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開始吹簫要注意什麼主要練什麼基本功
簫的氣息訓練 (一)
呼吸方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中國民間吹管樂非常重視用「氣」,氣息運用得當,才能較長時間的自由演奏,否則,吹一會就會感覺累,還可能有胸悶氣短的現象,時間長了,於身體不利,所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至關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為三種:
①胸式呼吸:完全用胸部控制氣息,氣吸到肺里後,由胸部向外擠壓,這樣,吸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氣流不穩定,氣息也不能持久,身體易感疲勞,這種方法不好控制氣息,也有損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採用胸式呼吸方法。
②腹式呼吸方法:吸氣時將橫隔肌下沉,盡量擴大腹部與腰部,民間說法叫做「氣沉丹田」。呼氣時,丹田要綳住勁,一點一點均勻地將氣吹出,經過反復練習,這種呼吸方法是能夠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氣流,均勻的將氣吹出,還可根據音樂需要增強或減弱氣流強度,做出強弱變化和腹顫音效果,是一種正確的呼吸方法。
③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吸氣時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時向外擴張,最大限度地將氣吸入,這樣肺吸入的空氣量比前兩種方法都要大。
採用胸腹式呼吸時。當整個呼吸肌肉組織聯合工作時,呼吸肌肉所承擔的負荷分布得非常均勻,這樣,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綜上所述,初學者首先應學會腹式呼吸,熟練後再加上胸部擴展動作,就是胸腹式聯合呼吸。
練習時先用鼻子將氣慢慢吸入,這時就能體會到腹部自然向外擴張,腰部也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這就是正確的自然呼吸的感覺,以後逐漸加快吸氣速度,再試著不改變腹部、腰部動作的情況下而改用嘴吸氣,這樣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確吸氣方法。吹奏時隨著氣的呼出腹部逐漸收縮,但丹田一定要綳住勁,找向外拉的感覺,這就是控制。
風門與口風
吹簫時必須有正確的口形,氣流通過呼吸道、口腔、嘴唇吹入簫的吹孔,使簫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
吹簫時必須有正確的口形,氣流通過呼吸道、口腔、嘴唇吹入簫的吹孔,使簫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
「風門」就是指氣流通過的唇孔。「口風」是指通過風門呼出的氣流也就是指呼吸與口形配合形成的氣流。風門是否開得正確決定著簫的音色音準。
正確的口形如下:唇肌和面部肌肉配合協調,口兩邊嘴角肌肉向後拉,面部呈微笑狀,雙唇中間部分形成橢圓形風門,舌處於自然狀態。
吹奏時,注意勁要用在內邊嘴角肌肉處,雙唇中間風門處絕對不能用力。嘴唇的薄厚不是風門好壞的絕對條件。如果嘴唇較厚,可多向後拉一點或用樂器將下唇多壓一點。一般說,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後基本一致,但上唇可略靠前一點,不致影響簫的音色。切忌一唇過於靠前,一唇過於靠後。
風門形成後可以有大小變化,嘴唇兩邊肌肉拉力可幫助風門的變化,風門開大時,兩邊嘴角肌肉拉力相對減小(少用力);風門開小時,兩邊嘴角肌肉向後拉力反而加大(多用力)。這一變化,一般外表不太明顯,要在練習時切身體會。
口風也有粗細緩急之分。音的高低強弱變化,主要是由口風來決定的,口風急發音高,口風緩發音低,口風粗發音強,口風細發音弱。風門和口風配合好了,我們才能吹奏出委婉曲調,抑揚頓挫的簫音。這就必須通過吹奏者運用正確的方法,經常刻苦的練習才能達到。而其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要掌握呼吸與口形的密切配合,要發展呼吸與口形協調一致的功能。在實際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呼吸變化集中表現在吸氣量的多少和呼氣(口風)的緩急粗細上。口形的變化則表現在風門的大小、口勁的大小上。
舌的技巧
吹奏時,舌在口中自然放平。吹簫時很少用吐音技巧。但在樂曲開頭需要用到單吐。
吹奏時,舌在口中自然放平。「簫無吐」是說在吹簫時很少用吐音。笛子演奏技巧中,舌起很大的作用,單吐音、雙吐音、三吐音、花舌等技巧運用很普遍,所以笛子有很豐富的表現力。而簫曲多表現以優雅平穩的情緒、低調娓婉的曲調,所以一般不用吐音技巧。但有時需要一種輕輕的單吐音。作為樂句的開頭,沒有音頭的直接用氣吹就可以了,有音頭的要用舌頭輕輕點一下。
舌的動作技巧是:將舌尖輕抵上齒齦部,氣流通過時,口腔發「突」聲,一定要輕,點到即可,舌頭迅速回復原位。因簫曲較輕柔,音頭也較弱,吐音也必須弱,干凈、清晰,不能「突、突」的聲音很大,即不幹凈,也破壞了音樂情緒。
2. 簫口風怎麼練
口風練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長期堅持練習曲的練習,提高單個音的練習質量;
2、嘴型要保持正確,微笑抿嘴微笑,發噗這個音;
3、嘴唇要保持放鬆的狀態,不要太緊張,尤其是不要太用力靠近吹口,整體全身也是放鬆的姿勢
4、呼吸方式也很重要,一定要練習使用腹式呼吸,這樣才能保持口風的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