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腦癱患兒怎麼做關節活動度的測量
而怎麼做關節活動度的測量?你可以讓他嗯抬腿伸腿或者是嗯嗯,給他一個器械,讓他用手去握,看看他有沒有嗯?這些關節活動的能力
『貳』 系列篇/6.髖關節活動度的檢測
開始進入學習骨盆知識的筆記整理中。
專業知識來源於李哲老師的解剖課程。
說在前面的話:這是我開始學習解剖的整理記錄版。整理的文字和圖片便於記憶和隨時查看。如果你也感興趣歡迎留言互相溝通學習,讓我知道在這條路上我並不孤單。
每次回頭復習時會對整理過的筆記添枝加葉, 偶有增減,要記得更新看哦~
最近幾天因為這個系列篇,得到很多夥伴的關注,也很開心你們會關注到自己的身體。一起學習吧~
上一篇:骨盆的檢測
(六)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檢查骨盆異常?這些異常預示骨盆周邊結構有哪些問題?
【評】☞視覺評測+手感評測,兩者結合到一起的估計,即為 評估 。
檢查骨盆狀態,除了觀察外觀、警訓、症狀之外,還可以通過動作來更精確的掌握骨盆的狀態。 了解骨盆狀態時,髖關節的活動度與骨盆的角度都很重要。
髖關節(骨盆與大腿間的關節)——活動度高——球窩關節
髖關節/肩關節——人體七大關節中,活動度高——球窩關節
大腿能否自然、輕松的移動,取決於髖關節活動度是否良好,髖關節like軸承。
檢測的准備動作:仰卧平躺,身體放鬆,向上抬起一條腿,大腿⊥身體(90度)【 觀察腿與地面的角度 】
正常的情況 ☞理想狀態:大腿⊥身體,膝蓋自然伸直——髖關節活動度良好。
異常情況① :大腿抬不起來/抬起來會腰痛——腰椎周邊肌肉無力,要加強腰部肌肉鍛煉。
異常情況② :一條腿抬起90度,另一條腿抬不到相同高度——兩腿不在平衡狀態中,骨盆有旋轉情況。低的腿容易髖關節退化,可能出現坐骨壓迫神經的情況。
異常情況③ :可以抬到90度,but腿伸不直——沒有伸直的膝蓋的大腿後側肌肉緊綳,要多做腿後側伸展,建議多做骨盆穩定。
【 注意 】:是輕松的伸展,NO硬拉。
大腿後側肌肉——腘繩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如果硬拉,容易把同側的骶髂關節拉出問題,如果拉傷,修復難度更大。
so,有問題先找原因,再行動,關愛自己,學習正確的知識。
異常情況④ :腿能抬起來到90度,也能伸直腿,but墊子上另一條腿會彎曲——地上的腿腹股溝(鼠蹊部)區域肌肉緊綳,大腿前側不夠放鬆,要加強鼠蹊部的伸展,對骨盆平衡有幫助。
髖關節內旋——內八,外旋——外八。
檢測的准備動作:仰卧平躺,身體放鬆,【 觀察腳尖與地面垂直的角度 】
正常情況 :腳尖指向天花板,兩腳掌向外張開約30度角。
異常情況① :兩邊腳掌分開角度不同,左右不對稱,——髖關節松緊度不同,是常見的現象。
異常情況② :兩只腳張開角度>30度——髖外旋,髖關節受力大,臀部肌肉緊張,從外形看髖部寬,容易骨盆前傾。如果出現在年長的人身上,會伴隨髖關節部位疼痛,如坐骨神經痛,髖外側疼痛。
異常情況③ :腳尖向內傾斜,腳趾觸碰在一起——髖內旋,膝蓋負擔大,少見的一種情況。
異常情況④ :腳尖向前傾斜有點綳腳背,不是朝向天花板,角度也很難測量——小腿肌肉緊綳,沒辦法判斷骨盆的狀態,need先調整小腿肌肉緊綳的問題。
最後配了幾張圖片,是不是更清晰一些了呢。圖文並茂一向是我的風格。能自己搞定的也都自己來,所以我的大部分圖片均來自vivian——我。哈哈( •̀∀•́ )~
謝謝來自李哲老師的經典語錄,我會謹記在心,繼續努力的。
Vivian ❤么么噠
2016.10.14 Fri.
【我就是想堅持寫點什麼】
☞這是我的第91篇文字
『叄』 關節活動度評定的重點是
肩關節:
屈曲:180°
伸展:45°-50°
『肆』 手功能的評估是怎樣的
(一)初步評估
1.基本資料和病史病人的個人資料受傷資料
2.直接溝通治療師通過與病人直接的對話,了解病人目前在功能上的障礙及病徵,包括受傷部位的感受疼痛程度活動度受限或僵硬腫脹功能喪失等
3.觀察治療師對病人的整體觀察是重要的,包括病人的心理狀況情緒對患處的反應等局部觀察包括傷口癒合情況發炎或感染的情況骨骼或關節變形等
4.檢查包括患處的溫度出汗情況腫脹程度疤痕的緊綳度軟組織的粘連或攣縮關節僵硬的位置及角度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等
(二)關節活動度的測量
全主動活動度和全被動活動度測量:Kleinert於1973年提供了一個以指尖至手掌距離及遠指近指及掌指關節的被動伸展差活動度總和來評定手指功能的方法,即Kleinert評定方法,見表10-2-1其功能比較如下:
表10-2-1Kleinert評定法
(三)肌腱的功能評定
有數種肌腱功能評定方法,但沒有一種統一的精確可靠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A.測量關節活動度方法
B.測量指腹至掌橫紋距離的方法
C.測量關節總主動活動度的方法(totalactivemovement,簡稱TAM)
該種方法能較全面地反映手指屈伸功能,實用價值大,缺點是測量及計算方法稍繁瑣
手指總主動活動度評價法:
測量掌指關節,近遠側指間關節主動屈曲度,減去上述關節伸直受限角度之和總主動屈曲度-總主動伸直受限度=總主動活動度(MP+PIP+DIP)-(MP+PIP+DIP)=TAM
(四)肌力測定肌力可反映運動神經的功能,一般將肌力評定分為6級本文主要用Highet單塊肌肉方法見表10-2-2
表10-2-2Highet單塊肌肉分級評價
握力及捏力測定:治療師可利用物品,如鉛筆紙張等來測試患者的握力及捏力握力器及捏力器更可量化患者的能力測量握力時肘關節應屈曲並緊貼軀干,手腕後伸捏力檢查應分別測掌側捏側腹捏及三指捏(見圖10-2-1圖10-2-2)
圖10-2-1握力檢查
圖10-2-2捏力檢查
(五)腫脹或肌肉萎縮程度評估測量腫脹或肌肉萎縮程度,可使用軟尺測量手指和手背圓周或採用排水法
1.排水法儀器測量儀器包括一個帶排水口的大容器和一個量杯容器中有水平停止桿
2.方法在容器中倒入500ml的水至出口平面,手朝前慢慢放入容器中,中環指間隙擱置在水平停止桿上,手一直保持到沒有水流進量杯,取出手,將量杯水平放置,讀出刻度,記錄下數字分別測量雙上肢,進行對比,要求一天不同時間測量手容積,判定手休息位和活動後對腫脹的影響(見圖10-2-3)
圖10-2-3排水法
(六)手功能的評價手的綜合功能有賴於感覺和運動的健全,也與視覺等其他感覺靈敏度有關常用有Jebsen的手功能試驗Carroll上肢功能定量檢查簡易上肢功能檢查
1.Jebsen的手功能試驗由7個分試驗組成,具體內容如表10-2-3
測出結果後,可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利手和非利手參考值等,判斷是否正常
表10-2-3Jebsen的手功能試驗
評分標准:
0分:全部不能完成,包括將物體推出原來的位置推到桌外,或能拿起筆,但寫不出可以辨別的字
1分:只能完成一部分,能拿起物品,但不能放到指定位置
2分:能完成,但動作緩慢或笨拙
3分:能正常完成
以上各項評定分數相加算出總分,按以下標准評定功能:
2.Carroll的上肢功能定量檢查是衡量整隻手臂和手在日常活動中的能力它基於一個假設,在ADL中的由上肢完成的復雜活動,可以化簡為抓握前臂的旋前旋後肘的屈曲伸展和上肢的上舉檢查包括六部分:①抓握或舉起四塊不同體積的方塊來評價抓握②抓握或舉起兩根大小不同的管狀物檢查柱狀抓握③抓握和放下球檢查球形抓握
④抓握四個大小不同的彈球檢查指間捏⑤在釘子上放置小墊片或在架子上放置熨斗檢查放置能力⑥從大水罐里向水杯里倒水或從杯子向另一個杯子里倒水另外為了評價旋前旋後和上肢的上舉能力,治療師指示患者將手置於頭頂頭後和靠近嘴以及寫名字的項目測試使用簡單便宜和容易獲得的物品
3.簡易上肢功能檢查是日本金子翼先生為了對上肢和手的能力,特別是運動速度手的抓握等能力進行客觀檢查而設計的一種檢查方法在臨床中常常通過得分結果對患者的治療訓練用葯前後及自助具或輔助具佩戴的不同時期進行比較對照,觀察和判斷療效此項檢查共包括10種規定動作,讓患者用盡快的速度准確完成並記錄在相應的所需時間欄內
(七)感覺評估感覺神經的功能評估,一般可以測定該神經皮膚支配區的痛覺觸覺溫覺兩點辨別覺實體覺等
1.痛覺評估視覺模擬痛覺評定利用一條長10cm而無刻度的線,告訴患者線的一端代表沒有疼痛,另一端則代表極度疼痛,患者將其當時之疼痛與兩端的比較,然後點在線上此評估雖然主觀,但作為自己比較,仍有其作用服葯指征痛覺評定:依據患者服葯及疼痛情況來評定疼痛見表10-2-4
表10-2-4服葯指征痛覺評定
Sunderland針刺感覺功能分級評價見表10-2-5表10-2-5Sunderland針刺感覺功能分級評價
2.觸覺評定單線壓力測試()可測量皮膚對靜止壓力的反應和敏感程度
檢查時採用5種型號的Semmes-Weinstein尼龍單絲,簡稱SW單絲法
方法:單絲一端游離,另一端裝在手持塑料圓棒的一端上,單絲與棒成直角,指示患者閉眼,從最小的單絲開始檢查,使單絲垂直作用在患者的手指掌面的皮膚上,事先告訴患者有感覺時告知,每號單絲進行3次,施加皮膚上1-1.5秒,提起1-1.5秒,為1次
當單絲已彎而患者無感覺時,換大一號的單絲再試,直到連續2次單絲剛彎患者有感覺時為止(見圖10-2-4),記下單絲的型號對照下表查結果(見表10-2-6)
表10-2-6單絲壓力測試結果
圖10-2-4單絲壓力測試
3.「兩點分辨」(Two-pointDiscrimination)感覺評定兩點分辨可測試皮膚分辨接觸點之間距離的敏感程度正常的手指尖可分辨二至六毫米的兩點距離常用工具為專用兩點分辨器,也可用回形針和圓規(圖10-2-5)2PD正常值與手功能的關系如表10-2-7所示:
表10-2-7 2PD正常值與手功能的關系表
4.溫度覺評定Sunderland溫度覺功能評價見表10-2-8
表10-2-8 Sunderland溫度覺評價
『伍』 肩關節活動測量的結果記錄方法
記錄方法有以下兩種:
1、通過目測的方式進行測量,主要用在初步體格檢查中,也就是通過醫生自己的雙手固定住患者某一關節,使其坐在某一方向上的特殊活動,通過目測的方式判斷患者關節活動度有沒有異常,和大概異常的程度;
2、醫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測量儀器,在體表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進行測量,比如在患者肩關節活動到最大范圍之後,使用量角儀或者測量距離之類的儀器,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進行比較客觀的測量,但這種測量的方式仍然不是特別准確。
『陸』 關節活動度的評定標准
關節活動度(ROM)的評定具體內容
ROM評定的工具與規則
ROM的測量
一、測量工具:
量角器、脊柱活動測量(皮尺)。
二、測量方法
1、舒適體位 2、暴露測量的關節
3、確定測量關節的骨性標志
4、專人測量 5、主動關節活動測量、被動關節活動測量(以劃線方式定位)。
6、正確找准運動軸、固定臂、移動臂
三、測量結果的記錄
內容:關節名稱、左右、主動ROM、被動ROM、關節強直(纖維性、骨性)、攣縮、痙攣等
第三節 ROM的測量方法
一、脊柱
(一)頸椎ROM
1、頸前屈 0 ° -- 45°
2、頸後伸 0 ° -- 45°
體位:端坐或直立 軸心:下頜角 固定臂:肩上
3、頸側屈 0 ° -- 45°
體位:端坐或直立 軸心:第七頸椎棘突 固定臂:雙肩上
4、頸旋轉 0 ° -- 45°
體位:仰卧 軸心:頭頂 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體位:直立位 軸心:L5棘突 固定臂:體側中線
運動測量:角度、彎腰手指離地距離、彎腰時第七頸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長度1.6CM
2、脊柱側屈0°-40°
體位:直立位 軸心:S1 固定臂:背中線
運動測量:角度、側屈時指尖與膝關節的距離
3、脊柱後伸0°-30°
體位:直立位 軸心:S1 固定臂:體側中線
4、脊柱旋轉0°-45°
體位:仰卧或直立位 軸心:頭頂 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關節
解剖及運動學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鎖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組成肩部六個關節:盂肱、肩鎖、胸鎖、喙鎖、肩肱、肩胛胸壁關節。盂肱關節是全身活動范圍最大的一個關節,分別可在三個面圍繞三個運動軸進行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運動。
肩部的運動主要是盂肱、胸鎖、肩鎖、肩胛胸壁四關節配合協調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關節完成,以後的運動由肩胛胸壁關節參與,運動比例2:1。
1、肩關節屈0°-180°
體位:坐或仰卧位 軸心:肩峰 固定臂:體側中線
2、肩關節後伸0°-60°
軸心:肩峰 固定臂:體側中線
3、肩關節外展0°-180°
體位:坐或俯卧位 軸心:肩峰 固定臂:後上臂中線
4、肩關節水平外展0°-40°
體位:坐位 軸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頸後
5、肩關節水平內收0°-130°
體位:坐或仰卧位 軸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頸後
6、肩關節外展內旋0°-70°
7、肩關節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關節
1)解剖及運動學
肱尺關節:肘關節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運動。
肱橈關節:協助近端橈尺關節的運動。
橈尺近端關節:完成前臂旋前、旋後運動。
2、肘關節伸展-屈曲0°-135°/150 °
體位:坐位 軸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上臂中線
3、前臂旋後0°-80°/90 °
體位:坐位 軸心:尺骨莖突 固定臂:與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體位:坐位 軸心:尺骨莖突 固定臂:與地面垂直
(三)腕ROM
解剖及運動學
腕部關節是由橈、尺骨遠端及8塊腕骨組成。狹義:橈腕關節。廣義:橈腕、腕骨間、橈尺遠端關節。橈腕關節可行掌屈、背伸、尺、橈偏四種運動;橈尺近、遠端關節共同完成旋前、旋後運動;腕骨間關節協助橈腕關節的屈伸運動,掌屈以橈腕為主,背伸以腕骨間關節為主。
1、腕關節掌屈0°-80°
體位:坐位 軸心:橈骨莖突 固定臂:橈骨平行
2、腕關節背伸0°-80°
體位:坐位 軸心:橈骨莖突 固定臂:橈骨
3、腕關節尺偏0°-30°
體位:坐位 軸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 固定臂:前臂中線
4、腕關節橈偏0°-20°
(四)、手部關節
1)解剖:骨的構成 8個腕骨、5個掌骨、14個指骨(拇指2個指骨)數個籽骨。
A、腕間關節:腕骨間關節(相鄰腕骨間)運動很小。腕橫關節(兩排腕骨間)運動大。
B、腕掌關節 拇指腕掌關節外展、對指活動大,其餘小,4、5屈、伸15`20`
C、掌骨間關節 3個(2-5間)
D、掌指關節屈、伸、側方運動,被動旋轉。
E、指間關節 屈、伸運動。
2)運動學概要
拇指:掌腕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2--5指掌指關節屈、伸、外展、內收。
3)手的功能
3個功能軸;縱軸、前後軸、橫軸
手的動作;握、捏、鉤。
手的休息位與功能位;休息位 腕關節背伸曲10 ~15度,其餘手指關節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側外展。
4)活動范圍測量;
手指ROM
1、掌指關節( MP)屈曲0°-90°
體位:坐位 軸心:掌指關節頂部 固定臂:掌骨
2、掌指關節(MP)過伸0°-15 ° --45°
體位:坐位 軸心:掌指關節頂部 固定臂:掌骨
3、掌指關節(MP)外展0°-15 ° --45°
體位:坐位 軸心:掌指關節頂部 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間關節(PIP)屈曲0°-110°
體位:坐位 軸心: PIP頂部 固定臂:近節指骨
5、遠端指間關節(DIP)屈曲0°-90°
體位:坐位 軸心: DIP頂部 固定臂:遠節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關節(MP)屈曲0°-50°
體位:坐位 軸心:拇指掌指關節頂部 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間關節(IP)屈曲0°-90°
體位:坐位 軸心:拇指指間關節頂部 固定臂:近節指骨
3、拇指橈側外展0°-50°
體位:坐位、手掌平桌面
軸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橈骨
4、拇指掌側外展0°-50°
體位:坐位、手背平桌面 軸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橈骨
5、拇指對指
用尺測量
三、下肢ROM
1、髖部關節
1)解剖及運動學
髖關節是球凹形關節。頸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為髖外翻,〈110度為髖內翻。前傾角20度,股骨內旋時前傾角消失,外旋時前傾角增大。
髖關節的運動軸:額狀軸屈、伸。矢狀軸內收、外展、垂直軸。
2)ROM測量
量前屈125度,後伸15度,內收35度,外展45度,內外旋各45度。
2、膝部關節
1)解剖及運動學概要
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髕骨構成。股脛關節、髕股關節、脛腓近端關節。膝關節屈伸運動,屈膝時輕度旋轉
膝關節內半月板功能:保護、充填、制動、調節壓力、滾珠作用、潤滑作用、彈簧作用。
2)ROM測量
膝關節屈--伸0~130度。內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關節
1)解剖及運動學概要
踝關節:下脛腓關節(上下、前後、旋轉、側方運動),距小腿關節(背伸、跖屈)
踝關節韌帶:前、後韌帶、三角韌帶(內; 距脛前韌帶、脛舟韌帶、距脛後韌帶、跟脛韌帶)腓側副韌帶(外; 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
足部:共26塊骨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足部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趾骨間關節。重要關節;距下關節(距跟關節)、距舟關節、跟骰關節。前兩個關節使足發生內、外翻,後兩個關節稱為跗橫關節使足發生內收外展。
ROM測量
踝關節活動范圍:跖屈45度、背伸45度,內翻40度,外翻40度,
『柒』 關節活動度檢查方法有幾種
關節痛應當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首先應當是望診,觀察關節部位有無紅腫隆起,靜脈怒張、竇道癲痕、肌肉萎縮、畸形等情況結合觸診了較兩側是否對稱,等長,是否有關節積液如膝關節的浮骸試驗,是檢查關節積液的常用方法。步態往往也是表明關節疾患的重要表現如破行,鴨行步態,跳躍步態呆步及麻痹性步態,痙攣性步態等;某些關節病變可有關節活動時彈響;關節的觸診即對關節周圍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度情況的檢查,兩側要進行對比肢體測量也是診斷中一項內容。針對不同關節有不同的特殊檢查法,而不同的檢查法對疾病的診斷具有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