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常用的幾種水稻測產方法
理論測產
(一)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稻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
(二)計算公式.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率(%)×千粒重(克)×10-6×85%
實收測產
(一)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示範點劃分為5~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計算重量.
(二)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獲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重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分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復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
(三)計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產量=∑Y÷9;Mo為標准乾重含水率:秈稻=13.5%,粳稻=14.5%.
❷ 如何測定水稻高峰苗數!
計算方法為:穴數(或蔸數)×每穴分櫱數,也就是全部櫱數。一般大田移植穴數1.5--2.5萬穴,基本苗數為4—6萬(不同品種,苗數不同)
種子播在准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
耕種方式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櫱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❸ 怎樣測定水稻產量
水稻產量分為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兩種。生物產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間生產和積累的干物質總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機物質佔90%~95%,礦物質佔5%~10%,故有機物質是形成產量的主要物質基礎。經濟產量是指人們收獲的主產品稻穀的產量,通常所說的產量即是指經濟產量。水稻的產量結構是指構成產量的各種因素,包括二因素結構、三因素結構和四因素結構。
二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每穗實粒數×粒重。
四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粒重。
其中三因素產量結構比較常用。在確定實粒數、結實率和粒重等因素時,通常涉及標准問題,不同測定目的往往標准不同。一般情況下可用1.05或1.06比重的鹽水或泥漿水分離籽粒,沉底者即為「結實粒」。實粒數、結實率和粒重均以此「結實粒」測定、計算得出。在生產實踐中,通常以達到飽滿籽粒2/3程度者為「結實粒」。
一般來說,水稻產量結構諸因素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它們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特別是在高產水平下,一個因素的提高,總會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正確地處理好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之彼此協調,乘積最大,才能實現高產。水稻估產有衛星遙感估產、氣象估產和田間現場估產等多種形式。田間現場估產比較常用,是農民和專家在田間現場操作,根據理論公式和實踐經驗由小面積產量推測大面積產量的方法。這里主要介紹田間測產的基本方法:
(1)理論測產方法
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
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稻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穴~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計算公式:
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率×千粒重(克)×10-2×85%
(2)實收測產基本方法
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示範點劃分為5個~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計算重量。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獲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重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分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復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計算公式:
Y=
(667÷S)×W×
(1-I)×
(1-E)×[
(1-M)÷
(1-Mo)];
平均產量=ΣY÷9;Mo為標准乾重含水率:粳稻=14.5%。
(3)田間現場估產方法
第一步,根據被測田塊面積確定樣點的數量、大小和取樣方法。被測田塊的面積大,則樣點的數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則少些,小些。一般每667平方米(每畝)可以取3點,面積再大時可取5點或7點。取點方法可用三角法或梅花五點法,再多時可採用棋盤法。
第二步,測量每個樣點的准確面積,調查基本數據,如總穴數、平均每穴穗數等,然後取接近平均每穴穗數的植株2~3株進行產量結構調查。最後,將各樣點植株分別收割,單獨脫粒並稱其鮮重。有測水儀時,測定鮮重含水量,無測水儀時,令其自然風干至標准含水量,再稱其乾重。
第三步,根據上述基本數據,估算被測田塊產量和產量結構。被測田產量=各樣點風乾重之和×欲測田面積÷各樣點面積之和,如果測得各樣點的鮮重和當時的含水量,則先將鮮重換算成標准含水量(早粳14.5%,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後再代入上式中,同樣獲得被測田的產量。干、鮮重的換算公式為:乾重=(1-鮮重含水量)×鮮重÷(1-標准含水量)。如果想了解該品種的產量結構,根據上述基本數據可以分別獲得二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產量結構。
❹ 水稻理論測產公式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2)計算公式: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粒(克)×千粒重(克)×85%/1000×1000。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高產攻關點劃分為5~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算重量。(2)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獲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產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份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復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3)計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產量=∑Y÷9;MO為標准乾重含水率:秈稻=13.5%,粳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