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淳於髡對齊威王「沉湎不治」的勸諫,使用的方法是
淳於髡使用的方法是隱語。大致過程是:
齊威王當政初時,「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群臣莫敢諫。淳於髡針對齊威王好隱語的特點,對齊威王說:「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明白他的用意極其驚訝,用隱語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振作起來,治理朝政,收復失地,使齊國又強大起來。「一鳴驚人」也做為典故流傳下來。
淳於髡,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具體生卒時間不詳,然與鄒忌同時,略長於孟子,主要活動在齊威王和齊宣王之際。淳於髡以博學多才、善於辯論著稱,是稷下學宮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他長期活躍在齊國的政治和學術領域,上說下教,不治而議論,曾對齊國新興封建制度的鞏固和發展,對齊國的振興與強盛,對威、宣之際稷下之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⑵ 隱語的概述
[ 隱語] 也叫「隱」,古字為「言隱」。是古時對謎祥空語的一種叫法。隱語的含義是「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文心雕龍》)。
別生一說曰遁辭,不直言曰譎,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隱語是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語言。隱語的性質,可分為密言,測智和譎諫三類。密言一般只是對方才能理解的語言,它本是隱語最基本形式。用於國事最早記載的是則叫「麥麴河魚」的故事。測智相當於現代的謎語競猜。要把「以此喻彼」的本意猜來,這需要一定的智力。
春秋時就有列國間利用隱語要對方來猜射而測試這個國家君臣們的智慧的例子。「秦客廋辭」就是有名的一例。廋辭是當時隱語的另一稱謂。譎諫就是臣子用隱晦的語言向君主進諫自己的意見,是春秋戰國一段時間內隱語的主要表現形式。最早要數《史記。楚世家》所載「大鳥止阜」的故事。
隱語一般是用賦予現有普通詞語以特殊含義的辦法實現的。隱語的使用范圍相當廣泛,只要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保守秘密就可以約定一些隱語(實質上就是黑話)。有的隱語是用字謎辦法創造的。如舊社會的商販為了使局外人不知道行市,就創造隱語代替一般數學,如把「一」叫「平頭」,「二」叫「空工」,「三」叫「橫川」,「四」叫「側目」,「五」叫「缺丑」,「六」叫「斷大」,「七」叫「皂底」,「八」叫「分頭」,「九」叫「未丸」,「十」叫「田心」。
隱語主要有如下三個特徵:
1、隱語表達方式主要是口語。密語當然是語言,測智也是口頭出題,譎諫更不能是書面的,謹慎瞎因為要隨機應變。孝嘩
2、無論密語、測智和譎諫都是特定的人為對象,因人設隱,離開了這個特定的人。此隱就不能成立。
3、不論是以物喻意,或以情說理,專人專事,內容都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時間性,時過境遷,此隱便自然消失。
⑶ 南宋燈謎叫什麼
問題一:燈謎是我國傳統的謎語形式,南宋時,人們把猜謎叫什麼? 射虎
問題二:燈迷在南宋時又叫什麼 燈謎,又名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現在,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
燈謎是我國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傳統的一門綜合性藝術.早在夏代,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瘦伍絕辭(亦稱隱語).當時由於列國分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記載:有秦客瘦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可見那時的這些瘦辭和隱語,就是我國燈謎的雛形.直至南朝宋文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收入他的詩集後,才有了謎字一稱.
開始的謎流行於口頭說猜,三國時期處人把謎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學士為了顯示才學,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燈謎一稱
問題三:泰山騰空 (打一南宋人名)燈謎大全及答案 我猜謎底是:岳飛。泰山騰空 =岳(泰山為東岳)+飛(騰空) =岳飛。猜對了請採納,謝謝!
問題四:南宋時,人們把猜謎叫做什麼 中國古代南宋時,人們把猜謎叫 射虎。。。。。。。。。。。。。
問題五:燈謎是我國傳統的謎語形式,南宋時,人們把猜謎叫: 射虎
問題六:猜謎在古代還有什麼叫法? 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古時稱「C辭」或「隱語」。通常所說的謎語包括「燈謎」和「謎語」兩類。前者是書面的,後者是「口頭」的,很多謎語是兩者都可以的。細分的話可分為字迷類、動物謎、水果謎、地名類、植物謎、詞語謎、人名謎、成語謎、英語類、搞笑類、地名類、簡訊類、3d類兒童類、其他等等。 謎語由「謎面」和「謎底」2部分構成,前者是題,後者是答案。一般人都以為猜謎難,其實出題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才智。許多較好的謎是經過不斷優化的結果。
問題七:宋代時,指南工具叫什麼,也叫什麼。很快用於什麼。南宋時經什麼人傳 宋代時,製成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運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 *** 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問題八:元宵燈謎是源自什麼時期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於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採用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叮。 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為破譯文字形義為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到了三國時,謎腔茄姿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才是燈謎。此後,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為在宋代,游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納乎謎的發展。於是,當時不少的文學家都成為制謎高手
問題九:元宵猜燈謎起源於哪個朝代?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於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採用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 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為破譯文字形義為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到了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才是燈謎。此後,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為在宋代,游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謎的發展。於是,當時不少的文學家都成為制謎高手
問題十:猜燈謎的燈謎術語 射制燈謎,說難不難,說易也不見得容易,最重要的是先明了若干基本常識,茲以臚列詞條的方式,作一簡單說明:【隱語、語、C詞】 皆為隱藏之意,亦為燈謎古稱。【文虎、燈虎】 即燈謎的別稱,因為猜射燈謎殊非易事,需具搏虎之力, 故稱為文虎。【謎面】 燈謎的題目,猜射者需就此題目去推理作答。【謎目】 燈謎的答案范圍,常用「射某某一」或「打某某一」表示。【謎底】 燈謎的答案。【謎格】 燈謎的特殊格律,通常以增損字形、字數或改變文序、讀音的方式,使謎底與謎面能更適切吻合,有所謂的「二十四格」之說(部份可詳見上下文)【謎條】 書寫謎題的條幅紙張。【謎作】 燈謎作品。【謎學】 有關燈謎的學問。【謎社】 燈謎社團組織,最早出現在南宋。【謎材】 燈謎的素材。由於燈謎猜射的范圍極廣,幾乎任何字詞、文句都可以當作謎底,相當不容易掌握;因此,就有一些專門收錄常用謎底的書籍出現,以供製猜燈謎的人參考。集思謎社出版的《謎材》即為一例。【扣字】 猜燈謎的要訣之一。在傳統文化長期濡染下,漢字的字義往往會互有關聯,如雲和龍、虎與風,五行的內容、季節、方位、顏色,在猜射時都可以互扣。【扣典】 猜燈謎的要訣之一。在謎作中運用到若干歷史典故或人物名姓時,須從歷史事件著眼,展開擬測,謂之「扣典」。【直解】 製作燈謎時,如果謎面和謎底的用字都沒有其他解釋,直用原意,叫「直解」。一般說來,這類謎較無趣味。【別解】 製作燈謎時,將謎面或謎底原有的字,另作解釋,叫「別解」。這是充分利用漢字的多義性製作的謎法,如以「保護靈魂之窗」射新名詞「小心眼」為例,「小心眼」原來是指人氣量褊狹,可此處將「小心」別解成注意、保護,這就是別解。燈謎的機趣,往往都是經別解後產生的。【函部】 一種公開徵求謎面的制謎方式,先擬出謎底,徵求謎面,再據其優劣,評論高低名次。【矢部】 一種公開徵求謎底的制謎方式,先擬出謎面,徵求各種可能猜射的謎底,亦據其優劣,評論高低名次。【畫謎】 以繪畫方式制謎。【實物謎】 以實際物品代替謎面的制謎方式。【動作謎】 以具體動作代替謎面的制謎方式。【印章謎】 將謎面鐫刻成圖章的制謎方式。猜射時,須連同印章的相關字義一起思考。通常其中都含有印、章、石、刻、文……等字。【市招】 燈謎謎底的常用范圍之一,指市面上常見的招牌,如「小說漫畫」、「燒餅油條」、「影印」等招牌上的字。【新名詞】 燈謎謎底常用范圍之一,指現代發明的新鮮名詞,如「小心眼」、「帥哥」、「小氣」、「頂客族」等。【口語】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現代常用的口頭語,如「謝謝」、「討厭」、「帥呆了」、「遜斃了」之類。【本草】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本草綱目》中的中葯名。【時人】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當代人物,通常為政治人物。【四子人】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四書》中的人物。【聊目】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聊齋志異》的目錄。【詞、曲目】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傳統的詞牌或曲牌名。【劇目】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平劇的目錄。【猜、射、商、打】皆為猜射之意。【謎手、謎家、謎人、打虎將】 皆猜謎、制謎專家之稱。【泊人、泊諢】 燈謎謎底范圍之一,指《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的人物姓名或綽號。
⑷ 高中語文古詩詞和閱讀的答題技巧
一、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5、答題示例
(08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一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l)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08全國I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春日即事 李彌遜 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答案】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像、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④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
5、答題示例
(08全國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塢聞鍾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冊旦遲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瓮:這里指水瓮。④塢:地勢周圍高而州李中央凹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8.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面面呈現出什麼樣的氣氛?(5分)
答案: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瓮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里呈現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遲尺塢)、樹林(落葉)、人、瓮、寺廟等六種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種景物的,給1分;三至四種景物的,給2分;五至六種景物的,給3分。答出畫面呈現出什麼樣氣氛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9.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6分)
答案: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庄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鍾」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聲、「秋風瑟瑟』聲。「鍾」聲並聯想到附近有村莊的,給4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能答出好處的,給2分
(0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三、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5、答題示例
(08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① 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
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排遣。
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於故國的赤膽忠心。閱:見證。表出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
意思接近即可。
(08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 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2)比喻。①憂君王為姦邪所蒙蔽,憂姦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四、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 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鬱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准確點明語言特色(簡練傳神、凝練沉鬱、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庄諧俱見……);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08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③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徵,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1)風格特徵:沉鬱悲愴或深沉凝重。
(2)簡要分析:這首詩是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鬱、凝重的風格。
(08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像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五、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②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5、答題示例
(08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 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答案:(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08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於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1)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4分)
答案: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2)《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的意象,但其象徵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4分)
答案: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徵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徵歷史的滄桑變化。
六、分析技巧型題
1、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准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誇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5、答題示例
(0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8分)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
能答出一種修辭方法並能舉例說明的,給1分;如答成「排比」,並以前四句為例的,也可給1分。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①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②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
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動靜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08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1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2)「憑欄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
答案: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寫動作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七、分析構思(結構思路)型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
5、答題示例
(08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8分)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
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注]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後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
(1)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
答案:(4分)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嚮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後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嚮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後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後的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後的精神生活
八、續寫型題
1、提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說,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說。
2、解答分析: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
3、答題模式: ①概括詩句的內容。
②說明與上句的關系。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③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4、答題示例
2006年湖南卷第14題
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6分)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著眼於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後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 「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⑸ 古代軍事通信有哪些方法
比蠟丸、礬書更為安全的軍事通信方式,是「隱語」。《武經總要後集》卷四中記載,「軍政急難,不可使眾知,因假物另隱語諭之」。隱語作為通信方式,與現代戰爭中所用的電報密碼頗有相似之處。
隱語的起源很早,最早的記載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根據《左傳》原文與杜預注,當時楚國大夫還無社與申叔展曾有一段對話,因為「軍中不敢正言,故謬語」。對話是這樣的:叔展曰:「有麥曲乎?」
曰:「無。」
「有山鞠窮乎?」
曰:「無。」
「河魚服疾,奈何?」曰:「目於眢井而拯之。」「若為茅絰,哭,井則已。」
這段對話的目的,是申叔展教被困於泥水之中的還無社如何逃脫,因怕別人知道,故使用了隱語。遺憾的是,對於具體的內容,我們已經無法解釋清楚了。
《武經總要》卷十五記載了一種稱作「字驗」的隱語方式,其方法是,先將軍中聯絡的有關事項分類編號,共四十項,依次為:「請弓、請箭、請刀、請甲、請槍旗、請鍋幕請馬、請衣賜、請糧料、請草料、請車牛、請船、請攻城守具、請添兵、請移營、請進軍、請退軍、請固守、未見賊、見賊訖、賊多、賊少、賊相敵、賊添兵、賊移營、賊進兵、賊退軍、賊固守、圍得賊城、解圍城、被賊圍、賊圍解、戰不勝、戰大勝、戰大捷、將士投降、將士叛、士卒病、都將病、戰小勝」。
上述內容及其次序,平時要求各將校熟記於心。凡作戰之前,主將與各統兵將領事先進行約定,雙方以一首沒有重復的字的五言律詩為「字驗」。若有事報告,就隨意寫成一封書信,將要報告事項的次序對應該詩的第幾個字,然後在普通書信中的某字旁加一記號即可。主將進行回復時,也如法炮製。
有一次出征前,主將與統兵將領約定以杜甫的《春望》一詩為「字驗」。全詩是這樣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揮欲不勝簪。」統兵將領在向主將匯報時,用一封普通的書信寫進了「抵」和「簪」二字,並在旁邊作了記號。主將收到書信後,根據二字的順序,查出其要匯報的內容分別是第二十八項「敵固守」和第四十項「戰小勝」。主將得到匯報後,也寫了一封普通的信回復,里邊寫進了「春」與「淚」兩個字,並作了記號。統兵將領以同樣敗謹信的方法得知了主將的命令:給你增派人馬,立即移營。
由此可以看出,字驗是一種高度保密的隱語通信方式,即使被敵人截獲,也是無法破解的。據《宋史·輿服志六》記載,《武經總要》中記載的40字「字驗」法,是符彥卿在《軍律》中制定的。後來,有個叫李淑的人將其改為28字,也就是將五言律詩改成了七言絕句,其用法則完全相同。
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了一種使用范圍更加廣泛,與現代電報密碼更為接近的隱語方式來傳遞軍事信息。其具體辦法是,先按照當時通行的「反切」拼音方法,將漢語中聲母和韻母所代表的字編成兩首歌,用「柳邊求氣低,池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的前三句十五個字作為聲母的代表,並按順序編為號碼;用「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鄰,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三十六字作為韻母的代表字,也按順序編為號碼;再將當時的八個聲調也按順序進行編號。這樣每三個數字為一組,聲母、韻母和聲調齊全,便構成了一個漢字。諸多的數字連在一起,便可以表示復雜的信息了。
有趣的是,戚繼光的這種編碼是以浙東的方言為基礎的。由於戚家軍主要招募的都是台州一帶的農民和礦工,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需要通信時,遠則書寫,距離近時則可以用擊掌代替。後來,這種隱語晌讓還在浙東民間流傳很久。
我們上面介紹的隱語,無論是《武經總要》中的「字驗」,還是戚繼光的編碼,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事先的約定才能使用。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將領未經准備而使用隱語的故事,以此來突顯其卓越的才智。其實這是有戰爭實踐的基礎的。《宋史·夏國傳上》便記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慶歷元年(1041年),北宋名將種世衡在與西夏作戰時,便曾以一枚棗、一張畫龜,命人送給部將旺榮,「喻以早歸之意」。這種以諧音喻意的簡單、實用的通信方式,在古代戰爭中應該是經常使用的。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更多的這方面的資料了。
隱語的運用非常廣泛,即使在現代戰爭中也不泛這樣的例子。電報密碼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隱語在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種運用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曾組織了一批土著人,利用土著語言編排電報密碼,並廣泛使用於太平洋戰場,結果令日察輪本的密碼破譯專家束手無策,直到戰爭結束也找不到破解的辦法。這與戚繼光利用浙東方言編碼實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