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礦山測量技術與測量方法
礦山測量技術是指在礦山勘探和開采過程中,按照規定的定義、程序和要求,使用測量儀器、設備和手段,對礦體、礦山、采空區、水文條件等實施測量,得出一套准確的數據,以便為礦山開發制定合理的規劃、設計和管理提供依據的高閉技術。
平面測量是指確定礦山空間形狀及大小的一種測量方法,它使用測距儀、三角板和高低角儀等測量儀器,進行空間位置、面積、角度等測量。
仰拱測量是指測量空間物體拱頂或拱面形狀和大小的一種測量方法,它使用拱面測量儀、標距器等測量儀器,進行空間位置、拱高、拱跨等測量。
㈡ 四川拉拉銅礦地質資料開發促進地質找礦重大突破
尹國龍 廖志楊 李世燕 鍾佩燕 郎文宗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3地質隊)
摘要 四川拉拉銅礦經歷了50多年的勘查歷程,在這一歷程中,地質資料的多次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紹了拉拉銅礦概況,總結了地質資料開發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進一步工作設想。
關鍵詞 四川;拉拉銅礦;地質資料;開發
四川省會理縣拉拉地區銅礦田,是我國川滇型春銅鐵礦帶著名的銅鐵礦產地,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3地質隊(以下簡稱403地質隊)發現、普查、詳查、勘探,直至開發。
拉拉銅礦從發現到開發經歷了55個春秋,其間幾經起落。2004年後,403地質隊科研人員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整理和岩心的再次利用,結合新技術、新方法,在拉拉地區取得了重大找礦突破。
一、拉拉銅礦田概況
拉拉銅礦田及外圍,在大地構造上處於康滇地軸中段東緣,攀西-東川拗拉槽北部,是EW走向的金沙江褶斷帶與川滇經向構造帶的交接復合部位,地質構造復雜,岩漿活動頻繁,為多種礦產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地質條件。
該區以前震旦系變質岩硅質結晶為基底。晉寧運動形成的構造線呈近EW向展布,此後的新元古代晉寧島弧造山運動、SN向主幹斷裂及其配套的剪切帶應運而生。區內不同礦床類型受不同構造期次的控制,其中「拉拉式」銅多金屬礦受河口期火山地塹成礦期控制。
拉拉銅礦田,北起黎溪 -河口,南至雲南 -四川交界的黎洪,南北長約30km,東西寬2~5km,北寬南窄,面積107km2(圖1)。提交銅礦資源/儲量80×104t,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預測潛在資源量26×104t;提交鐵礦資源/儲量3000×104t,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預測潛在資源量16000×104t。
圖1 拉拉銅礦田露天采場
拉拉銅礦床賦存於河口群落凼組之黑雲母片岩、二雲片岩及鈉長岩中。礦床在平面上大致呈EW向展布,長1900m,寬900m,由50個礦體組成,厚度大於3m者共有24個。其中1~5號礦體規模最大,延伸較長,其餘礦體較小。礦體一般呈重疊-疊瓦狀產出,形狀多呈不規則的似層狀、透鏡狀,膨縮現象明顯,並有分叉復合現象。礦物成分為黃銅礦、斑銅礦、赤銅礦、自然金、自然銅、黃鐵礦、磁鐵礦、輝鉬礦。以粒狀結構為主,礦石構造為浸染狀、條帶狀、條紋狀。拉拉銅礦區是一個含有多種有益伴生組分的銅礦床,有益組分有銅、鈷、鉬、鐵、硫、硒、碲、錸、稀土、金、銀、磷、鎳等13種元素。
二、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及取得的找礦成果
1.2004年以前的找礦歷程
403地質隊三分隊從1956年開始對該區落凼銅礦田開展普查、詳查、勘探。1956~1970年,以小面積找銅為主,主要是在落凼礦區及外圍尋找銅礦。1970~1984年枯乎銅鐵並舉,大面積、全方位、多兵種、多手段、教學科研齊上,集中了大量物力、財力,開展拉拉、黎溪、毛姑埧3個地區的銅鐵礦床勘探和面上找礦工作,於1982年12月提交了《四川省會理縣拉拉銅礦落凼礦區詳細勘探地質報告》。1984~2004年,403地質隊工作陷入低谷,拉拉礦區勘查停滯。
2.2004年以後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及找礦突破
2004年以後,403地質隊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開始重新認識拉拉銅鐵礦田,組織多名專業人員反復查閱拉拉礦田歷史勘查報告、科研報告、論文、原始工程編錄等資料,並多次現場查看鑽孔岩心,分沒租悉析成礦機理,研究銅鐵礦床的源、運、儲、存,提出了找礦新思路。所用資料清單見表1。
表1 拉拉地區地質資料清單
續表
3.資料開發形成新的找礦思路
通過對落凼組鈉質火山岩與黎洪鈉質火山岩以及拉拉以北大團箐組含錳菱鐵礦與雲南姜驛含錳菱鐵礦的對比分析,同時參照地層產狀,提出紅泥坡為復式向斜的新認識。在此思想指導下,403地質隊在拉拉至黎洪之間施工了4個深800 m以上的鑽孔(拉拉ZK764、紅泥坡CK743、十里牌之北ZK-1301、黎洪ZK1)和若干中深孔,確認拉拉銅礦含銅層位和含銅岩石(落凼組鈉質火山岩)綿延到了黎洪、姜驛。紅泥坡復式向斜的確定,開辟了深部找礦和外圍找礦的廣闊前景(圖2,圖3)。
圖2 地質專家查看岩(礦)心
圖3 地質專家進行實物地質資料與原始資料、成果資料對比
4.利用測試資料建立樣品資料庫,動態評估礦床價值
銅的工業指標品位是一個動態指標,根據市場-品位-資源儲量動態關系,研究建立了落凼銅礦樣品資料資料庫,編制了不同工業指標圈礦的儲量計算剖面圖;用不同工業指標計算礦床資源儲量,編制了拉拉落凼礦區Ⅰ、Ⅱ、Ⅲ、Ⅳ、Ⅴ礦體儲量計算水平投影圖,建立了落凼銅礦品位-噸位數學模型。完成工作量:4線至8線,利用301個鑽孔、3198件樣品、13組工業指標計算儲量,編制1∶2000礦區地形地質圖1張、1∶2000礦區儲量計算水平投影圖65張、1∶1000礦區儲量計算剖面圖117張,建立落凼銅礦樣品資料資料庫一個。
利用這一模型,2006年重新對落凼礦區進行資源量估算,新增銅礦資源量18.21×104t,相當於新發現一個中型銅礦床。
5.斑岩型鐵礦資源估算
根據選礦實驗,拉拉地區火山岩系中的磁鐵礦是可以回收的,通過資料分析,拉拉地區前震旦系河口群天生壩組、新橋組、落凼組、大團箐組、小銅廠組和白雲山組的岩石中均含磁鐵礦物,分布在F27(東界)至F13(西界)斷層之間。上述6 組低品位斑岩型鐵礦的資源/儲量估算約17×108t(表2)。
表2 斑岩型鐵礦資源量表
三、推進地質資料進一步開發利用工作設想
403地質隊資料室依法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開展地質資料專項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研究開發,並依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與交流。加快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實施「數字地質」工程,建立地質勘查圖形庫、專業資料庫及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礦床預測模型,建立綜合分析系統,更新查詢信息系統,解決現有地質勘查和礦產資源信息分散、保存方法落後、查詢不便和共享困難等問題,提高地質礦產資源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社會共享程度。收錄四川省各地質勘查行業和各工業部門的地質礦產信息,依法為全社會提供基礎地質、礦產資源信息等地質服務公共產品,讓全社會享受到地質工作的公共成果。
㈢ 煤礦工程地質勘察方法
(1)鑽探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煤礦鑽探技術進展很快。岩芯鑽探已推廣為繩索取芯金剛石鑽探,並朝著多種鑽探工藝配合的方向發展。沖擊回轉鑽探、定向鑽探、反循環鑽探、坑道鑽探、復雜岩層鑽進技術等都取得了成效。泥漿體系從高固相轉為低固相,從單一無機為主轉為高分子為主,地勘水泥和惰性堵漏材料也已得到推廣。鑽探技術已用於陸地區調與普查、能源與固體礦產、地熱與建築基礎等勘探;水域里包括濱海鑽探、深海鑽探和極地鑽探等,以及地下坑道中仰孔、斜孔鑽探等。
(2)坑探
勘探掘進,即鑿、裝、運綜合機械化程度已有相當大的提高,並形成作業線。勘探坑道軟弱圍岩錨注、錨噴加固支護技術和獨立長巷通風技術,以及坑道內柴油機尾氣凈化裝置等皆已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中型液壓鑿岩機的消化吸收良好,並已在生產中推廣使用,同時還積極推廣了新奧法(NATM)施工掘進技術。近些年來小斷面豎井機械化作業線及井深170m掘進技術、小斷面斜井機械化作業線及井深450m掘進技術、吊罐天井掘進技術、光爆及新型爆破器材等先進技術,都取得較好成果。
(3)物探
在物探方法方面,現已形成七大系統與系列,即區域重力調查、第二代航空物探、井中與地下物探、海洋物探等技術系統及油氣勘探、固體礦產找礦、水工環物探等技術系列。在儀器設備方面,已建有十數家地勘儀器製造廠,可批量生產各類物探儀器,滿足了國內勘查行業的需要。國際常規類型我國均有,且已更新了3~5代。在作用與貢獻方面至今已獲得數量頗為可觀的重大地質找礦效果,探測出數以千計的礦產地,數以萬計的供水井位,而且還完成了難以計數的工程勘測項目。同時解決了諸多大地構造和基礎地質問題。
(4)化探
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首先,六種方法,即水系沉積物、土壤、岩石、地植物、水化學、地氣等測量技術業已建立,並取得發展與提高;其次,在應用方面,除用於地質找礦之外,已有成效的用於環境地質、農業地質、污染監測、考古勘察、醫學地質等多方面;最後,化探技術進步方面亦相當突出,主要表現在研究並推廣了一套山區、乾旱區、高寒區、岩溶區等特殊景觀區化探技術,同時,區域化探樣品分析方法、質量監控、標准樣制備和測試方法技術,用於檢查異常的Au、Cu等野外現場分析技術等也發展迅速。
(5)遙感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採用航攝像片進行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以來,地質遙感技術飛躍進步,包括可見光、紅外、微波等多波段成像的現代遙感技術已廣泛用於區調、成礦遠景預測、國土與農業調查、水工環地質普查等多方面,特別是城市遙感綜合調查(如北京8301工程)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又陸續引進了德國RMK航空攝影設備、美國航空數字多光譜掃描儀、航空定量雙道紅外掃描儀及地面處理設備,並引進了陸地衛星多光譜儀拷貝底片資料。MT圖像與SPOT圖像已推廣應用。我國也自行研製了JHY型機載航空紅外掃描儀,開發和推廣了微機圖像處理系統和相應的處理軟體。
(6)測量
測量技術方法水平提高且發展速度很快,地形測量由平板儀測圖為主發展到航空攝影測制(應用航片測制大比例尺1∶1000~1∶1萬圖件,提高工效2倍,成本降低1/3);推廣光電測距技術,使測量工效比原來提高3倍,且可節約一半人力;航空與海洋勘測已應用先進的無線電定位與衛星定位GPS技術等,陸地GPS也已試用。目前地勘行業中測量專業分布在各個部門,從事工程測量、地勘測地、地形測量、海洋測量、城市測量、礦山測量等,同時也進行地質災害監測、地面沉降與地震形變監測等多項工作。
(7)岩礦分析
近年來,岩礦分析技術發展很快,地礦行業已建立起方法較為齊全的實驗測試技術體系。其中卓有成效的有區域化探主、次、痕量元素分析系統,超痕量Au分析方法,15個稀土元素分量測定方法,非金屬礦的物化性能測定方法等。勘查的試驗測試技術也具有較高水平。絡合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都大步提高,極譜儀、光焰光度計、原子吸收光度計等已經普及,並部分配置了石墨原子吸收、X熒光光譜儀、等離子直讀光譜儀等大型設備。
(8)勘察電算
現在物探、化探、遙感、數學地質、測量制圖、水文地質以及科研管理都已用上微機。應用電算主要是進行數據處理(包括物化遙資料解釋推斷、地礦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地質作用過程數學模擬等)、圖形圖像處理、數據管理(如各類資料庫、檢索系統等),以及建立勘察專家系統等。
㈣ 礦山測量的基本方法
礦山包括煤礦、金屬礦、非金屬礦、建材礦和化學礦等等。礦山測量是礦山建設時期和生產時期的重要一環。由於礦山測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不但要為礦山生產建設服務,也要為安全生產提供信息,以供領導對安全生產做出決策。礦山測量的任何疏忽或粗率都會影響生產或有可能導致嚴重事故發生。因此,礦山測量在礦山開采中的責任與作用都是很大的。它的主要任務是:(1)建立礦區地面控制網和測繪1:500~1:5000的地形圖和礦圖;(2)進行礦區地面與井下各種工程的施工測量和竣工驗收測量;(3)測繪和編制各種採掘工程圖及礦體幾何圖;(4)進行岩層與地表移動的觀測及研究;為留設保護礦柱和安全開采提供資料;(5)參加采礦計劃的編制,並對資源利用及生產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此外,在礦山開采階段還有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需要礦山測量來解決。如主巷道的定向與測量,掘進時中、腰線的給定,井下巷道貫通,彎道設置、豎井聯測、斜洞布設,井下場地開拓,回採定水平,礦量計算,井上下對照等等,處處都離不測繪。比如巷道貫通如果不經過精確測量,就不能隨意開挖,否則將造成大量巷道作廢,不僅浪費大,而且影響生產甚至會發生事故
㈤ 礦山測量 需要學習什麼知識
用到礦山測量那本書了,至於軟體的話,學習 word 2003 Excel 2003。
礦山測量主要包括:建立礦區地面控制網、礦區地形圖的測繪、礦山施工測量、地表移動沉降觀測和礦體幾何圖繪制等。
其中,礦山施工測量是礦山建設和開采過程中為各種工程的施工所進行的測量工唯襲作,即地面上的土建工程測量、井下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豎井定向測量和豎井導人高程測量、豎井貫通測量。
在施工建造過程中和運營管理階段,還需定期進行岩層與地表移動沉降觀測、巷道及井身各部位及其相關建築物及輔助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棚敬和位移觀測,以及為礦區的復耕進行測量服務等。
(5)拉拉銅礦露天礦山工程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1.礦山測量的任務:
1、建立礦區控制網和測繪大比例尺地形鏈山慎圖。
2、進行礦區地面與地下各種坑道工程施工測量和驗收測量,以及建井時期的全部測量3測繪各種採掘工程平面圖,礦山專用圖和礦體幾何圖。
4、對資源利用及生產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5、觀測與研究由於開采所引起的地表及岩層移動的基本規律,為留設保護礦柱和水下、建築物下、鐵路下的開采提供資料。
2.礦井的開拓方式類型有:平峒,斜井,豎井。
3.礦山測量在采礦企業的作用:
1、在均衡進行生產方面起到保證作用。
2、在充分開采地下資源和採掘工程質量方面起監督作用。
3、在安全方面起指導作用。
4.井下平面控制的測量的原則:
1、高級控制低級。
2、每項測量有檢查3測量精度滿足工程需要。
5.井下平面導線分為:基本控制導線和采區控制導線
6.井下平面控制測量的主要方法是經緯儀導線,布設形式有閉合導線、符合導線和支導線。
7.井下經緯儀導線的外業包括:選點、埋點、測角和量距,還有導線的延長及檢查工作。
㈥ 露天采礦權實測
露天礦開采是把覆蓋在礦體上部及其周圍的浮土和圍岩剝去,把廢石運到排土場,從敞露的礦體上直接採掘礦石。剝去上部納運嫌岩土的工作稱為剝離。剝離岩土量與采出礦石量的比例稱為剝采比。露天礦床開拓就是自地表挖掘一系列露天溝道至露天礦場地內各個礦體,建立地面與生產台階(在開采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階梯狀工作面)的運輸聯系,從而形成露天采場到選礦廠或碎礦廠、排土場或工業廣場之間的運輸系統,以保證剝采工作的正常進行。根據露天礦的運輸方式,分為鐵路運輸開拓,公路運輸開拓,平硐溜井開拓,斜坡絞車提升開拓及膠帶運輸開拓。大量的砂悄御石、粘土礦都是露天開拓。
(一)實測對象
對於露天采礦權,主要測量露天開採的工作面位置和采場的形狀及范圍,測量對象主要為采剝場、采坑范圍、可確定的已采區以及勘探巷道、探槽和鑽孔的位置等。全面測量采剝場范圍線,按區域、階段平盤測量露天礦地形特徵線的坐標和高程。
對於地熱、礦泉水及二氧化碳氣等采礦權,測量抽采井位。
如果采礦權人已完成控制測量、採掘工程測量任務,編制有採掘(剝)工程綜合平面圖,應選取3~5個特徵點進行實測檢驗,檢驗符合要求的,不必重復測量工作。最近完成的采剝工程圖中上沒有標明的,需補測。
(二)實測要求
採掘工作面應測量工作洞手面延伸的兩個端點,有明顯轉折的要加測拐點。采場范圍應實測剝離場邊界拐點。對礦區內的運輸系統的主要道路,應實測中心線拐點。對可確定的已采區,應實測其范圍並標識。使用GPS擬合高程和RTK為非煤露天礦區所做的控制點,其高程精度放寬到0.25米,以2倍中誤差作為最大誤差。
(三)實測方法
最好使用帶有免棱鏡功能的全站儀。采剝平盤的邊緣很陡,使用棱鏡或RTK 很難到達邊緣位置。免棱鏡的好處是一個人可以操作,多測幾個點不需要人跑,瞄準位置,點擊測量、記錄即可。
對於大型的露天礦,要全面測量采剝場范圍線,按區域平盤測繪其上坎線的坐標和高程;採掘工作面短的測量兩頭,採掘工作面比較長的或中間有明顯轉折的適當增加點位。國家級的大型露天礦,測量工作很正規。收集采礦工程平面圖,檢查幾個點把圖形糾正到1980西安坐標系就行了。對於使用獨立坐標系的要建立獨立坐標系和1980西安坐標系的聯系。
中小型露天礦和砂石礦在做完控制點之後,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點上,用免棱鏡全站儀掃描一圈;不能直接通視的要增加控制點個數或增加過渡點進行測量。
㈦ 礦山土石方工程量的 常用計算方法 及計算步驟
計算方法:就是算出體積寬頻。如果要求噸數的話。需要乘上它的比重。
如果是堆場的話,可以用測量設備(比如全站儀、3d掃描儀等等飢滲)測量進行體積計算。
如果是埋藏在地下的話。就需要先進行打孔 地質勘探。根據鑽孔畫出地質輪廓圖。再與測量出來的地形圖進行對比。切出需要剝離的爛巧脊那部分。剝離的那部分切出來後進行體積計算,這就是你需要剝離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