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蘋果手錶要裝「心電圖」!雙手一「碰」就能測,血壓血糖也不遠了
作者 JimmyMa
來源 極果編輯部
這幾天,可能有不少小夥伴都刷到了這樣一條新聞。Apple Watch 的心電圖功能要來了?!#數碼 科技 要聞#
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份文件中顯示,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有關「移動心電圖房顫提示軟體」的批准。
雖然在文件中並未明確表示,但基本大家都猜到了,這說的是 Apple Watch 的心電圖(ECG)功能。
其實從Apple Watch 4代開始(SE除外)的三款蘋果手錶都支持該功能,只不過只在部分國家和地區開放,這功能都能做些啥?到底靠譜嗎?未來的智能手錶甚至能測血壓、血糖?!極果君就給各位小夥伴來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其實,用手錶、手環測量心跳,倒不是什麼新鮮功能。以 Apple Watch 為例,測量心率靠的是「光」。
採用「光體積描述法」(PPG)——簡單來說,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光來測量血液的流通量,從而判斷心跳。
血液是紅色的,會吸收綠光,手錶上的綠色LED燈發射綠光,感測器通過測量返回的綠光多少來判斷血流量,心臟跳動時血流量會相應增加,因此心率就這樣被測出來了。
不過平時手錶並不會一直發出綠光來測心率,更多的則是利用紅外線每十分鍾左右測量一次心率,在紅外線難以取得較為准確的結果時,才會用綠光LED。
因此,手錶只是通過「光」來檢測心率,你非要拿它測一些別的東西,可能也會有「讀數」出現……當然,沒什麼參考價值,比如這根「心跳過速」的香蕉。
通過測量心率,可以提示心率的快慢、以及檢測心律不齊。
而自 Apple Watch 4 (SE除外)以後的蘋果手錶則增加了 ECG ,也就是心電圖功能。
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先要知道,心電圖的原理。簡單來說,每次心跳時,心肌細胞去極化會在皮膚表面引起很小的電學改變,如果在心臟的任意兩面放置兩個電極,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記錄到兩個電極間微小的電壓變化,並可以在心電圖紙或者監視器上顯示出來。
去醫院做過心電圖的小夥伴都知道,完整的心電圖需要在手腕、腳腕、胸部等地方放置多個電極,來測量心電圖,為什麼需要帶這么多「感測器」呢?
一般而言,標準的心電圖由「12導聯」構成,所謂12導聯,就是貼附在身上的電極可以構成12組迴路,觀測出12組心電圖,這樣需要在身上放置10個電極,可以從多個方向來「觀測」心臟。
12導聯與10個電極的所在位置示意圖
除此之外,通常還會有「3導聯」、「5導聯」的心電圖儀器,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來使用。
而 Apple Watch 的心電圖功能只能測量「單導聯」的心電圖——即左臂與右臂所組成的導聯Ⅰ(Lead Ⅰ)。在使用手錶測量心電圖時,需要將不佩戴手錶的那隻手的手指放在錶冠上,形成迴路。
極果君用 Apple Watch 測量的心電圖
如果把 Apple Watch 放到身體其他位置來測量心電圖,理論上還可以得到導聯 II 與導聯 III 的檢測結果,從更多角度檢測心臟,不過這種用法並未通過蘋果的官方印證,因此蘋果也不會對另外兩種用法的結果負責,但有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
目前,ECG功能雖然已經過審,但還是尚未開通使用,想體驗的小夥伴還是需要再等等,雖然一些電商平台上提供幫助開通該功能的服務,不過存在一定賬號安全隱患,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為好。
通過使用手錶測量心電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房顫的出現。不過萬萬要注意,它也不是萬能的……。
剛剛提到的導聯Ⅰ,主要觀測的是心臟的高位側壁,因此,在心臟其他部位出現問題時,只看這一個角度的心電圖可能比較難以發現問題。
因此,Apple Watch 並不適用於已經患有心臟疾病的人用來日常監測。市場上幾百塊的攜帶型心電檢測儀都三個導聯(相當於從多個方向觀測心臟),畢竟術業有專攻,Apple Watch 並不是一個專門用來測心電圖的東西。
一款攜帶型心電監測設備
但 Apple Watch 的心電圖功能就完全沒用嗎?並不是,它能通過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認證,就說明它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蘋果手錶通過檢測心電圖,可以有效地發現房顫等心臟問題,曾經也有報道中提到,有人因為利用 Apple Watch 的心電圖功能發現了心臟問題,及時進行治療,救回一命。
外媒報道稱,一位女性的丈夫通過Apple Watch發現房顫並及時進行了治療
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智能手錶正確記錄心臟病發作的准確率為 90%。因此,這類產品的正確用法到底是怎樣的?
如果你是一個患有心臟疾病的人,那你需要做的事很簡單——去看醫生,而不是依靠什麼手錶。聽取醫生的建議,購買更專業的醫療器械,是你唯一的選擇。
而如果你只是一個 健康 意識比較高,時刻注意自己身體的人,那市場上的智能手錶就比較合適了,這類產品就像是「保險」一樣,能一定概率發現你可能存在的心臟 健康 問題,對你進行預警。
很多心臟問題平時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一旦發病,所引發的後果也很嚴重。今年的歐洲杯上,丹麥隊核心選手埃里克森在比賽中突然自己倒地,就是因為突發的心臟問題,還好搶救及時,現在已經沒有大礙。
埃里克森發布在社交平台上的自拍
當然,還是記住,有問題及時看醫生,不要依靠一個小小的智能手錶,它最多隻能提醒你:要去看醫生了!未來的 Apple Watch 還能做什麼呢?血壓甚至是血糖?
Apple Watch 還能擁有什麼 健康 功能呢?蘋果的一項專利讓人「眼前一亮」。
平時我們在測血壓時需要一個充放氣的過程,如果照搬到智能手錶上,對手錶的體積、續航甚至是外觀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不過,蘋果一項名為「使用多功能腕戴式設備進行血壓監測」的專利顯示,只需要通過腕戴式設備上的三組電極就可感知左心室收縮的脈沖電信號,基於時間來確定血壓的數值。
這項技術更大的突破在於,可以簡單方便的對血壓進行持續性監測,如果能具有持續監測的能力,那市面上的家用血壓儀器可能都要「失業」了。
如果說測血壓還沒有那麼厲害,那麼測血糖的功能就更「神」了。通常來說,測血糖必須要抽血,非常麻煩且痛苦,特別是對於長期需要監測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真的是噩夢。
而蘋果的這項有關血糖監測的專利顯示,利用「太赫茲電磁輻射」來對血管進行「照射」,通過測量吸收量來檢測血糖值。
利用太赫茲電磁輻射測量血糖的專利原理圖
此外,利用近紅外光也可能對血糖值進行監測,血糖濃度會影響光的吸收以及光路,目前相關研究也在持續進行中,除 Apple Watch 外的多款智能手錶也打算將相關功能加上去。
不過可惜的是,血壓或者血糖功能可能不會來的那麼快。這兩項測量值的讀數必須准確,如果偏差過大,可能會影響患者對用葯量的控制。例如攝入過多的胰島素導致低血糖等。
目前來看,預計在今年秋季發布的新一代 Apple Watch 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外觀方面,據預測稱,可能將會採用 iPhone 12系列的方角設計,小夥伴們覺得哪種更好看?
續航方面,性能優化將會進一步降低能耗,預計續航時間將會從現在的18小時延長到20小時左右,兩天一充其實還是有點困難。
在 健康 功能方面,可以說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就是 Apple Watch 了,而其他廠商的智能手錶也在追趕。小夥伴們最期待哪個功能呢?
2. ppg是什麼意思 醫學
對於糖尿病,臨床認為這是一種個體化因素很高的疾病,每個病人都有不同的血糖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高血糖分為兩個部分:基礎高血糖和進餐相關的高血糖,只是每個病人這兩部分的組成和貢獻比例不同。基礎高血糖反映為空腹血糖FPG,進餐相關的高血糖反映為餐後血糖PPG,那麼還有一個概念叫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概念自己查),反映一段時間內的整體血糖水平。那麼這三項數值到底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呢,在臨床治療中到底應該怎樣去平衡FPG、PPG、A1c的重要性呢,今天讓我們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
首先來看看血糖的「構造」,左側是糖人血糖,右側是正常血糖。
來自Kikuchi K et al, Endocrine Journal, 57 (3): 259-266, 2010
多項研究的結論證實:FPG與A1c呈線性相關,而PPG與A1c沒有線性關系。也就是說,FPG對A1c的貢獻率更高,並且隨著A1c的升高,FPG對整體血糖的貢獻率隨之升高。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來看FPG、PPG、A1c:
1、首先控制空腹血糖
FPG是全天血糖的基礎,PPG依附於FPG,而且FPG對A1c的貢獻率更高。FPG主要來源於肝糖原輸出,PPG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飲食、餐時胰島素分泌、外周抵抗、餐後運動等等。所以首先控制空腹比控制餐後更最簡單更有效,也是個體化治療的基礎。
2、空腹血糖達標是A1c達標的基礎,A1c是遠離並發症的關鍵,也是我們控糖的目標。
3、空腹血糖達標之後,再根據A1c水平,酌情追加餐時方案。
A1c達標就已經有效降低了並發症的發生,PPG在這時偶爾高一點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也是Basal-Plus基礎追加策略的核心(在這里),先控制住空腹血糖,然後用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案去針對餐後血糖,只要A1c達標即可,而不是一堆葯物空腹餐後一起搞,費錢費力還混亂。
實際上,我們去就醫,很多醫生都是給你空腹餐後一起調整,這是因為我們的醫療現狀問題,有多少人能做到定期復診,檢測糖化呢?對此,醫生也很無奈,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良好的依從性,經常復診監測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3. 餐後血糖怎麼值
餐後血漿葡萄糖[PPG]
餐後血糖--進餐10分鍾,隨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血糖開始升高。
正常人,進餐後0.5-1小時血糖達峰,<140mg/dl,2-3小時回復至餐前水平。雖血糖已恢復,碳水化合物在餐後5-6小時內繼續被吸收
2型糖尿病餐後胰島素分泌峰值延遲;胰升糖素不下降;肝糖產生及周圍組織糖利用異常,致餐後血糖持續升高,2小時仍明顯增高或達峰
餐後血糖作為糖尿病診斷標准敏感性更高,空腹血糖是在糖尿病發病時升高,但是,OGTT(口服葡嘩運譽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是在發病前約10年前已處於臨界狀態(IGT),為了早期診斷糖尿病,應亂段該重視OGTT2小時血糖也就是餐後血糖。
餐後高血糖升高對終末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在:餐後急性高峰引起甲基-己二醛等糖化產物的增多,引起急性毒性反應,持續的HbA1c升高,糖基化產物沉積於終末器官,引起大血管悄宴、微血管和神經並發症。目前,有研究證實餐後高血糖的急性高峰或高位平台比持續中等水平的HbA1c具有更大的毒性作用,血糖濃度越高,與組織器官內的葡萄糖濃度差越大,對組織的損害越嚴重。
4. 餐後血糖簡寫
餐後血糖簡寫:PBG(空腹血糖(英文縮寫FBG)和餐後2小時血糖(PBG)。FBG的正常值(以血漿為准)應<6.1mmol/L(110mg/l),≥7.0mmol/L(126mg/dl)為糖尿病,PBG<7.8mmol/L(140mg/dl)為正常,≥11.1mmol/碼枯L(200mg/dl)為糖尿病。FBG值在110~125mg/轎拍dl之間,PBG值在140~閉模羨199mg/dl之間即為血糖增高)。
5. 自測血糖怎麼測測幾次
如何自我監測 將每天如何吃飯,如何用葯,四段尿糖記錄下來,將每1—2周完整地測一天4次或7次的血糖記錄下來,將生活中特殊情況及其引起的血糖變化記錄下來,這個監測記錄反映的是您的病情最真實的情況,可以發現哪些事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哪些事情可以使血糖降低,哪些事情對血糖無影響,從中可以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作為調整生活的依據,並為醫生指導您正確的治療提供了依據。 a.四段尿糖: 把一天分為四個階段:睡覺——早餐,早餐——午餐,午餐——晚餐,晚餐——睡覺。分別將每個階段的尿無論尿幾次都留在一起,稱為段尿,它體現每個階段血糖從低→高→低的綜合結果。 b.血糖: (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7點的血糖,早8點以後抽的所謂「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義) 臨床意義:體現夜間基礎狀態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況(黎明現象)及降糖葯遠期療效的綜合結果(如果降糖葯的較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2)午餐前、晚餐前、睡覺前血糖 臨床意義:體現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葯的較遠期療效(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3)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 臨床意義:體現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也是篩選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200mg/dL)可診斷糖尿病,若小於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試驗(OGTT)來確診。 注意事項: ①餐後2小時指從吃第一口飯算時間。 ②既然體現治療效果,故驗血曰吃飯、運動、用葯、生活中各種情況要與平常一樣。 (4)夜間血糖 臨床意義: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間血糖一直在高還是凌晨羨世時才高的,兩種情況的治療不一樣,故可以自行設計測測夜間血糖,如:0點、2點、4點、6點的血糖。 (5)隨機血糖 臨床意義:轎派簡捕捉機體在特殊情況下對血糖的影響,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飲酒、勞累、生病、情緒變化、月經期等。 及時捕捉低血糖的瞬間(約10分鍾之內)。當低血糖後機體中升血糖的激素馬上釋放,10分鍾左右血糖就會升高,甚至高出平時的水平(梭莫基反應),所以當懷疑有低血糖發生時要及時測血糖捕促低血糖的瞬間。若測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則不能明確是低血糖後高血糖反應還是本來就沒有低血糖,兩種情況治療完全相反。 (6)餐後1/2—1小時血糖 臨床意義: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別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飲料、西瓜、葡萄,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 測吃這些食品後短時間的血糖,如1/2小時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如蘋果、梨、桔子等)血糖最高時的情況,應測餐後1小時血糖。 c.怎樣做監測記錄: (1)最好每天都測四段尿糖並記錄下來,在沒有條件存放段尿的情況下,最好每次排尿都用試紙測測尿糖並記錄下來,這樣更能反映實際情況。 ①無論是否用口服降糖葯,還是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當血糖未達標時,需至少每周正規測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覺有血糖)。 ②用口服降糖葯治療的病人,如果血糖已達標,生活有規律,無特殊情況,每2周最好正規測一天7次血糖,至少測一天4次血糖(即早餐前+三餐後2小時血糖)。 ③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如果血糖已達標,生活有規律,無特殊情況,每1—2周必須正規測一天7次血糖。因胰島素劑量或種類的調整需依據一天7次血糖的結果甚至更多的結果,一天4次的血糖結果不夠全面。 ④以前只測「空腹」血糖及午餐後2小時血糖(或早餐後2小時血糖)現在認為是不全面的,應當糾正。 ⑤醫院門診只能測早餐後2小時及午餐後2小時血糖,其他血糖的測試是滿足不了的,需病人自閉褲己在家測試,故每個糖尿病病人必須自備一台血糖儀,並且隨身攜帶,出門在外可按時測血糖,也可隨時捕捉特殊情況下的血糖變化,及時捕捉低血糖的瞬間。 ⑥購買血糖儀時不要圖便宜,要「買好不買壞」。因不同廠家生產的血糖儀與試條是配套的,互不通用,故要買保證試條供應的血糖儀。 血糖值是以靜脈血的血糖為標准,有些血糖儀測試值低於靜脈血測試值,需要增加適當的比例,使用血糖儀時要注意這個問題,最好選用將測試值已修正好與靜脈血測試值一致的血糖儀。 (3)將每天如何吃主食(總量及分配),如何用降糖葯,四段尿糖,定期測的血糖及生活中的特殊情況,血壓、體重,按日期都填到本監測記錄本上。看病時一定要攜帶此監測記錄本。 (4)定期到醫院做有關糖尿病並發症的檢查。 ①糖化血清蛋白(GSP)可每2—4周測一次。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每2—4個月測一次。 ②腎功能、血脂、肝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正常者,每6個月—1年檢查一次。 ③眼睛病變的檢查(如眼壓、晶狀體、視網膜的檢查)正常者每6個月—1年檢查一次。 ④其他相關疾病(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神經病變,腎臟病變,心理障礙等)應定期到相應科室檢查與治療。 ⑤若有相關疾病,要遵醫囑按時檢查治療,不要因找不到自己理想的醫生而不找其他醫生看病,以免延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時機。 糖尿病監測治療記錄表示範(用口服降糖葯治療) 亞太地區治療糖尿病達標標准(2002年5月)插表 控制指標 正常人 糖尿病 血 糖 空腹血糖(FPG)mmol/L ≥3.3-<6.0 ≥4.4-<6.1 ≥6.1-<7.0 ≥7.0 餐後2小時血糖(PPG)mmol/L ≥3.3-<7.8 ≥4.4-<7.8 ≥7.8-<10.0 ≥10.0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4--6 <6.5 ≥6.5-<7.5 ≥7.5 血壓mmHg <130/85 <130/80 ≥130/80-<140/90 ≥140/90 體重指數(BMI)公斤/米2 男 18.5--23 <25 ≥25-<27 ≥27 女 <24 ≥24-<26 ≥26
6. 人的血糖多少為標准
空腹握念晌:3.92~6.16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餐後:5.1~7.0mmoi/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監測空腹血糖前要保證空腹8小時以上,最好在高坦早晨6-8點測空腹血糖,不吃飯,不吃葯。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前要保證正常飲食。血糖的異常也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的血糖升高及降低。生理性血糖升高常見於檢查前食大量的含糖段鋒量高的食物,飲酒或者壓力過大等。
病理性的血糖升高見於糖尿病。生理性的血糖偏低見於長期飢餓、持續劇烈運動、惡性腫瘤等惡病質者。病理性血糖降低常見於腎上腺、垂體等內分泌疾病、胰島細胞瘤等。
嚴重的低血糖會導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現血糖異常,需要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盡早給予有效的治療方案。
(6)血糖PPG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血糖濃度失調會導致多種疾病。如持續血糖濃度過高的高血糖和過低的低血糖。而由多種原因導致的持續性高血糖就會引發糖尿病,這也是與血糖濃度相關的最顯著的疾病;而低血糖則會出現頭暈、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休克等症狀。
除了葡萄糖外,血液中實際上還含有一定量的果糖和半乳糖,但只有葡萄糖的濃度水平可以作為代謝調節(通過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來調節)的信號。
人在極度緊張,恐懼,勞累的狀態下,會使腎上腺激素激增,阻止胰島素生成,從而影響血糖值。
7.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多少
我們知道血糖是否處於正常值是判斷是否得糖尿病的標准,根據這個數值可以准確判斷和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動向,我們通常會根據這個數值來判斷病人是屬於高血糖還是低血糖。血糖正常值對於不同人群,不同狀態下也有不同的標准。我們通常把血糖正常值分為三種,分別是空腹血糖正常值、餐後血糖正常值、孕婦血糖正常值。而平時凳攔我們聽到別人常說的血燃唯糖正常值一般都是屬於空腹時的人體血糖正常值,因為在飯後人體會因為攝入糖分而增加,而孕婦也屬於特殊人群。
一、正常血糖值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爾/升(12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復測定可診斷為糖尿病。
③:當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漿血糖在6.4毫摩爾/升(115毫克/分升)以上,應做糖耐量試驗。
④當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2、餐後血糖正常值
餐後1小時: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200mg/dl)
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餐後3小時:第三小時後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2]
3、孕婦血糖正常值
①孕婦空腹不超過5.1mmol/L
②孕婦棗段胡餐後1小時:餐後1小時血糖值一般用於檢測孕婦糖尿病檢測中,權威數據表明孕婦餐後1小時不得超過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婦餐後2小時:餐後正常血糖值一般規定不得超過11.1mmol/L,而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規定不得超過8.5mmol/L。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 一天內血糖波動多少算正常的
血糖波動的范圍
1、空腹時候的血糖
指從前一天晚上10點起禁食禁水,次日清早6~8點未進餐時所測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所反映的未進餐時血糖水平可用於判斷降糖葯物是否有效,降糖方案是否合理,同時它也是糖尿病的診斷指標之一。空腹高血糖的發生一般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是睡前用葯不足或進食過多。第二是所謂的「黎明現象」,另外就是「蘇木傑現象」,也叫做低血糖後高血糖反應。
2、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
一般指從進食第一口食物開始計時2小時測得的血糖值;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時的餐後2小時血糖是從喝第一口葡萄糖水開始計時。餐後2小時血糖可以反映胰島素分泌能力(尤其是進食後早期胰島素分泌能力)是否良好、餐時胰島素或口服葯劑量是否合適。糖尿病早期患者中,70%~80%都是先有餐後血糖高,隨後才開始空腹血糖高。這是由於糖友存在胰島素抵抗的現象以及進食後早期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分泌高峰後延。
3、血糖的波動規律
血糖水平是受到飲食、運動等各種因素影響的,所以一天之中是在不停變化的。但是人體的調控系統使血糖維持相對穩定的水平,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在3.5-5.6mmol/l,餐後兩小時在3.5-7.8mmol/l之間。一般來講人體血糖波動的規律是:三餐後形成3大高峰,黎明期間(4:00-8:00)形成一個小高峰,夜間(1;00-3:00)這個時間的血糖最低。當然在叢拍搜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升高,如應激狀態、葯物因素或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糖分等。
正常血糖值的變化規律
1、正常情況下,血糖在一天中是有輕微波動的。一般來說,人體血糖的變化規律是凌晨 3時血糖值為最低(一般不應低於3.8mmol/L),然後餐後血糖逐漸升高。正常人胰島素分泌正常,這種波動是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的,即正常人的空腹靜脈血漿血糖(FPG)濃度應小於6.1 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2hPPG)略高,但是應該小於7.8 mmol/L。因此正常人的血糖相對的穩定,既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
2、正常人血糖值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受胰島素抵抗激素影響明顯,血糖值會逐漸升高。因此,患者一般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時-8時取血,8時以後血糖值會越來越高,不能真實反映治療效果了。
血糖測試的意義及次數
1. 實施血糖監測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變化,對生活規律,活動,運動,飲食以及合理用葯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並可以幫助患者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到醫院就醫。
2. 血糖監測的結果可被用來反映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和葯物治療的結果,並指導對治療方案的調滲歷整,改善治療狀況。
3. 實時血糖檢測可以降低糖尿病並發症的風險。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身體狀況。
4、血糖不穩定:每天測7次檢測血糖的次數和血糖控制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動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麼應該嚴格按照每天測7個時間點血糖的頻率進行檢測,即三餐前+三餐後+睡前,如果早晨出現異常血糖波動,必要時還需加測凌晨2點或3點血糖。如果血糖控制已經比較穩定了,也不要以為血糖監測不需要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應該至少每個星期監測3個時間點,比如每周一三五監測餐後血糖,或者二四六監測餐前血糖。總之就是抽檢,如果發現血糖異常,應該及時就醫。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而且近幾年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大家總算真正地重視起了糖尿病,我接觸過一些人,其實還蠻年輕的,十八十九歲的年紀,在向我進行咨詢的時候,就特別擔心自己會得糖尿病。然而在提到糖尿病的時候就不得不提到血糖的波動,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控制血糖的穩定,所以血糖的波動就成為了糖尿病患者首要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血糖波動呢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正常人在生理狀態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動。由於人體有著非常精密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使得一天內的血糖波動幅度小於2-3毫摩爾/升。2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存在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導致血糖調節機制受損,再加上飲食控制不當、降糖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療依從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總體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後血糖會顯著升高,全天24小時血糖曲賀純線波動明顯增加,一天內的血糖差可能數倍於正常人。
血糖波動的原因
運動影響:運動也會引起血糖的波動。糖尿病的病人需要強調運動,如果不運動的話,血糖水平就會波動,但是如果運動的太劇烈,血糖也會因為應激、體內激素的變化,引起血糖升高。
飲食不節:是血糖波動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當人在正常進餐後,血糖就會有較大的波動,有些城市市民特別喜歡吃糖醋排骨、油麵筋、洋快餐等一些高油、 高脂的食品,有些人需要應酬,經常是煙酒不離身,這些都會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即血糖升高。
睡眠不好:睡覺睡得好不好,也會對血糖波動有很大影響。如果一個人失眠的話,那麼他第二天的血糖可能就很高。
環境變化:長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環境突然改變、天氣變化、季節更替、懷孕等都是產生應激性血糖波動的重要因素。
細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較弱,如果皮膚破了,很容易出現感染,而且感染很難較快得到控制,感染後,患者分泌比較多的應激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血糖波動的影響
有短期和長期的影響,短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症狀方面,比如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長期來說,會對病人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造成影響。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細胞功能本身就比較差,如果血糖波動過大的話,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會加快,那麼他將來的血糖控制就會更加的困難;第二個更長期的影響就是對他的並發症的影響,血糖的波動和血壓的波動很類似,血壓的波動能引起心、腦、腎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風。血糖波動也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長時間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容易出現動脈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並發症。在很多的臨床研究裡面也得到證實,血糖波動大的話,患者的心血管和腦血管患病的風險就會明顯增加。
血糖波動怎麼辦
1、注意生活方式 要少吃高熱量的食物,將體重控制在標准范圍內(BMI24),體重超重的患者要減肥。在食物構成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少吃高脂食品,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粗纖維食物。
2、要合理地進行運動 糖尿病患者如果盡量參加運動的話,血糖水平肯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下降。建議糖尿病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星期運動五天,每天運動半小時左右。因為運動時間一般是在餐後,所以運動量的大小直接影響餐後血糖的高低。
3、情緒對血糖的影響 事實上,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樂觀一點,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莫要對疾病過於悲觀,這樣反而是雪上加霜。
4、不要過量飲酒 大量飲酒對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害的,有些患者大量飲酒後會由於酒精損害肝臟導致肝糖原儲備下降而引起低血糖,還有些患者大量飲酒後由於糖代謝障礙引起高血糖,喝酒過多還可能導致酒精性肝損害。
對於血糖波動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血糖監測
1、實施血糖監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變化,對生活規律、活動、運動、飲食以及合理用葯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並可以幫助患者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到醫院就醫。
2、血糖監測的結果可被用來反映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和葯物治療的結果,並指導對治療方案的調整,改善治療狀況。
3、實時血糖檢測可以降低糖尿病並發症的風險。
4、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身體狀況。
結語:既然意識到了血糖波動的危害,為了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就應該盡量減少血糖的大幅波動,提倡「平穩降糖」,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使一天內的血糖波動控制在5毫摩爾/升以內。
通過指尖血評估血糖波動有三種方式,為了用公式表達,我們用字母標注各點血糖值
1.餐後血糖波動幅度(PPGE)
三餐後2小時的血糖與其相應餐前血糖差值絕對值的平均值,正常范圍為 2.2mmol/L
計算時至少有同一天內的一組餐前餐後血糖值,有三組餐前餐後血糖值更好;如果餐前比餐後高,則用餐後血糖值減餐前血糖值。
2.日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LAGE)
正常范圍是 4.4mmol/L
計算時至少有同一天內的2個點的血糖值。
3.一日內多點血糖的標准差(SDBG)
正常范圍 2.0mmol/L
計算時至少有同一天內的4個點的血糖值,有7個點的血糖值更好。
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閱讀更多內容:
胰島素注射問題-簡答篇
注射針頭那些事,別怪我沒告訴你!
人體一天中的血糖是怎樣變化的?
這個問題是一天的血糖波動不宜超過多少?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人的一天血糖主要是吃三頓飯而定,人為什麼會血糖高會得二型糖尿病,主要毛病出在每天三頓飯上,人往往這些食物好吃他們會無節制地吃,比如說;大米飯好吃就拚命吃,我們從前不懂,老法人家,中飯,晚飯,菜沒有多少,飯要吃飽,大米飯一頓吃八兩,早上三個包子,3兩粥,吃下去全部是葡萄糖它要人體胰島素細胞來分解,長此下去到中老年負擔超重胰島素細胞逐漸損傷,到了中老年形成了2型糖尿病。所以說;早上吃的好,(吃一個饅頭或二片麵包主食夠了)那麼血糖值二個小時測一下在8以內所正常,超過8以上胰島素細胞損傷,中午吃的飽(大米飯2兩至3兩之間,晚飯吃的少(大米飯2兩),以此類推,每天的血糖值飯後二小時測得手指全血血糖值不要超過8血糖值正常。
正常情況下,一天內血糖是有輕微波動的,空腹大約在1.5個左右-2.8個值。飯後血糖也不能超過3.3個值。(這個波動值也是以正常值最大范圍來說得)而且血糖的波動主要是受飢餓、運動、進食的影響。
來看看控制、調節血糖水平是受什麼影響的?
胰腺中的胰島具有外分泌功能和內分泌功能,胰島中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他細胞承擔分泌與消化有關的幾種激素。在整個代謝過程中,胰島素起著合成代謝的作用,起著調節糖代謝、脂代謝,促進肝糖原、抑製糖異生,促進葡糖糖轉化為脂肪,抑制脂肪酶活性,減少脂肪分解等來實現降血糖。而胰高血糖素是抗胰島素,與胰島素想對抗,起著增加血糖的作用。
也就是說,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是一對作用相反的激素,它們與血糖水平構成了負反饋調節環路。所以,當機體處於不同的功能狀態時,血中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間的摩爾比值也是不同的,一般在隔夜空腹下,比值在2.3,當飢餓或長時間運動時比值可降到0.5以下。
正常情況下,胰島素的分泌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是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懟斥狀態,這樣就有利於糖原分解和糖異生,維持一個正常的血糖水平來適應心、腦對葡糖糖的需求。在攝食和糖負荷後,比值升至10以上。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所致。
一天當中,血糖是如何變動的?
正常人,一天當中血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一個最低峰值和最高峰值。但是無論是空腹還是進食後,血糖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而這個幅度並不大,一般都是凌晨三四點最低,但大都不低於3.3毫摩爾/升,以後,由於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的逐漸升高,血糖值也會逐漸升高。而且也在一個正常范圍內,(3.3-6.1毫摩爾/升)。三餐內一小時達到最高峰,但一般在10毫摩爾/升以下,最多不能超過11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又降至7.8毫摩爾/升。所以說:
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 6.1毫摩爾/升,餐後血糖(2小時) 7.8毫摩爾/升。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出現胰島素抵抗時,也就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各自的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引起胰島素代謝功能紊亂,長期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要做好一定的血糖監測。
一天中血糖並不是恆定不變的,但是卻是有規律可循的。對於一個糖代謝正常並且生活規律的人來說,凌晨2-3點血糖水平處於最低值,凌晨4-5時由於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水平升高從而使血糖水平也逐漸升高,這是一種生物鍾現象。因此即便是不進食血糖也會晝夜波動,但是波動的幅度不大。此外,血糖與進餐也密切相關,這個大家都知道,進餐後血糖相比於餐前血糖升高,餐後半小時到1小時血糖達到最高,之後血糖水平就慢慢下降,到第二餐前降到最低,如此日日往復,因此,血糖是波動的,即便是血糖調節功能正常的人每天每時的血糖值也略有不同,就像潮水一樣漲漲落落,但是數年下來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血糖的黎明現象
血糖的黎明現象指的是血糖在黎明時候顯著升高的現象,黎明時血糖的升高與黎明時升血糖激素的升高和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的增加有關。黎明時體內的升血糖激素分泌為什麼會明顯增多呢?這是一種生物鍾現象,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可改變。黎明時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逐漸增多,血糖有升高的趨勢。 健康 人當血糖輕度升高時可迅速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使血糖不再升高,但是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障礙或存在胰島素抵抗時血糖不能被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就會出現黎明現象。
血糖的黃昏現象
血糖的升高出現在黃昏時候,可能與胰島素拮抗激素在黃昏時有一個小的分泌高峰有關,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比如進食較多、運動少、全天工作後疲勞有關,對於黃昏現象醫學界並非十分認可。
美好生活源於 健康 之初, 健康 之初, 健康 科普專業媒體。
血糖在空腹的時候不超過6.1才算是正常狀態,是指空腹12小時以上的血糖結果。如果是飯後的,最高不超過11,就算是正常水平的。一次血糖的異常並不能說明什麼,需要多次檢測,或者一個糖化血紅蛋白,該指標反映的是近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不會波動。
飯後2小時測血糖不超過10點
幾個數值就能說明問題的,一是空腹血糖值在三點九到五點九之間不能達到六點一達到就是糖尿病,然後是餐後一小時,和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值,食物才吃下去一個小時會達到一個峰值,這時一般中不要大於十一,十以內就可以了,餐後兩小時在糖得到代謝後就會減少,一般是七點八,也就是不要大於八就可以了,
就是這樣的幾組數值,最重要的是空腹血糖值,是指早上起來滴水未盡,離上次飲食時間十小時以上,所以如果晚上吃太晚了,時間不足這時的空腹血糖值就不準有的半夜吃了半夜的更不準了,所以是有限制地離上次飲食十小時,早上起來空腹滴水未進的一個狀態這樣的檢查才有意義,然後餐後的就可以知道
身體運行代謝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會不會一下就很高,然後時間長,這就說明血糖不穩定,特別像電器的穩壓器壞了才會有超過正常的電壓出現,所以這些就是一天內血糖波動的一個上下降,上限是餐後一小時不要大於十一,餐後兩小時不要大於八,下限是空腹時不要低於三點九,全天都不能低於三點九的。空腹時不要達到六點了。這樣就很清楚了,三個高度,一個三點九的底線。
9.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多少
(1)早餐前血糖(指盯絕早晨6—7點的血糖,早8點以後抽的所謂「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義)
臨床意義:體現夜間基礎狀態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況(黎明現象)及降糖葯遠期療效的綜合結果(如果降糖葯的較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2)午餐前、晚餐前、睡覺前血糖
臨床意義:凱歲姿體現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葯的較遠期療效(遠期療效差,此雀此時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3)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
空腹血糖(FPG)mmol/L ≥3.3-<6.0 ≥4.4-<6.1 ≥6.1-<7.0 ≥7.0
餐後2小時血糖(PPG)mmol/L ≥3.3-<7.8 ≥4.4-<7.8 ≥7.8-<10.0 ≥10.0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4--6 <6.5 ≥6.5-<7.5 ≥7.5
血壓mmHg <130/85 <130/80 ≥130/80-<140/90 ≥140/90
體重指數(BMI)公斤/米2 男 18.5--23 <25 ≥25-<27 ≥27
女 <24 ≥24-<26 ≥26
血
脂 總膽固醇mmol/L <5.7 <4.5 ≥4.5-<6.0 ≥6.0
高密度膽固醇mmol/L >1.03 >1.1 ≤1.1-<0.9 ≤0.9
低密度膽固醇mmol/L <3.62 <3.0 ≥3.0-<4.0 ≥4.0
甘油三脂mmol/L <1.69 <1.5 ≥1.5-<2.2 ≥2.2
註: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是國際上衡量體重的標准。
血糖和血脂的達標首先是把飲食搞好,科學化,如果還未達標說明代謝不正常,才需要用葯物治療達標。飲食不控制,不科學化,用葯是沒有用的。達標是很不容易的,只要努力了,有進步就會有很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