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災起火點的判斷方法
森林火災的成因和發生條件:
我國地域遼闊,林區情況比較復雜,火源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人為火源和自然火源兩大類。在人為火源中,分為生產性火源和非生產性火源(生活用火);自然火源中,主要是雷擊水源,其次是日照、滾石、火山爆發等,但一般很少發生。
林火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的行為,即生物與非生物環境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相互作用。森林的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空氣(氧)和一定的溫度(火源)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對於林區來說,可燃物和空氣(氧)這兩個條件是充足的,因此,森林火災的發生主要是取決於火源。但只有火源的條件也不一定會引起燃燒,必須是在可燃物失去水份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遇有火源才會引起燃燒。影響林區可燃物含水量多少的氣象因素主要有:降水量、相對濕度、溫度、霜凍期和風速等因子。其中降水量和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大氣中相對濕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可燃物的干濕程度。風(即空氣的流動)會加速可燃物水份的蒸發,同時可以隨時補充可燃物燃燒時所需要的氧氣,並起著助燃的作用。林區有大量的可燃物質,當具備了這些氣象條件,一旦遇有火源,可燃物即可燃燒,就會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因此,氣候因素對林火的發生起著快定性作用。
⑴燒墾燒荒。在8省、區火災發生次數統計中,燒墾燒荒引起的林火,占林火總次數的52.7%。這種火源尤以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分散,人員活動頻繁的西南和南方林區最多,約占該林區火災發生次數的57%。其原因是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村經濟體制凳穗宴的多次變動,一些地方農業和林業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在發展糧食生產中保護森林的措施沒有跟上,加之這一林區自古以來素有刀耕火種習慣尚未徹底改變,是這類火源多的根本原因。
⑵機車噴火漏火。各種機車如鐵路內燃、蒸汽機車和拖拉機等機動車輛在林區行駛,由於未安裝防火安全設備,常因鐵路機車噴火漏火或車輛閘瓦脫落引起草原和森林火災。這種火源約占東北、內蒙古林區火災次數6.5%,而往往會釀成特大森林火災。
⑶野外生活火源。在野外吸煙、烤火取暖、燒茶做飯、上墳燒紙等生活和迷信用火引起的林火佔有很大的比重。特別是東北、內蒙古林區,這類火源占該林區林火發生次數的56.7%,是這一林區的主要火源。
⑷自然火源(雷擊火)。自然落雷是東北、內蒙古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北部未開發原始林區的主要火源。由於來自貝加爾湖和蒙古移來的氣旋在大興安嶺脊形成峰面的機會較多,經常出現帶電雲層同地面之間放電和雷陣雨的過程,不僅會引起雷暴,而且使得地面邊續增溫,相對溫度降低,促使地被物乾燥,並常常伴有大風。特別是在乾打雷不下雨的雷暴天氣,在站桿倒木較多的地方,只要具備燃燒的條件,一旦落雷極易引起雷擊火災。
建立健全各級森林防火組織機構
根據《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的規定,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288個市(地、州)級,2088多個縣(旗)和國營林業局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揮部和各級辦事機構。全國縣級以上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配備專職和兼職人員達2萬多人。1987年7月,國家成立了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由國務院主管副總理任總指揮,國務院副秘書長、林業部部長和總作戰部門一名部長任副總指揮,並吸收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為總指揮部成員。總指揮部每年召開1-2全體成員會議,總結工作、研究制定關於森林防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地方各級政府切實加強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領導,全面實行了省長、市長、縣長、鄉長行政領導負責制,對所管轄行政區域內的森林防火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指揮。駐林區各部門、單位及基層鄉、鎮、林場普遍建立了森林防火領導負責制和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地方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門,根據國家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的決定要求,分棗銀級制定了「撲救重大森林火災預案」和重點「火險區」。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對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親自部署、親自檢查,狠抓各項防火、撲火措施的落實。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各級領導親赴現場組織指揮撲救。目前,全國由中央到省、市、縣已基本上形成了統族仔一的森林防火指揮系統,做到了從上到下層層有人管。
加強法制建設,開展群眾性的森林防火活動
為了保護森林,防止森林火災,國家制定頒發了有關保護森林和森林防火的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1961年3月林業部、公安部、農業部和農墾部聯合發布了《關於燒墾、燒荒、燒灰積肥和林副業生產用火試行辦法》,加強對野外火源的控制和管理;1963年5月國務院頒發了《森林保護條例》;196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山林保護管理,制止破壞山林樹木的通知》;197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了《森林法(試行)》,於1984年正式通過頒發實行;1988年國務院發布了《森林防火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有關森林防火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這些保護森林和森林防火的法規,使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
森林防火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與合作,尤其是要把群眾性的護林防火做為林區的首要工作。為提高全社會的森林防火意識,各地通過報刊、電視等多種形式,反復對林區群眾進行愛林護林教育,講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普及森林防火、滅火知識,提高林區幹部、群眾對護林防火的認識。林區各基層單位普遍建立、健全入山管理、防火檢查野外用火管理和獎懲等制度,嚴格了野外火源的管理。一些地方組織林區群眾訂立「護林防火公約」或其鄉規民約。每到防火季節,對林區人員活動頻繁,野外火源多的地段,組織力量嚴密防範。發現火災,立即向當地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揮部門報告,並積極進行撲救。
加強林區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防禦森林火災的能力設置地面防火基礎設施,是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的根本性措施。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重點林區現已建成森林防火站334處,防火瞭望台(哨)4069處,修建防火專用公路27720公里,架設防火專用電話線路40916公里,營造防火林帶69000公里,開辟防火隔離帶335305公里,建立火險天氣預測預報站112處。配備無線通訊電台7064部,對講機23731部,撲火用風力滅火機28013台,森林防火專用指揮、宣傳、運輸車7000輛,裝甲運兵車26部以及各種防火、滅火機具,裝備等。這些設施設備建設,使一些重點林區的防火、滅火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防禦森林火災的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逐步發展壯大森林防火、滅火專業隊伍
目前全國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門,除配有專職幹部2萬餘人以外,各地重點林區和基層單位配備專職護林人員26萬餘人,兼職護林員28萬多人,擔負林區巡護、入山檢查、瞭望火情和撲救火災。這些專職和兼職護林人員,已是全國各主要林區防禦和撲救森林火災的基本隊伍。
林區職工群眾是森林防火、滅火的基礎力量
在沒有建立森林防火、滅火專業隊伍的地區,每到森林防火季節,由地方縣、鄉、鎮人民政府和林業局、林場,抽調青年林業職工或以基幹民兵為主的林區各行業職工群眾,組成臨時(或稱季節性)的撲火專業隊,經過短期的森林防火、滅火知識和技術訓練,配備滅火機具、裝備和車輛集中待命。平時進行巡護瞭望,檢查,發現火情立即出動撲救。他們在森林防火、滅火、保護森林資源中,發揮著基層骨乾的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主力軍,建國以來多次特大森林火災,都是以駐扎在林區的解放軍指戰員為主力撲滅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把支援森林防火、滅火作為一項任務,發生大的火災立即派飛機支援滅火工作。如今,駐各地林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首長都參加了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的領導工作,進一步加強了軍民聯防,制定了具體的聯防方案和撲火措施。
迅速發展民航護林事業
我國航空護林事業開展得比較早,1952年在東北、內蒙古林區建立了嫩江、呼瑪、博克圖等三處航空護林站,配備有4-5架飛機,執行空中巡護報警、偵察火情任務。1964年林業部在嫩江成立了東北航空護林局;1961年在雲南昆明建立了西南航空護林總站,航空護林業務逐步擴大。目前,東北、內蒙古林區已建成嫩江、黑河、伊春、加格達奇、塔河、佳木斯、根河、海拉爾、烏蘭浩特、扎蘭屯、敦化等11處航空護林站;西南林區建立了思茅、成都、百色、西昌、保山等五處航空護林站,已設立直升飛機加油站、點43處。每年春、秋森林防火季節,用於航空護林的飛機,一般在60架左右,其中固定翼和直升飛機約各佔一半。主要執行空中巡護報警、偵察火情、火場指揮和空運空投撲火人員、滅火物資、食品,進行化學滅火,人工促進降雨滅火任務。空中巡護控制森林面積已達6672萬公頃,大小興安嶺、完達山、長白山林區和西南部分重點林區的森林基本上處在護林飛機的監護、控制之下,對保護森林資源發揮著重要作用。
開展森林防火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新技術
當前進行的森林防火科學研究項目有:林火生態、林火機理、森林火險天氣預測預報、火險等級、雷擊火的探測、高效能化學滅火葯劑、森林滅火彈、人工促進降雨、計劃燒除、營林用火、紅外線探火、森林消防車輛以及森林防火、滅火機具和防火裝備等項目的研究。一些科研項目已取得成果,應用於森林防火、滅火生產實踐,發揮了作用。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和地方一些氣象部門積極配合森林防火工作。每到森林防火季節,各級氣象部門及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發布林區火險天氣預報,提醒林區注意管理火源,加強防範工作。國家氣象部門和一些省區氣象衛星中心,利用氣象衛星監測林火,隨時向國家和各地森林防火指揮部門提供氣象衛星火情信息和火災發生發展情況等資料,為及時組織和掌握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與情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電子計算機在森林防火工作上也開始普遍推廣,對貯存森林防火數據資料,提供撲救火災最佳方案以及利用電子計算機組建通訊傳遞網路等工作,對森林防火部門及時掌握火情動態和組織防火、滅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防火林帶樹種篩選與營造技術
火災是森林的大敵,迄今為止,世界上尚無最有效的撲滅森林大火災或特大森林火
災的辦法,因此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世界各國林火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森林火災是在開放環境中的自由燃燒過程,受可燃物特徵與分布、空氣濕度、地形與風場分布等因素的影響,而所有這些因素又在森林燃燒過程中相互影響,構成了森林火災的復雜性與隨機性。所有的植物都能夠燃燒,但防火林帶在受熱與其它樹種相比不易點燃或燃燒;充分發揮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間的阻火性的差異,以難燃樹種組成防火林帶,可以在不同層次上防止火災的蔓延和擴展,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燒。防火林帶除具有阻滯森林火災作用和自身經濟價值外,還有防止水土流失、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加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功效。通過對防火林帶樹種、林帶結構和林內火環境三個層次的阻火機理研究,發現營造防火林帶是我國今後預防森林火災的有效措施之一;提倡從阻火性、生物學特性和造林學特性三方面綜合判別樹種防火性的方法,建立防火樹種的資料庫和篩選模型,提倡防火林帶營造技術。
這還有一篇論文希望對你有用!http://www.zynews.com.cn/zhaoyanglongy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