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生物製作方法的步驟都有哪些

生物製作方法的步驟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21 09:48:08

⑴ 生物植物標本製作方法

1、首先尋找一株完整的植物,最好是同時有根莖葉、花、果實以及種子,而且植物的大小整體展開不超過A4紙的大小。

2、將植物體的污泥小心的清洗干凈,然後去除枯葉,並將植物攤開在A4的紙上,之後蓋上另外一張A4紙。

3、把標本小心的移入報紙中,然後將報紙兩處的開口處釘上。

4、有標本的報紙放置於陰涼處,再放上數張報紙,以木板及重物壓在整疊標本上,幫助標本乾燥及成型,待5天之後,可將報紙打開查看標本是否成型,如果還未成型,可以繼續放置幾天,然後打開即可。

製作植物標本時,盡量選取植物的含水量較少、易於乾燥、乾燥後又不易變形的植物,製作時可採用真空乾燥、冰凍乾燥、微波乾燥、硅膠乾燥和吸水紙壓制等物理方法進行強制性脫水,也可以首先進行必要的化學處理,然後再進行脫水干制。

⑵ 生物標本怎麼

這里向樓主推薦獸類標本製作方法
獸類標本是研究獸類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它可長期保存以便為科研、教學、陳列、觀展服務。可根據需要製成假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液浸標本、附屬物等標本。現將製作各種標本所需工具及製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剝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長鑷子(尖形,前端內側不要帶鋸齒形的)、解剖盤或塑料布、細鉛絲或竹筷、取腦勺(取鉛絲一段,前端砸扁彎成勺狀)、針、線、棉花、竹絲、亞砷酸與明礬相混合的防腐劑。
2.標本的測量製作前,對標本有關部位的測量是獸類分類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獲得准確的數據方能更好地鑒別物種。測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鋼捲尺、秤、標簽、採集本。測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體重:獸體的全重;體長:吻端至肛門,大型獸為吻端至尾基部;尾長: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長度;後足長:自跗關節的最後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對有蹄類動物要測到蹄的前端;耳長:耳殼基部至頂端(簇毛除外)的長度。大型獸類還需測量肩高(肩背中線至前指尖)、胸圍(前肢後面胸部最大周長)、腰圍(後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長)和臀高(臀部背中線至後趾尖)。
3.獸類標本的製作
(1)小型獸類標本 可分為科研用的假剝制標本及教學、展覽用的生態標本。
① 假剝制標本(以鼠類為例)
剝皮
將鼠體仰放在解剖盤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門前部開始向胸骨後端切開皮膚,操作時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將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後用刀背或小鑷子將切口與後肢相連的皮膚與肌肉分離,將後肢春枯分別往切口處推出,剪斷膝關節並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剝離背部等周圍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腸與皮膚聯接處剪斷,清理好尾基部周圍的結締組織,用左手捏緊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緩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繼續剝至前肢,在肘關節處剪斷,清除肌肉再逗森蔽剝至頭部,用解剖刀緊貼頭骨至耳部,剪或切斷耳根至眼部時,可看到一層白色網膜狀的眼瞼緣,細心切開網膜的下端後,即露出眼球了。剝離上下唇時,先在鼻尖的軟骨處剪斷,然後再用解剖刀剝離下唇,這時皮與肉體已分離,去掉皮內脂肪和貼在皮上的肌肉,均勻塗抹防腐劑,並在四肢骨骼上纏以少許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再翻轉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狀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細而又均勻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鉛絲緊纏棉花製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長一些,以達到腹腔開口處的1/2 處為好,這樣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撐整個身體。然後將蓬鬆的棉花捏成前細後粗形狀,用大鑷子夾緊棉花的前端,從開口處緊插至頭部,再在四肢和軀幹部不足處,適當填上蓬鬆的棉花。這時,削制的尾椎骨應緊貼腹部壓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翹。縫合切口時,要將標本擺正,針從里向外交叉縫制。
整形與固定
標本製做的好壞與整形關系很大。整形時,需將標本橫放在桌面上,頭部向左,將前肢往裡縮,掌面朝下,後肢伸直,跖面朝上與尾平放,眼部用小鑷子將棉花挑開,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齊,兩耳要豎立,頭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標簽系於右足,將標本置於固定板上,四肢用大頭針固定,陰干後就製成了假剝制標本了。 ② 生態標本在博物館、教學等單位,常將獸類標本製成生山州活時的姿態,做為科普用。剝制的方法基本與假剝制標本相同。只是在填裝時還需用鉛絲(大型動物用鋼筋或鋼板)支撐其肢體。所用的鉛絲型號要根據動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頭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鉛絲支撐。頭部的鉛絲先用棉花捲成與頸部原有肌肉粗細長短相同,一端固定在頭骨上。也可將原頭骨保留。另取鉛絲1根由足底沿肢骨後側插入肢內,外留一段做為固定用。穿入的鉛絲沿肢骨彎曲,用線縛於骨骼上,四肢處仍需補充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尾椎骨的製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須以鉛絲方能捏成各種姿態。
(2)中型獸類標本製作 中型獸類一般泛指兔、旱獺、巨松鼠、鼬科各種,如黃鼬等,製作方法與小型獸類標本基本相同。這類標本由於體大,腹部開口處要稍大些,用竹絲等做填充物填充軀體時,需加一個竹棍,以便支撐身體。
(3)大型獸類標本製作大型獸類泛指虎、豹、野豬、鹿類等,其製作方法一般有兩種,即生態標本和不作假體填裝而只保留皮張、頭骨等,做為科研上分類鑒定用。以此類標本為例,製作時可從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內側大開口。但在處理帶角的偶蹄類動物時,需在兩角間及頸背開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圍切離皮膚;角形較大時還需在頸側開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標本製作對某些小型獸,一次性捕獲較多(如蝙蝠、鼠類等),因野外工作條件無法一次製作完畢或因分類的目的標本干後收縮無法看清、因內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為防止腐爛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從腹部開口露出內臟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爾馬林溶液內。浸泡前,需將每個標本繫上已編號的竹簽,便於查閱數據。
(5)蟲蝕法骨骼標本的製作本法適於製作脊椎動物的各類骨骼標本。以獸類標本為例,過去常採取剝皮去掉內臟再用清水煮熟,用鑷子剔去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製作,但費時費力而且易損傷標本從而影響標本的分類鑒定和收藏。近年來,國內採用鞘翅目昆蟲—皮蠧幼蟲嗜食肉類的習性來清除骨骼上附著的肌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① 形態與蟲源
我們採用的皮蠧身體呈橢圓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紋,身體長度在2~12毫米;幼蟲身體分節,周身有長毛。皮蠧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它們不但喜食肉類,也咬書籍、衣服、生皮張、葯材等。進行此法時,首先要採集和培殖蟲群,採集皮蠧的時間最好是溫暖的春夏季,這時可用帶骨肉來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經常活動的屠宰場、賣骨肉的攤頭、畜產公司皮毛倉庫採集。
② 培養
蟲蝕方法將採集的皮蠧放進四周光滑的容器內,如長方形鐵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鋪上一層棉花,如果容器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加上一層大眼的隔板或鐵絲網。為使容器內的空氣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頂端開一窗口,上面蓋細絲網罩即可。將野外捕獲的動物或擬蟲蝕的動物屍體剝皮去掉內臟清洗涼干,風干後放入容器內,這時容器的溫度要保持在27~29℃,濕度不超過70%,為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可在容器內放進一個盛水的小碟,如溫濕度適中,小型獸類的頭骨僅需十幾個小時即可清除干凈,中型以上動物有時要2~3天。實施此法時要隨時查看,以免蟲蝕過度導致筋骨脫落。完全脫水的干標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鬆軟晾乾後再進行此法。蟲蝕後的骨骼標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為分類鑒定用,可用4%過氧化氫塗抹骨骼表面,即可獲得潔白的標本。
③ 注意事項
皮蠧是一類重要害蟲,飼養時要嚴防跑出來造成危害,蟲數量過多或停止飼養時可用沸騰的開水澆燙或用火焚燒
(6)蝙蝠標本的製作 根據用途製作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① 液浸標本
蝙蝠為群棲動物,有時一次性捕獲較多,除部分製成標本外,其餘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個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內臟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還需將各種測量數據記錄下來,再用繪圖墨水或鉛筆將標本編號寫在竹桿上拴在左足(線要短,以免互相纏繞)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結束後,要盡快鑒定,以「種」為單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廣口瓶內,瓶外尚需註明學名、產地和採集時間。
② 假剝制標本
利用此法可製成科研用標本。
剝皮分為背剝與腹剝兩種。由於背毛絨厚不易損傷標本分類,特徵明顯,故以背剝為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處入剪,沿背線剪至腰部,用刀柄輕輕將皮肉分離,至後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體的連接處剪斷,肌肉除盡,另一後肢也同樣處理。陰莖骨可從基部割下,當切斷生殖器和直腸後,用鑷子夾住尾基部,左手將尾椎拉出,然後將皮翻轉,從胸部剝離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處剪斷,拉出並剃去筋肉;處理頭部時,應用刀緊貼頭骨依次切斷耳根、眼緣、上下唇。最後為避免蟲蛀在皮內各處均勻塗以砒霜。
填裝
將毛朝外翻轉,把上膊骨、前臂橈骨及後肢拉回原處,以剝好的竹棍或細鉛絲代替尾椎。取一團比原體積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頭骨狀,用鑷子夾住自背開口處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補於不足之處,此時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滿後縫合,吻部不用縫,只需將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將毛理順,腹部朝上進行初步整形。整形時胸部要比原形稍許豐滿,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標本的翼膜陰干後較脆易折,因此,須縫制在硬皮紙上,這樣不僅不易變形,長期使用也不至損壞。方法是先取一張大於單邊展翼標本的硬紙(馬糞紙即可),將已整形的標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紙上縫制。習慣上將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個定點一針。蝙蝠外部形態特徵大都集中於頭部,因此在縫制完畢後,需將耳部(包括耳屏)、鼻葉整理好,在陰干過程中,應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陰干後仍能保持原來形狀。蝙蝠頭骨也是分類鑒定必不可少的,可隨同標本縫在紙上。

⑶ 生物製片方法有哪些主要包括哪些步驟

生物製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動物或者是植物細胞的製片,有永久裝片也有一些切片圖片還有其他的一些裝片。不同的裝片方法是不一樣的。

⑷ 生物製片的基本步驟

一 目的:
1.學習並掌握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
2.完成基本實驗要求的基礎上,依自己的興趣,製作更多的臨時裝片

二 背景知識(點擊展開)

三 實驗內容
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四 實驗用品
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清水、刀片、染液(碘液)

五 實驗材料
洋蔥表皮細胞、其他感興趣的生物材料

六 實驗步驟
1.擦拭載玻片、蓋玻片(動畫)
2.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動畫)(圖zx-21)
3.在洋蔥內表皮用刀片劃出一個約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時注意安全),用鑷子撕取洋蔥內表皮(動畫)(圖zx-22)
4.將內表皮置於載玻片的清水中,並使之鋪開(動畫)(圖zx-23)
5.從一側開始慢慢蓋上蓋玻片,不能有氣泡產生(動畫) (圖zx-24)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染液(動畫)
7.然後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取多餘的染液,使洋蔥表皮細胞均勻染色(動畫)
8.顯微鏡下觀察。(圖zx-25)

染色後的洋蔥細胞(示細胞核)(圖)

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搬動顯微鏡時,要一手握鏡臂,一手扶鏡座,兩上臂緊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後擺動,以防鏡頭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觀察標本時,顯微鏡離實驗台邊緣應保持一定距離(5cm),以免顯微鏡翻倒落地。鏡柱與鏡臂間的傾斜角度不得超過45度,用完立即還原。
3.使用時要嚴格按步驟操作,熟悉顯微鏡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細調節鈕的轉動方向與鏡筒升降關系。轉動粗調節鈕向下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頭。
4.觀察帶有液體的臨時標本時要加蓋片,不能使用傾斜關節,以免液體污染鏡頭和顯微鏡。
5.粗、細調節鈕要配合使用,細調節鈕不能單方向過度旋轉,調節焦距時,要從側面注視鏡筒下降,以免壓壞標本和鏡頭。
6.用單筒顯微鏡觀察標本,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觀察物像,右眼用以繪圖,左手調節焦距,右手移動標本或繪圖。
7.禁止隨意擰開或調換目鏡、物鏡和聚光器等零件。
8.顯微鏡光學部件有污垢,可用擦鏡紙或綢布擦凈,切勿用手指、粗紙或手帕去擦,以防損壞鏡面。
9.凡有腐蝕性和揮發性的化學試劑和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類、鹼類等都不可與顯微鏡接觸,如不慎污染時,應立即擦乾凈。不要任意取下目鏡,謹防灰塵落入鏡筒。
10.使用油鏡觀察樣品後,隨即用二甲苯將油鏡鏡頭和載波片擦凈,以防其他的物鏡玻璃上沾上香柏油。二甲苯有毒,使用後馬上洗手。
11.實驗完畢,要將玻片取出,用擦鏡紙將鏡頭擦拭乾凈後移開,不能與通光孔相對。用綢布包好,放回鏡箱。切不可把顯微鏡放在直射光線下曝曬。

顯微攝影操作的重要注意事項

1.攝影者對顯微攝影裝置的調整:包括兩目鏡瞳孔間距的調整和個人屈光不正的校正。前者指將兩目鏡的距離按個人的瞳孔間距進行調整,拉動目鏡或捻轉瞳孔間距調節螺旋。校正屈光時應轉動目鏡筒上的屈光度調節環,使物鏡視野中心的「十」字由單線調成雙線,達到完全清晰,並且左右眼應分別調整。每個拍攝者都不宜省略這一步。
2.物鏡與攝相目鏡不同組合的選擇:攝影目鏡除放大功能外,並不具備空間分辨功能,只有物鏡才具有空間分辨力。在一般條件下,對組織切片厚度在20 μm以下者,應盡量選擇較高倍物鏡,例如欲放大實物50倍時,選擇「20×」物鏡配以「2.5×」目鏡的組合方式,其清晰度比「10×」物鏡及「5×」目鏡的組合方式要高些。但是也要考慮切片薄厚和觀察標本的特異性的問題,例如在厚度為30 μm以上的冰凍切片上,觀察蜿蜒走行的神經纖維或血管時,由於較低倍物鏡的焦點深度較長,有利於從不同深度、層次或角度,連續觀察分析不在同一平面上走行的神經或血管影像。在這種情況下,還可將物鏡與目鏡不同組合多次拍攝,最終擇其效果最佳者。
3.聚光器的調控使用問題:經驗較少的攝影者往往缺少對聚光器高度的調節,也不知光源是否偏離視野中心。不少人只進行了物鏡與組織切片間的所謂「上聚焦」,而沒有進行聚光器與組織切片間的「下聚焦」,這當然也無法獲得最佳清晰度的成像底片。 Kohler 照明法操做步驟如下:①將視場光闌縮至最小,使光闌葉片的通孔呈現其八角形影像;②兩手分別捻轉載片台下的左右定心螺絲,使光闌影像與視場中心圓圈重合,以校正光路;③調節聚光器高度,使八角形光闌影像由模糊變清晰,即「下聚焦」;④散大該光闌至135幀幅邊框(指常規135型負片畫幅,24 mm×36 mm)影像外周。再次微調聚光器高度,使光闌象最清晰為止。每變換一次放大倍率時,都要重復進行如上調整步驟。
4.提高攝影反差:組織結構對比反差的好壞,當然取決於組織制備技術的質量。這是提高顯微攝影質量的重要環節。但是一般情況下,為了彌補切片中對比反差的不足,常可採用如下的補救措施:①按照物鏡上的數值孔徑值即NA值,相應地進行聚光器孔徑光闌的匹配調節。一般質量優良的物鏡鏡頭上,除標有放大倍率外,同時還標有NA值,NA值越大者空間解析度相對越高。②如果按此法調節NA值轉盤後,若由於組織制備欠佳致使影像反差仍然不足時,則可將物鏡孔徑光闌的NA值再適當縮小,例如10x物鏡可調至0.19等。③如經過上述措施影像反差仍不好,則可將視場光闌從135(指常規135照片畫幅24 mm×36 mm)邊框外縮至邊框內,然後在暗室擴放時,再將視場光闌影像除去。當然,上述的後兩種措施,只不過是一種稍作修正的補救辦法而已。
5.低倍攝影難度大:低倍攝影有其特殊優點,例如在1(物)×2.5(目)放大倍率下,可拍攝大鼠腦切片一側全貌,對總覽特異性標記物的分布有一目瞭然之效果,但是低倍物鏡分辨力低,焦深較長,利用微調螺旋進行精確聚焦有一定難度。為避免視力的個體差異,應採取欠焦、過焦、正焦3步,聚焦不宜反復進行。
6.油浸鏡頭的使用:100×的物鏡多為油浸鏡頭,然而,使用後常因鏡頭擦不凈而使鏡頭受損。替代的辦法是滴加超純水或雙蒸水,觀察效果與香柏油差別不大。由於100×物鏡鏡頭與切片距離極近,極易碰損鏡頭,必須先以40×物鏡聚焦,再轉至100×物鏡,輕輕轉動聚焦微調螺旋至焦點。為避免鏡頭損傷,新型100×物鏡常有彈簧裝置,可使鏡頭微動伸縮而避免其損傷。
7.其它注意事項: ①按照常規,彩色膠卷應加LBD(色溫變換)濾片,黑白膠卷應加IF550(綠色)濾片。LBD濾片可使日光型彩卷獲得最佳色溫補償,IF550 濾片則可使黑白卷分光感度與人眼者接近。盡管有人認為不一定需要濾光處理,但因為攝影取決於膠片的化學感光度,並不取決於人們眼睛對視野的直觀感受,還是加濾光片為好。②曝光時間的選定,也是一個必需注意的問題。已知在光強與曝光時間兩個參數之間,有許多不同的組合,均在曝光的「安全」范圍內,但所謂的「安全」范圍,並不等於最佳條件,所以作者認為限定曝光時間還是十分必要的,其道理在於膠卷化學感光度有一定限制,一個膠卷36個幀幅若隨意變動曝光時間,在36張之間差異將很大,而沖洗膠卷是在同一條件下,難免有些幀幅顯影不佳。依據作者的經驗,曝光時間一般限定在0.5~1 s,底片的影像效果較佳。③要將重點拍攝的結構置於視場中心,因為自動曝光裝置測得的曝光時間,是以視場中心區為標准,而偏離中心區越遠越不準。有時為了兼顧結構局解關系,而重點結構又不在視場中心時,則可採取點(spot)曝光法。④若需將一張切片上的結構拍為幾張,之後拼接時,可在New Vanox 顯微攝影儀器上設有一個鎖定鍵(lock),有利於解決這一問題,以使同一結構的幾個幀幅曝光時間一致,然後在洗照片時將這組照片同時放入顯影液與定影液。

⑸ 怎樣製作海洋生物標本

海洋生物標本畫製作方法分三步。
第一步標本製作將捕撈上來的海洋生物製成標本。
第清餘二步框室製作將木料、型材及玻璃進行切割,組裝製成框室。
第三步制畫在框室上裝飾彩色硬紙及色彩背景圖案紙,用固膠法、金屬針固定法、魚線吊固法將海洋生物標本裝在不同的框室中,封閉,包裝。
海洋生物魚標本製作方法及步驟第一步選料、剝離將捕撈上來的魚,洗清,選擇可制的魚種分類。用解剖刀由軀干腹部向後直線剖開,繞過肛門直至尾柄基部,剝離皮肉,割下肌答毀滾肉,保留魚皮。
第二步防腐處理將剝離的皮膚浸於75%~80%的酒精中,隔30分鍾翻動一次,使酒精浸透魚皮各個部位,浸泡24~48小時,取出浸泡後的魚皮,在其內側用三氧化二砷製成防腐粉塗擦。
第三步標本裝填、整形用鉛絲或木板製成類似魚體中央縱剖面形態的骨架,支撐魚皮,用木屑、脫脂棉由尾部開始充填,根據創意,邊充填邊整形,使魚鰭舒展,口部稍微張開,牙齒顯現,眼余物明,置於通風處晾乾。
第四步著色噴漆用油彩摻漆和松香水進行著色,由淺至深逐漸上色,最後在外部噴上輕漆。

⑹ 生物大分子制備主要步驟是什麼

生物大分子的制備通常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①確定要制備的生物大分子的目的和要求,是進行科研、開發還是要發現新的物質.
②建立相應的可靠的分析森基測定方法.主要有兩類:即生物學和物理、化學的測定方法.生物學的測定法主要有酶的各種測活方法、蛋白質含量的各種測定法、免疫化 學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等;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法、光譜法、電泳法、以及核磁共振等.
③通過文獻調研和預備性實驗,掌握生物大分子目的產物的物理化學性質.
④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預處理.
⑤分離純化方案的選擇和探索,這是最困難的過程.制備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方法多種多樣,如搜中鹽析、有機溶劑沉澱、層析和結晶、電泳、離心、超濾等.目前純 化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關鍵技術是電泳、層析和高速與超速離心.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制備出高純度的生物大分子.
⑥生物大分子制備物的均一性(即純度)的鑒定.蛋白質和酶製成品純此漏謹度的鑒定最常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和等電聚焦電泳,如能再用高效液相 色譜(HPLC)和毛細管電泳(CE)進行聯合鑒定則更為理想,必要時再做N-末端氨基酸殘基的分析鑒定.核酸的純度鑒定通常採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和聚丙烯 醯胺凝膠電泳,但最方便的還是紫外吸收法,即測定樣品在pH 7.0時260nm與280nm的吸光度(A260和A280),從A260/A280的比值即可判斷核酸樣品的純度.
⑦產物的濃縮,乾燥和保存.

⑺ 生物標本的製作過程

製作昆蟲標本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即針插和液浸。
對於昆蟲來說,一般多採用針插法製作標本。

用針插法製作標本都需經過下列8個步驟:

1.殺死 要想製作形體完整、色彩和形態都栩栩如生的標本,常常需要用剛剛捕捉到的新鮮活蟲,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擊倒力強的殺蟲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葯劑來自製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採用廣口的玻璃瓶來製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軟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蝕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後將葯液倒入,以達到剛好飽和,葯液不外流為度,再用厚長紙或軟木片將葯層蓋住。紙片或木片上要有幾個透畢早凳氣孔,使毒氣能夠透出。

2.去除內臟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睜圓。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棉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3.臨時保存 昆蟲被毒氣殺死後,應盡早將其從毒瓶中取出,除去內臟後,放在預先制備好的棉花紙包內手旅,以避免攜帶時使蟲子遭到擠壓而變形受損。
棉花紙包的紙,宜選用吸水性好的,將其剪成方塊,大小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蟲體為度。脫脂棉可扯取一塊約0.5厘米厚、比紙稍小一點的小塊,壓平後放在紙片中間。
最好再備一小張白紙附置在脫脂棉上,作為臨時棉簽,以記載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等。
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在將蟲子取去內臟之後,將其臨時包裹在裡面,防止其受到損壞變形。
保存期不宜過長,應在1~2天內,注意及時將包打開,讓其通氣乾燥,不使變質。

4.還軟 乾燥變硬後的蟲殼一般都會發脆,若不採取措施使其軟化,很可能一碰就會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針之前必須使其還軟。
還軟的方式是:用玻璃換軟缸或別的器皿,底部加進蒸餾水,加入幾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蟲子,加蓋密閉2~3天後就可換軟。
沒有換軟缸設備的,也可直接將蟲浸於溫水中,用熱氣也能使其還軟。

5.針插 固定昆蟲標本用的昆蟲針,系用不銹鋼製成,由細至粗,共有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等7個級別。
從0至5號,6個級別的針都帶有針帽。只有00號不帶針帽,其長度僅為其他各號針長的一半,是作為雙重針插標本用的。
對於死後還未乾燥變硬的或是還軟後的昆蟲,就是用上述的針將其固定起來的。使用哪號針,應根據蟲體的大小來定。
插針開始時,先將要製作的蟲體放在刺蟲台或桌縫上,再根據蟲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號針,昆蟲針插前翅基部背中線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蟲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線偏右方,其他昆蟲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針插後的昆蟲,還須根據該種昆蟲最正確的姿勢,對針插後的昆蟲作局部調整,如翅膀的位置、蟲足的彎曲度、觸角的伸長方向等逐項加以調整,使其完全與活昆蟲具有相同的姿態。
有些昆蟲愛好者喜歡按他所喜歡的姿態來固定昆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適當調整昆蟲身軀、翅、腿或觸角的姿勢和位置。

7.乾燥 當插針和整姿之後,下一步就可將昆蟲放置到安全通風出去乾燥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一般需時1~2周,就可以完全乾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在製成的昆蟲標本上加放適量的防蛀防霉葯劑,然後插上標簽。若標本的數量較多,則需分門別類將標本置入標本盒內,將其置於避光的乾燥處保存。
若需要製成昆蟲生態景箱,還可將昆蟲標本與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個玻璃罩內,也可配置在其他藝術鏡框中.

植物標本製作需要標本夾,粗燥吸水紙.

綠色植物標本的製作方法:(此法可以使植物保持綠色)
是用醋酸銅粉末,徐徐加入50%的醋酸液中,用玻璃棒攪拌,使其達到飽和狀態時為止,作為原液。用時加水稀釋,其比例為1:4。製作時將稀釋液及植物標本同時放人大型燒杯中加熱至沸時,植物即褪去綠色變黃,再繼續加熱,則醋酸銅的綠色便浸人到植物組織中去,又變為綠色,直加熱到與原來顏色相同時,即停止加熱,加熱時間要看植物葉片的厚薄、軟硬而定。
將標本取出,放人清水中漂洗,直到水中不顯綠色時用鑷子夾起,滴盡葉面上的水,放在植物標本夾中,使其乾燥後備用。
如需浸漬保存的植物標本,只要在漂洗干凈後,浸泡在50%的福爾馬林液中即可長久保存。

如果是其他顏色的植物標本,采來後夾在植物標本夾的粗糙吸水紙中(要經常翻動透風,防止發霉),干後粘貼在圖畫紙上,進行消毒處理,再用油色按原來顏色著色,既真實又鮮艷。

如果做簡易的植物標本,標本體積較小,也可以直接押在較粗燥的厚書中.采新鮮的植物來押,押前擦乾水,押好後書上面壓一定的重量,保持一周不要動,自然乾燥即可.此法適用於很薄的植物.如葉片,可以很久不褪綠,而且十分平整,美觀.

閱讀全文

與生物製作方法的步驟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田地的種植方法視頻 瀏覽:863
酒的計算方法 瀏覽:34
不粘鍋使用方法 瀏覽:61
快速綁雞蛋板方法 瀏覽:586
手機套什麼方法清洗 瀏覽:899
與相生關系有關的治療方法 瀏覽:358
保護手機殼方法 瀏覽:302
科魯茲車開門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821
如何把建模方法融入教學 瀏覽:530
紙尿片什麼方法好用 瀏覽:155
常用的阻抗訓練的方法 瀏覽:101
酸醋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152
增強肺氣嗓子快速通氣的方法 瀏覽:894
丁香茶好壞的鑒別方法 瀏覽:600
中介賣房的技巧和方法毗鄰 瀏覽:859
斷開連接製作方法 瀏覽:867
生理期紅棗食用方法 瀏覽:667
快速治療失眠的好方法 瀏覽:245
閉谷正確方法 瀏覽:590
籃球比賽研究方法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