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知識!測量速度的方法初中,高中的知識
測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測出物體通過距離為s的點用的時間t,則物體在這一段距離上的平均速度=s/t.
測量瞬時速度的方法:用光電計數器測。在相距為△s的很近的兩點處設置光電計數器,測出物體通過的時間△t,則物體的瞬時速度v=△s/△t。由於△s很小,所以可以認為v就是物體的瞬時速度。
Ⅱ 求三種測量速度的方法
1,測量其運動一定距離的時間 路程/時間
2,在物體上附加速度計
3,測量1分鍾內其運動距離
或
測量速度的方法,一種是分別測量位移與時間,而後得到速度;一種是分別測量能量(動量)與質量,而後得到速度;一種是利用多普勒效應,測量發射與反射的頻率,而後得到速度。
Ⅲ 物理中的三種測速度的方法
1.用超聲波照射運動物體,利用多普勒定律造成的波長變化來求速度 (波源遠離物體時波長變長,反之變短)
2.利用頻閃照片(和打點計數器一樣的原理)
3.利用快門。即產生一激光束,使物體穿過激光束擋住光路。若已知物體長度,再處以光被遮住的時間,就得出速度了。
補充4:先取某一固定物作發射器,同時發出一超聲波信號和一紅外信號;再將接收器捆綁在運動物體上,接受這兩個信號。通過測量兩個信號的時間差,來計算運動物體的速度。
Ⅳ 如何求出速度 4種方法來求出速度
目錄方法1:平均速度1、了解基本的平均速度方程。2、計算總距離。3、計算時間。4、用總運動距離除以總時間。5、標明方向。方法2:含有加速度的末速度公式1、注意帶有加速度的末埋埋速度公式。2、將加速度乘以總時間。3、把初速度加上去。4、標明物體的方向。方法3:含有加速度的初速度公式1、注意初速度的計算公式。2、將加速度乘以時間。3、用末速度減去這個速度變化量。4、標明物體運動方向。速度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位移變化量。標准求法是將位移除以時間得到,不過也有一些其他方法來求速度。下面教你怎麼做。
方法1:平均速度
1、了解基本的平均速度方程。平均速度就是測量一定時間段內位移變化量的量。公式可以寫作:v(av) = [d(f) - d(i)] / [t(f) - t(i)]
或者
v(av) = Δd / Δt
v(av) 表示"平均速度"
d(f) 表示 "最終距離" ,d(i) 表示"初始距離"
t(f) 表示 "最終時間" , t(i) 表示 "初始時間"
Δd 表示 "位置改變數" , Δt 表示 "時間改變數"
2、計算總距離。要計算總距離,需要將末距離減去初距離。例如: Δd = d(f) - d(i)初始距離: 5 m
最終距離: 25 m
Δd = d(f) - d(i) = 25 - 5 = 20 m
3、計算時間。要計算時間變化量,需要用末時間減去初時間。例如: Δt = t(f) - t(i)初始時間: 4 s
最終時間: 8 s
Δt = t(f) - t(i) = 8 - 4 = 4 s
4、用總運動距離除以總時間。要找出速度或速率,需要用距離除以時間變化量。例如: v(av) = Δd / Δt = 20 m / 4 s = 5 m/s
5、標明方向。要表述速度,而不是速率,你需要加上運動的方向。例如: 向東(或南西北等方向)5 m/s 。
方法2:含有加速度的末速度公式
1、注意帶有加速度的末速度公式。如果有測量加速度,就可以用時間改變數乘以加速度,加上初速度,求得末速度。公式可以寫作彎核螞:v = v(0) + (a * t)
注意這個公式的變式一般用來計算加速度:a = [v - v(0)] / t
v 表示 "速度" , v(0) 表示 "初始速度"
a 表示 "加速度"
t 表示 "總時間"
加速度是物體速度的改變率。
2、將加速度乘以總時間。只要有時間量和加速度,就可能可以得到速度。最開始的步驟,是將加速度乘以時間變化量。例如:計算一個物體往北以 10 m/s的加速度運行了 5 s,其初速度是 2 m/s 向北。a = 10 m/s
t = 5 s
(a * t) = (10 * 5) = 50
3、把初速度加上去。要有初速度,才能求出平均速度。將初速度加上剛才的乘積,得到現有速度。例如: v(0) = 2 m/sv = v(0) + (a * t) = 2 + (50) = 52 m/s
4、標明物體氏逗的方向。要將速度區別於速率,需要標明物體運動的方向。例如:向北 52 m/s 的速度。
方法3:含有加速度的初速度公式
1、注意初速度的計算公式。你可以用加速度公式推導出初速度 的計算公式。要用末速度減去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乘以時間),得到初速度。公式可以寫作:v(0) = v - (a * t)
注意這個公式可以推導出求加速度的變式: a = [v - v(0)] / t
v 表示 "速度" , v(0) 表示 "初速度"
a 表示 "加速度"
t 表示 "總時間"
加速度表示物體改變速度的快慢。
2、將加速度乘以時間。要計算初速度,要用時間乘以速度變化率,或者叫加速度。例如: 一個物體向北以52 m/s 速度運行,其加速度是 10 m/s, 求5 s後的速度變化量。a = 10 m/s
t = 5 s
(a * t) = (10 * 5) = 50
3、用末速度減去這個速度變化量。除了知道加速度和時間以外,還需要了解末速度。用末速度減去這個量即可求得初速度。注意這樣就可以得到初速度了。
例如: v = 52 m/sv = v - (a * t) = 52 - (50) = 2 m/s
4、標明物體運動方向。沒有標明方向,就是速率,而不是速度。要標明物體運動的方向。例如:向北 2 m/s 的速度。
Ⅳ 物理知識!測量速度的方法初中,高中的知識
測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測出物體通過距離為s的點用的時間t,則物體在這一段距離上的平均速度=s/t.
測量瞬時速度的方法:用光電計數器測。在相距為△s的很近的兩點處設置光電計數器,測出物體通過的時間△t,則物體的瞬時速度v=△s/△t。由於△s很小,所以可以認為v就是物體的瞬時速度。
Ⅵ 如何測量車速
通過導航軟體測試。手機的導航軟體可以實時顯示車速飢做拆,並且有語音提示。常用的導航軟體有網路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
測試方法如下:
1、打卡手機導航軟體主界面,以高德地圖胡鉛為例。打開路線,輸入要去的終點。
2、選擇好要去的終點後,點擊,爛棗會出現導航界面,點擊開始導航。
3、點擊開始導航後,系統會自動進入導航界面,左上角就會顯示當前車速
Ⅶ 高一物理,三種測量速度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鹽水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然後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②用天平測燒杯和剩餘鹽水的質量m2;
③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1-m2;
④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⑤根據ρ=mv算出鹽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燒杯、天平和砝碼、純水、鹽水、記號筆
分析:在沒有量筒,液體體積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藉助於等體積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體積相等時,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等於它們的密度之比.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m0;
②用燒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記號筆在液面處記下記號,並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總質量m1;
③再用燒杯取與水等體積的鹽水(鹽水液面與記號處相平),並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總質量m2;
④因純水和鹽水體積相等,
有ρ鹽水ρ水=m2-m0m1-m0,
得鹽水密度ρ鹽水=m2-m0m1-m0ρ水.
[方法三]器材:彈簧秤、小石塊(或其它在鹽水中下沉的物體)、細線、鹽水、量筒
分析:在沒有天平,液體質量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識間接測量.
實驗步驟:①用彈簧秤測小石塊的重力g,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鹽水,讀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
②將小石塊浸沒到量筒的鹽水中,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和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
③由f浮=g—f算出浮力,由v=v2—v1算出石塊的體積;
④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得ρ鹽=f浮gv=g-fg(v2-v1)。
Ⅷ 測距測速方法有哪些
短距離的精確測距可以用尺子量,如果木有尺子,可以用人體構造上的方式作估測,比如我中指跟食指的最大間距是20厘米,臂展是164厘米。長距離的測量方式可以使用汽車作為工具,車上都有行駛距離表的。
激光可以進行測速。
激光測速(measurement of velocity by laser)是測量移動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的頻率由於多普勒(Doppler)效應發生的偏離,在被測物體是熱的或者是易碎的不能用接觸法時,這種方法是很有用的,已用此法測出軋鋼機中熾熱鋼坯的移動速度。
激光測速就是能通過激光對物體運行速度的測量,它是對被測物體進行兩次有特定時間間隔的激光測距,取得在該一時段內被測物體的移動距離,從而得到該被測物體的移動速度。同時它也是一種新型的測速測量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測量設備已不能滿足現狀的需求,已漸漸地被淘汰,而激光測速感測器已被廣泛使用,它在很多領域中測量有著重要意義。ZLS-C50激光測速感測器和ZLS-Px激光測速感測器是特別定製高精度的兩款激光測速感測器,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常用的兩款高精度激光測速感測器。並且它們通過與計算機連接,可對被測物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測量控制,這也是現在測量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Ⅸ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主要是運用公式v=s/t。儀器:斜面、小車(或小球)、刻度尺、手錶(或停表)、金屬片,實驗方法如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把s2和以後測得的數值記錄下來。
2.測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棚辯到撞擊金屬片時所用的時間t1。
3.根據測出的st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4.將金屬片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在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的平均速度v2。
5.求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s3所用的時間t3和平均速度v3。
實驗注意:
1.路程s和時間t必須對應,即選定某路程s,必須用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
2.在正式測時間t之前先反復練習幾次,熟練以後,時間t會測得更爛悶准確一些。
3.斜面坡度不可過小,否則小車做變速運動不明顯,坡度也不可過大,否則,小車運動太快,時間太短,不便於測量。
4.測量路程時,不可從斜面頂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點,必須從小車的鏈歷缺頭量到頭,或從尾量到尾,否則計算有誤。
5.實驗時兩人一組,要設專人計時,記下小車開始運動時和撞擊金屬片時的時刻t1和t2,則t= t2-t1就是小車通過這段路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