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說閱讀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
從解讀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作為敘事性文學文體,小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物形象、一個一個的情節事件、一個一個的環境景物有機有序地組合而成。作為藉助語言作塑造形象的媒體的文學文體,小說的這些系列形象是在鑒賞者的腦海里通過想像間接生成的。小說作家用一個一個的詞語、一句一句的有序化、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小說形象。小說讀者將通過讀懂這一個一個的詞語、理解這一句一句的語言,在自己腦海里再現小說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進行小說鑒賞的第一個前提是鑒賞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他起碼能認識2000以上的漢字,能根據詞意和句意,通過形象思維在自己的大腦里復現小說描述的系列形象,並把小說系列形象聯接為一個完整的有因果關系的故事。
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通過可讀性很強、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具備了小說鑒賞能力的讀者在進入小說鑒賞過程的第一環節,就是通過總體地閱讀小說的文字語言,迅速把握這篇小說的故事的基本輪廓和情節的基本類型。
小說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是由小說人物的性格、言行生發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組合。有什麼樣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小說就會生發什麼樣的事情和情節。小說鑒賞者在了解了故事輪廓和故事類型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把握小說人物、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在小說故事中顯現的小說人物均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鮮明地表現出某一個性格側面的特徵,小說作家寫進故事中的事情經過了嚴格的選擇和提煉,這些材料能生動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相當多的短篇小說、微型小說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寫人的。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裡表現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復雜人物性格現象。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個復雜的性格系統。一般的中長篇小說塑造的小說人物常常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在小說故事中描述的小說人物命運也有各種各樣的遭遇。有的小說人物從順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災難。有的小說人物從逆境走入順境,概括著生活中的美最終要戰勝丑。有的小說人物象張至璋的《路》中寫到的獅仔那樣,在短暫的故事時空里發生"靈魂搏鬥",他從決定殺人到決定不殺人,生命意識在短短20多分鍾里產生了相反的劇變。有的小說人物象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中的珊珊一樣,15年來由清純的美變為粗俗的丑,在一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人物的外貌與性格出現了"質的漸變"。
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❷ 小說閱讀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
小說閱讀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
小說閱讀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閱讀小說對我們有著一定的作用,並且也能提升我們的氣質,學生閱讀小說在寫作文上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閱讀小說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小說閱讀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
第一,拿到書之後,先看一下目錄。
拿到書之後,我們要先看一下目錄,目錄是每一個章節提取出的重點和精華部分,我們先記下本書的目錄,看看本書包含哪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制定好讀書計劃,分章節讀書。
看完目錄了,我們可以粗略的制定一下讀書的計劃,計劃好每天看幾頁,都是什麼時間看,看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分章節讀書,因為每一章節是一個完整的內容,與後邊的內容有著必然的聯系。
第三,循序漸進的讀書。
萬事開頭難,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的讀,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沉下心來,耐心讀書,這樣我們才可以吸收書中的精華,坐下來,讓自己的心也靜下來。
第四,看書的時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當我們看書的時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看了什麼,如果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話,一定要休息一下,慢慢調節自己,等調節好了再認真看書。注意力不集中的話,看了也沒效果。
第五,對於不懂的句子,先劃出來,多讀幾遍。
我們看書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比較深奧的,讀不懂的地方,對於不懂的句子,我們可以先劃出來,多讀幾遍,等讀完一段文字之後,我們可以後期通過查閱字典或者網路搜索,查找一下相關內容,看看這些句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六,完整的讀完之後,再回頭看看不懂的地方。
等我們完整的讀完之後,我們要再回頭看看不懂的地方,著重的`看看,不要有所遺忘,可謂:溫故而知新。我們看完一遍之後,再看第二遍應該就快了。
最後,邊讀書邊首棗睜寫讀書筆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我們閱讀的時候,一定要養成邊岩仔讀書邊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通過用筆去寫,這樣還可以加深印象,看完書之後,我們要有所思考,可以寫一下讀後感,這樣還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1、讀書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瀏覽。對一本不太重要的書籍或者文章時,可以大略的去讀,不必一個字一個字去摳,了解每一句話是什麼含義,只要讀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或說了一個什麼道理即可,讀完以後有個整體的認知,這種讀書方法適合讀小說等作品,目的是為了消遣或休閑娛樂,並不是真的為了學到什麼。
其次是精讀。對特別重要的作品要細致的去讀,一字一句琢磨,尤其課文更是如此,文言文尤甚。讀這類作品的目的就在於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精研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夫,學習作品的藝術特色及寫作的精妙之處,這類作品一般都是古代文化經典,比如《雷雨》。
最後是通讀。這種方法適合於一般作品,只要讀一遍即可,不要太較真,但也要多少思考一下,有一個整體印象,遇到好的精彩的地方可以仔細看一看,其餘地方可以略看。
2、讀書該怎麼讀比較好
讀書沒有一定之規,最主要的就是理解。如果是經典的作品,可以反復去讀,也可以多查閱資料,看看其他人是怎麼點評的,然後結合自己的理解去反復琢磨體會。而一般的文學者歲作品,可以在讀書以前先看看簡介,這樣讀起來會比較容易理解,更快理清書中人物關系,讀書時不僅速度快一些,理解上也能更近一步。
讀書時可以邊看書邊做筆記,把自己的讀書感悟和心得寫在書旁,每時每刻讀書心境是不同的,書常讀常新,而且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做記錄也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式。讀書最好不要中斷,中斷以後讀書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建議讀完一本書再去讀另外一本書,效果會更好一些。讀書可以讀完以後幾個人在一起進行討論,會獲得更多的想法和靈感。
❸ 長篇小說閱讀技巧
導語:中學生課業任務重,課外學習時間緊, 閱讀長篇小說最好是“少而精”。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二十多篇文章是從古今中外的著名長篇里節選的。無論從繼承遺產,或擴大知識領域,提高欣賞鑒別能力各方面講,這些節選課文的原文都是較好的課外讀物。如何有效的閱讀這些小說呢?
對中學生閱讀長篇小說,教師要加強指導。否則,盲目閱讀,篇目過多或方法不當,不僅收獲不大,還會影響正常的學習。怎麼具體指導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必須精選篇目
中學生課業任務重,課外學習時間緊, 閱讀長篇小說最好是“少而精”。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二十多篇文章是從古今中外的著名長篇里節選的。無論從繼承遺產,或擴大知識領域,提高欣賞鑒別能力各方面講,這些節選課文的原文都是較好的課外讀物。學生課外閱讀,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這個目錄里篩選,還可以請有經驗的人推薦。
二、要有明確的目的
這里含有兩層意思:1、閱讀訓練。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以便畢業後繼續進修,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吸取營養。有了這方面的准備,無論是進入高等學校深造,或是就業都是必要的。2、吸取營養。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涉及到社生活的各方面。初讀長篇小說要仔細認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查資料或運用工具書幫助解決。還要順手作些“眉批”,在特別重要或需作筆記的地方不妨選記些符號,讀完之後再回頭細看或摘錄。切忌單憑興趣出發,追求故事情節,含多求快,囫圇吞棗,否則費力費時,受益甚微。
三、做好讀前准備
閱讀正文之前,最好先看看“前言”、“後記”(有時稱作“序”、“跋”)和出版時間,以及創作年月。從這里可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家的基本思想傾向與寫作動機,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譬如茅盾的《子夜》、《後記》不僅告訴我們作品反映的時間是一九三O年的“春末夏初”,而且指出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世界上連續發生的與小說內容有直接關系的幾樁大事,以及中國文化思想界關於“中國向何處到去”的論急。這些簡明扼要的說明文字也就是開啟《子夜》深刻思想的鑰匙。小說的主人公吳蓀甫同趙伯韜、孫吉人、杜竹齋等等之間錯綜復雜的斗爭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的,其他像工人罷工,農村騷動以及公債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投機活動則都是為這條主線的發展服務的。有了如上這些准備就很容易掌握作品矛盾線索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特徵。
四、應該著眼於人
小說以描寫人物故事、塑造藝術典型為其基本特徵。因此閱讀長篇小說必須集中精力關注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其發展。只有正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才能歸納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和主題,譬如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如果我們不對其中的人物,特別是祥子細加分析,就很難讀好這部小說。所以,我們要著眼於人的性格、命運,要善於把握住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這些形象所體現的社會意義。
五、善於提挈綱領
有的長篇小說人物繁多,故事情節曲折起伏。結構復雜,甚至主要人物就在幾個,幾十個,沿著幾條線索平行或穿插發展,矛盾復雜,盤根錯節。讀這樣的長篇應注意:1、理清線索;2、了解靈活多樣的描寫手法;3、認識人物之間的暗線關系及相互影噢;4、掌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六、做好閱讀筆記
閱讀時隨時記些筆記很有必要,而且應當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意思就是要手勤。筆記方法靈活多樣,因人因文而異。這里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主法。
1、眉批。這是一種最簡便易的方法。讀到重要處、難點、疑點,或受到啟發偶有所感,隨手在書頭、書邊寫上三言兩語,以便日後查考。許多著名學者和偉人讀書時都把精闢的見解批在書眉。這僅是他們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給後人留下的寶貴遺產。
2、句摘。讀到好聽句子,無論是寫景狀物,警句名言,成語典故,或風俗習慣,科技知識,珍奇史料,慧眼獨得,順手抄在小本上,既可加深印象,又能集腑成裘,積累資料。
3、抄錄鏡頭,任何一部好長篇小可能句句精彩,字字閃光。不過,一般經典作家的成功之作都有許多感人的鏡頭和特寫,還有許多精彩的人物對話、細節鋪陳和衣著打扮、景物的描繪等等。遇到這些地方最好動手抄下來。這樣不僅可加深記憶,而且對寫作練習和日後的研究都很有價值。
4、分類立檔。優秀的長篇巨篇,其豐富的內容必然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有社會科學,而且有天文、地理、軍事、醫葯乃至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因此閱讀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分類摘錄,立檔保存。特別是關於人物形象的筆記,一定以人為檔,按材料歸類。
5、記錄故事梗概。如果單純為了加強記憶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中心思想,可直接抄錄“內容簡介”或有關說明、介紹之類的現成文字。但最好是根據記憶和筆記自己進行整理概括。這樣寫時不僅加深了對小說的理解,而且有助於更深刻的記憶,同時又是一次很好的寫作練習。
6、寫讀後感。這是讀書笑記中難度最大的一種方式。其實“讀後感”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對其中的一個人物,一個問題,某些片斷,甚至一個動作,一句話都可以在領會原著精神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寫出體會和感受,文字也可長可短。經常寫讀書心得,從簡到繁,由淺到深,實際上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寫作練習,同時又是寫科研論文的准備和嘗試。
讀書筆記的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是勤學的人都有自己得心應手的筆記方法。不過這裡面卻又有優劣之分,方法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差,也會抄的資料堆積如山,累得筋疲力盡而收效甚微。就以最簡單的抄錄片斷而論,如果邊讀邊抄,不僅進度慢還有可能打斷破壞形象思維,讀寫完畢後腦子里像一團亂麻,形成不了完整的藝術形象,甚至由此破壞讀書興趣,半途而廢。倘若讀時拿一支鋼筆,隨手記些符號,待讀完全書之後,再來翻閱打符號的處所,聯系前後情節決定取捨,懼重篩選摘錄,效果也許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