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脊髓骨折固定方法步驟

脊髓骨折固定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3-07-28 03:36:12

1. 治療骨折的方法有什麼

骨折是運動創傷中較為嚴重的傷害事故,它是指由暴力引起的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被破壞所致,通常多發部位為四肢長骨。骨折按其傷口有無和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按照骨折部位有無完全斷裂,又可分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2. 骨折的治療一般是按照哪些步驟進行的求答案

當今社會中,骨折已經成為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了。臨床上,骨折的治療前要了解骨折的具體症狀。目前,實用的骨折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專家對骨折的治療的方法的介紹。骨折的治療方式一般採用三步階梯療法,徹底打破的傳統療法的局限性,此外,傷口劇痛,局部腫脹、淤血,傷後出現運動障礙。出現外傷後盡可能少搬動病人。骨折的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第一、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這是常用的骨折的治療方法。
第二、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如果通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常用的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
第三、功能鍛煉:這種骨折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

3. 脊椎骨折怎麼治療

脊椎骨折佔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椎體骨折多見。脊椎骨折可合並脊髓或馬尾神經的損傷,特別是頸椎骨折脫位可造成脊髓損傷,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死亡。暴力是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以車禍及高處墜落傷多見。
脊椎骨折是常見骨科疾病,常伴有脊髓損傷。脊椎骨折伴脊髓損傷時臨床一般通過外科手術進行骨折治療,解除脊髓壓迫,脊椎骨折手術因為骨折部位特殊,手術難度較大。
脊椎骨折大多數都是因骨質疏鬆與嚴重的外傷所引起,該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的幾率較高。如不及時對其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外傷性脊椎骨折一般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該病的病發程度也大不相同,一般會是單個椎體發病,但也會出現多個椎體發病的情況,且發病的主要部位為胸腰椎。而胸腰椎骨折一般都是通過X線進行檢查,以此充分了解其病理特徵,其目的是減低椎體前緣皮質厚度與水平骨梁,且終板厚度會呈現出雙凹形態,患者在發病時一般都會出現腰背疼痛的情況,還會有四肢乏力、關節疼痛等臨床症狀,這些都是外傷性脊椎骨折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

治療方法推薦:
(1)無脊髓神經損傷及脫位的單純椎體壓縮性骨折且壓縮程度較小者可採用保守治療,包括卧硬板床墊高骨折處,兩桌法復位後石膏背心固定,牽引等;
(2)骨折移位明顯,壓迫神經、脊髓或骨折不穩定者須手術治療;
(3)葯物治療:合並神經、脊髓損傷者可加用脫水、神經營養葯物治療:VitB1100mg肌注qd
VitB12500μg肌注qd
神經生長因子1000U肌注qd
20%甘露醇250ml靜滴q8h

在恢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防治壓瘡
患者採取合適卧位,間隔2h為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同一部位長時間受壓,病情允許情況下訓練患者獨自翻身;保持患者床褥柔軟乾燥、整潔干凈,衣褲柔軟寬松,避免皮膚受損。
2、飲食指導
告知患者及家屬,應當補充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清淡易消化食物,為機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3、膀胱功能訓練
患者導尿管間隔4h開放1次,每日進行膀胱沖洗1次,待患者病情穩定後盡早進行間歇導尿。
4、運動訓練
包括呼吸訓練和關節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4次/d,5~8個/次,身體允許情況下可行吹氣球訓練,同時鼓勵患者自主咳痰。上肢各關節進行主動功能訓練,3次/d,5min/次,增強關節靈活度。對於無法完成全范圍活動度的關節,應協助患者進行適當運動,預防關節肌萎縮。關節功能逐漸恢復時,鼓勵患者主動適度鍛煉,逐步增大阻力訓練,同時使患者認識功能鍛煉重要性。
5、心理護理
因術後疼痛且活動受限,患者易產生焦躁、憂慮等不良情緒,截癱患者甚至會產生輕生想法。應與患者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換位思考並關心鼓勵患者,給予積極支持,使患者樹立信心。

4. 脊椎骨折 治療 注意

脊椎骨折的種類
依骨折程度:完全性骨折(骨頭折斷,完全斷成二個部分)以及不完全性骨折(骨頭並未完全折斷)。
依軟組織受傷程度:開放(復雜)性骨折以及閉合(簡單)性骨折。開放性骨折指的是骨折處的皮膚表面撕裂,形成一個與外界相通的傷口;而閉合性骨折指的則是並未影響到皮膚(即表示沒有傷口的形成)。
另外還有病理性骨折(即骨頭因疾病造成脆弱,經過一個輕微碰撞便造成骨折),及壓力性骨折(因為骨頭的張力和壓力過高所導致)。

脊椎骨折有頸椎骨折和腰椎骨折,治療方法有葯物治療、保守性治療(戴頸圈或背架)及手術治療。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1.住院期間
a.維持正確的姿勢:記得維持腰背挺直的姿勢,包括躺、坐、站立。手術後仍須做上、下肢的運動,另外每兩小時必須翻身一次(護理人員會幫助您以圓滾木式來翻身)以預防褥瘡。
b.維持排泄通暢:手術後您可能有一段時間無法下床上廁所,而必須在床上使用便盆,請記得在可進食後,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以避免便秘,若沒有水分的禁忌,則每天至少喝2500㏄的水。因為若引起便秘,反而會造成您的不舒服及不便,所以千萬不要因怕上廁所麻煩而不敢多吃東西喔!
c.正確的上、下床:當您要下床時,請先翻身側睡,然後雙腳垂放於床邊,再以手臂的力量撐起身體並坐起,待適應後再慢慢站起來,上床的動作順序則與下床的相反即可。
d.依照醫護人員的指導,每天正確的穿戴頸圈或背架,如果穿戴不合(如太緊)會出現呼吸困難,若太松就無治療效果了。

2居家時
a.維持正確的姿勢:
l 當您躺著的時候—盡量睡硬板床(上面可鋪一層軟墊)或榻榻米,仰卧時膝蓋下放一小枕頭;側卧時則雙膝彎曲,兩腿之間夾一枕頭。忌俯卧(也就是趴著睡)。
l?當您坐著時—坐椅子時應將背部靠在椅背上,使腰部和椅背的空隙盡量減少,建議您選擇硬的椅背。
l?當您站立或走路時—站立時,背部挺直並收縮小腹,眼睛往前注視。走路時,則以腳後跟為重心點,上身略往前傾(像是在爬坡的樣子)。
l?當您開車時—請調整適當的位置,並放一個小靠枕在您的腰部,以支撐腰部。建議使用較硬的椅背或加用椅墊。注意長途駕駛時,開車約1-2小時後最好要中途下車休息喔!
b.當您需要般取物品時,盡量保持腰背部的平直,利用蹲下彎膝的動作來代替彎腰,最後靠大腿的力量站起來。記得避免踮腳及彎腰喔!
c.平日避免突然伸張、扭轉、彎曲或搖動背部,以免扭傷腰部肌肉。平日掃地拖地時,記得勿彎腰喔!建議您可利用長柄的掃把及拖把。
d.假如您需要穿戴背架的話,請記得下床前務必將背架穿好再下床。
e.手術後4-6周您可回復較輕松的工作,但術後3個月內應避免提舉重物,所以3-4個月後才能做出力的工作。
f.性生活可於手術後6周恢復,但勿過劇烈。
g.維持適當的體重,可以減少您背、腰部肌肉的負擔。
h.背部肌肉加強運動:可保持肌肉與任帶的柔軟度和增進肌肉的力量。

不知道小安的嚴重程度如何
應該不至於要做手術吧……

戶外運動各種突發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害——缺腿斷臂、渾身青腫、脊椎骨折都有可能發生。
一、避免損傷
避免各種損傷發生的第一守則是,除非訓練或者有足夠的安全保障,盡可能避免危險。切忌正路不走走歪路,這是剛嘗到戶外運動甜頭的小驢們最容易患的錯誤。
學會識別危險,學會避開危險。
這是一個成熟的戶外運動者經驗和智慧的積累。一個成熟的戶外運動者絕不能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而冒險。
生存的經驗往往是用生命換來的,可以無償的教給他人,但如果用來賣弄,實在太輕*自己了。
珠海的戶外運動一般強度不大,危險性不高,珠海的驢們都喜歡休閑而不是探險,但因此危險經驗的積累和意識的提高有待加強。
學會正視危險,學會戰勝危險。
無論是攀岩和爬山,永遠記住,支撐身體的是腳,手一般用來輔助平衡和更換方向。試圖*手部的力量攀上絕頂的一般是徒勞的,非萬不得已決不可嘗試。
腳踏實地是一個戶外運動著必須時刻遵守的。在一隻腳沒有完全的牢固的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絕不能拿起另一隻腳。將身體的重量從一隻腳變換到另一隻腳,需要技巧,需要經驗,更需要的是耐心。
腳踏實地另一個要點,就是下腳的時候,要穩,要循序漸進。即腳踩地的時候必須慢慢踩石,然後腳底立穩的情況下才能轉換身體重量。避免「啪」的一下,一腳踩空墜落萬劫不復的懸崖或者獵人並不溫柔的陷阱。避免「咚」的一聲,踩滑,自己摔倒倒無所謂,滑落的石頭砸在下面的腦袋上可就痛苦了。
學會降低危險,學會承受危險。
在受傷不可避免的時候,避免頭部和脊柱受傷,學會用背包和雙臂來保護頭部和脊柱。背部均衡的受力(在有背包緩沖的情況下)遠比某一部分承受沖擊來的傷害小。學會正確的跌倒和墜落,需要經驗和技巧,更需冷靜的取捨。
在不可避免的時候,手部臂部骨折帶來的影響遠比腿部骨折小,所以,寧願舍棄一隻手而不願傷一隻腳,除了冷靜,更需要勇氣。
平時可以刻意訓練用腳洗衣服,沒有手吃東西喝水。以備萬一。
二、判斷損傷
戶外損傷主要是外傷出血,較重的為骨折。
(為配合驢談兩周年活動,我們重點以骨折來講解)
一般外傷,銳性損傷較容易判斷。
銳性損傷受傷的部位一般就是著力的部位。
表淺的傷口暴露較好,可能會有出血,容易判斷。帶上綳帶和雲南白葯。學會清潔傷口,對無望保留的肌肉和皮膚要果斷的用刀或者剪幹掉,用水和酒清潔傷口。然後包紮。中國的雲南白葯,拔毒生肌散容易攜帶,比帶消毒葯水好很多。直接倒在傷口上就行了。
如果你專業一點,可以帶一個持針器一個尖刀片和縫合針線,小號持針器當止血鉗或組織鉗用比止血鉗當持針器用要方便很多。但記住,這些東西應與飽含戊二醛的消毒葯棉放在一起,切不可用碘酊等。
尖而長的物體造成傷口表面可能無事,但可能有內出血。一般不可封閉,如要包紮,包紮的范圍一定要遠大於傷口。如皮膚發藍,觸磨其下有波動感,要當機立斷用尖刀擴大傷口擦看。
骨折。
從山崖摔下,如沒有正確的姿勢和背包防護,最容易發生的是脊柱骨折和頭部骨折。
脊柱骨折一定注意要平行的搬運患者,頭部骨折注意生命體征,頭側移向一邊,防止嘔吐物窒息氣道。必要時用魚針穿過舌頭用線固定防止舌後墜,用手帕捲成條塞在上下牙之間一角。迅速結束旅程,尋求急救。
其它部位的骨折相對影響較小。視個人承受力和傷勢決定是否結束旅程。
一般骨折可分為兩種類型:外骨折和內骨折。
外骨折時斷骨可能會刺破皮膚,可能會有明顯的傷口,這種情況容易引起病菌感染,在夾板固定前要把斷骨復位,斷肢擺直。如復位有可能因為短端尖銳,為防進一步損傷神經和血管,亦可以就此固定,但一定要有較為牢固的固定支撐,防止斷端擺動。
內骨折是指斷骨沒有刺穿皮膚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觸動受傷部位時疼痛會尤為劇烈。
這些傷害大多數是骨折、脫臼、挫傷。其中的復合症狀,肉眼看不見或本人都沒發現的傷害,有時也會有骨折的現象。
無論任何狀況,都要嚴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項。第一,再沒有固定的情況下不可隨意搬動傷患。第二,要把患部抬高。第三,進一步冷敷患部。減少患部一定有內出血或淋巴液的滲出現象。
骨折的判斷
1.劇烈的疼痛:由於骨折處的尖端刺傷周圍組織的血管、神經,活動時骨折局部劇烈疼痛,並有明顯壓痛、腫脹。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態改變,如成角、旋轉、肢體縮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斷端相互碰觸時出現的聲音和感覺。嚴禁有意去做此項檢查。
4.功能障礙:骨的支撐、運動、保護等功能受到影響或完全喪失。
三、常見骨折的固定方法
戶外運動,最容易受傷的是下肢,尤其是足部和脛腓骨(及常說的小腿)。
1、 髖部或大腿骨折 下肢骨折傷員需用「八」字型綳帶將足踝與雙腿都捆紮起來,這樣可以防止斷肢翻轉或縮短。將一塊夾板放於腿部內側,另一塊更長的夾板放於傷肢外側,由胯部於足踝位,用綳繩捆紮固定。如果沒有夾板,可在兩腿之間夾上襯墊(折疊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傷肢綁扎固定於對稱的另一條腿上。
2、膝部骨折 如果傷腿僵直,將夾板置於腿後。膝部加墊,如果有條件,用冰塊冷敷膝部。如果傷腿彎曲,不要強行拉直;可將雙腿並攏,腿之間加墊,綳帶扎牢。除非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援助,否則這都是權宜之計。如果外援沒有希望得到,應盡可能將傷腿綁直。
3、 小腿骨折 從膝上部開始固定夾板。或者在雙腿間加墊、捆綁。(見「髖部骨折」)
4、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夾板,抬高足部以減緩腫脹。用枕墊或折疊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綁扎兩圈,足部綁扎一圈。另外,如果沒出現傷口,可以不必脫鞋,以提供固定作用,傷員足部不能負重
骨折臨時固定的注意事項
1.如為開放性骨折,必須先止血、再包紮、最後再進行骨折固定,此順序絕不可顛倒。
2.下肢或脊柱骨折,應就地固定,盡量不要移動傷員。
3.四肢骨折固定時,應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後固定骨折的遠端。如固定順序相反,可導致骨折再度移位。夾板必須扶托整個傷肢,骨折上下兩端的關節均必須固定住。綳帶、三角巾不要綁扎在骨折處。
4.夾板等固定材料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棉墊、衣物等柔軟物墊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夾板兩端更要墊好。
5.固定四肢骨折時應露出指(趾)端,以隨時觀察血液循環情況,如有蒼白、紫紺、發冷、麻木等表現,應立服松開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體缺血、壞死。
6、夾板盡量選擇平直和有一定韌性的。厚實的樹皮用襯衣包裹是比較好的選擇。堅韌,質輕,容易塑型。當然,固定是第一要務,切不可為了尋找較好的夾板而耽誤第一處置時間。
7、 學會利用手頭的裝備,比帶更齊全的裝備更重要。

呵呵,以上內容為一劍結合多年旅途經驗匆匆所寫,來不及看的明天可別後悔。哈哈。
另附足部骨折專業文章一篇。

足骨骨折

距骨骨折

距骨居於脛腓骨與跟、舟骨之間,是足部主要負重骨之一,對踝關節的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距骨脫位較骨折更多見。距肌的營養血管供給主要來自前後關節囊及韌帶附著處,如骨折或脫位後營養血管供給斷絕,復位後距骨壞死率可高達95%以上。
一、骨折類型及移位機理
(一)距骨頸部及體部骨折:多由高處墜地,足跟著地,暴力沿脛骨向下,反作用力從足跟向上,足前部強力背屈,使脛骨下端前緣插入距骨的頸、體之間,造成距骨體或距骨頸骨折,後者較多。如足強力內翻或外翻,可使距骨發生骨折脫位。距骨頸骨折後,距骨體因循環障礙,可發生缺血性壞死。
(二)距骨後突骨折:足強力跖屈被脛骨後緣或跟骨結節上緣沖擊所致。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傷後踝部疼痛、腫脹、壓痛、功能障礙都十分顯著,易與單純踝關節扭傷相鑒別。由於跟骨及踝部骨折可與距骨骨折同時發生,有時臨床鑒別是困難的,多需X線檢查確診。但距骨後突骨折,對經驗較少的醫生容易與距骨後大小相似的副骨相混淆,後者是一邊緣光滑的子骨,同時距骨後緣也無缺損現象,而距骨後突骨折則相反,應注意鑒別。
三、治療
距骨除頸部有較多的韌帶附著,血循環稍好外, 上下前幾個方向都為與鄰骨相接的關節面,缺乏充分的血循供給,故應注意准確復位和嚴格固定,否則骨無菌性壞死和不連接發生率較高。
(一)無移位的骨折
應以石膏靴固定6~8周,在骨折未堅實癒合前,盡量不要強迫支持體重。
(二)有移位的骨折
距骨頭骨折多向背側移位,可用手法復位,注意固定姿式於足跖屈位使遠斷端對隱近斷端,石膏靴固定6~8周。待骨折基本連接後再逐漸矯正至踝關節90°功能位,再固定4~6周,可能達到更堅實的癒合。盡量不要強迫過早支重。距骨體的骨折如有較大的分離,手法復位雖能成功,但要求嚴格固定10~12周。如手法復位失敗,可以採用跟骨牽引3~4周,再手法復位。然後改用石膏靴嚴格固定10~12周。但因距骨體粉碎或劈裂骨折時,上下關節軟骨面多在損傷,癒合後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比例較高,恢復常不十分滿意。
距骨後突骨折如移位,骨折片不大者可以切除,骨折片較大影響關節面較多時,可用克氏針固定,石膏靴固定8周。
(三)閉合復位失敗的病例
多需手術切開整復和用螺絲釘內固定,但因手術不可避免會破壞部分距骨血循,骨折片的壞死率增高。所以粉碎度較大者,宜施行距骨摘除,並施行脛跟關節面的直接融合為好。
跟骨骨折
成年人較多,常由高處墜下或擠壓致傷。經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頭、胸、腹傷,初診時切勿遺誤。跟骨為松質骨,血循供應比較豐富,骨不連者甚少見。但如骨折線進入關節面或復位不良,後遺創傷性關節炎及跟骨負重時疼痛者很常見。
一、骨折類型及移位機理
跟骨骨折部位有不同而可能有或無移位,移位主要受到跟腱或韌帶牽拉以及外力的影響。跟骨骨折根據骨折是否進入關節面可分兩類:

(一)骨折不影響關節面者:約有五種類型
1.跟骨結節縱行骨折;
2.跟骨結節橫行骨折;
3.載距突骨折;
4.跟骨前端骨折;
5.*近跟距關節的骨折。
(二)骨折影響關節面者:可分為兩型。
1.部分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多系高處跌下,骨折線進入跟距關節,常因重力壓縮使跟骨外側關節面發生塌陷。
2.全部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最常見。跟骨體完全粉碎,關節面中部塌陷,向兩側崩裂。
跟骨骨折影響關節面者
(1)部分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2)全部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跟骨骨折傷員多有典型的外傷史,如高處跌下或跳下,汽車或重物擠壓等。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壓痛明顯,有時皮下瘀血,出現跟部的畸形,不能負重和關節活動受限等。應該注意的是與跟骨骨折同時經常出現並發傷如顱骨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和內臟損傷等,決不要忽略。X線檢查對確定骨折類型及選擇治療方式很有幫助,經常要拍照側位與縱軸位象。

三、治療
(一)對骨折不影響關節面者:
(1)、(2)型以手法復位為主,足跖屈使斷面對位,用石膏靴固定於輕度跖屈位4~6周;(3)、(4)型也可先試行手法復位,石膏靴固定,並照片檢查骨折對位情況。如手法復位失敗,則可行切開復位以螺絲釘固定,石膏靴外固定4~6周;(5)型可先用克氏針穿過跟骨結節,成人持續牽引3~5公斤約4周,矯正跟骨Bohler氏角(跟骨後結節至距跟關節面兩線的交*角)。和跟骨的縮短,然後再用石膏靴固定4周。
(二)對骨折影響關節面者:
其中部分關節面塌陷骨折者,可在無菌操作下試用撬骨將塌陷的骨塊撬起復位,然後連同撬骨的鋼針一起固定在石膏管型中,3~4周後拆除石膏拔鋼針,逐漸進行功能練習,避免過早負重。如閉合撬骨法復位失敗,可施行切開復位,將塌下關節面撬起至正常關節面,其下填松質骨,並以石膏靴固定6~8周。
對於全部關節面塌陷骨折者:可在麻醉後於下肢螺旋牽引架上復位,克氏鋼針穿過跟骨後上角,向跟骨後上方牽引10~20分鍾。然後用Bohler氏跟骨壓迫復位器,擠壓跟骨兩側復位。擠壓時間應有力而短暫,以免壓迫皮膚壞死。復位後可再照片復查跟骨復位情況,滿意後用石膏靴將牽引針一起固定,以防跟骨復位後再縮回移位。通常石膏靴固定4~6周拆除。
跖骨骨折
跖骨骨折是常見骨折,多因重物打擊足背、輾壓及足內翻扭傷引起。
一、第五跖骨基部撕脫骨折
腓骨短肌附著於第五跖骨基部結節處。足嚴重內翻扭傷可造成裂紋骨折或完全的撕脫骨折,X線照片檢查時應注意與兒童的正常骨骺相區別。

治療方法:一般無移位,可用膠布固定,綳帶包紮,必要時用石膏靴(帶橡皮跟可行走)固定約6周。其它跖骨基部骨折無移位也可用同法治療。
二、第2、3、4跖骨頸骨折如有移位,應手法復位,短腿石膏固定,否則畸形連接後影響走路。又復位不成功,可手術復位,鋼針固定。
三、行軍骨折較少見,發生於長途走路,在第2、3跖骨頸或干骨折,也可發生在脛骨。一般無移位,又稱疲勞骨折。骨折多在不自覺中發生,無外傷史,症狀不重,僅早期患足稍痛,局部輕度腫脹,感覺足部疲勞不適,有時有較多骨痂發生才發現。
治療:適當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膠布固定包紮或石膏固定約3周,可防止過多骨痂形成。以後可用足弓墊(橫弓及縱弓墊),分散重力,至症狀消失。癒合後無後患。
趾骨骨折
較常見,多因重物打傷或誤踢硬物引起,前者多為粉碎性骨折,後者多為橫斷或斜形骨折。常有皮膚及趾甲損傷。如有傷口,應清潔傷口,防止感染。如無移位,局部包紮固定。如有移位應手法復位,固定患趾於趾屈位。
足部損傷續
實際上我們遇上的更多的不是骨折,而是肌肉或者韌帶拉傷,腫脹發生的比骨折更迅速,但不會像骨折那樣無限制發展。
這時候,脫鞋的時候一定要全部的松開鞋帶,並保證足部和小腿部的正常角度,並用專門的一隻手來維持來固定。必要時,可用利刀切開鞋面。
如患者可以休息,不需要長途跋涉,無需夾板固定,綳帶或毛巾即可,如上關節以上纏兩圈,關節下一圈即可。但關節上的兩圈不宜太緊,正常纏完後應能伸入一手指。或用毛巾八字包紮。
如患者還需要獨自走很遠,則進行簡單固定,筆者昨日採取的是礦泉水瓶。折疊的報紙也是不錯的,與腿部固定材料不同,選擇柔韌第一,到達目的地後,可以去掉固定材料,在制動和抬高患足的基礎上,用一些跌打損傷的葯物更好。

5. 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哪些

骨折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內固定兩大類。 有人認為骨折之後找個懂行的捏一下,然後膏起來或者找點葯物揉揉。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有些以前認為捏捏,揉揉,然後膏起來的做法被否定,有些做法還在延續。但無論怎麼發展,作為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之一,固定這一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只有固定確實有效,骨折才能良好的癒合。 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分兩大類,即外固定和內固定。外固定有石膏、小夾板、高分子材料、外固定支架等。內固定有各種類型的鋼板、螺釘、髓內釘、記憶合金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等。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傷,身邊沒有專業人員時,就近可以取得的材料如雨傘、木棍、書本等均可以臨時外固定,野外不能取得外固定材料時,下肢傷後可與對側肢體固定,上肢可與胸壁固定,盡快送往醫院請專業人員。受傷後不要自行嘗試行走或活動肢體來判斷有沒有骨折,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導致損傷進一步加重。(孫建峰)

6. 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有哪幾種固定方法

骨折的部位不同固定的方法也不同,常見有上肢、下肢、脊柱和骨盆部位的骨折。

(1)上肢骨折:找兩塊寬窄、長短適合的木板,托著折臂,然後用綳帶綁緊骨折部的上端和下端,再用三角巾懸吊在胸前。

(2)下肢骨折:用兩塊長短不同的木板,長木板放在患肢及軀乾的外側,短木板放在內側,然後用綳帶或布條紮好。

(3)脊柱骨折:應有三人平起平落慢慢地同時抬起,使脊柱伸直,成仰卧位放上擔架,擔架應用硬板床,身體兩側放些疊好的衣服、被單、枕頭等把身體固定,防止晃動。如果是頸椎骨折,搬動時必須有一人挾住頭,放在擔架後,頭部兩側用衣物或紗帶固定。

(4)骨盆骨折:用床單把骨盆局部包起來,然後把傷者的兩腿綁在一起,中間加軟棉墊,搬動時,有一人用手托住傷者的臂部,另一手托住腰部,一人托起頭及胸背,另一人抬下肢,三人一起平穩地把傷者輕輕地平放在硬木板的擔架上。

閱讀全文

與脊髓骨折固定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斑圖片與治療方法 瀏覽:645
臀肌強化訓練方法 瀏覽:821
底卡骨痛的鍛煉方法 瀏覽:328
治療失眠有那些方法 瀏覽:860
線槽燈頂安裝方法 瀏覽:969
亞麻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502
維修電磁爐燈泡串連接方法 瀏覽:475
消防考試補考的最佳方法 瀏覽:99
手機清理紅瑞樂邦垃圾方法 瀏覽:740
快速換手機屏幕的方法 瀏覽:608
免疫治療甲亢的方法 瀏覽:409
治療嬰兒便秘的方法 瀏覽:994
胸肌上沿鍛煉方法 瀏覽:938
小米怎麼nfc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34
臉上起皮怎麼辦最簡單方法學生 瀏覽:824
頸椎按摩枕使用方法 瀏覽:102
海黃油梨的鑒別方法 瀏覽:937
嬰兒如何補鈣的正確方法 瀏覽:12
英文介紹正確鍛煉身體方法 瀏覽:734
韓國鴿子環的鑒別方法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