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教學過程中測量的主要方法是

教學過程中測量的主要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3-04-17 03:08:34

Ⅰ 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進行教學測量測量的主要內容是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滑大唯過程。

Ⅱ 教育測量中四度是什麼

教育測量(Ecational Measurement)

什麼是教育測量[1]
教育測量是指對於教育領域內的各種事物或現象,根據一定規則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用數量描述出來,它可以包括對各種教育活動的測量。

教育測量的起源[2]
教育評估的發展,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在教育界的反映,它是以追求客觀性而展開的。通過考試的實踐使人們看到,筆試法的客觀性確實高於口試法,教育評估向客觀化邁進了一步。探討教育評估的由來與發展,必須對教育測量有所了解,因為測量是以追求客觀的量化結果為目的的。

(一)教育測量的意義

教育測量主要是通過考試來使學生的學業成就數量化的。測量,「測、度、量、稱也」,「以儀器推測地面之高低、深淺、大小、廣狹,謂之測量。」史蒂芬斯(S.S.Stevens)認為:「就廣義來說,測量是按照法則(規則)給事物指派數字。」可見,測量就是根據測量對象的需要,運用適當的量具,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法則),進行測、度、量、稱,表現相應結果的一種技術。考試一般只對人的知識和技能的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進行測量。考試不能對物質的實態進行測量,而測量比考試的對象更廣泛,它不僅包括對物質實態的直接測量,而且包括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間接測量,如心理、教育程度、知識、技能、智力、興趣、氣質、性格、品德、情感、體質等,教育測量所能做到的,如需要測量、動機測量、態度測量、德育測量等,用考試方法或者無能為力,或者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因此,考試是教育測量的手段之一。

在教育評估的歷史發展中,為謀求評價客觀性而做過努力的有英國的菲希爾、(G.Fisher)和美國的賴斯(J.M.Lice)。菲希爾在1864年以校長的身份,根據價值程度制定了評分標准,其評定分數為從l~5,並把它用於對本校學生的答案及作品的客觀評分。1894年,賴斯以巴爾的摩市清余手教育長的身份設計的拼字測驗被視做早期的測量。他的這一舉動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因而賴斯被稱為教育測量的先驅。

(二)心理測驗與教育測量

心理測驗產生於社會需要,而心理測驗的產生與發展又促進了教育測量的發展。心理測驗方面的早期探索者是英國差異心理學的創始人高爾頓(F.Galton)。他致力於個體毀搭差異與心理遺傳的研究。他認為,人的所有特質都可以定量敘述,這是建立人類科學的必要條件。所以他就最早應用統計去處理心理學研究資料,以數量代表所測得的心理特徵差異。高爾頓提出的心理測量工具,不僅為後來心理測驗的研究工作鋪平了道路,而且為教育評估工作的量化技術提供了重要條件。

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J.M.Cattell)在萊比錫大學馮特心理學實驗室從事個體差異研究。卡特爾的研究可歸納為六個項目,即反應時間、聯想、知覺和閱讀、心理物理學、等級評列法和個體差異。但他的研究是以心理測驗和個體差異為主題的,而且重在測量基本的身體活動或感覺——運動反應,因而他的心理測驗不同於智力測驗。他編制的心理測驗達50多種,1890年發表了名為《心理測驗與測量》的論文,對實驗進行了總結。

1889年,法國心理學家比納(A.Binet)在巴黎大學創建了法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比納在心理學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對智力的研究和智力測驗方法的創新。1905年,比納與西蒙合作編寫成《比納一西蒙智力量表》,後經幾次修訂,成為智力年齡表。因此,比納被稱為智力測驗的創始人。

(三)教育測量運動

20世紀初,教育測量成為一次運動,其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I.Thorndike)。1904年,桑代克發表了聞名於世的論著《精神社會測量學導論》,介紹了統計方法及編造測驗的基本原理。該書提出了「凡存在的東西都有數量,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的基本觀點,為教育測量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教育測量學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因而桑代克被稱為「世界教育測量之父」。此後的20年間,桑代克及其弟子先後編制多種測驗模式,如算術標准學力測驗、書法量表、職業測驗、辦事員能力測驗等;作為教育測量的代表工具——關於各科教學的學歷標准——也已陸續由其他學者完成,這一時期先後共發表了1300種左右。

20世紀以來,教育測量運動得到了發展,到了30年代卻受到了批判,所以,有的學者答嫌把30~40年代稱做批判時期。西方教育測量運動的發展,對中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國教育界開始了對教育測量理論的研究。教育測量運動反映了從主觀評價到測量的變化,強調了評估的方法論;從測量到現代評估的轉化,則強調了評估的目的論。

教育測量的特點[3]
與物理測量相比較,教育測量的對象是復雜得多的人,主要是測量學生的內在心理特性,因此,它有與物理測量不同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測量的間接性

教育測量一般是間接測量。因為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學生的內在心理特性,而只能通過檢測其外顯的行為或外在表現特徵來推測個體心理活動的特點與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只能通過測驗,運用推理、判斷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高低、品德好壞和能力狀況等等。在測驗的過程中,有很多的主觀因素在起作用,一次測試的實施,從每一個項目的編制、測試的實施過程,一直到評分及分數的解析等過程,始終無法排除人的主觀因素的作用,因此,教育測量具有較大的主觀性。

2.教育測量的多元性

進行測量必須要有相應的測量工具,測量工具的性能好壞決定測量效果的好壞。教育測量的主要工具就是測驗。教育測量所用的測驗是由一組題目組成的,題目是構成測驗的元素。由於每一個題目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被試的外顯的行為或外在表現特徵,多個題目的測試才能綜合反映被試的某一方面的總體屬性,因此,一個測驗能否達到一定的測量目的,不僅取決於每一個題目的優劣,而且取決於題目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對一個被試進行多次測驗更能夠達到准確測量的目的,但實際中又不能用同一題目進行多次測驗,否則也會影響測量的准確性,這些就決定了教育測量的多元性。

3.教育測量的不確定性

教育測量的不確定性表現為隨機性和模糊性。教育現象的發展和變化,有相當的部分是由偶然因素所決定的,包含著大量的隨機現象。教育測量是測量學生的內在心理特性的,在測量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徵時,很難排除一些其他心理變化的影響;教育測量既是一種間接測量,又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隨時可能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參加測驗時,或多或少會受到其情緒、健康狀況以及周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測量結果出現隨機性或誤差。比如,對學生的品德進行測量,有些學生可能故意掩飾其本來的品德情況。在教育實踐中,教育現象的不確定性不僅表現為隨機性,還存在比隨機性更基本、更深刻的表現形式——模糊性。這是因為教育測量對象的特質常常是很模糊的,教育測量的單位一般來說是相對的,它的意義也是比較模糊的。同樣的分數,在人們心目中的含義是不同的;同樣的一次考試,相同的分數,測得學生的能力可能是不同的,如選擇題的「1分」就不等於填空題的「1分」,更不等於論述題的「1分」;同一科目,不同次測驗的相同分數不一定是等值的。因此,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據,是一種知識掌握或能力的趨向,並不能十分准確地反應學生的實際狀況。

4.教育測量的目的性

任何一個測量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教育測量必須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即教育測量是為了掌握學生在學業、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況,了解教育和教學的效果,以便更合理地組織教育活動,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貫徹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我們不能脫離教育目的和教材的要求,隨意地制訂量表,任意地進行測量,否則,教育測量不僅不能起到促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作用,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教育測量的以上四個特性深刻地說明了教育測量工作的復雜性。也正因為如此,就要對教育測量的質量進行評價。衡量教育測量的質量,一般通過計算測驗的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指標值來進行。有關內容將在第十章中做 教育測量的以上四個特性深刻地說明了教育測量工作的復雜性。也正因為如此,就要對教育測量的質量進行評價。衡量教育測量的質量,一般通過計算測驗的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指標值來進行。有關內容將在第十章中做出詳細介紹。

許多教育工作者會出考試題目,會組織各類測試,但缺乏對教育測量科學的了解和掌握,在改善測試工作和提高測試質量等方面就難以進行了。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更加註意強調人的素質教育,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因材施教,要檢驗教育的效果,離不開對被教育者的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採用教育測量的方法來檢測教育效果。因此,實施教育測量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深刻理解教育測量的特性,正確使用教育測量,包括明確的測量目的或目標,科學的教育測驗的設計與編制,合理的施測組織,以及測驗結果的評價,使教育測量能夠發揮最大的功能,並把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為教育學科特別是教育評價學提供准確、可靠的測量數據。

教育測量的功能和要素
(一)教育測量的功能:

1、教育測量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

2、教育測量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3、教育測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育測量的要素:

1、單位

2、參照系

3、量表

參考文獻
↑ 徐道安.現代教育技術管理與應用.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 孟燕主編. 高等教育學教程. 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1.08.
↑ 楊孝堂編著.遠程教育學習測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
7
分享到:

Ⅲ 什麼是教育測量什麼是教育評價

教育測量就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興趣愛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許多問題的數量化測定。它主要用於對學生精神特性的測定。

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滑彎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腔讓物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教育測量的功能:

1、教育測量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

2、教育測量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3、教育測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育測量的要素:

1、單位

2、參照系

3、量表

教育評價功能

導向功能

教育評價提供了衡量教育過程或結果好壞的標准,自然它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具有一種導向或指導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揮棒」一樣支配著或引導著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各個環節,包括教育目標的制定、教育內容與方法的選擇、教育過程的展開等。

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的聯系與區別
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區別:教育測量是針對教育效果或者針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予以測量和描述的過程,旨在獲得有一定說服力的數量事實,是一種以量化為主要特徵的事實判斷。而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教育事物或現象進行系統地調查,以獲取足夠多的資料事實。

教育評價的根本特徵是做出價值判斷,而教育測量的完結不一定都要做出價值判斷。

聯系:教育測量可以為教育評價提供價值判斷的基本數量事實,教育測量是教育評價伍液的基礎;而教育評價是教育測量過程的延續,是對教育測量結果的解釋與運用,並朝著價值判斷與釋放功能的方向發展。

Ⅳ 測量教師的什麼用訪談法

訪談法
訪談法是由訪談者根據調查研究沖碰所確定的要求與目的,按照訪談提綱或問卷,通過個別訪問或集體交談的方衡戚式,系統而有計劃地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散攔談

Ⅳ 教育測量方法

教育測量,一般指對教育現象進行定量化測定的一門教育科學。主要研究教育或訓練效果測量的原理和方法。通俗意義上僅指對學習結果——知識、技能的測量。起源於古代的考試,但古代的考試並非科學的教育測量。20 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等人把心理統計與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運用於教育,使教育測量走上科學化的道路。教育測量在人才選拔、因材施教、教育評價、教育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教育測量的特點:
1、教育測量一般是間接測量
2、教育測量的度量單位是相對的
3、教育測量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
4、教育測量的對象是復雜的
教育測量的功能:
1、教育測量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
2、教育測量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3、教育測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育測量的要素:
1、單位
2、參照系
3、量表
廣義的教育測量:教育測量是根據測量學的原理,運用測量學的有關方法,對教育現象及其屬性進行量化研究的過程。

Ⅵ 小學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人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門古老而嶄新的科學,是整個科學技術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學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重要。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 一年級數學 《觀察與測量》知識點、教案及教學 反思 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知識點

觀察與測量

1、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2、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3、去游樂園——(認識米)

4、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兩個方向(前〈後〉面或側面)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1、經歷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前譽

2、認識厘米,找一找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會通過刻度尺觀察物體的長度。(起點不是0刻度)

5、能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

去游樂園(認識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小學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慧禪段量》教案

單元教學目標:

1、發展觀察、操作、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2、過觀察實物,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並會進行辨認。

3、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 方法 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4、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測量。

5、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的長度。

第一課時: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出示玩具汽車,學會觀察物體

第一步:

1、觀察玩具汽車,學生分別站在汽車側面和後面兩個不同的方向觀察。

2、分別把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後面對著全班,讓學生說一說這是誰看到的?

3、小結: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讓學生站在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後面觀察, 說說 自己看到了什麼?

2、與同伴進行交流。

第三步:

1、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說一說。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進行觀察物體。

二、實踐操作,鞏固觀察方法

1、第1題:下面哪一輻圖是淘氣看到的?

(1)先說說淘和笑笑看到的熊貓是什麼樣的?

(2)給淘氣看到的打勾。

2、第2題:它們看到的是哪一面?連一連。

(1)說一說小貓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連一連。

3、第3題:看一看,說一說。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按要求完成題目。再交流評議。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後都相同的是什麼物體?

三、課堂 總結 ,課外延伸

在家找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並做好記錄。

第二課時:桌子有多長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疑問

1、估一估、說一說襲氏:講台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2、小組討論:你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課桌有多長?

3、小組代表發言,說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筆、文具盒、書、本子、橡皮等)

二、學習厘米與測量方法

1、疑問過渡:為什麼我們同學說的數都不相同呢?該怎麼呢?

2、為了讓我們得到數據相同,我們要用相同的工具來測量,要用相同的單位來計數。我們可以用「尺子」。

3、認識尺子,學習厘米。

(1)出示尺子,認識尺子。

(2)認識刻度,學習厘米。先估計1厘米的長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每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也可表示為1cm。

4、聯系實際,說一說什麼東西的長大約是1厘米的?

5、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

6、說一說你的測量結果與測量方法。

7、小結測量方法:把一端對准0刻度,根據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讀出數值。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第1題:先讓學生估計並說一說大約數;再請學生進行測量;最後讓他們看看自己估計得是否准確?

2、第2題:先估後量再填。

3、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小熊量錯的題目,說說怎樣量才正確的?我們在測量時應注意什麼?

第三課時:去游樂園

教學目標: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對米的概念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師:去年我們參加了體檢,大家還記得咱們的身高嗎?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幫你量一量,有沒有長高啊!長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課題米的認識。

二、學習米

1、估計「1米」大約有多長。

2、感受1米的長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邊物體的長度有1米的東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個厘米。

板書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計教室里物體的長度,然後再進行測量。

三、實踐練習,鞏固知識。

1、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是怎麼想出來的。

題目:P16試一試。

2、一張課桌大約有多高。

誰猜對了?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4、學生觀察圖,然後獨立完成。

完成後核對。

5實踐操作p17第4題。

四、總結

這堂課你感覺學什麼最難。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第四課時:估一估,量一量

教學目標:

1、能選用恰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讓學生估計我們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長?

2、師生測量。

當出現不足1米時,學生討論如何來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來表示。

二、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1、試一試

(1)講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長是——-m——-cm

(3)門的高是——-m—cm

(4)從地面到窗檯的高是—m——-cm

學生先估計,再量一量,最後得出具體的數值。填寫。

2、練一練第1題,

同桌合作,先估計,再進行測量,然後再把正確的數值寫在數上。

目的是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

3、估計淘氣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

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後,再獨立完成。

核對,說說自己是怎麼想得。

4、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算一算,最後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

內容是P19第三題。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組里交流,誰比誰高,誰比誰矮?然後小組里進行測量。

三、實踐運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長度大約是10米?

(2)到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活動。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

四、課後延伸

回到家裡,對自己家裡的一些物體先進行估計再測量。

小學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教學反思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能估測和使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觀察。

「觀察物體」教材以學生實際觀察自己熟悉的物體為線索——觀察汽車引入,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觀察汽車外,還觀察了玩具、茶壺等活動。同時,通過畫畫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2、加強操作的活動。

「桌子有多長」設計了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活動,以使學生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我又長高了」教材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長度單位米。因此,教學過程要從學生以有 經驗 入手,來感受米的實際意義,並通過觀察米尺發現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用類推的方法學會用米量。所以重點應在讓學生主動發現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小學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 文章 :

1. 小學學習方法指導

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4. 數學測量教學反思

5. 小學一年級數學案例分析反思

6.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7. 小學數學教案教學反思

8.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9.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

10. 小學一年級數學《數一數》教學設計

Ⅶ 什麼是教育測評

教學測評,即教學成效的測量與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正確、積極的教學測評,可以准確的把握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以進一步修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教學測量是藉助於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簡稱學績)進行探察,並者弊以一定的數量來表示的考核辦法。教學測量的目的在於考核教學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即學生內在的能力與品格等的形成狀況。教學測量的目標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測量目標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而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Ⅷ 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時,由於各種因素會造成少許的誤差,這些因素必須去了解,並有效的解決,方可使整個測量過程中誤差減至最少.測量時,造成誤差的主要有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而系統誤差有下列情況:誤讀、誤算、視差、刻度誤差、磨耗誤差、接觸力誤差、撓曲誤差、餘弦誤差、阿貝 (Abbe) 誤差、熱變形誤差等.系統誤差的大小在測量過程中是不變的,可以用計算或實驗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預測,並且可以修正或調整使其減少.這些因素歸納成五大類,詳細內容敘述如下:
1.人為因素
由於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誤讀、誤算和視差等.而誤讀常發生在游標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標尺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最小讀數,如在10.00 mm處常誤讀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誤讀成10.70 mm或9.70 mm.誤算常在計算錯誤或輸入錯誤數據時所發生.視差常在讀取測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時所發生,兩刻度面相差約在0.0.4 mm之間,若讀取尺寸在非垂直於刻度面時,即會產生 的誤差量.為了消除此誤差,製造量具的廠商將游尺的刻劃設計成與本尺的刻劃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劃有圓弧形形成與本尺刻劃幾近等高,游尺為凹V形且本尺為凸V形,因此形成兩刻劃等高.
2.量具因素
由於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刻度誤差、磨耗誤差及使用前未經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劃是否准確,必須經由較精密的儀器來校正與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相當程度磨耗,因此必須經校搏廳巧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於測量時所使用接觸力或接觸所造成撓曲的誤差.依據虎克定律,測量尺寸時,如果以一定測量力使測軸與機件接觸,則測軸與機件皆會局部或全面產生彈性變形,為防止此種彈性變形,測軸與機件應采相同材料製成.其次,依據赫茲 (Hertz) 定律伏唯,若測軸與機件均採用鋼時,其彈性變形所引起的誤差量
應用量表測量工件時,量表固定於支持上,支架因被測量力會造成彈性變形,如圖2-4-3所示,在長度 的斷面二次矩為 ,長 的支柱為 ,縱彈性系數分別為 、 ,因此測量力為P時,撓曲量 為 .為了防止此種誤差,可將支柱增大並盡量縮短測量軸線伸出的長度.除此之外,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標尺、直規和長量塊等,因本身重量與負載所造成的彎曲.通常,端點標准器在兩端面與垂直線平行的支點位置為0.577全長時,其兩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點稱之為愛里點 (Airey Points) .線刻度標准器支點在其全長之0.5594位置,其全長彎曲誤差量為最小,此處稱之為貝塞爾點 (Bessel Points)
4.測量因素
測量時,因儀器設計或擺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誤差,包括餘弦誤差、阿貝誤差等.餘弦誤差是發生在測量軸與待測表面成一定傾斜角度 ,如圖2-4-5所示其誤差量為 ,為實際測量長度.通常,餘弦誤差會發生在兩個測量方向,必須特別小心.例如測量內孔時,徑向測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軸向測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測量外側時,也需注意取其正確位置.測砧與待測工件表面必須小心選用,如待測工件表面為平面時需選用球狀之測砧、工件為圓柱或圓球形時應選平面之測砧.阿貝原理 (Abbe』 Law) 為測量儀器的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需在一直在線.否則即產生誤差,此誤差稱為阿貝誤差.通常,假如測量儀器之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無法在一起時,則需盡量縮短其距離,以減少其誤差值.若以游基鍵標尺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6所示,其誤差為 ,因此欲減少游標尺測量誤差,需將本尺與游尺之間隙所造成之 角減小及測量時應盡量靠近刻度線.若以量表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針為球形,工件為圓柱,兩軸心有偏位量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若量表之探針和工件均為平面時,若兩平面傾斜一定角度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如圖2-4-8所示,此誤差稱為正弦誤差.圖2-4-9所示為凸輪在機構設計的誤差分析圖,為了減少磨損,常將從動件的端頭設計成半徑為 的圓球或圓柱體,兩者間的壓力角為 ,因此引起誤差為.
5.環境因素
測量時受環境或場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誤差有熱變形誤差和隨機誤差為最顯著.熱變形誤差通常發生於因室溫、人體接觸及加工後工件溫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須在溫濕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觸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後待冷卻後才測量.但為了縮短加工時在加工中需實時測量,因此必須考慮各種材料之熱脹系數 作為補償,以因應溫度材料的熱膨脹系數 不同所造成的誤差.

Ⅸ 教育測量基本過程包括那幾個步驟

教育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測量:藉助測量工具或量表進行,測量結果以數字表示。

教學評價: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做出決策。

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並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育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是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才有實際價值。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准參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四)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第一,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第二,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第三,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第二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教學評價

內容:①認知;②技能;③情感

認知和技能領域:標准化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驗

情感與道德表現: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案卷分析、觀察、談話等)

(二)標准化成就測驗

1、定義: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2、特點: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編制;施測條件、計分手段、分數的解釋完全相同

3、優越性:客觀性、計劃性、可比性

4、問題: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很不協調;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對個體造成不良影響。

(三)教師自編測驗

1、含義與特點: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2、測驗前計劃的擬定

3、自編測驗的類型

1.客觀題,具有良好的結構,對學生的反應限制較多。

這類題目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和填空題等。

2.主觀題,要求學生自己組織材料,並採用合適的方式表達陳述出來。

這類題型包括論文題及問題解決題。

4、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徵

①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

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測量的正確性,

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③區分度——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5、自編測驗的常見錯誤

(四)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 2、觀察 3、情感評價

(五)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1、評分

2、合格與不合格

3、其他報告方式:個人鑒定、定期的綜合評價等

Ⅹ 評價心理分類,根據哪些來分 a,a 心理學范疇 b,b 評價過程階段 c,c 評價者和被評

這是選擇題,如果有必要可以追加給你後面的

以下為本次考試的主要試題和參考答案

教育心理學(A級)試卷總結

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彎塵,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普遍認為,當今學習目標之父是(A)

A.泰勒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2、一般認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開始,該書出版於(C)

A.1923 B.1913年 C.1903年 D.1879年

3、皮亞傑認為,2至7歲的獐認知發展處於(A)

A.思維准備階段 B.思維階段 C.感覺運動階段 D.抽象思維階段

4、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D.學習

5、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C)

A.形式訓練說了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6、在心理學中,最早明確強調內部心理結構並以此來解釋學習過程的心理學流派是(C)

A.行為主義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心理學派 D.認知心理學

7、加涅關於學習的八種階梯類型中,最低層次的學習是(B)

A.刺激反應聯結 B.信號 C.概念學習 D.問題解決

8、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B)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創造性理解

9、在技能形成過路中,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叫做(D)

A.頂峰現象 B.倒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高原現象

10、問題解決和第一個階段是(C)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C.發現問題D.檢驗假設

11、與創造性思維關系最密切的是(A)

A.發散思維 B.形象思維段鬧飢 C.邏輯思維 D.動作思維

12、一個人幻想成為另一個人,而這個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心理現象叫(A)

A.認同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1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是(A)

A.生存需要 B.歸屬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14、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獨立型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B)

A.文學 B。數學 C.歷史 D.法律

15、與求異思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C)

A.形象思維 B.聚合思維 C.發散思維 D.抽象思維

16、以下思維活動中,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最早關注的研究是A

A.求異思維 B.求同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17、最早提出遷移概念的心理學家是(B)

A.華生 B.桑代克 C.布魯納 D.斯金納

18、提出動機性遺忘理論的心理學家是(D)

A.斯金納 B.羅傑斯 C.布魯納 D.弗洛伊德

19、皮亞傑認為,7至11歲的兒童認知發展屬於的階段是(B)

A.思維准備 B.思維階段 C.感覺運動 D.抽象思維

20、學校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論是(C)

A.智力理論 B.動機理論 C.學習理論 D.認知理論

21、提出掌握學習理論的是(C)

A.華生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22、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分類的最初提出者是(A)

A.加涅 B.華生 C.布魯納 D.斯金納

23、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業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握返 D.學習

24、一個人把對某人的感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心理現象,叫(C)

A.認同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26、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解釋 C.批判性解釋 D.創造性理解

27、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D)

A.生存需要 B.歸屬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28、以詞的聲音表象,動覺表象為支柱而進行智力活動的階段,稱作(D)

A.活動定向 B.內部盲語 C.無聲的外部言語 D.有聲的外部言語

29、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依存型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A)

A.文學 B.數學 C.化學部 D.物理

30、研究認知風格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 (B)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31、普遍認為,當今學習目標之父親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A)

A.泰勒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32、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從1903年《教育心理學》的出版開始,該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

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納 D.布魯納

33、皮亞傑認為,11至15的兒童認知發展屬於的階段是(D)

A.思維准備 B.思維 C.感覺運動 D.抽象思維

34、布魯姆提出的學習理論是(A)

A.掌握學習 B.認知學習 C.情感學習 D.行為學習

35、遷移的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A)

A.官能心理學 B.人本主義 C.行為主義 D.認知心理學

36、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C)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37、以詞的聲音表象動覺表象為支柱而進行智力活動的階段,稱作(D)

A.活動定向 B.內部言語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38、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問題解決階段是(B)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 C.發現問題 D.檢驗假設

39、一個人把對某人的感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心理現象,叫(B)

A.認同們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40、提出需要層次理論的心理學家是(C)

A.弗洛姆 B.羅傑斯 C.馬斯洛 D.弗洛伊德

41、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儲存性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A)

A.文學 B.數學 C.化學 D.物理

42、教學過程中的測量,主要藉助的方法是(A)

A.測驗 B.觀察 C.訪談 D.實驗

43、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階段是(B)

A.活動定向 B.內部言語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44、在技能形成過程中,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這叫做(A)

A.高原現象 B.倒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頂峰現象

45、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D.學習

46、刺激—反應聯結學習理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 B.華生 C.斯金納 D.布魯納

47、加涅關於學習的八種階梯類型中,最高層次的學習是(D)

A.刺激反應聯結 B.信號 C.概念學習 D.問題解決

48、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創造性理解

49、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通過其他有關材料,間接了解被試者的心理活動的方法是(C)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臨床個案法

50、社會測量法的提出者是(B)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奧蘇貝爾

51、根據柯拉斯沃等的分類法,情感的教學目標有五個程序,即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A)

A.價值的性格化B.非言語交流C.理解 D.統合

52、研究發現,老師期望效應的大小要受學生年齡的影響,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應影響的是(D)

A.年齡上無明顯差異 B.中等年齡的學生 C.年齡較大的學生 D.年齡較小的學生

53、學習的意義表現在(A)

A.促進心理的成熟與發展 B.獲得好的成績 C.適應社會發展 D.個體生活的需要

54、新的材料屬於原有的具有較高概括性的觀念中,原有的觀念得到擴展,精確化,限制或修飾,新的觀念或命題獲得意義.這種學習是(C)

A.派生類屬學習 B.相關類屬學習 C.上位學習 D.並列結合學習

56、下列說法耍嘴皮子不能反映學習遷移現象的是(B)

A.舉一反三 B.由表及裡 C.觸類旁通 D.由此及彼

57、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來說,其容量的組織塊數是(C)

A.3到6 B.4到7 C.5到時9 D.6到時10

58、能對有關知識進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種理解是(B)

A.字面的理解 B.解釋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創造性的理解

59、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待學習的比較穩定的反映傾向叫做(C)

A.學習目的 B.學習動機 C.學習態度 D.學習興趣

60、一般而言,要使學習效率較高,動機應維持在(B)

A.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較低水平 D.不一定

61、一般而言,學生的成就動機來源泉於三種需要.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成就動機源泉的需要是(B)

A.認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學習過程派生的附屬需要

62、在教學設計工作中,中心是(C)

A.分析教學內容 B.設計教學策略 C.分析教學對象 D.設計學習目標

63、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學結果,探究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以便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基於這一目的進行評定是(B)

A.配置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總結性評定 D.論文式評定

添加內容:

  1.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階段是【B】

  2. A.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 B.活動定向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3. 2.問題解決的最後一個階段是【D】

  4.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 C.發現問題 D.檢驗假設

  5. 3.一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歸諸別人或客體的心理現象,叫【C】

  6. A.認同們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與教學過程中測量的主要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上的經驗方法 瀏覽:671
干擾素用什麼方法打 瀏覽:353
打不著火的最佳方法 瀏覽:665
蒙氏教育研究方法 瀏覽:222
腰椎間盤脫出檢測方法 瀏覽:335
檢查手機中病毒的方法 瀏覽:425
如何才能不勞而獲的一百種方法書 瀏覽:280
最簡便易行的方法 瀏覽:656
住友挖機空調不涼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77
外語教學常用方法教資 瀏覽:729
1x98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74
怎麼學拼音最快的方法 瀏覽:22
教學方法框圖 瀏覽:576
談判表演技巧和方法 瀏覽:258
細胞纖維化檢測方法 瀏覽:144
你知道哪些便方法 瀏覽:940
大半夜便秘睡不著快速解決方法 瀏覽:165
性功能勃起障礙的治療方法 瀏覽:391
馬常見的病和治療方法 瀏覽:45
如何有效防困的方法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