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滲碳層厚度怎麼測量啊
滲碳厚度測定 淬硬斷口法:試樣經淬火後打斷,用讀數放大鏡觀測斷口,滲層為白色瓷狀,未滲層為灰色纖維狀也可用金相纖維組織法.嚴格的深度判定有熱處理規范規定,可能本壇也有,
② 滲碳層深度的測定方法有金相法等幾種,請問幾種各自的原理是什麼,以及測定滲碳層深度的實驗步驟。
1、化學分析法:從試樣表面至心部逐層取樣後進行化學(或光譜)分析的方法,有所測得的碳含量—至表面距離的關系曲線便可確定全滲碳層。
2、金相法有宏觀金相法和顯微金相法之分。宏觀金相法簡單作為爐前監控用,步驟為打斷試樣、磨光、腐蝕,然後用放大鏡測出整個成烏黑色外層的厚度即為全滲層厚度。顯微金相法先將試樣鍍銅(或在保護性氣氛中)退火,獲得平衡組織,然後再顯微鏡下測出過共析層、共析層、亞共析層(到心部邊緣)的總厚度。退火時高溫下的保溫時間應盡可能短,700-800區間的冷速要足夠慢。
3、硬度法是目前採用最廣泛的方法,便捷、精確、設備簡單,零件或式樣經滲碳淬火後切取下來(切取時避免受熱回火)用砂紙磨光,然後垂直於滲碳表面(或呈一定角度)測維氏硬度(載荷9.8N),根據所測得硬度與至表面距離的關系曲線,以硬度大於HV550(相當於HRC50)的層深作為優先滲碳層深度。
③ 滲碳層深度的測定
①合金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
②碳素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的1/2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
③含鉻的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的2/3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
④ 滲炭層的厚度,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測量,用什麼儀器來測量
每次滲碳操作應同時放一個試件,熱處理後可將試件取一定角度用磨床磨出一個斜面,有經驗的認可通過觀察或硬度測試,測出表面滲碳層的斜面長度,用三角函數關系計算滲碳層的厚度。
⑤ 用金相顯微鏡怎樣檢測滲碳層深度
淬回火零件滲碳層深度的金相法測定 陳靜,易琨 (東風汽車電氣公司,襄樊41) 摘要:金相法測定滲碳層深度要求試件必須為退火狀態。採用金相法對淬火+低溫回火狀態滲碳試件進行了滲層深度的測定,並對其誤差作了對比分析。實驗說明,直接用金相法測定淬火+低溫回火狀態的化學熱處理試件滲層深度是可行性的。 關鍵詞:淬火和回火;滲層深度;金相法測定 1引言 滲層深度的測量有斷口法、顯微硬度法和金相法。斷口法僅適用於熱處理爐前檢查;顯微硬度法能直接反映零件的力學性能,為滲層深度的仲裁方法,並有相應的國家標准[1]及行業標准[2];金相法採用滲碳後緩冷試樣測定滲層,由於檢測效率較高且界限明顯而得到廣泛使用[3]。目前滲碳層深度的測定若是仲裁和校核則採用顯微硬度法[4],一般生產控制普遍採用金相法。我公司生產的汽車滲碳齒輪材質為20CrMo鋼,採用氣體滲碳,滲碳後採用預冷直接淬火+低溫回火工藝,爐前檢測滲碳層深度採用斷口法,最終檢驗採用試件緩冷後的金相法。由於試件狀態與實際生產零件的不同,退火金相法測定的結果不能代表零件的最終使用狀態,因此需要對預冷直接淬火+低溫回火零件直接進行滲層深度測量,但是目前對淬火+低溫回火零件滲碳層深度的測定尚無明確的方法與界限闡述。 2淬回火件滲層深度金相法測量的可行性 目前國內常用的滲碳鋼有20鋼、20Mn鋼、20Cr鋼、20CrMo鋼和20CrMnTi鋼等,其含碳量均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范圍。低碳鋼與合金鋼滲碳時的主要區別在於低碳鋼比合金鋼滲層中的碳濃度要低,其組織和硬度略有不同,但對滲碳層深度測量無影響。由於滲碳層具有變化的碳濃度,其由表及裡逐漸減小,退火狀態的滲碳層由表及裡由以下三個區域組成[5]:①過共析層組織為珠光體+二次滲碳體;②共析層組織為珠光體;③亞共析滲碳層過渡層,組織為珠光體+鐵素體。珠光體逐漸減少,鐵素體逐漸增加,直到心部原始組織(珠光體+鐵素體),滲碳緩冷試樣滲碳層界限為出現鐵素體組織,較容易區分。滲碳零件採用滲碳預冷直接淬、回火工藝的一般工藝曲線如下[6]。 圖1滲碳預冷直接淬、回火工藝由於零件自滲碳溫度預冷至略高於心部Ar3溫度實行淬火,而此時溫度也高於滲碳層各區域Ar3溫度,按含碳量高低分區,淬火後零件表層組織為針狀淬火馬氏體+殘余奧氏體+顆粒狀碳化物,中間層為隱針馬氏體組織,里層為隱針馬氏體+低碳馬氏體+托氏體組織,心部組織為低碳馬氏體。低溫回火後實際零件應由以下三個區域組成: ①過共析層含碳量為0.8%~1.0%,組織為針狀回火馬氏體+殘余奧氏體+顆粒狀碳化物; ②共析層含碳量為0.5%~0.8%,組織為隱針馬氏體; ③亞共析滲碳層(過渡層)含碳量為0.15%~0.5%,組織為隱針馬氏體+低碳馬氏體;隱針馬氏體逐漸減少,低碳馬氏體逐漸增加。 3淬回火件金相法測滲碳層組織界限探討 要對滲碳淬火+低溫回火零件直接進行滲碳層深度的測量,必須先找出滲碳層的三個區域界限。圖2至圖4(圖中虛線為開始界限,實線為結束界限)是同一零件經滲碳淬火低溫回火的滲碳層由外及里的組織照片,可以看出組織具有容易分辨的界限。金相法檢驗滲碳層深度的理論,是建立在滲碳層組織的變化及其區分上的。而含碳量在0.2%~0.3%之間淬火形成的主要是板條狀馬氏體,含碳量在0.6%~0.8%之間淬火形成的主要是針狀馬氏體[7]。若用淬火低溫回火試樣直接測量滲碳層深度,理論上以組織出現低碳馬氏體作為判定界限。 圖2過共析層組織(針狀回火馬氏體+殘余奧氏體+顆粒狀碳化物)180× 圖3共析層組織(隱針馬氏體)180× 圖4過渡層組織(隱針馬氏體+低碳馬氏體)180× 由以上滲碳熱處理組織探討及相應的組織圖片分析,認為滲碳預冷淬火回火零件直接進行滲碳深度的測量是可行的,其界限分辨可以依據低碳馬氏體的出現來判定。 4滲碳層深度測量及評定 用金相法進行滲碳層深度的測量,主要就在於滲層深度界限的規定,現以低碳馬氏體的出現作為依據,其界限見圖5a~d,測量操作及界限分辨規定如下。 (a) (b) (c) (d)圖5過渡層組織及界線200× (1)制樣方法金相試樣按一般方法制樣,採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侵蝕,侵蝕時間4~10s,夏天取下限,冬天取上限;試樣侵蝕後立即用水沖洗,快速用脫脂棉蘸酒精輕輕擦拭磨面後吹乾。 (2)界限規定在光學顯微鏡下判定界限時,以出現發亮的板條狀馬氏體為界限。 (3)滲層深度測量時混淆組織的判別如下: 碳化物:一般在零件邊緣出現,光學顯微鏡下呈白亮色的稜角塊狀,有時呈網狀分布,在零件尖角處更多;顯微硬度高。鐵素體:一般在零件中間部位出現,光學顯微鏡下呈白亮色的塊狀,一般不呈網狀分布,亮度較碳化物弱一些,顯微硬度低。有碳化物出現的區域不會有鐵素體存在。殘余奧氏體:一般在零件邊緣隨碳化物、針狀或隱針馬氏體出現,光學顯微鏡下呈亮色,亮度較鐵素體更弱一些,充填針狀馬氏體針葉之間的空隙。按以上方法對滲碳層深度進行測量,並對同一狀態、同一觀察部位的試樣採用顯微硬度法進行對比測量,對近兩年來的滲碳深度要求為0.2~014mm,0.4~0.8mm,0.7~1.0mm和0.9~115mm的滲碳件進行了多次重復測量,滲層深度的測量結果均值對比見表1。可以看出,採用直接金相法測量滲碳層深度的誤差一般<5%,只在滲層深度<0.3mm時誤差較大,採用退火試樣金相法測量滲碳層深度的一般誤差為5%。 5說明 本方法適用於合金鋼或低碳鋼的滲碳、碳氮共滲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亦可參照使用,只是滲氮層表面多了一層白亮層。由於合金鋼與低碳鋼滲碳後組織在光學顯微鏡下極其相似,劃界方法相同。界限判定推薦放大倍數為100倍,也可在其它≤400的放大倍數下進行。放大倍數太高,組織粗化、明度減弱,不利於界限的確定。在有顯微硬度計的場合,可以以本方法作為日常測定,把握有困難時採用顯微硬度法作為仲裁測定。對於不同滲碳鋼界限的三種規定與退火試樣金相法檢測時界限的三種規定一致,即①合金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②碳素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的1/2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③含鉻的滲碳鋼以過共析、共析和過渡層的2/3三者之和作為滲碳層深度。 6結論 採用淬火+低溫回火試樣的直接金相法可以測量≥0.3mm滲碳層深度,其誤差<5%,完全能夠滿足一般生產需要。測量<0.3mm滲碳層深度時誤差較大,應謹慎使用。採用直接金相法(淬火回火試樣)測量滲碳層深度,可以在同一個試樣上觀察零件淬火回火金相組織和測量滲碳層深度,提高了實驗效率。本方法可以對實際零件直接進行滲碳層深度的測量,在對零部件進行失效分析時十分方便。相關儀器:
⑥ 滲碳層厚度的測量方法,專業一點的建議
滲碳層厚度要是檢測的話就是從表面開始測量,那需要你取樣,縱向打值,但是需要你設定好每隔多遠測量一點,要是普通維氏硬度計的話,就是要靠眼來把握好測量,一般在表面一個厚度開始就可以,因為根據不同的工藝滲碳層的厚度是不一樣的,要是厚的話可以在離表面遠的地方開始,要是薄就要靠近表面了,越近越好,沒有具體的數值的!!!
⑦ 用金相顯微鏡怎樣檢測滲碳層深度
目前有兩種測試方法,一種叫金相檢測法,一種叫硬度法:具體操作是:
金相檢測法:將你要測的試樣剖開,然後鑲埋,用金相研磨機將鑲埋好的試樣研磨好,腐蝕吹乾,然後在顯微鏡看,顯微鏡都有一個帶刻度的100Χ目劃鏡,滲碳層很明顯.
硬度法差不多,也要鑲埋,也有的試樣可以不用鑲埋,在維氏硬度機上打硬度,從外向里隔幾絲打點,然後算出他的滲層,其中有個基數,作為其滲層的EHT值.
⑧ 怎麼測量滲碳層的深度
如果圖紙要求硬化層深:0.9-1.2mm,那麼無疑是零件加工完成後表面最後獲得的有效硬化層深,我們把它稱作「成品層深」。在制定工件的熱處理工藝時必須考慮把將來表面磨掉的量加上去,作為滲碳淬火熱處理的硬化層深要求,這里稱作「工藝層深」。我們是這樣處理這個問題的:工藝層深=成品層深+表面留磨餘量+尺寸脹大量,不妨參考一下。
另外滲碳淬火產品技術要求應當用「硬化層深」概念,它是顯微硬度法測量結果,「滲碳層深度」是指表面滲碳後平衡冷卻(未淬火狀態)時顯現c的含量所到達深度,不是滲碳+淬火後得到的硬化層深,這種提法不夠確切必須改換。
⑨ 維氏硬度如何測量滲碳深度
這是根據有效滲碳層深度的對應硬度梯度關系的一種確定方法,不同的含碳兩對應不同的硬度值。做法是按隨爐滲碳淬火的試樣的沿滲碳層深度方向的不同截面測量其硬度值,依此繪制坐標圖:垂直坐標表示硬度值,水平坐標表示距表面的深度(或滲碳層的深度)。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