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生長發育形態的測量方法

生長發育形態的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8 03:57:39

『壹』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 身體形態指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徵,主要包括身體姿勢、營養狀況、體形及身體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體的生長發育水神敬平。下面分享關於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1

一、體形本身

其實我就特別羨慕那些體形好的人,走到哪裡都可以吸引到異性目光,天生的當然最好,當然也有後天改造的。如果不是非改造不可,我認為還是自然的最美。

二、身心健康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這句話真得很有道理,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良好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三、氣質

擁有一個好的氣質,吸引別人的同時,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分值。如舞蹈、瑜伽、太極拳或著書等都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氣質。

身體形態包括:

1、視覺形態:身材;長相;穿著;面部表情。

2、動作形態:行;坐;站;卧。

身體形態指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徵,主要包括體形、身體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體的生長發育水平。

一般通過測量身高、體重、胸圍、皮下組織等來進行考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其中身高、體重、胸圍是衡量身體形態最基本的三項發育指標。良好的身體素質在這一點上表現為體形勻稱、姿勢正確、營游判慎養狀況良好等。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2

一、概述

人體形態學的評定內容:

⑴ 體格評定: 身高、體重、胸圍、肢體長度和圍度

⑵體型評定: 內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壯型) 、外胚型(瘦小型)

⑶身體成分評定:皮膚、脂肪、肌肉、骨骼及內臟器官

⑷身體姿勢評定

在現在的康復評定中,主要以身體姿勢評定為主,所以下面就主要論述一下身體姿勢的評定的內容及方法。

身體姿勢的評定

身體姿勢是指身體各部在空間的相對位置,它反映人體骨骼、肌肉、內臟器官、神經系統等各組織間的力學關系。

正確的身體姿勢應具備如下條件:具有能使機體處於穩定狀態的力學條件;肌肉為維持正常姿勢所承受的負荷不大;不妨礙內臟器官功能;表現出人體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身體姿勢。

評定人體姿勢時,通常採用鉛垂線進行觀察或測量。所謂鉛垂線,是將鉛垂或其他重物懸掛於細線上,使它自然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線被稱為鉛垂線,它與水平面相垂直。姿勢正常時,鉛垂線與一系列或若干個標志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一) 後面觀

1 .正常所見 正常人跟骨底與跟腱在同一條與地面垂直的線上,雙側內踝在同一高度,脛骨無彎曲,雙側腘窩在同一水平線上,大粗隆和臀紋同高,雙側骨盆同高,脊柱無側彎,雙側肩峰,肩胛下角平行,頭頸無側傾或旋轉。

2 .檢查方法與內容

(1)鉛垂線通過的標志點 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雙膝關節內側中心 雙踝關節內側中心

(2)觀察內容 從足部觀察開始,足有無內外翻畸形,扁平足;雙側脛骨是否同高,脛骨是否彎曲:膝關節有無內外翻,雙側腓骨頭高度是否一致;雙側股骨大轉子高度是否同高;觀察骨盆,雙側髂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無側彎;雙側肩胛骨是否與脊柱距離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側呈翼狀;頭頸部有否側偏,旋轉或向前。

(二)正面觀

1 .正常所見 雙足內側弓對稱;髕骨位於正前面,雙側腓骨頭,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肋弓對稱,肩峰等高,斜方肌發育對稱,肩鎖關節,鎖骨和胸鎖關節等高並對稱。頭頸直力,咬頜正常。

2 .檢查方法與內容 從足部開始觀察,有無足內翻,足扁平,足大趾外翻。脛骨有無彎曲,腓骨頭髕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沖春反張,膝外翻。手放在雙側髂棘上觀察骨盆是否對稱。如果脊柱側彎,觀察肋弓,旋轉的角度和側方隆起。肩鎖和胸鎖關節是否等高。頭頸部有無向前或傾斜等。

(三) 側面觀

1 .正常所見 足縱弓正常,膝關節0度到五度屈曲,髖關節0度,骨盆無旋轉。正常人脊柱從側面觀察有四個彎曲部位,稱為生理性彎曲。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有較明顯的前凸;骶椎則有較大幅度的後凸。頭,耳和肩峰在同一條與地面垂直的線上。

2 .檢查方法與內容

(1)鉛垂線通過的標志點 外耳孔一肩峰一大轉子,膝關節前面(骸骨後方)一外踩前約

2cm。

(2)觀察內容 足縱弓有否減小,踝關節有無跖屈攣縮;膝關節是否過伸展;注意髂前上棘

和髂後上棘的位置關系:若髂前上棘高,提示骨盆後傾或髖骨向後旋轉;若髂後上棘高,則提示骨盆前傾或髖骨旋前。腰椎前凸是否增大,腹部有否凸出;【胸】推彎曲有否增大,軀干是否向前或向後彎曲,背部變圓、變平或駝背;頭是否向前伸。

(四)記錄結果與分析

記錄上述觀察所見。將垂線與標志點不一致的部分用直尺測量,量化後填人評定表格。

姿勢的對線發生改變繼發於結構畸形、關節退變、關節不穩、重力的改變、不良姿勢習慣或疼痛等。脊柱發育畸形、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均可改變正常的姿勢;胸部結核可致脊椎後凸增加,形成駝背畸形;由於髖關節的固定或屈曲畸形,致使腰椎前凸增加而形成前凸畸形;脊柱側彎過多,可造成側突畸形。不同側面的觀察所見及分析參見表5—5。

三、注意事項

1.檢查項目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人體形態學測量的內容較多,檢查時應根據疾病、障礙

的診斷對相關的內容予以詳盡的記錄,如與小兒發育有關的疾病應對小兒身長、身長中點、小兒坐高、頭圍、胸圍、體重等進行測量。而對肢體水腫的患者則應重點測量肢體的周徑等、

2.測量應按規定的方法操作 測量方法不正確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為了使

評定難確、客觀,治療師必須熟悉各人體解剖的體表標志,嚴格按照測量的方法進行操作:

3.向被測量者說明測量目的和方法,以獲得充分配合。

4.使用儀器測量時.每次測量前應對儀器進行校正。使用皮尺進行測量時,應選擇無伸

縮性的皮尺。

5.被測量者著裝以寬松、不厚重為原則,被測量部位應充分暴露。

6.在測量肢體周徑或長度時,應作雙側相同部位的對比以保證測量結果可靠。重復測量時,測量點應固定不變。

7.評定表格設計科學,記錄方法嚴格統一 為了防止遺漏,應對不同障礙診斷設計出不

同的評定表格,如對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身體重心線的測量與記錄;對截肢的患者應詳細填寫截肢殘端評定表。並且對評定表的諸項予以認真填寫,以便動態觀察患者指標的變化,為調整康復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人體形態的三個基本標准3

身體形態的評定:人體測量

包括身高和體重、i肢體長度和周徑以及軀干周徑測量。

【適應證】

1、先天性異常11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

2、後天性異常11如特發性脊柱側彎、i截肢後等。

【禁忌證】

無絕對禁忌證。但不能站立者不宜進行身高和體重測量。

【儀器設備】

測量身高、i肢體長度或周徑時,l採用軟尺;測定體重時採用體重測量秤。也可以在體重測量秤上同時測量身高。

【操作程序】

1、身高、i體重測定

(1)身高測定:i患者自然站立,l不穿鞋,l測量從頭頂到足跟的垂直距離,l結果以1cm表示。

(2)體重測定:i患者不穿鞋,l自然站立在體重測量秤上,l讀出體重數,l結果以蛔表示。

(3)結果判斷

①理想體重:i我國成人男女理想體重可參考以下公式計算(注意:i本公式未考慮肌肉因素)。

身高在165cm以下時,l體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6~175cm時,l體重(kg)=身高(cm)-105

身高在176~185cm時,l體重(kg)=身高(cm)-110

若際體重在理想體重±10%范圍內屬於正常,l超過理想體重10%~19%為超重,l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為肥胖。超過理想體重31%~50%為中度肥胖,l超過理想體重50%為重度肥胖。

兒童理想體重可參考以下公式來推斷:i

7~12歲:i理想體重(kg)1=年齡×2+8

13~16歲:i理想體重(kg)1=[身高(cm)-100]×0、9

兒童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為肥胖。

②體重指數(body1mass1index,lBMI)

體重指數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計算:i

體重指數(BMI)1=體重/身高2(kg/m2)

正常值為20~23,l如超過23即為超重,l超過30為肥胖。

2、肢體長度測量

(1)上肢長度測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雙上肢自然垂於體側。

①整體長度:i相對長度為第7頸椎棘突至中指尖的距離,l絕對長度為肩峰至中指尖的距離。

②上臂長度:i相對長度為肩峰到尺骨鷹嘴的距離,l絕對長度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離。

③前臂長度:i相對長度為肱骨內上髁到尺骨莖突的距離,l絕對長度為尺骨鷹嘴到尺骨莖突或橈骨小頭到橈骨莖突的距離。

(2)下肢長度測量:i患者仰卧位,l骨盆擺正,l如存在一側畸形,l則健側下肢應放在與患側下肢相同的位置上。

①整體長度:i相對長度為臍至內踝尖的距離,l絕對長度為髂前上棘到內踝尖的距離。正常人兩側相差<1cm。

②股骨長度:i相對長度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側髁的距離,l絕對長度是股骨大轉子頂點到膝關節外側平面的距離。

③脛骨長度:i為脛骨平台內側上緣到內踝尖的距離。

④腓骨長度:i為腓骨小頭到外踝尖的距離。

3、肢體周徑測量

(1)上肢周徑測量: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雙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

①上臂周徑:i用皮尺繞肱二頭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處1周,l其測量結果即為上臂周徑。

②前臂周徑:i用皮尺在前臂最粗處測量。

(2)下肢周徑測量

①大腿周徑:i患者仰卧位,l大腿肌肉放鬆,l從髕骨上緣向大腿中段測量一定距離(一般取髕骨上極向上5、i10或15cm),l然後在該處測量其周徑。

②小腿周徑:i患者仰卧位,l屈膝,l雙足平放床上,l用皮尺在小腿最粗處測量。

4、軀體周徑的測量

(1)胸圍:i患者坐位或站立位,l雙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用皮尺測量通過【乳】頭上方(相當於第4肋間)和肩胛骨下角下方的周徑(繞胸部1周)。對乳房較大的女性,l可在【乳】頭稍高的地方測量。測量分別在平靜時、i深呼氣末和深吸氣末時進行。

(2)腹圍:i患者卧位或站立位,l雙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取腋中線肋緣與髂嵴上緣中1/2點處,l用皮尺繞腹部1周進行測量。

(3)臀圍:i患者站立位,l雙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用皮尺測量大轉子與髂前上棘連線之間臀部最粗處。

【注意事項】

1、測量時,l應充分裸露患者被測量的部位。

2、使用標准皮尺,l同一體位,l同一測量部位,l先測健側,l後測患側,l以便於比較。

3、測量女性的軀體周徑時,l須先徵得患者的同意,l並須有女醫護人員在場或女家屬陪同。

『貳』 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是什麼

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是指身體及其各部分在形態上可測出的各種量度(如長、寬、圍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態指標是體重和身高。

此外,代表長度的還有坐高、手長、足長、上肢長、下肢長;代表寬度的有肩寬、骨盆寬、胸廓橫徑和前後徑;代表圍度的有頭圍、胸圍、上臂圍、大腿圍、小腿圍;代表營養狀況的有皮褶厚度。

1.體重

體重是指人體的總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內臟重量及其增長的綜合情況,也作為計算葯量的重要依據。與身高相結合可用以評價機體的營養狀況和體型特點。

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千克左右,出生後3—4個月體重達6千克左右,1歲時達9千克。1歲內嬰兒的體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個月 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7 kg

7—12個月 體重(千克)≈6 kg+月齡×0.25 kg

2歲時,兒童體重平均為12千克左右,此後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歲兒童的體重可按下式估算:

體重(千克)≈年齡×2+8

定期測量體重可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和營養狀況,並作為指導兒童喂養及早期發現疾病的依據。測量前應排完大小便、赤腳、只穿背心短褲。測量須使用專門的人體測量杠桿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內的嬰兒用特製的嬰兒磅秤,讓兒童卧於秤盤中進行測量。使用前先校正零點,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1千克。

用體重評價兒童的營養狀況時一般用兩種方法:①按年齡的體重。按兒童年齡分組,用體重的均值作為標准,以均值±10 %作為正常范圍,大於l0%為超重,大於20%以上為肥胖;相反,小於10%為輕度營養不良,小於20%一40%為中度營養不良,小於40%以上為重度營養不良。②按身長(身高)的體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用不同數值的身長(身高)所應有的體重為基準,不分年齡和性別,用百分位數法列表,使用時按照兒童的身長(身高)值查出標准體重,如果所測兒童的體重位於第20百分位數到第80百分位數之間,說明該兒童的體重屬正常范圍。

2.身是(身高)

身長是指人體站立時顱頂到腳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態指標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長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現的個體差異,比體重所表現的更大。身高方面的異常,大多由於先天性的骨骼發育異常與內分泌疾病所致。

與出生時的身長相比,1周歲時的身長約為1.5倍,4歲時為2倍。2歲以後,兒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

身高≈(年齡×5)+75厘米

3歲以下的兒童可用量床測身長(卧位時顱頂點到腳跟的垂直長度);3歲以上的兒童可用身高計測身高(站立時,顱頂點到腳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計測量兒童身高時,受測兒童脫去鞋帽,取立正姿勢鶼立在身高計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並攏,足尖分開。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間三點靠在身高尺上,軀干自然地挺直,兩眼平視前方,頭部保持正直。測量者將滑測板輕壓受測者頭頂,測量者的眼睛與滑測板呈水平位。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3.坐高(頂臀長)

坐高仔伍察是坐位橘慶時從顱頂點至臀部接觸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軀乾的生長情況,與身高比較時可說明下肢與軀乾的比例關系。

3歲以下兒童應卧位測量頂臀長。嬰幼兒平卧於量板上,使之身體伸直、兩腿並攏,用兩手將兒童頭貼緊固定於正中位置。測量者左手將兒童兩腳提起,使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右手將活動板貼住臀部,測得值即為頂臀長。

3歲以上兒童坐位測量,稱坐高。受測兒童坐於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軀前傾,骶部緊貼至尺或牆壁,然後坐直,對頭、肩的位置與測身高時相同,兩大腿伸面與身軀成直角而與地面平行,且兩腿靠攏,兩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測量者以手移動滑測板輕壓顱頂點後進行讀數。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4.頭圍

頭圍能反映顱和腦的大小以及發育情況,是判斷大腦發育障礙,如腦積水、頭小畸形等的主要診斷依據。兒童出生時,頭圍已達到成人頭圍的65%左右,10歲時則達到成人頭圍的95%以上。新生兒頭圍平均值為34 cm,1周歲時為45 cm,2周歲時為47 cm,3~4歲念茄共增長1.5 cm,以後增長得更少。所以對頭圍的監測在出生後頭2年尤為重要。

測量頭圍時,測量者面對兒童,將布捲尺的始端固定於眉間最突出點,然後環繞頭圍,經過枕骨粗隆,再向眉間圍攏,捲尺在頭兩側的水平要一致。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1位。

5.胸圍

胸圍表示胸廓的容積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層的發育情況,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體形態及呼吸器官的發育狀況,以及體育運動的效果。

出生時,胸圍為32 cm左右,兒童的平均胸圍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增加12 cm,速度最快;第二年增加3 cml以後每年約增加1 cm。

測量胸圍時,3歲以下的兒童取卧位,3歲以上取立位,均不取坐位。要讓兒童的呼吸處於平靜狀態下再測量胸圍。在取立位測量時,受測者自然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肩放鬆,兩上肢自然下垂。測量者面對受測者,將帶尺上緣經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緣至胸前,帶尺下緣經過乳頭上緣。讀數時以厘米為單位,至小數點後一位。

『叄』 身體形態測量的方法

一、身高
身高是指人體站力時顱頂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它是生長發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
1. 使用器材
一般使用金屬身高坐高計。使用應致意身高計的底版是否放置平穩,立柱是否與底版垂直,連接處是否晃動,滑測板與立柱之間是否成直角,零件有無松脫等情況並及時加以糾正。使用前還一校對0點,一標准鋼捲尺不得有可見誤差,1米誤差不得超過0.2厘米。
2. 測試方法
受試者赤足,以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版上。上肢自然下垂,足尖分開成600.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區與立柱相接觸,軀干自然挺直,頭部正直,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呈水平位。。測試人員站在受試者右側,將水平壓板輕輕沿立柱下滑,輕壓與受試者頭頂。測試人員讀取測量值,雙眼應與壓板平面等高。記錄員復誦後記錄之。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測試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3. 注意事項
(1) 身高坐高計應選擇平坦靠牆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應面向光源。
(2) 嚴格掌握「三點靠立柱」、兩點呈水平「的測量人員讀數時,雙眼一定要與壓板等高。兩眼高於壓板時要下蹲,低於壓板時應墊高。
(3) 水平壓板與頭部接觸時,松緊要適度,頭發蓬鬆者要壓實,頭頂的發辮、發結要放棄,飾物要取下。
(4) 讀數完畢,立即將水平壓板輕輕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壞。
(5) 測量身高前,受試者不應進行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6) 測試記錄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按「四捨五入」原則取捨。
二、 體重
體重是指人體的總重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兒童的營養狀況和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內臟質量的綜合情況。
1. 使用儀器
杠桿式體重計。使用前需檢驗其准確和靈敏度。准確度要求每100千克誤差不超過0.1千克。檢驗方法是首先調整零點,分別以備用的10、20、30千克標准碼(或用等重的標定重物代替)分別進行稱量,檢查指示讀數與標准砝碼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靈敏度的檢查方法是置100克重的砝碼,觀察刻度尺變化。如果刻度尺抬高了3毫米,或游標向遠移動0.1千克而刻度尺仍維持水平位時,說明達到要求。
2. 測試方法
測試時,杠桿秤應放在平坦地面上,調整0點至刻度尺呈水平位。男生只穿短褲,女生穿短褲、短袖衫,站力在秤台中央。測試人員放置適當砝碼並移動游碼至刻度尺平衡。讀數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記錄遠復誦後記錄。測試誤差不得超過0.1千克。
3. 注意事項
(1) 測量體重前,應讓所有受試者排空大小便。不要大量喝水,也不要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2) 受試者應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桿秤時動作要輕。
(3) 每天使用杠桿秤前,均需進行校正。測試人員每次讀數前都應核對砝碼重量,避免差錯。
(4) 不得使用彈簧秤,以免影響測試精度產生系統誤差。
(5) 測試記錄取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按「四捨五入」 原則取捨

『肆』 身體形態測量的方法

身體形態測量分為身高與體重測量,方法如下:

1、以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版上,上肢慎跡自然下垂,軀干自然挺直,頭部正直,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呈水平位。測試人員將水平壓板輕輕沿立柱下滑,輕壓與受試者頭散空頂。測試人員讀取測量值,雙眼應與壓板平面等高。記錄員復誦後記錄;

2、杠桿秤應放在平坦地面上,調整0點至刻度尺呈水平位。男生只穿短褲,女生穿短褲、短袖衫,站力在秤台中央。測試人員放置適當砝碼並移動游碼至刻度尺平衡。讀數寬掘並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記錄員復誦後記錄。

『伍』 嬰兒生長監測主要包括什麼

嬰兒生長發育監測譽禪罩
一、嬰兒體格發育的指標

兒童生長發育包括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兩個方面,廣義的身體發育包括形態、生理和運動能力等多個方面。體格發育是指外部形態發育,可用人體測量指標來反映。

1. 測量的意義: 主要是了解小兒生長發育及喂養的情況。兒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斷地生長發育。

生長是表現在形體上的增加,如不斷慶鬧地長高長大。發育表現在組織器官功能的完善, 如新生兒只能聽到發音,以後漸開始學習發音到學會說話等。

2. 嬰兒體格發育常用的指標:體重、身長(高)、頭圍、胸圍、上臂圍、皮下脂肪。

二、體格測量的內容襲手與方法

定期測量,把每次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如果與標准相差不大,就可以認為是正常的,相差得過多,應查找原因,加以解決。

1.體重 是衡量營養狀況的指標,體重的增長反映了生長發育在量方面的變化。觀察體重應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如果小兒體重不增或反而減低,應追查原因。

增加規律:體重增加的速度與年齡有關,出生後頭3個月內增長很快。出生時達3kg以上,生後第一個月體重增加可達1~1.5kg,3個月時約等於出生時的2倍

『陸』 體格發育評價標准

體格生長評價是一種以生長標准為依據,判斷個體兒童或群體兒童生長狀況的過程。兒童體格生長評價是兒童保健和臨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處於快速生長發育中的兒童身體形態變化較大,臨床醫師可通過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格測量,如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及上臂圍等,並對測量結果作出正確合理的評價,以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兒童健康成長。01

生長監測的主要指標

臨床上常用反映體格生長的指標主要包括體重、身高(長)和頭圍;特殊情況下可測量皮褶厚度、上臂圍、腰圍。

體重指人體的總質量,包括兒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內臟及體液的綜合重量,是衡量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

身高(長)指頭頂到足底的垂直距離,是人體線性生長的重要指標,與長期營養或遺傳關系密切。

頭圍表示頭顱的大小和腦的發育程度,是篩查嬰幼兒潛在腦發育或神經功能異常的常用指標。

上臂圍是在身高、體重獲取困難的情況下的一種替代指標,用以評價營養狀況。

皮褶厚度是測定身體皮下脂肪的指標,可用於衡量兒童營養狀況及肥胖程度。02

體格評價的基本要求

1.可靠的測量數據

測量體格生長指標,必須採用規范的、准確的、恆定的工具及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需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如採用杠桿秤(砝碼、游錘、杠桿)測量兒童體重;3歲內兒童仰卧位測量身長,3歲後立位測量身高;3歲內採用軟尺測量頭圍等。

2.橫向比較並定期縱向觀察

橫向比較即應用兒童體格測量資料與可供參考的數據相比較,以了解個體在同齡人群中所處位置,全面評價兒童生長狀況,以利於盡早發現並糾正問題。通常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較快,糾正後恢復快。而定期縱向觀察更易發現個體生長軌道,了解兒童生長趨勢。通常建議<6月齡兒童每月、6~12月齡每2個月、1~3歲每3個月、3~6歲每6個月、≥6歲每年進行體格測量;高危兒童宜適當增加觀察次數。

3.選擇合適的參照人群值

目前WHO2006年已發布世界兒童體格生長參數表及曲線圖;我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也已確定將2005年調查的中國九大城市兒童體格生長數據作為中國兒童的體格生長參照值,用於比較兒童生長及營養狀態。

『柒』 少兒的發育測量方法是什麼

測量體重應在空腹時將尿排出,脫去衣褲鞋襪後進行。平時於進食後2小時稱量為佳。

身高(長)身高(長)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它反映小兒骨骼的發育情況。身長的增長規律與體重增長相似,年齡越小增長越快,也同樣出現嬰兒期和青春期兩個高峰。正常小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為50厘米,出生後6個月以內,每月平均長2.5厘米左右;6~12個月,每月平均長1.2厘米左右;1周歲以後平均身高按以下公式計算:身高(厘米)=年齡*5+8(厘米),如4歲小兒的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長速度加快,12歲以後就不能按此公式推算了。影響身高的因素有遺傳、內分泌、營養、運動、疾病等。明顯的身材異常往往由甲狀腺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軟骨發育不全和成骨不全、營養不良、佝僂病等引起。

測量身高3歲以下一般卧位測量,3歲以上站位測量。應脫掉帽、鞋、襪及外衣。

坐高指由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代表頭長加脊柱長。由於下肢增長速度隨年齡增加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數則隨年齡而下降,此百分數顯示了身軀上、下部比例的改變。3歲以下小兒卧於量板上測頂臀長即為坐高。3歲以上小兒坐於坐高計凳上,身軀先前傾使骶部緊靠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攏緊貼凳面與軀干成直角,膝關節屈曲成直角。兩腳平放,移下頭板與頭頂接觸,記錄讀數至小數點後1位數。

頭圍經眉弓上方、枕後結節繞頭一周的長度為頭圍,頭圍與腦的發育密切相關。3歲以下定期測量頭圍,有助於了解大腦發育情況,並對診斷智力低下有一定參考價值。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頭圍約為34厘米,前半年增長較快,10歲左右停止增長,頭圍在2歲以前測量最有價值。測量頭圍應用軟尺測量,小兒立位或坐位,將軟尺0點固定於頭部一側眉前上緣,緊貼頭皮繞枕骨結節最高點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至0點,讀數記錄至小數點後1位數。

胸圍沿乳頭下緣水平統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主要反映胸廓骨骼、肌肉、軟組織和肺的發育程度。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12~18個月時兩者約相等,以後胸圍大於頭圍,營養較差、佝僂病、鍛煉不夠的小兒胸圍超過頭圍的時間可推遲到1歲以後。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超過頭圍的厘米數約等於小兒歲數減1。測量胸圍的方法是:3歲以下小兒取卧位,3歲以上小兒取立位(不取坐位),測量者一手將軟尺0點固定在一側乳頭下緣(乳腺已發育的女孩,固定於胸骨中線第4肋間),另一手將軟尺緊貼皮膚,經兩側肩腳下緣回至0點,取平靜呼吸氣時中間讀數,或呼吸氣時的平均數,記錄小數點後1位數。

『捌』 生長發育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觀察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周圍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長得慢、個頭矮,就應盡早找醫生咨詢,通過孩子的生長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還是偏矮身高。

記錄孩子的生長速率如果孩子第一年長不到25cm,第二年長不到10cm,2歲以後到青春發育前,每年生長的高度不到5cm,應該就醫咨詢。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家長應該記錄孩子每年長多少。如果沒有測量,孩子的褲子幾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問題。

注意孩子的性發育性早熟或青春早發育的孩子會伴有骨齡提前,可能導致「高小孩」、「矮大人」現象。現實中不少孩子在小學時身高比同齡孩子高,家長從沒想過孩子會有身高問題。

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長速率逐漸下降,在班裡排隊越來越靠前,如果那時再來就醫,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經閉合或接近閉合了。也就是說,孩子就醫時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終身高度了。因此,過早的躥長可能是骨齡提前的徵象。

『玖』 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狀況可以通過什麼指標進行判定

你好。主要幾方面: 1、 寶寶的喂養情況 喂養方式、奶量、斷奶時間、輔食添加的情況以及相關的情況。 2、體格發育指標測定 體重、身長、坐高、頭圍、胸圍、牙齒萌出時間和牙齒數、囟門、神經反射、語言發育、運動發育、聽力、各器官有無畸形和必...

『拾』 評價幼兒生長發育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評價指標及一些評價法如下:

(一)指數法

指數法利用數學公式,根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將兩項或多項指標相關聯,轉化成指數進行評價。本方法計算方便,便於普及,所得結果直觀,應用廣泛。常用指數有:

(1)身高體重指數,表示單位身高的體重,體現人體充實度,也反映營養狀況。

(2)身高胸圍指數,反映胸廓發育狀況,藉以反映體型。

(3)身高坐高指數,通過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體軀於和下肢的比例關系,反映體型特點。可根據該指數大小,將個體的體型分為長軀型、中軀型和短軀型。

(4)BMI指數(bodymassindex,BMI,體重kg/身高m2),又稱體重指數。近年來受國內外學者高度重視,認為它不僅能較敏感地反映身體的充實度和體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響較小,與皮脂厚度、上臂圍等反映體脂累積程度指標的相關性也高。我國已建立的「學齡兒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別一年齡別篩查標准」,是BMI在兒童生長發育領域的具體應用。l8歲時該指數≥24和≥28,可分別篩查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數和背肌力指數:均利用肌力與體重的密切關系,藉助單位體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體重的影響,分別顯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標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數:分別利用肺活量和體重、身高的密切關系,利用單位體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確切反映機體肺通氣能力的大小。

由於身體指數存在顯著的種族、域鄉、性別、年齡和身高等差異,應結合專業知識應用,注意克服指數的機械性弱點。制定和應用評價標准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不能忽視身高因素。同性別、年齡而身高不同的兒童,身材高大而粗壯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樣被評價為「體型勻稱」。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齡別身高標准,先篩出那些生長發育遲滯者。

②充分注意指數(尤其源自體格指標者)鮮明的種族、地區差異。

③大多數指數呈非正態分布。因此,最好依據百分位數法先將指數分若乾等級,確定其等級含義。

(二)等級評價法

等級評價法是離差法(用於評價個體、群體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現狀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它利用標准差與均值的位置遠近,劃分等級。評價時將個體該發育指標的實測值與同年齡、同性別相應指標的發育標准比較,以確定發育等級。 一般生長發育評價中,身高和體重是最常用的指標。個體的身高、體重值在判定標准均值±2個標准差范圍內(約占兒童總數的95%)均可視為正常。但在均值±2個標准差外的兒童少年,不能據此定為異常;需定期連續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慎重做出結論。個體的體重有升有降,易受內外環境影響。若兒童體重連續數月下降,則應先排除疾病再評價營養狀況。

等級評價法亦可用於集體兒童的發育評價,稱「等級百分數法」。醫'學教育網|整理評價時先將兩個班或兩所學校所有學生的測量資料,分別按不同發育指標,採用統一標准,對照相應的等級評價標准,確定各個體的等級。然後,分別統計每項指標中各發育等級的人數占各班、各校整體的百分數(%)。由此,可通過分析兩班間、兩校間在該指標上發育「好」或「差」的等級百分數的高低,比較其發育狀況。

等級評價法的優點是方法簡單,易掌握,可較准確、直觀地了解個體兒童的發育水平高低。評價集體兒童時,所得結論不受兩群體內部成員性別、年齡等差異限制。這是因為盡管兩群體的成員組成不同,但評價時各個體都是按該指標各自的年齡、性別評價標准進行的;換言之,群體的等級百分數建立在個體等級評價的基礎之上。等級評價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對單項指標進行評價,無法准確判斷發育勻稱度,而且其變化趨勢在動態觀察中不夠直觀。

閱讀全文

與生長發育形態的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節能減排研究方法 瀏覽:154
科學的跑步訓練方法 瀏覽:319
局部用葯有哪些方法 瀏覽:783
快速除車漆的方法 瀏覽:864
皇冠大燈安裝方法 瀏覽:984
識別表格中圖片的方法 瀏覽:782
求子方法放床上什麼好 瀏覽:906
碌鵝如何腌制方法 瀏覽:318
剛買的保溫杯用什麼方法清洗 瀏覽:195
手機如何消磁最快的方法 瀏覽:2
提升電腦內存的最好方法 瀏覽:206
檢查家禽呼吸頻率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01
子彈墜連接魚鉤的方法 瀏覽:943
半干法脫硫硫酸鈣檢測方法 瀏覽:550
惡性腫瘤化療有哪些方法 瀏覽:519
電動汽車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699
幼兒鼻塞不通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924
犬布病診斷方法研究進展 瀏覽:292
ios微信聊天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6
頸椎牽引器安裝方法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