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髕骨軟化怎麼檢查
膝關節由髕骨、股骨、脛骨平台構成,髕骨和股骨髁又組成髕股關節,正常的髕股關節關節兩部分對合比較正常,各部位關節面受力比較均勻。如果髕股規矩不平衡,髕骨軟骨面就會長時間受到摩擦,引起髕骨軟骨退變,產生髕骨壓痛的症狀,被稱為髕骨軟化症。早期治療,外萜髕骨順古安玉--貼,建議保持良好休息,減少膝關節過度屈曲的活動,如上下樓梯、爬上等運動。佩戴護膝保護關節,可以口服營養關節軟骨的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對症治療。後期髕骨軌跡改變,髕骨軟骨損傷比較大,就需要去醫院關節外科,進行髕骨軌跡重建手術。
② 為什麼是在髕骨上下緣10厘米處測肌肉周徑,而不是最粗的部位測量
基本知識解釋:髕股下緣十厘米只是一種測量方法,經常用的還有在脛骨結節下方15cm平面測量,等等其他的測量方法。測量的部位是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標准,其實就是這個標准也有很大的差異。拿髕骨下緣來舉例子。因為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髕骨相對脛骨的高低都是不同的,所以髕骨下緣10cm,也就是一個可變數。
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對個人來說,你如果有以前你個體的髕骨下緣10cmd 的數據,這樣以後再在同一個位置測量才有意義。
其實脛骨結節下方15cm,個人覺的比髕骨下緣下方更有意義。因為那裡肌肉的含量更多,不想髕骨下緣那裡,有很多的腱性和肌性互相延伸的部分,不能完全代表肌肉。
不確定性:但是這兩種方法其實也有問題,例如這里沒變化,不等於你其他部分的肌肉沒變化。
再說說為什麼不用最粗的部位測量,因為最粗的部位測量沒法標准化,你這次最粗的部位可能和你練習三個月後的最粗部位不同,這樣你沒辦法准確知道自己的進展。所以綜上所述,你只要選擇自己確定的固定平面測量就可以了。以後就可以對比變化,這樣才有參考意義。
其實還有很多很專業的測量方法,例如肌肉B超測量等等。簡單說越做個體化測量,越把肌肉當做一個整體處理,得到的數據,得到的比較,才是有意義的。
當然不過如果你只是健身,不是做醫學上的處理,也是不需要這個精準的數據的。差不多就好啦。
解決的辦法:多做幾個維度的測量,這樣更有意義。舉例:髕骨下10cm,15,20.25.30,向下延續這做記錄,對你個人會更有意義的。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③ 怎麼確定自己戴多大尺寸的護膝
1、在膝關節完全伸直情況下測量髕骨處周長即可,通俗的說就是膝蓋骨中心處周長。再根據測量數據對照產品規格選擇就行了。
2、護膝的尺寸一般、S是30.5~35.6cm;M是34.3~38.1cm;L是36.8~41.9cm;XL是40.6~45.7cm。
3、如果你拿不準尺寸,最好還是先試試,每個牌子的護膝尺寸都不一樣。不能太松,太鬆了起不到保護作用,也不能太緊,太緊了活動起來活動不方便不說,還會導致血液循環受阻。最好選擇略微有點緊的,或者是LP的可調式護膝。
(3)髕骨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選用策略:
1、一種是實體店中常見的那種比較厚實的,前面有一個大孔能露出膝蓋的,一般是捆綁式的,再用粘扣固定的護膝。這種護膝綁緊後可以讓膝蓋不能輕易彎曲,大腿小腿始終膝蓋一條直線上,所以,非常適合用於膝蓋受傷之後的重度「制動」,而且由於其材質的不透氣性,也不易用作日常對膝蓋的保護。
2、另一種是套在膝蓋上的薄護膝,有一定的彈性,帶上後,膝蓋仍舊能自由的活動,只是能明顯感覺到髕骨被輕輕的勒緊了一點,這種輕度制動的護膝可用於平時運動中對膝蓋的保護,而且這種護膝透氣性非常好,平時帶著基本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方便,所以建議在日常運動活動中,使用這種輕度制動的護膝保護膝蓋。
④ 測量腿圍的正確方法圖解
測量大腿圍的正確方法:
1,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為大腿圍,將測量左右兩大腿的圍度值相比較,看其左右肌肉發育是否均勻。
2,腿部測量大腿尺寸時,大腿向前伸半步,勿用力,測量臀部下方大腿的部分。大體上講,雙腿並攏後,兩腿之間只有4個小空隙才是最標準的。
(4)髕骨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標准大腿圍的相關概念:
1)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
大小腿圍度指數(leg girth index)=(小腿圍/大腿圍)×100
大腿長圍度指數(thigh length-girth index)=(大腿圍/大腿長)×100
(2)下肢根圍:以大轉子點(tro)為起點,經股腹溝和臀溝至起點的圍長。
大腿中部圍:在會陰和膝之間的一半處的大腿水平圍長。
大腿最小圍:膝關節上方,大腿最細處的水平圍長 。
(3)大腿厚:臀溝下緣處,大腿前、後最突出部位間的縱向水平直線距離。
大腿寬:臀溝下緣處,大腿脛側和腓側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
(4)小腿圍/小腿最大圍/腿肚圍:小腿腿肚最粗處的水平圍長。
參考資料來源:大腿圍網路
⑤ 如何測量腿長
髂前上棘到內踝為下肢全長
大腿全長為髂前上棘到髕骨中點
小腿全長為髕骨中點到內踝距離
⑥ 測量膝關節屈伸的活動度其軸心是髕骨下端。+A+.對+B+.錯+交卷+下一題
摘要 您好!是錯誤的
⑦ 髕骨軟化症的檢查
體格檢查:1、膝關節活動時有髕下摩擦聲,位置不固定。
2、髕後有彌漫性疼痛,行走時有打軟腿現象,上下樓梯時不適感明顯。
3、半蹲位時膝關節酸痛無力,髕骨有壓痛感。
4、髕骨加壓股四頭肌收縮試驗陽性。
5、髕骨壓磨試驗:檢查時使髕骨與其相對的股骨髁間關節面互相擠壓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動,有粗糙的磨擦感、磨擦聲和疼痛不適;或檢查者一手用力將髕骨推向一側,另一手拇指按壓髕骨邊緣後面可引起疼痛。
6、單腿下蹲試驗:病人單腿持重,逐漸下蹲到90°-135°時出現疼痛,發軟,蹲下後單腿不能起立。
影像學檢查:
1、X線攝片:髕骨軟化症的X線片多無陽性發現。因為它是軟骨病變,當看到有明顯的骨刺延髕骨上下端形成,髕骨軟骨下有囊性變,以及軟骨下不整時,這實際上是退行性骨關節病,而不是髕骨軟化症。早期臨床上採用關節鏡對確診髕骨軟化症有較高價值,運用膝關節MRI掃描可以對髕骨軟化症進行早期診斷。
2、診斷髕骨軟化症的主要依據是髕骨後的疼痛,髕骨壓磨試驗和單腿下蹲試驗引起髕骨後疼痛。應該注意檢查有無合並半月板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等。
3、髕骨內靜脈造影:用於檢測髕骨內高壓。
4、CT:對診斷髕股排列錯亂及股骨髁發育不良有診斷價值,可作為X線片診斷的補充手段。MRI:對髕骨軟化症有較大的診斷價值。關節鏡:是髕骨軟化症確診與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
⑧ 小腿長怎麼測量
小腿的位置在下肢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由脛骨和腓骨構成的骨性結構。脛骨的近端和股骨的遠端構成膝關節,脛、腓骨的遠端與距骨構成踝關節,所以小腿是下肢重要的負重和運動功能的組成部分。
⑨ 膝關節有哪些檢查方式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僅供側副韌帶和股二頭肌腱之附著。膝關節包括股脛和股臏兩個關節,前者有內、外側半月板和膝前後交叉韌帶間隔。
視診:畸形。有內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測量角度外,膝內翻時,雙踝靠攏,兩股骨內髁之間的距離可作參考;同樣,膝外翻時,兩股骨內髁靠攏,兩踝之間的距離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頭肌萎縮。對比兩側股四頭肌,當主動伸膝時,萎縮肌肉較細,尤以股內側肌為明顯。
腫脹和腫塊。關節外腫脹多位於髕骨前方,比較局限。關節內腫脹較廣泛,髕骨側窩和髕上囊隆起,髕骨被浮時,甚至整個關節肥厚腫大;股骨或脛骨內、外髁部局限性膨隆,常屬骨腫瘤所致;窩部的膨隆多屬囊腫或軟組織瘤;關節前方局限性腫脹腫塊,位於關節間隙附近的可能是半月瓣囊腫,位於脛骨結節處骨骺炎所致;菱形腫脹為肥厚的關節囊合並上下萎縮的肌肉,常因膝關節結核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
皮膚紅腫和靜脈怒張可因急性炎症或惡性腫瘤引起。
觸診:壓痛點。多位於關節間隙或韌帶附著點如股骨內、外髁側方,脛骨內髁側方,脛骨結節等。有時按壓髕骨引起疼痛或摩擦音。
腫塊常合並壓痛,軟性者可有波動,有時能觸及搏動。
仔細檢查有無滑動的關節游離體。
骨折時,如髕骨或股骨髁上骨折等可觸及移位的斷端、異常活動和骨擦音。
聽診:對腫塊,尤其是位於窩部者,應作聽診,尋找有無血管雜音,有時應考慮動脈瘤或動靜脈瘺。
活動:被動活動檢查關節活動范圍。膝伸直為0度,膝屈曲至30度位,活動范圍150度。在活動過程中有時可聽到響聲,一種為彈響,可因盤狀軟骨或肥厚的肌腱摩擦骨突而來;另一種為捻發音或摩擦音,常屬髕骨和股骨軟骨面相研磨而來。若有連續音且有疼痛時,則屬髕骨軟化症體征。有時屈膝時髕向外脫位。
主動活動測量股四頭肌伸膝力和部肌屈曲膝力。有時也聽到彈響或骨擦音,或見到髕骨向外側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