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測量心電圖
一份較為理想的心電圖基線(或叫等電位線,即無波時的水平線),應該是一條完全水平的橫線。實際上我們所見到的心電圖其基線常出現上下擺或突然性升降,造成基線擺的范圍,多是由於被檢查者未能安靜,描記時軀體移動產生的肌電干擾所致;或胸導聯記條時,胸廓呼吸運動可引起基線擺動。一般的基線擺不致影響有關P 線及QRS波群的正確分析,但卻很影響對ST�T段升降的判斷,故做由於基線不穩需要重復檢查,方能確定診斷。此外,還可以在各導聯的描記中看到一種很有規律的50次/s左右的纖細波形,是由身體按地或導聯電極與體表接觸不良造成的交流電干擾,分析波形時應特別注意。
分析心電圖,主要是看各波的幅度和經歷的時間是否正常,以及有無異常的節律和波形等等。一般心電圖的記錄紙上都標有豎線和橫線。豎線上的格顯示電位差的大小,每一小格相當於0.1 mV;橫切線上格表示時間,每一小格相當於0.04 s,測量各波的波幅,應分是向上的波還是向下的波,對於向上的波(如P波)應自基線的上線量至波的頂端;測量向下的波(如Q波或S 波)波幅時,應自基線的下線量至波的底端。
測量波的時程應注意某一波離開或恢復到基線的部位。如為向上的波則以其離開或回到基線的下線量起,如為向下的波則以其離開或回到基線的上線量起。
當P�R波間期固定,正常P波形態頂圓規律出現P�R期間小於0 s~20 s,大於或等於0.12 s,但在病理情況下,P�R期間大於0.20 s,可以診斷為I度房室傳導阻滯。經注射阿托品葯物後,P�R間期縮短者可視為功能性改變,P�R間期延長,無改變者說明竇房結有病理性改變,或稱病態竇房結。P�R間期小於0.12 s且P波直立伴有或不伴有「△」波提示,有典型,不典型預激綜合征。P�R間期正常的往往有2∶1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不固定,P波可發生於QR波之前之後,甚至融合在其內。具有代表性心電圖文氏Ⅱ度Ⅱ型竇房結傳導阻滯;文氏Ⅱ型逆型傳導阻滯;交界性心律;間歇性預激綜合征;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頻率依賴性房室傳導阻滯;隱匿性的逆性傳導影響。
心電圖參數是判斷心電圖是否異常的基本指標和主要依據,因此心電圖參數測量的規范化十分重要。近年來心電學檢測技術的迅猛進展,某些傳統的測量方法和定義已經更新,近日,我國發布了《心電圖測量技術專家共識》,以推動我國心電圖測量技術的標准化和規范化。本文主要介紹心電軸的測量方法。
心電軸的測量方法
理論上講,可用額面任何兩個肢體導聯中QRS的面積來計算出QRS的平均電軸,要比應用振幅法測量QRS心電軸准確。事實上用QRS凈面積法測量心電軸,只有數字化的心電圖機才能做得到。臨床上應用最多的還是目測法,先計算出QRS電軸的度數,然後再用振幅法求出QRS電軸。
人工測量仍然推薦採用Ⅰ、Ⅲ導聯QRS波振幅代數和法。亦有學者建議採用Ⅰ和aVF兩個互相垂直的導聯測定心電軸。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方法測得的心電軸值不完全相同。
1. 目測法
六軸系統目測法:對六軸系統各個導聯軸的角度要記熟。心電軸平行於導聯軸正側,該導聯正向R波振幅最高,心電軸平行於某一導聯軸負側,該導聯負向S或QS波振幅最深。心電軸垂直於某一導聯軸,該導聯QRS波振幅最小(圖1)。
圖3 在Einthoven 三角上用I與III導聯QRS的面積測量心電軸
(3)用I與aVF導聯測量心電軸
用I與aVF這兩個正交導聯測量P、R、T電軸,並認為是最佳方法。從定量的角度上講,標准導聯的電壓比加壓單級導聯電壓力大1.13倍。有學者用I導聯與校正後的aVF導聯測量心電軸,即對aVF導聯所測得的振幅代數和乘以1.13後,再作垂直測量,將所得的結果與I和III導聯法進行F檢驗及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I與aVF導聯法和I和III導聯法測量出的心電軸有良好的相關性。無統計學差異。I與aVF導聯正好構成一個直角坐標。根據兩者振幅的代數和就可在坐標中找到相應的對應點,估計出相應的位置。I與aVF導聯測量心電軸相關性好,重復性好,因為III導聯QRS波形常受呼吸影響而發生明顯改變,而aVF導聯波形較為固定。適合於醫師和心電圖工作者應用。
Ⅲ 心電圖操作方法
第二節 心臟的導聯
一 定義:導聯是含有正負電極的線(正極探查)。
二 標准導聯:
Ⅰ把探查電極(正極)放在左手,無關的負極放在右手上。
Ⅱ探查電極置於下肢,無關電極放在右手上
Ⅲ探查電極放在下肢,無關負極置於左手上。
三 單肢加壓導聯
把三個無關的負極用一個線取代,從而使電阻降低而使敏感性上升。把三個探查電極分別放在右手、左手、下肢(註:右手—avR,左手—avL,下肢—avF)
四 胸前導聯(橫面觀察)
V1放在胸骨右緣第4肋間;V2放在胸骨左緣第4肋間,V3放在V2~V4之間,V4放在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V5放在V4水平的腋前線,V6在V4水平的腋中線,V7在V4水平的腋後線,V8在V4水平的左肩胛線,V9在V4水平的正中線。
五 總結記憶
五彩電極手中拿,紅與黑來右側抓;
左上是黃藍在下,白色導聯胸前掛。
第三節 心向量環與導電軸
一 心向量環
向量,有方向和力大小的單位。
每一瞬間心向量都不同,如依次連結它的頂點就形成一個環,把心房除極形成的環稱為P向量環,把心室除極形成的環稱為QRS向量環,把心室復極形成的環稱為T向量環,它們的大方向都是指向左下方。
二 導聯軸:暫缺
第四節 心電圖基本知識
一 心電圖紙
橫代表時間,每小格是0.04秒;豎代表電壓,每小格是0.1mv
二 心電圖波的命名
1 心房除極——P波
2 心室除極——QRS波群
第一個向下的波——Q波,向下波後第一個向上的波——R波,R波之後第一個向下的波——S波,如波形的電壓>0.5mv用大寫字母,如電壓<0.5mv用小寫字母。
三 心率
1 規整的心率測量時,則心率=60/心動周期,即心率相當於60/(P-P或R-R間期)
2 不規整的心率的計算:數30個大格內有多少個R波,則R波的10倍就是心率。(或心率=60/5-6個(R-R)或(P-P)間隔的平均時間)
第五節 正常的心電圖
正常典型心電圖的波形及其意義如下:
1 P波:
意義: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包括竇房結,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後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導聯則是負向的波。
時間小於0.11秒;振幅小於0.25mv
變異:①逆行P波是結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則P波呈雙峰狀、有切跡,時間大於0.11秒,常見於二尖瓣病變,即「二尖瓣P波」。③右心房肥大則P波高尖大於0.25mv,多見於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
意義: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
方向:①額面心電圖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橫面:V1導聯R<S,V3導聯R=S,V5導聯R>S
時間:成人是0.06~0.1秒,兒童是0.04~0.08
振幅:①右室:V1導聯上R波<1.05mv、avR導聯上R波<0.5mv②左室:V5導聯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2.0mv
Q波:V1、V2無q波,其它導聯均可有Q波。深度<1/4R波,時間<0.04秒。
變異:(QRS波的變異)①QRS寬大畸形者多見於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電壓超過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電壓超過1.05mv④如Q波>1/4R波,即大於0.04秒者稱為壞死性Q波,見於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
意義:代表兩心室復極化過程時的電位變化
方向: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最高不超過1.5 mv,最低不低於1/10R波。
變異:
(1)T波高尖>1.5 mv,①見於高血鉀,血鉀>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鉀離子外流所致)
(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見於低血鉀,血鉀<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見於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間期:從P波開始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從心房開始去極化至心室開始去極化所需時間,即表示興奮從心房傳到心室所需的時間。
時間:0.12~0.20秒,心率快時P-R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延長>0.20秒,見於房室 傳導阻滯。
(2)縮短<0.12秒,見於預激癥候群。預激的意義:①心動過速②不能用西地蘭治療
5 Q-T間期:從QRS波群的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心室開始去極至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
時間0.32~0.44秒,於心率有關,心率快時Q-T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縮短,見於低血鈣或洋地黃中毒。
(2)延長,①心肥厚時可延長,與心包積液相區別②判斷心梗預後,Q-T間期越長,死亡率越高。③監測葯物安全性,如治療房顫時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膚酮,如Q-T>0.44秒,就應停葯。
6 ST段: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起點的時間。
意義:它代表心室已經全部去極。
上下移動(看基線)正常心電圖上ST段抬高,不能超過0.1 mv(但V1~V3上可抬高0.2~0.3mv)下移不能超過0.05mv。
變異:
(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在相應導聯ST段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波為主的導聯上ST段廣泛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①見於急性心肌缺血—心絞痛,R波與ST段的夾角>90℃時有意義②ST段下移與R波夾角<90℃無意義,偶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症。
7 U波:是在T波後出現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體與T波一致,發生機制不清,U波明顯增高者見於血鉀過低。
意義:①正常人多無此波②低鉀或心肌缺血時可出現u波。
位置:T波之後0.02~0.04秒。振幅:0.1~0.3mv
滿意就頂一下呵呵呵
Ⅳ 心臟的超聲測量
成人心臟測量正常值
范 圍(厘米)
平均值(厘米)
年 齡(歲)
13~54
26
體表面積(平方米)
1.45~2.22
1.8
右室內徑(RVDD)(平卧)
0.7~2.3
1.5
右室內徑(RVDD)(左側)
0.9~2.6
1.7
左室舒張期內徑(LVDD)(平卧)
3.7~5.6
4.7
左室舒張期內徑(LVDD)(左側)
3.5~5.7
4.7
左室後壁厚度(LVPWD)
0.6~1.1
0.9
左室後壁運動幅度(LVPWd)
0.9~1.4
1.2
室間隔厚度(IVSD)
0.6~1.1
0.9
中部室間隔運動幅度(IVSd)
0.3~0.8
0.5
心尖部室間隔運動幅度(IVSad)
0.5~1.2
0.7
左房內徑(LAD)
1.9~4.0
2.9
主動脈根內徑(AOD)
2.0~3.7
2.7
主動脈瓣開放幅度(LVD)
1.5~2.6
1.9
平均周經縮短率(FS)(%)
1.02~1.94周/秒
1.3周/秒
【測量方法】
右室內徑(RVDD)為在心電圖R波處右室前壁回聲後緣到室間隔右室面回聲前緣間的距離。
左室舒張期內徑(LVDD)系指在心電圖R波處室間隔左室面後緣到後壁心內膜前緣的距離。
左室後壁厚度(LVPWD)系指在心電圖R波處左室後壁心內膜前緣到心外膜前緣間的距離。
左室後壁運動幅度(LVPWd)系指左室後壁心內膜回聲最大運動幅度。
室間隔厚度(IVSD)即在心電圖R波處室間隔右室面前緣到左室面後緣間的距離。
中部室間隔運動幅度(IVSd)系指聲束穿過左室中部時所得室間隔左室面回聲的運動幅度。
心尖部室間隔的運動幅度(IVSad)即聲束穿過乳頭肌附近時室間隔左室面回聲的收縮期運動幅度。
左房內徑(LAD)系指收縮末期主動脈瓣水平主動脈後壁回聲後緣到左房後壁前緣間的距離。
主動脈根內徑(AOD)系指在心電圖R波處主動脈前壁前緣到後壁前緣間的距離。
主動脈瓣開放幅度(LVD)即收縮早期主動脈瓣前葉後緣到後葉前緣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