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步驟
內業計算步驟: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推算坐標方位角;計算坐標增量;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計算各點坐標。
水準儀的操作:首先在測站上安置三腳架;調節架腿長短使架頭高度適中,目估使架頭大致水平,擰緊架腿伸縮螺旋;然後將水準儀用連接螺旋安裝在三腳架上;安裝時,應用手扶助儀器,以防一起從架頭上滑落.;操作程序為:粗平 、瞄準 、精平、 讀數。
經緯儀的操作:安置包括對中整平。測量方法:①測回法②方向觀測法。
(1)坐標導線測量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導線測量指將一系列測點依相鄰次序連成折線形式,並測定各折線邊的邊長和轉折角,再根據起始數據推算各測點平面坐標的技術與方法。
在測區范圍內的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選定的具有控制意義的點子稱為控制點。將測區內相鄰控制點連成直線所構成的折線稱為導線,其中的控制點也稱為導線點,折線邊也稱為導線邊。導線測量指依次測定各導線邊的長度和各轉折角值。
再根據起始數據,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求出各導線點的坐標,從而確定各點平面位置的測量方法。導線測量在建立小地區平面控制網中經常採用。
尤其在地物分布較復雜的建築區、視線障礙較多的隱蔽區及帶狀地區常採用這種方法。使用經緯儀測量轉折角,用鋼尺測定邊長的導線,稱為經緯儀導線;若使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定導線邊長,則稱為電磁波測距導線。
導線測量平面控制網根據測區范圍和精度要求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圖根4個等級。
㈡ 導線測量步驟圖解
導線測量外業
測量步驟
步驟1,在控制點上架設已經鑒定、校正合格的全站儀,按實際情況設置氣溫、氣壓等參數,精確對中、整平,由於不測量高程所以儀高和鏡高可以隨意。兩個棱鏡分別立在測站點前、後的相鄰控制點上,本案例的測站順序是G2-D1-D2-D3-G3。(本測站是G2)
步驟2,盤左位照準後方點,手動將水平角置零,並在觀測記錄表上記下此時水平角的讀數。然後測距,可多測量幾次選擇穩定值,也做好記錄。
步驟3,盤左位照準前方點,這時水平角讀數會發生變化,記錄下這個讀數。然後同前面一樣的測中和記錄。這時上半測回就完成了。
步驟4,盤右位照準後方點,記錄水平角讀數,測距並記錄讀數。
步驟5,盤右位照準前方點,記錄水平角讀數,測距並記錄讀數。這樣一個測回就完成了。
第二測回的操作與第一測回基本相同,只有一點不同,就是前面說的置盤的初始讀數。當每個測站都按要求的測回數觀測完成後,就進入下一個測站,進行同樣的操作,直到測完全部的水平角為止。
路線圖
數據記錄
記錄員應及時計算2C值、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距離等數據。
計算方法:
2C值=(盤左讀數加上或減去180)-盤右讀數。
上、下半測回角值=後方點讀數-前方點讀數。
一測回角值=上、下兩個半測回的平均值
平均角值=各個測回的平均值。即水平角。
距離的計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
㈢ 全站儀怎麼測導線具體步驟
全站儀測量閉合導線的具體步驟
1,測出每個夾角和距離
2,內業計算,算出閉合差,然後符合限差的話就反號按內
角個數分配
3,算出改正後的方位角
4,坐標增量計算
5,得出每個點的坐標全站儀附和導線正倒鏡測量,儀器的
轉動方向具體步驟:
導線轉折角分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水平角稱為左角。
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右側的水平角稱為右角。
觀測方向少於3個方向時,
符合導線採用方向觀測法,
即
「後
-前-前-後」,「正-正-倒-倒」:
上半測回:先觀測後視點正鏡(盤左)水平角,順時針轉動
水平度盤照準前視點,觀測前視點的正鏡(盤左)水平角
下半測回:先觀測前視點倒鏡(盤右)水平角,逆時針轉動
水平度盤照準後視點,觀測後視點的倒鏡(盤右)水平角
謝謝,請採納
㈣ 導線坐標計算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導線內業計算基本原理
(1)坐標的正算
xB=xA+ΔxAB ΔxAB=SABcosαAB
yB=yA+ΔyAB ΔyAB=SABsinαAB
(2)坐標的反算
tanαAB=ΔyAB/ΔxAB=(yB- yA)/(xA-xB)
(3)坐標方位角的傳遞
根據坐標方位角之間的幾何關系,可以得到如下計算公式: 當水平角為左角時,
α前=α後+β左-180O 當算出的角度為負值時,加360O轉換為正角。 當水平角為右角時,
α前=α後-β右+180O 當算出的角度為負值時,加360O轉換為正角。
現場選點應注意如下事項:
(1)相鄰導線點間應互相通視,以便測角和測邊(如果採用鋼尺量距,地勢應較為平坦)。 (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處,以便於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 (3)視野開闊,便於測繪周圍的地物和地貌。
(4)導線點數量要足夠,密度要均勻,以便控制整個測區。
(4)導線邊長最好大致相等,盡量避免過短過長。
例: 已知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
m72.525m50.304m29.814m99.342====BBAAyxyx,,,
試計算AB的邊長及坐標方位角。 解 計算A、B兩點的坐標增量
m57.288m29.814m72.525m49.38m99.342m50.304
=ΔABABABAByyyxxx
根據式(6-3)和式(6-4)得
m13.291m)57.288(m)49.38(2
222=−+−=Δ+Δ=ABABAByxD
9042262m49.38m
57.288arctanarctan
′′′°=−−=ΔΔ=ABABABxyα
㈤ 全站儀導線測量步驟
全站儀導線測量步驟並不復雜,下面講解一下詳細的測量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述:
1、到達指定觀測點後,首先要把全站儀的支腿調整平穩,觀察一下圖中手指的(紅框處)圓盤位置,只要裡面保持在中心位置就可以了。
㈥ 全站儀閉合導線坐標測量具體步驟
1.測角(一定要測線路的左轉角,這時正好是多邊形的內角,方便檢核),量邊(全站儀測邊是很容易的,取均值就可),這兩項是必備的外業工作。
2內業計算。先檢核是否超限。
第一步:角度。差值=角度和(N-2)*180比,差值不超限就算坐標方位角:前角(前進方向的角就是前角)=後角(已知邊的)+左轉角+(或-)180(前兩項和超就取減,不超就取加)+改正數(等於負的差值除以邊的個數N),看最後推算出的值是不是等於已知邊的。
第二步:距離(涉及到方位角就用改正後的值)。邊長*cos坐標方位角,N個算下來就的是X方向上的差量;邊長*sin坐標方位角,N個算下來就是Y方向上的差量。令L=根號(X方+Y方),求K=L/S(所有邊長之和,然後取整米)。對比K值是否超限。不超限的話,就計算坐標。
X前=X後+邊長*cos坐標方位角+改正數(負X方向上的差量/S*對應的邊長)
Y前=Y後+邊長*sin坐標方位角+改正數(負Y方向上的差量/S*對應的邊長),利用此用公式求出起點坐標,對比是否一致。其實用EXCEL更方便得多呢
我是專業學測量的,而且在學校任教。給你的肯定正確,而且完善。好評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