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放在水上的蓮花燈叫什麼
放在水上的蓮花燈叫什麼
放在水上的蓮花燈叫什麼,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放蓮花燈這種場景的,大家都是覺得很有趣的,這也是有著一份特殊的寓意的,下面看看放在水上的蓮花燈叫什麼。
荷花燈俗稱放水燈。燈的設計,在民間也是極盛行的一種燈彩藝術,取水族動物形狀,以荷花燈襯托,燈下系一烏龜,龜游水中,燈飄水面,穿梭往來,時靜時動,燈光水影,交相輝映。簡介近年燈下裝置電動器具。
李宅荷花燈,素為東陽水燈之最。1984年國慶35周年,李宅鎮荷花燈應邀參加西子湖燈會,博得中外人士贊賞。這種燈彩逢年過節、結婚、祝壽也出這種燈。荷花燈亦是年輕姑娘成群結隊的燈舞。開始是在手上表演,後來發展成「蓮花盤」。
1.荷花燈也叫「和」燈或者「合」燈,屬於河燈的一種,因為諧音,所以寓意著團圓和美,和諧美滿,同時以荷花為燈底,更象徵著一種潔身自好,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質。如今的荷花燈,不僅出現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而且還應用在人們婚慶、出遊、約會等場所。
2.荷花燈亦是年輕姑娘成群結隊的燈舞。開始是在手上表演,後來發展成「蓮花盤」,即用竹筒紮成一個圓圈,圓圈四周扎有荷花,圓圈吊有四根細麻繩扎在表演者身上,表演者在圓圈內表演。解放前這種燈在湖治工區很盛行。解放初,這個歌舞團運用荷花燈這一民間藝術,改編成《荷花舞》,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身受世界各國文藝工作者的喜愛和歡迎。
元宵節放蓮花燈的寓意
在元宵節是沒有放蓮花燈的習俗,不過元宵節被稱之為燈節,蓮花燈、鏡燈、鳳燈、琉璃燈便成為元宵節燃燈不可或缺的燈種。
放蓮花燈的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
元宵節放孔明燈的寓意介紹
所謂的孔明燈也是被稱之為「天燈」「許願燈」。
孔明燈的升空有上達天庭的意義,民間便將祁福許願的願望寫在天燈上,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放飛,將一年所想的願望讓上天眾神保佑閣家平安
其實孔明燈的`出現也是代表著人民對幸福的一種嚮往,希望自己的願望來來年可以全部事項。
元宵節點燈盞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四日下午鳴炮焚香「請神」,至夜將備好的燈盞添上棉(香)油,並置芯點燃,俗稱「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屆時焚香禱告畢,將所有燈盞送放於自家院內院外的神龕、牌位、水缸、糧囤、房門、牆頭、大樹下、捶布石、豬圈、羊欄、馬棚、牛槽、雞窩、糞坑、糞堆、廁所、磨盤、碾盤、石磙、井邊等。每處均放兩個,
大戶人家有放百十個燈盞的。測旱澇的燈盞要放在大門兩邊,每邊六個,院中搭有『燈山」、「燈樹』和豎有『天燈」,檢桿的要放上燈盞,然後統統點燃。同時點燃大門樓下所掛的一對燈籠。此時滿院生輝,一片光明,燈花起舞,油香撲鼻,它象徵著家家到處油(有),當年生活一定富裕。
民間稱此舉為『送燈」、「點燈盞」。蓮花燈的寓意佛法無邊,蓮花燈點亮每一個人心,意味著奇妙壯麗的顏色天真朴實的審美感受。蓮花燈是一類傳統民俗文化和民間信仰活動用具。因燈形近蓮花,故稱。佛教各種燈種之一,觀音菩薩專用型,佛法無邊,蓮花燈點亮每一個人心,普照全天下。
蓮花燈竭盡著中國勞動人們質朴感情並且以獨特的創造思維深厚生活氣息,奇妙壯麗的顏色天真朴實的審美感受,迸發出當代傳統民俗文化藝術的獨特光彩。蓮花燈做為供燈的主要物品而產生,在以前是燒焟燭、燃油燈。燈代表希望,祛除黑喑,聰慧點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意味著點燃自己,照耀別人。
七月份放蓮花燈是什麼節日 是什麼傳統佳節
放蓮花燈有著祈福、祝願等含義,而七月份放蓮花燈的節日就是指中元節和河燈節。其中中元節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河燈節就是赫哲族的傳統佳節。
放蓮花燈並不是一種罕見的民俗習慣,在很多節日中都有著放蓮花燈的民間習俗,而放蓮花燈的具體寓意就是祈福健康平安、祈禱好運到來、祝願家人長壽等等含義。而在7月份有著放蓮花燈習俗的節日就是指中國傳統節日的中元節和赫哲族傳統節日的河燈節。
1、中元節: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盛大的佳節之一,又叫做七月半、吉祥月、盂蘭盆節、施孤、齋孤、鬼節等等,具體的節日時間就是在每年的農歷7月14或15日。節日目的就是祭祀祖先、祭拜鬼神的節日。因為數字七在古代有著復生的含義,老人們認為祖先的亡魂會在中元節的時候回到人間,所以人們在這一天要准備祭祖、放河燈、燒紙錢等等。其中放荷花燈就是最重要的民俗習慣之一。
2、河燈節:河燈節是我國赫哲族的傳統民族節日。節日舉辦的目的就是為了祭祀河神、祈禱平安健康、祝福族人順遂豐收,具體的節日時間就是在每年的農歷7月15。而放河燈的目的就是為了祈禱平安、祝福健康、祝願豐收等等,這也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河燈節慶祝方式。
蓮花燈的寓意佛光普照,蓮花燈照亮每個人的心,象徵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朴的藝術境界。
蓮花燈是一種傳統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用品。因燈形似蓮花,故名。佛教各種燈種之一,觀音大士專用,佛光普照,蓮花燈照亮每個人的心,普照全天下。蓮花燈傾注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朴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傳統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
(1)水中蓮花燈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中元放燈
放荷燈,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荷燈。
舊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佛教徒舉行慶祝儀式,即「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而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⑵ 孔明燈是空中的,水裡蓮花燈的叫什麼
蓮花燈荷花燈許願用的,七夕
⑶ 在水裡點放蓮花燈有什麼不好處
因為七月十五放蓮花燈,在佛教是盂蘭盆節,在道教是鬼節,放蓮花燈是為孤魂野鬼超度,沒什麼不好,祈願死者升天,不要為活人放就是了。
⑷ 請問在水中放的燈是什麼燈
蓮花燈
由來是: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地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地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歷七月初一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慶祝方式
道教與佛教信徒慶祝中元節的意義雖不相同,但在新加坡慶祝儀式大同小異,祭拜時以食物作祭品,焚燒金銀紙等等。因此,每逢中元節,在路旁和組屋樓下,到處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燒金銀紙,建屋發展局還特地為此設置金銀紙焚燒爐,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中元節一到, 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中元節的宴會熱鬧精采,宴會上投標「福物」,把慶祝氣氛推上高潮,投標所得,用來補貼第二年購買祭品的費用。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
中元節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由於節日本身勸人盡孝,對非信徒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親友的節日。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⑸ 往水裡放蓮花燈祈福是從什麼時期開始
放河燈的中國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
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
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
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
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中國的佛教都早。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順風,用紙、布、綢、塑料、金屬製作河燈,漂浮到金門、馬祖,燈壁寫有親人團聚、兩岸三通、早日一統、振興中華祝詞,燈船上還裝有慰問信和禮品,使放河燈又有了新的時代氣息。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游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⑹ 元宵節之荷花燈的做法
炸元宵
原料:
市售新鮮元宵500克,食油1000克,白糖少許。
製法:
1.用針錐將買來的元宵扎孔若干,以防炸時爆鍋濺油。
2.鍋內的油六七成熟時,將元宵分兩次炸制。待元宵呈淺黃色時,用竹筷翻動,使之受熱均勻,再炸至金黃時,表面開始有小泡泡出現,即撈出瀝油裝入盤中。
3.在炸好的元宵上放適量白糖。
藝麻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挑仁(壓碎)、芝麻、化豬油。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麵粉混合拌勻,製成小方塊餡料待用。
3.將麵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
4.將水燒開後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
水磨湯圓
原料:
壓乾的新鮮水磨粉1500克,澄沙餡1000克(如用鮮肉只需750克)。
做法:
1.取水磨粉250克,用適量的水揉和成粉團,拍成餅,當水煮沸時放入鍋內,煮成熟芡撈出,浸入冷水。再用水磨粉1250克放人缸中,用雙手搓擦,同時把從水中取出的熟芡放入碎粉粒中,揉拌成粉團,蓋上濕布,待用。
2.按量揪劑(每500克20個),將劑捏成鍋形,放入澄沙餡,隨後將邊逐漸收口,即咸湯團。
3.待水煮沸時,將湯團下鍋,用勺沿鍋邊推轉,當湯團浮出水面時,加少許冷水,再煮7一8分鍾,當湯團的皮看上去是深玉色,有光澤即熟。
肉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在鍋中倒入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晾涼後,加入適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冰箱里冷凍,切成小塊為餡心。
4.將麵粉加入適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元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珍珠圓子(1)
原料:
上等糯米1100克、黑芝麻50克、精自麵粉100克,豬板油100克、冰糖25克、白糖500克,桔紅(紅桔蜜餞)。
做法:
1.將1000克糯米清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兩天(春秋季,每8小時換水一次,盛夏每4小時換水一次,以防糯米變酸),將糯米磨成細粉裝入布袋滴干水分。
2.取剩餘100克糯米,洗凈後用溫水泡軟待用。
3.將黑芝麻用文火炒熟眷成細粉,與炒成金黃色的清白麵粉混合;將豬板油撕去油皮切成細丁,將桔紅切成顆粒狀,將冰糖碾碎。以上各種原料與白糖拌勻成餡,分成20個圓形餡心。
4.將糯米粉漿揉搓滋潤(粉漿太干可加運量清水),分成20等份。用每份粉團包一個餡心,捏成上圓下平的半球形,在表面均勻地沾上泡軟的糯米。
5.將圓子放在蒸籠中以急火蒸熟,可熱食,亦可涼食。
珍珠湯圓(2)
原料:
麵粉125克,雞湯250克,海參丁、熟雞肉丁、蘭片丁、海米、火腿共50克,菠菜25克,醬油、精鹽、咪精、香油適量。
做法:
1.先將麵粉用水和好揉成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麵皮,再用刀切成小丁,撒上補面,然後用手將小丁搓成豆粒大小,放入筐內,篩出麵粉。
2.勺內添雞湯,加入海參丁、蘭片丁等配料和鹽、味精等佐料,待開鍋後將麵疙瘩倒入勺內。最後放人菠菜、味精,出勺時加少許香油即可。
核桃酪湯圓
原料:
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麵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麵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咸湯元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元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元餡沾滿江米面,連續三次,即成湯元。下入鍋內煮10分鍾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4兩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一斤半,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桃仁漿下入,攪勻鹹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元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
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麵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麵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辨,擠出汁。
3.水煮沸時,把湯圓倒入鍋里,湯圓浮上水面後,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後盛入碗內。
拔絲小湯圓
原料:
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三毫米厚的片,切成三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三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並用筷子撥開,漂浮後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搪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鴿蛋湯圓
原料:
壓乾的新鮮水磨粉2500克,白砂糖1000克,芝麻粉100克,薄荷香精、糖掛花少許。
做法:
1.白砂糖1000克加水250克,用中火熬制約15分鍾,見拔絲後立即離火,趁熱將三分之一糖漿倒入鐵板上,用刮板、菜刀將糖漿來回攪拌,然後將鐵板上的糖漿圍成一個坑,再倒人三分之一,仍舊用刮板、菜刀將糖槳攪拌,待剩餘的糖漿全部倒入後,加入香精、薄荷、桂花。把配好而且凝固的糖餡,用手使勁捏搓成長條,再切成豆粒大小的糖粒,待用。
2.取水磨粉500克左右,加少量水,揉和拍成餅,加入鍋內煮熟,撈出浸在涼水中,冷卻後揉進粉團內,揉至不粘手為止,用濕布蓋上備用。
3.取粉坯一塊(約10克重),用大拇指按一個坑,放入餡心,包攏,搓成圓長形。
4.待水煮沸後,將圓子入鍋,用勺子攪動,等圓子浮上水面後,再煮20分鍾,見圓子表皮成深玉色並有光澤時,即可撈出,倒進已備好的冷水中,讓其迅速冷卻。再將圓子撈出控干水分,放在碾碎的芝麻粉中,將每個圓子的底部滾上芝麻粉,四隻一排、八隻一組,放在光紙或粽葉上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
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麵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湯圓。
3.待鍋內清水燒開後,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將酒鍋端於桌上,再將鍋內酒點燃。
脂油湯圓
原料:
糯米1500克,白糖500克,板油150克,青梅、桃仁各50克,芝麻、桂花各25克。
做法:
1.糯採用水浸泡4小時,撈出換水,磨成吊漿。
2.板油、白糖按脂油餡製法,做好後與炒熟的芝麻粉、剁碎的青梅、柱花等配料,拌合成餡。
3.用水將三分之一的吊漿煮熟,放入冷水,浸泡後,用三分之二的生吊漿與熟吊漿和成粉圓,將粉團搓成長條,按量揪劑。再把劑子捏咸小酒杯形,包餡收口,捏成湯圓。
4.待水煮沸時,將湯圓下鍋,湯圓浮上後即可撈出。
賴湯圓
原料:
糯米1000克,大米250克,白糖300克,豬油150克,麵粉50克,芝麻30克。
做法:
1.將磨好的米漿裝入細布袋內壓干水分即成湯圓粉子。將湯圓粉子用手搓揉至軟硬適度不粘手。
2.每500克白糖配100一125克麵粉。用白糖加熟芝麻和麵粉,用篩子篩勻,加化豬油,用手搓勻,再用擀麵杖擀成餅狀,用刀切成方塊,大小隨意。
3.用手取粉子一塊,在手中搓圓後,在案板上壓平,再把餡放在粉子當中,包嚴即成。
4.煮湯圓時,須不使鍋內開水翻滾,免得將湯圓煮爛。待湯圓浮出水面,再翻滾一、二次,用手按時有彈性即可撈出。
棗泥元宵
原料:
糯米粉5000克,白糖1500克,熟麵粉1250克,棗泥250克,大油500克。
做法:
1.將白糖摻上大油、棗泥和1000克熟麵粉搓勾。
2.再用250克熟麵粉加水打成漿糊,加入餡內揉勻,用刀拍緊,切成400克餡塊備用。
3.糯米粉放入筐內,將餡塊浸水,倒入糯米粉內滾動,反復6一8次即成。
4.鍋內加水燒開,下入元宵,邊下邊用手勺將開水推轉,煮至元宵浮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