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學過程的基本步驟
組織教學(因材施教,了解班上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導入新課(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講授新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鞏固新課(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布置課後作業(布置的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教學過程的特點:
1、雙邊性與周期性: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發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過碰撞、交流達到融合以後,又出現新的矛盾、未知與已知的矛盾,產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教學周期的運轉導致了教學過程的實現。諸周期的運轉可以描述為一個螺旋體,
2、認知性與個性化: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特殊的認識過程。與人類其它的認識活動相比,它不是為了直接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為了實現學生個人的思維創造,即人類的「再創造」,因而,這種認識活動關注認識的結果,但更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展。學習者必須積極地建構意義,通過對話及思考過程或與他人互動,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個人的發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教學過程會越來越豐富化、生動化和個性化。
3、實踐性與社會性: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具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新生一代通過接受、繼承和發展上一代傳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發展,體現出鮮明的社會性。
B. 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的區別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教學步驟就是你整節課的教學怎樣安排的
C. 教學過程方法怎麼寫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類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說課和講課最大的不同在於,說課是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目的,說教學重難點,說那你如何講,而講課的教案也要寫教學目的和重難點,但是,接下來主要寫教學流程(即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備注等內容)。也就是說,在說課稿中,你首先要說明你講的內容是哪個版本(人教,北師大,或者滬科版),哪個年級或第幾冊,第幾章第幾節的內容;然後說明該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難點是什麼,然後介紹你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理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D. 教學設計的步驟
教學流程包括三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情趣-------引發探究慾望。
1、聯系生活實際及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因此,要從現代生產、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出發創設情境,給出一些新鮮的、生動的、有趣的、真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解答,引發學生對真實問題的探究,進而誘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2、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慾望的有利因素。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認知矛盾,甚至尋找契機製造一些矛盾,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引導他們探究數學知識。
二、優化師生關系,激發學習情感-------營造探究氛圍。
1、留出空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下幾個環節中留出「空白」,讓學生去探索、思考。(1)在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時留「空白」;(2)在提問後留「空白」;(3)當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留「空白」;(4)在概括結論之前留「空白」;(5)在出現錯誤之後留「空白」;(6)在出現難題時留「空白」。
只有充分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讓他們去自行探究,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2、群體互動,提倡合作探究。
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
三、挖掘探究資源,激發學習熱情-------開展探究活動。
1、挖掘教材資源,開展探究活動。
數學課本是供教學用的材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憑借課本,而應認真鑽研和熟悉教材,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學生探究,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
2、善用故錯效應,開展探究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故意出錯,引導學生去探究、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E.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5)教學步驟方法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F. 教師授課過程中有哪些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如下: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2、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3、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4、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三、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四、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五、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六、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G. 教學過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驟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育目標,實施課程的核心活動。只有優化的教學活動過程,才能充分實現教育目標。要全面實現教育目標,必須認真研究教學過程,弄清它的基本要素,基本規律和基本階段,進而為科學地制定教學原則,確定教學方法,全面組織教學活動提供理論依據和認識基礎。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一)心理准備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備。如果學生頭腦中的興奮中心還沒有向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轉移或接近,或者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題毫無興趣,似乎是強加於他的苦差使,則學生還沒有作好心理准備,那麼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故心理准備階段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的階段。
心理准備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一種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認知興趣。
(二)感知知識階段
感知知識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事物(物體、現象等)進行觀看、觸摸等,從而獲得必要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的基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出示實物、呈現事情發生發展過程,模擬有關現場,為學生感知創造機會與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途徑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為如下兩個方面:(1)直接途徑。即讓學生直接知覺和觀察,如利用教學參觀、做與實際條件相類似的實驗,以及對從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進行直接感知。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讓他們盡可能地發揮多種感官的作用,使知覺活動成為自覺積極的心理過程,這不僅使感知更完善、確切,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2)間接途徑。是指教師利用語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觀教具,對學生所要學的教材進行生動的敘述和描繪,啟發學生聯想,使學的記憶表象得以重現,並按照語言的描繪加以改組,從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這同樣具有直觀作用。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要通過自己的講述,幫助學生閱讀課本,獲得語言感知,同時又使學生通過課本的文字和插圖獲得感知。通過多種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這種間接途徑有它的作用,但畢竟不是對現實的知覺,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夠真切、完整和穩定。所以,教學應該把直接感知和間接感知結合起來,互相補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學生意識中的發展不是單獨進行的,常常與思維加工聯系在一起,而且學生的認識不應該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識階段
學生怎樣才能形成科學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是個復雜的過程,包括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展思維活動。進行思維活動經常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分析就是將對象的各種因素進行區分,從而分出它的各個組成因素,加以認識;綜合是對組成客體的各種因素之間聯結成整體的各種關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礎,但也離不開過去已有的經驗和概念。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精選典型材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舊經驗,往往不科學,如「0」就是沒有意義了,要注意改造,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個積極思維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方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鞏固知識階段
鞏固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這是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易受遺忘規律所制約,因為鞏固知識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系的不斷強化,如果不抓鞏固工作,暫時聯系得不到強化,就會產生遺忘。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不鞏固,就不能進一步領會和掌握新知識,而且只有當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今後才能將知識應用於實踐,因此,鞏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是必要的。
(五)運用知識階段
即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各種課業中,用實踐檢驗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活動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過難不利於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過易會使學生感到沒意思。練習的數量也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於實踐,轉化為技能,技巧,使其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加深對所學教材的理解和記憶。運用知識,也是認識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級的飛躍。因為這是在各種條件下,要求學生再現、重新組合、靈活運用知識,特別有利於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檢查和評價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獲得反饋信息:(1)通過學生的表現獲得反饋信息。教師的每一活動,都會引起學生的反應,通過他們的表情、精神狀態或其他活動,教師可以了解他們對講課的態度,判斷效果,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控制措施,改進教學;(2)通過提問獲得反饋信息。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反映他們對知識接受、理解和應用的情況,也是反饋的一種形式;(3)通過檢查書面作業,測驗和考試獲得反饋信息。通過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能有效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學生智力發展的水平和學習態度。因此,必須要求學生能堅持進行自我檢查,獲得反饋,反饋愈及時,反饋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學及時得到改進。
評定,是以學生的作業、測驗和考試為根據的,及時、公正的評定,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查,以便改進教師的教和指導學生的學;通過師生雙方對學習效果的評定,還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這樣,師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學質量。
H. 教學步驟是什麼
組織教學(因材施教,了解班上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導入新課(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講授新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鞏固新課(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的學習。
I. 教學步驟分為哪幾個
赫爾巴特根據他的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各種觀念的頻繁活動。「興趣」、「注意」、「統覺」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他認為人們的認識過程,在興趣狀態下可產生兩種心理活動,一種是「專心」,一種是「審思」。專心是「集中於任何主題或對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其觀念活動表現為:一種觀念比較突出並對其餘觀念發揮作用,不由自主地壓制與隱蔽了其他觀念。審思是「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其觀念活動為協調、同化新舊觀念的一種統覺活動。只有通過審思活動後,那些被專心接受的新觀念與兒童原有的觀念調和起來了,才能保證兒童意識的統一性。因此,審思活動應當在專心活動之後進行。專心活動與審思活動交替進行,就構成了所謂的「精神呼吸」活動。觀念無論處於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都可以進行專心活動和審思活動。赫爾巴特依據他確定的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觀念運動的規律,將教學步驟分為「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四個主要階段。
(1)明了。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由教師傳授新教材。它要求教師在講解時應盡量明了、准確、詳細,並與兒童意識中相關的觀念(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教師主要採用提示教學,也可輔之以演示,包括實物掛圖等直觀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了新觀念,掌握新教材。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注意教師對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力對新的概念、教材進行鑽研,努力明了新觀念。
(2)聯系。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動態的專心活動。這種鑽研活動可使學生新掌握的觀念、教材與以往已有的觀念之間產生聯系。由於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間的聯系開始時尚不清晰,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學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期待,希望知道新舊觀念聯系起來所得的結果。此時教師應採用分析教學和學生進行無拘束的自由談話,引起統覺過程,使新舊知識產生聯合。
(3)系統。經過聯合階段後,學生的新舊觀念,新舊知識已經產生了聯系,但是還不系統,需要一種靜止的審思活動。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並尋求結論、規律。這時學生心理上的特徵是探究。教師可採用綜合教學,通過新舊教材對比聯系,將知識形成概念、定義、定理。
(4)方法。學生對觀念體系的進一步深思,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這時學生會產生把系統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要求,其心理特徵是行動。教師可以採用練習法,指導學生通過練習、作業等方式將所領會的教材應用於實際,並發展邏輯地進行思維的技能。
以上關於教學四階段的觀點即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後來他的學生加以完善和發展,將教學階段分為:(1)「預備」,即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目的的說明等。(2)「提示」,即新教材的傳授。以上兩個階段相當於「明了」階段。(3)「比較」,相當於聯合階段。(4)「總括」,相當於「系統」階段。(5)「應用」,相當於「方法」階段。赫爾巴特的「方法」一詞往往令人費解,他的門生萊茵將之改為「應用」後,更為確切地體現了赫爾巴特的原意。以上脫胎於赫爾巴特的教學五階段即構成了19世紀下半葉後風靡世界的「五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學派的為五段教學法),是從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這一教學法對教學的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便於教師編制教案,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建立在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層次進行動態分析的基礎之上,並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都據此而定,這是對裴斯泰洛齊提倡的「教育心理化」運動的有力推動。他的教學過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一些規律,是對教學論的一大貢獻。但赫爾巴特把這一教學程序形式化、機械化了。他要求無論任何學生、任何課型、任何知識都要按此階段,依次進行,這就把生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變成了刻板的公式。事實上,這一理論比較適用於班級授課制形式下,以傳授系統書本知識為主的文科中學,較適合於教師按照邏輯編排系統地教,而不適用於淺顯知識及技能科目的教學,不利於學生主動地去學。赫爾巴特重視了教學中兒童的興趣和心理特點,但這種重視是服從於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知識的傳授這一前提的。換言之,赫爾巴特重視兒童興趣及心理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更有成效地教,而不是讓學生主動地從經驗中學。後來杜威將赫爾巴特作為傳統教育的代表,批評他的心理學是「教師心理學」,而「不是兒童心理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J. 教學方法的實施步驟主要包括
教學方法的實施步驟主要包括重難點,教法,學法過程,總結如何化解難題,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