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骨盆外測量與骨盆內測量
(1)骨盆外測量:雖不能測出骨盆內徑。但從外測量的各徑線中能對骨盆大小及其形狀作出間接判斷。由於操作簡便,臨床至今仍廣泛應用,用骨盆測量器測量以下徑線:
1)髂棘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為25-28cm。
以上兩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8-2Ocm。第5腰椎棘突下相當於米氏菱形窩的上角。此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撓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
4)坐骨結節間徑或稱出口橫徑:孕婦取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確關節和膝關節全屈。用柯氏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也可用檢查者的拳頭測量,若其間能容納成人手拳,則大於8.5cm,屬正常。此徑線直接測出骨盆出口橫徑長度。若此徑值小於8cm時,應加測出口後矢狀徑。
5)出口後矢狀徑:為坐骨結節間徑中點至骶骨尖端的長度。檢查者戴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婦肛門向骶骨方向,拇指置於孕婦體外骶尾部,兩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於坐骨結節徑線上。用湯姆斯出口測量器一端放於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另一端放於骶骨尖端處,測量器標出的數字即為出口後矢狀徑值,正常值為8-9cm。若出口後矢狀徑值不小,可以彌補坐骨結節間徑值稍小。出口後矢狀徑值與坐骨結節間徑值之和>l5cm時,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6)恥骨弓角度: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在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在恥骨降支上,測量兩拇指間角度,為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0。小於80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2)骨盆內測量:經陰道測量骨盆內徑能較准確地測知骨盆大小,適用於骨盆外測量有狹窄者。測量時,孕婦取仰卧截石位,外陰部需消毒。檢查者戴消毒手套並塗以滑潤油,動作應輕柔。主要測量的徑線有:
1)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m為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又稱真結合徑。方法是檢查者將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陰道,用中指尖觸到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用另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再減去1.5-2cm得出真結合徑值。真結合徑正常值約為llcm。若測量時陰道內的中指尖觸不到骶岬,表示對角徑值>12.5cm。測量時期以妊娠24-36周、陰道松軟時進行為宜。過早測量常因陰道較緊影響操作;近預產期測量容易引起感染。
2)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lOcm。測量方法是一手食、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的距離。也可用中骨盆測量器,以手指引導測量,若放置恰當,所得數值較准確。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食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若能容納3橫指(約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骨盆狹窄。
B. 骨盆內測量
骨盆的測量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骨盆內測量,一個是骨盆外測量,骨盆內測量可能會有一些不適感,但通常不會導致疼痛之類的,因此女性對於骨盆內測量不需要太過擔心,放鬆心情就好,那麼我們來說下骨盆內測量的相關知識吧。
骨盆內測量怎麼測
骨盆內測量跟骨盆外測量是不一樣的,那麼骨盆內測量怎麼測呢?
骨盆內檢可以採取如下的方式來做:首先可以對患者進行肛門指診。此時需要患者採取側卧位或者是採取膝胸位。對於一些存在特別嚴重此類損傷的患者,也可以採取仰卧位,醫生會在手上佩戴相應的手套,塗抹潤滑油,然後用手指探入肛門內部,看有沒有明顯的骨性阻擋或者看指套上有沒有明顯的出血,藉以判斷患者是否由骨盆的損傷造成了直腸或肛管的相關損傷。
而對於此類患者還可以進行導尿,通過觀察是否導尿通暢以及尿管內部是否有血液來明確,患者是否在骨盆前方出現了相應損傷。
骨盆內測量的最佳時間
骨盆內測量不是什麼時候都建議去的,那麼骨盆內測量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骨盆內測量是決定胎兒能否順利陰道分娩的重要因素,理論上妊娠24~36周,陰道松軟做骨盆內測量為宜。過早測量陰道較緊,孕婦不適感甚至疼痛感比較明顯,近預產期測量容易引起母嬰感染。臨床上一般建議37-38周左右做骨盆內測量,同時評估胎兒體重,初步決定分娩方式。
其實過早做骨盆內測量胎兒的大小不好評估,過晚測量容易引起感染或胎膜早破。盆骨測量一般在孕晚期進行,聽從醫生指導進行測量。盆骨測量就是醫生把手指伸進孕婦的肛門檢查,會有輕微的不適感,不過不用擔心。
骨盆內測量徑線正常值
骨盆內測量是有一條徑線可以測的,那麼骨盆內測量徑線正常值有多少呢?
坐骨棘間徑:測量方法是一手食指、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距離。即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示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能容納3橫指(5.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指骨盆狹窄。
骶恥內徑(又稱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應大於12cm。此數值減去1.5-2cm,即為真結合徑長度。
骨盆內測量對角徑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骨盆內測量對角徑測量有一定方法,那麼骨盆內測量對角徑的重要標志是什麼呢?
骨盆內測量對角徑的重要標志是對角徑,通常對角徑正常值為12.5~13cm。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即為真骨盆入口前後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其正常值約11cm。
注意骨盆如果出口過小,寶寶雖然能夠進行銜接、內旋轉、俯曲等一系列分娩過程,但到達骨盆底部後,頭部無法順利出來,會導致宮縮加劇,孕媽媽會疼痛難忍,胎頭受壓變形,不僅不能正常分娩,時間過長還會導致寶寶顱內出血,胎兒窘迫等危險,孕媽媽會因頻繁宮縮發生先兆子宮破裂,嚴重影響母子安全。
C. 孕晚期骨盆測量怎麼測
骨盆測量是孕晚期的一個基本檢查方式,通過測量骨盆測量,可以判斷孕婦採取什麼樣的分娩方式,所以這個檢查對孕婦是極為重要的。骨盆測量的測試分為內測量和外測量,下面為大家解答一下 孕晚期骨盆測量怎麼測 。
一、對角徑的測量方法:對角徑又稱骶恥內徑,指骶骨岬至恥骨聯合下緣的距離,正常應大於11.5厘米。 測置時讓孕婦仰卧於平床上,兩腿彎曲並用兩手抱膝,使大腿貼近腹壁,俾使臀部抬高便於檢查。檢查者戴手套,將中、食兩指伸直輕緩地插入陰道,沿骶骨前面自下而上尋找骶岬,將指根部稍用力壓向會陰。正常骨盆的骶岬不能觸及,表示對角徑大於11.5厘米。如能觸及骶岬,則檢查者的中指尖端應緊緊接觸骶岬,而將食指緊接於恥骨聯合下方,並用另一手的食指在該處作一標記,然後退出手指,測量標記至中指尖端的距離即為對角徑的長度。倘若檢查者的手指較短(中指尖端至虎口處的長度不足11.5厘米者),可在中指未端套上一個軟木塞製成的指套。
二、骨盆內測量:骨盆外側量發現異常,應進行骨盆內測量。對角徑《11.5cm,骶岬突出為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屬扁平骨盆。中骨盆平面狹窄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往往同時存在。應測量骶骨前面彎度、坐骨棘間徑、坐骨切跡寬度(即骶棘韌帶寬度)。若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切跡寬度《2橫指,為中骨盆平面狹窄。若坐骨結節間徑《8cm,應測量出口後矢狀徑及檢查骶尾關節活動度,估計骨盆出口平面的狹窄程度。若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為骨盆出口平面狹窄。
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須通過骨盆。除了由子宮、子宮頸、陰道和外陰構成的軟產道外,骨盆是產道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娩的快慢和順利與否,都和骨盆的大小與形態是否異常有密切的關系,狹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難產。
初孕婦及有難產史的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均應常規作骨盆測量及檢查。 胎兒能不能通過骨盆而順利的分娩,既與骨盆的大小有關,也和胎兒的大小有關。骨盆雖然形態正常,如徑線小,胎兒雖正常也可能難產;然而當骨盆形態異常,而各徑線都足夠大時,分娩不一定困難。若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兒過大,胎兒與骨盆不相稱時,也會發生難產。若胎兒較小,即使骨盆小一些,也能順利分娩。
骨盆有大有小,胎兒也有大有小,即便是經產婦,每次妊娠的胎兒大小也不相同。 因此,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了解胎兒和骨盆之間的比例,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
精彩推薦:
宮外孕
羊水穿刺
四維彩超
唐氏篩查
靜脈曲張
D. 產後怎麼測量骨盆,產後怎樣睡覺恢復骨盆
由於生產過後的產婦,身體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所以產婦的骨盆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骨盆的恢復情況要看骨盆的大小。這個時候就要使用測量的方法來檢查盆骨恢復情況。那產後應該怎麼測量骨盆呢?使用軟尺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來測量盆骨。
1 骨盆外測量 骨盆外測量使用的是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主要測量和記錄以下的幾項。 (1)髂棘間徑(IS):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並記錄數據。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IC):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並記錄數據。測量以上的兩項能夠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正常值為23~26cm。 (3)骶恥外徑(EC):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後矢狀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卧位;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並塗潤滑油後,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後予以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後矢狀徑。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於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於恥骨降支上面,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並記錄。正常值為90°。
2 骨盆內測量 骨盆內測量使用的是中骨盆測量器,孕婦仰卧於平床上,兩腿彎曲並用兩手抱膝,使大腿貼近腹壁,使臀部抬高便於檢查,檢查者戴手套。骨盆內測量主要測量以下幾項。 (1)對角徑(DC):檢查者伸入陰道的中指尖觸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以另一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間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即為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 ,即為骨盆入口前後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 (2)坐骨棘間徑(BD):測量方法是一手食指、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距離。即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示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能容納3橫指(5.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指骨盆狹窄。
3 自己測量 1、站立時是否身體前傾,出現腰痛。 2、坐在椅子上總是不自覺地把腿盤起。 3、走路時,膝蓋外屈,容易絆倒。 4、伴隨疲憊、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 5、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腰部以下,兩邊是否有不對稱的情形,比如大腿關節是否突出,雙腳是過於內八還是外八,兩邊臀部是否不一樣大。 6、用手摸摸看自己的腰部後方下面兩側,是不是太過於厚硬,兩邊的腰是否一前一後,或一高一低。 7、測量膝蓋到地板的距離,右側高於左側時,就表示右側骨盆朝右上歪斜,反之則朝左上歪斜。
最佳的睡姿還是側卧,無論是剖腹產還是自然分娩。其實最好的還是側身睡覺。仰面睡覺其實不利於身體骨骼的恢復,最好的還是選擇側卧。
1、最好不要仰睡,因為生產後骨縫變大,使骨盆比之前大,側躺會阻止骨縫開裂,骨縫恢復正常比較容易。
2、順產後的正確姿勢為側睡,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子宮近況恢復原樣,建議側躺和仰睡交叉替換。
3、坐月子最好不要固定姿勢,自由體位才有利於身體的恢復,只要自己感覺舒服就可以。
4、新媽媽術後回到病房之後,應該頭側向一邊,去枕平卧6小時。
5、產後的恥骨聯合分離,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如果局部有明顯疼痛的話,睡覺的時候要側卧,避開疼痛的一側,疼痛一側的腿要伸直。
6、骨盆矯正帶是骨盆快速恢復的有效措施,目前最常用的是雙菱形骨盆矯正帶。
產後怎麼恢復盆骨產後一般是鍛煉,也就是運動,堅持鍛煉身形也是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鍛煉會讓身形看起來很不一樣,盆骨的形狀也是會恢復到一個很好的狀態。
1、具體做法是在床沿邊仰卧,然後使臀部放在床沿,讓雙腿停止伸出並懸空掛住,接著再用雙手把住床沿,以防止滑下。
2、堅持每天跑步半小時,不但能有效促進骨盆的恢復,而且還能達到一定的瘦身效果。
3、雙手著地,跪撐,把其中一隻腳舉起,然後往後伸展,要感覺到自己的臀到腳踝有伸展的感覺,左右腳輪替5次。
4、盤腿坐地板如果要坐在地板上,最好的姿勢就是伸展背肌盤腿坐,跪坐也可以,但是腿部容易發麻。
5、重心放在一邊的單腳站立是造成盆骨歪斜的原因之一。平時要注意鍛煉自己的腿部和腰部,保持直立狀態,對盆骨矯正有益處。
6、半蹲,兩膝微屈,兩足分開60厘米左右,兩手叉腰。吸氣,將骨盆前推;呼氣,將骨盆拉回,同時臀部盡量向後撅起。反復做10次。
E. 骨盆測量方法
骨盆測量需在產檢時進行,准媽媽們無法自行測量。骨盆外測量使用的是骨盆出口測量器;內測量使用的是中骨盆測量器。
怎麼測量骨盆
准媽媽自己無法測量骨盆,需到醫院進行產檢時測量。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的方法和測量工具各不相同。目前常採用的是人工測量。
1、骨盆外測量
骨盆外測量使用的是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主要測量和記錄以下的幾項。
(1)髂棘間徑(IS):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並記錄數據。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IC):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並記錄數據。測量以上的兩項能夠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正常值為23~26cm。
(3)骶恥外徑(EC):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後矢狀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卧位;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並塗潤滑油後,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後予以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後矢狀徑。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於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於恥骨降支上面,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並記錄。正常值為90°。
2、骨盆內測量
骨盆內測量使用的是中骨盆測量器,孕婦仰卧於平床上,兩腿彎曲並用兩手抱膝,使大腿貼近腹壁,使臀部抬高便於檢查,檢查者戴手套。骨盆內測量主要測量以下幾項。
(1)對角徑(DC):檢查者伸入陰道的中指尖觸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以另一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間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即為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 ,即為骨盆入口前後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
(2)坐骨棘間徑(BD):測量方法是一手食指、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距離。即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示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能容納3橫指(5.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指骨盆狹窄。
3、超聲骨盆測量骨盆測量除了可以藉助測量器進行人工測量外,還可以應用超聲在孕中期測量骶恥徑,以了解孕婦的骨盆情況。
孕婦仰卧在檢查床,在下腹正中矢狀切面顯示骶骨岬,在恥骨聯合上橫切顯示恥骨聯合,以恥骨聯合中點旋轉探頭90?使探頭與孕婦縱軸一致,於子宮後方可見一彎曲弧型骨界面,較凸起處為骶骨岬,上下移動探頭,使掃描方向略向上,待骶骨岬與恥骨聯合回聲出現在同一平面時凍結圖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內側與骶骨岬前端連線最窄處的距離為骶恥徑亦入口前後徑。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孕婦分娩科普之骨盆測量 孕期體重檢測不可少F. 產婦骨盆測量
產婦骨盆測量在懷孕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要生產的時候,更是需要經常做一下產婦骨盆測量,產婦骨盆測量關繫到生產時候的情況,提示難產的話還可以提前處理一下,接下來我們來說下產婦骨盆測量的相關情況吧。
產檢骨盆測量怎麼做
產檢骨盆測量對產婦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產檢骨盆測量怎麼做的呢?
孕婦骨盆的大小和形狀對分娩有直接的影響,是決定胎兒能否順利經陰道分娩的重要因素,所以產前應該做骨盆測量。骨盆測量包括外測量和內測量兩種。骨盆外測量的徑線有髂棘間徑,髂嵴間徑,骶恥外徑,坐骨結節間徑。測量髂棘間徑和骼嵴間徑時,孕婦要取伸腿仰卧位,分別測量骼前上棘外緣和兩骼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測量骶恥外徑時,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測量坐骨結節間徑時,孕婦取仰卧位,兩腿向腹部彎曲,雙手抱雙膝,測量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
做骨盆內測量時,孕婦要取仰卧截石位,測量對角徑,坐骨棘間徑和坐骨切跡。對角徑是骶甲上緣中點到恥骨聯合下緣的距離。坐骨棘間徑是兩坐骨棘間的距離。坐骨切跡是將-陰道內的示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能容納三橫指。
產檢骨盆測量是什麼
骨盆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受傷的,因此產後要檢查,其中產檢骨盆測量是什麼呢?
產檢骨盆測量其實就是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須通過骨盆。除了由子宮、子宮頸、陰道和外陰構成的軟產道外,骨盆是產道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娩的快慢和順利與否,都和骨盆的大小與形態是否異常有密切的關系,狹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難產。初孕婦及有難產史的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均應常規作骨盆測量及檢查。
臨床上,通常首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骶恥外徑大於18.5厘米,大轉子間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度。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並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
產檢骨盆測量正常值
產檢骨盆測量是有一定的正常范圍的,具體來說產檢骨盆測量正常值是多少呢?
骨盆的大小是以各骨之間的距離,即骨盆徑線大小來表示。每個人的骨盆大小和形態受到個人的身體發育、營養狀況、遺傳和種族差異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所以,在正常范圍內骨盆各徑線,其長短也有一定的差別。目前在各種資料中描述的骨盆徑線值,是許多正常骨盆的平均數值。如果坐骨切跡寬度間接反映中骨盆後矢狀徑大小、中骨盆狹窄往往伴有骨盆出口狹窄,通過測量坐骨結節間徑、坐骨棘內突程度以及坐骨切跡寬度,間接判斷中骨盆狹窄程度。
骨盆測量是指利用骨盆測量器對孕婦骨盆測量,這是產前檢查必不可少的項目。因此,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都必須要進行骨盆測量及檢查。骨盆測量又分為骨盆外測量和內測量。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了解胎兒和骨盆之間的比例,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
產檢骨盆測量需要脫褲子嗎
有些婦科檢查是需要脫褲子才能檢查的,那麼像產檢骨盆測量需要脫褲子嗎?
產檢骨盆測量時需要先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及左側卧位,需脫掉一側褲腿,褲腿退到大腿根部。產檢骨盆測量一般在孕28-34周(即預產期前一兩個月)之間進行最為適宜,因早孕期會陰、陰道不夠鬆弛,這會影響檢查的效果;若太晚測量,容易招致產道感染或引起胎膜早破。
通常對於輕度骨盆異常,孕媽媽產力較好,胎寶寶體重適當,是有通過產道分娩的可能的,所以在產檢中查出輕度的骨盆異常,孕媽們也不用太緊張。而明顯的骨盆狹窄,頭盆不對稱,胎寶寶比較大就不宜順產了,醫生會根據情況來判斷,必要時會進行剖腹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