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好,請教灌腸的方法和步驟。謝謝!
灌腸分以下幾種情況,供你參考
灌腸是將一定量的溶液通過肛管,由肛門經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病人排便、排氣。也可借輸入的葯物,達到確定診斷和進行治療的目的。
(一)不保留灌腸法
1.大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①軟化和清除糞便,排除腸內積氣。②清潔腸道,為手術,檢查和分娩作準備。③稀釋和清除腸道內有害物質,減輕中毒。④為高熱病人降溫。
(2)用物治療盤內備灌腸筒一套(橡膠管和玻璃接管全長120cm),肛管,彎盤,止血鉗,石蠟油,棉簽,手紙,水溫計,調劑棒,橡膠布和治療巾(或一次性尿布),便盆、輸液架,屏風。
(3)常用溶液生理鹽水,1%肥皂水。
(4)液量及溫度成人每次用量為500-1000ml,老年人用量為500-800ml,小兒用量為200-500ml.液體溫度39-41℃,降溫用溫度28-32℃,中暑病人可用4℃等滲冰鹽水。
(5)操作方法①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向其說明目的,消除顧慮,以取得合作,囑其排尿,大病室用屏風遮擋病人。②協助病人取左側卧位(根據腸道解剖位置,藉助重力作用使溶液順利流入腸腔),脫褲至膝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邊,將橡膠布和治療巾(或一次性尿布)墊於臀下,彎盤置臀邊。如病人肛門括約肌失去控制能力,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勿暴露病人下肢,蓋好被子。③掛灌腸筒於輸液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前端,將肛管與灌腸筒上的玻璃接管相接,放出少量液體,排出管內氣體,用止血鉗夾緊橡膠管,左手持手紙分開病人臀部,顯露肛門,囑其張口呼吸,使肛門括約肌放鬆,按解剖特點插管,即先向前,再右後,輕輕插入直腸10-15cm,松開止血鉗,固定肛管,使溶液緩緩流入④觀察內液面下情況,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必要時檢查有無糞塊阻塞。若病人有便意,應將灌腸筒適當放低,減慢流速,並囑病人深呼吸,減輕腹壓。⑤待溶液將流盡時,夾住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盡可能保留5-10分鍾後排便,以利糞便軟化。⑥不能下床的病人,給予便盆,將衛生紙放在病人易取處。⑦便畢,協助虛弱病人揩凈肛門,取出便盆、橡膠單和治療巾。幫助病人洗手,整理床鋪,開窗通風。觀察大便情況,必要時留取標本送驗。⑧整理、洗凈灌腸用物,並消毒備用。⑨記錄結果,在當天體溫單的大便欄內記錄。
(6)注意事項①掌握灌腸液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為傷寒病人灌腸時,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②降溫灌腸,可用28-32℃等滲鹽水,或用4℃等滲鹽水,保留30分鍾後再排出,排便後隔半小時再測量體溫並記錄。③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應立即停止灌腸,通知醫生進行處理。④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以減少氨的產生和吸收。⑤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和各種嚴重疾病晚期病人。
2.小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①軟化糞便。為保胎孕婦、病重、年老體弱、小兒等病人解除便秘。②排出積氣。為腹部及盆腔手術後腸脹氣病人排除腸道積存氣體,減輕腹脹。
(2)用物治療盤內備注洗器,葯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溫開水5-10ml,彎盤,衛生紙,橡膠布和治療巾,潤滑油,止血鉗,便盆,屏風。
(3)常用溶液①「1、2、3」溶液即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溫度為38℃。②油劑,即甘油50ml加等量溫開水,多用於老年、體弱、小兒和孕婦。
(4)操作方法①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其它准備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腸。②潤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連接肛管,排氣後夾住肛管,輕輕插入直腸內10-15cm,松開止血鉗,將溶液緩緩注入,灌畢,將肛管末端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後反折肛管,輕輕拔出,放於彎盤內
③囑病人平卧盡可能保留10-20分鍾後排便。
3.清潔灌腸
(1)目的①徹底清除滯留在結腸內的糞便,為直腸、結腸檢查和術前做准備。②稀釋腸內毒素,促其排出。③物理降溫。
(2)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腸
(3)常用溶液1%肥皂液,等滲鹽水。
(4)操作方法反復多次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第一次用肥皂水灌腸,排便後,再用生理鹽水灌腸,至排出液清潔無糞塊為止,注意灌腸時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40cm)。灌腸應在檢查或手術前1小時完成,禁用清水反復多次灌洗,以防水與電解質紊亂。
(二)保留灌腸
1.目的自肛門灌入葯物,保留在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粘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常用於鎮靜、催眠及應用腸道殺菌劑等。
2.常用溶液
(1)鎮靜、催眠用10%水化氯醛,劑量遵醫囑加等量溫開水或等滲鹽水。
(2)腸道殺菌劑用2%黃連素,0.5%~1%新黴素及其它抗生素等,劑量遵醫囑,葯量不超過200ml,溫度39-41℃。
(3)腸道營養劑用10%葡萄糖溶液或牛奶等。
3.用物同小量不保留灌腸,選擇較細肛管。
4.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保留灌腸前囑病人排便或給予排便性灌腸一次,以減輕腹壓及清潔腸道,便於葯物吸收。
(3)腸道病患者在晚間睡眠前灌入為宜,灌腸時臀部應抬高10cm,利於葯液保留,卧位根據病變部位而定,如慢性痢疾病變多在乙狀結腸和直腸,故採用左側卧位為宜,阿米巴痢疾病變多見於回盲部,應採取右側卧位,以提高治療效果。
(4)其它操作同小量不保留灌腸,但入肛管要深,約15-20cm,溶液流速宜慢,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以便於葯液保留。
(5)折管拔出後,以衛生紙在肛門處輕輕按揉,囑病人保留1小時以上,以利葯物吸收,並做好記錄。
5.注意事項
(1)灌腸前了解病變部位,以便選用適當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2)為提高療效,灌腸前囑病人先排便,掌握「細、深、少、慢、溫、靜」的操作原則,即:肛管細,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溫度適宜,灌後靜卧。
(3)肛門、直腸、結腸等手術後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作保留灌腸。
⑵ 灌腸過程
大量不保留灌腸
【用品】
治療盤:灌腸筒、橡膠管、玻璃接管、肛管、止血鉗、液狀石蠟、彎盤、手紙、水溫計、橡皮布和治療巾。灌腸液:常用生理鹽水、0.1%-o.2%肥皂水,成人液量每次用500—lO00ml,小兒每次00-500ml,液體溫度39-41℃,降溫用28—32℃,中暑用4℃等滲鹽水。另備便盆、圍屏、輸液架。
【方法】
1.按醫囑准備灌腸液,調節水溫。將用物備妥後攜至床旁,向患者作解釋,取得合作,並囑排尿。大病房應以圍屏遮蔽患者。
2.協助患者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將橡皮布及治療巾墊於臀下。如肛門括約肌失去控制能力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放便盆。
3.潤滑肛管前端,放出少量液體以驅出管內氣體,並以腕部試溫是否適當,隨即夾閉肛管。
4.操作者左手分開患者兩臀,露出肛門,囑患者張口呼吸,右手將肛管輕輕旋轉插入肛門約7—10cm。如插入時有抵抗感,可將肛管稍退出,再行前進。插妥後一手固定肛管,另一手抬高灌腸筒或將筒掛於輸液架上,液面距床緣40-60cm,松開止血鉗,使液體徐徐灌入腸內。
5.觀察筒內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搖動肛管,同時檢查有無糞塊堵塞。如患者感覺腹脹或有便意時,應將灌腸筒適當放低並囑張口深呼吸,以減輕腹壓。
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手紙裹住肛管輕輕拔出放入彎盤中,讓患者平卧,囑保留5-lomin後排便。不能下床者應給予便盆、手紙。
7.便畢,取走便盆,整理床鋪,開窗通風,幫助患者洗手。觀察大便情況,必要時留取標本送驗。記錄結果於當天體溫單的大便欄內。
8.洗凈灌腸用物,並消毒備用。
【注意點】
1.插肛管時動作要輕柔,對有肛門疾病患者更應小心,以免造成損傷。
2.對某些顱腦疾病.心臟病患者及老年人、小兒、妊娠初期、末期的孕婦,灌腸時應慎重,壓力要低,速度要慢,並注意病情變化,以免發生意外。
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腸,傷寒患者灌腸液面不得高於肛門30cm,液量不得超過500ml,並選用等滲鹽水。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灌腸。
小量不保留灌腸
【用品】
治療盤:同大量不保留灌腸,免去港腸筒,另加漏斗或50ml注射器。灌腸液:按醫囑配製,常用有「1、2、3」灌腸液(50%硫酸鎂30m1、甘油60m1、水90m1)或水和甘油各60—90m1,另帶便盆、圍屏。
【方法】
1.准備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腸。
2.將注射器或漏斗接於肛管,倒入或抽取溶液,潤滑肛管前端,排除空氣,夾緊肛管並插入肛門,放鬆夾子使溶液全部流入。
3.灌畢,捏緊肛管並取出。囑患者保留l0min後排便。
清潔灌腸
【用品】
同大量不保留灌腸。灌腸液:0.1%肥皂水500ml、生理鹽水5—10L、液溫38—4l℃。
【方法】
1.方法與大量不保留灌腸同。
2.先用0.1%肥皂水500ml灌入,刺激腸蠕動,將溶液排出後再用等滲鹽水灌洗,反復多次,直至排出無糞渣的清潔液為止。
【注意點】
1.對老年,體弱患者灌腸時,應密切觀察病情,並給予協助。灌腸壓力要低。
2.每次大量清潔灌腸時,注意觀察和記錄灌入量與排出量應基本相符,防止水中毒。
3.清潔灌腸患者宜取右側卧位,便於灌腸液到達結腸深部。每次灌入後囑患者盡量保留片到,以達軟化糞便沖洗腸道的作用。
保留灌腸
【用品】
治療盤:同小量不保留灌腸,肛管宜細,灌腸液按醫囑配製,液量一般不超過200m1。
【方法】
1.囑患者排便或給予排便性灌腸1次。
2.根據病情決定卧位,慢性菌痢宜取左側卧位,阿米巴痢疾則取右側卧位。患者臀部抬高10cm,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液量在200ml以內可用漏斗或注射器緩慢灌入。
3.液量在200ml以上者,用開放輸液吊瓶緩慢滴入(即直腸滴入法)。採用滴入法時須將臀部抬高約20cm,以導尿管代替肛管,插入長度約1.0—l 5cm左右,滴入速度一般60-70滴/min,滴液時應注意保溫。
4.拔管後囑患者平卧,盡量忍耐,不要解出,保留lh以上。
【注意點】
腸道病患者在晚間睡眠前灌入為宜。
⑶ 怎樣灌腸
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並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達到供給葯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
目的:1.刺激腸蠕動,解除便秘,排除腸脹氣;2.應用低溫溶液為高熱患者降溫;3.清潔腸道,為某些手術、檢查或分娩做准備;4.稀釋和清除腸道內的有害物質,減輕中毒。[1]
操作前准備
(1)評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況。(2)根據醫囑准備灌腸溶液及用物:灌腸溶液為0.1~0.2%肥皂水、生理鹽水。液體量為成人500~1000ml,小兒200~500ml。溫度以39~41℃為宜,降溫時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鹽水。(3)關閉門窗,適當遮擋。
操作步驟
(1)備齊用物攜至床邊,向病人解釋,囑其排尿,屏風遮擋。(2)病人取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及橡膠單於臀下,彎盤放於臀邊。(3)掛灌腸筒於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連接玻璃接管,並排氣,夾緊肛管。(4)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成人7~10cm,小兒4~7cm),松開夾子,使溶液緩慢灌入。(5)觀察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有便意時,適當放低灌腸筒,並囑病人深呼吸。(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鍾後排便。(7)清理用物,並做好記錄,如1/E表示灌腸後大便一次。
⑷ 灌腸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你說的是哪種灌腸?
1.灌腸,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
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咸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
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為最好。
2.灌腸是將一定量的溶液直接注入直腸、結腸 ,刺激結腸、直腸蠕動引起排便的方法。灌腸治療最常用在直腸糞便嵌塞的病人 ,使糞質軟化後容易排出。灌腸也可用於幫助生物反饋治療的便秘病人 ,因為在建立這種排便行為之前 ,必需先將肛直腸內的糞塊消除。灌腸方法是用一根管子插入肛門內 ,深入3~5厘米 , 然後將液體徐徐輸入。灌腸治療便秘不應長期使用 ,它是一種臨時措施。採取灌腸的液體一般為生理鹽水 ,溫度控制在39~40℃為宜 ,有時也可用硫酸鎂瀉劑或礦物油如甘油 ,最好不用肥皂水 ,因為鹼性水對腸黏膜有刺激作用。
短時的間斷灌腸治療對全身的影響不大 ,不良反應少 ,是一種較好的通便方法 ,可用於急性便秘 ( 如急性糞嵌塞 )。有時也可採用這種方法刺激直腸 ,以達到重新建立直腸排便反射的作用 ,可用於一些便秘病人的早期治療。灌腸療法也是小兒便秘的基本治療方法 ,常用於小兒特發性便秘或先天性巨結腸通便。對那些經飲食療法、口服瀉葯等方法治療仍無效的嚴重便秘病人 ,灌腸常常是被迫採取的最後通便手段。另外 ,經常灌腸可產生依賴性 ,應予注意。
長期使用灌腸通便對人體是有害的 ,特別是長期採用肥皂水灌腸時 ,可引起結腸炎 ,這與肥皂的鹼性作用及長鏈脂肪酸的毒性有關。此外 ,與灌腸有關的並發症還包括過敏、腹瀉和脫水 ,也有極少數死亡病案報道。因此 ,正確掌握灌腸的適應症及灌腸方法對病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3。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漿灌入大腸,做成灌腸。食用時一般在肉湯里煮10-15分鍾。蒙古人和西藏人還直接運用動物的活血。《馬可波羅游記》中記敘:"當情況緊急時,有一種緊急探馬,這些探馬,能夠馬不停蹄地連續賓士十晝夜,既不舉火也不進餐,只用馬血維持生命,他們割斷自已坐騎的一根血管,吮吸馬的血充飢。" 從醫學觀點看來,血有高味覺性等益處。但不到緊急的時候,人們不常吸用活血。另一種灌腸加之薄層肉及肝等,拌以蔥類和油鹽等調料,煮之半小時後食用,此叫灌腸。
灌腸的工作一般都在現殺的羊皮上進行。因為羊皮光滑,腸子不易弄斷。多數需二人合作。小腸下接盲腸(俗稱苦腸),盲腸下接細肥腸。把細肥腸割掉,從割口處灌進水去,容量較大的盲腸就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漏斗。灌滿以後,一人不斷用力擠壓,水就流入小腸。一人用兩手不斷捋小腸,將糞便排在泔水桶里。如此再灌再排,直到把小腸基本洗凈。再割一塊肺子塞進小腸里,上面灌水並擠壓排出,再用水涮一兩次,就可以灌腸了。
從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滿它自己的腸肚。灌時,先用手把凝結的血塊攥碎,攪進蕎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鹽、調料、蔥蒜等物。亦從割口處灌入,要灌得不可太滿也不可太扁。小腸二三丈長,為煮食方便,可斷為四、五部分,不撕掉外面連接腸壁的油脂。這些油脂有固定小腸的作用,灌時要注意擺順不使揚子扭結。煮出時盤纏一團,一如腹中的自然狀態。卧羊時節腸肚太多,一時吃不了,就灌好分成四五團凍起來,在來年清明時節煮食。
⑸ 在家灌腸的方法步驟
(2)病人取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及橡膠單於臀下,彎盤放於臀邊。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墊便盤。蓋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掛灌腸筒於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並排氣,夾緊肛管。
(4)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成人7~10cm,小兒4~7cm),松開夾子,使溶液緩慢灌入。
(5)觀察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有便意時,適當放低灌腸筒,並囑病人深呼吸。
(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鍾後排便。
(7)清理用物,並做好記錄,如1/E表示灌腸後大便一次。
注意事項
(1)掌握灌腸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如為傷寒病人灌腸,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降溫灌腸應保留30分鍾後排出,排便後30分鍾測體溫,並記錄。(2)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反映,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等,立即停止灌腸並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禁忌證: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嚴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腸。(4)操作時盡量少暴露病人肢體,保護病人自尊心,並發防止受涼。(5)肝性腦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鈉水瀦留病人禁用生理鹽水灌腸。
用物准備
(1)治療盤內備灌腸筒一套,肛管,血管鉗,潤滑劑,棉簽。
(2)治療盤外備衛生紙,橡膠或塑料單,治療巾,彎盤,便盤,便盤巾,輸液架,水溫計,屏風。
(3)灌腸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鹽水。成人每次用量為500ml~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為39~41攝氏度,降溫時用28~32攝氏度,中暑用4攝氏度[1]
2.病人准備 了解灌腸的目的,過程和注意事項,並配合操作。
3.環境准備 關閉門窗,屏風遮擋。
⑹ 灌腸點滴法的操作方法
臨床上依其治療目的之不同,中葯灌腸法又有3種操作方法: 其目的是保留灌入葯液,起到肛腸局部或全身性治療作用。
1.讓病人排凈大便,或用清水灌腸,以利於葯物吸收。
2.將灌腸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開關夾)、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頭時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將硬橡皮管頭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頭應煮沸消毒。
3.扭緊開關夾,將所用葯液倒入灌腸筒內。
4.病人取左側卧位或俯卧位,雙膝屈曲。臀部墊以雨布和治療巾,露出肛門。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利保留葯液。
5.在肛管頭上塗潤滑油,然後扭松開關夾,放出管內溫度較低的液體並排除管內空氣。用手腕觸灌腸筒,如覺微溫(以39~42℃為宜),即可捏緊肛管,輕緩地插入肛門內約10~15cm。漏斗韻高低要與臀部平齊而略高,使葯液慢慢地灌入腸內。
6.葯液流完後,立即捏緊導管,取下漏斗,然後慢慢將管從肛門內抽出並以紙包裹。
7.囑病人留住灌入葯液,不要隨即排出。必要時可用手紙壓肛門數分鍾,以助病人保留葯液。每次保留葯液時間要在30分鍾以上。
8.每次灌入葯量要因人而宜。成人為200~300ml;小兒按年齡酌減,1歲以內用15~30ml,1~3歲用30~60ml,3歲以上用60~lOOml。每日2~3次,一般7~10天為1療程,如病情需要,中間休息3天後,再進行下一療程。急危重症,靈活掌握。 也稱肛門點滴法,它是以類似點滴輸液的方式將中葯煎劑或中成葯液體制劑(包括丸、散、膏、丹加水制備的溶液)由肛門注入直腸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中葯保留灌腸法的一種改良用法。它較一般保留灌腸法病人不適感輕,注入葯液量大,便於保留和吸收,療效更確切,操作方法也不復雜,所以值得推廣應用。
1.和一般靜脈輸液的設備相同,唯針頭換成導尿管。
2.葯物制備按辨證論治要求或根據病情需要,將所選葯物(中草葯、中成葯)製成治療液體。中草葯煎煮2次,紗布過濾混合分成2份(即2次用量);丸、散、膏、丹等成葯用開水泡後取汁,紗布過濾;成葯灌腸液進行加溫後,裝入滴瓶(開放式點滴瓶或葡萄糖瓶)中,調節葯溫至40℃以下。
3.囑病人排凈大便或用清水灌腸。
4.病人取側卧位,也可仰卧、俯卧,墊高臀部lOcm。
5.排出輸液管中的空氣,選用12~16號導尿管,並在前端塗以潤滑劑(甘油或液體石蠟),插入肛門內(成人10~20cm,小兒5~15cm),膠布固定,開始點滴。
6.根據病情調節滴速高熱及津傷重症病人,點滴速度宜快,可80~110滴/分鍾;氣血兩虧及其它慢性病人,點速宜慢,以30~70滴/分鍾為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劑時,若已見微汗熱退,可終止點滴,此乃中病即止之意。
7.根據病情調整葯 目的是通過瀉下,刺激腸蠕動,使糞便、腸內積氣、邪毒等實邪排出體外,起幫助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操作方法步驟如下:
1.准備工作同保留灌腸法2~4。
2.在肛管頭上塗潤滑油,然後扭松開關夾,放出管內溫度較低的液體並排出管內空氣。調節葯溫在37~39℃之間,把肛管緩慢插入肛門內約6~10cm,調節筒底高出床面約45cm,使葯液緩慢流入腸內。
3.葯液流完時,夾緊橡皮管,並迅速將肛管取出,同時用手紙抵住肛門,幫助病人保留葯液5~10分鍾。
4.囑病人側卧位,給予便盆讓其排便。能走動者,可到廁所排便。
5.注意檢查糞便的量、色、味,有無粘液、膿血和異物,必要時留標本化驗。
6.每次灌入葯量應因人而異,成人為800~1200ml;小兒酌減,1歲以內50~lOOml,1~3歲100~300ml,3歲以上300~600ml。具體用法、療程當視病情需要靈活掌握。
⑺ 在家灌腸怎麼做
(一)灌腸適應症和目的
1.一般性灌腸:刺激腸蠕動,軟化及清除糞便,排除腸內積氣,減輕腹脹,常用1%肥皂水1000ml。小量灌腸用一、二、三灌腸劑(即由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水909ml配成)。
2.保留灌腸:用於給葯,治療腸道疾病或從直腸給患者營養劑或透析電解質液。3.清潔灌腸:用於清潔腸道檢查臟器照像及腸道的手術前准備,常先用肥皂水灌腸,然後用清水清潔腸道。
(二)灌腸具體方法及步驟
1.向病人說明灌甩目的,取得病人使用,取左側卧位,右腿屈曲向前,左腿伸直,將橡皮單和治療巾放於病人臀下,避免污染床褥。灌腸液的溫度在38℃左右為宜。
2.用凡士林潤滑肛管頭,排出管內氣體。將肛管慢慢插入肛門達7~10cm後,逃走灌腸筒至離肛門高約50~60cm處,使溶液緩緩流入直腸。灌液量一般成人1000ml,兒童300~500ml。大約15分鍾後灌腸注將流盡時,將肛管在近肛門處雙折起來拔出。囑病人排便。
3.一般便秘用小量不保留灌腸,催產用大量不保留灌腸。
4.補充營養及液體或給葯時,用靜脈輸液器接在插入腸內的導管上即可。一般為40~50滴/分,滴後讓病人仰卧以助吸收。
5.如為清潔灌腸,5~10分鍾後排便,反復多次灌腸直至流出物無糞便為止。做保留灌腸時,事前要排便,墊高臀部10cm,灌入速度要慢。
⑻ 灌腸的方法和步驟
(1)備齊用物攜至床邊,向病人解釋,囑其排尿,屏風遮擋。
(2)病人取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及橡膠單於臀下,彎盤放於臀邊。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墊便盤。蓋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掛灌腸筒於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並排氣,夾緊肛管。
(4)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成人7~10cm,小兒4~7cm),松開夾子,使溶液緩慢灌入。
(5)觀察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有便意時,適當放低灌腸筒,並囑病人深呼吸。
(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鍾後排便。
(7)清理用物,並做好記錄,如1/E表示灌腸後大便一次。
注意事項
(1)掌握灌腸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如為傷寒病人灌腸,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降溫灌腸應保留30分鍾後排出,排便後30分鍾測體溫,並記錄。(2)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反映,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等,立即停止灌腸並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禁忌證: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嚴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腸。(4)操作時盡量少暴露病人肢體,保護病人自尊心,並發防止受涼。(5)肝性腦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鈉水瀦留病人禁用生理鹽水灌腸。
用物准備
(1)治療盤內備灌腸筒一套,肛管,血管鉗,潤滑劑,棉簽。
(2)治療盤外備衛生紙,橡膠或塑料單,治療巾,彎盤,便盤,便盤巾,輸液架,水溫計,屏風。
(3)灌腸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鹽水。成人每次用量為500ml~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為39~41攝氏度,降溫時用28~32攝氏度,中暑用4攝氏度[1]
2.病人准備 了解灌腸的目的,過程和注意事項,並配合操作。
3.環境准備 關閉門窗,屏風遮擋。[2]
⑼ 小兒發燒如何灌腸(具體操作)
太可怕了吧?我都沒聽過呢。我家寶寶每次發燒都是喝糖鹽開水就退燒了,還有用針管這么可怕的方法嗎?三勺糖配半啤酒蓋鹽一瓶的開水,兩瓶下去就搞定了,不至於要灌腸吧? 發高燒護理: 飲食為面條、軟飯、小米粥、清蒸魚之類少油清淡點兒的菜(發燒時別吃肉類蛋類而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並多喝開水)。 發熱伴腹瀉嘔吐時配口服糖鹽補液如上(防脫水);(一歲左右4小時服500ML); 補充電解質(柑桔、香蕉——鉀、鈉;奶類豆漿——鈣;米湯麵食——鎂); 發熱伴咳嗽的要減少油膩不能吃雞蛋和葷腥肉類,過多進食易引起嘔吐。 無論什麼發燒,很少超過41℃,超過這個溫度就有可能是細菌性腦膜炎或者是敗血症。一般發燒不會燒壞腦子,只有腦炎、腦膜炎才會對智能產生影響。腦細胞的高溫耐受極限是4 1.6℃,超過這個極限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而變質,產生不可回復的損傷。不論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都不會超過41℃。發燒容易引起脫水,而脫水又更一步引起體溫升高,所以退燒還是必要的。但發燒只是有些病症第一時間的表現,除了退燒,還應進一步查明引起高燒的原因,這才是最主要的,只有查清病因對症下葯,發燒才會徹底痊癒。發燒時查找病因是醫生的職責,但控制體溫、預防高燒可能引起的大腦損傷,卻很大一部分是家長的責任。體溫低於39℃時多喂水多休息; 體溫高於39℃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高熱會使大腦皮層異常放電,可產生抽風或驚厥,故要在孩子體溫為38.5℃時就給退燒葯,葯物對人體產生作用的時間為20~30分鍾,若到39℃時才給葯,那麼等到葯物產生作用時,體溫早可能已經過了39℃甚至於已經到了41℃的高熱極限,這就容易引起驚厥。高燒期間可暫不考慮孩子的食物攝入,而應該關心孩子的飲水量,因為體內水分的不充足可影響退燒的效果。 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高燒時應首先採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葯,以免發生虛脫及葯物毒性反應。無論是否退熱,次日家長應盡可能帶孩子去查清夜晚發熱的原因。幼兒夜晚突然發高燒,家庭內可採取以下降溫措施: 1.保持室內溫度在21℃~23℃; 2.讓患兒卧床休息,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 3.給患兒頻頻喂冷開水或涼飲料,一晚250毫升; 4.如果測體溫高於39℃,需用冷濕毛巾或冰袋為患兒進行額部冷敷,反復更換利於散熱; 5.使用溫水擦浴,將患兒置於比體溫低4℃~6℃的溫水中浸浴5~10分鍾,然後用大毛巾將全身擦乾並輕輕按摩皮膚至發紅為止;還可用32℃~34℃的溫水(以大人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給患兒洗澡,重點擦洗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鍾,直至患兒體溫降到38℃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