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
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控制點(樁)的閉合,道路的中線准確的定位,道路原狀橫斷面的測量,設計道路邊線的確定,管線定位及測量,模板邊線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線型。
2. 詳細描述建築工程測量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測量准備工作
1)了解設計意圖,掌握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施工部署、進度情況、周圍環境、現場地形、定位依據、定位條件,做好內業計算工作。
2)進行測量儀器的選定和檢定,檢校專用儀器,准備測量資料和表格。
3)建立定位依據的坐標控制點與場地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及平面設計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核算。
4)測設場地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點在基坑外圍穩固地點和圍牆上,做好控制樁並做出明顯標記,妥善保護。 測量誤差規定
1)測量誤差依據《鋼筋砼建築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 《火電施工質量評定標准》(土建篇)
2)首級控制網採用滿足一級小三角網的測量精度要求。 3)平面控制網的控制線,包括建(構)築物的主軸線,其測距精度不低於1/10000,測角精度不低於20"。
4)建築物豎向垂直度:層間垂直度小於10mm,全高垂直度小於H/10000,且不大於30mm
平面測量方法
平面測量結合施工部署和工程進度分階段採取相應的測量方法。測量方法如下: 平面控制網
根據甲方提供的坐標控制點為測量放線依據,結合施工圖進行施工測量定位放線,確定出測量控制主軸線,測量控制主軸線應能滿足分段施工時能獨立定位的要求,建立起平面控制網,作為軸線傳遞的依據。控制主軸線施測到現場後,應保護好控制軸線標志不被破壞,標記明顯,為穩妥起見,每條控制軸線樁在基坑遠處和近處分別施測兩點,近點便於引用投測,遠點用於保護和校測,定期檢查各軸線間的尺寸。 2)平面測量
建(構)築物和各類設備基礎在軸線放線前,對控制點進行復查。
主軸線採用經緯儀測設,建立平面控制網,以此為依據,利用校核過的鋼捲尺進行次軸線及細部放線,軸線測量精度符合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建(構)築物每層施工完畢,將軸線引測至上一層表面,並用墨線標識。 建(構)高程式控制制 1)標高控制網的建立
對甲方移交的標高水準點進行現場確認和校測,辦理移交手續,進行妥當保護,據此建立場地內的標高控制網點。 2)主體結構施工標高傳遞
利用水準點作為高程式控制制依據,測控時要利用施工時建立的±0.000標高,用鋼捲尺沿建築物外柱向上豎直引測。同時,定期對±0.000標高進行復核。建(構)築物每層和基礎施工完畢,將標高引測至上一層表面,並用墨線標識。以此為基準,用鋼尺向上傳遞,要求用S3級精密水準儀抄平,定出+500mm的標志,作為該建築的高程式控制制點。 測量保證措施
堅持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測設場地整體的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構)築物的定位,放線和標高測設,做到依據正確,方法科學,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正確。
在測量精度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簡便、快捷、測設合理、科學。 測量記錄做到原始、正確、完整、工整,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各個單位施工放線工作完成,檢查各軸線是否符合設計幾何尺寸,並填好軸線位移表格,作為調整的依據。 認真做好水平觀測記錄工作。
工程完工認真整理觀測記錄資料。
各項表格資料
1)施工測量控制點交樁記錄表
2)單位工程垂直度觀測記錄表
3)建築物高程式控制制點引測設置記錄表
4)標高控制檢查記錄表
5)工程基線復核簽證單
6)單位工程坐標定位測量記錄表
3. 工程測量常用方法,儀器有哪些
一、高程測量
角度測量
距離測量
坐標測量
望遠鏡-它可以提供視線,並可讀出遠處水準尺上的讀數。
水準器-用於指示儀器或視線是否處於水平位置。
基座-用於置平儀器,它支承儀器的上部並能使儀器的上部在水平方向轉
光學經緯儀、電子經緯儀
4. 工程測量計算方法
呵呵,很不專業!不知道你要計算什麼的!我猜想是不是要計算填挖土方量的?如果是那還要有一些設計的標高數據。計算的方法比較多的,但是一般現在都是通過軟體計算的。你找個CASS軟體研究研究。
5. 土木工程測量的方法
我想問你要幹嘛
6. 工程測量學的理論方法
測量平差理論
最小二乘法廣泛應用於測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濾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條件的條件平差模型被稱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種經典的和現代平差模型的統一模型。測量誤差理論主要表現在對模型誤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數模型誤差、隨機模型誤差的鑒別或診斷;模型誤差對參數估計的影響,對參數和殘差統計性質的影響;病態方程與控制網及其觀測方案設計的關系。由於變形監測網參考點穩定性檢驗的需要,導致了自由網平差和擬穩平差的出現和發展。觀測值粗差的研究促進了控制網可靠性理論,以及變形監測網變形和觀測值粗差的可區分性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針對觀測值存在粗差的客觀實際,出現了穩健估計(或稱抗差估計);針對法方程系數陣存在病態的可能,發展了有偏估計。與最小二乘估計相區別,穩健估計和有偏估計稱為非最小二乘估計。
巴爾達的數據探測法對觀測值中只存在一個粗差時有效,穩健估計法具有抵抗多個粗差影響的優點。建立改正數向量與觀測值真誤差向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可對多個粗差同時進行定位和定值,這種方法已在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得到演算法實現和應用。
方差和協方差分量估計實質上是精化平差的隨機模型,過去一直僅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實際中,要求對多種觀測量進行綜合處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計已成為測量平差的必備內容了。目前,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已增加了該功能,但還需要在測量規范中明確提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測量作業單位喜歡採用附合導線進行逐級加密,主要依據目前規范中有關一、二、三級導線和圖根導線的規定。無疑附合導線具有許多優點,但由於多餘觀測少,發現和抵抗粗差的能力較弱,不宜濫用。建立一個區域的控制,首級網點採用GPS測量,下面最好用一個等級的導線網作全面加密。從測量平差理論來看,全面布設的導線網具有更好的圖形強度,精密較均勻,可靠性也較高。
工程式控制制網優化設計理論和方法
網的優化設計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擬法兩種。解析法是基於優化設計理論構造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解求目標函數的極大值或極小值。一般將網的質量指標作為目標函數或約束條件。網的質量指標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網費用,對於變形監測網還包括網的靈敏度或可區分性。對於網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參數和待定參數的不同,網的優化設計又分為零類、一類、二類和三類優化設計,涉及到網的基準設計,網形、觀測值精度以及觀測方案的設計。在工程測量中, 施工 控制網、安裝控制網和變形監測網都需要作優化設計。由於採用GPS定位技術和電磁波測距,網的幾何圖形概念與傳統的測角網有很大的區別。除特別的精密控制網可考慮用專門編寫的解析法優化設計程序作網的優化設計外,其他的網都可用模擬法進行設計。模擬法優化設計的 軟體功能和進行優化設計的步驟主要是:根據設計資料和地圖資料在圖上選點布網,獲取網點近似坐標(最好將資料作數字化掃描並在微機上進行)。模擬觀測方案,根據儀器確定觀測值精度,可進一步模擬觀測值。計算網的各種質量指標如精度、可靠性、靈敏度。精度應包括點位精度、相鄰點位精度、任意兩點間的相對精度、最弱點和最弱邊精度、邊長和方位角精度。進一步可計算坐標未知數的協方差陣或部分點坐標的協方差陣,協方差陣的主成份計算,特徵值計算,點位誤差橢圓、置信橢圓的計算等。可靠性包括每個觀測值的多餘觀測分量(內部可靠性)和某一觀測值的粗差界限值對平差坐標的影響(外部可靠性)。靈敏度包括靈敏度橢圓、在給定變形向量下的靈敏度指標以及觀測值的靈敏度影響系數。將計算出的各質量指標與設計要求的指標比較,使之既滿足設計要求,又不致於有太大的富餘。通過改變觀測值的精度或改變觀測方案(增加或減少觀測值)或局部改變網形(增加或減少網點)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設計計算,直到獲取一個較好的結果。
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下述優化設計策略:先固定觀測值的精度,對選取的網點,觀測所有可能的邊和方向,計算網的質量的指標,若質量偏低,則必須提高觀測值的精度。在某一組先驗精度下,若網的質量指標偏高了,這時可按觀測值的內部可靠性指標ri,刪減觀測值。ri太大,說明該觀測值顯得多餘,應刪去;若ri很小,則該觀測值的精度不宜增加。這種根據ri大小來刪除觀測值的方法稱為從「密」到「疏」,從「肥」到「瘦」的優化策略。
從模擬法優化設計的整個過程來看,它是一種試演算法,需要有一個好的 軟體 。該 軟體 除具有通用平差 軟體 的功能外,在成果輸出的多樣性、直觀性,在可視化以及人機交互界面設計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時也要求設計者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用模擬法可獲得一個相對較優且切實可行的方案,可進一步用模擬觀測值作網的平差計算,同時可模擬觀測值粗差並計算對結果的影響。這種方法稱為數學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對於一個精度、可靠性以及靈敏度要求極高的監測網或精密控制網,作上述優化設計和精細計算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在這方面的應用報道較少。多是為了安全起見,有較大的質量富餘,建網費用偏高。網優化設計費用很少,所帶來的效益較大,凡是較重要的工程式控制制網,都應作優化設計。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
工程建築物及與工程有關的變形的監測、分析及預報是工程測量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其中的變形分析和預報涉及到變形觀測數據處理。但變形分析和預報的范疇更廣,屬於多學科的交叉。
(1)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的幾種典型方法
根據變形觀測數據繪制變形過程曲線是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數據處理方法,由過程曲線可作趨勢分析。如果將變形觀測數據與影響因子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計算,可得到變形與顯著性因子間的函數關系,除作物理解釋外,也可用於變形預報。多元回歸分析需要較長的一致性好的多組時間序列數據。
若僅對變形觀測數據,可採用灰色系統理論或時間序列分析理論建模,前者可針對小數據量的時間序列,對原始數列採用累加生成法變為生成數列,因此有減弱隨機性、增加規律性的作用。如果對一個變形觀測量(如位移)的時間序列,通過建立一階或二階灰微分方程提取變形的趨勢項,然後再採用時序分析中的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ARMA,這種組合建模的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將非平穩相關時序轉化為獨立的平衡時序;具有同時進行平滑、濾波和推估的作用;模型參數聚集了系統輸出的特徵和狀態;這種組合模型是基於輸出的等價系統的理想動態模型。
把變形體視為一個動態系統,將一組觀測值作為系統的輸出,可以用卡爾曼濾波模型來描述系統的狀態。動態系統由狀態方程和觀測方程描述,以監測點的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參數為狀態向量,可構造一個典型的運動模型。狀態方程中要加進系統的動態雜訊。卡爾曼濾波的優點是勿需保留用過的觀測值序列,按照一套遞推演算法,把參數估計和預報有機地結合起來。除觀測值的隨機模型外,動態雜訊向量的協方差陣估計和初始周期狀態向量及其協方差陣的確定值得注意。採用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可較好地解決動態雜訊協方差的實時估計問題。卡爾曼濾波特別適合滑坡監測數據的動態處理;也可用於靜態點場、似靜態點場在周期的觀測中顯著性變化點的檢驗識別。
對於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變形觀測時間序列,通過Fourier變換,可將時域內的信息轉變到頻域內分析,例如大壩的水平位移、橋梁的垂直位移都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某一觀測時刻的觀測值數字信號可表示為許多個不同頻率的諧波分量之和,通過計算各諧波頻率的振幅,最大振幅以及所對應的主頻率等,可揭示變形的周期變化規律。若將變形體視為動態系統,變形視為輸出,各種影響因子視為輸入,並假設系統是線性的,輸入輸出信號是平穩的,則通過頻譜分析中的相干函數、頻響函數和響應譜函數估計,可以分析輸入輸出信號之間的相乾性,輸入對系統的貢獻(即影響變形的主要因素及其頻譜特性)。
(2) 變形的幾何分析與物理解釋
傳統的方法將變形觀測數據處理分為變形的幾何分析和物理解釋。幾何分析在於描述變形的空間及時間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鑒別、模型參數估計和模擬統計檢驗及最佳模型選取3個步驟。變形監測網的參考網、相對網在周期觀測下,參考點的穩定性檢驗和目標點和位移值計算是建立變形模型的基礎。變形模型既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質信息選取,也可根據點場的位移矢量和變形過程曲線選取。此外,前述的時間序列分析,灰色理論建模、卡爾曼濾波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主頻率和振幅計算等也可看作變形的幾何分析。
變形的物理解釋在於確定變形與引起變形的原因之間的關系,通常採用統計分析法和確定函數法。統計分析法包括多元回歸分析、灰色系統理論中的關聯度分析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動態響應分析等。統計分析法以實測資料為基礎,觀測資料愈豐富、質量愈高,其結果愈可靠,且具有「後驗」性質,它與變形的幾何分析具有密切的關系,是測量工作者最熟悉和樂於採用的方法。確定函數法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建立力(荷載)和變形之間的函數關系如位移場的微分方程,在邊界條件已知時,採用有限元法解微分方程,可得到變形體有限元結點上的變形。採用有限元法,可以計算混凝土大壩、礦山地表以及滑坡在外力(表面力和體力)作用下的位移值。這種方法不需要監測數據(監測數據僅作檢驗用),具有「先驗」性質。只要有限元劃分得當,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如楊氏彈性模量,泊松比,內摩擦角、內聚力以及容重等)選取得較好,該法無疑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方法,目前有許多有限元計算 軟體如COSMOS/M供用。但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的確定和所建立的微分方程都帶有一定的假設,有時用有限元法計算的值與實測值有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將兩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法,以及根據實測值按一定理論反求變形體物理力學參數的反演分析法,通過反演解算,重新用有限元法作修正計算。相對於有限元法,條分法用於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和評價更為簡單,其中薩爾碼(SARMA) 法應用最普遍,根據力學模型、幾何條件和靜力平衡方程,對平衡條件作迭代計算,可定量的得到邊坡穩定性評價指標——穩定安全系統。一般要求對條分法和有限元法同時使用。上述方法對大多數測量工作者來說較為陌生,用確定函數法進行地變形的物理解釋和預測屬於學科交叉領域,需要與地質和工程 結構 方面的人員合作。
(3) 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系統論方法
用現代系統論為指導進行變形分析與預報是目前研究的一個方向。變形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具有多層次高維的灰箱或黑箱式 結構 ,是非線性的,開放性(耗散)的,它還具有隨機性,這種隨機性除包括外界干擾的不確定性外,還表現在對初始狀態的敏感性和系統長期行為的混沌性。此外,還具有自相似性、突變性、自組織性和動態性等特徵。
按系統論方法,對變形體系統一般採用輸入—輸出模型和動力學方程兩種建模方法進行研究,前者系針對黑箱或灰箱系統建模,前述的時序分析、卡爾曼濾波、灰色系統建模、神經網路模型乃至多元回歸分析法都可以視為輸入—輸出建模法。採用動力學方程建模與變形物理解釋中的確定函數法相似,系根據系統運動的物理規律建立確定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系統的運動演化。但對動力學方程不是通過有限元法求解,而是在對系統受力和變形認識的基礎上,用低階的簡化的在數學上可解和可分析的模型來模擬變形過程,模型解算的結果基本符合客觀事實。例如用彈簧滑塊模型模擬地震過程的混沌狀態和高邊坡的粘滑過程,用單滑塊模型模擬大壩的變形過程,用尖點突變模型解釋大壩失穩的機理。對動力學方程的解的研究是系統論分析方法的核心,為此引入了許多與動力系統有關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與變形分析和預報密切相關,它們是:狀態空間或相空間(稱解空間)、相軌線、吸引子、相體積、李亞普諾夫指數和柯爾莫哥洛夫熵等。例如相軌線代表相點運動的跡線,每一個相點代表狀態向量(變形、速率或影響因子)在某一時刻的解;吸引子代表系統的一種穩定的運動狀態,它可以是一個穩定的相點位,環或環面,也可以是相空間的一個有限區域,對於局部不穩定的非線性系統,將出現分數維的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統將出現混沌狀態。李亞普諾夫指數描述系統對於初始條件的敏感特徵,根據其符號可以判斷吸引子的類型以及軌線是發散的還是吸引(收斂)的。柯爾莫哥洛夫熵則是系統不確定性的量度,由它可導出系統變形平均可預報的時間尺度。對變形觀測的時間序列(如位移量)進行相空間重構,並按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吸引子的關聯維數,柯爾莫哥洛夫熵和李亞普諾夫指數等,可在整體上定性地認識變形的規律。另外,也可根據監測資料,反演變形體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方程。
系統論方法還涉及變形體運動穩定性研究,這種穩定性在數學上可轉化為微分方程穩定性的研究,主要採用李亞普諾夫提出的判別方法。
系統論方法涉及到許多非線性科學學科的知識,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協同論、分形、混沌理論、耗散 結構 等。上述理論遠不是工程測量工作者所能掌握的,將系統論方法與變形分析與預報相結合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這一研究領域來。
7. 工程測量定位方法主要分為
1.了解控制測量的目的和收集資料
主要了解測區的地理位置、形狀大小,今後發展遠景,測量成果使用的精度要求,完成任務的期限以及生產上對控制點位置、密度的要求等。房地產測繪人員應到有關測繪業務及管理部門收集有關資料。如設計時需用的地形圖(比例尺為1/1000~1/50000),測區已有的控製成果,並到測區踏勘了解舊標石標架的保存情況,為確定布網方案、設計和施測做好一切准備工作。
2.確定布網方案
根據控製成果今後的使用要求和已收集到的測量資料及擁有的儀器設備、技術力量等條件,確定布設控制網的方案。例如是在國家水平控制網的基礎上加密還是布設獨立網;測量方法是三角測量,還是三邊測量,導線測量或GPS相對定位測量;是一次全面布設還是分區分期布設;是採用三度帶還是1.5°帶投影等等。
圖上設計宜在1:10000或1:25000的地形圖上進行:首先展繪已知點、網;按照已定的布網方案從圖上判斷點與點之間是否彼此通視,由各點組成的圖形能滿足規范所規定的精度和其他要求,布在位置也應能滿足使用要求。圖上選點後,須到實地確定,是否切實可行,為了保證控制網精度和避免返工浪費,還應該估算控制網中推算元素的精度。此處限於篇幅不再展述,請讀者參看有關控制測量書籍。
3.編寫技術設計說明書
編寫技術設計的目的在於擬定房地產平面控制測量的實施計劃,從整體規劃上、技術上、組織上作出說明,其要點是:
(1)概況內容包括設計的目的和任務;測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徵;測區原有成果的作業情況,成果質量情況及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
(2)設計方案及其說明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圖形、密度;起算數據的確定;控制網的圖上設計及精度估計。
(3)作業方法作業的原則、方法和要求,覘標類型及埋設標石的規格,提出標志建造和委託保管的要求,提出測角,測邊儀器的檢驗,邊長、角度觀測,外業成果的記錄方法,成果檢驗和質量評估的辦法和要求等等。
(4)各種附表附圖編制工作量綜合、進程表;需用主要物資一覽表,控制網設計圖以及其他各種輔助圖表等。
8. 工程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測量、測量平差、地形測量、數字化測圖、地籍測量、gps應用、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數字攝影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高等測量平差、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地籍測量、控制網優化設計、工程監理、工程制圖、城市規劃等。
9. 工程測量用到的測量方法
分平面測量和高程測量,方法很多,如極坐標法、直角坐標法、角度交會法等,全站儀和水準儀要熟練掌握。
10. 工程測量的步驟有哪些
測量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控制點(樁)的閉合,道路的中線准確的定位,道路原狀橫斷面的測量,設計道路邊線的確定,管線定位及測量,模板邊線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線型。其中道路中線的定位是最為嚴謹的工作,它直接決定了道路的線形,而圓曲線的定位是測量過程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圓曲線測設一般分為兩步,先確定曲線上起控製作用的主點,即曲線的起點(ZY)、曲線的中點(QZ)和曲線中點(YZ);然後結合設計給出的圓的半徑(R)、切線長(L)、外矢距(E)和曲線對應的圓心角(á)測設所求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的加密細部點,用於詳細標定圓曲線的形狀和位置。主點的測設方法為:先將經緯儀置於JD,望遠鏡後視ZY方向,自JD點沿此方向量取切線長T,打下曲線起點樁;然後轉動望遠鏡前視YZ方向,自JD點沿方向量切線長T,打下曲線中點樁,再以YZ為零方向,測設水平角(90-á/2),沿此方向,從JD量外矢距E,打下曲線中點樁。現在著重介紹一下偏角法放樣圓曲線細部點,具體步驟為:
1.檢核ZY、QZ、ZY三主點的位置。計算固定弦長L』對應偏角á』。
2.安置經緯儀於ZY點,經緯儀調平後,將水平度盤置零,照準JD點。
3.向YZ方向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1點之偏角值á』,用鋼尺沿ZY-1方向量取弦長L』以標定細部點1。繼續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2點之偏角值2á』,並從1點起量取弦長L』與ZY-2方向相交(即距離與方向交會),以定細部點2,依法放樣曲線上所有細部點。
4.最後應閉合於曲線終點YZ。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YZ點偏角á/2,由曲線上最後一個細部點起量出尾段弧長相應的弦長與視線方向相交,應為先前測設的主點YZ。
5.如果閉合差超出規定後,則要分析誤差對測量數據進行平差,引起閉合差超出的原因除了儀器系統誤差、讀數誤差、氣候影響外,最主要的是拉尺的人為誤差而產生的測點誤差的積累,要減少誤差的積累,可將經緯儀安置於ZY和YZ點分別向中點QZ測設曲線細部點。並且將多次測量的點記錄進行平差。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先在電腦上繪制一份大樣圖,詳細的標注每個細部點的偏角和距測站點距離,然後應用全站儀進行放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