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視節目製作的方式通常分為三種,分別為
一、ENG方式
ENG,即「電子新聞採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這種方式,是人們經常採用的,指的是:使用攜帶型的攝像、錄像設備,來採集電視新聞。最簡單的採集設備:就是一台攝像機和一條編輯線。
在ENG製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攜帶型攝錄機時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時再加上一名記者就可以構成一個流動新聞采訪組,可以方便靈活地深入街頭巷尾、村莊山區進行實地拍攝采訪。
ENG方式由於非常機動靈活,也被其他節目採集素材時大量採用。因此,ENG製作方式也是一種基本的電視節目製作方式。
二、EFP方式
EFP,即電子現場製作(Electronic Field Proction)。它是以一整套設備連結為一個拍攝和編輯系統,進行現場拍攝和現場編輯的節目生產方式。EFP也是電視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它是一種適用於「野外」(准確的說是「台外」)作業的電視節目生產方式。
它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是一整套設備系統,包括兩台以上的攝像機,一台以上的視頻信號(圖像)切換台,一個音響操作台及其它輔助設備(燈光、話筒、錄像機運載工具等)。
三、ESP方式
ESP,亦即「電子演播室製作」(Electronic studio Proction)。電子演播室製作,主要是指演播室錄像製作。
(1)演播室技術步驟與方法擴展閱讀
高清電視節目前期拍攝的特異性
1、焦點
高清攝像機的焦點不易對准,因為高清電視系統每幀畫面的掃描線是標清電視系統的1.5倍,在2/3"的CCD器件上高清系統具有更小的象素點,由於16∶9寬畫幅時掃描密度更高,因此,在原來掃描線較少的標清圖像中看不出來的焦點粗糙。
在高清時會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很小的聚焦偏離看起來也會很明顯,所以聚焦要格外小心,即便用變焦鏡頭進行廣角拍攝時,也不要自認為所有焦點都已調實,必須再三確認,建議使用標准監視器,而且尺寸越大越好。
在拍攝新聞和專題節目時,經常不便於使用監視器,這時攝像師就要更加註意焦點問題。
2、高清寬畫面的處理
高清電視高解像度、寬畫幅的特點,決定了在前期拍攝時,對燈光、舞美、服裝、化妝、道具及聲音都提出了接近拍攝膠片的要求,一些我們在標清製作中被忽視的問題,在高清製作環境中會展露無遺。
由於畫面變寬,攝像師必須注意畫面四角,否則很可能拍到並不想要的東西,並且,由於畫面清晰度高,可能會拍攝到在黑白監視器上不易發現的東西,因此攝像師必須特別注意被拍攝物體的背景。
一個人物接受采訪或記者進行現場報道時,如果對象的旁邊出現空白,就有可能形成不穩定的圖像,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有效利用背景拍攝和確定景別上下工夫,拍攝時需要對畫面進行填補,有鑒於此,高清畫面可以偏重於多拍近景。
如果說標清拍攝時還可以容許馬虎點的話,那麼高清拍攝則萬萬馬虎不得,拍攝高清的攝像機輕微晃動都有可能造成畫面的明顯抖動,因此16:9高清拍攝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肩扛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而且三角架越重越穩定越好。
由於高清的解像度比標清高很多,加上16∶9的寬畫幅,對於我們注意的和不注意的畫面細節都會產生放大的作用,為此,細節的表現同樣需要較大的(24"1000線以上)標准監視器加以確認。
3、曝光
攝像機的曝光值一般是根據尋像器中的斑馬線和自動光圈來確定的,在拍攝亮度有反差的物體時,以亮處為准進行曝光很少會失敗,曝光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畫面的成像質量,曝光過度,畫面泛白甚至限幅,導致畫面高亮部分的層次丟失,後期製作時也無法恢復。
特別是對光比較大的外景拍攝,應特別注意對亮部層次的保留;曝光不足,畫面的層次少,尤其是暗部層次不能充分體現,雖然可以在後期提升亮度電平,但暗部噪波也會隨之上升。
資料顯示高清系統的景深是標清系統的一半,在使用高清攝像機時,為獲得相同的景深,鏡頭必須縮小光圈,甚至光圈數值加倍,實踐表明高清拍攝正確的曝光應該控制在-0.3~+0.3檔光圈。
但實際拍攝中,攝像機尋像器中的光圈檢測值與鏡頭的刻度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能准確反映出半檔光圈的變化,因此為把握曝光的精度,在拍攝現場要配置標准監視器甚至示波器。
② 數位元組目製作的手段主要有什麼
在電視業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人們不斷採用新技術,改進電視節目的生產方式。目前數字技術、衛星直播技術都被廣泛運用於電視製作領域,形成了多種電視節目製作方式。電視節目製作方式有ENG、EFP、ESP三種方式。ESP方式既可以先拍攝錄制,後編輯配音,也可以多機同時拍攝,在導演切換台上即時切換播出。ESP方式綜合了ENG和EFP方式兩者的優點,手段靈活,可用於各類節目的製作,而且技藝已經很成熟,已成為電視台大、中、小型各類自辦節目的主要製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