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性狀如何鑒定
對果樹種質資源或選育出單系的特性、特徵進行觀察、測定、描述和評價。性狀鑒定是果樹資源研究、果樹分類、品種描述、品種鑒別及後代選擇的依據。在選育種中,鑒定性狀往往圍繞目標性狀表進行。並將這些性狀按其有無、大小、高低、強弱等加以分級。鑒定結果按所分的級或類進行規范化記載。在選育種後代結果前,對某些性狀進行直接或間接與結果期相關性進行鑒定,又稱早期鑒定。
性狀鑒定可以通過人們感官或藉助簡單的測定工具,以及先進的實驗儀器來進行。鑒定用的材料可以是果樹群體或植株整體,或部分器官、組織以至細胞。古代人們採集野果為食,通過肉眼觀察、口嘗來決定優劣。較大、悅目和好吃的果實就成為當時鑒定選擇的標准。隨著植物分類學研究的進展,對果樹性狀鑒定日趨詳盡和規范,對果樹的根、莖、葉、花、果、種子等器官的性狀鑒定和不同果樹種類果實的大小、形狀、顏色、品質、豐產性、適應性等都已建立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性狀鑒定記載標准。
近代實驗技術和測試手段進步,除對形態進行觀察、量度描述外,還採用解剖學,孢粉學,細胞遺傳學,生理生化學,病理學和血清學等方法,來進行植物細微結構,內部結構,染色體,生理生化特徵的鑒定,尤其核型分析、孢粉觀察、同工酶分析,葉油鑒定等發展很快。通過這些鑒定手段,對確定果樹本質異同,親緣關系,遺傳反應,品質優劣、抗性等等能得出更為深刻和可靠的依據。
性狀鑒定主要內容
植物學性狀
以性狀變異大和有經濟價值的性狀為主要鑒定內容。鑒定果樹的器官,多採用量度法,比值法和歸類法。應用統計學原理歸類法可以數字化,並輸入計算機,例如葡萄果粒緊密度可劃分為很密、密、中密、松、很松五級,可採用相應的數字如5、4、3、2、1來表示,分級結果便於品種描述,數字分級便於進行遺傳分析。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鑒定,其結果必須用客觀、確切的科學術語表示。
生物學性狀
主要側重具有經濟價值方面的性狀,包括物候期、果實經濟性狀、豐產性、穩產性、抗性等。物候期主要觀察萌芽期、展葉期、新梢生長期、新梢停止生長期、花期、生理落果期、果實發育期、果實成熟期、落葉期、根系生長期和停止期等。記錄日期或旬期,也可以用同標准品種比較的方法進行記錄(見物候期)。
果實經濟性狀鑒定主要是對果實鮮食,加工和貯運品質進行鑒定。根據果樹種類的不同,鑒定果實大小、整齊度、光潔度、色澤、果形等外觀性狀。測定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液、糖、酸、維生素、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指標。品嘗鑒定風味、香氣、肉質(粗細、溶質或不溶質)等。果實經濟性狀鑒定多採用量度法,生理生化測定法以及對果實形狀、色澤、香氣、風味進行感官鑒定。對於加工原料要鑒定加工適應性和加工產品的品質。感官鑒定能很快地鑒定出果實品質的主要特點和異常現象,能鑒評出憑其它檢測儀器尚無法判明的一些特殊的問題,所以至今仍是果實經濟性狀鑒定的重要手段。
豐產性和穩產性鑒定主要對花芽的多少,花粉量,可育性,受精結實率,生理落果程度、坐果率、果實大小、結果枝比率、結果枝連續結果能力、大小年幅度等有關產量因素的各種性狀進行鑒定。產量一般以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產量和幾年累計產量來表示。
抗性鑒定主要對抗病、抗蟲、抗寒、抗旱等性狀進行鑒定。對後代的抗病、抗蟲性可在溫室或田間用人工接種法進行鑒定。對果樹資源可在病蟲大發生的年份統計病情或蟲情指數法來鑒定。抗寒性鑒定可以在凍害年份調查受凍級別來鑒定,也可以採用人工冷凍的方法進行鑒定或用浸出液電導法進行間接鑒定。
孢粉學鑒定
採用光學或電子顯微鏡對果樹花粉進行觀察、攝影和比較歸類。嚴格地說孢粉學屬植物學鑒定范圍,孢粉學鑒定多用於種、屬間親緣關系的判斷方面。
細胞遺傳學和解剖學鑒定
研究細胞核中染色體數目、形態,在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行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解剖特徵和葉綠體基因圖譜等。進行核型分析鑒定,可鑒定親緣關系、品種的變異和演化。為果樹分類或果樹種、品種鑒別提供依據。果樹矮化性狀多採用枝條組織解剖觀察方面,通過測定韌皮部與木質部的比例,來確定矮化程度。
生理生化鑒定
主要測量果實化學成分,植株的同工酶,柑橘葉片葉油等,通過鑒定確定果實營養價值和利用價值。通過同工酶分析可以鑒定親緣關系、雜種來源,鑒別雄性不育、雌雄株、生長發育動態等。尤其能對一般植物學鑒定難以確定的類型提供有效的鑒定方法。以生理生化的方法鑒定矮化性狀常以測定枝條組織的酒精浸提液的電導來判斷,具有矮化性狀的一般電導值偏高。
生態地理學鑒定
選育出的後代通過當地鑒定獲得的優系,為了確定其遺傳反應和利用價值,往往把它置於不同生態地理環境下種植,然後再進行生物性狀鑒定,據鑒定結果提出推廣范圍。反之為了確定當地適宜推廣的品種,則可引入不同生態地理條件下的品種,在同一生態地理條件下種植,進行經濟生物學性狀鑒定,然後選出適於當地推廣的品種。
㈡ 植物定量抗病性狀的遺傳的基本分析方法是什麼
經典的數量遺傳學把控制數量性狀的基因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認為數量性狀是由許多作用相等的微效基因共同影響的。進行數量遺傳學分析,要選取表型對立的親本雜交,建立適宜的子代實驗群體,觀測群體性狀的表型分布,個體或品系間表型的相關,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將所得觀測結果配合群體均值、方差、協方差的理論模型,估算基因數目,計算遺傳力,描述與數量表型相關基因的特徵,諸如加性效應、顯性效應、上位效應、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等。
用於遺傳分析的定量抗病性指標很多,諸如病害潛伏期、病斑長度、病斑數量、病原菌繁殖量、發病率、發病嚴重度、病害發展曲線下面積(,AUDPC),等等。這些指標都具有數量性狀的一般特點,其變異是連續的,在雜種一代往往表現出兩親本的中間類型,無顯性和表現部分顯性,有時還會出現超親分離,表現雜種優勢。定量抗病性的性狀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子二代既有基因型分離的差異,又有環境引起的表型變異。控制定量抗病性狀的基因數目多,單個基因效應小,但其作用是可以累加的。經典數量遺傳學並不企圖認知單個的基因,而是用統計的方法從基因的總效應上進行分析。
不同的定量抗病性指標,遺傳基礎可能不同。因而同一個品種對同一種病害的定量抗病性,因選用的指標不同,遺傳分析的結果也不相同。在進行定量抗病性遺傳分析時,應選擇病理學意義明確、差異明顯而穩定、易於定量觀測和統計分析的性狀。國內一些研究單位習慣選用病情指數作為定量指標,並不合理。病情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其兩個組分,即發病率與嚴重度,不論病理學意義和遺傳基礎都不相同。即使病情指數相同,由於兩者的貢獻率不同,也並不是等值的。
抗病性的定量性狀對環境高度敏感,在進行遺傳分析時,必須保持環境要素穩定並適於發病。環境不適宜,品種在一個地方表現抗病,而在另一個地方就可能表現感病。環境敏感性狀難以准確測度,往往低估抗病性狀的遺傳率。
㈢ 顯隱性性狀如何判斷
通常根據親代與子代所表現出的性狀判斷: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只表現出一個親本的性狀,則這一性狀為顯性;若子代同時表現出兩個親本的性狀,則根據現有條件無法直接判斷,可用假設法予以判斷。
即假設(假設1)某一親本的性狀為顯性(隱性),按照假設的條件去推算,若與事實不符合,則假設1不成立,可判斷出親本的顯隱性;若與事實相符,應再假設(假設2)另一親本的性狀為顯性(隱性),按照假設的條件去推算是否與事實相符,若與事實不符。
說明最初的假設(即假設1)成立。如果也與事實相符,則無法判斷顯隱性,可再設計實驗予以確認。
隱性性狀
當兩個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時,子一代未出現的一個親本性狀。孟德爾把在F1中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叫顯性性狀。孟德爾在雜交實驗中,無論用白花作父本,紅花作母本,還是用紅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子一代植株全部開紅花,沒有白花或其它顏色的花。
紅花相對於白花來說,紅花是個顯性性狀,因為紅花在子一代中顯現出來。遺傳學部分是高中生物學科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歷年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多次考查到顯隱性性狀的判斷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隱性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