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測量方法與數據處理
5.6.2.1 測量方法
常時微動測量,一般可在地表、地下和建築物中進行,如圖5.37所示。在地表或建築物中測量時,應保證觀測環境在一定范圍內無特定振動源(如交通和工程振動等)的影響。測點應平坦,以便於安置和調整(調平和對准方向)拾振器。在建築物中測量時,測點應選在主軸上。地下測量可以和地表測量結合起來進行,當在鑽孔中進行時,拾振器可以在基岩面上或建築物的持力層上。
圖5.37常時微動測量方法示意圖
測量系統由拾振器、放大器、濾波器、磁帶記錄器和波形顯示器組成。拾振器一般採用固有周期為1s的速度型電磁式拾振器。如果在一個點要測兩個水平分量(南北、東西)和垂直分量,就需三台拾振器。而井中拾振器採用圓筒式且帶有雙分量(水平)或三分量(水平、垂直)換能器的拾振器。在高層建築物中測量時,需採用長周期拾振器。從拾振器輸出的信號,通過放大器放大後輸入到記錄器,其間還有將速度波形轉換為位移波形的積分電路以及轉換為加速度波形的微分電路,可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在數據記錄器中,記錄微動的波形。在交通振動等短周期干擾較大的場合,可通過濾波器壓制或消除干擾。在測量時,波形顯示器用於監視信息的質量,選擇干擾小的波形輸入記錄器進行記錄。
5.6.2.2 數據處理
常時微動資料處理的基本任務是獲取微動的振幅及表徵場地振動特性的各種周期。處理分析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周期頻度分析,另一種是頻譜分析。目前普遍採用頻譜分析。
(1)周期頻度分析
周期頻度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種周期成分的波所出現的次數,從而得出波形和周期特性。具體做法是在觀測記錄中選取質量較好的記錄段約2min,按波形正反向變化大致對稱劃一條零線,波形與零線形成一系列的交點。取相鄰兩點時差的2倍作為相應波的周期(精度達0.01s)。依次讀取進行統計,以周期為橫坐標,以不同周期波形出現的次數為縱坐標,即得到各種周期分布的頻度曲線.頻度最高的周期稱作優勢周期,記錄中周期最大的稱作最大周期,用出現於記錄波形上波數除以記錄長度(時間)所求出的周期稱為平均周期。該方法的分析結果可近似代替頻譜分析,還可消除一些高頻干擾,對於周期小於1s的常時微動,兩種方法的處理結果在實際應用中效果相同(圖5.38)。
圖5.38常時微動的頻度曲線與傅氏譜比較
(2)頻譜分析
由於常時微動的波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頻率成分所構成的復合波,了解這種復合振動中有哪些頻率成分,以及各種頻率成分所具有的能量,是極為重要的。對常時微動這樣一種隨時間作不規則振動的量,通常採用功率譜分析法。
設常時微動為時間的函數,用x(t)表示,則將它變換到頻率域的傅氏積分為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對於常時微動這種持續時間無限,且作不規則振動的量,傅里葉積分是不能直接求得的。需將記錄劃分為若干段,對各個時間段分別進行傅里葉積分: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此外,利用x(ω)及其共軛復數x*(ω)還可以求得功率譜P(ω):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實際中,將明顯混入噪音的時間段剔除不用,用各時間段波形的功率譜Pn(ω)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即可求得平均功率譜: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一般取10s為一個時間段,大約作20次左右的疊加,就能得到該觀測點的比較穩定的功率譜。功率譜與傅氏譜之間沒有本質區別,二者大體上成平方關系,可理解功率譜強調結構物對某些頻率成分的波的影響。
⑶ 什麼是MSA測量分析方法
測量系統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是用來對被測特性定量測量或定性評價的儀器或量具、標准、操作、方法、夾具、軟體、人員、環境和假設的集合;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整個過程。
根據此定義,我們可以把測量過程看成製造過程,這個過程輸出的不是產品而是數據,僅此差別而已,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在SPC中學到的研究製造過程的方法來研究分析測量過程。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一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二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⑷ 人體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最簡單的人體測量內容包括︰頭顱的長與寬之比,即所謂頭骨指數;鼻的長寬之比;上臂和下臂的比例等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人們所熟悉的器物如公尺測量計、測徑器、捲尺等來測得。只要選好可靠的測量點,亦即人體上的所謂陸標,同時把測量方法標准化,所得結果可以非常精確。
通過這類調查方法所得大量數據,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由一些體質人類學者們用來描述不同的種族的、民族的、乃至國民的各種群體的特徵,就是以他們所獨有的或是具有典型性的體質和外貌作基礎的。
(4)兩種測量方法數據分析擴展閱讀:
作用
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其測量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對人體特徵進行數量分析。人體測量學以對人類大量個體各部位的測量、記錄和描述為基礎,研究人類個體發育、體質特徵,進而通過復數測量所得到的各種數據資料。
主要有活體測量和骨骼測量兩種類型。人類測量學要求建立標准化的方法和技術,並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從而使解釋和檢驗成為可能。
⑸ 如何對兩種不同實驗方法測定同一指標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首先要判斷兩組數據是否是正態分布資料,兩組是否方差齊,
然後可以計算兩組的均數進行t檢驗
如果不滿足正態分數,需要進行數據變換
實在不行的話,最後用秩和檢驗
⑹ 重慶帶表卡尺測量方法有哪幾種
帶表卡尺,也叫附表卡尺。它是運用齒條傳動齒輪帶動指針顯示數值,主尺上有大致的刻度,結合指示表讀數,比游標卡尺讀數更為快捷准確。它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傳統方法當前工廠內部品質檢查的方法為測量一個數據後,由測量人員人工記錄在紙張中,或者由一個人測量,另一個人進行記錄的操作方式,當需要進行分析時,由操作人員錄入到電腦的EXCEL表格中;導致的問題是效率低,數據容易記錯,同時有些操作人員由於不清楚產品的測量規格,對於產品超過規格的情況,操作 人員不能及時採取措施,而且對於需要進行數據分析時,還需要重復錄入電腦中。
二、新方法
1、直接用數據採集儀連接帶表卡尺來進行測量。數據採集儀會自動採集測量數據並計算分析、自動判斷結果,這種測量方法可以提高測量效率,減少由於人工測量所造成的誤差。
2、數據採集儀連接帶表卡尺測量示意圖優勢(1)自動數據採集,實現無紙化;(2)提高數據的准確性,更加實時;(3)實現品質數據的實時、遠程監控;(4)方便移動,實現移動數據採集;(5)解決現場數據記錄問題;
⑺ 如何做數據分析具體方法有哪些用什麼軟體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將它們加以匯總和理解並消化,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是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數據也稱觀測值,是實驗、測量、觀察、調查等的結果,常以數量的形式給出。通過不斷的摸索與發展,現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數據挖掘與客戶關系管理碩士。
具體方法
數據分析有極廣泛的應用范圍。典型的數據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個步:
1、探索性數據分析:當數據剛取得時,可能雜亂無章,看不出規律,通過作圖、造表、用各種形式的方程擬合,計算某些特徵量等手段探索規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麼方向和用何種方式去尋找和揭示隱含在數據中的規律性。
2、模型選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類或幾類可能的模型,然後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從中挑選一定的模型。
3、推斷分析:通常使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定模型或估計的可靠程度和精確程度作出推斷。
數據分析軟體:
Excel是最簡單的,但是也就只能做很簡單的數據分析
Finereport 兼顧了基本的數據錄入與展現功能,一般的數據源都支持,學習成本比較低,比較適合企業級用戶使用
⑻ 測量學有哪些常用的測量方法
一、信度
1、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指的是採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進行測量時,其所得結果相一致的程度。從另一方面來說,信度就是指測量數據的可靠程度。
2、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內部一致性來加以表示該測驗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數愈高即表示該測驗的結果愈一致、穩定與可靠。
3、系統誤差對信度沒什麼影響,因為系統誤差總是以相同的方式影響測量值的,因此不會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隨機誤差可能導致不一致性,從而降低信度。
二、效度
1、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
2、效度是測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測量工具確能測出其所要測量特質的程度,或者簡單地說是指一個測驗的准確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學的測量工具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
3、在社會測量中,對作為測量工具的問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較高。鑒別效度須明確測量的目的與范圍,考慮所要測量的內容並分析其性質與特徵,檢查測量的內容是否與測量的目的相符,進而判斷測量結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測量的特質的程度。
⑼ 用兩種方法測量Q值,比較這兩種方法的測量誤差及產生原因
方法:①根據公式Q=UL/Uo=Uc/Uo測量 ②通過測量諧振曲線通頻帶寬度△f=f2-f1,再根據Q=f0/△f 求出Q值。誤差原因:①L、C都不是理想元件,存在著一定的阻抗,導致UL、Uc偏高,Q值偏大 ②測量通頻帶寬度產生誤差,導致結果出現偏差。
Q檢驗法又叫做舍棄商法,是迪克森(W.J.Dixon)在1951年專為分析化學中少量觀測次數(n<10)提出的一種簡易判據式。
按以下步驟來確定可疑值的取捨:
(1)將各數據按遞增順數排列:X1,X2,X3,…,Xn-1,Xn。
(2)求出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極差)Xmax-Xmin.
(3)求出可疑值與其最相鄰數據之間的差值的絕對值。
(4)求出Q(Q等於(3)中的差值除以(2)中的極差)。
(5)根據測定次數n和要求的置信水平(如95%)查表(見下)得到值
(6)判斷:若計算Q>Q表,則捨去可疑值,否則應予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