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唱歌從哪裡發聲正確的方法
有的人 唱歌 很好聽,但好聽不代表發聲部位正確。唱歌時正確的發聲部位能夠讓你更輕松地把歌曲唱好。那麼,唱歌從哪裡發聲才正確呢?我來告訴你吧。
唱歌發聲的正確部位
發聲器官
發聲器官是由喉和聲帶組成的,聲帶是歌唱的發音體,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 聲帶位於器官上端的喉室內,是兩條近似白色的韌帶,兩條聲帶的前端連在一起,後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氣時兩聲帶分開,呼氣時兩聲帶靠攏,使氣流受阻引起振動而發聲。
聲帶靠攏阻擋氣流的能力越強,對呼出的氣息產生的壓力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純趴響亮。聲帶的拉緊、放鬆、縮短、伸長不同的調節與呼吸和共鳴相互配合,就能發出高、低、弧、弱不同的聲音。
聲帶的運動和變化,是由喉室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的,這些調節的動虧中作無法直觀體凳蔽現,也很難感覺,所以對發聲器官的訓練,必須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 持喉腔的穩定、放鬆、打開、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的協調自如地工作。
練習唱歌時運用正確發聲部位的 方法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
“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
“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
“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
“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裡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
“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棗空州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唱歌發聲的6大惡習
(1)頭位不正:就是發聲時頭位習慣性偏向一方,這樣由於喉外肌牽扯,使喉內肌失去平衡,雙聲帶不在一個水平面上,兩側聲帶張力不等,容易造成歪側聲帶受損,發生單側聲帶炎。矯正辦法:首先要重視正位。其次對鏡練習使頭正位。以體會正與歪的不同感覺,掌握並鞏固正確的頭位(不包括病態)。
(2)過度低頭和仰頭:若喉頭不穩,可以用低頭幫助喉頭下降穩定,但不可過分,它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要使喉頭 穩定下降主要靠內在感覺控制的正確歌唱方法。過度低頭壓迫喉頭會影響喉肌正常運動,聲音發僵以致影響高音的發出。過度仰頭更不好,它不但造成喉內外肌肉緊 張,而且將喉管拉長影響高音的發出,並容易使喉頭上提。所以要設法改正這兩種不良形態。正確的形態:頭位平正可以略低,眼睛平視並擴寬視野。
(3)下巴前突:這是下頜肌、肩胛肌、頸肌、舌根肌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單純的胸式呼吸用嗓。在發聲時下巴要向下向後放鬆下來。這樣口腔才可正常地打開,並造成良好的口腔共鳴通道,以溝通上部與下部的共鳴腔體。
(4)全身肌肉緊張:由此使呼吸肌失去彈力而失去控制,以致影響各部發聲器官的正常運轉。應該首先放鬆上軀、頸、肩、背、臂、胸等,造成含胸拔背之勢。下部兩腿腳穩如站樁,以便於施發托舉之力利於歌唱。
(5)捂耳、指天、指地、手勢重復等毛病都不利於歌唱,為了尋找、體會聲音發出的內在感覺而反射到外形的僵持動作要及早清除,至於“捂耳”等動作更不必要(不包括苗族等的歌唱習慣)。
(6)目光呆滯、面孔冷漠、口形僵化等也屬歌唱的外在不良形態。這都是內心緊張、臨台 經驗 少或教學忽略養成不良的演唱習慣所致,要及早矯正。
猜你喜歡:
1. 唱歌從哪裡發聲正確啊
2. 唱歌的發聲位置怎麼找
3. 唱歌發聲方法和正確的發聲口型是怎樣的
4. 教你怎麼判斷發聲位置
5. 唱歌的正確的發聲技巧
6. 唱歌正確的發聲方法
7. 怎麼樣正確唱歌發聲
㈡ 正確唱歌的方法
正確唱歌的方法如下:
1、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然後舌根放鬆,上顎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平放在下牙齒後面,下巴自然放鬆。
可以用打哈欠的方式讓口腔自然放鬆、打開,使口腔內的空間增大,口蓋抬起,打開喉嚨。可以採用微笑的狀態打開喉嚨,主要是將笑肌抬起來,牙關打開,鼻腔、咽腔打開,臉部兩邊的笑肌微笑,更容易獲得高位置的聲音。
2、學會呼吸
呼吸是十分有技巧性的,看似簡單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正確而高效地運用。吸氣時不要吸得太滿,大概八成就足夠了,吐氣時不要一下放完,要伴隨著語氣均勻而有規律地吐氣。
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歌曲段落間的呼吸點,在菜鳥級的樂譜中會有換氣記號,這個換氣記號就是最佳換氣點,但是卡拉OK里沒有換氣記號,所以一般人們在唱歌時就會亂了方寸,這個需要通過練習才能達到很好的換氣。
3、唱歌的姿勢
正確的唱歌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繫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4、咬字、吐字准確、清晰
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母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㈢ 唱歌技巧顫音怎麼發
唱歌技巧顫音怎麼發
唱歌技巧顫音怎麼纖明發,唱歌是很多人的興趣愛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很喜歡唱歌,有些朋友唱歌就特別好聽,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唱歌技巧顫音怎麼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唱歌技巧顫音怎麼發一
一丶顫音(Vibrato)是指歌聲呈波浪式的活動,又稱為音波。當氣息通過聲帶發出聲音,歌唱者有意識地將之震動,便會形成顫音。發出顫音時,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
二丶只要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發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三丶顫音易於掌握而效果又顯注,特別是處理延長音方面,純粹的拉長,會使聲音又直又呆板,用顫音則可令聲音鬆弛、活潑生動,令樂曲的色彩更豐富,音色更圓潤悅耳;若能配合其它腔體的共鳴,會產生餘音裊裊,繞梁三日的動人歌聲。
對於歌唱者而言,顫音大大增添了樂曲的層次感,令較平凡的樂句亦不置顯得僵硬,是相當實用的歌唱技巧。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1. 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唇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2. 千萬別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松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將錯誤隱豎碧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3. 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只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眾感到煩厭。
四丶顫音掌握方法:
1. 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2. 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3. 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對顫音灶舉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 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 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准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 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在德語或法語中有時是要大舌音和小舌音兼顧使用的。大舌音是西班牙、義大利以及葡萄牙語言的發音。首先,大家先發|t|,然後在加上|l|,就是 「特了」發快了就成了大舌音。其次,在上述的基礎上,大家請著力送氣大口腔,一下子就發出來了!最後,不管大舌音還是小舌音,最重要的是常說常練。可以先 用TR,DR練出點信心,再還原R來練。
練習舌尖顫音的時候,舌尖輕輕向上捲起(輕到不費一點勁),輕輕接觸硬齶前部(輕到沒有多少接觸的感覺,總之要放鬆),用連續的呼出氣流吹動它,讓 它自己振動起來。學會吹動舌尖以後,再學習同時讓聲帶振動。開始學習的時候寧可讓舌尖多顫動一段時間。實際語言里可能只要顫動兩三下就夠了。小舌顫音甚至 可以用漱口的`辦法讓小舌顫動起來。 聲帶所以能夠振顫,主要是伯努利效應和彈性力的結果,不是神經脈沖指揮的。
練習發舌尖顫音,開始舌尖輕輕向上捲起,接觸上齶。舌面邊緣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邊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邊緣用一定力量。舌面兩側的邊緣不動。呼出 氣流的壓力會把舌尖推開。如果吹不動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緊張更可能是兩側漏氣。若吹的時候聽到一聲 th ,一定是缺少彈力,也就是兩側太放鬆,或者舌尖太緊張,也可能是舌尖後卷不夠。如果聽到的是一聲 tx,那麼把舌尖活門調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顫動起來。舌尖不要向上頂得太緊。
練習要點
先學會舌尖上齒顫音。這個比較簡單。舌頭輕抵上齒,想辦法把舌頭吹顫。如果不行,不斷調整舌頭的位置、抵住上齒的力度,最後總能顫起來的練熟舌尖上齒顫音。此時可以不在乎發音的力量:如果你覺得要很大勁才能吹動,吐沫四濺,那也沒事。只要練熟就行了。
一邊發舌尖上齒顫音,一邊試著翹起舌頭,不要讓舌頭停止顫動。這時你發的就是人類語言中常見的大舌顫音了。盡量減短舌尖上齒顫音的發音時間,盡快讓舌頭翹起來。最後,你會發現你發出的音是變成了"drrrrrrrrrrr"練熟之後,設法擺脫前面的d.至此,大舌顫音就完全練成了。嘗試在吐氣力度盡量小的情況下發出大舌顫音。
㈣ 唱歌如何正確發聲
唱歌如何正確發聲,唱歌是正確的發聲方式很重要,下面帶來唱歌如何正確發聲相關文章,一起來學習下吧。
唱歌如何正確發聲【1】
明亮圓潤的歌唱發音,良好的歌唱呼吸,為歌唱提供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沒有呼吸就沒有歌唱。
然而,有了歌唱呼吸是不是就等於有了歌唱呢?這是不能劃等號的,因為聲音的產生既離不開呼吸,也離不開發聲器官的作用。
發聲器官虧粗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些發聲生理方面的知識。
一、發聲器官及發聲原理
發聲器官是由喉嚨及其肌肉、軟骨和聲帶組成。
氣管的上部是喉頭,喉頭中部有一個器官叫聲帶,共有一對,左右並列,性質相當於兩條很強的韌帶,表面很均勻的蓋有一層粘膜,聲帶是唱歌的發音體,聲音便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
喉頭是一個精巧的小室,在軟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下,能夠對聲帶進行調節,吸氣時使兩條聲帶分離,聲門打開;呼氣發聲時,兩條聲帶又相互靠攏,在呼吸的作用下,能調節其長度、厚度和張力,使聲音產生高低強弱的變化。
在發聲開始前,聲帶進入發生准備狀態。
開始發聲時,兩聲帶達到必要的緊張度並相互靠攏或閉合,使聲門關閉。
此時由於呼吸肌群的作用,儲存在肺泡、支氣管里的空氣被排出,使聲門下氣壓開始增高,當兆含氣壓超出聲帶閉合緊度時,空氣就會周期性地迫使聲帶稍向兩側分開沖出來。
在沖出後的一瞬間,聲帶借本身的彈力以及縮小聲門肌肉的作用,聲帶重又恢復原來閉合的狀態。
接著又是增高氣壓、沖開聲帶和隨之閉合。
由於聲帶有節律地沖開與閉合一系列振動,氣流通過聲門形成一系列“氣噴”造成空氣稠密和稀疏相間的動盪狀態而形成聲波,即聲門波。
此聲門波再經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鳴體的放大與美化,就成為人的嗓音,即人生。
二、真聲、假聲和混合聲
真聲:音色明亮而飽滿的一種聲音。
其發聲狀態為:發聲時聲帶拉緊,兩聲帶靠攏,作整體振動;聲帶張力較強,且依張力大小來調節音的高低。
真聲主要是固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剛勁有力,明亮結實,使用中、低聲區方便。
如,與人平時講話的音質比較接近。
真聲發出的聲音具有強烈的“個性”。
如:當我們聽某人說話就知道是誰。
但真聲的音域不寬,音域約從g-f2,不產生換聲區或換聲點,在g2以上的聲音變成假聲,出現明顯的換聲痕跡。
由於歌唱有音高、時值的要求,完全用真聲就不能很好的使用歌唱的要求。
假聲:音色帶有特殊矯揉意味的聲音。
其發聲狀態為:發生時聲帶振動相對放鬆,聲帶張力不強;聲帶在拉緊的狀態下,作邊緣振動;聲音的組成既有氣體振動的成分,也有邊緣振動(固體)震動的成分。
音質不同與真聲。
假聲的音域從c-a2/c3,在#f2 以上聲音的威力得到充分發揮。
但假聲里泛音成分少,因而中低聲區的聲音不夠結實。
如果高音用純假聲,就會使得音色單調、失去“個性”、無表現力。
混合聲:是真聲和假聲兩者想混合的聲音。
其發聲狀態為:從低聲區開始,就使聲帶邊緣變薄,參入少量假聲,隨著聲音的上行,假聲成分逐漸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聲。
中聲區真假聲近於相半,混合共鳴較好。
混合聲的音域較寬,約從a-a2/a3.整個聲區自下而上均為真假聲混合。
聲音統一連貫,無明顯換聲區或換聲點。
這種聲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真聲不炸,假聲不虛,混在一起”。
一般說來唱高音時假聲成分多些,唱低音時真聲成分多些,唱中音時真假混合成分多些。
混合聲使高音明亮,低音結實,由於它具有真聲色彩,比較接近我們民族的語言,容易做到吐字清楚,聲音上下貫通又比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
混銷猜鎮合聲已被越來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採用。
其實,在我國傳統戲曲、曲藝、民歌中混合聲早已有應用,只不過由於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劇種風格、語言和地方欣賞習慣,所使用的真假聲比例不同而已。
民族唱法所追求的自然混合聲,必須經過科學的訓練才能獲得。
唱歌如何正確發聲【2】
如何打開喉嚨: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
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那麼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
“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大家可以將兩只手自兩肩像推 開兩堵牆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
“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
“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
“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
“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裡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
“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打開
5.大笑和哭也有助於打開喉嚨。
6.向後仰頭常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打開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
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
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打開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持和響亮的面罩共鳴 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
“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面罩發生接觸”。
就是說,完全打開的喉嚨似乎是一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里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像,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並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才是完全打開的。
如何尋找面罩共鳴
我認為面罩共鳴實際上是打開鼻咽腔的產物。
就是說,當歌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開的。
如果說打開喉嚨是要求打開喉咽腔和口咽腔,那麼,要想把聲音送進面罩,還必須同時把鼻咽腔打開。
所以所說的打開喉嚨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開。
……如何做到在打開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時,把鼻咽腔也完全打開,從而獲得充分的面罩共鳴呢?
1.面帶微笑聲音容易進入面罩位置
古代的老師教唱歌只教兩件事:一是打哈欠打開喉嚨;二是微笑地唱有助於聲音進入面罩。
就靠這兩點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覺到面罩共鳴
“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當然這種哼唱必須是以完全打開的喉嚨和良好呼吸支持為前提,否則是哼不到面罩裡面去的。
另外在哼是要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這說明打開了鼻咽腔真正哼到頭上去了。
3,不張大嘴也有助於找到面罩共鳴
除不張大嘴外,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聲音或用嘴去做聲音,這樣往往會影響面罩共鳴。
4.小聲練唱有利於找到面罩共鳴。
5.講話時也應該盡量運用面罩共鳴。
說話要像唱歌那樣好聽,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
關於高音問題
1.唱高音之前必須做好充分准確,這個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腦子里了。
我理解這句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說,在你的頭腦里必須 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其二是說,唱高音之前,發聲器官的各個部位,如橫膈膜的支持、喉結的位置和面罩共鳴等,都要做好將要積極工作的准備。
2.聲音的動作與音高正好是相反的。
就是說,越往高音唱,歌唱發聲器官某些部位的動作與感覺越要往下。
這種反向動作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唱高音時別用外在的力量往上沖,而是用內在的力量:一是喉結兩側的肌肉將喉結往下拉;二是橫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頭別往前伸,也別仰頭,而應略低頭。”
3.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鳴。
4.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練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練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2.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3.練聲時要培養歌唱意識
4.練聲時要力求主客觀統一
5.練聲要有的放矢
6.練聲時不要過於追求音量
7.練聲時注意力要特別集中
8.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
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
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 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
這了階級的練 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
這樣我們 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唱歌如何正確發聲【3】
如何打開喉嚨: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
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那麼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
貝基先生說:“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貝基先生在課堂上常常做這樣的手勢,就是將兩只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牆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為了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和用力的部位,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用了很多具體手段,這些手段都是比較容易體會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
歌者在練習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用多種手段去體會。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
……“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
……“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裡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
……“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打開。
5.大笑和哭也有助於打開喉嚨。
6.向後仰頭常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以上我介紹的是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經常採用的一些打開喉嚨的手段,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
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打開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
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
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打開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持和響亮的面罩共鳴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
用貝基的話來說就是“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面罩發生接觸”。
就是說,完全打開的喉嚨似乎是一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里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像,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並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才是完全打開的
如何尋找面罩共鳴?
我認為面罩共鳴實際上是打開鼻咽腔的產物。
就是說,當歌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開的。
如果說打開喉嚨是要求打開喉咽腔和口咽腔,那麼,要想把聲音送進面罩,還必須同時把鼻咽腔打開。
所以貝基先生說:“我所說的打開喉嚨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開。”……如何做到在打開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時,把鼻咽腔也完全打開,從而獲得充分的面罩共鳴呢?我把貝基先生的做法按著我的理解,歸納為以下幾種手段。
1.面帶微笑聲音容易進入面罩位置。
貝基先生說:“古代的老師教唱歌只教兩件事:一是打哈欠打開喉嚨;二是微笑地唱有助於聲音進入面罩。就靠這兩點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覺到面罩共鳴。
他說:“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當然這種哼唱必須是以完全打開的喉嚨和良好呼吸支持為前提,否則是哼不到面罩裡面去的。
另外在哼是要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這說明打開了鼻咽腔真正哼到頭上去了。
3,不張大嘴也有助於找到面罩共鳴。
……除不張大嘴外,貝基先生還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聲音或用嘴去做聲音,這樣往往會影響面罩共鳴。
4.小聲練唱有利於找到面罩共鳴。
5.講話時也應該盡量運用面罩共鳴。
正像斯基巴說的那樣:“說話要像唱歌那樣好聽,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
關於高音問題
1.貝基先生說:“唱高音之前必須做好充分准確,這個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腦子里了。”我理解這句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說,在你的頭腦里必須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其二是說,唱高音之前,發聲器官的各個部位,如橫膈膜的支持、喉結的位置和面罩共鳴等,都要做好將要積極工作的准備。
2.貝基先生說:聲“音的動作與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說,越往高音唱,歌唱發聲器官某些部位的動作與感覺越要往下。
貝基先生把這種反向動作概括為三個方面,他說:“唱高音時別用外在的力量往上沖,而是用內在的力量:一是喉結兩側的肌肉將喉結往下拉;二是橫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頭別往前伸,也別仰頭,而應略低頭。”
3.貝基先生說:“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鳴。”
4.貝基先生說:“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練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練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2.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3.練聲時要培養歌唱意識
4.練聲時要力求主客觀統一
5.練聲要有的放矢
6.練聲時不要過於追求音量
7.練聲時注意力要特別集中
8.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
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
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在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
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
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
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
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
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
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
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
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
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
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
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
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
“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㈤ 唱歌時候如何發出顫音
唱歌的顫音是通過氣息發出的。如果只是嗓子的顫動形成的所謂顫音,就會非常難聽了,而氣息的顫音,是一種基於丹田的氣以強弱的不同給予聲帶不同力度的沖擊形成的顫音。
所以歌唱的顫音是由氣息形成的,關於歌唱時的氣息問題,是聲樂學中的基本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如果氣息問題學好了,聲樂就不會太難。
1、練習顫音可以練長a音或其它單音,然後這個a要一輕一重的去練,並氣也要一輕一重往外反"壓"(既聲音反拉),速度可慢慢加快,加到好聽為止。
㈥ 唱歌時喉核怎樣才能震動
教你幾個小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放鬆、再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母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齶: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實就是打開口腔的幾大要點,以後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但是,切記,一定要「放鬆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把你說話的內容給忘了,這就本末倒置了。 再說氣息的問題。 發音靠震動,震動靠氣息,所以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最後,順便說說聲音的線路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盡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聲音盡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明亮。 講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採用由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靠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蘭英在談到運用這種呼吸方法時說:「唱歌時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聯合呼吸介於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之間,是二者的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吸氣:小腹向內即向丹田收縮,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時向外擴展,可以感覺到腰帶漸緊,前腹和後腰分別向前、後、左、右撐開的力量。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 呼氣:小腹差不多始終要收住,不可放開,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將肺部儲氣慢慢放出,均勻地外吐。呼氣要用嘴,做到勻、緩、穩。在呼氣過程中,語音一個接一個的發出後,組成有節奏的有聲語言。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滿氣息,為發音提供充足的「氣」,同時,由於小腹向內收縮,胸前向外擴張,以小腹、後腰和後胸為支柱點,為發音提供了充足的「力」。「氣」與「力」的融合,為優美的聲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㈦ 唱歌顫音的技巧和訓練方法
發顫音技巧:只要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發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訓練發顫音的方法: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1、練習顫音的姿勢很重要。要站直,要平均站在兩腿的支持力量上。頭的位置比身體的位置更重要。頭應稍低,但別太低。 頭部有很多共鳴,聲音在頭部產生共鳴,聲音就大。頭的動作要與旋律相反,越高頭略低,聲音好象下到胸腔里去。
2、顫音練習時,盡量避免用那些與唱無關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橫隔膜時盡量不牽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東西那樣使勁,那樣會將所有的腔體關閉起來,把聲音也關緊了。唱的時候不要緊張,自然的唱,肩部要放鬆,不要有小動作,唱時只用橫隔膜。
3、練習顫音要打開喉嚨。打開喉嚨很簡單,當你困時,一面講話一面打呵欠,這時候喉嚨就打開了。打開喉嚨比打開嘴巴更重要。這樣唱起來的聲音比只張嘴不打開喉嚨的聲音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