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時,用拇指指關節或用食指第二指關節扣住按鍵,並將秒錶靠住自己的胸部,不在任何的擺臂動作中完成按鍵。
按表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損壞機件;回表後,如秒針不指零,應記下其數值(零點讀數),試驗後從測量值中將其減去(注意符號);按鍵時盡量用正確的角度和適合的力量,不要按在按鈕的邊緣或斜角度按,避免卡住或損壞按鈕。
計時開啟後不要將秒錶掛在脖子上或放在口袋內跑動,防止跑的過程中秒錶按鍵與身體相撞,造成意外的停止或開啟。
(1)秒錶測量坐標方法擴展閱讀
1、記錄一個時間:在計時器顯示的情況下,按MODE鍵選擇,即可出現秒錶功能。按一下START/STOP按鈕開始自動計秒,再按一下停止計秒,顯示出所計數據。按LAP/RESET鍵,則自動復零。
2、記錄多個時間:若要紀錄多個物體同時出發,但不同時到達終點的運動,可採用多計時功能方式(具體可記錄數量以表的說明書介紹為准)。即首先在秒錶狀態下按START/STOP開始,秒錶開始自動計秒,待物體到達終點時按一下LAP/RESET,則顯示不同物體的計秒數停止,並顯示在屏幕上方。
此時秒錶仍在記錄,內部電路仍在繼續為後面的物體累積計秒。全部物體記錄完成後正常停表,按RECALL可進入查看前面的記錄情況,上下翻動可用START/STOP和LAP/RESET兩鍵。
3、時間、日期的調整:若需要進行時刻和日期的校正與調整,可按MODE鍵,待顯示時、分、秒的計秒數字時,按住RECALL鍵2秒後見數字閃爍即可選擇調整,直到顯示出所需要調整的正確秒數時為止,再按下RECALL鍵。
② 如何測量所在地的經緯度
個人是無法精確測量所在地的經緯度,需要有專門的的測量設備(WGS84、GRS80),還需要精確計算才可以。由於地面高低的不同和地球形狀的不正規,天體測量所得的信息(如衛星導航系統)不足用於明確地計算地理位置。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經線也稱子午線,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2)秒錶測量坐標方法擴展閱讀:
經緯度的計算方法: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陽直射點在南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緯度
③ 秒錶的使用方法
秒錶計時有三種時間模式:
累積計時:(1) 按 [+] 鍵開始 、停止、再開始計時(時間累計)(2) 計時完畢,按 [-]鍵計時歸零
間隔計時: (1) 按 [+] 鍵開始 計時 (2) 按 [-]鍵一次停止秒錶並顯示間隔時間,心率讀數和間隔時間將存入記憶中以便查看。間隔時間顯示5秒後秒錶將持續計時。重復此程序以便讀取間隔時間(3) 再下一點終止按 [-]鍵記錄此時點相關信息,如此重復(4) [+]鍵停止計時(5) 按 [-]鍵計時歸零
終點計時(1) 按 [+] 鍵開始 計時(2) 按 [-] 鍵顯示 第一人的完成時間,並作記錄以便之後查看,5秒後計時將繼續計時。重復此程序,可查看每一人的終點時間(3) 按 [+]鍵停止秒錶(4) 按 [-]鍵計時歸零
注意: 一旦秒錶功能被激活,在使用其他主功能模式或子功能模式時,在區域 3將一直保持顯示「 stopwatch秒錶 」,表明秒錶功能處於被激活狀態。
④ 秒錶時間研究的秒錶時間研究步驟
進行時間研究需要掌握一套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同時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獲取被觀測者的信任和合作,以保證觀測數據資料的准確性,並能進行正確判斷,取得時間研究成功。時間研究的步驟如下: 沒有經驗的研究人員最普遍的錯誤就是忽視測時之前收集分析所需要的充分資料,有經驗的人員都理解事先充分准備的必要性。那麼,時間研究人員需要收集哪些資料呢?從前述的時間研究表格可以觀察到應收集的一些信息,具體來講包括以下資料:
(1)與時間研究有關的基礎信息資料。基礎信息資料可幫助人們迅速識別研究內容,便於存檔、查詢和管理。包括研究號碼、頁數、總頁數、研究者姓名、研究日期、批准者姓名;研究開始時間、完成時間、研究經過時間;生產部門、操作地點、工作名稱、工作現場的布置圖等基礎資料。
(2)操作方法資料。未經方法研究而進行的時間研究沒有實際意義。操作方法的改變必然帶來標准時間的變化。因此,時間研究人員在測時之前,要調查、判定該操作是否進行了方法研究,各操作單元是否確定了操作標准。研究人員還應熟悉操作過程,並繪制雙手操作程序圖(做詳細的動作說明),作為細分操作單元的依據,也可作方法改善的基礎及領班判斷該操作是否標準的依據。
(3)產品或零件、材料的資料。收集能正確識別製造的產品或零件的資料,如,產品或零件的名稱;圖樣或規格的號碼、材料;品質要求等。時間研究所採用的材料應為標准規格材料,不同材料所用的工具不同,加工時間也不同。應注意收集有關材料性能、規格方面的資料。
(4)設備資料。機器設備的性能影響加工方法以及加工時間,不同性能設備對同一件產品的加工時間自然不同。另外,工具、夾具也對操作方法和操作時間有較大影響。因此在時間研究進行前,應明確所用的設備和工具的名稱、規格、性能等方面的資料。
(5)操作者的資料。操作者的選擇是時間研究的重要工作。所以研究人員應認真選擇並收集其相關資料。一般而言,應選擇具有承擔該項工作所需的智慧和能力,受過適當訓練,擁有平均熟練程度,且願意與時間研究人員合作的工人即可。收集的資料包括:操作者的姓名、性別、文化程度、操作經驗及技術水平。
(6)有關作業環境的資料。作業環境中影響操作者的生理與心理的資料。如,溫度、濕度、熱輻射、照明、雜訊、空氣污染以及其它條件,這些條件對作業評定和確定寬放時間具有直接作用。 作業分解是指為便於觀測和分析而將某一作業加以細分成若干個操作單元。秒錶測時是以操作單元為單位進行觀測記錄的,並非其操作的總時間。所有個別單元的時間之和等於整個操作時間。
1.作業分解的原因
(1)總時間內所包括的動作,數量多且性質復雜,很難評比其快慢。劃分單元後,每一單元的動作數量較少,並且性質相同,評比會更容易、准確。
(2)操作者在整個操作中,其動作速度很難保持一致,也許有些單元速度較快,另一些又較慢,有些也許正好,所以如對每一單元個別予以評估,則動作快慢可作較精確的調整。
(3)可將操作內生產工作(有效時間)與非生產工作(無效時間)分開。
(4)各單元分別評比,使標准時間更為精確,尤其高度疲勞單元應獨立,這樣其疲勞寬放時間的確定會更加合理。
(5)每單元予以詳細說明,並求其標准時間,則詳細的操作規則即可產生,且以後如某單元需更換動作,則可直接修正本單元時間。
(6)劃分單元後,每個單元再給予詳細的說明,不但可作為介紹整個操作的說明,並且還可用其作為「標准操作」培訓新人。
(7)如已制定出每個單元的標准時間,將其綜合,即為整個操作的標准時間。且以後單元如遇有增減時,亦可迅速算出其標准時間。
2.作業分解的原則
劃分單元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秒錶時間研究的質量,對於已經標准化的操作過程,劃分單元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單元之間界限清楚,每一單元應有明顯易辨認的起點和終點,有時為方便辨認,將工作循環中,一個操作單元中止,另一個操作單元開始的瞬間作為分界點。
(2)各單元時間長短適度。一般來說,單元時間愈短愈好,一般認為以0.04min為宜,這是有經驗研究人員所能觀測記錄的極限。沒經過訓練的研究人員可靠讀出的最小時間單位約為0.07min~0.1min。
(3)人工操作單元應與機器操作單元分開。因為機械加工時間受回轉速度、進刀速度影響,必須分開予以記錄。機械加工不受評比影響,而人力操作受評比影響,應予以分開。尤其在機械操作遠比人力操作時間長時更應該注意。
(4)不變單元與可變單元應分開。不變單元是指在各種情況下,其操作時間基本相等.如焊接操作中,手拿焊槍應為不變單元。而可變單元是指因加工對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變化的單元。在焊接操作中,焊接所需時間是隨焊縫的長短而變化,故為可變單元。
(5)規則單元、間歇性單元和外來單元應分開,否則在觀測記錄上將引起極大的困惑。規則單元是每個作業循環中都出現的單元,間歇單元是在作業循環中偶爾出現的單元,它使規則單元的時間值相差很大,在剔除異常值過程中帶來一定的困難。外來單元為偶發事件,且將來不需列入標准時間以內。
(6)物料搬運時間應與其他單元時間分開,因為搬運時間受工作場所布置變動的影響,搬運較遠地方的物體所需時間必然較長。 秒錶時間研究是一個抽樣觀測的過程,為了得到科學的時間標准,需要有足夠的樣本容量。樣本愈大,得到的結果愈准確。但樣本量過大,時間和精力大量耗費,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科學地確定觀測次數,尤為重要。一般地說,作業比較穩定(如材料規格一致,場地布置整齊,產品質量穩定)、觀測人員訓練有素、經驗豐富,被觀測對象較多,則觀測次數可少些,否則觀測次數就要多些。在選擇觀測次數對,精度與費用之間呈相反變化的趨勢,要在二者之間做出最優的決策。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誤差界限法。誤差界限法原文為Error limit,是確定時間研究觀測次數的一種方法,其要點是先對某操作單元試觀測若干次,求其平均數與標准差,再按可允許的誤差界限求應觀測的次數。
該法是假定所有時間值的變化均屬於正常波動,在異常值已經剔除後,且有相當的觀測值樣本數,實用上可視觀測值成正態分布。
(3)通過作業周期確定觀測次數的方法。 如果是為了工作改善而進行時間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標准時間那麼嚴格,可根據作業周期粗略確定觀測次數。具體見下表(表:觀測次數確定標准)。例如,一個作業周期為5min的作業,觀測15次就可以了。 作業周期/min 0.1 0.25 0.5 0.75 1.0 2.0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 觀測次數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5 3 測時是指時間研究人員採用記時工具對操作人員的操作及所需時間進行實際觀測與記錄的過程。進行測定時,時間研究人員應將觀測位置選擇在操作人員的側後方,以既能清楚地觀測操作、便於記錄時間,又不幹擾操作者工作為原則。研究人員要與操作人員通力協作,態度上平易近人,不要造成操作人員反感或產生緊張心情。觀測時應採取立姿,以示對操作者的尊重,測時期間不要與操作者談話,以免分心。絕對不能採取秘密測時方式,否則會導致研究人員與操作人員之間的對立,即使一時瞞過操作人員,也決不能得到正確的觀測資料。
使用秒錶進行測時時,通常採用方法有:連續測時法;歸零測時法;累計測時法和周程測時法。
(1)連續測時法。在整個研究持續時間內,秒錶不停地連續走動,直到整個研究結束為止。觀測者將每個操作單元的終點時間讀出,記錄在表格內。研究結束後,將相鄰兩個操作單元的終點時間相減,即得到操作單元實際持續時間。
用此法現場記錄時,因表針啟動後一直走動,至各單元末記錄其時間,比較方便,且一直連續記時,可以在整個觀測時間內得到完整的記錄,即使出現一些遲延,或發生額外的動作要素,或有外來的因素干擾,也毫無遺漏地記錄了下來,有助於以後的分析與確定標准作業方法;缺點是各單元的持續時間必須通過減法求得,處理數據工作量大。
(2)歸零測時法。在觀測過程中,每逢一個操作單元結束,即按停秒錶,讀取表上讀數,然後立即將秒錶指針快速回到零點,在下一個操作單元開始時重新啟動。由於上一個操作單元結束點,即是下一個操作單元的開始點,所以秒錶指針歸零後要立即啟動。
歸零測時法的優點是可以直接讀得記錄每個操作單元的持續時間,而且很容易地記下不按規定進行操作的單元時間,在觀測過程中就可以比較不同周期內各單元時間讀數的同一性;其缺點是缺乏觀測期總工時的完整記錄,這對分析觀測數據、制訂標准工時並與實際時間作比較是不利的。另外,指針歸零是有時間損失的,一般每次為0.004s,影響測時的准確性,對短要素的影響尤大,但新型電子表可做到沒有時間損失。
(3)累計測時法。累計測時法是一種用兩個或三個秒錶完成測時的方法。這里只介紹兩個表聯動測時的方法。把兩只秒錶裝在一個專用的架子上,由一聯動機構連結。用於連續計時的時候,在每一個操作單元結束時,操作聯動機構,一個錶停下來,另一個表則重新起動。研究人員對停下的表讀數,每個單元的時間通過將兩個交替的讀數相減而獲得。若用於重復記錄時,停下的表在被讀數後即返回到零位,所有單元的時間是直接讀出來的。此法最大缺點是攜帶不便。
(4)周程測時法。也有稱之為差值測時法的。對於單元甚小且周期甚短的作業,讀出並記錄時間很難准確,於是將幾個操作單元組合在一起測時。此法採用每次去掉一個單元的辦法來測時。 現場記錄之後,應對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首先應計算各單元的平均值,但在計算平均值之前,必須檢查分析並剔除觀測數值內的異常值。
異常值是指某單元的時間由於外來因素的影響,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圍的數值。 正常時間是指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項作業或操作單元所需的時間。前面步驟已經求出操作者完成某單元的實際時間,但是該時間僅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平均時間,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標准動作快(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標准動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將上述時間認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時間。必須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評定,並以此對觀測時間進行修正,使操作所需的時間變為不快不慢的正常時間。
評定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是指時間研究人員將操作者的操作速度與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較,以使實際操作時間調整至平均熟練工人的正常速度基準上。因此,若要對操作者的速度給予正確的評定,必須建立理想速度(或稱正常速度)概念,這樣才能保證制訂的標准時間的科學性。 1.為什麼要考慮寬放時間
正常時間並未考慮操作者個人需要和各種不可避免的延遲因素所耽誤的時間。而實際生產過程中,操作者可能因下列原因停止工作:
(1)操作者疲勞,需要休息;
(2)個人需要,如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
(3)聽取班長或車間主任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造成的工作停頓;
(4)領材料、工件、物件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等待檢驗、等待機器的維修、保養、等待材料等;
(6)從事操作前的准備工作,如清理工作場所、擦拭機器、所需物件的准備和操作;操作完後工作場所、機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
(7)從事刀具的刃磨、更換皮帶、調整機器等工作。
如果以正常時間作為標准時間,則會使操作者從早工作到晚,而不能有任何的停頓或休息。所以在制定標准時間以前,必須找出操作時所需的停頓或休息,加入正常時間,這才符合實際的需要,也更能使操作者穩定的維持正常的操作。這種進一步進行修正的時間稱為「寬放時間」。
2.寬放時間確定方法
科學地確定寬放時間有兩種方法:連續觀測法與工作抽樣法。
(1)連續觀測法。該法是工作日寫實的方法。時間研究人員通常要對一個工作小組的成員在一個整班內的活動作連續觀測,將生產中的任何中斷,如個人的需要、工具修理、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停機等統統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即使是中斷時間,也要進行效能評定,加以適當的調整,換算成正常的效能水平。連續觀測法的工作量相當大,時間研究人員要整班觀測,非常疲勞,而且即使觀察數日,樣本容量仍不夠大,偏差在所難免。
(2)工作抽樣法。該法是通過大量的隨機觀測,研究操作者的各種活動佔用總工時的比例的方法。時間研究人員隨機地走進現場,將操作者工作與中斷的內容記錄下來,最後加以綜合分析,即可獲得寬放時間與操作時間的比例,以確定寬放時間。
3.寬放種類及給值方法
在制定標准時間時,合理地確定寬放時間是重要的,但又無法制定一種適合所有情況而被普遍接受的寬放時間,因為寬放時間與操作者的個人特徵、工作性質和環境因素有關,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例如家電生產廠的總寬放率可能只有l0%,而鋼鐵廠的總寬放率可能達35%。因此,盡管許多組織與研究者對寬放進行了大量研究,國際勞工組織至今沒有通過與確定寬放時間有關的標准。目前有關寬放種類的劃分方法不同,但通常劃分為私事寬放、疲勞寬放、延遲寬放和政策寬放四種。
(1))私事寬放。即滿足操作者生理需要所需的時間,如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
在工作環境惡劣情況下從事工作的操作者,如高溫重體力勞動者,所需私事寬放時間應大於輕工作的操作者,如辦公室人員。私事寬放也與操作者的年齡、體質、性別等有關,例如女工的私事寬放多於男工。
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工作日中私事寬放時間約5%已足夠了,除此之外,可參照下面標准:1)對於輕松工作,一般為正常時間的2%~5%。2)對於較重工作(或不良環境)則大於5%。3)對於舉重工作(或天氣炎熱)定為7%。如果企業規定工作日中有工間休息時間,則應視為福利而不計入寬放時間。
(2)疲勞寬放。即為恢復操作者在工作中產生的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疲勞而考慮的寬放。導致疲勞的因素很多:①工作環境的影響,如照明、溫度、濕度、空氣清新度、色調、噪音等。②精神疲勞,如精神緊張、單調厭倦感。③勞動強度與靜態肌肉疲勞。④操作者的健康狀況,如生理狀態、營養、休息、情緒等。這些因素都很難准確地測量,因此疲勞寬放時間的確定最復雜,也容易引起爭論。
(3)延遲寬放。是操作中無法避免的延遲所需要的寬放,即並非由操作者本人所能控制的中斷。如班組長布置任務、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誤等考慮的寬放。具體包括以下3種。
1)操作寬放。是指操作過程中由於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發生的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例如,工人到倉庫領料、刃磨工具、清潔機器、周程檢查等發生在一固定間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後的動作時間。
2)機器干擾寬放。機器干擾表現為操作工正在一台機器上工作時,另一台機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從而產生了遲延。
3)偶發寬放。考慮生產中不規則發生的中斷遲延時間。如打掃衛生,維護機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斷,後者如填寫生產日報,停工待料,停電停水等。偶發寬放是考慮生產中不規則發生的中斷延遲時間,這部分寬放時間很不穩定,可通過工作抽樣確定。
(4)政策寬放。是作為管理政策上給予的寬放時間。它不但能配合事實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時間研究」的原則不受破壞。例如因某種原因,某類操作者在市場上的工資已升高,按本企業工資標准已無法招聘到此類人員,則可通過「政策寬放」給予補償。其它如材料的品質不良,或機器的機能欠佳時,也都常給予此類寬放,當影響因素消失時,該寬放隨之取消。 標准時間包括正常時間和寬放時間兩部分。 即
標准時間=正常時間+寬放時間=正常時間 (1+寬放率)
例8-7 某一單元觀測時間為1.2min,評定系數為110%,寬放率為10%,試計算標准時間?
解 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定系數=1.2×1.1=1.32(min)
標准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1.32×(1+0.1)=1.45(min)
⑤ 如何測算當地經緯度
一、緯度測量的理論依據
方法一:利用二分二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地軸傾斜,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始終保持66°34′的夾角,這樣才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並決定了太陽光可直射的范圍:春、秋分日(北半球)太陽直射赤道——直射點的緯度為0°。冬至日(北半球)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S。夏至日(北半球)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N。
如果我們知道某地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的高度角的大小,依據下面這個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此地的緯度大小。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為:H=90°-|φ-δ|
式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φ為當地地理緯度,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在測量時,當地地處北半球,在夏至日時,δ取正、冬至日時取負。
例如:在冬至日測北半球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35°26′,求當地的地理緯度。
H=90°-│φ-(-23°26′)│=35°34′ ∴φ=31°
在春、秋日時,δ=0°,夏至日δ=23°26′N,冬至日時δ=23°26′S,所以在二分二至時測得當地正午太陽高度,就可計算出當地的地理緯度。
方法二:測量北極星的仰角。
因為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軸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一般來說,這是不會改變的,當地地處北半球,理論上在晴朗的夜晚可以觀察到北極星。
設D為地球北半球任意一點,N為北極點,BC為赤道面,北極星在BN的延長線上。
∵AB⊥BC
∴∠BAD+∠C=90°
∵AC是圓B的切線
∴∠C+∠DBC=90°
∴∠BAD=∠DBC
∵AB∥ED
∴∠BAD=∠α∴∠α=∠β
這就是說,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緯度等於當地觀測北極星仰角的度數。
二、經度測量的理論依據。
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顯然偏東地區的時刻要早一些。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鍾;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秒鍾,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差。
例如:某地地方時比東八區區時早20分鍾,求該地的地理經度。
此地比東八區早20分鍾,即此地東經120°以東20/4度,即該地是東經125°。
當地採用北京時間,所謂北京時間,是我國為了便於不同地區的聯系和協調,全國目前採用了北京所在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的地方時。知道 當地的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的時差,就可以知道經度數,於是就能求出當地的地理經度。
第二部分測量器材
水平儀 直桿(1米長) 秒錶 皮尺 測角器
第三部分測量步驟
一、利用正午太陽高度測緯度。
1、分別在二分二至日的晴天,找一塊平地,在地中間立一直桿。利用水平儀,使直桿與水平地面垂直。
2、觀測一天之中,直桿的影長,取其最短的影長,即當地正午直桿的影長,用皮尺量出此時影長的長度。
3、利用測量得的數據按照公式計算出緯度的大小。
為了使得計算出的緯度比較精確,應多測幾組,取其平均數。
二、利用北極星測緯度
1、找一塊平地,利用水平尺使地面較平整。
2、在晚上看到北極星的時候,用量角器測出北極星的仰角。
測出的仰角就是該地的緯度,為了使得測量出的數據比較精確,就多測幾次。(因為本地區位於山區谷地,往往晴朗的夜晚看不到北極星,這只是從理論上說明測量方法)
三、利用地方時和區時之間的差值測經度。
1、用秒錶設定北京時間。
2、晴天找一塊平地,在地中間立一直桿,用水平尺,使其直桿與水平地面垂直。
3、觀測太陽光照射出直桿的影長最短時,即當地地方時為十二點,看秒錶北京時間是什麼時間。
4、計算時差,得出經度數,從而得出當地經度。
當地午(地方時12點正)時的北京時間、時差、經度數、測量表。
在地上立一根桿子,不斷的畫出它的影子。當影子最短時,記錄下此時影子的方向。這是正北方向。測量此時影子和桿子的長度,用三角函數算出太陽仰角,再考慮測量日距離春(秋)分和夏(冬)至的日期數,用三角插值算出當日太陽直射點緯度,附加後即可得出當地緯度值。因為北極星不嚴格在北極點,所以用測量北極星仰角得緯度會有大約半度的誤差。另外,得到正北方向後,記錄太陽過正南方向時的時間,因為北京時間用的是東經120度的時間,用記錄的時間和12時整的時間差就可以得出經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