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汝州哪裡能熬制中葯正確方法

汝州哪裡能熬制中葯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3-07-24 23:33:11

『壹』 草葯的正確熬制方法 如何煎中葯

1、准備好砂鍋等器皿,刷洗干凈。

2、把中葯大約泡20分鍾左右。泡的過程中最好不時用攪拌棒攪一下,這樣泡的均勻一些。

3、中葯泡好後,放在煤氣爐子,或者蜂窩爐子上開始熬制。在中葯熬開之前用大火,熬開之後轉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約20分鍾。

4、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邊,不要熬沒了湯,有劇毒的。

5、中葯煎好後,要用過濾網或者拿根筷子擋住葯渣,把葯慢慢倒出。

『貳』 熬中葯的正確方式

熬中葯的正確方式

你知道應該如何奧中葯嗎?你知道中葯的熬制方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熬中葯的正確方式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熬葯前:

1、熬前中葯泡不泡?

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葯,醫生都建議盡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鍾!

這樣不僅可以清洗去除中葯中的不潔雜質,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葯材直接入沸水中驟然受熱,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細胞壁變硬,不利於水分滲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葯效。

2、熬中葯該用啥水?

基本上大家熬中葯都是從水龍頭接的自來水!但是,在醫生看來,這可不是最佳選擇哦!熬中葯的水,最好是用:

哪裡那麼講究哦!不就熬一堆草草葯嘛,還需要專門切買純凈水?完全不曉得為啥子!

來看看為啥子要講究:

因為自來水中氯、鈣、鎂離子較多,這些容易和中葯材中的物質發生反應,有可能會影響葯效。而相比之下,純凈水中這些物質幾乎沒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證熬制後葯物的效果。

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盡量使用純凈水,一般500ml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條件,也可將自來水放置數小時,使溶於水中的氯揮發一些,再用來熬中葯!

二:熬葯中

1、熬中葯要熬好久?

a、滋補類中葯適合微火久煎,一般用時30-40分鍾左右;

b、外感傷風及瀉下用葯則宜用猛火短時煎煮,一般用時10分鍾左右;

c、其他的中葯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文火20分鍾煎煮就可。

2、 熬的時候蓋不蓋蓋蓋兒?

好多人在熬中葯的時候,為了防止水開的時候溢出,都不得蓋葯罐罐兒的蓋子,但是這是不對的哦!

醫生建議:

熬中葯的時候要蓋蓋子,因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葯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葯效將大打折扣。而一些補益類葯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蓋上蓋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蓋上蓋子熬葯怎樣解決溢水的問題呢?

熬葯器皿均有壺嘴或透氣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l左右,應不存在溢水問題;實在不行就搭雙筷子了……

另外,現在幾乎都是這種葯罐熬中葯,如果屋頭還有莫得蓋子的葯罐罐,可以淘汰了哈!

3、 熬中葯時需不需要攪拌?

的確需要經常去攪一下!!!

特別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葯材,熬的時候需經常攪拌,一般間隔10分鍾翻動1次,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葯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三:熬完後

1、熬中葯取汁多少?

這個嘛!熬葯的水多了也不得行,少了也不得行!

如果葯汁多了,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葯汁少了,葯渣會把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

一般建議一副中葯熬兩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葯汁150-200ml,第二次取葯汁200ml,兩次混合後用葯就OK!

2、中葯到底飯後吃還是飯前吃

這是醫生遇到最多的問題之一,但是因為中葯不像西葯有明確地葯代動力學與葯效學研究,所以用葯時間上要多與醫生溝通!是飯前、飯後或者是頻繁服用這與醫生的經驗有關,我們華西專家這樣建議:

因為食物在胃內消化大約60-90分鍾後,在胃保持空暢時進葯更利於葯物吸收。

3、中葯里能不能放糖?

同志們!這種做法也是要不得的哦!中葯裡面盡量不要放糖,特別是慢性胃病,如上腹部易飽脹的患者更放不得糖,這樣容易造成胸悶腹脹!

熬的葯里不放糖,那吃葯後趕緊丟顆糖在嘴巴頭含化,去去苦味可以不?

既然苦口良葯,忍都要忍住把它一口悶了三!中醫認為,甘(甜)易致腹脹不適感,如果食用中葯後覺口苦不適,可用清水漱口即可。

1、先煎:

有些中葯需要長時間煎煮以獲得有效成分並降低葯物毒性。

先煎葯物多是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如牡蠣、蛤殼、石膏、代赭石、龍骨、石決明、磁石、鱉甲、龜板、麻黃等,此類葯應先熬10-15分鍾後再放入其他葯物。

另外,一些葯物久熬可以去除葯物毒性,保證用葯的安全性,如附子、烏頭、馬錢子等,往往先煎60分鍾,甚至更久。

2、後下:

有些葯物受熱不穩定,長時間煎煮有效成分不易析出,因此需推後時間再放下去熬。

後下葯物多是含揮發油類的芳香辛散類中葯,如藿香、佩蘭、紫蘇、砂仁、肉桂、天竺黃、連翹、金銀花、薄荷等;以煎煮2-5分鍾為宜,而薄荷、青蒿等2分鍾左右就好,砂仁、肉桂在5分鍾時最佳。

3、包煎:

有些中葯原材料所帶的毛容易引起葯液渾濁或造成服用時刺激咽喉副作用,需要用紗布包起來熬。

如滑石、旋復花、枇杷葉、密蒙花、蒲黃、車前子、五靈脂等。

4、另煎:

貴重葯材需單獨熬,以免跟其他葯一起熬造成浪費。

如人參、西洋參、藏紅花、蛤蟆油等(雖然不可以一起熬,但另煎葯液跟群葯煎出的葯液可以混合服用)

5、沖服:

有些葯物需打粉沖服,不能丟到葯罐罐兒頭熬。

如三七、川貝、珍珠、蘇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牛黃等。

6、烊化:

烊化即將膠類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葯液中和勻內服。

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飴糖等一類。一般採取隔水蒸烊化後再兌入葯液,一同服用。

7、泡服:

部分葯物僅需要熱水泡服就行。

如番瀉葉在80度水中浸泡1小時飲用就好;一些花類葯物,如綠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等熱水浸泡5分鍾後取汁服用即可

;

『叄』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雖然現在醫學發到,很多先進的儀器設備都可以檢查到人體各個部位的情況,但是從治療上來講,很多人還是比較信賴中醫中葯的可是你知道怎麼煎熬中葯嗎?下面和我一起來了解下!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一:

涼水浸泡。

取回的中葯應該先放入干凈的容器中那涼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這時候中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應該還要高於葯材。

開始煎熬。

將浸泡好的中葯連同泡中葯的水一起倒入砂鍋內,如果有煎葯專用的鍋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鍋最忌以開始就大火,因為受熱不均勻,很容易裂開的。

濾出葯渣。

第一遍煎葯,煎開之後還要小火煎熬10-15分鍾,然後將煎好的葯水倒出來,葯渣留在砂鍋內。

繼續浸泡,煎熬。

用涼開水或者溫水繼續浸泡剛剛煎過的葯渣,這次的水不要太多,剛剛沒過葯渣即可。然後小火煎熬至水開後5分鍾,第二次倒出,留葯渣在砂鍋。

第三次浸泡,濾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只不過這次倒出的葯液的顏色會明顯的減弱。第三次煎熬之後濾出的葯渣基本就沒有什麼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葯液,分為兩份。

將三次煎熬的葯液混合在一起,然後分為兩份,分早晚兩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時候應該加熱一下。喝中葯有時候是需要忌口的,當然不同的中葯要求不一樣,在喝中葯之前不妨咨詢醫生,要遵醫囑,效果才會好。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二:

准備好砂鍋等器皿,刷洗干凈。

把中葯大約泡20分鍾左右。泡的過程中最好不時用攪拌棒攪一下,這樣泡的均勻一些。

中葯泡好後,放在煤氣爐子,或者蜂窩爐子上開始熬制。在中葯熬開之前用大火,熬開之後轉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約20分鍾。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邊,不要熬沒了湯,有劇毒的。

中葯煎好後,要用過濾網或者拿根筷子擋住葯渣,把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葯的正確方法”的人還看:

1. 養生壺使用方法

2. 中醫教你如何正確煎中葯

3. 靈芝的葯用及食用方法

『肆』 怎麼熬中葯 怎樣正確地煎中葯

中葯 多數是用來煎服的,煎葯也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拿著中葯包,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煎葯,怎麼熬中葯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怎麼熬中葯
一、容器的選擇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為最好,其次為不銹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為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 化學 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葯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為這些元素可與中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 疾病 的治療。

二、預處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葯前首先要查看中葯的質量,如發現有蟲蛀、霉變等問題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其次是查看有無需特殊處理的中葯,如有應另置並按特殊方法處理。

第二步:“泡” 將葯店拿回的中葯飲片加適量水浸泡20~30 min ,輕質的中葯、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葯、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為了使中葯濕潤變軟, 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復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葯。

2、加水量: 經驗 加水量是超過葯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葯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於頭煎,剩下的30%用於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後計算,一般解表葯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葯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為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 植物 細胞遭到破壞,使葯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葯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葯成分。煎煮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

四、特殊處理

根據葯物性質不同,有些葯物宜採用先煎、後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處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會將需特殊處理的中葯一起和群葯同煎,這樣操作是很不妥當的。

1、先煎:就是延長煎煮中葯的時間,使葯物中難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將需先煎的葯物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後,再與浸泡過的其他中葯合並煎煮。這些中葯有:① 動物 的骨甲類如鱉甲、龜板等; ②礦物類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葯如生川烏、生草烏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後下:就是縮短煎煮中葯的時間,減少因長時間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規操作是:待其他群葯沸後用文火煎煮15-20min後,再加入需後下的中葯煎煮5-10min即可。這些中葯有:①氣味芳香類中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壞有效成分的中葯如鉤藤、番瀉葉等。

3、包煎:就是將中葯裝入棉布袋中與其他群葯共煎。這些中葯有: ①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 中葯材 如車前子、葶藶子等,防止煎煮時煳鍋底; ②富含絨毛的中葯材如旋覆花、枇杷葉等,防止脫落的絨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將膠類中葯加入已煎好的葯液或清水中加熱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響其他中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鍋底,如阿膠、鹿角膠等。

5、另煎:就是將貴重中葯材如人參、西洋參等用適宜的容器單獨煎煮取汁後,葯渣並入其他群葯共煎,目的是減少群煎時其他葯渣對貴重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總之,臨床 中醫 師只有在開具處方後叮囑患者嚴格按照中葯煎煮的要求進行操作,才能提高湯劑的療效,使中葯在疾病的治療中發揮更好地作用。

中葯怎麼熬?上面為大家介紹了正確煎煮中葯的方法,煎中葯,器皿、浸泡、加水、用火、煎煮次數都是很有講究的,想要發揮中葯最大的葯效,先學學上面正確煎煮中葯的方法吧。
怎樣正確地煎中葯
一、水洗中葯降低療效

中葯煎煮前千萬不要清洗,因為葯材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導致葯效降低。中葯中有不少葯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葯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葯物的流失。還有的葯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 用葯 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二、煎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與葯液質量關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以確保中葯的療效。一般加冷水漫過葯面,浸透後再煎煮,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鍾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葯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特別在夏季,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葯物酶解和霉敗。煎前浸泡花、草、葉可浸20分鍾;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葯材宜浸泡30~60分鍾。

宜選用潔凈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葯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葯量等因素來 決定 ,一般以水漫過葯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葯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加水,更不能把葯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乾的葯應棄掉。

三、葯材入鍋注意順序

處方上註明先煎的葯物,應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後20分鍾左右,再加入其他葯物同煎。處方上註明後下的葯物,可在其他中葯煎好後,再加入後下的葯物煎約5-10分鍾便可。處方上註明沖服的中葯,應先將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葯液倒進去,攪和後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沖服。處方上註明是烊化的中葯,則應先將煎好的葯液去渣,然後趁熱將需烊化的中葯放進去,用木筷子徐徐攪動至均勻後服用。如果該中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溫,同時徐徐攪動葯液至均勻,例如阿膠常烊化服用。

四、煎葯加多少水合適

煎葯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採用經過凈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葯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葯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葯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後,將葯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20-30分鍾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葯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

後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葯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葯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為煎葯時葯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葯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葯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葯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一劑葯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治療一般疾病的中葯煎煮以2次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後計算煎煮時間,一般為頭煎20~30分鍾,二煎10~20分鍾。用於治療 感冒 的解表中葯或 清熱 葯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10~20分鍾即可,並趁熱服用。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葯以3次為宜,頭煎為40~50分鍾,二煎為20~30分鍾,三煎為10~20分鍾。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葯及補益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常攪拌。

煎煮好的中葯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澱在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葯物煮干煮焦了,則此葯不能服用,因為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葯物加水煎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葯液。其次主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葯渣再吸附。如葯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葯物,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佔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一般在最後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葯液濾出後,要將葯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葯渣內剩餘葯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葯渣內的葯液可增加葯液成份的15%-20%

中葯煎後所取得的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學齡期 兒童 100毫升,嬰幼兒50毫升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葯,許多人的習慣是一劑中葯煎兩次,分頭汁和二汁分別服用。其實,這種服法是不科學的。因為中葯中易溶的甙類、多糖類、揮發油等有效成份在頭煎中含量較多,其它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時,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多,故兩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葯效也差異很大。所以,服用中葯一般應將煎煮2次或3次的中葯液體合並,攪拌均勻後分為2份或3份,分別於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發揮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來說,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醫師的 指示 ,中葯煎煮方法每隔4小時左右服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葯力持續,有利於更快地緩解症狀、減輕病情。幼兒或嘔吐病人因為服用葯物有困難則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於滋補身體的補益中葯最好是在飯前服用,特別是早晨空腹時服,有利於滋補成份的吸收。葯汁冷了,應熱一下再服用。大多數中葯宜乘溫服下,發汗葯須熱服以助葯力,而清熱中葯最好放涼後服用。

一般而言,補益葯和瀉下通便的葯物宜飯前空腹服用;治療外感疾病及頭面部疾病的葯物宜飯後服用;安神的葯物宜臨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間服食。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葯,也宜飯後服用。飯後服用的時間一般為進食後半小時左右。

八、煎葯機煎中葯

中葯煎煮機是一種帶有電控裝置的全封閉微壓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產生的蒸氣一次性使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量,保證中葯療效,更符合衛生學要求,不易霉變。機煎中葯,服用比較方便。一般情況下,機煎中葯都是包裝在醫用塑膠袋中,包裝過程也在全封閉無菌狀態下進行的。這種袋裝葯液抗擠壓、不易破損,每包葯液可在常溫下,能保存10天左右,

無論 居家 還是外出攜帶都非常方便。服葯時,只需將葯包放進熱水內浸泡約10~20分鍾即可飲用。微波爐加熱後的機煎袋裝中葯不會影響葯效的發揮,可以放心服用。

九、適當忌口

服用中葯期間,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黏膩、辛辣的食品,沒必要另外補充維生素。一般患熱 性病 者忌辛、辣、油膩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煙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黃疸、過敏性疾病、癰疽、 腫瘤 及某些 皮膚病 忌食魚、蝦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腫病人忌食鹽;補血葯忌 飲茶 等。

十、特殊中葯的處理

在處方中有些葯材性質特殊,不能與方中群葯同煎,應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醫師會在處方中註明,葯房在配葯時會另包並加以說明。一般葯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葯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葯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制湯劑還應講究入葯方法。

1、先煎:

礦物類、貝殼類、甲殼類、骨類、化石類葯物的質地堅硬,這些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時間內很難煎煮出來,因此要單獨先煎。例如礦物類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貝殼類葯物如牡蠣、石決明等;甲殼類葯物如龜板、鱉甲、穿山甲等;骨類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這些葯物必須事先搗碎,加水單獨煎煮 30分鍾後,再加入其它葯物一同煎煮。

另外,還有一些毒性較大的葯物如川烏、附子、草烏等,通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開水煎1小時後(切忌加冷水,具體煎熬時間詢問醫生)再加入其它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 解毒 作用以減少其毒性,久煎後的水解產物才能起到治療作用,使其應用更為安全。

2、後下

花、葉類以及一些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份多的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會致香氣揮發,葯性損失,故宜後下,部分根莖類有效成份煎煮時中葯成份對熱不穩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應後下。如藏紅花、大黃、番瀉葉等,入葯宜後下。在其它葯煎煮以後,停火前的5~10分鍾時再將其納入,煎沸5~10分鍾即可,叫後下。

3、包煎

將某種葯用紗布包起來,再和其它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類葯物,一中葯煎煮方法是細小種子類葯物,如車前子、葶藶子、青葙子等,煎葯時特別粘膩,如不包煎,容易粘鍋,葯汁也不容易濾除:二是有些葯物如蒲黃、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時容易上飄在葯液表面或沉澱鍋底,所以需要包起來煎煮;三是有些有絨毛的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後不易濾除,服後絨毛會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嘔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葯物時先將葯物用紗布包好,再放入葯鍋內與其它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時葯袋盡量鬆些,以免葯物膨脹時空間不足導致無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較貴重的葯物(如紅參、西洋參、生曬參、鹿茸等),可單獨煎煮取汁,再兌入煎好的葯液中同服。以免在與其它葯物的煎煮過程中損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費。

5、溶化:

又稱烊化,是指有些膠質性中葯(如阿膠、鹿角膠、龜膠等)或黏性易溶的葯物(如飴糖),煎煮時容易與其它葯物粘結成團塊或造成溶液膠體滲透壓提高,不利於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響整個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鍋底,容易熬焦且浪費葯材,不宜與其它一般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內隔水燉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攪拌,再兌入其他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葯液溶化後服用。

6、沖服:

一些難溶於水的葯,某些粉末樣的葯物(如琥珀粉、硃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較貴重的中葯(如三七粉、人參粉)或不宜煎煮的葯物(如芒硝),液態葯物(如竹瀝、薑汁等),可直接沖入煎取的葯液中混勻服用,或直接用溫水沖服,以避免葯物損失。一些葯物較為貴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與其它葯物一同煎煮,其葯汁就會被別的葯物吸附,從而影響葯物的療效。如牛黃、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蟲夏草、三七粉等。另外,還有一些葯物如貝母粉,雖然不是貴重葯,但研成細粉沖服,比加入其它葯物一同煎煮後服用效果要好些。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閱讀全文

與汝州哪裡能熬制中葯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葯山葯食用方法 瀏覽:934
外科手術區皮膚消毒方法步驟 瀏覽:881
耳道乾燥快速恢復十大方法 瀏覽:853
學生用什麼方法較快閱讀 瀏覽:765
圓心角周長計算方法 瀏覽:651
特級化學教師教學方法 瀏覽:621
雷諾氏病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24
網上賺錢的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889
手機小型電流表的認識和使用方法 瀏覽:817
客廳收納最好方法如何 瀏覽:659
草龜怎麼煮的正確方法 瀏覽:318
當歸祛斑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817
除油溶液分析方法 瀏覽:759
用什麼方法彈手機電子琴 瀏覽:890
大班聲母c拼音教學方法 瀏覽:723
汽車質量鑒別有哪些方法 瀏覽:146
電腦開機密碼從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餐墊套裝鉤針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156
火影忍者手游快速得忍者方法 瀏覽:953
排卵監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