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測量標准
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嫌陵的量化過程。在機械工程裡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准量在數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測量分類:
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得測量。
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
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
(1)測量方法判斷標准擴展閱讀
測量誤差的性質:
隨機誤差:核州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時,絕對值和符號不可預知地隨機變化,但就誤差的總體而言,具有一定的統計規律性的誤差稱為隨機誤差。引起的原因是測量過程中測量人員和測量設備的隨機因素造成的,在測量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改善測量方法或提高測量儀器儀表系統的精度來減少隨機誤差。
系統誤差:
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改者蔽時, 如果誤差按照一定的規律出現, 則把這種誤差稱為系統誤差。例如, 標准 量值的不準確及儀表刻度的不準確而引起的誤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測量實施方案或測量儀器儀表系統的 不完善造成的,可以通過改進完善測量方案或改進測量儀器儀表系統來減少系統誤差。
粗大誤差:
明顯偏離測量結果的誤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測量環境突然改變或測量實施過程中的錯誤等不穩定、不可預測的原因造成的,一般在測量結果分析過程中予以剔除或忽略。
2. 測量標准體重的方法
標准體重和肥胖
人有胖瘦之分,體重過輕則為瘦,過重則為胖,那麼以什麼樣的標准來衡量是胖還是瘦呢?這當然必須有個參照值,這個參照值,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標准體重。目前在我國尚沒有統一的標准體重數據。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成年:(身高(厘米)-100〕*0.9=
標准體重(千克)
另一種是:男性:身高(厘米)-105=
標准體重(千克),
女性:身高(厘米)-100=
標准體重(千克)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50,南方人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48,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千克)十月齡*0.6=
標准體重(千克);7~
12個月:出生體重(千克)十月齡
X
0.5=
標准體重(千克);1歲以上:8十年齡x2=
標准體重(千克)
但是,由於人的體重與許多因素有關,不同人體之間有差異,在同一天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加之所處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節、氣候、自身情況的不同,對體重也有一定影響,因而很難完全符合標准體重。也就是說,難以用一個恆定值來表示,而應當是一個數值范圍,我們把這個數值范圍稱之為正常值,一般在標准體重+-10%以內的范圍。超過這一范圍,就可稱之為異常體重。
實測體重超過標准體重,但超出部分<
20%者稱為超重;實測體重超過標准體重
20%以上,並有脂肪百分率(F%)超過30%者則可診斷為肥胖病。體重超過標准體重的30
%一50%,F%超過35%一45%者稱中度肥胖病;超過標准體重50%以上,F%超過45%以上者稱為重度肥胖病。
3. 如何檢測三極體的好壞方法判斷標准及代換原則
一、以下是用數字萬用表鑒別如
下:
①、如果以上問題採用數友升字萬用表鑒別時,首先把表的量程開關撥到二極檔上,現己NPN型管為例,首先用紅表筆接三極體b極,黑表筆分別接C極 和 E極 此時顯示屏羨核應顯示兩次測量的當前數值(此值正常為0.5mⅤ~0.6mV)這就為正常。
②、然後萬從表筆對調(意思是在用黑表筆接b極,紅表筆分別接C 和 E極此時表的顯示屏正常應顯示過量程 「1」 為正常。
二、下面用指針萬用表鑒別如
下:
①首先把指針萬用表量程開關撥到RⅩ好派老1K檔上,之後用黑表筆接b極,紅表筆分別接C 和 E極,此時兩次測量結果正常值應為5K~6K,此阻值根據萬用表型號不同,所測量的結果會有些不同,總之兩次測量的結果有一固定值就正
常。
②、之後在把量程開關撥到Rⅹ10K檔上紅表筆接C、黑表筆接接E,此時表針正常應指向無窮大最好,否則就是壞管盡量別用(此測量值表示管子漏電電阻值)。
③、關於三極體的代換:原則是:管子的反向擊穿電壓值趆大趆好、管子的集電極電流、管子的功率、管子的飽和壓降、管子的放大倍數等等。
4. 胸圍怎麼測量才標准
1、胸圍需要用軟尺進行測量,胸圍分為上胸圍和下胸圍,為了保證測量的數據准確,測量時要注意位置辯胡是否正確,身體是否站直。
2、上胸圍的測量方法是:去除衣物,身體站直,頭部應微微抬高,減少出現含胸駝背的現象。用軟尺繞胸一圈,這時用手輕輕托住胸部,最好是找一個人幫忙測量,軟尺要以胸部突出點為理想位置進行測量,用手托住胸部測量是因為日常都是穿胸衣搭配衣服,所以正確的尺寸應該是穿上胸衣時的尺寸,但又因為胸衣的材質、大小不相同,測量中出現的誤差太大,最好是除去衣物進行測量。
3、下胸圍的測量方法:除去衣物,筆直站好,用手托住胸絕灶鏈部。將軟尺饒胸底部並孫一周。
5. 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有12種,分別是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絕對測量、相對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主動測量、被動測量、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例如,用千分尺測量軸徑是直接測量法,用正弦尺測量圓錐體的圓錐角是間接測量法。在國際單位姿慶制中,物理學中有三好鬥個基本單位,就是長度米(L)、時間秒(S)和質量千克(Kg)。所有其他物理學中的單位都可以用這三個基本單位來表示或導出。
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3、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
這是從對被測物體的瞄準方式不同加以區分的。接觸測量的敏感元件在一定測量力的作用下,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而非接觸測量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不發生機械接觸。
4、單項測量與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是對多參數的被測物體的各項參數分別測量,綜合測量是對被測物體的綜合參數進行測量。
5、自動測量和非自動測量
自動測量是指測量過程按測量者所規定的程序自動或半自動地完成。非自動測量又叫手工測量,是在測量者直接操作下完成的。
6. 地網導通測試儀測量結果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西安YJR-103A地網導通測試毀塌儀測量數值判斷標准:(依據DL/T 475-2006)
測量數值(mΩ) 狀況 解決方法
50 mΩ以下 良好
50mΩ-200 mΩ 一般 在以後測量中重點關注其變化,重要設備宜在適當 時候檢查處理。
200 mΩ-1 Ω 不佳 對重要設備應盡快檢查處理,其他設備宜在纖兆圓適當時 候檢查處理。
1Ω以上 嚴重 所測設備與主地網未連接,應盡猜槐快檢查處理。
獨立避雷針的測量相對值應在500mΩ以上。
7. 智商分類和測試測量方法標准
智商,英文:IQ,即智力商數,由法國人比奈發明,包括觀察、記憶、想像、分析判斷、思維、應變能力等。智商分類和測試有哪些呢?下面是的智商分類和測試資料,歡迎閱讀。
智商分類
智商有兩種,一種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齡÷實足年齡=智力商數。如果某人智齡與實齡相等,他的智商即為100,標示其智力中等。另一種是離差智商,把一個人的測驗分數與同齡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虛燃祥數之比作為智商。現在大多數智力測驗都採用離差智商。
①為了准確表達一個智力水平,智力測量專家提出了離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個人在他的同齡中的個對位置,即通過計算受試者偏離平均值多少個標准差來衡量,這就是離差智商,也稱為智商(IQ)。
②比如說差搏,兩個年齡不同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智力測量得分高於同齡組分數的平均值,另一個的測驗分數低於同齡組的平均值,那麼我們就作出這樣的結論:前者的IQ比後者高。
③目前均大多數智力測量都用離差智商(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現代典型的智力測驗中,設定主體人口的平均智商為100,則根據一定的統計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於90-110之間,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佔25%。智商在110-120的佔14.5%,智商在120-130的人佔7%,130-140的人佔3%,其餘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對智力測量的 方法 很多,通常有觀察法、實驗法、談話法、個案調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測驗法等。
現代心理學最早使用智力測驗的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奈。1904年法以國 教育 部長邀請科學家與教育家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學校判斷低能 兒童 的方法問題。比奈就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他與西蒙合作,於190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與西蒙對這個智力量表做過一次訂正與補充,1919年雙做了第二次訂正。這個量表兒作比奈-西蒙智力測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量量表很快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在中國,20年代初期有陸志韋訂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謬世承、陳鶴琴合作的《智力測驗法》。30年代有陸志韋、吳天敏再次訂畫龍點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
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 智商是智力年齡被生理年齡被生理年齡相除而得出的商數。智商的計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聰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聰明. 生理年齡指的是兒童出生後的實際年齡、智力年齡或心理年齡是根據智力測量測出的年齡。
智力年齡只能表示智力的絕對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齡不同兒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兒童生理年齡5歲,智力年齡6歲,而乙兒童年齡10歲,其智力年齡11歲,兩個兒童的智力年齡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齡大了1歲,這就很難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智力的高低。採用智商就能相對比較出他們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兒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兒童的智商等於11/10×100=110。從甲乙兒童的智商我們可以認為,甲兒童智力水乙兒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們對智力水平高低進行下列分類: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智商120-140為最優秀,100、110、120為優秀,90-100為常才,80-90為次正常,70-80為臨界正常,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50-60為愚魯,20-25為痴魯,25以下為白痴
智商測量方法標准
對智力測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觀察法、實驗法、談話法、個案調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測驗法等。
現代心理學最早使用智力測驗的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奈段前。1904年法以國教育部長邀請科學家與教育家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學校判斷低能兒童的方法問題。比奈就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他與西蒙合作,於190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與西蒙對這個智力量表做過一次訂正與補充,1919年雙做了第二次訂正。這個量表兒作比奈-西蒙智力測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量量表很快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在中國,20年代初期有陸志韋訂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謬世承、陳鶴琴合作的《智力測驗法》。30年代有陸志韋、吳天敏再次訂畫龍點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
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 智商是智力年齡被生理年齡被生理年齡相除而得出的商數。智商的計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聰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聰明. 生理年齡指的是兒童出生後的實際年齡、智力年齡或心理年齡是根據智力測量測出的年齡。
智力年齡只能表示智力的絕對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齡不同兒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兒童生理年齡5歲,智力年齡6歲,而乙兒童年齡10歲,其智力年齡11歲,兩個兒童的智力年齡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齡大了1歲,這就很難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智力的高低。採用智商就能相對比較出他們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兒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兒童的智商等於11/10×100=110。從甲乙兒童的智商我們可以認為,甲兒童智力水乙兒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們對智力水平高低進行下列分類: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智商120-140為最優秀,100、110、120為優秀,90-100為常才,80-90為次正常,70-80為臨界正常,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50-60為愚魯,20-25為痴魯,25以下為白痴。
人智商的分類標准
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
智商120-140為最優秀,1
00、110、120為優秀,90-100為常才,
80-90為次正常,
70-80為臨界正常,
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
50-60為愚魯,
20-25為痴魯,
25以下為白痴。
8. 如何正確的測量血壓
一般來講,測量血壓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在醫院由醫生測量,一種是在家自己測量,還有一種是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其中,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每過15-30分鍾就測量一次血壓,連續監測24小時)測量的結果最為准確,這是因為人的血壓在一天24小時內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圍上下波動,且受多種外部因素的影響。
而我們自己在家測量血壓的數值,其准確性是介於醫生測量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之間的。而且經過無數患者的經驗表明,我們自己在家裡測出來的血壓,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之間是沒有明顯差異的,只要你的測量方法沒問題、儀器沒有問題,那麼測量的結果就會更准確。
在家自己測量血壓,該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1、准備一台復合國標標准、精準度高、便利性強的電子血壓計;
2、讓家人用中空的橡皮袖套纏繞被測者的上臂。這種皮袖套的一端是用橡皮管與壓力計鏈接,另一端則連接橡皮氣囊;
3、家人通過反復擠壓橡皮氣囊,把空氣打進橡皮袖套,使上臂的動脈壓扁,血液暫時中止流動,然後慢慢降壓;
4、在這個過程中,當血液開始流動發生聲音時記錄下來的壓力,就是收縮壓,也就是高壓;
5、然後繼續將袖套內的空氣放出,繼續聽血液流動的聲音,當聽不到聲音的時候記錄下來的壓力,是舒張壓,也就是說低壓。
高血壓的判斷標准:由於血壓存在波動,我國傳統判斷高血壓的方法是,連續測量三次、每次間隔一個月。如果130mmHg≤收縮壓≤139mmHg,85mmHg≤舒張壓≤89mmHg,則為臨界高壓;如果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則為高血壓。
測量血壓前應注意哪些事項?
1、測量時間
測量血壓的時間最好在早晨醒來以後、起床之前,或者是晚上睡覺之前。因為我們的血壓通常在睡前2個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個小時開始上升,所以早晚測量的數值最具參考價值。
2、外部環境
測量血壓的環境應該安靜、溫度要適當,這是必要的環境要求,否則測量結果會不準備。
3、飲食禁忌
測量前至少要休息5分鍾,測量前半個小時不要吸煙、喝酒、濃茶和咖啡,也不要吃的太飽,且最好排空小便。
4、測量姿勢
測量的時候最好要坐著,全身肌肉注意要放鬆。最好測量右上臂,測量時注意要把袖子捋上去,不要讓袖子擠壓到測量用的袖帶,同時肘部和心臟最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5、情緒控制
測量血壓要避免緊張、焦慮、激動等情緒,因為它們都可能會引起血壓數值的波動。
9. 測量方法的分類
1.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按實測幾何量是否為欲測幾何量,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1)直接測量
直接測量是指直接從計量器具獲得被測量的量值的測量方法。如用游標卡尺、千分尺。
(2)間接測量
間接測量是測得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然後通過函數關系求得被測量值。如測量大尺寸圓柱形零件直徑D時,先測出其周長L,然後再按公式D/求得零件的直徑D,如圖2-4所示。
2.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按示值是否為被測量的量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1)絕對測量絕對測量是指被計量器具顯示或指示的示值即是被測幾何量的量值。如用測長儀測量零件,其尺寸由刻度尺直接讀出。
(2)相對測量相對測量也稱比較測量,是指計量器具顯示或指示岀被測幾何量相對於已知標准量的偏差,測量結果為已知標准量與該偏差值的代數和。
一般來說,相對測量的測量精度比絕對測量的要高。
3.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按測量時被測表面與計量器具的測頭是否接觸,可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1)接觸測量接觸測量是指計量器具在測量時,其測頭與被測表面直接接觸的測量。如用卡尺、千分尺測量公交。
(2)非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是指計量器具在測量是,其測頭與被測表面不接觸的測量。如用氣動量儀測量孔徑和用顯微鏡測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9)測量方法判斷標准擴展閱讀:
從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經典物理的基本假設:
1.時間是絕對的,其含義是時間流逝的速率與空間位置和物體的速率無關;
2.空間是歐幾里德的,也就是說歐幾里德幾何的假設和定律對空間是成立的;
3.經典物理的第三個假設,就是質點的運動可以用位置作為時間的函數來描述。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是相對的,空間也不是歐幾里德的,但是絕對時間和歐幾里德空間對低速運動(相對於光速)和宏觀世界是一個很好的近似,在相當高的精度上是正確的。因此在經典物理中使用這樣的假設是合理的。
根據第三個假設,如果我們知道質點的位置作為時間的函數,而且我們知道了質點的質量,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所能知道的關於這個質點的一切知識,由此可見,經典物理的任務就是找出質點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函數。
10. 反映營養和健康狀況的常用人體測量指標有哪些其判定標準是什麼
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是指身體及其各部分在形態上可測出的各種量度(如長、寬、圍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態指標是體重和身高。此外,代表長度的還有坐高、手長、足長、上肢長、下肢長;代表寬度的有肩寬、骨盆寬、胸廓橫徑和前後徑;代表圍度的有頭圍、胸圍、上臂圍、大腿圍、小腿圍;代表營養狀況的有皮褶厚度。 1.體重體重是指人體的總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內臟重量及其增長的綜合情況,也作為計算葯量的重要依據。與身高相結合可用以評價機體的營養狀況和體型特點。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千克左右,出生後3—4個月體重達6千克左右,1歲時達9千克。1歲內嬰兒的體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個月 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7 kg 7—12個月 體重(千克)≈6 kg+月齡×0.25 kg 2歲時,兒童體重平均為12千克左右,此後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歲兒童的體重可按下式估算:體重(千克)≈年齡×2+8 定期測量體重可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和營養狀況,並作為指導兒童喂養及早期發現疾病的依據。測量前應排完大小便、赤腳、只穿背心短褲。測量須使用專門的人體測量杠桿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內的嬰兒用特製的嬰兒磅秤,讓兒童卧於秤盤中進行測量。使用前先校正零點,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1千克。用體重評價兒童的營養狀況時一般用兩種方法:①按年齡的體重。按兒童年齡分組,用體重的均值作為標准,以均值±10 %作為正常范圍,大於l0%為超重,大於20%以上為肥胖;相反,小於10%為輕度營養不良,小於20%一40%為中度營養不良,小於40%以上為重度營養不良。②按身長(身高)的體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用不同數值的身長(身高)所應有的體重為基準,不分年齡和性別,用百分位數法列表,使用時按照兒童的身長(身高)值查出標准體重,如果所測兒童的體重位於第20百分位數到第80百分位數之間,說明該兒童的體重屬正常范圍。 2.身是(身高) 身長是指人體站立時顱頂到腳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態指標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長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現的個體差異,比體重所表現的更大。身高方面的異常,大多由於先天性的骨骼發育異常與內分泌疾病所致。與出生時的身長相比,1周歲時的身長約為1.5倍,4歲時為2倍。2歲以後,兒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身高≈(年齡×5)+75厘米 3歲以下的兒童可用量床測身長(卧位時顱頂點到腳跟的垂直長度);3歲以上的兒童可用身高計測身高(站立時,顱頂點到腳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計測量兒童身高時,受測兒童脫去鞋帽,取立正姿勢鶼立在身高計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並攏,足尖分開。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間三點靠在身高尺上,軀干自然地挺直,兩眼平視前方,頭部保持正直。測量者將滑測板輕壓受測者頭頂,測量者的眼睛與滑測板呈水平位。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3.坐高(頂臀長) 坐高是坐位時從顱頂點至臀部接觸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軀乾的生長情況,與身高比較時可說明下肢與軀乾的比例關系。 3歲以下兒童應卧位測量頂臀長。嬰幼兒平卧於量板上,使之身體伸直、兩腿並攏,用兩手將兒童頭貼緊固定於正中位置。測量者左手將兒童兩腳提起,使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右手將活動板貼住臀部,測得值即為頂臀長。 3歲以上兒童坐位測量,稱坐高。受測兒童坐於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軀前傾,骶部緊貼至尺或牆壁,然後坐直,對頭、肩的位置與測身高時相同,兩大腿伸面與身軀成直角而與地面平行,且兩腿靠攏,兩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測量者以手移動滑測板輕壓顱頂點後進行讀數。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4.頭圍頭圍能反映顱和腦的大小以及發育情況,是判斷大腦發育障礙,如腦積水、頭小畸形等的主要診斷依據。兒童出生時,頭圍已達到成人頭圍的65%左右,10歲時則達到成人頭圍的95%以上。新生兒頭圍平均值為34 cm,1周歲時為45 cm,2周歲時為47 cm,3~4歲共增長1.5 cm,以後增長得更少。所以對頭圍的監測在出生後頭2年尤為重要。測量頭圍時,測量者面對兒童,將布捲尺的始端固定於眉間最突出點,然後環繞頭圍,經過枕骨粗隆,再向眉間圍攏,捲尺在頭兩側的水平要一致。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5.胸圍胸圍表示胸廓的容積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層的發育情況,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體形態及呼吸器官的發育狀況,以及體育運動的效果。出生時,胸圍為32 cm左右,兒童的平均胸圍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增加12 cm,速度最快;第二年增加3 cml以後每年約增加1 cm。測量胸圍時,3歲以下的兒童取卧位,3歲以上取立位,均不取坐位。要讓兒童的呼吸處於平靜狀態下再測量胸圍。在取立位測量時,受測者自然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肩放鬆,兩上肢自然下垂。測量者面對受測者,將帶尺上緣經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緣至胸前,帶尺下緣經過乳頭上緣。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