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從哪裡找依據學習科研方法

從哪裡找依據學習科研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26 23:31:12

Ⅰ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Ⅱ 科學研究方法什麼

問題一: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研究程序的公開性
(二)收集數據資料的客觀性
(三)觀察和實驗條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統性
(五)所得結論的再現性
(六)對未來的預見性

問題二:科學研究有哪些方法 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1)假設與理論;(2)實驗與觀察(3)科學抽象.包括:非邏輯方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類比方法)和邏輯方法(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4)數學方法(5)三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與系統科學方法(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理論,突變論).

問題三:請問科學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科學實驗法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並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准。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問題四: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

問題五: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伐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

問題六:什麼是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有哪些特點 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為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科學問題、技術難點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按其普遍程度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 哲學方法。又稱「全科學方法」是適用范圍最廣的方法,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思維科學都適用。哲學方法要求我們用哲學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 一般研究法。
這是指對某類學科具體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可分為三大類型:
1、 經驗方法。即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專業的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英特網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來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的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對象、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
(3)、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
2、理論研究法
就是把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加工,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的方法。一般有數學方法和思維方法。
3、 系統科學方法。
主要是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來使用,來獲得感性資料,又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來使用。
三、專門研究法。專門問題所採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教育技術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學習反應分析法,概念圖分析法等。

Ⅲ 研究生如何看文獻,如何確定自己的研究領域

我們很多的時候,悶在實驗室閉門造車,實在不如稍抽出一點時間看看文獻,看看別人是否有同樣的困惑。我們的大老闆說,要想有成績別無他法只有讀,讀,大量的讀文獻,尤其國外的。 1.閱讀文獻的來源 精研資料庫,對於文獻資料庫和專業資料庫應該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異添加資料庫到你的收藏夾。 了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所發表的論文並認真研讀。對於本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袖人物和實驗室,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他們的主頁。可以在google上免費訂購你所感興趣的alert,他24小時更新,會不間斷的向你信箱發送網上出現該話題的文章。 經常上網看看最新的資訊說不準會激發你一時的靈感。 定期讀幾篇cell ,nature,science還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為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就不關心,其實目前生物醫學界的許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領域上完全可能豁然開朗。 對於你從事的領域的重點雜志(NO.1)(<<國外醫學>>各個分冊每其都有許多可讀的 綜述,注意自己專業的核心刊的專輯,增刊,很重要!),應該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閱讀一下,然後是重點閱讀。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應該閱讀的。 1)課題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經所蒲教授的觀點,閱讀文獻從教科書開始-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相關綜述,你會發現書上一些所謂的成熟觀點,在綜述中是「推測」,然後找原始文獻,你會發現,有許多實驗證據是在當時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發現這樣的問題,一個流行觀點沒有使用目前、最新技術驗證,你去驗證一下,會有兩種結果:①證實,那你就是用最新技術驗證一個很正確的觀點,給他提供了新證據,這屬於好工作;②另外你發現前人的觀點有錯誤,那你就找到一條將來的科研方向,繼續做下去,搞定! 2)課題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尋找權威雜志上相關研究領域權威人士撰寫的綜述類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大,論述精闢,讀後不但有助於掌握相關研究的重點和焦點內容,而且能幫助我們掌握研究領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個大學或研究所、在哪個方向比較強等等;其次是泛讀摘要,挑選最相關的進行精讀。精讀文章同時做筆記和標記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好文章可能每讀一遍就有不同的收獲,每次的筆記加上心得最後總結起來就會對自己大有幫助;再次是針對不同的需要對論文進行泛讀和跳讀。 涉足一些和專業有點瓜葛但有相當距離的領域。我一般研讀相關文獻的程序是: 1、 對該領域有較多介紹的中文成書(資料一般是比較老,如果是新書通常匯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讀後可以對這個領域發展歷史和近期狀況有個全面的了解,一些專門的術語和英文單詞也有了概念。 3、根據上面的學習掌握的專業詞彙,人名,期刊名查國外文獻。我的體會是,如果那個領域和原來專業距離比較遠,那麼一來就去查外文的文獻往往找不出好東東,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常有臆斷的情況,導致檢索效果不好。 我覺得對於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內容,例如某種疾病,那麼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書,要對這一種疾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在你以後閱讀文獻時會很有幫助。然後,在上網查一些你的老闆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題目的相關方面的中文綜述,也算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同時也讓你有可能觸及到國內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這時候,你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外文的綜述,看一看國外的研究情況和進展。或許,此時你會對你想要研究什麼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就可以閱讀一些國外的原始論著,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題目。等到文獻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開始你的課題了。但千萬別忘了,時刻關注你正在研究的相關內容研究進展,它可能會給你的課題新的補充。最後一條,看文獻,編上號,做好筆記。 對於一個尚不熟悉領域的課題,先找相關的綜述,綜述是了解該領域最快的途徑,因為教材具有滯後性,而論著又偏重於某一點,優秀的綜述可以作教材讀的. 讀文獻的順序,當然還是從中文到外文,畢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內容是從綜述到論著。一般花上一兩個小時,可以查一堆文獻,先把它們的摘要整理出來,甚至列印出來,根據摘要,可以初步判斷哪些是自己決定要的。然後再到網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圖書館,還找不到就發E-mail給國外的同學,一般都能獲取到。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要看原文還要看它的參考文獻,一般深追上幾篇文章,對於想了解的問題也就知道個大概了。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當然要做些筆記,建一個word文檔, 做些復制拷貝的工作便可,這樣做的好處是,回頭就不必再花好多時間去找你的論據或論 點。 看文章時作筆記 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 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對於筆記要定期總結(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做到知己知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預測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准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著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SCI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不單單是了解別人做了什麼,還要考慮別人沒做什麼,或者他的實驗能不能和他的結論吻合,數據可不可靠等等。用圖表的方式將作者的整個邏輯畫出來,逐一推敲,抱著一種挑的心態想。帶著挑剔的眼神去讀文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東東自己作作,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自己要動手,自己更要動腦。看文獻中懂得抓重點,找思路。主要是學習別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獻問幾個問題,文章的技術突破口在那裡。比如一大堆專利講了很多種分離方法,關鍵不是看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想這個分離方法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人家會想到這個方法,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為分離的依據。 多與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極好方式。和導師談談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領域某一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相關 方向的牛人談談,對自己的啟發要比看文獻大的多。不僅與本領域的牛人交談,還抓住機會與其他領域的牛人交談,牛人的一句話,有時你讀半年書都讀不來的。特別是其他領域的牛人,他沒准就給你一個金點子,特別是在中國,牛人一般對外行人不怎麼保守。集體討論非常必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獻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讀不同的文獻,然後大家坐到一起。順序開講,互相討論。這樣,文獻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比較閱讀觀點相反的論文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讀論文的時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發現「一稿兩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數據寫成相似主題的不同論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這時,如果你的課題與此類似,你的好運也就來了。因為能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發現作者(或科研小組)對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組的類似實驗後,迅速發現自己實驗失敗的關鍵原因 ,短時間內成功完成動物模型製作的,為進一步實驗打下了基礎。 做技術的要善於比較和發現,一些技術含量高文獻,不可能把要點都報道出來,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專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個的條件或配方都不同,這時要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哪裡。這點在制葯和表面活性劑行業還是要注意的。 全面參考國外文獻。一定要清楚,國外文獻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關於重點的關鍵的東西他會略去不寫,有時一些細節的東西他也不會寫的.問題是各人省略的關鍵和細節不盡相同,你便從對比中發現他們研究的脈絡和問題的關鍵所在。 單篇文章閱讀順序及側重 論文閱讀順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圖表 了解主要數據和 解釋。3. 討論和結論 將圖表和結論聯系起來,根據圖表判斷結論是否恰當。4. 結果 詳 細閱讀結果,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詳細閱讀材料和實驗方法,看實驗是如何進行的。6. 討論和結果 進一步掌握論文,注意討論中的關於從已知的知識和研究如何解釋本文獲得的結果。另外對於論文中大量的圖表來說,當你能夠重新畫出這張圖,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說這張圖,表明就讀懂了。 一篇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圖表,討論,文字結果,方法。現在生命科學中的雜志對圖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須做到僅通過閱讀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結果,再結合讀者自己的原有知識,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這符合現代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個領域做了一段工作後,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須看摘要、圖表即可,個別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結果,再看討論,文字結果和方法。這也提示我們在寫外文文章時,注重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熟悉的領域

Ⅳ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7)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二、調查法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三、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具體說說操作方法:1.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3.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4.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五、經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經驗的先 進性(觀念必須更新)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六、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七、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八、案例研究法: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關於案例含義的基本觀點: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並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現為一個事件。但是能夠作為案例的事件必須要具備這樣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須要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沒有問題在內的事件不能稱為案例;二是這個事件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過這個事件可以給人帶來許多思考,帶來若遇到同樣或類似事件如何應對的借鑒意義和價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 , 為案例。案例講述的肯定是一個故事,並且許多情況下講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其中會有一些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作為案例的故事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兩個兩個條件:一是這個故事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不能是編制者自己憑空想像杜撰出來的,沒有真實發生的故事不能作為一個案例;二是這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片段的、支離破碎的無法給人以整體感的所謂故事不能成為一個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對某一個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為案例。除了滿足上述兩個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敘寫上,要具備下列條件: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沖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應是對事情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對事情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發生的特定的背景。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雖然一項練習、一個難題、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於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課堂上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它們並不能稱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礎,都是個人或一個單位在實際情景中所面對的事實,若把虛擬的材料、沒有任何問題或疑難包含在內的材料也納入案例的陣營,案例的主要特徵也就幾乎不存在了。案例的結構(每個完整的案例大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①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應來源於教師真實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經適當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顯了討論的焦點。③問題討論——首先可設計一份案例討論的作業單,包括學科知識要點、教學法和情境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然後提了建議討論的問題,如學科知識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和情境問題、擴展問題。④詮釋與研究——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結論可在這一部分展開。這里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基本面的探討才能展現案例的價值。最後,案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例如橫向的差別比較,縱向的改變和進步,各有不同的作用。九、實驗法: 1.什麼是「實驗法」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2.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徵。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3.什麼叫「假說」?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4.教育實驗中的「變數」①自變數(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數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數。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②因變數。因變數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數是對自變數的反應變數,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數。實驗因變數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③無關變數(也稱「控制變數」)。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數,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數。控制無關變數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數的變化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數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教育科研的方法當然不只是上述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師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Ⅳ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2、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

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

3、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其作用:

1、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

當然,這里的「實踐」的含義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到大學、科研機構請教專家學者,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

2、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系和運用

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興趣小組、奧賽訓練不同,它不僅是某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如「節水潔具的設計」就至少需要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知識。

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

3、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高中屬於基礎教育階段,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究」在內涵和要求上有著根本的區別。

它仍然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它形式上是「研究」,實質上是學習,一種綜合性的學習。

Ⅵ 科研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研究程序的公開性
(二)收集數據資料的客觀性
(三)觀察和實驗條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統性
(五)所得結論的再現性
(六)對未來的預見性

問題二: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者圓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首肆塌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雹畝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

問題三:什麼是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有哪些特點 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為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科學問題、技術難點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按其普遍程度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 哲學方法。又稱「全科學方法」是適用范圍最廣的方法,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思維科學都適用。哲學方法要求我們用哲學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 一般研究法。
這是指對某類學科具體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可分為三大類型:
1、 經驗方法。即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專業的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英特網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來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的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對象、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
(3)、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
2、理論研究法
就是把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加工,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的方法。一般有數學方法和思維方法。
3、 系統科學方法。
主要是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來使用,來獲得感性資料,又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來使用。
三、專門研究法。專門問題所採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教育技術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學習反應分析法,概念圖分析法等。

問題四: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3)確定觀察對象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

問題五:科學研究的具體步驟有哪些 具體分以下步驟: 選題定題 建立假說 科研設計 實驗觀察 數據處理 論文形成 成果應用 一項科研工作,經過選題和定題兩個階段之後,便會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全面設想。將這一設想加以條理化,系統的說明研究者對此問題的認識,擬進行何種實驗或觀察,具體做法如何,預期的目標是什麼,用多長時間來完成,需要給予哪些幫助和支持等,按照一定的格式編寫成的文字資料,即為科研設計。在科研課題的公開招標中,科研設計書實際上也就是投標的標書。 科研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立題 亦稱命題,即為一研究課題擬定一最適當之題目,做為該項研究的課題名稱。這個題目是科研設計的總綱或其指導中心,也可以說設計中的全部內容皆由此而發,假說、實驗、措施等皆為此而設,因此它必須是整個科設想與過程的高度濃縮物。一個好的課題名稱,能使人對該項研究工作一目瞭然、不僅可知其目的、內容和主要方法,甚至透過題目還能看出其假說的科學性。欲達此目的,立題必須力爭做到鮮明、具體、確切,若能同時反映出「立意新穎」則屬更佳。 目前,有些科研設計的立題尚不夠理想,其中最常見的毛病,不是題目過大就是籠統模糊,有的甚至使人觀後不解其意或者文題不盡符合。 在擬定某些(而不是全部)研究課題的名稱時,可適當考慮採用下列形式: 立題 = 處理因素(具體而不含糊) +受試對象(明確而不省略) +預期效應(限定而不籠統) +工作定性(適當表達留有餘地) 當然,大的研究題目亦並非絕對不能成立,如果確是從宏觀出發制定一項大的科研計劃,其題目必然也會很大;但此類題目畢竟是屬於戰略性的,其下一系列分題仍需各有一戰術性的題目名稱。戰略性題目是總的探索方向,戰述性的題目則是一個個具體的進攻目標。 二、前言 有的科研設計書專門設有這一項,並明確規定應該填寫的內容;有的則以「簡要說明」代之,其性質與前者基本相同。許多科研設計書內雖無此項要求,設計者也常主動加上一段,稱為前言、引言、序言或緒言。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導文章開端,起「破題」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設計書中(特別是填寫式的)若無此項目則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開頭就寫「立題依據」。 三、立題依據 此項內容要求回答「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應該著重說明選定此一課題的出發點以及主觀與客觀的條件是什麼,選題的獨創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實際意義(實用性)如何。有些科研設計在填寫本項時,不是內容過多而是文字太少,敘述往往過於簡單或較為抽象。應該認識到,三言兩語、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的辦法,對於爭取課題的批準是不利的,選題依據若不充分,課題的成立就很困難。在陳述客觀對解決這一問題的需要情況時,應該實事求是,而不要用主觀臆斷來代替客觀事實。幾乎任何人都不會說自己研究的課題客觀上不需要,但也不要動輒就把「迫切需要」或「急待解決」之類的詞彙拿來作為「依據」。人們常常會對這些空洞的說法提出疑問,其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具體而不抽象,擺出事實,言之有據,令人信服。 二、前言 有的科研設計書專門設有這一項,並明確規定應該填寫的內容;有的則以「簡要說明」代之,其性質與前者基本相同。許多科研設計書內雖無此項要求,設計者也常主動加上一段,稱為前言、引言、序言或緒言。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引導文章開端,起「破題」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少的,但在科研設計書中(特別是填寫式的)若無此項目則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一開頭就寫「立題依據」。 三、立題依據 此項內容要求回答「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應該著重說明選定此一課題的出......>>

問題六: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3種:科學實驗、系統科學、數學方法。
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並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准。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系統科學
自然科學書籍系統科學是關於系統及其演化規律的科學。盡管這門學科自20世紀上半葉才產生,但由於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發展十分迅速,現已成為一個包括眾多分支的科學領域。它包括有:一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工程、大系統理論、系統動力學、運籌學、博弈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一般生命系統論、社會系統論、泛系分析、灰色系統理論等分支。這些分支,各自研究不同的系統。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個無限大、無限復雜的系統,在自然界中包括著許許多多不同的系統,系統是一種普遍存在。一切事物和過程都可以看作組織性程度不同的系統,從而使系統科學的原理具有一般性和較高的普遍性。利用系統科學的原理,研究各種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進化的規律,稱為系統科學方法,它已得到各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目前尤其在生物學領域(生態系統)和經濟領域(經濟管理系統)中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系統科學研究有兩個基本特點:其一是它與工程技術、經濟建設、企業管理、環境科學等聯系密切,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其二是它的理論基礎不僅是系統論,而且還依賴於各有關的專門學科,與現代一些數學分支學科有密切關系。正因為如此,人們認為系統科學方法一般指研究系統的數學模型及系統的結構和設計方法。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論全書中的數學方法指研究和發展數學時的思想方法,而這里所要闡述的數學方法則是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思想方法,其內涵是;它是科學抽象的一種思維方法,其根本特點在於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種量、量的變化及各量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在符合客觀的前提下,使科學概念或原理符號化、公式化,利用數學語言(即數學工具)對符號進行邏輯推導、運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以形成對研究對象的數學解釋和預測,從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對象的規律性。這種特殊的抽象方法,稱為數學方法。

問題七: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麼,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節,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於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3、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
4、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採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後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施加於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後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

Ⅶ 如何根據研究問題科學採用研究方法

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1.對比
(比較法)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2.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3.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4.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5.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例: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有些發聲體的振動是人眼不易觀察的,如用手敲打桌面時聽到了聲音,但看不到桌面的振動,對於這種問題該採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答:.(許多人眼不易觀察的振動,我們可以通過它振動引起其他物體的變化來「看」它、「認識」它),如敲打桌面發聲時,可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粒子,通過觀察塑料粒子的運動情況就可說明桌面在振動.其他類似方法的還有許多.(研究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研究磁體周圍的磁聲,研究電流的效應.)

Ⅷ 怎麼系統學習理解基礎醫學的科研思路

醫學科研思路方法與程序既是一門方法學也是一門科學,它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中醫學、西醫學、中葯學、西葯學所有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是當代生物醫學中備受關注和重視、是自然科學中最有活力的一門課程,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編撰一部能夠指導研究生和醫學科技工作者如何正確掌握科學研究全過程、按規范化要求撰寫科研論文的專著是同行們和研究生教育的共同需求,也是作者的夙願。

醫學科研思路方法與程序(供中醫葯中西醫結合各專業研究生使用材)》內容包括:醫學科研方法論的演變;醫學科研的哲學思維方法;醫學科研的基本方法;臨床研究;葯物研究的特點與方法;實驗誤差及偏倚控制;醫學學術論文的撰寫等。

Ⅸ 三種學習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一、經驗方法
一般說來,科學研究就是追求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項系統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與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關的問題,而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中的,即在經驗材料的背後.只有在關於對象的經驗材料十分完備、准確可靠時,才能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才能解決科研課題,即解決科學的問題.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就是經驗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文獻研究就是為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個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當代的成果作為進一步前進的起點,不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把精力放在創造性的研究上.
文獻研究法就是有關專業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方法以及鑒別文獻真偽、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地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就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的不同,社會調查法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問卷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
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方法,開始是應用於自然科學領域,以後逐漸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實驗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實驗者,即實驗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實驗對象,即實驗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實驗環境和手段,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在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中,實驗環境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活動的特定社會條件;其實驗手段就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刺激、干預、控制、檢測實驗對象的活動.實驗研究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理論方法
要達到完整的科學認識,僅僅運用經驗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運用科學認識的理論方法對調查、觀察、實驗等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把原來屬於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科學研究法中的理論方法就是提供這種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思考方法與加工處理的步驟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數學方法
所謂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數學方法主要是運用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2、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Ⅹ 幾個高效學習方法,讓你輕松科研

一 費曼學習法 Feynman Technique
以教促學:以便於回想儲存的信息。
這個方法又稱「快速學習法」,因為它可以迅速的找到對於剛剛學習過的知識生疏或者還沒搞懂的地方,非常推薦!
步驟如圖:
第一步:獲取知識(某概念),理解你所要學習的材料的內容。
第二步:講解/復述你所獲得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用你自己的方式以潛意識的形式再次復述你所學到的知識。
第四步:這一步是一個可循環過程:不滿意——糾錯反饋;滿意——嘗試運用更簡單精煉的語言概括。再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以運用。
第五步:反思。反思你在思考的時候在哪裡卡了殼,著重這個地方,再次理解。這個過程至關重要!
第六步:檢驗,通過不斷的進行實踐檢驗才能鞏固你對於該知識點的理解。

考量自己對一個概念或知識是否理解,一個最直觀的方法就是講給別人聽,如果能夠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讓別人完全聽懂你在說什麼,就證明你完全了解所學的概念;如果不能,也許你還應該好好去理解一番才行。
加拿大人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用一年時間自學完成了 MIT 公開課上的 33 門計算機科學課程,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在分享其學習方法的時候,他也提到了費曼技巧。

二 思維導圖學習法 Mind Mapping
思維導圖這個學習法相信不用小編多說,這個概念也早已在許多知識ER心裡留下不可撼動的位置!
這個理念是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達·芬奇筆記的啟發下發明的風靡世界的思維工具。不過思維導圖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早在公元三世紀,古羅馬哲學家波菲利在其著作《亞里士多德<范疇篇>導論》中提出了一種對知識的分類體系——波菲利之樹。

思維導圖學習法的好處很多:首先是方便記錄,加強記憶;其次過程非常自由,結果十分清晰;最後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它的重點要素是:中心點、分支線、關鍵詞以及個性標。

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的認識大腦,並對儲藏的信息進行提煉和重組。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每天接收著龐大的信息量,這樣的思維方式無疑是學半功倍的一種方法。

閱讀全文

與從哪裡找依據學習科研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殖器泡疹治療方法 瀏覽:20
熊娃娃機器人使用方法 瀏覽:7
產後阿膠粉的食用方法 瀏覽:936
腰肌強韌訓練方法 瀏覽:265
如何看懂大盤的方法 瀏覽:613
四川房產測量地下坡道計面積方法 瀏覽:830
防曬噴霧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351
心衰的症狀和解決的方法 瀏覽:687
烙餅問題思考研究的方法 瀏覽:787
蜘蛛牌放大方法視頻 瀏覽:289
社會方法研究計劃 瀏覽:829
ac7260信號弱解決方法 瀏覽:945
淋浴簾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675
來川學習方法如何檢查試卷 瀏覽:496
多位數豎式加法計算方法 瀏覽:895
紫花地丁草食用方法 瀏覽:684
學習數字的正確方法 瀏覽:324
人熱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86
用哪些方法洗臉 瀏覽:192
犬感冒治療方法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