成就、態度、興趣、潛能及發展等進行較全面的了解,這就需要採用教育測量與評價多種方法,以彌補教師非正式觀察之不足。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技術手段不再是唯一的書面考試,而是涉及到測量與非測量的一整套評價技術。測量與評價的內容,不再是應該牢記和不該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涉及更廣泛的教育目標。既然學生的發展是生動活潑、多樣性的,那麼,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及其結論也應當是豐富多彩、多樣化的、個別化的;測量與評價的目的,不再局限於給學生分等級排名次,而是對學生的發展和潛能進行系統的調查,發現學生的優點與長處,指出學生的缺點與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確立信心,認識自己的相對優勢與弱勢,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測量與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而不僅僅是為了選拔適合精英教育的學生。因此,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思想方法對於教師創造性地教學、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知識是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修養;評價學生的能力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科學運用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有關技術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學的基礎。
(二)國外教師教育普遍開設」教育測量與評價「類課程
在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雖然教師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對所有想當教師的學生至少要學習十門左右的教育理論課程,這一點卻是相同的。教育理論課程的學分比重,約占總學分的15~25%之間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等類型的課程。我國教師教育進入轉型期。教師專業化是國際教師教育的必然趨勢。為了培養能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優秀教師, 教師教育模式、 課程設置、教育理念等都要進行改革。,包括要適當加大教育理論課程的比重,要開設教育測量與評價之類具有教育專業性、教育技術性的課程。這是順應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也是實現教師教育目標的必要措施。
在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所有的師范學生都要學習教育統計與測驗。後來由於戰爭和國際政治斗爭等因素影響,師范院校停止開設這類課程。直到改革開放後,國內才首先在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數專業中恢復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等課程。而教育評價的課程則更落後,不但教材建設不盡人意,而且到目前為止許多學校還只列為選修課,甚至沒開設。與國外相比,我國師范教育課程結構中不僅教育理論課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與心理系等少數專業外,絕大多數師范專業的學生沒有學習教育統計、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是不符合國際師范教育的發展趨勢,也不利於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因此,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過,在我國台灣地區的情況則不一樣。台灣地區的教師教育在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與大陸有所差異。他們在教師教育過程中重視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教育理論課程學分佔總學分的25 %左右。目前,台灣地區也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比如, 對小學和初中階段,他們准備用四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計劃。新課程改革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理論,把課程內容改革、教與學方式改革、考試評價改革作為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三個支撐點,並把多元評價與教材內容及教學活動有機地加以統整。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⑻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但是,它只是使評價對象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觀標准進行評價,亦無評價對象間的相互衡量,容易導致信度降低,學生自我滿足,因此常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結合使用。
⑼ 數學課堂有哪些評價方法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新的教學理念相適應的新的評價體系的構建也勢在必行.根據課程標准對學習評價提出的觀點,結合本校推行的周四五作業日的實際情況,我對小學數學的評價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現提出我的一些認識如下.
一、評價應關注的幾個問題1.關注評價學習過程和可發展性.
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以不斷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不斷發展和提高.
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盡量少橫向比較.在對學生的評語中教師要多指出學生的優點,並殷切提出希望.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也應重在內省自己,增強自信心,重在發現同學的優點,並客觀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以便明確努力的方向.2、關注教學評價在實踐中的作用
我認為,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困難不是缺少先進的理論,不是缺少新的方法,而是這種評價體系既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要簡便易行,能為廣大的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應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不能為評價而評價,使得評價同數學學習脫節,流於形式.3、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數學學習評價重要的是激勵和調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改進學習方法,不斷進步.因此,教學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更能促進他們的內省,從而自覺地改進他們的學習.當然,這種自我評價也不是脫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孤芳自賞,學生需要多種評價方式的相互結合和相互刺激,從而不斷修正,並最終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逐步放手,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二、改革評價的嘗試1.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
對學生數學學業的評價,我要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教師集中評定多元結合,這樣做既發揮了學生、家長的自主性,又能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進一步融洽,使教育教學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關愛.
學生自評,一是對自己的學業進行常規性的自我檢測,二是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
進行開放式的評價..
每個孩子在興趣、愛好、性格上都存在差異,
要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
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與選擇權利.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較多的評價標准讓學生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評價內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認識鍾表」這一單元時,我提供多種測試形式供學生選擇,有的選擇「找朋友」,有的選擇「大家都來撥一撥」,有的選擇「看誰反應快」,有的選擇「誰的生活更合理」等.學生互評,除了常規性的學生互相評定外,我嘗試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也來考考別人.如,對於學生口算能力的評價,我選用了「我們都是小老師」的活動形式,讓每個同學出題考同伴、評同伴,過一把「老師癮」.學生都很認真,精心設計了一道道試題,並把它送給同伴,然後認真的批改.家長評價,我嘗試讓學生將單元檢測卷帶回家,請家長也寫上一段話,使家長隨時知曉自己孩子的學業情況,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我還設計了家長問卷調查表,讓每個家長認真填寫學生在家的情況,或寫一段評語,給孩子提出期望,或請家長到學校聽課,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便家長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2.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結合.
小學生的學習是發展變化的,教師不要過分看重學生在一次考試中的考試結果.我在教學中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很受學生歡迎.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觀察和記載,重視學生日常表現和單元檢測等情況的積累,並適當的給以加分累計,每周四前二十名無作業,最後在期末進行綜合評定.我設計了學生日常表現觀察檢核表,定期有重點的觀察學生課堂上質疑和解決問題的情況,隨時有針對性得給予鼓勵,提示和幫助;對學生的作業、作品、發現和有獨創的解法引導學生裝進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疑難,鼓勵學生去探索.3.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學習過程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反饋評價,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注重終結性的現象,有助於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學習過程評價,我側重於評價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並及時給與反饋和評價.例如,我採用成長記錄袋的方法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允許學生定期更換記錄袋中的作品、作業(一般在一學期內交換)一學期結束裝訂成冊,第二學起再建立新的成長記錄袋.學生通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成長紀錄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能力.4.評價學生的動口、動手和動腦能力.
評價動口能力側重評價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去說,說思路,說想法,說問題,說疑難,總之要引導學生能夠把內心的想法有序的表達出來.如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再引導學生對其思路進行分析和評價.又如,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教師再有機的做好評價.評價動手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即書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既評價書面知識,有考察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發展.評價動腦能力側重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評價.通過對學生的動腦能力評價,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立性,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較佳的靈感狀態.我在評價中注重尋找學生思維的發散點、連接點、生長點,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思維.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對與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改革的嘗試以及星期四的無作業日,使老師和學生都嘗到了甜頭,學生變得愛學習了,喜歡看課外數學書籍,喜歡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的探究、創新、實踐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取得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