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droid 渠道追蹤方法
眾所周知 Google Play 無法在中國使用,所以國內 Android 市場被數十家應用商店( 豌豆莢、網路助手、酷市場、360手機助手等等 )佔領,Android 渠道追蹤主要圍繞上述渠道展開。
方法 1:每個渠道打渠道包
具體來說就是開發者為每一個渠道生成一個渠道安裝包,不同渠道包用不同的 Channel ID (渠道標識)來標識;當用戶下載了 App 之後,運營人員就可以通過渠道標識查看各個渠道的數據。
Android 渠道打包機制:
雖然這樣可以統計到不同渠道的來源數據,但是當渠道數量變多、抑或同一渠道在多個平台上做推廣的話,打渠道包的做法就捉襟見肘了。
方法 2:使用平台方提供的數據
部分第三方推廣平台提供渠道數據,然而只依賴平台方的「一面之詞」是很難找到真正的優質渠道。
2. iOS 渠道追蹤方法
和 Android 的開放生態不一樣,iOS 則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除了少部分越獄機器,絕大部分 App 都是從 App Store 中下載。在蘋果一家獨大以及嚴格的審核制度下,Android 打包的做法在這里就完全行不通。
為了追蹤 iOS 渠道數據,開發者們想出了很多黑科技,下面我介紹一下常見的三種做法。
方法 1:通過 IDFA 追蹤渠道
IDFA 的全稱是 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 ,即廣告標識符的含義,這是蘋果專門給各廣告提供商用來追蹤用戶而設的標識。
通過 IDFA 追蹤渠道:
今日頭條作為廣告提供商可以獲取用戶的 IDFA,當你在上面投放的 App 被用戶下載激活,你的 App 也可以獲取用戶的 IDFA。將廣告提供商提供的 IDFA 和自己獲取的 IDFA 匹配,即可追蹤渠道來源。
缺點是 IDFA 只能用於 App 類型的渠道,如果你在網頁上投放廣告是不支持的;同時,用戶可以在iPhone 設置中選擇關掉 IDFA 獲取許可權。
方法 2:通過 Cookie 追蹤渠道
iOS 9 裡面引入了 SFSafariViewController 類,一方面是用戶體驗更好了,同時可跨 App 與 Safari 共享 Cookie。
通過 Cookie 追蹤渠道:
當用戶點擊廣告鏈接時,監控伺服器可以接收到 Cookie 中含有的渠道信息;用戶在 App Store 中下載激活 App,這個時候監控伺服器再次收到 Cookie 信息。系統匹配前後兩次 Cookie ,即可追蹤渠道。
缺點是基於SFSafariViewController 的追蹤必須在 iOS 9 及以上版本才有效,而且微信公眾號廣告、朋友圈廣告仍然無法實現追蹤。
上述方法可以實現部分平台、部分渠道的追蹤監測,然而三大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1)割裂了 Android 和 iOS 兩個平台的渠道數據,難以整合分析;
(2)Android 投放需要重復打包,效率低下;
(3)iOS 渠道範圍限制多,無法大規模推廣。
Part 2 | 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介紹一種快速、靈活的解決方案 ––– 基於用戶設備標識的追蹤方法,它可以同時兼容 Android 和 iOS 兩個平台、適用於大部分投放渠道。
1. 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追蹤原理
上面介紹的基於 IDFA 和 SFSafariViewController 的兩種方法均受到 iOS 的限制,而用戶的設備標記則不受系統的影響。在 GrowingIO【渠道來源】解決方案中,我們將「IP + UserAgent + 設備 ID」組合設置為用戶的設備標記。
通過用戶設備標記追蹤渠道:
用戶點擊含有 UTM 追蹤參數的廣告鏈接後,GrowingIO 伺服器檢測到用戶的設備標記以及 UTM 渠道參數。鏈接跳轉到應用商店( Android 和 iOS 均可以)後,用戶下載安裝並激活 App,此時 GrowingIO 伺服器第二次收到用戶的設備標記。
系統匹配前後兩次的標記,可以確定用戶的渠道來源,同時 UTM 參數含有的詳細渠道信息一並呈現。
2. 用戶設備標記方法的特點
當然,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方法也有一定不足。當小部分用戶所處的網路環境前後變化時(如從 WiFi 切換到 4G),此時 IP 前後不一致就會導致匹配失敗。
但是相比於前面的 4 種方法,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渠道追蹤方法顯然更有優勢:
第一點,打通了 iOS 和 Android 的渠道來源,可以將【操作系統】加入用戶屬性整合分析;
第二點:避免了 Android 平台重復打渠道包的工作;
第三點:規避了 iOS 原有諸多限制,適用於更加廣泛的推廣渠道;
第四點:只需修改推廣鏈接中的參數、無需改動安裝包,適合大規模、多渠道、敏捷的推廣需求。
同時,廣告鏈接中含有的渠道參數( 廣告來源、廣告媒介、廣告名稱、廣告內容、廣告關鍵字 )可以一同加入用戶屬性數據中,方便後期對用戶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對比、交叉分析。
Part 3 | App 渠道數據分析兩大思路
有了 App 渠道追蹤數據後,我們可以將 UTM 的五個參數作為維度,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思路出發,進行 App 渠道數據分析。
1. 數量:找到獲客成本最低的渠道
根據業務需要,我們選取廣告來源( utm_source )和廣告關鍵詞 ( utm_term ) 兩個維度,計算出不同渠道的獲客數量並評估獲客成本。
某 O2O 類 App 先後在 3 個渠道上進行了 2 次投放,投放內容先後是「美食」和「外賣」。通過 UTM,我們監測到每個渠道、每次投放的 「App 新增用戶量」,然後計算出平均獲客成本。
從廣告來源上看,渠道 1 的平均獲客成本最低;從廣告關鍵詞上看,「外賣」主題的廣告平均獲客成本最低。從客單價的角度出發,接下來可以針對性優化投放渠道和投放內容,大幅度降低投放成本、提高拉新效率。
2. 質量:找到獲客價值最高的渠道
「App 新增激活用戶量」和「獲客成本」這兩個指標是從數量的角度進行分析,但是數量大、價格低並不一定代表渠道用戶質量高。我們還需綜合考慮用新用戶在接下來的表現,以及新用戶所能帶來的價值。
方法 1:用戶行為數據分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點參考用戶留存指標,包括次日留存率、三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三十日留存率等等。
我們按訪問來源(utm_source)分析新用戶的留存度,發現渠道 2 的三十日留存率高達 14%,而渠道 1 為 8%、渠道 3 為 6%。從留存度上來看,渠道 2 獲取的新用戶價值顯著更高。
方法2:用戶價值分析
除了用戶行為指標,財務指標也非常具有參考性。按照廣告來源(utm_source)我們統計出不同渠道獲取到的新用戶的財務價值,如新用戶在第一個月的月付費率(MPR)和用戶平均收益(ARPU)。
通過分析發現,渠道 2 獲取的新用戶首月付費率(42%)最高,用戶平均收益(30 元)也是最高的。雖然渠道 2 的獲客成本略高於渠道 1,但是從收益的角度來說,投資渠道 2 顯然是一種更加明智的選擇。
綜合上述指標,該 O2O 類 App 在下個月的市場投放中將資源集中到了渠道 2,同時主打「外賣」主題內容。還是和上個月同樣的市場預算,但是新增用戶卻提高了 150%、新用戶留存率提升了 240%,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