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需求論證步驟和方法

需求論證步驟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23 16:36:33

⑴ 獲取用戶需求的主要方法

需求獲取分四個階段:獲取需求、分析需求、撰寫需求文檔、驗證需求。需求獲取到之後要對需求進行分析,將合理的需求整理成文檔,最後再以文檔為基礎對需求進行評審、驗證。這個步驟可能需要幾次循環,不斷地優化需求。

獲取需求:也叫捕獲需求,需要人為主動地去捕捉。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競品分析、市場分析等方法獲取。

分析需求:將獲取到的需求進行過濾、分析、加工、整理,最後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需求。在分析需求的過程會用到很多方法,例如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產品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使用長尾效應分析法分析產品邊界,分析核心需求、基本需求、滿意需求、期待需求、興奮需求,哪些需求是產品的頭部,哪些需求是產品的尾部,輻射到的用戶范圍有哪些;使用優先順序分析法將需求按重要度、緊急度、影響度進行劃分,區分出需求的優先順序,先開發哪些,再開發哪些。還有以競品對比、用戶偏好、商業價值等從各方面對需求進行分析,最終才能找出真正有價值的需求。

撰寫需求文檔:為了便於需求信息的傳遞和梳理,可以將分析後的需求以文檔的形式記錄下來,並形成規范,以便於與產品有關的人員之間的溝通。需求文檔中要有各模塊、頁面、功能的說明,各功能的輸入、加工和輸出信息,以及各種圖形內容,以便文檔信息更准確的傳遞。

驗證需求:此步驟是論證需求的過程,不是所有經過分析得到的需求都是正確的、合理的,需要通過評審論證以證實需求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驗證方式可能是會議評審方式,也可能是主要負責人逐條排查的方式。

如果進入下一個階段,發現有問題怎麼辦?在需求獲取的每個過程都是可逆的,當下一階段出現問題時,需求分析會回滾到上一階段。可以從用戶、網路、公司內部人員、競品、行業動態及內心感知等方面獲取用戶需求,具體介紹如下。

1.直接用戶

這是最直接的獲取用戶需求的方法,用戶會通過語言、情緒、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的好惡,如果產品解決不了用戶的問題,他們就會用腳投票。用戶能明確說出來的都是用戶期望解決的需求,這些都屬於基本需求。有的需求是用戶表達不出的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的,而這種能夠引領市場、讓產品脫穎而出的需求才是高價值的需求。

2.行業動態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做產品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信息,政策環境就屬於產品的「天」,市場環境就屬於產品的「地」,用戶就屬於產品的「人」,我們要隨時關注政策變化、市場環境變化,這樣才能夠保證產品的方向是正確的。這里說的「斗」是研究的意思,多研究產品的大環境,才能在第一時間抓住機遇、把控時機。

3.內部人員

一家公司往往只關注一個行業,公司內的同事都是這個行業的精英,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著較深的感悟。例如運營人員大多關注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客服人員大多關注著產品與真實用戶之間的關系,業務人員大多關注產品與潛在客戶間的關系……公司內的每個人對產品都有不同的解讀和思考,從他們那裡可能會找到正確的答案。

4.競品分析

當我們剛進入一個行業時,最快速的了解產品的方式就是研究競品。除要研究競品的功能外,還要研究產品功能背後的邏輯和思想。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什麼邏輯,能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用戶的反應是什麼。研究競品並不是要克隆競品,要了解市場、行業及用戶。我們最好能找到真實的數據,用數據來說話,找出哪些功能是用戶最迫切需要的。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競品,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5.網路信息

調研和獲取需求不一定非要與用戶面對面地溝通,實際上有很多種方式都可以收集到用戶需求,如網站的留言,企業的公眾號、微信、微博等,這些窗口都可以作為與用戶溝通的渠道。

6.內心感知

「樹欲靜而風不止」,用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會因時間、地點、人物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同,每個人的思想和成長經歷也不同。

同樣的產品在不同時期對用戶的價值也不同,如「大哥大」、BB機在20年前風靡全國,而如今它們已經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據說,喬布斯是從不做市場調研的,他只是看鏡子中的自己,用心去領悟產品。世上的功夫有很多種,長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等,但我認為最高境界的功夫應該沒有招式,即以無招勝有招,套路是固定的,但現實的變化是無窮的,用有招數的套路去應對無窮的變化一定會失敗。所以最好的需求獲取方式就是用心去領悟,把自己真正融入產品的世界中。

⑵ 需求分析的步驟有哪些

一、需求識別
需求人員在此步驟應該分析需求類別、需求復雜度和需求價值用來確定需求實施的優先順序。

1.需求類別確認:

需求類別包含流程類需求、統計分析類需求、介面類需求,一個需求可能為某一類型需求,也可能包含多類需求。

確認需求類別後應對每類需求的數量進行初步分析(比如流程類需求包含幾個流程、統計分析類需求包含幾個報表、介面類需求包含幾個介面)。

2.需求復雜度分析:

一般需求受理工作量在1-5人天的需求復雜度低,工作量在5-15人天的需求復雜度中,工作量在15人天以上需求復雜度高。(工作量表示需求受理全過程需求人員需要付出的工作量)。

3.價值分析:

需求人員收到需求後應根據收集需求內容初步分析需求痛點/目標、需求復雜度、業務重要程度確定需求價值,需求價值分析
二、業務流程/統計查詢/介面分析
針對流程類需求必須進行業務流程分析,統計查詢和介面類需求可不進行詳細的流程分析。

1.業務流程分為部門級、組織級和崗位級

部門級流程關注脈絡需要分析涉及哪些具體崗位、執行活動、每個活動之間的關聯關系,它是需求分析的主線條,也是流程分析的主要產物。
組織級流程關注宏觀一般不會直接繪制,是對部門級流程的概括和抽象。
崗位級流程關注每個業務活動的執行步驟屬需求細節范疇,在流程分析階段不要過度進入細節。
2.需求識別階段確認的流程均為部門級流程

需求人員在進行流程分析應遵循如下方法:

(1)業務流程確認:

一個流程為一個業務事件,一般是外部角色發起或系統內部主動發起(比如時間事件或狀態事件),發起後會觸發一系列業務活動。

(2)角色及業務活動確認:

流程圖中的每個泳道都必須對應到角色,每個角色對應多個業務活動。需求人員在確認業務活動時一定要保證活動的粒度,一個業務活動一定是由一個角色完成且每個業務活動都是有價值的活動。

比如項目輸入項目名稱是一個執行步驟,這個動作沒有價值,項目經理查詢項目信息就是一個業務活動。

在需求描述時針對線下活動或新增活動應該應標識區分。

(3)業務活動間關系及數據確認:

確定所有業務活動的前後置關系,並明確流程間的傳遞的數據實體。

(4)流程整體瓶頸分析:

一般若某個角色業務活動工作量較大,或流程涉及高級領導,一般都會造成瓶頸,這種情況需求人員應想辦法分散工作量提出流程優化建議。

3.針對統計查詢類需求及介面類需求,按照上述業務活動確定原則分析、確定角色,並明確每個角色所執行的業務活動即可。

三、數據實體分析
針對流程類需求需要分析各業務活動傳遞的數據實體,統計分析類需求需要分析統計查詢條件和查詢展現兩類數據實體、介面類需求需要分析介面傳遞數據實體,具體分析包含如下內容:

1.明確數據實體:

確認需要分析的所有數據實體,明確哪些為系統原有實體、哪些為新增實體、哪些為改造實體。

2.明確所有數據實體間關系:

實體間關系包含(1對1、1對多、多對多),另外需要分析數據實體變更是否需要保留版本,實體刪除(邏輯刪除、物理刪除)是否影響其它數據實體。

3.明確數據實體欄位:

針對新增數據或改造數據實體需要明確新增欄位的名稱、欄位類型、是否必填、欄位取值方式(人工輸入、系統自動繼承自其它數據實體、系統自動計算需要明確計算公式)。

4.數據許可權分析:

需要分析不同角色在數據許可權方面的差異,若涉及縱向多級用戶,要說明對於集團/省/地市用戶的數據隔離。

四、角色及使用場景分析
一般來說每個業務活動是對用戶使用場景的抽象,每個業務活動可能包含多個場景,分析使用場景時應按照業務活動為主線逐個進行分析,每個業務活動分析時應包含如下內容:

1.明確活動執行角色。

2.明確活動執行的前置條件和後置條件。

3.明確不同場景:

一個業務活動可能包含正常的使用場景、備選使用場景和異常使用場景;

4.明確每個場景的執行步驟:

描述執行步驟時應使用簡單的語法,主語明確語義易於理解,每個步驟不應該在任何一方(執行角色、系統)停留兩部以上,重點描述如何交互。

5.業務規則和約束:

明確在每個業務活動下應遵循的業務規則和約束,這里一般是與業務流程相關的行為規則(比如項目周期時長超過90天必須提交二級領導審批),或與數據實體相關的數據規則(需求交接單拒收時候必須填寫拒收原因,且拒收原因不能超過500字)。

五、系統功能分析

⑶ 需求分析的十個步驟

1、概念明確----2、需求分析目的------3、如何識別需求---4、判斷需求真偽----5、分析[ 用戶故事評估框架、馬斯洛框架、營銷框架定位]---6、評判價值----7、砍需求能力---8、分類----9、排優先順序----10、提升需求分析能力

一、什麼是產品需求?

1、想要 vs 需要 vs 需求

「想要」(Want)是用戶外在表達出來的,而「訴求」(Need)是用戶內在的心理預期。產品需求滿足的是用戶的內在訴求,這是根本。

想要(Want)是外在的、具體的、有指向性的解決方案。

需要(Need),或者如我們前面說到的「訴求」,是內在的、原始的最終動機。

需求(Demand)是滿足內在需要的同時,在可控成本內實現外在想要的解決方案。

二、需求分析的目的

需求分析,本質是動機的分析,目的在於預測用戶未來的行為。需求分析階段的產出 物,需要回答用戶要什麼、為什麼要,還要回答以後什麼情況下還可能要類似的東西、這種情

況有什麼特點、如何人為的製造這種情況、

需求重要,是因為它是用戶行為的動機;需求是分層的,說出來的一個樣,實際是另一個樣。

用戶需求分析,是為了通過分析動機,准確預測用戶的行為。不同的需求,代表   了不同的動機,註定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應當看做不同類型的用戶。

在需求分析中考慮競爭性,是為了比競爭對手預測得更准確,這是我們在後面要說的。

【知識點】需求= 購買慾望 + 購買力 = 需要 + 目標產品 + 購買力

三、如何識別需求?

       分析完需求,那我們如何去發掘新需求呢?這里就涉及如何識別需求。 識別需求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分別是視角、效率、體驗。

       1、視角

       先說視角。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具備多樣化的視角來審視需求和產品,分為用戶視角和產品視角。

        比如:開頭我們提到的關於微信朋友圈可見范圍的例子,相比於之前三天可見和半年可見,增加了一個月可見范圍。

        在這個設計里,用戶往往會站在自我的角度說,「不想讓別人看我的朋友圈」,這是用戶視角。而產品視角是考慮群體和整體,是「讓用戶更小壓力去發朋友」。這種視角差異,最終的方案也會有差別。

        用戶視角滿足的是「想要」(Want),產品視角實現的是「需要」(Need)。

        2. 效率

        另一個識別需求的維度就是效率。在最優效率的前提下,滿足盡可能多的用戶需求。

        我們還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用過微信公眾號贊賞功能的人都知道,如果自己贊賞過作者,那自己的頭   像就會始終排在最前面。

        如果自己沒有贊賞過,那每次進入文章,且贊賞人數超過 24 人後,底部的贊賞頭像都不是固定順序展示的。

        3. 體驗

            最後一個識別需求的維度就是體驗,關於體驗,做產品的同學就比較熟悉了。體現在信息架構設計、流程設計、交互設計還有文案設計等方面。

            體驗也是一個很虛的指標,很難量化,每個人的認知和感受都會因為習慣、文化、個人傾向產生差別。任何細節的體驗設計,都會給用戶傳遞一個認知,而我們要明白的是,獨立個體的認知差異是很大的。

            比如:對於「快車」這個概念,剛出來的時候,大眾是無認知的,只能找到對標,比如計程車和專車,而快車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一種服務。

            如何更好的設計快車體驗呢,其實用價格比專車低、比計程車干凈舒服、且車多三個認知來傳遞給用戶,就能讓用戶快速接受並理解。

四、接收需求判斷真偽

真需求要滿足三個條件

            1. 該用戶屬於目標用戶

            2. 需求必須符合產品定位

            3. 需求能夠實現

五、如何分析需求

1、採用用戶故事的方式進行分析

    需求是結合用戶表達的外在慾望、內在的核心訴求以及可用成本的綜合評估。

    基於這個定論,我整理了一句話,可以作為需求分析的一個評估框架—— 我們為誰用什麼方法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

    在這句話里,「誰」指的就是我們的目標用戶,我們需要明確用戶畫像;「問題」對應的是前文提到的需求,而「方法」就是我們基於需求提供的產品方案。

    我們為誰用什麼方法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其實就是在反問我們自己,作為產品經理,你在為哪類人服務,他們的核心訴求是什麼,你設計了一個什麼產品方案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用戶分析,我們可以從用戶身份和用戶特徵兩個角度出發,用戶是什麼人群,年齡、性別、地區等都是構建用戶畫像的基本素材。

目標用戶有什麼樣的特徵,比如職業特徵、文化特徵等,這些都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用戶。

其次是需求場景,說白了,就是用戶是在什麼環境和狀態下來使用我們的產品。

「場」是時間加空間,「景」是情景和互動。當用戶停留在這個空間的時間里,情景互動觸發並裹挾用戶的意見就是場景。

可以用比較通用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評估滿足的是哪個層級的

需求,或者是通過用戶體驗五層模型來劃分需求層級。

用戶價值是從體驗和效率兩方面來衡量的,一個需求能改善現有體驗,那就能提升用戶價值,能提高使用效率,也能提升用戶價值。

如何衡量體驗是否有提升呢,可以用新體驗減去舊體驗的方式,例如針對某個體驗改進,簡單粗暴的做法就是新舊體驗相減得到的用戶投訴率,如果為正,說明用戶價值有提升。

而效率則可以通過用戶完成某一任務的平均時長來衡量,例如在電商產品中,用新舊總平均成交轉化時長的差值來衡量提單效率是否有提升。

商業價值就比較直觀了,關乎於成本和利潤,互聯網傳統的商業化方式包括了廣告、游戲、會員等。目前也有很多做增值服務和第三方能力輸出服務的,這都是商業化手段,同時也會對應到一些產品需求上。

2、馬斯洛框架和營銷層方式結合起來

做需求調研和分析,最尷尬的結局就是:用戶以為自己說清楚了,我們以為自己聽清楚了,結果兩邊就這樣整差了。

 在產品上線之前,甚至在進入產品設計階段之前,我又怎麼能知道我做的需求分析已經足夠深了呢?

  行業給出的一般方法是MVP(MinimumViable Proct),利用MVP收集線上實際數據。 但MVP只能告訴你,你是錯了還是對了,依然解決不了「為什麼」以及「應該怎樣」的問 題。況且MVP還有覆蓋度的問題,怎麼設計才能讓MVP覆蓋所有「應該」被測試的場景呢?

到了1959年以後,馬斯洛認為「人本」的導向會產生「自由主義」傾向,從而產生自私、不負責任、不顧他人、自我放縱等自我中心傾向。於是,馬斯洛於1969年發表了論文《Z理論 ——兩種不同類型的自我實現者》,並依照「超人本心理學」(Trans-HumanisticPsychology)將需求層次理論拆解為三個次理論:X理論、Y理論和Z理論。

依次為:

Z理論

                       最高需求(超越性靈性需求)

Y理論

                       自我實現需求

                       尊重需求

                       社會需求

X理論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營銷學中的需求分層

在科特勒老師的《營銷管理》(15th Global Edition)中,給出了這樣一個案例:

表明了的需求:顧客需要一個便宜的汽車;

真正的需求:顧客需要一個養車比較便宜的汽車,而不是價格便宜的汽車;

未表明的需求:顧客希望零售商提供較好的服務;

愉快的需要:顧客希望零售商給裝配車載GPS系統;

秘密的需要:顧客希望朋友們將TA看作是懂行的消費者;

有了前面兩套框架,我們就守住了需求的來源和表達過程。但是兩套框架的用法正好截然相 反:馬老師的框架是「5:1」——從五個層次里選一個當前所在的層次;但營銷學的需求理論 是「1:5」——拿到一個需求從五個方面來分解。

我們用賣蘋果的例子還原一下需求分析的過程:

用戶說:「我要買一個蘋果」。此時千萬不要直接就套上馬老師的需求層次了,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根本性」的需要,而是一個結合了具體產品——蘋果的具體需要。

這時應當用的是營銷中的五個分類:

                       表明了的需要:我要一個蘋果;

                       真正的需要:可能是解決餓肚子,可能是解決饞,更有甚者是解決低血糖的症狀等

  等;

                       未表明的需要:如果為了填飽肚子,就需要個大的;如果為了解饞,就需要味道好

  的;如果為了解決低血糖,就需要一個更甜的;

                       愉快的需要:吃飽了、解饞了、頭不暈了(低血糖的症狀之一)當然開心,如果買一

  送一、免費加工成蘋果汁、還能額外加點糖,有可能就更好了;

                       秘密的需要:可能是工作繁忙,接下來還要趕往別處,實在沒時間吃別的了;又或者

  是最近吃胖了,需要用水果當飯吃;

六、評判需求價值

1. 廣度:受眾人群以及受眾面

2. 強度:用戶對於需求的迫切程度

3. 頻率:間隔時間及可持續性

七、砍需求能力

                        1. 對需求進行價值評估和量化

                        2. 關聯性較強的需求進行整合

                         3. 排列優先順序

所有對產品的價值判斷,都基於對行業、市場的探知程度;對人性的認識和了解程度(發現沒有,把握人性始終貫穿產品的各個層面)

八、對需求分類

九、對需求排優先順序

能用是基本要求,能用的標準是產品功能完整、沒有異常、邏輯閉環,如果功能或流程缺失,或者產品有bug,那是達不到能用的標準的。

易用對應一些錦上添花的需求,在滿足能用的前提下,做流程優化和交互優化,使產品達到用戶體驗良好的狀態。

愛用是讓用戶形成習慣和依賴,例如我們在朋友圈裡發布了很多內容,隨著內容增多,我們的離開成本就越高,並且每次都能收到朋友圈的正向反饋,這個閉環就能形 成習慣和依賴。

傳播能力使產品具備價值可擴散的屬性,滿足用戶需求並獲得市場認可後,需要將價值外延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這是建立在基礎功能完備、體驗優良,並且滿足用戶價值 的前提下。

十、如何提升需求分析能力?

1. 傾聽

首先是傾聽,面對需求方,不論是用戶還是運營還是工程師,首先做到先聽,這是放下自我做產品的前提。

什麼是事實? 客觀的原因和現象是事實,基於現象去分析背後的原因,基於原因再形成觀點。

2. 觀察

其次是觀察,觀察是最好的洞察用戶需求的方式,到用戶身邊去,看他們做了什麼,行動往往反映了用戶的真實訴求。

3. 同理心

       如何切身感受、設身處地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到用戶的環境中去,感受用戶不如變成用戶。

只有切身感受,尤其是感受到了痛,你才真的理解了用戶。

附記:

需求溝通:需求中的需求?

            至於怎麼講,我們還可以套用前面的框架——老闆跟你說:「你做個需求分析」。

 那麼:        

表明了的需要:老闆需要你做一個需求分析;

真正的需要:老闆可能在策劃下一款新產品,或者要把一個競爭對手打掉,或者是老闆的老闆要求下來的,或者......

未表明的需要:時間呢?質量呢?形式呢?匯報對象呢?怎麼,你不知道?快問啊!

愉快的需要:老闆可能希望你從不同的視角(員工視角、跨行業視角、年輕視角等 等)給出不一樣的答案;可能希望你直接做成他能用來匯報的ppt格式,可能......

秘密的需要:老闆背負著公司巨大的業績壓力需要尋找突破口、老闆「可能」也有自己升職加薪的小算盤......

⑷ 軟體項目需求開發基本步驟

由於軟體開發項目和組織文化的不同,對於需求開發沒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化的途徑。下面列出了一些基本步驟,可以利用它們指導需求開發活動。對於需求的任何子集,那麼你就可以很有信心地繼續進行系統的每一部分的設計、構造,因為你將開發出一個好的產品:

1. 定義項目的視圖和范圍,確定每個功能的實現目的。

2. 確定用戶類(涉眾)。

3. 在每個用戶類中確定適當的代表。

4. 確定需求決策者和他們的決策過程。

5. 選擇你所用的需求獲取技術。

6. 運用需求獲取技術對作為系統一部分的使用實例進行開發並設置優先順序。

7. 從用戶那裡收集質量屬性的信息和其它非功能需求。

8. 詳細擬訂使用實例使其融合到必要的功能需求中。

9. 評審使用實例的描述和功能需求。

10. 如果有必要,就要開發分析模型用以澄清需求獲取的參與者對需求的理解。

11. 開發並評估用戶界面原型以助想像還未理解的需求。

12. 從使用實例中開發出概念測試用例。

13. 用測試用例來論證使用實例、功能需求、分析模型和原型

end

2018-5-19

⑸ 軟體需求分析4個步驟

一、需求分析理論

軟體需求涉及功能性問題非常廣,我們用抽象化理論分析,可以劃分各個功能域,用不同的數字代替,軟體——S,功能域——A1、A2……An

S={A1、A2、……An}

但是功能域B又存在若干問題P1、P2……Pm組成,並且每個功能對應於子系統中的一個軟構件,可以表示為-B={P1、P2、……Pm}

功能G有若干個行為F1、F2、……Fj,每個行為對應於軟體構件中的實現方法

G={F1、F2……Fj}

一個軟體包含了所有功能的集合,同時包含了實現所以功能的所有方法和演算法描述。需求分析是依據用戶動機,經過需求問題識別,進行分析、消除分馳和綜合,編寫用戶故事,評審;形成用戶需求與設計同步,設計滿足用戶需求目標。

需求開發方法貫穿這個產品生命周期,利用不同的開發方法論進行挖掘需求,幫助用戶找到問題,梳理問題,判斷產品實現功能的正確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促使用戶在軟體設計啟動之前進行周密的、全面的思考軟體產品功能,用商業化行為解決需求與現實中存在的矛盾,解決用戶需求與商業化產品功能融合,解決規范和個性化需求。
二、軟體需求開發的目標

1、對實現的軟體做一個全面的描述,幫助用戶找到問題矛盾解決用戶場景痛點,幫助用戶在進行產品規劃時做到周密,全面產品定位需求

2、了解和描述軟體實現所需的全部信息,為產品設計、確認和驗證提供一個基準

3、為軟體產品管理人員進行軟體產品成本評估和編輯軟體開發計劃書提供保障

需求開發-軟體功能需求、軟硬介面、非功能性需求、設計約束、反向需求、閱讀支持信息。

軟體需求分析盡量提供軟體實現功能需求的全部信息,使軟體設計人員和測試人員不在需要和需求方進行接觸,保證需求分析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軟體功能需求

描述軟體功能實現注意——

1、功能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功能描述的無異議和可追蹤

3、功能描述清洗和功能可測試

四、軟硬介面

1、人機介面

2、硬體介面

3、軟體介面

4、通訊介面
五、非功能性需求

1、運行環境

2、時間需求

3、處理容限、精度、異常處理機制等

4、可靠性要求、可維護性、安全性

⑹ 如何分析學習需求

學習需要 :指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所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況之間的差距。

差距=期望-現狀

期望狀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准

對學習者的總期望由以下因素決定:

學習者未來的職業或正從事的職業的新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學習者生活的社會及其變化與發展所賦於學習者的歷史使命

學習者未來的工作崗位或所在崗位的技術變化對人才的希望

學習者自身對知識、技能、態度的培養和發展方面的個人要求

現狀:學習者群體在能力、素質方面現有的水平

二、學習需要分析的概念

學習需要分析是一個系統化的調查研究過程,這個過程的目的是要揭示學習需要從而發現問題,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問題的性質,並辨明教學設計是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合適途徑;同時它還分析現有的資源及約束條件,以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

(1)、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分析所面臨的問題的性質,確定採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能否解決該問題,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

(3)、分析現有的資源條件及可能受到的限制,明確進行教學設計的可行性、重要性;

(4)、形成總的設計目標。

✧ 系統化的調查研究過程

✧ 實質是分析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學習需要分析在教學設計中的地位

學習需要是教學設計過程的基礎

教學設計是解決問題過程。

學習需要是一種差距分析。

學習需要分析有助於理順問題與方法、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簡例:大學英語四級測試

1、發現問題,明確差距 80%—30%=50的通過率

2、分析問題原因

1)原因的表象----聽力、閱讀、寫作失分太多

2)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

A 環境——設備、設施、工具材料

B 激勵機制---外部

C 教學原因:動機水平(價值*自信)----內部

知識與技能(教學時間與方法;教師素質與態度;課程計劃、教材、學習資源)

D 確定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3、分析可行性(人、財、物的支持、重要性)

4、形成「選擇或開發課程計劃及配套教材」的項目及項目總目標

第二節 分析學習需要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一、學習需要分析的邏輯步驟

1.教育機構做出要進行教學設計的決定

2.教學問題症狀需要鑒別。

3.確定問題解決後適用的范圍。

4.鑒別可以使用的學習需要分析的工具和操作程序,並選擇最佳方案,而且做好工具的准備以及動員社會、教育者、學習者等各方人員的合作參與。

5.確定期望的狀況,用可測量行為術語來描述。

6.協調所有合作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形成對學習者較為統一的期望。

7.確定現狀(能力、體力、發展特徵以及發生變化等),用可測量的行為術語來陳述。

8.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以及性質,論證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9.分析資源和約束條件,做問題解決的可行性分析,確定優先要進行設計的問題。

10.闡明已定課題的總的教學目標。

1、深入調研,分析教學系統存在的差距或問題

1)感覺到需要,做出要進行教學設計的決定

2)鑒別問題的症狀(問題表面現象)

4)確定期望的條件,並用可測量的行為術語進行描述

5)確定現狀(是現狀而非原因)

3)確定問題解決後適用的范圍

6)分析步驟「4」與「5」差距形成的原因,論證教學設計必要性

(鑒別可能用到的需要評定方法和程序,選擇其中最合適的,並得到設計合作者的參與)

2.協調設計合作者之間存在差異,統一價值認識

3、明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1)分析資源和約束條件,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

2)對形成的項目進行價值判斷,確定優先進行的教學設計項目,即對項目做重要性分析

⑺ 網路需求分析該怎麼做,有哪幾步

網路規劃與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找出"需"和"求"的關系,從當前業務中找出最需要重視的方面,從已經運行的網路中找出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滿足客戶提出的各種合理要求,依據客戶要求修改已經成形的方案.
本章重點
2.1需求分析的類型
2.2如何獲得需求
2.3可行性論證
2.4工程招標與投標
2.2.1應用背景分析
應用背景需求分析概括了當前網路應用的技術背景,介紹了行業應用的方向和技術趨勢,說明本企業網路信息化的必然性.
應用背景需求分析要回答一些為什麼要實施網路集成的問題.
(1) 國外同行業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取得哪些成效
(2) 國內同行業的信息化趨勢如何
(3) 本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什麼
(4) 本企業擬採用的信息化步驟如何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3
2.2.1應用背景分析
應用背景需求分析要回答一些為什麼要實施網路集成的問題.
(1) 國外同行業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取得哪些成效
(2) 國內同行業的信息化趨勢如何
(3) 本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什麼
(4) 本企業擬採用的信息化步驟如何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3
2.2.2業務需求
業務需求分析的目標是明確企業的業務類型,應用系統軟體種類,以及它們對網路功能指標(如帶寬,服務質量QoS)的要求.
業務需求是企業建網中首要的環節,是進行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基本依據.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3
2.2.2業務需求
通過業務需求分析要為以下方面提供決策依據:
(1) 需實現或改進的企業網路功能有那些
(2) 需要集成的企業應用有哪些
(3) 需要電子郵件服務嗎
(4) 需要Web服務嗎
(5) 需要上網嗎 帶寬是多少
(6) 需要視頻服務嗎
(7) 需要什麼樣的數據共享模式
(8) 需要多大的帶寬范圍
(9) 計劃投入的資金規模是多少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3
2.2.3管理需求
網路的管理是企業建網不可或缺的方面,網路是否按照設計目標提供穩定的服務主要依靠有效的網路管理.高效的管理策略能提高網路的運營效率,建網之初就應該重視這些策略.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4
2.2.3管理需求
網路管理的需求分析要回答以下類似的問題:
是否需要對網路進行遠程管理,遠程管理可以幫助網路管理員利用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管理網路設備,使網管工作更方便,更高效.
誰來負責網路管理;
需要哪些管理功能,如需不需要計費,是否要為網路建立域,選擇什麼樣的域模式等;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4
2.2.3管理需求
選擇哪個供應商的網管軟體,是否有詳細的評估;
選擇哪個供應商的網路設備,其可管理性如何;
需不需要跟蹤和分析處理網路運行信息;
將網管控制台配置在何處
是否採用了易於管理的設備和布線方式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4
2.2.4安全性需求
企業安全性需求分析要明確以下幾點:
企業的敏感性數據的安全級別及其分布情況;
網路用戶的安全級別及其許可權;
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這些漏洞對本系統的影響程度如何;
網路設備的安全功能要求;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4
2.2.4安全性需求
網路系統軟體的安全評估;
應用系統安全要求;
採用什麼樣的殺毒軟體;
採用什麼樣的防火牆技術方案;
安全軟體系統的評估;
網路遵循的安全規范和達到的安全級別.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4
2.2.5通信量需求
通信量需求是從網路應用出發,對當前技術條件下可以提供的網路帶寬做出評估.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5
應用類型
基本帶寬需求
備注
PC連接
14.4kb/s~56kb/s
遠程連接,FTP,HTTP,E-mail
文件服務
100kb/s以上
區域網內文件共享,C/S應用,
B/S應用,在線游戲等絕大部分純文本應用
壓縮視頻
256kb/s以上
Mp3,rm等流媒體傳輸
非壓縮視頻
2Mb/s以上
Vod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
表2-1 列舉常見應用對通信量的需求
2.2.5通信量需求
未來有沒有對高帶寬服務的要求;
需不需要寬頻接入方式,本地能夠提供的寬頻接入方式有哪些;
哪些用戶經常對網路訪問有特殊的要求 如行政人員經常要訪問OA伺服器,銷售人員經常要訪問ERP資料庫等.
哪些用戶需要經常訪問Internet 如客戶服務人員經常要收發E_mail.
哪些伺服器有較大的連接數
哪些網路設備能提供合適的帶寬且性價比較高.
需要使用什麼樣的傳輸介質.
伺服器和網路應用能夠支持負載均衡嗎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5
2.2.6網路擴展性需求分析
網路的擴展性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新的部門能夠簡單地接入現有網路;其二是指新的應用能夠無縫地在現有網路上運行.
擴展性分析要明確以下指標:
(1) 企業需求的新增長點有哪些;
(2) 已有的網路設備和計算機資源有哪些
(3) 哪些設備需要淘汰,哪些設備還可以保留
(4) 網路節點和布線的預留比率是多少
(5) 哪些設備便於網路擴展
(6) 主機設備的升級性能
(7) 操作系統平台的升級性能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5
2.2.7網路環境需求
網路環境需求是對企業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布局進行實地勘察以確定網路規模,地理分劃,以便在拓撲結構設計和結構化綜合布線設計中做出決策.
網路環境需求分析需要明確下列指標:
(1) 園區內的建築群位置;
(2) 建築物內的弱電井位置,配電房位置等;
(3) 各部分辦公區的分布情況;
(4) 各工作區內的信息點數目和布線規模;
需求分析的類型
P36
2.3.1獲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1. 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是工程設計人員獲得第一手資料採用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必需的步驟;
如何獲得需求
P36
2.3.1獲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2.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要求工程設計人員與招標單位的負責人通過面談,電話交談,電子郵件等通訊方式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獲得需求信
如何獲得需求
P36
2.3.1獲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3.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通常對數量較多的最終用戶提出,詢問其對將要建設的網路應用的要求.
如何獲得需求
P36
問卷調查的方式可以分為無記名問卷調查和記名問卷調查
2.3.1獲得需求信息的方法
4.向同行咨詢
將你獲得的需求分析中不涉及到商業機密的部分發布到專門討論網路相關技術的論壇或新聞組中,請同行給你參考你制定的設計說明書,這時候,你會發現熱心於你的方案的人們通常會給出許多中肯的建議
如何獲得需求
P36
2.3.2歸納整理需求信息
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需求信息通常是零散的,無序的,而且並非所有需求信息都是必要的或當前可以實現的,只有對當前系統總體設計有幫助的需求信息才應該保留下來,其他的僅作為參考或以後升級使用.
1.將需求信息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出來
2.對需求信息列表
如何獲得需求
P38
2.3.2歸納整理需求信息
需求信息也可以用圖表來表示.圖表帶有一定的分析功能,常用的有柱圖,直方圖,折線圖和餅圖.
如何獲得需求
P39
2.4 可行性論證
需求分析所取得的資料經過整理後得到需求分析文檔,但這種需求分析文檔還需要經過論證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參與論證活動的人員除了需求分析工作的負責人外,還要邀請其他部門的負責人,以及招標方的領導和專家.
可行性論證求
P40
2.4.1 可行性論證的目的
可行性論證是就工程的背景,意義,目的,目標,工程的功能,范圍,需求,可選擇的技術方案,設計要點,建設進度,工程組織,監理,經費等方面作出可行性驗證,指出工程建設中選擇軟硬體的依據,降低項目建設的總體風險.
提供正確選擇軟硬體系統的依據
驗證可行性,減少項目建設的總體風險
產生應用系統原型,積累必要的經驗
加強客戶,系統集成商,設備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
降低後期實施的難度,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滿意度
可行性論證求
P40
2.4.1 可行性論證的目的
在編寫可行性論證報告時,主要對下列項目逐條說明:
1.系統建設的目的
2.技術可行性
3.應用可行性
4.人員,資金可行性
5.設備可行性
6.安全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求
P40
2.5 工程招標與投標
為了保證網路工程的建設質量,網路建設方應該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承建商.參與投標的承建商拿出各自的標書參與投標,其中標書的主要內容就來自於需求分析報告和可行性論證報告.
工程招投標是一個規范的網路工程必需的環節.
工程招標與投標
P41
2.5.1工程招標流程簡介
1.招標方聘請監理部門工作人員,根據需求分析階段提交的網路系統集成方案,編制網路工程標底;
2. 做好招標工作的前期准備,編制招標文件;
3. 發布招標通告或邀請函,負責對有關網路工程問題進行咨詢;
4. 接受投標單位遞送的標書;
5. 對投標單位資格,企業資質等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企業注冊資金,網路系統集成工程案例,技術人員配置,各種網路代理資格屬實情況,各種網路資質證書的屬實情況.
工程招標與投標
P41
2.5.1工程招標流程簡介
6. 邀請計算機專家,網路專家組成評標委員會;
7. 開標,公開招標各方資料,准備評標;
8. 評標,邀請具有評標資質的專家參與評標,對參評方各項條件公平打分,選擇得分最高的系統集成商;
9. 中標,公告中標方,並與中標方簽訂正式工程合同.
工程招標與投標
P41
2.5.2工程招標
計算機網路工程招標的目的,是為了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和方式,從眾多系統集成商中,選擇一個有合格資質,並能為用戶提供最佳性能價格比的集成商.
編制招標文件
招標
工程招標與投標
P41
2.5.3工程投標
投標人在索取,購買標書後,應該仔細閱讀標書的投標要求及投標須知.在同意並遵循招標文件的各項規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投標文件.
編制投標文件
投標
1,遞交投標文件
2,評標
3,中標
4,簽訂合同
工程招標與投標
P41
標書內容
(1)參評方案一覽表
(2)參評方案價格表
(3)系統集成方案
(4)設備配置及參數一覽表
(5)公司有關計算機設備及備件報價一覽表
(6)從業人員及其技術資格一覽表
(7)公司情況一覽表,
(8)公司經營業績一覽表
(9)中標後服務計劃
(10)資格證明文件,及參評方案方認為需要加以說明的其他內容
(11)文檔資料清單
(12)參評方案保證金

⑻ 軟體工程 需求分析有哪三種方法

軟體工程中包含需求、設計、編碼和測試四個階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軟體工程第一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需求分析是要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 在一個軟體項目中,軟體需求包括三個不同的層次-業務需求、用戶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業務需說明了提供給客戶和產品開發商的新系統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組織機構或客戶對系統、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 軟體開發,能否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的工作。因此,軟體需求分析能力和水平,對軟體項目至關重要。 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步驟如下: ⑴首先調查組織機構情況 包括了解該組織的部門組成情況,各部門的職能等,為分析信息流程作準備。 ⑵然後調查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情況 包括了解各個部門輸入和使用什麼數據,如何加工處理這些數據,輸出什麼信息,輸出到什麼部門,輸出結果的格式是什麼。 ⑶協助用戶明確對新系統的各種要求 包括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完全性與完整性要求。 ⑷確定新系統的邊界 確定哪些功能由計算機完成或將來准備讓計算機完成,哪些活動由人工完成。由計算機完成的功能就是新系統應該實現的功能。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 ⑴跟班作業 通過親身參加業務工作來了解業務活動的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准確地理解用戶的需求,但比較耗費時間。 ⑵開調查會 通過與用戶座談來了解業務活動情況及用戶需求。座談時,參加者之間可以相互啟發。 ⑶請專人介紹。 ⑷詢問 對某些調查中的問題,可以找專人詢問。 ⑸設計調查表請用戶填寫 如果調查表設計得合理,這種方法是很有效,也很易於為用戶接受的。 ⑹查閱記錄 即查閱與原系統有關的數據記錄,包括原始單據、賬簿、報表等。 通過調查了解了用戶需求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表達用戶的需求。分析和表達用戶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類方法。

⑼ 需求調研的方法步驟

① 調研用戶領域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和職責定義,從功能上區分有多少個子系統,劃分系統的大致范圍,明確系統的目標。
② 調研每個子系統所需的工作流程、功能與處理規則,收集單據、報表和賬本等原始資料,分析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的關系,以及如何用數據流來表示這三者的關系。
③ 對調研的內容事先准備,針對不同管理層次的用戶詢問不同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將操作層、管理層和決策層的需求既聯系,又區分開來,形成一個金字塔,使下層滿足上層的需求。
④ 對與用戶溝通的情況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調研結果,找出新的疑點,初步構成需求基線。
⑤ 若基線符合要求,則需求分析完畢;反之返回到第1步或第2或第3步。如此循環多次,直到需要分析使雙方滿意為止。

閱讀全文

與需求論證步驟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後二復式計算方法 瀏覽:200
台灣101小葯使用方法 瀏覽:232
基站用電分析的方法 瀏覽:24
嬰兒灌葯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70
常用方法治腎陽虛無效咋辦 瀏覽:761
如何用懶方法畫哆啦a夢 瀏覽:718
同樣的方法只說一遍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738
圖片轉PDF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68
簡易呼吸氣囊的檢測方法和使用 瀏覽:414
溶脂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680
過去免費快速掙錢方法 瀏覽:951
經濟學實訓報告方法與步驟 瀏覽:109
常用的健康風險表示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848
硬膜外導管置入長度計算方法 瀏覽:527
油珠的拍攝方法視頻 瀏覽:259
乘公共汽車的教學方法 瀏覽:127
期貨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993
手機電腦大文件傳輸用什麼方法 瀏覽:64
寶寶手指發育鍛煉方法 瀏覽:745
審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