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郎德基因子方法

測量郎德基因子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8 01:33:42

A. 2014年高考文言文吳德基翻譯

1. 文言文董允緩枯傳的翻譯

董允,字休昭,是掌軍中郎將董和的兒子。先主(劉備)立太子,董允被選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馬。後主(劉禪)繼位後,董允升任黃門侍郎。

丞相諸葛亮將要北征魏國,駐軍漢中,考慮到後主年紀幼小,難以辨別是非曲直;因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宮廷內府的事務交由他負責。諸葛亮給後主上奏疏說:「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簡選提拔起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權衡取捨,規劃補益,毫無保留地向陛下進獻忠言,都是他們的責任。我認為,宮中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就一定能夠彌補失誤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沒有聽到勸勉陛下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董允等人,以表明他們的怠慢失職。」不久,諸葛亮請費禕作參軍,將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宮的宿衛親兵。郭攸之性情向來平和溫順,只是湊數的官員而已。進獻忠言採納意見的任務,都由董允一人承擔了。

董允處理政事注意制定防範措施,克盡匡正扶救的職責。後主劉禪常常想要挑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認為古代天子的後妃之數不超過十二人,現在後主的嬪妃美女已經充備,不應該再增加,就始終堅持,不答應選取美女之事。後主劉禪越發畏懼害怕他。尚書令蔣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薦費禕和董允,又上表說:「董允在宮內侍奉多年,輔佐襄助王室,應該賜予他爵位和封地,來褒獎他的辛勞和功勛。」董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後主逐漸長大,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逢迎,機敏狡黠,想要取悅後主,求得進身。董允時常對上正顏厲色地匡正後主,對下則多次斥責黃皓。黃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為。一直到董允去世,黃皓的職位沒有超過黃門丞。

董允曾與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人相約出遊宴飲,車馬已經准備停當,擔任郎中的襄陽人董恢前來拜訪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紀輕輕,官職卑微,看見董允停止敬哪轎外出接待他,踟躕不安,請求離去。董允不答應,說:「本來我之所以要出遊,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遊玩暢談。現在您已經屈尊(來到我家),正要好好說說闊別多日蘊積的思念之情。舍棄這樣的交談,去赴那個宴會,不是我原來(做這事)的意圖。」於是讓人解下駕車的馬匹,費禕等人也都停了車馬,不再出去遊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禮賢下亮肆士,行事大都是這種樣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暫理尚書令職務,做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2.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譯

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

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游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譯文

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白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裡。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於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閑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

陶侃聰慧靈敏,對人謙遜有禮,做事勤奮。.整日盤腿端坐,檢查管理沒有遺漏,沒有稍稍的閑適。他常對他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如此珍惜的時間,對於我們眾人,來說就更應當珍惜時間,怎麼可以只想著安逸、遊玩、醉生夢死的生活呢?活著的時候不能對國家有好處,死了以後後人聽不到你的美名,這是自暴自棄。」

3. 語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譯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年輕時與哥哥尹源都以儒學出名。考取進士,調任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度推官、光澤知縣。考試書判成績優秀,改任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伊陽知縣,有能乾的名聲。因為大臣的推薦,被召回朝考核,任館閣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貶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讀詔諭,警誡各級官吏不要結黨營幫。尹洙上奏說「:范仲淹素來赤膽忠心光明磊落,臣與他是師生兼朋友的關系,也就是范仲淹的黨羽。如今范仲淹因為結黨營幫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發怒,革了他館閣校勘的職,再去任掌書記、唐州酒稅監。

西北地區長期平安無事,尹洙做了《敘燕》、《息戍》兩篇文章,認為戰備不可鬆弛。

尹洙又寫了《述享》、《審斷》、《原刑》、《敦學》、《矯察》、《考績》、《廣諫》,與上兩篇合成《雜議》共計九篇奏上給朝廷。

尹洙為人內剛外和,博學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經過五代,文風柔弱。到宋初,柳開開始做古文,尹洙與穆修再發展這一文風。他的文章簡練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從趙元昊叛亂,尹洙無時不在軍隊中,所以對於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學說,闡述作戰防守的勝敗,全面論述了當時邊疆戰爭的利與害。他又想訓練當地民兵代替守軍,以減少邊疆軍費,作為抵禦外敵的長期政策,但都來不及實施,趙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調離並且被治罪了。降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認為是劉的奏文害了他。調任均州酒稅監官,感染疾病,沿著送公文的路到南陽訪求醫生,後去世,年僅四十七歲。宰相韓琦為尹洙講話,於是朝廷追認恢復他的舊官,並將他的兒子尹構錄用做官。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採納!

4. 文言文《鮑君》的翻譯

鮑君

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去,猶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鮑魚,乃以一頭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村裡因共而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梲,鍾鼓不絕。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至祠焉。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出《抱朴子》)

【譯文】

從前汝南有個人在田野里設下了繩網想捕獲獵禽獸。一天,網里套住了一頭獐子,本主沒發現,一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夠意思,就把帶著的鮑魚放一隻在網里。本主來後看見了鮑魚,驚怪地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莊里的人們知道後就在得魚的地方建了個祠廟,叫"鮑君"神,傳說開來,祭祀的人很多。廟的柱子漆成紅色,屋樑也畫了花紋,日日鍾鼓聲不斷。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說這神特別靈,走路人過廟門也都進去祈禱。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里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麼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這人說,"這是我放在網里的鮑魚呀!"從此人們才不再敬奉"鮑君"了。

5. 文言文翻譯《鱔救婢》

原文

高懷中,業鱔面於揚州小東門,日殺鱔以千數,一婢憫之,每夜竊部分缸中鱔從後窗投諸河。如是累年。一日麵店被焚,婢倉皇出逃,為火所傷,困於河濱。夜深入睡,比醒而痛減,傷盡愈。視之,有河中污泥敷於傷處,而周有鱔之行跡,始知向所放生之鱔來救也。高懷中感其異,遂為之罷業。及拆鍋,下有洞,生鱔無數盤其中,悉縱之於河。

譯文

高懷中經營鱔魚面在揚州小東門,他每天要殺幾千條鱔魚。有一位女傭心生憐憫,每天夜晚,偷偷從水缸里撈一部分鱔魚,由後窗拋入河中,就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店裡發生火災,女傭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燒傷了,她疲倦地躺在河邊,到半夜才睡著了。等到醒來以後,發現傷口不但痛苦減輕了,連灼傷的部位也癒合了。看傷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傷口,而地面留下鱔魚走過的痕跡。她才知道是從前所放生的鱔魚來救她。高懷中被女傭的行為所感動,於是停止行業。拆除鍋爐,下面有洞,將洞中的無數條鱔魚,全部放到河裡。

字詞解釋

(1) 以千數:意為用千來計算,即數千條。 (2) 憫:憐憫。 (3) 比:等到。 (4) 業:以……為職業。 (5)婢:女僕 (5) 周:四周。 (6)諸:之於(在文中用作代詞兼介詞)。 (7)濱:邊。 (8)向:從前。 (9)罷業:停止營業。 (10)累年:過了幾年。 (11)縱:放走。 (12)始:才。 (13)困:疲倦。 (14)婢:侍女;此指女傭。 (15)揚州:今江蘇揚州市。

6. 羅紹威 文言文全篇翻譯

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一位白鬍須的老頭,對他說:「你將成為一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你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志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扎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佔。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一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凶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皋、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佔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一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一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抬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共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共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一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里,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御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7. 文言文《韓康伯不畏天寒》的翻譯

韓康伯①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且著襦,尋作復褌③。」兒雲:「已足,不須復褌也。」母問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熱,今既著襦,下④亦當暖, 故不須耳。」母甚異之,知為國器⑤。

(選自《世說新語·夙惠》,略改)

譯文:

韓康伯很小的時候,家裡非常窮,到了最冷的季節,他還只穿了件短襖。是母親殷夫人給他做的短襖,(做時)讓康伯提著熨斗,對康伯說:" 你先穿著短襖,過段時間再給你做夾褲。" 兒子說:" 這就夠了,不要夾褲了。" 母親問他原因,他回答說:" 火在熨斗里熨斗把就熱了,我現在穿上短襖,下身也就暖和了,所以不要了。" 母親非常詫異(康伯的回答),斷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治國之才。

8. 文言文翻譯《桑懌傳》節選

(桑懌)聽說襄城有十多個盜賊,他獨自一人拿著劍前往,殺了幾個人,把其餘的綁起來。

他的旁邊的縣城因此沒有盜賊,京西(地名)的轉運使(官職)把這件事上奏了,授予郟城尉這個官。

懌即使是進士,但不是很了解書本知識,他這樣做只是合乎常理,這樣的還很多。姑居住在雍丘這個地方,遭遇大水,只有兩個糧倉的栗子,用舟載著。

遇見難民逃避溺水的人,就丟棄栗,把溺水的人栽在舟上。遇到荒年,召集他的同鄉人給他們糧食吃。

知道栗都被吃完了才停止,懌擅長舞劍和鐵狹長的鐵片,力敵數人而且很有謀略.。

9. 文言文《宋史朱昭傳》的翻譯

朱昭,字彥明,府穀人。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功業,逐步升任至秉義郎的官職,他韜光養晦,在官場上從不表現出來自己有什麼特立獨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當震威城兵馬監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機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鎮。震威府距離府州三百里,勢力十分孤立。朱昭帶領全城老幼繞城固守,以抵禦敵人攻擊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銳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們商定:「敵人知道城中的虛實,有看輕我們的心。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去攻擊他,可以一鼓作氣把他們消滅。」於是趁著夜晚從城牆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營地,敵人果然十分驚慌,城裡官兵乘機大聲叫喊,奮勇殺敵,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敵人。

夏人用鵝梯准備登上城牆,但是箭好像雨一樣(向他們射去),他們沒辦法登上來,但是攻勢卻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領思齊穿著鎧甲來到城前,以氈盾擋住自己,邀請朱昭出來議事。朱昭穿著平時的衣服登上城牆上,披著襟衣問:「你是什麼人,這么不光彩(指思齊用氈盾擋住自己)。想見我,我在這里,你有什麼事?」思齊拿來盾牌上前,訴說宋朝的失信行為,說:「大金約我夾攻京師,定下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諸州縣都已經歸我所有,你依仗什麼而不投降呢?」朱昭說:「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誤國,已經毫無保留的改正過錯,把皇位傳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現在皇上的政治綱領已經煥然一新,只有你還不知道嗎?」於是把內禪的詔書拿出來宣讀,眾人十分驚訝地望著朱昭,佩服他的雄辯能力。當時,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舊識對他說:「現在天下已經完了,忠心是沒什麼用了。」朱昭怒喝他說:「你這些人背棄正義,苟且偷生,與豬狗無異,還敢用言語來誘我投降?我寧死不降!」於是拿起弓箭去射他們,眾人都被嚇走了。(震威城)被圍困了四日,城牆有很多地方都毀壞了,朱昭用計謀來防禦敵人的進攻,雖然管用,但卻沒有軍隊來支援。朱昭在廳事召集諸位校將說:「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兒不可被賊人所污辱,我先讓我的妻兒自殺而死,然後拚死一戰,如果勝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敗了就戰死境內,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結束了。」眾人都還沒答應。此時,朱昭的幼子在門階前玩耍,朱昭馬上上前把他殺了,長子驚訝地望著他,朱昭又把他殺了。(嘖嘖嘖~~~~真殘忍~~~譯到我自己也不想再譯下去了)跟著朱昭帶領著幾名兵士把他們自家的人全殺了,把屍體全都拋入井中。部將賈宗的老母親剛走到前來,朱昭對她說:「老人家,(你是我的)同鄉人,我不想親自殺你,請你自己投井吧。」她服從了。跟著用土把井給填埋了。將士們於是跟著把自己的妻兒全殺了。朱昭對眾人說:「我和大家都沒有了顧慮了。」

這時軍中有人跟敵人暗中勾結,對敵人說:「朱昭與他產士兵都殺了自己的家人,將要出戰,人雖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敵人十分害怕,於是就利誘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帶領眾人在城裡的街巷迎戰,從晚上到早上,屍體遍布街上。朱昭騎著馬越過城牆的缺口逃出,但馬卻墜入了塹溝,賊人歡呼說:「捉到朱將軍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著兩眼持著劍,賊人無一個敢上前,隨後中箭而死,死時四十六歲。

B. 吳德基傳文言文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於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藉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A.那裡的人認為南康丞是一個書生,輕視他.易:輕視.B.老百姓有申訴,(吳德基)就讓百姓上前與(他)訴說實情.前:上前.C.你們無罪,回去告訴你們的家人不必害怕.若:你們.D.想用欺瞞罔上的罪名責罰百姓並向(他們)征稅索要賠償.償:賠償.故選:C.(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答題需要結合句子的意思,解釋出相關字詞的含義,然後總結歸納得出答案.A.那裡的人認為南康丞是一個書生.其:那裡/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難道.B.縣令感到山芹晌很慚愧,這件事才算罷了.乃:才/竟然不知道有漢,更不必說魏晉了.乃:竟然.C.做官的人應當宣揚傳布恩德.為:做/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為:做.D.希望得到您的這只鞋來供奉,來慰藉我們(對您)的思念之情.以:連詞,表目的/殺他用來響應陳涉.以:表目的,來.故選:C、D.(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或:有的人;援:拉著;裾:衣襟;責:責怪.句子翻譯為:老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稱,吳德基也不責怪.②且:況且;乃:是;豈:難道;使:讓; 發泄;具:工具.句子翻譯為:況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難道是大人您發泄憤怒的工具嗎?(4)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人物的特點題干中已經給出「愛民為先」,考生只要從文中找出對應的句子即可.通過寫吳德基「召使前與語」與民平等相處,不擺官架子,以及「槌碎獄門」,為民解怨,維護公正執法,「戒民勿償」,解除不當賠償,為民減輕負擔,表現了吳德基平等、無畏、有擔當的為官愛民的形象.答案:(1)C(2)C、D(3)①老逗鋒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稱,吳德基也不責怪.②況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難道是大人您發首李泄憤怒的工具嗎?(4)通過寫吳德基「召使前與語」與民平等相處,不擺官架子,以及「槌碎獄門」,為民解怨,維護公正執法,「戒民勿償」,解除不當賠償,為民減輕負擔,表現了吳德基平等、無畏、有擔當的為官愛民的形象.。

2. 房彥謙傳 文言文

房彥謙 〔隋〕字孝沖,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玄齡父。

大業(六o五至六一六)時為涇陽令,謚定伯。善草隸。

《北史本傳》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諶,仕燕太尉掾,隨慕容氏遷於齊,子孫因家焉。世為著姓。

高祖法壽,魏青、冀二州刺史,壯武侯。曾祖伯祖,齊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並世襲爵壯武侯。父熊,釋褐州主簿,行清河、廣川二郡守。

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長兄彥詢,雅有清鑒,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親教讀書。

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後叔父子貞,事所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甚厚。

後丁所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後受學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

解屬文,工草隸,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屬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

時禁網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及周師入鄴,齊主東奔,以彥謙為齊州治中。

彥謙痛本朝傾覆,將糾率忠義,潛謀匡輔。事不果而止。

齊亡,歸於家。周帝遣柱國辛遵為齊州刺史,為賊帥輔帶劍所執。

彥謙以書諭之,帶劍慚懼。送遵還州,諸賊並各歸首。

及高祖受禪之後,遂優游鄉曲,誓無仕心。 開皇七年,刺史韋藝固薦之,不得已而應命。

吏部尚書盧愷一見重之,擢授承奉郎,俄遷監察御史。後屬陳平,奉詔安撫泉、括等十州,以銜命稱旨,賜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襲,奴婢七口。

遷秦州總管錄事參軍。嘗因朝集,時左僕射高熲定考課,彥謙謂熲曰:「書稱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貶無虧,便是進必得賢,退皆不肖,如或舛謬,法乃虛設。比見諸州考校,執見不同,進退多少,參差不類。

況復愛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諂巧官,翻居上等,直為真偽混淆,是非瞀亂。宰貴既不精練,斟酌取捨,曾經驅使者,多以蒙識獲成,未歷台省者,皆為不知被退。

又四方懸遠,難可詳悉,唯量准人數,半破半成。徒計官員之少多,莫顧善惡之眾寡,欲求允當,其道無由。

明公鑒達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無阿枉,脫有前件數事,未審何以裁之?唯願遠布耳目,精加采訪,褒秋毫之善,貶纖介之惡,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標獎賢能。」詞氣侃然,觀者屬目。

熲為之動容,深見嗟賞。因歷問河西、隴右官人景行,彥謙對之如響,熲顧謂諸州總管、刺史曰:「與公言,不如獨與秦州考使語。」

後數日,熲言於上,上弗能用。以秩滿,遷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為慈父。

仁壽中,上令持節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馬。吏民號哭相謂曰:「房明府今去,吾屬何用生為!」 其後百姓思之,立碑頌德。

鄀州久無刺史,州務皆歸彥謙,名有異政。 內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

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總管,辭翰往來,交錯道路。煬帝嗣位,道衡轉牧番州,路經彥謙所,留連數日,屑涕而別。

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於時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

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曰:竊聞賞者所以勸善,刑者所以懲惡,故疏賤之人,有善必賞,尊貴之戚,犯惡必刑,未有罰則避親,賞則遺賤者也。今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惡之間,上達本朝,懾憚憲章,不敢怠慢。

國家祗承靈命,作民父母,刑賞曲直,升聞於天,夤畏照臨,亦宜謹肅。故文王雲:「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論,雖州國有殊,高下懸邈,然憂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並州畔逆,須有甄明。

若楊諒實以詔命不通,慮宗社危逼,徵兵聚眾,非為干紀,則當原其本情,議其刑罰,上副聖主友於之意,下曉愚民疑惑之心;若審知內外無虞,嗣後纂統,而好亂樂禍,妄有覬覦,則管、蔡之誅,當在於諒,同惡相濟,無所逃罪,梟懸孥戮,國有常刑。其間乃有情非協同,力不自固,或被擁逼,淪陷凶威,遂使籍沒流移,恐為冤濫。

恢恢天網,豈其然乎?罪疑從輕,斯義安在?昔叔向置鬻獄之死,晉國所嘉,釋之斷犯蹕之刑,漢文稱善。羊舌寧不愛弟,廷尉非苟違君,但以執法無私,不容輕重。

且聖人大寶,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吳、楚連磐石之據,產、祿承母後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王之位。

況乎蕞爾一隅,蜂扇蟻聚,楊諒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憑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開辟以降,書契雲及,帝皇之跡,可得而詳。自非積德累仁,豐功厚利,孰能道洽幽顯,義感靈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顯,履冰在念,御朽競懷。

逮叔世驕荒,曾無戒懼,肆於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載,請略陳之。 襄者齊、陳二國,並居大位,自謂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罔念憂虞,不恤刑政。

近臣懷寵,稱善而隱惡,史官曲筆,掩瑕而錄美。是以民庶呼嗟,終閉塞於視聽,公卿虛譽,日敷陳於左右。

法網嚴密,刑辟日多,徭役煩興,老幼疲苦。 昔鄭有子產。

3. 後漢書、盧坦傳文言文翻譯

譯文:

盧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陽人。做官當河南縣尉。當時杜黃裳為河南尹(尹,長官),叫來盧坦站在堂下,說:「某家兒子與惡人交往,喪失了全部財產,你怎麼不調查此事呢?」盧坦說:「凡是當官廉潔,即使高官也沒有豐厚的積蓄,那些能積聚錢財的一定搜刮下民來得到錢財。如果他們的子孫善於守住錢財,這是上天使不道義的家富足,不如放縱他們的子孫做不道義的事,把錢財歸還給人民。」杜黃裳對他的話感到驚奇,從此對待他更加優厚。

李復任鄭滑節度使,上奏章推薦盧坦做判官(判官,地方長官的屬官)。監軍(朝廷所派監督軍隊的官)薛盈珍多次干預政事,盧坦每次據理拒絕他。有個擅長吹笛的人,大將等人喜歡他,大將等人到李復那裡請求讓他擔任重要官職,李復問盧坦怎麼辦,盧坦笑著說:「大將長久在軍隊中,積累功勞多次升遷,才到尊高官職,怎麼能自己輕視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一同任官呢?」各位將領聽到這話很慚愧,急忙出來到盧坦面前道歉。李復去世,盧坦因為跟隨辦李復的喪事回東都(洛陽),後來任壽字縣令。河南郡徵收賦稅期限已到,縣里百姓訴說機上絲綢織品沒織完,盧坦到郡府中請求延期十天,郡府不批准。盧坦告訴縣里百姓只管繳納織品,不要考慮期限,違背期限不過是罰縣令俸祿而已。因此盧坦知名。

盧坦多次陞官任刑部郎中,兼任侍御史主管多種事務。赤縣(縣治設在京師內的移赤縣,此指長安、萬年縣)縣尉被朝廷官署審查,京兆尹秘密救他,皇帝派宦官去釋放這個縣尉。盧坦告訴中丞(御史中丞)請求審察核實手續,宦官跑回來告知皇帝,皇帝說:「我本來應該先命令主管官員。」皇帝於是下詔令,才釋放這個縣尉。過了幾個月,盧坦提升為丞。起初,幾個道(行政區劃名,唐分全國為十道)罷免調回的長官,拿本道的錢作為進獻皇帝的物品,皇帝於是發布赦免命令一律禁止,山南節度使柳晟、浙西觀察使閻濟美違反詔令進獻錢財,盧坦揭發他們的罪狀奏告,柳晟、閻濟美免去官職等待治罪。皇帝告訴盧坦說:「這兩個人進獻的是家財,我已經答應寬恕他們,我不能失信。」盧坦說:「用來公布大信用的是赦令。現在這兩個大臣違反詔令,陛下怎麼能因小信用失去大信用呢!「皇帝說:「我已經接受了錢財,怎麼辦? 」盧坦說:「把錢財拿出來歸還主管官員,來顯示陛下的道德。」皇上採納了他的建議。

4. 呂大忠傳文言文翻譯

《宋史·呂大忠傳》原文及譯文----Greysky逐段翻譯供參考大忠字進伯.登第,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以大忠提舉永興路義勇.改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條義勇利害.大忠言:「養兵猥眾,國用日屈,漢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於屯田,義勇近於府兵,擇用一焉,兵屯可省矣.」為簽書定國軍判官.譯:呂大忠字進伯.科舉中進士,被任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時,以呂大忠為提舉領導永興路義勇軍.後改任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後房文字.讓呂大忠分析義勇軍的利弊.呂大忠說:「國家養著的兵太多,國家財政越來越艱難;漢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辦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隊的制度接近屯田制,義勇部隊的制度接近於府兵制,選擇一種好辦法來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費.」呂大忠被任為簽書定國軍判官. 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與范育被命,俱辭行.大忠陳五不可,以為懷撫外國,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罷不遣.令與劉忱使契丹,議代北地,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契丹使蕭素、梁潁至代,設次,據主席,大忠與之爭,乃移次於長城北.換西上閣門使、知石州.大忠數與素、潁會,凡議,屢以理折之,素、潁稍屈.已而復使蕭禧來求代北地,神宗召執政與大忠、忱議,將從其請.大忠曰:「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求關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對曰:「陛下既以臣言為不然,恐不可啟其漸.」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計,願陛下熟思之.」執政知不可奪,議卒不決,罷忱還三司,大忠亦終喪制.其後竟以分水嶺為界焉. 譯:熙寧年間,王安石提議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邊界線,呂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為使臣,兩人都拒絕出行.呂大忠上書陳述五條反對的理由,認為懷撫他國,恩德信義施用不當,必定會招致禍患.朝廷就免了對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又被命令和劉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議代北地區事宜,恰逢父親去世(沒有出使).後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契丹使臣蕭素、梁潁到了代州,設置帳篷,卻要佔據主位,呂大忠和他們據理力急,他們於是轉移駐地到長城以北.呂大忠後又改任西上閣門使、石州知州.呂大忠多次與蕭素、梁潁相會,每次談判,常以道理折服他們,使蕭素、梁潁稍稍讓步.後來契丹又派蕭禧來要求割讓代北地區(給他們),神宗皇帝召集執政大臣與呂大忠、劉忱商議此事,打算答應他們的要求.呂大忠說:「他們派一個使臣過來,就給他們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來要求割讓關南地帶,那怎麼辦?」神宗說:「你這是說什麼話.」呂大忠回答說:「陛下雖然對我的話不以為然,但我還是擔心不能開這個口子.」劉忱道:「呂大忠的話,符合穩固社稷的大計,希望陛下好好考慮他的話.」執政大臣知道他們的看法不可改變,商議也最終沒有結果,就罷免了劉忱,讓他回三司任職,呂大忠也結束了守喪.最終兩國以分水嶺為邊界.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言:「古者理財,視天下猶一家.朝廷者家,外計者兄弟,居雖異而財無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納之名,有餘不足,未嘗以實告上.故有餘則取之,不足莫之與,甚大患也.」乃上生財、養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時河決,飛蝗為災,大忠入對,極論之,詔歸故官.譯:元豐年間,呂大忠任河北轉運判官,說:「古時候管理財政,對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處位置雖然不同財政上卻沒有不同.如今主管部門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裡有餘、哪裡不足,卻沒有把實情告訴皇上.所以哪裡有餘就從哪裡收取,不足的地方卻不給他補充,這真是極大的隱患啊.」於是上疏陳述生財、養民十二件事.被改任為提點淮西刑獄.那時黃河堤,又發生了蝗災,呂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詢,極為祥細的論述了災情,皇上下詔讓他官復原任. 元佑初,歷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知陝州,以直龍圖閣知秦州,進寶文閣待制.夏人自犯麟府、環慶後,遂絕歲賜,欲遣使謝罪,神宗將許之.大忠言:「夏人強則縱,困則服,今陽為恭順,實懼討伐.宜且命邊臣詰其所以來之辭,若惟請是從,彼將有以窺我矣.」譯:元佑初年,呂大忠歷任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陝州知州,以直龍圖閣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寶文閣侍制.西夏人自從進犯麟府、環慶之後,宋就停止了給西夏歲幣,西夏打算派遺使來謝罪(請求恢復歲幣),神宗皇帝准備答應他.呂大忠說:「西夏人強大了就放縱、疲弱了就順服,如今他們表面恭順,實際上是害怕討伐.應該命令邊境官員責備他們為何而來,如果他們一請求我們就答應,西夏人就憑此看破我們的虛實了.」 時郡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縱之柄.大忠選僚寀自旦入倉,雖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閼.民喜,爭運粟於倉,負錢而去,得百餘萬斛.譯:當時郡府收購白姓的糧食,豪富之家趁機把持操縱(謀求自私).呂大忠挑選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進入官倉(收購糧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讓收糧之事有一點阻礙.百姓們大喜,急相運糧食到官倉(售賣),拿錢離去.最終收到糧食有一百多萬斛. 馬涓以進士舉首入幕府,自稱狀元.大忠謂曰:「狀元雲者,及第未除官之稱也,既為判官則不可.今。

5. 文言文董文炳傳翻譯

董文炳,字彥明,是董俊的長子。

董文炳的父親死時他才十六歲,帶著幾個弟弟侍奉母親李夫人。李夫人有賢德,治家嚴格,教子有方。

董文炳把母親當成先生對待,他聰明機靈,善於記憶和背誦,小的時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樣。乙未年,他憑父親的職務接任藁城縣令。

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親時的人,他們輕視董文炳年輕,連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聽明斷,以恩義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沒過多久,與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願地在他手下幹事,小官吏拿著文書讓他簽署時,也不敢抬頭看他,內部人們都很佩服他。縣里很貧窮,又遇到旱災、蝗災,但賦稅日益增多,民不聊生。

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數千石穀子代交賦稅,官府才得以放過老百姓。前任縣令因徵集軍需向私人借貸,而貸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蠶和麥子去償還。

董文炳說:「百姓都很困苦。我作為縣令,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事,我應當替百姓償還。」

於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價還給放貸的人,又登記縣里的閑置田地分給貧民耕種。於是流散在外的人漸漸回來,幾年時間後老百姓都比較富裕了。

朝廷起初統計人口,下詔說有敢於隱瞞實情的將被處死,並抄沒家產。董文炳讓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戶數便減少了。

縣府里很多人都認為這樣不妥。董文炳說:「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願的。」

老百姓也有不願這樣做的,董文炳說:「以後他們會感激我的。」於是賦稅大大減少,人們都很富裕並保全下來。

鄰近縣中有告狀得不到伸張的,都上書給董文炳,求他裁決。董文炳曾經拜見上級官員,鄰縣的人都聚在那兒觀看,說:「董縣令看起來也是人啊,為什麼他這樣明斷如神!」當時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壓著官文不予執行。

有人向州府說他壞話,州府中也有人想誣蔑陷害他,董文炳說:「我最終也不可能剝奪老百姓來給自己謀私利。」於是棄官而去。

C. 吳德基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於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藉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A.那裡的人認為南康丞是一個書生,輕視他.易:輕視.B.老百姓有申訴,(吳德基)就讓百姓上前與(他)訴說實情.前:上前.C.你們無罪,回去告訴你們的家人不必害怕.若:你們.D.想用欺瞞罔上的罪名責罰百姓並向(他們)征稅索要賠償.償:賠償.故選:C.(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答題需要結合句子的意思,解釋出相關字詞的含義,然後總結歸納得出答案.A.那裡的人認為南康丞是一個書生.其:那裡/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難道拿頃滑.B.縣令感到很慚愧,這件事才算罷了.乃:才/竟然不知道有漢,更不必說魏晉了.乃:竟然.C.做官的人應當宣揚傳布恩德.為:做/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為:做.D.希望得到您的這只鞋來供奉,來慰藉我們(對您)的思念之情.以:連詞,表目的/殺他用來響應陳涉.以:表目的,來.故選:C、D.(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或:乎梁有的人;援:拉著;裾:衣襟;責:責怪.句子翻譯為:老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稱,吳德基也不責怪.②且:況且;乃:是;豈:難道;使:讓; 發泄;具:工具.句子翻譯為:況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難道是大人您發泄憤怒的工具嗎?(4)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人物的特點題干中已經給出「愛民為先」,考生只要從文中找出對應的句子即可.通過寫吳德基「召使前與語」與民平等相處,不擺官架子,以及「槌碎獄門」,為民解怨,維護公正執法,「戒民勿償」,解除不當賠償,為民減輕負擔,表現了吳德基平等、無畏、有擔當的為官愛民的形象.答案:(1)C(2)C、D(3)①老百姓有人拉著吳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稱,吳德基也不責怪.②況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難道是大人您發泄憤怒的工具嗎?(4)通過寫吳德基「召使前與語」與民平等相處,不擺官架子,以及「槌碎獄門」,為民解怨,維護公正執法,「戒民勿償」,解除不當賠償消臘,為民減輕負擔,表現了吳德基平等、無畏、有擔當的為官愛民的形象.。

2. 龐參傳 文言文閱讀

譯文供參考:龐參傳,龐參字仲達,河南緱氏人。

開始在那裡做官,不知名,河南尹龐奮看見了認為很奇特,舉為孝廉,拜為左校令。犯了法關進了若盧獄。

永初元年(107),涼州先零鍾羌人反叛,朝廷派車騎將軍鄧騭討伐他們。龐參在流放中使他的兒子龐俊上書道「:當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徵兵不絕,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復。

加上大軍出動,遠戍很疲勞,農功忙於轉運,資財盡於征發。田畝不能開墾,莊稼不得收割,兩手無計,來秋沒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認為萬里運糧,遠就羌戎,不如總兵養眾,等到人家疲勞。

車騎將軍鄧騭應該帶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讓他督涼州士民,轉居在三輔。讓徭役休息以助其時,停止繁賦以增其財,使男的能夠耕種,女的能夠織布,然後養精蓄銳,乘懈狙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那麼邊民的仇能報,奔北之恥可雪了。」

書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薦龐參道「:臣聽說鷙鳥上百隻,不如一隻鶚。從前孝文皇帝領悟了馮唐的話,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邊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個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難,選用得人哩。臣看見故左校令龐參,有勇有謀,與眾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風度。

前因犯了微法,輸作很長時間。現在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認為像龐參這種人,應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詔采前世的舉措,觀魏尚之功勞,免赦龐參之刑,用作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後採納了他的話,立即從德徒中提拔龐參,拜為謁者,使他向西督三輔諸軍屯,而召鄧騭回來。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來,兵費日廣,且連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萬余錢。龐參報告鄧騭道「:連年羌寇特別困擾隴右,供徭賦役開支甚大,官府負債達數十億萬。

現在再向百姓,調取谷帛,..賣什物,以應官吏之需求。外傷羌虜,內困征賦。

於是千里運糧,遠給武都西郡。道路險阻,困難太多,走得快就鈔暴為害,走得慢就糧食受損,運糧散於曠野,牛馬死在山澤。

縣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貸。百姓已經窮困了,將向誰去索取?名義上救金城,實際上困了三輔。

三輔已經貧困,反轉來又成為金城之禍了。參以前數次說過,應放棄西域,卻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現在如果貪戀不毛之地,憂恤無用的百姓,讓軍隊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擔心,如果破了涼州,禍亂至今不止。開拓之邊境不得安寧,對國家之強大毫無益處;有許多田地不去耕種,怎能救得飢荒!所以會治國者,一定著眼國內,不求外利;讓百姓富足,不貪廣土。

三輔山原曠遠,民眾稀少,故縣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應將邊郡不能自存的,遷入諸陵,田戍故縣。

孤城絕郡,強迫遷去;轉運遠費,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這是好中之好計策哩。」

鄧騭及公卿們因國用不足,想聽從龐參的建議,眾多人不贊同,才停止了。後來拜龐參為漢陽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節,隱居教授學徒。龐參到任,先去拜訪他。

任棠不和他說話,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戶屏之前,自己抱著孫子伏在戶下。主簿報告,認為任棠倨傲。

龐參想了一下他的用意,過了好久便說:「任棠是想告訴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擊強宗哩。

抱兒當戶,想我開門憐惜孤兒哩。」於是嘆息而回。

龐參在職時,果然能抑強助弱,用惠政贏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為護羌校尉,叛羌懷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燒當羌種號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還都令居,通河西之路。這時先零羌豪強在北地僭號,朝廷詔參率領降羌及湟中起義的胡兵七千人,與行征西將軍司馬鈞約期會合於北地攻打他們。

龐參在路上被羌人打敗。已經失了期,於是稱病帶兵回來,犯了詐疾罪召而下獄。

校書郎中馬融上書請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業,用盡府庫之財物以養軍隊。從前周宣王時,獫狁侵略鎬和方,孝文帝時,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興之功,文帝建太宗之號。

不只是兩個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資,也因為有虎將捍衛城池的幫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詩》『,亞夫糾糾』,載在漢策。前護羌校尉龐參,文武全才,智略遠大,既有義勇果毅的氣節,兼有博雅深謀的天資。

又度遼將軍梁忄堇,前時統領西域,勤苦數年,回來留在三輔,能立功效,閑在北邊,單於降服。現在都關起來,陷於法網。

從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敗仗,晉侯恢復了他的職位;孟明視在崤喪師,秦伯不廢他的官。所以晉景並赤狄的土地,秦穆公於是稱霸西戎。

應該遠看兩君,使龐參、梁忄堇得到寬宥,的確對折沖有好處,對聖化有幫助。」書奏上,梁忄堇、龐參得到赦免。

後來用龐參為遼東太守。永建元年(126),升為度遼將軍。

四年(129),進朝廷做了大鴻臚。尚書僕射虞詡薦參說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幹,順帝時用他為太尉,錄尚書事。

這時三公之中,龐參名聲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與毀謗,認為所舉用的人有違帝旨,司隸承風案之。這時當會茂才孝廉,龐因被奏,稱疾不得會。

上計掾廣漢段恭因會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農夫織婦,都說『太尉龐參,謁忠盡節,徒因直道不能做違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處被中傷之地。』臣還希望在陛下之世,當蒙。

3. 黃伯思傳,古文閱讀答案

自幼聰穎,日誦書千餘言,復述無遺誤。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入太學,成績屢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授職磁州(今河北磁縣)司戶參軍。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蘇南通)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任滿,留守鄧洵辟為右軍巡院,崇寧元年(1102),調任祥定九域圖志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不久,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後又擢升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秘書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個人成就

黃伯思著《東觀余論》二卷

黃伯思學問淹通,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卜筮之說,無不精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皆精妙,亦能詩畫。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咸有依據。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傢具圖冊《燕幾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凌雲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餘言。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嘗夢孔雀集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以履任為假承務郎。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游。履將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丁內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討論備盡。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詔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偽龐雜,考引載籍,咸有依據,作《刊誤》二卷。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牘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未幾,遷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自《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歷卜筮之說無不精詣。凡詔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贗,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服除,復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騷》一卷。

二子:詔,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訁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余論》三卷。

4.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陝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一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牆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一方面修理防禦工事,一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一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你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你慎重,不要與張獻忠一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一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你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一典史、一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一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一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僕寺少卿。

5. 明史章正宸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會稽人。從學同里劉宗周,有學行。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勸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義,賤富強。

禮部侍郎王應熊者,溫體仁私人也,廷推閣臣,望輕不得與。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正宸上言:「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事因多擾,變以刻成,綜核傷察,宜存渾厚。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獄拷訊,竟削籍歸。

九年冬,召為戶科給事中,遷吏科都給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禮之特重。正宸出其門,與搘拄。歲旦朝會,帝隆師傅禮,進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聽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禮閣臣,願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寵利居成功,毋以爵祿私親昵。」語皆風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撫江禹緒為宣大總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縣史調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輔馮銓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復銓冠帶,正宸爭之,事遂寢。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幾,會推閣臣,救李日宣,謫戍均州。

福王立,召復正宸故官。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結營寨,擒殺偽官,為朝廷效死力。忠義所激,四方響應。宜亟檄江北四鎮,分渡河、淮,聯絡諸路,一心齊力,互為聲援。兩京血脈通,而後塞井陘,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陛下縞素,親率六師,駐蹕淮上,聲靈震動,人切同仇,勇氣將自倍。簡車徒,選將帥,繕城塹,進寸則寸,進尺則尺,據險處要,以規中原。天下大矣,渠無人應運而出哉?」魏國公徐弘基薦逆案張捷,部議並起用鄒之麟、張孫振、劉光斗,安遠侯柳祚昌等薦起阮大鋮,正宸並疏諫,不納。改大理丞,正宸請假歸。魯王監國,署舊官。事敗,棄家為僧。

以下答案供參考:

4.A.望輕不得與 與:給予

B。遷吏科給事中 遷:陞官

C。正宸爭之,事遂寢 寢: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鎮 亟:緊急 答案:A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學行」的一組是:

①從學同里劉宗周②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③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④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⑤召復正宸故官⑥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應熊「入閣」,結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監獄拷打審訊。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門下做事,他們倆的關系不好,章正宸與周延儒意見常不合。

C 章正宸說「陛下隆禮閣臣,願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這些話,是在諷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時,陛下應親率六軍駐扎在淮上,人人齊心同仇敵愾,勇氣自然會倍增。 答案:C

6. 李崇矩傳文言文翻譯及關於閱讀題材及答案

李崇矩[2]上黨,史弘肇時為先鋒都校,聞崇矩名,召署親吏。乾祐初,弘肇總禁兵兼京城巡檢,多殘殺軍民,左右懼,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謹。及弘肇被誅,獨得免。

周祖與弘肇素厚善,即位,訪求弘肇親舊,得崇矩。謂之曰:「我與史公受漢厚恩,戳力同心,共獎王室,為姦邪所構,史公卒罹大禍,我亦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為我求其近屬,吾將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盡籍財產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隸世宗帳下。顯德初,補供奉官。從征高平,以功轉供備庫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於南唐。還判四方館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屯河陽,以所部攻大會砦,拔之,斬首五百級。改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同破筠眾於碾子谷。及平澤、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圖籍,視府庫。因上言曰:「上黨,臣鄉里也。臣父尚槁葬,願護櫬歸京師。」許之,賜予甚厚。師還,會判三司張美出鎮,拜右監門衛大將軍,充三司使。從征李重進,還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趙普拜樞密使。五年,加檢校太傅。時劍南初平,禁軍校呂翰聚眾構亂,軍多亡命在其黨中,言者請誅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語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當孥戮,然案籍合誅者萬餘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驅率,非本心者。」乃令盡釋之。翰眾聞之,亦稍稍自歸。未幾,翰敗滅。

開寶初,從征太原。會班師,命崇矩為後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醫診視,命乘涼車還京師。崇矩叩頭言:「涼車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爾。」固辭得免。[3]

時趙普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聞之不悅。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僅十年,性險詖無行,崇矩待之漸薄。伸銜之,因上書告崇矩陰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釋不問,出為鎮國軍節度,賜伸同進士出身,以為酸棗主簿;仍賜器幣、襲衣、銀帶。六年,崇矩入為左衛大將軍。

太平興國二年夏,河防多決,詔崇矩乘傳自陝至滄、棣,按行河堤。是秋,出為邕、貴、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未幾,移瓊、崖、儋、萬四州都巡檢使,麾下軍士咸憚於行,崇矩盡出器皿金帛,凡直數百萬,悉分給之,眾乃感悅。時黎賊擾動,崇矩悉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眾皆懷附。代還,拜右千牛衛上將軍。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軍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贈太尉,謚元靖。

崇矩性純厚寡言,尤重然諾。嘗事史弘肇,及卒,見其子孫,必厚禮之,振其乏絕。在嶺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嬰慮。舊涉海者多艤舟以俟便風,或旬余,或彌月,崇矩往來皆一日而渡,未嘗留滯,士卒僮僕隨者皆無恙。信奉釋氏,飯僧至七十萬,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黃白術,自遠迎其人,館於家以師之,雖知其詐,猶以為神仙,試已終無悔恨。子繼昌

7. 趙隱傳 文言文閱讀讀題翻譯

李士謙,字子約,是趙郡平棘人。

幼年喪父,因侍奉母親孝順而聞名。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元贊徵召為開府參軍事。

後來母親去世,服喪時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後來)趙郡王高睿以德行科舉薦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和士開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勸說朝廷把他提拔為國子祭酒。士謙知道後,竭力推辭,得以作罷。

李家是豪門旺族,每年到春秋兩個社祭日,一定舉行大宴,竭盡歡樂,人人大醉,喧鬧不堪。曾經有一次在士謙住所聚會,面前滿是豐盛的食物,士謙卻先為堂房親屬擺出了黃米,對眾人說:「孔子稱黃米為五穀之長,荀卿也說吃東西先吃黃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東西,難道能違背嗎?」老少都嚴肅起來,退席後相互說:「見到君子以後,才發現我們這些人的道德不夠高尚。」

士謙家裡財富很多,對待自身很節儉,常常致力於救濟施捨,家鄉有無力辦喪事的人家,士謙就趕過去,缺多少供應多少。有兄弟間分財產不均,以致互相訴訟的,士謙聽說後,就拿出自己的財產,補給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慚愧恐懼,相互推讓,終於成了善人。

有一次別人的牛闖進他家田裡去,士謙把它牽到蔭涼處飼養,比主人飼養得還好。望見有人偷割他家的莊稼,他就不出聲地躲開。

他家的僮僕曾經捉住偷他糧食的人,士謙安慰那人說:「窮困使你這樣,再沒有責怪你的道理。」叫人馬上將其放了。

後來李士謙拿出幾千石糧食借貸給同鄉人,正趕上收成不好,借貸人家無法償還,都來表示道歉。士謙說:「我家的余糧,本來就是打算救濟用的,哪裡是為求利的呢!」於是叫來所有的借債人,為他們擺設酒食,當著大家燒了借契,說:「債了結啦,請不要放在心上了。」

讓大家放心離開。第二年大豐收,借債人家爭著來償還,士謙拒絕了,一點也沒收下。

到春天,又拿出糧種,分給貧窮人家。趙郡的農民感激他,撫摩自己的子孫說:「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

有人對李士謙說:「您的陰德多。」士謙說:「所謂陰德是什麼?就像耳鳴,只有自己聽到,別人都不知道。

現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裡算什麼陰德!」開皇八年,士謙死在家中,當時六十六歲。趙郡的男男女女聽說了,無不流著淚說:「我們這些人不死,反而讓李參軍死了!」參加葬禮的有一萬多人,同鄉人整理了他的事跡,到尚書省請求先生的謚號。

事情後來被擱置不提,於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樹了碑。

閱讀全文

與測量郎德基因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瓶裝汾酒的鑒別方法 瀏覽:201
如何去除汗毛最快方法 瀏覽:417
瓷磚美縫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50
治口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瀏覽:896
自來水噴槍安裝方法 瀏覽:228
濕疹水泡治療方法 瀏覽:602
扭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363
慢性濕疹好的治療方法如何治 瀏覽:257
主板里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8
物理教學方法對比法 瀏覽:26
中葯材木瓜的食用方法 瀏覽:285
不拘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1
一類盈虧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725
封店注意事項及解決方法 瀏覽:613
終於找到做酸奶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55
法學的規范分析方法包括 瀏覽:164
精神病治療有哪些方法 瀏覽:477
蘋果石榴種植方法 瀏覽:202
北京治療陽痿的好方法 瀏覽:58
如何做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