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有:
1、數理統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從一批產品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經過測試,得到該批產品的質量數據,再運用統計推斷方法對總體的質量情況做出預測,揭示其質量變化規律。
其中用於尋找主要影響因素的方法有分層法、因果圖法、主次排列圖法等;用於找出影響因素之間內在聯系與特性規律的方法有相關分析法、正交實驗法等;用於工藝過程中質量控制與預測的方法有直方圖法、控制圖法、抽樣檢驗法。
2、循環圖法(PDCA)
是由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四個階段構成循環質量管理的方法。該法每完成一次余畝腔循環就解決一批質量問題。將本次循環中遺留的問題再轉入下一個循環去解決,使產品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3、現代質量管理方法
是一些由現代科學技術與質量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如關系圖法、系統圖法、矩豎衫陣圖法、過程決策規劃圖法(PDPC)、矩陣數據分析法、矢線圖法等。在這些方法中用到了系統理論、矩陣數學、網路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等新的科學技術。
全面質耐肆量管理的特點
1、全面性
是指全面質量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2、全員性
是指全面質量管理要依靠全體職工。
3、預防性
是指全面質量管理應具有高度的預防性。
2.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有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排列圖法、因果分析圖法、分層法等其中方法,下面具體介紹:
1、統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
質量管理講究科學性,一切憑數據說話。因此對生產過程中的原始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十分重要,為此必須根據本班組,本崗位的工作特點設計出相應的表格。
2、排列圖法
排列圖法是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3、因果分析圖法
因果分析圖又叫特性要因圖。按其形狀,有人又叫它為樹枝圖或魚刺圖。它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工具。
畫因果分析圖的注意事項:
(1)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原因,通常從五個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機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環境。每個大原因再具體化成若干個中原因,中原因再具體化為小原因,越細越好,直到可以採取措施為止。
(2)討論時要充分發揮技術民主,集思廣益。別人發言時,不準打斷,不開展爭論。各種意見都要記錄下來。
4、分層法
分層法又叫分類法,是分析影響質量(或其他問題)原因的方法。我們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質不同的原因攪在一起,那是很難理出頭緒來的。
其辦法是把收集來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類,把性質相同,在同一生產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在一起。這樣,可使數據反映的事實更明顯、更突出,便於找出問題,對症下葯。
5、直方圖法
直方圖(Histogram)是頻數直方圖的簡稱。它是用一系列寬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長方形表示數據的圖。長方形的寬度表示數據范圍的間隔,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給定間隔內的數據數。
6、控制圖法
控制圖法是以控制圖的形式,判斷和預報生產過程中質量狀況是否發生波動的一種常用的質量控制統計方法。它能直接監視生產過程中的過程質量動態,具有穩定生產,保證質量、積極預防的作用。
7、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指通過分析研究兩種因素的數據之間的關系,來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圖:
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和意義:
1、特點:
全面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全員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要依靠全體職工。
預防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應具有高度的預防性。
服務性:主要表現在企業以自己的產品或勞務滿足用戶的需要,為用戶服務。
科學性:質量管理必須科學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
2、缺點
宣傳、培訓、管理成本較高。
3、意義
全面質量管理
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設計、加速生產流程、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改進產品售後服務、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降低經營質量成本、減少經營虧損、降低現場維修成本、減少責任事故。
3. 質量管理七大方法
質量管理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晌擾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控制圖。
因果圖
所謂因果圖,又稱特性要因圖,主要用於分析品質特性與影響品質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把握現狀、分析原因、尋找措施來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一種用於分析品質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工具。又稱為魚骨圖。
分類:① 追求原因型:在於追求問題的原因,並尋找其影響,以因果圖表示結果(特性)與原因間的關系;② 追求對策型:追求問題點如何防止、目標如何達成,並以因果圖表示期望效果與對策的關系。
實施步驟:① 成立因果圖分析小組,3~6人為好,最好是各部門的代表; ② 確定問題點;③ 畫出干線主骨、中骨、小骨及確定重大原因(一般從5M1E即人Man、機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測Measure、環Environment六個方面全面找出原因);④ 與會人員熱烈討論,依據重大原因進行分析,找到中原因或小原因,繪至因果圖中; ⑤ 因果圖小組要形成共識,把最可能是問題根源的項目用紅筆或特殊記號標識; ⑥ 記入必要事項
應用要點及注意事項:① 確定原因要集合全員的知識與經驗,集思廣益,以免疏漏;② 原因解析愈細愈好,愈細則更能找出關鍵原因或解決問題的方法;③ 有多少品質特性,就要繪制多少張因果圖; ④ 如果分析出來的原因不能採取措施,說明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要想改進有效果,原因必須要細分,直到能採取措施為止; ⑤ 在數據的基礎上客觀地評價每個因素的主要性; ⑥ 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並依5W2H的方法逐項列出,繪制因果圖時,重點先放在「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原因、結果」,分析後要提出對策時則放在「如何才能解決」; Why——為何要做?(對象)
What——做什麼?(目的)Where——在哪裡做?(場所)When——什麼時候做?(順序) Who——誰來做?(人)How——用什麼方法做?(手段) How much——花費多少?(費用)⑦ 因果圖應以現場所發生的問題來考慮; ⑧ 因果圖繪制後,要形成共識再決定要因,並用紅筆或特殊記號標出;⑨ 因果圖使用時要不斷加以改進。
散布圖
將因果關系所對應變化的數據分別描繪在X-Y軸坐標繫上,以掌握兩個變數之間是否相關及相關的程度如何,這種圖形叫做「散布圖」,也稱為「相關圖」。
分類:① 正相關:當變數X增大時,另一個變數Y也增大; ② 負相關:當變數X增大時,另一個變數Y卻減小; ③ 不相關:變數X(或Y)變化時,另一個變數並不改變; ④ 曲線相關:變數X開始增大時,Y也隨著增大,但達到某一值後,則當X值增大時,Y反而減小。;
實施步驟:① 確定要調查的兩個變數,收集相關的最新數據,至少30組以上; ② 找出兩個變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將兩個變數描入X軸與Y軸;③ 將相應的兩個變數,以點的形式標上坐標系;
④ 計入圖名、製作者、製作時間等項目;⑤ 判讀散布圖的相關性與相關程度。
應用要點及注意事項:① 兩組變數的對應數至少在30組以上,最好50組至100組,數據太少時,容易造成誤判;② 通常橫坐標用來表示原因或自變數,縱坐標表示效果或因變數;③ 由於數據的獲得常常因為5M1E的變化,導致數據的相關性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數據獲得的條件進行層別,否則散布圖不能真實地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 ④ 當有異常點出現時,應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異常點刪除;⑤ 當散布圖的相關性與技術經驗不符時,應進一步檢討是否有什麼原因造成假象。
直方圖
直方圖是針對某產品或過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態分布(也叫正態分布)的原理,把50個以上的數據進行分組,並算出每組出現的次數,再用類似的直方圖形描繪在橫軸上。
實施步驟 :① 收集同一類型的數據; ② 計算極差(全距)R=Xmax-Xmin; ③ 設定組數K:K=1+3.23logN ④ 確定測量最小單位,即小數位數為n時,最小單位為10-n;⑤ 計算組距h,組距h=極差R/組數K; ⑥ 求出各組的上、下限值第一組下限值=X min-測量最小單位10-n/27第二組下限值(第一組上限值)=第一組下限值+組距h;⑦ 計算各組的中心值,組中心值=(組下限值+組上限值)/2; ⑧ 製作頻數表;
⑨ 按頻數表畫出直方圖。
直方圖的常見形態與判定:① 正常型:是正態分布,服從統計規律,過程正常;② 缺齒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③ 偏態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 ④ 離島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 ⑤ 高原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⑥ 雙峰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 ⑦ 不規則型:不是正態分布,不服從統計規律。
控制圖
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有靜態因素也有動態因素,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即時監控產品的生產過程、及時發現質量隱患,以便改善生產過程,減少廢品和次品的產出?
控制圖法就是這樣一種以預防為主的質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現場收集到的質量特徵值,繪製成控制圖,通過觀察圖形來判斷產品的生產過程的質量狀況。控制圖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質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圖法的涵義:控制圖又叫管理圖,它是一種帶控制界限的質量管理圖表。運用控制圖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觀察控制圖上產品質量特性值的分布狀況,分析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發生 了異常,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產過程恢復穩定狀態。也可以應用控制圖來使生產過程達到統計控制的狀態。產品質量特性值的分布 是一種統計分布,因此,繪制控制圖需要應用概率論的相關理論和知識。
控制圖是對生產過程質量的一種記錄圖形,圖上有中心線和上下控制線,並有反映按時間順序抽取的各樣本統計量的數值點。中心線是所控制的統計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線與中心線相距數倍標准差。多數的製造業應用三倍標准差控制限,如果有充分的證據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限。常用的控制圖有計量值和記數值兩大類,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生產過程;每類又可細分為具體的控制圖,如計量值控制圖可具體分為均值——極差控制圖、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等。
控制圖的繪制:① 控制圖的基本式樣如圖所示,製作控制圖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A 按規定的抽樣間隔和樣本大小抽取樣本; B 測量樣本的質量特性值,計算其統計量數值;
C 在控制圖上描點; D 判斷生產過程是否有並行。
② 控制圖為管理者提供了許多有用的生產過程信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 根據工序的質量情況,合理地選擇管理點。管理點一般是指關鍵部位、關鍵尺寸、工藝本身有特殊要求、對下工存有影響的關鍵點,如可以選質量不穩定、出現不良品較多的部位為管理點; B 根據管理點上的質量問題,合理選擇控制圖的種類: C 使用控制圖做工序管理時,應首先確定合理的控制界限D 控制圖上的點有異常狀態,應立即找出原因,採取措施後再進行生產,這是控制圖發揮作用的首要前提;
E 控制線不等於公差線,公差線是用來判斷產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線是用來判斷工序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 F 控制圖發生異常,要明確責任,及時解決或上報。
現場抽樣法:製作控制圖時並不是每一次都計算控制限,那麼最初控制線是怎樣確定的呢?如果現在的生產條件和過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經驗數據,即延用以往穩定生產的控制限。下面介紹一種確定控制限的方法,即現場抽樣法。其步驟如下:
① 隨機抽取樣品50件以上,測出樣品的數據,計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圖;② 觀察控制圖是否在控制狀態中,即穩定情況,如果點全部在控制界限內.而且點的排列無異常,則可以轉入下一步; ③ 如果有異常狀態,或雖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異常,則需查明導致異常的原因,並採取妥善措施使之處在控制狀態,然後再重新取數據計算控制界限,轉入下一步; ④ 把上述所取數據作立方圖,將立方圖和標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相比較,看是否在理想狀態和較理想狀態,如果達不到要求,就必須採取措施,使平均位移動或標准偏差減少,採取措施以後再重復上述步驟重新取數據,做控制界限,直到滿足標准為止。
怎樣利用控制圖判斷異常現象:
用控制圖識 別生產過程的狀態,主要是根據樣本數據形成的樣本點位置以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和判斷。
失控狀態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況:樣本點超出控制界限樣本點在控制界限內,但排列異常。
當數據點超越管理界限時,一般認為生產過程存在異常現象,此時就應該追究原因,並採取對策。排列異常主要指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A 連續七個以上的點全部偏離中心線上方或下方,這時應查看生產條件是否出現了變化。B 連續三個點中的兩個點進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區域(指從中心線開始到管理 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區域),這時應注意生產的波動度是否過大。C 點相繼出現向上或向下的趨勢,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向下發生著變化。 D 點的排列狀態呈周期性變化,這時可對作業時間進行層次處理,重新製作控制圖,以便找出問題的原因。
控制圖對異常現象的揭示能力,將根據數據分組時各組數據的多少、樣本的收集方法、層別的劃分不同而不同。不應僅僅滿足於對一份控制圖的使用,而應變換各種各樣的數據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製作出各種類型的圖表,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 質量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導語:對於社會來說,企業注重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樣也會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從而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發展壯大。對於控制產品質量管理的關鍵部門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要求,以嚴謹負責的態度進行嚴格把關,保證公司的質量管理政策很好的落實。
1、計劃(plan)階段:包括四個步驟,即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對策。
2、執行(do)階段:按照制定的對策實施,並收集相應的數據。
3、檢查(check)階段:檢查取得的效果,對改進的效果進行評價,看實際結果與原定目標是否吻合。
4、處理(Aact)階段:包括兩個步驟:即制定鞏固措施,防止問題發生;提出遺留問題和下一步打算。
常用的方法:
(1)統計調查表法。是利用專門設計的統計表對質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質量狀態的一種方法。
(2)分層法。是將調查收集的原始數據,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質進行分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圖法。是利用排列圖尋找影響質量主次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圖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圖來系統整理分析某個質量問題(結果)與其產生原因之間關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圖法。它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
(6)控制圖。用途主要有兩個:過程分析,即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過程式控制制,即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狀態。
(7)相關圖。在質量控制中它是用來顯示兩種質量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圖形。
質量管理常用統計方法
1.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
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分層法、調查表、控制圖、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直方圖,即所謂的“qc7種工具”。運用這些工具,可以從經常變化的'生產過程中,系統地收集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各種數據,並用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進而畫出各種圖表,計算某些數據指標,從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曾說過,企業內95%的質量管理問題,可通過企業全體人員活用這7種工具而得到解決。全面質量管理的推行,也離不開企業各級、各部門人員對這些工具的掌握。
2.中級統計管理方法
包括抽樣調查方法、抽樣檢驗方法、功能檢查方法、試驗計劃法等。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業全體人員都掌握,主要是有關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部門的人使用。
3.高級統計管理方法
包括高級試驗計劃法和多變數解析法。這些方法主要用於復雜的工程解析和質量解析,而且要藉助於計算機手段,通常只是專業人員使用這些方法。
統計管理方法是進行質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否則的話就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些問題主要是:
①數據有誤。數據有誤可能是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人為地使用有誤數據,二是未真正地掌握統計方法;
②數據的採集方法不正確。如果抽樣方法本身有誤,則其後的分析方法再正確也是無用的;
③數據的記錄、抄寫有誤;
④異常值的處理。通常在生產過程中取得的數據總是含有一些異常值的,它們會導致分析結果有誤。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
2008年9月初,不斷有媒體報道嬰幼兒患腎結石的病例且多數食用過三鹿的奶粉,三鹿集團被懷疑與嬰幼兒患結石有關。經過調查,2008年9月11日晚,三鹿集團聲明其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嬰幼兒奶粉受到污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並決定召回受污染的奶粉。這是三鹿集團首次公開承認自己的奶粉有問題,“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由此開端。2008年9月16日,22家嬰幼兒奶粉廠家69個批次的產品被檢出三聚氰胺,伊利、蒙牛、光明等榜上有名,至2008年9月19日9時,全國下架退市的問題奶粉已達3215.1噸。至此,“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波及整個乳製品行業。“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共造成全國29.4萬余患兒致病,至少有6643名重患嬰幼兒,三名嬰幼兒因此死亡。
三鹿集團因此破產,問題奶粉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行業遭受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難以估量。其一期的損害賠償數額巨大,重患嬰幼兒的後遺症問題仍難以確定。受“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影響,中國2008年10月乳製品出口量銳減9成多,其中奶粉更是成為乳製品中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種,10月出口同比下降99.2%。
企業質量管理問題分析:首先,由於近年來我國乳製品行業擴張過快導致企業奶源短缺與質量過低是這次事件爆發的根源。2007年全國奶類總產量3633.4萬噸,是2000年的4倍之多,年均增長21.7%。一方面是乳製品行業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卻是整個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一些省份產能過剩40%到50%都很普遍。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必然導致企業奶源短缺、質量過低。在2007年到2008年奶源出現短缺的時候,企業為了保證生產就降低了對原料乳的質量要求,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趁認為加入三聚氰胺,這樣一來可以通過檢驗,一來可以虛增奶量。
對於社會來說,企業注重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樣也會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從而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發展壯大。對於控制產品質量管理的關鍵部門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要求,以嚴謹負責的態度進行嚴格把關,保證公司的質量管理政策很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