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

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

發布時間:2023-01-23 06:48:16

❶ 平菇菌種怎麼培養,怎麼種植平菇

一、生產季節平菇的制種和播種時間,因各地氣候不同、品種耐溫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以華中、華東、華北地區為例,利用自然氣溫生產平菇,一般中、低溫型品種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制原種,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產種;中溫型品種在11~12月制原種,1~2月制生產種;高溫型品種在3~4月制原種,4~5月制生產種。播種可分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的播種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上旬以前播種的,因日平均氣溫在25℃以上,雖然出菇較快,但在發菌期容易遭致雜菌污染。秋菇的最適播種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此時日平均氣溫已降至20℃以下,於雜菌生長不利,一般經35~40天方可出菇,從事大批量商品菇生產最好在這段時間內播種。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種。10月下旬播種的,約經兩個月方可出菇,春節前後進入盛產期,有較好鮮菇市場;11月下旬播種的,需80~90天,至次年3月初氣溫回升時方可出菇。春播在2月以後播種,雖然氣溫較低,發菌慢,但很少有雜菌污染,至4月中、下旬出菇,遲至3月以後則不宜播種。二、配料和拌料傳統配方一:玉米芯80%,麥麩18%石膏1%石灰1%多菌靈0.15%傳統配方二:棉籽殼70%麩皮12%過磷酸鈣1%稻草1.5%糖l%石膏1%多菌靈0.15%傳統配方三:玉米芯69%豆稈30%石灰0.5%過磷酸鈣0.5%多菌靈0.15%雪梅內部配方:即用「菇耳壯」拌料,為食用菌提供全面營養,以利菌絲體的生長繁殖,達到適合平菇生長發育的碳氮比。本配料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萬袋節省精料1200元,並會增產30%-40%。雪梅推薦配料方法二級種配方鋸末:80斤麥麩:3斤玉米粉:2斤(或白糖半斤)菇耳壯:0.16斤石膏:0.8斤(必須純石膏)三級種配方棉籽殼、鋸末(或混合料):80斤菇耳壯:0.18斤石灰:1斤多菌靈(無硫、25%粉劑):0.15%原料要求無霉爛。混合料比單一料效果好。秸稈、玉米芯等原料要粉碎成粗屑或玉米粒大小顆粒狀。以上配方中,用棉籽殼、木屑、玉米芯作培養料生產平菇的,先把各配方的乾料拌勻,再分別把菇耳壯和多菌靈溶於溫水中,邊拌料邊加水,勿使拌水流失,含水量達到65%左右。拌完料後堆在一起燜12小時,讓其充分吸足水,將酸鹼度調至pH7.5左右,此時含水量65%(用手用力握,指逢間有水滲出,但不下滴為宜),然後裝袋、滅菌。若用秸桿粉作培養料的,為防止吸入粉塵,應帶口罩操作。以上摘自柴河食用菌學會《平菇栽培技術》,希望對你有用。

❷ 我想知到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食用菌是集「天然、營養、保健」於一體的優秀綠色食品;又是利用秸桿、凈化環境、投資少、見效快,少用耕地,立體栽培,高效生產的生態工程;而且消費量大,國內外市場廣闊,是21世紀具有發展前景的生物產業。

一、食用菌的栽培價值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如磨菇、香菇、草菇、平菇、木耳、靈芝、猴頭等,它們與植物不同,沒有葉綠素,不能利用光合作用形成營養物質,而是靠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我國已知食用菌不少於850種,能夠人工栽培超過60種,有生產規模的有20多種。

1、營養價值:

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譽為「山珍」。一般含蛋白質(鮮菇)4%左右,比蔬菜、水果的含量高4-12倍。一斤干菇蛋白質含量20-25%,相當於2斤瘦肉,3斤雞蛋,12斤牛奶的含量。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都很豐富。

2、葯用價值:

食用菌中含甾類、三萜類、有機鍺和多糖體對調節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力、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和膽固醇、抗病毒、延年益壽、抗衰老都有顯著效果,是一種保健食品。

3、生態價值:

食用菌能直接利用農作物秸桿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轉化為人類可食用菌的蛋白質。全世界每年可生產2000億噸有機物,但只有1%的是澱粉、脂肪、蛋白質,絕大多數都是纖維、木質素等,如果利用食用菌來轉化,可以支持10倍以上人口的生存,而且減少污染,促進生態平衡,是二維農業(植物、動物)向三維農業(動物、植物、微生物)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育菇致富的有利因素

據有關部門統計:1986年我國食用菌年總產58.5萬噸;1994年為264.09萬噸;2000年超過450萬噸,預計到2010年發展到600萬噸以上,成為世界強國,這是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致富的好門路。

1、原料多,成本低,投資少。稻草、木屑、玉米芯、豆秸、棉子殼等秸稈,以及麥麩、米糠、畜禽糞,都是長菇的優質原料,所需器材罐瓶,塑料袋等也很平常;場地要求不嚴,空餘房屋、大棚、樹林、家前屋後都可發展;一般說二、三百元就可上馬,一兩千元就可辦一個象樣的菇房。

2、生產周期短,見效快。長菇與栽培其他作物和養殖相比,見效快。從播種到采菇,草菇只需10-12天;平菇25天;金針菇30天;猴頭菇40天;香菇60-70天;在生產中可根據各品種對溫度的不同需求,搭配利用,四季長菇,月月銷售,經濟效益更好。

3、操作簡便,勞力不強,技術易學。長菇並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項目。只要認真、細心、嚴格,經過5-7天實際操作訓練,均可學會1-2種菇的制種栽培技術。

4、產量高,效益好,易銷售。一般說每公斤原料可產鮮菇1.5-2.5公斤,其中草菇產量低,平菇產量高。若一個家庭年投料5000公斤,一般產菇7000公斤以上,年收入1.5-2萬元,這是通常的情況。至於長什麼菇最賺錢,必須根據生產季節、自然資源、消費習慣、市場行情和技術能力而定,有一個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一般說長菇效益為1:1.5-2.5。

三、食用菌對環境條件要求

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水分、空氣、光線、酸鹼度等因素。

1、營養: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種類型。

①腐生類型:分解枯草枯木獲取營養,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類型:必須在活的樹木上生長,如鬆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類型:如蜜環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長,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長。

營養物質主要是:碳原:纖維、木質素、澱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 原:來源於蛋白質、氨基酸、尿素、氨、硝酸鹽等。
無機鹽:其中以磷、鉀、鎂元素最重要。

2、溫度:食用菌一生對溫度分三個階段要求:

①菌絲體生長階段,絕大多數的食用菌菌絲體生長范圍是5-33℃,適溫為20-25℃,一般菌絲體不耐高溫,但草菇在40度生長良好。

②子實體分化階段:一般比菌絲體低一些。

分為低溫型:最適溫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中溫型:最適溫度20-24度,如雞腿菇、銀耳等,多在春秋出菇。高溫型:最適溫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溫平菇多在夏季生產。

③子實體發育階段:比菌絲體要高些,但比分化階段要低些。

3、水分:培養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過程中,空氣濕度也很關鍵。

培養料含水量一般為60%左右,空氣濕度一般為85-95%。

4、空氣:食用菌屬好氣性真菌,一定要滿足通氣條件。

5、光線:一般都在遮光條件下栽培,發菌需黑暗條件,子實體發育需散射光,否則出現畸型菇。

6、酸鹼度:(PH值)

絕大多數食用菌喜酸性環境,菌絲生長PH值最適為5-5.5,大於8則受到影響。由於滅菌和料易酸化的關系,配料時,培養基應略高於菌絲需要值。

四、食用菌生產的基本設備

食用菌生產包括制種和栽培。制種設備較多,由簡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現代化生產,有一個發展過程;栽培需場所和菇房,也有一個規模和規程,都需要逐步投資和發展。

1、滅菌鍋:有高壓滅菌鍋和常壓滅菌灶兩種。高壓滅菌在1.1公斤/厘米2壓力下滅菌30分鍾,可殺死斜面試管中的雜菌;在1.5公斤/厘米2壓力下滅菌1小時,可殺死蘑菇瓶中棉子殼、木屑等培養料中雜菌。有條件可購置手提式醫用消毒鍋,一次可消毒50-60支試管或10隻蘑菇瓶。常壓滅菌灶:是用磚塊水泥製成,蒸鍋上放消毒物,只需把水燒開並保持6-8小時;停火後再燜1-2小時;一般做為生產種消毒使用。

目前簡易消毒有採用蒸籠間隙消毒,把水燒開並保持1-1.5小時,停火降溫30分鍾,再用大火燒開並保持1-1.5小時,消毒即可完成。微波爐消毒可用中高檔,開10分鍾時間消毒就可完成,也可採取間隙消毒法。

2、接種箱:一切菌種轉接、分離、擴繁都需在接種箱中進行;要求封閉嚴密,便於操作。一般簡易接種箱高50厘米,寬47厘米,長82厘米;在長的一側上方安裝一塊30×32厘米玻璃,以便觀察,下方留兩個直徑為14厘米的洞口,洞口上裝33厘米長的布袖套,袖口用松緊帶扎牢。箱內裝燈,有條件再裝一支紫外線燈。現在大面積生產上常採用開放式接種,這就需要購置一台接種器,在無菌風區域內接種。

3、恆溫箱:有專制的,也有土製地,土製的木箱可用雙層板,內填木屑保溫,箱內裝幾種規格燈泡,進行調節。現在也有用烘箱進行改制,一般保溫效果也很好。

4、培養室:要求乾燥、清潔、通風、有散射光,菌種入室前要消毒,室內應備有多層培養架,也需加溫爐,鐵皮管導出室外,以便排氣。夏季要有風扇,便於降溫。

5、制種用具

天平: 500克的普通天平
量杯: 用來計量水的體積有500、1000毫升兩種
試管:一般採用20×200毫米規格
小漏斗:
菌種瓶:
菌種袋:耐高溫的聚內烯薄膜,規格另種
酒精燈:
接種刀、鏟、針、鑷子、棉花、紗布等。

6、消毒葯物:甲醛:用於空間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需2毫升

高錳酸鉀:配成0.1%溶液,用於材料表面消毒,也可5克高錳酸鉀加10毫升甲醛混合熏蒸消毒。

新潔爾滅、漂白粉、多菌靈、石灰等都是常備消毒物品。

7、菇棚建設:

菇棚的建設,基本要求能遮陽,保持棚內三分陽,七分陰,只能散射光,不能直射陽光;其次能通風換氣,有出氣孔,同是能保溫保濕,便於操作管理和採收。主要形式有:

1、塑料小地棚:拱園形塑料小地棚一般寬1.0-1.5米,應根據菇床寬度來定。棚架用細竹竿或毛竹片,相互間距為0.3-0.6米,其上覆蓋薄膜,小地棚有很好的增溫保濕作用,是室外簡易菇棚的一種。

2、半地坑式大棚:半地坑式大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設計的較為適用的大棚,主要結構和特點是:⑴東西或南北走向都可以,一般長50米,寬6米,中間兩肋用竹竿撐起,上用竹或竹片弓成弧形。⑵四周用土垛牆,棚內地面下挖30公分左右,四周圍牆高50公分左右,中間起脊棚高2米左右。⑶用鐵絲加固骨架,上蓋農膜,四周用土壓實,上蓋稻草遮陰。這種棚造價低廉,保溫保濕,散射光均勻,通風性能良好,操作也方便。

3、日光溫室:這是一種利用日光作為能源的溫室,其保溫性能好,一般比外界高10℃以上,且溫差變幅也不大,它的後牆有土牆或雙層磚砌成,前面由支柱、橫梁等構成,棚面復蓋薄膜和草簾,後牆要留通風口。

此外還有鋼架大棚,栽培面積大、增溫快,但必需要加層遮陽網,冬季還要覆蓋草簾,才能保溫。

五、食用菌生產基本技術

(一)三級菌種的培育

用於生產的菌種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母種(一級試管種)的培養擴凡——原種(二級廣口瓶種)的生產——栽培種(三級菌袋種)的生產。

1、母種的培養:從孢子分離或組織分離得到的純菌種,在生產上叫母種。培養母種時,應根據不同食用菌菌絲所必須的生長條件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進行擴大培養。⑴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⑵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培養基)。

配製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稱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鍾左右;用紗布過滬去渣,在汁液中加20克瓊脂和25克白糖,加熱溶化,再補足水分至1000毫升,煮沸後趁熱分裝試管。後經高壓消毒,成斜面培養基,接種培養,成母種。

2、原種和栽培種的生產:將試管中培養好的母種分割成4-6塊,移接到棉籽殼、木屑或糞草等廣口瓶培養基中,經過恆溫培養得到的菌種叫原種。把原種轉接到同一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育,用於生產上的菌種為栽培種。一般一支母種試管接5瓶原種,一瓶原種接成10袋生產種。原種和栽培種在培養期間,要掌握溫度、濕度,還要經常檢查,注意透氣,防止陽光直射,防止雜菌污染。

原種麥粒培養基:麥粒1000克
石膏 2克
碳酸鈣 5克
水 1500毫升
先把小麥粒浸3-5小時,加熱煮沸15分鍾,麥粒發亮不爛,過滬晾乾,拌石膏碳酸鈣。
熟料栽培種培養基:棉子殼 50%
木屑 30%
麩皮 18%
石膏 1%
糖 1%

(二)四季育菇的季節安排

要根據不同菇類品種對溫度的要求,結合本地氣候狀況,選擇安排制種期、播種期,以求得最佳的出菇期,獲得更高產量。

根據不同食用菌在子實體分化階段對溫度的反映,可將它們分為三大類型。

1、低溫型:子 實體分化最高溫度24℃以下,最適溫度在20℃以下,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針菇、猴頭菇等。一般都在9月制生產種,10月份播種,秋、冬、春三季生產、出菇。

2、中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8℃以下,最適溫度在22-24℃,如木耳、銀耳、雞腿菇(中溫偏低)等。一般在8月中旬制種,9月中下旬播種,秋季生產出菇,也可春季生產。

3、高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30℃以上,最適溫度在24℃以上,以草菇為代表,大肥菇(高溫蘑菇),鮑魚菇(高溫平菇、台灣平菇)。

一般在5-6月制生產種,7-9月生產出菇。

(三)培養料的調制原則

培養料的配方是指在製作培養基時採用主要原料和輔料的種類及其數量的配比,要根據不同菇種要求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而定。一個較合理、科學的配方必須具備營養性、透氣性、持水性三個條件來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菌種發菌快,菌絲旺盛,產量高,品質好。

⑴營養性:食用菌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需要大量的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和生長素,在一般情況下,碳源的吸收利用率為25%,碳源不足,菌絲容易早衰。氮源不足菌絲生長弱、且又緩慢、氮源過量,菌絲過旺、不利積累代謝產物。一般食用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碳氮比以20:1左右為好;在子實體發育階段以40:1左右為好。調節補充碳源輔料主要是糖分,補充氮源的輔料主要是麩皮、豆餅、米糠、二銨、尿素。

⑵透氣性:若在配方中加入質地細密、透氣性差的原料多,菌絲體在生長階段就會積累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會抑制生長,甚至死亡,透氣性好的培養基,菌絲旺盛、子實體壯實。

⑶持水性:保持水分較好的原料,能夠充分滿足菌絲及子實體對水分的需求和營養成分的吸收,減少噴水和保持培養料內的營養成份。否則出現菌絲體或子實體因沒有及時補充水源而乾枯,停止生長發育。持水性能較好的培養基原料有麥秸、玉米等。作物秸桿的營養與棉子殼相比,沒有棉子殼好,所以要盡量配置復合培養基(幾種秸桿混合配製)盡量不使用單一秸稈,以防止營養缺乏或者單一。豆秸、玉米心混合豐富、透氣好,但持水性差;豆秸營養豐富,處理好透氣性差,持水性好;麥秸、稻草營養一般,但透氣性好,持水性差,木屑富含碳素,持水性好,透氣性差,在配製時,既要充分利用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又要考慮幾種原料,採取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組合配比,這樣配製出的混合培養基具有營養豐富、透氣性強、持水性好,能夠充分滿足菌絲體的子實體生長發育。

(四)食用菌栽培方法

栽培方法很多,不同品種也有所不同,在原有的畦栽、袋栽基礎上,近幾年有許多新突破,如園田化栽培、保護地栽培、立體栽培、地下栽培、覆土栽培、反季節栽培等等,應當指出,採用這些技術時,都是有利有弊,必須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這里介紹一些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

⑴平菇床畦覆土蓋草法:既有復土出菇的優點,又克服菇根沾泥的缺點,方法是在大棚內設床畦,寬1米左右,深30厘米,將坑底泥土挖松,鋪一層肥泥,將成熟菌袋從中間切開成二節,脫去筒膜,豎立排放在畦內,覆土層不能厚,澆足水,然後蓋膜發菌,當見到土面爬滿菌絲後覆一層長15-25厘米的稻麥秸(預泡石灰水)覆草厚度以明顯看不見復土層為宜,然後再復蓋薄膜,發菌,要注意通風換氣,過幾天後就有大量原基發生。

⑵單排式泥面菌牆復土法。要預先准備好復土和抹牆泥材料,以河泥塘泥為好,菜園土次之,土中加4-5%菜並浸出液,0.5-1%磷肥,0.2%尿素,0.1%-0.2%磷酸二氫鉀,1-3%石灰粉,加水適量,調和成營養稀泥備用。大棚內按間距80-100厘米築土埂或砌牆腳(高15-25厘米)將脫袋菌棒依次平排在土埂上,淋一次追肥液(4-5%的菜並浸出液,加0.4¥-0.6%尿素)蓋一層營養稀泥,如此堆放7-10層,高90-110厘米,然後用泥板收漿,將牆面抹平,待牆面稍干後,次日再抹營養稀泥,菌牆頂部用泥土做成蓄水池,經常灌水,讓其自然滲透,以保持濕潤。

⑶袋式復土栽培:將發好菌的菌袋脫去薄膜後直接進行棚、畦床復土栽培。選擇排水良好、土地肥活的地塊,挖深10-20厘米,寬100-150厘米,長度不限的畦床,畦床南北向,周圍挖好排水溝,床底要求平整,撒上少量石灰消毒,然後將脫袋後的菌棒橫放縱向排列於畦床上,菌棒間隙3-5厘米,用肥土或發酵料填滿,再於菌棒表面復3-5厘米厚的粗細混合土(或菜園土)覆土材料使用前用1-2%石灰水消毒,復土後蓋薄膜和草簾,避免陽光直射,然後按出菇狀況進行管理。

⑷窄壟穴播栽培。例如平菇生產,按床寬一米,料厚10厘米,然後用木板將上層料分開,做成窄壟,使整個床面呈波浪狀。波峰相距30厘米,用木板壓實,然後用穴播法播種,穴距10厘米×10厘米,並在表面撒一層菌種,撒一層料,用木板拍平,上面蓋一層用2%石灰水調濕的碎稻草,加蓋薄膜發菌,進行常規管理。

⑸室內床式栽培:一般蘑菇、平菇等都能在室內、大棚內設架使用。床架要牢固,一般床寬1米,4-5個層次,上、下層距離50厘米,保證有散射光照到床面,床面鋪塑料薄膜,使用前用5%石灰水噴灑四壁和地面,如播種蘑菇時,先墊鋪培養料,厚薄一致,料面平整,厚度一般15厘米,為了發揮菌種優勢,一般都採用穴播,穴距為8×10厘米,穴深3-4厘米,一般750毫升的蘑菇瓶菌種可播種0.27-0.33平方米面積。方法是:用手指挖穴,將菌種置於穴中,蓋一層培養料,輕壓,使菌種和料貼緊,播後用薄膜覆蓋保濕,暗光發菌。

(五)食用菌生產減少染菌污染的措施

發展食用菌生產控制雜菌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雜菌就是指在培養基上生長的、非特定培養的食用菌之外的一切抑制或防礙食用菌正常生長的微生物,統稱為雜菌。一般減少雜菌污染主要措施:

1、成團、結塊的培養料要打碎、培養料要先發酵或石灰水處理。

2、母種、原種培養棉塞不能吸濕污染,松緊要適中,過松易進雜菌。

3、高壓滅菌要注意要壓力、溫度、時間關系。要掌握好二次排氣,母種試管滅菌不低於半小時,原種不少於1小時。常壓滅菌達計時溫度後不少於10小時。

4、接種時一定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不能減少程序,盡可能減少污染源。

5、培養室要通風乾燥、及時消毒。

6、防止雜菌污染應貫徹預防為主,葯物為輔的方針,才能減少污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質,保障食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7、常見的雜菌:高溫季節常見鏈孢霉(紅色麵包霉),綠色木霉,初期為白色,後變綠色,根霉初為白色,後變灰白色到黑色;青黴菌絲呈掃帚狀,還有麴黴、毛霉和鬼傘類雜菌。防止的根本辦法在於每個環節嚴格操作,發病後及時發現,採取措施,防止擴散傳播為害,

六、平菇的栽培與管理

平菇是側耳屬,一群可供食用的種或品種的泛稱,目前品種很多,習性基相似,學會平菇栽培,再種其它的菇就很容易了。

1、基本習性:①、溫度范圍廣,菌絲體雖要求20-28℃,但子實體則分高、中、低、廣溫六種類型,可依生產需要選擇品種。②、較高濕度培養料含水量60-70%;子實體空氣濕度85-95%。③屬好氣性菌類在通風不良時,子實體柄長、蓋薄,呈畸形菇。④、喜偏酸環境,培養料PH為5.8-6.2。⑤、對光照要求是,菌絲宜暗,但子實體宜散射光,光強色暗,光弱色白。⑥、屬木腐菌,先利用澱粉,後分解纖維,木質末。

2、栽培方法

①有條件的採用熟料、發酵料,一般播種生料栽培。採取棉子殼85%,玉米粉15%,一般用多菌靈0.3%消毒,拌料時還可加0.5%的食鹽,無殘毒,還能促進生長發育,料水比為1:1.3,加過磷酸鈣。

②二銨、尿素等都需成溶液,才能拌和均勻。生料需堆悶一天,隔日裝袋播種,菌種量是料的10%,三層菌二層料,接種後接著打眼通氣發菌。

③管理:a.菌絲生產階段:力爭20-25天,完成菌絲生長,溫度22-24度,三天萌動,6天深穿透,15天發菌三分之一以上,要注意清除雜菌污染和通風透氣,要翻袋檢查。

b.出菇階段:一般採取牆式栽培,為了早出菇,出好菇,要注意增加晝夜溫差,白天閉簾,夜晚通風,溫差6-8℃,出菇階段不超過20℃,屬變溫性菇類。要注意散射光;若發現老皮,應抓動破除,重新菌絲扭結出菇。

現蕾後,不能迎頭噴水,只能地面牆面噴水,或者空中噴霧,要注意及時采菇,采菇後可注射營養液和補充水份,注意消毒衛生,約半個月後再出二潮菇,也可進行復土栽培,能增產30%以上。

❸ 蘑菇菌種是怎麼培養的

在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許多細菌、放射菌、黴菌等生活在一起的。所謂菌種分離,就是把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雜菌分離出來,通過培養,獲得純的優良菌種。菌種分母種、原種、栽培種。
(一)母種的分離培養

食用菌母種的分離,可分為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以及基內菌絲分離等。
1.孢子分離法
孢子分離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無性孢子萌發成菌絲,培養成菌種的方法。這種菌種生活力較強,但孢子個體之間有差異,且自然分化現象較嚴重,變異大,需經出菇試驗才能在生產上應用。
(l)單孢分離法:是每次或每支試管只取一個擔孢子, 讓它萌發成菌絲體來獲得純菌種的方法。蘑菇和草菇用單孢分離得到的菌絲,有結實能力,可採用此法分離生產純菌種。單孢分離生產上較少採用,而且技術復雜,一般採用多孢分離法。
(2)多孢分離法:就是把許多孢子接種在同一培養基上,讓它們萌發、自由交配來獲得食用菌純菌種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種菇孢子彈射法:選擇個體健壯、朵形圓正,無病蟲害、出菇均勻、高產穩產,適應性強的八九分成熟的種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無菌水沖洗數遍後再用已滅菌的紗布或脫脂棉、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在接種箱或無菌室內,把種菇的菌褶朝下用鐵絲倒掛在玻璃漏斗下面,漏鬥倒蓋在培養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培養皿放在一個鋪有紗布的搪瓷盤上,靜置12~20小時,菌褶上的孢子就會散落在培養皿內。形成一層粉末狀孢子印(平菇極淡紫色,蘑菇、草菇 為褐色,香菇、金針菇孢子印白色)。用接種針沾取少量孢子在試管中的瓊脂外面或培養皿上劃線接種。待孢子萌發,生成菌落時,選孢子萌發早、長勢好的菌落進行試管培養。
還可用孢子採集器收集孢子。方法是選好種菇後,按上述程序,輕輕掀開玻璃鍾罩,將種菇柄朝下插在孢子採收器的鋼絲架上,放在培養皿正中央。隨即蓋好玻璃罩,用紗布將鍾掌周圍塞好。並在紗布上倒少許升汞或無菌水。移入 20℃左右恆溫箱培養。
②褶上塗抹法:按無菌操作分離時;應選擇成熟的種菇,用接種針直接插入褶片之間,輕輕抹取褶片表面子實體尚未彈射的孢子,再在培養基上劃線接種。
③鉤懸法:取成熟菌蓋的幾片菌褶或一小塊耳片(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用無菌不銹鋼絲(或鐵絲、棉線等其他懸掛材料)懸掛於三角瓶內的培養基的上方,勿使接觸到培養基或四周瓶壁。置適宜溫度下培養、轉接即可。
④貼附法:按無菌操作將成熟的菌褶或耳片取一小塊, 用溶化的瓊脂培養基或阿拉伯膠、漿糊等貼附在配管斜面培養基正上方的試管壁上。經6~12小時的培養,待孢子落在斜面上,立即把孢子連同部分瓊脂培養基移植到新的試管中培養即可。
孢子分離得到的母種、必須進一步提純復壯,當母種定植一星期左右,菌絲布滿斜面時,選擇菌絲健壯、生長旺盛無老化、無感染雜茵的母種試管,進而轉管擴大,一般到栽培種,轉管不宜超過5次。
孢子分離得到的母種,必須通過出菇試驗,鑒定為優質菌種後,才可供生產使用。
一般菌類如蘑菇、平菇、鳳尾菇、香菇、冬菇和草菇等,都可用多孢分離法獲得母種。
現就銀耳孢子分離略述於下:
按無菌操作獲取種耳後,懸掛種耳的三角瓶經12小時培養後,瓶底培養基表面就有"孢子印"。取出種耳,置 20℃—25℃溫箱培養2~3天,培養基表面會出現乳白色透明的糊狀小菌落,就是銀耳的酵母狀分生孢子形成的少量銀耳菌絲。此時移接入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待長滿斜面後,再移接入營養豐富,且表面比較乾燥的培養基上。經30天左右,菌落長出白色菌絲。
銀耳的酵母狀分生孢子、菌絲只有與羽毛狀菌絲的子囊菌(香灰菌絲)混合培養時,由後者幫助分解木材及其他一些纖維物質,提供營養,才能利於銀耳孢子萌發,菌絲的定植和子實體的形成。
在兩種菌絲交會時,先選出兩種純菌絲。
羽毛狀菌絲要純化選育,一般要選取生長迅速,爬壁力強的試管斜面或種瓶,取先端菌絲,轉管移接,置25℃—28℃上培養,重復轉管幾次即可得到優良純種。
銀耳菌絲的特點,菌絲生長緩慢,擔孢子也不易萌發。在進行兩菌混合時,先取經8~IO天培養的銀耳菌絲斜面,按無菌操作方法在該斜面上距銀耳菌絲約0.5厘米處接入一 小塊羽毛狀菌絲。置25℃下培養1周即得到混合好的銀耳母種。
2.組織分離培養法
利用子實體內部組織,進行無性繁殖而獲得母種的簡便方法,即組織分離。該法操作簡便,菌絲生長發育快,品種特性易保存下來,特別是雜交育種後,優良菌株用組織分離法能使遺傳特性穩定下來。常採用以下分離方法。
(l)子實體分離:種菇要選朵大蓋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優良品種。切去菇兩基部,在無菌箱內以0.1%的升汞水浸幾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並揩乾或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蓋與菌柄2次,進行表面消毒。接種時,只要將種菇撕開,在萌蓋和菌柄交界處或菌褶處,挑取一小塊組織;移接 到PDA培養基上。置25℃左右溫度下培養3-5天,就可以看到組織上產生白色絨毛狀菌絲,轉管擴大即得到菌種。如香菇、平菇等可以用此方法。
(2)菌核分離:茯苓、豬苓、雷丸等菌的子實體不易採集。而常見的是它貯藏營養的菌核。用菌核分離,同樣可以獲得菌種。方法是將菌核表面洗凈,用酒精或升汞消毒後,切開菌核,取中間組織一小塊,約黃豆大小,接種在PDA 培養基斜面上,保溫培養。應注意的是,菌核是貯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類物質,只含有少量的菌絲,因此挑取的組織塊要大一些,如果組織塊過小,則不易分出菌種。
(3)菌素分離:有一部分子實體不易找到,也沒有菌核,可以用菌素進行分離。如蜜環菌、假蜜環菌。其操作方法是先用酒精或升汞將菌素表面黑色皮層輕輕擦拭2~3次, 然後去掉黑色外皮層(菌鞘),抽出白色菌髓部分;用無菌剪刀將菌髓剪一小段,接種在培養基上,保溫培養,即得該菌菌種。
菌素分離要注意:因菌素比較細小,分離素也比較細小,分離時極易污染雜菌,所以要嚴格操作。
3.基內菌絲分離培養法
利用食用菌生育的基質作為分離材料,來得到純菌種的一種方法,叫基內菌絲分離法。
此種分離方法是適宜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才出現,而且是朝生暮死,不易採得的子實體。基內分離法與組織分離法不同之點是,乾燥的菇木或耳木中的菌絲常呈休眠狀態。接種後有時並不立刻恢復生長。因此,有必要保留較長的時間(約1個月),以斷定菌絲是否能成活。基內菌絲分離法又可分為,材中菌絲分離(即菇木或耳木分離法)及土中菌絲分離法等。
(1)材中菌絲分離法:就是菇木或耳木分離法,為了減少雜菌的感染,菇(耳)木在分離之前,必須進行無菌處理。可以把菇(耳)水表面用酒精燈火焰輕輕燒過,以燒死黴菌的孢子,或再用0.1%的升汞水浸孢幾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沖洗後用無菌濾紙吸干。接種塊切取時應注意。接種塊必須在該菌菌絲分布的范圍內切取。所以,菌絲生長緩慢的種類應淺取;菌種生長快的種類可以深取。同時。還應根據菇菌的種類、木材質地、菇(耳)木粗細、發育時間的長短來確定菌絲分布的范圍。然後用一把利刀進行切取。接種塊應盡量小些,以減少雜菌感染機會,提離菌種的純度。接種塊移到培養基上,就應該放到適合菌絲生長的22℃~26℃ 的溫室或溫箱中培養,使菌絲恢復生長。
(2)土中菌絲分離:食用菌種類很多,許多土生的食用菌;孢子不易萌發。組織分離也不易成功,用土中菌絲分離獲得純種的方法,叫土中菌絲分離。
土中菌絲分離時要注意,由於土中菌絲體的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土壤微生物,因此分離時必須盡可能避開這些微生物的干擾,盡可能批取清潔菌絲素的尖端、不帶雜物的菌絲接種,反復用無菌水沖洗,在培養基中加入一些抑制細菌 生長的葯物,如 40微克/升的鏈黴素或金黴素。如發現感染細菌,可以把菌落邊緣的菌絲挑出來,接種到木屑培養基中。因細菌沒有分解木質素的能力,因此在木屑培養基中不易擴展;只局限於接種處。待菌絲長出感染區後,就可以再進行擴大提純了。
(3)子實體基部分離:從瓶栽、袋栽或大床栽培的子實體基部分離出新菌絲的方法,叫子實體基部分離,現以袋栽銀耳為例說明:
從出耳早、出耳率離、無病蟲害的栽培室中;選擇生活力最強的幼耳5袋,移到氣候溫和,有散射光的野外場所進行後期培養,以增強菌絲體的生活力。經培養7~10天後,待子實體直徑達4~5厘米時便可取回,作為分離的母體。再從中篩選最理想的一朵,用利刀割掉銀耳子實體,放置於 0℃的冰箱或有敵敵畏的容器中過夜,以便殺死瓶中的害蟲。然後用75%酒精或升汞擦洗耳基和袋子外邊的雜質,連同接種工具、接種培養基等移進無菌室。經滅菌後,用接種刀把袋口上部約15毫米厚的老菌根挖除,並進行培養。待袋口露出白色菌絲時,用接種針挑取一塊半粒米大的白色菌結體,迅速移入母種試管培養基的中央,輕輕地脫去接種針, 塞上棉塞。 為了能夠獲得較多的母種,一次接種量要有100—200支試管,以便從中選擇。分離後應及時移入22℃—24℃恆溫箱或溫室中培養。由於培養基內水分較多,菌絲恢復要比耳木分離得快。經2-3天後,分離物的邊緣就可看 到白色菌絲。每天要至少觀察兩次,以便提純。觀察、提純方法與耳木分離法擔同。經適溫培養10-15天後,當接種塊扭結團出現紅、黃色水珠時,即可擴大原種。

(二)原種和栽培種的接種培養

母種獲得以後,為了滿足菌種生產的需要。應選出優良、純度高的母種進一步擴大為原種。
原種培養基一般採用棉籽殼、木屑、草類等培養基。
瓶裝或袋裝的原種培養基滅菌後,可送入滅過菌的接種箱內,待瓶中的培養基冷至30℃以下,可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接種。
菌種瓶(袋)放入培養室時,要經常進行檢查,一經發現雜菌污染,立即取出。培養成的原種,菌絲體必須健壯有力,緊貼瓶壁而不幹縮,顏色純正,具有一定清香味,生活力強,擴製成栽培種時吃料快。
栽培種就是將原種進一步擴大培養成三級種,它和原種的接種及培養相同。一般香菇、平菇、冬菇、猴頭、木耳、銀耳的栽培種多用鋸木、棉皮作培養基。蘑菇多用糞草做培養料。
栽培種要求料塊不脫水干縮。菌絲體健壯有力、顏色純正,有清香味,無老化現象,無雜菌污染,有的種許可有少量原基,接入栽培料後,發菌快,長勢好,生活力強。
原種在接栽培種時,原種瓶口的一層菌絲體應挖去不用。

(三)液體種的簡單培養

目前,用液體深層發酵法生產菌種,具有生產量大、周期短、菌齡整齊、成本低廉、接種方便等特點,是實現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目標。現將液體種培育過程簡述於後,供參考。
簡言之就是將純正優良的菌種,接入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不加凝固劑),使菌絲繁殖形成大量小菌球,然後將這種培養基拌入木屑或棉籽皮料內,製成菌塊、培養其形成子實體。還可用於制原種、栽培種。
培養液體菌種,可將培養液裝入三角瓶中,約占空瓶的五分之一重量。用搖瓶機(也稱搖床)來培養。搖瓶機有旋轉式和往復式兩種,一般多用往復式。液體培養基可用馬鈴薯汁(加糖),麥芽汁配製,也可用玉米粉、豆餅粉、糖、無機鹽等配製。可以混合培養基,因適用於多種食用菌和葯用菌的培養,均有好效果。組分:豆餅粉2%,玉米粉1%, 葡萄糖3%,酵母粉0.5%,磷酸二氫鉀0.1%,碳酸鈣 0.2%, pH自然, 12℃滅菌半小時。然後接種培養。
如果生產量較大,在三角瓶的基礎上,再逐級擴大種子缸,發酵罐中進行液體深層通氣發酵,產生大量菌種。但由於生產中要求設備繁多,技術性強,我們還應創造條件;實現食用菌栽培的現代化。

(四)菌種質量的鑒定

菌種質量鑒定最好的方法是,做出菇試驗。但是時間比較長。在購置菌種時,或在菌種生產中,如何能知菌絲生長情況,快速判斷菌種質量?我們介紹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優良菌種菌絲濃白,絨狀,粗壯密集,生長整齊,速度快,香味濃厚。
2.優良菌種標准可歸納為:"純、香、正、壯、潤"五個字。檢查時,打開瓶塞,從菌種瓶中部取出小塊菌絲體,觀察色澤,聞其氣味,手捏料塊檢查其含水量,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標准。
3.顯微鏡檢查:挑取少量菌絲,置顯微鏡上觀察其形態,菌絲分枝,分隔情況,鎖狀聯合,細胞膜的厚薄。 培養觀察:從菌種瓶中挑取小塊菌絲體,接種斜面試管培養基上,置23℃~25℃恆溫中培養,經五周後檢查菌種生活力。如果菌絲生長快,旺盛純一,健壯濃厚,長且整齊,則表示菌種的生活力強。
4.分塊法:在桌上放一張白紙,把菌齡相同的菌種從瓶內取出一大塊,用手分成2塊,再把2塊分成4塊,4塊 分成8塊,依次進行。優良菌種整塊多,碎渣少。劣次菌整塊少,碎渣多。
5.液體菌種鑒別:當三角瓶或發酵缸培養3-7天後,如液面出現氣泡,產生"油皮"、混濁等現象,說明菌種本 身帶有雜菌。如菌塊上浮,或遲遲長出很薄的菌絲層,則說明菌種生活力弱。白塊四周的菌絲生長快、濃白、棉絮狀,表明菌種生命力強。

(五)菌種生產過程中的雜茵防治

在生產菌種時,要時刻注意雜菌污染,以防為主,一旦發生,根治很不容易。所以整個制種過程都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箱及所有分離、接種的用具、器皿,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工作人員的雙手要用消毒劑清洗,並穿戴消過毒的工作服、帽和口罩,動作要敏捷、准確,盡量不要講話走動,以防空氣中的雜菌感染。
分離母種時,選擇出菇早、生活力強,第一潮菇是關鍵,因它生活力強,接種後迅速佔領陣地,無雜菌侵入的機會。
被污染的菌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是滅菌不徹底所致,或因接種時無菌操作不嚴、瓶蓋不合適造成的。所以滅菌一定要徹底,最好在接種萌將培養基置25℃左右溫箱中做效果檢查,經2天不長雜菌,說明徹底,可以使用,接種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
污染雜菌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分離母種時感染雜菌,因種菇表面帶菌,消毒不徹底,通過組織塊將雜菌帶入培養基。
總之,污染機會很多,要注意環境消毒,按無菌操作規程徹底滅菌,層層把關,環環抓緊,嚴加註意;提離菌種質量。

❹ 蘑菇菌種自己怎麼培養

蘑菇菌種的培養方法:

1、地溝覆土法:

選地勢平坦的場地,挖深30厘米、寬1米、長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龜背狀,床與床之間相隔80厘米以上,並留好排水溝。畦床先用1000倍敵敵畏噴灑殺蟲,用5%石灰水消毒殺菌。將發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橫卧於床內,菌棒間相隔2~3厘米,排滿畦床。把事先消毒過的覆土材料覆於菌棒上,澆一遍透水。

這時泥土必然會沉入菌棒之間,再次用土添鋪,再澆水,一直到菌棒之間全都是稀泥為止。再在菌棒上鋪一層4~5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勻的澆灌,直到覆土層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結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設小拱棚,覆蓋塑料膜或草蓮等遮陰物。一般7~10天就可出菇了。

2、雙排菌牆法:

把長好的菌棒塑料膜脫去,平擺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雙排菌牆,每層菌棒之間覆一層3厘米厚的土,每層菌棒都向內縮進,形成上窄下寬的塔形。中間的空隙用土填滿。7~10天左右出菇後,從堆頂部澆水,使其自然補水。

(4)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擴展閱讀:

蘑菇菌種的生長條件:

1、溫度:蘑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也就是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所需溫度不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5~32度,最適宜的溫度為24~28度。子實體形成的最適宜溫度為13~20度,低於10度生長緩慢,高於25度不易出菇。

蘑菇菌絲耐低溫能力強,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會被凍死,溫度回升後菌絲可繼續生長,並且不會影響後期子實體的形成和產量。在出菇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蘑菇生長得越快,但菌蓋薄、質量差、顏色淺;溫度低,蘑菇生長慢,但菌蓋厚,質量好,顏色深。

2、濕度:蘑菇含水量達 90% 以上,水是主要含量。水是平菇分解吸收培養料基質中各類營養的必須的代謝環境,只有能溶解於水的物質才能進入平菇的菌絲細胞內,被吸收和利用。

3、光線:蘑菇在菌絲生長階段平菇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溫度恆定的條件下菌絲生長得最好最快。這主要是因為光波中的藍紫光對平菇菌絲有抑製作用。在出菇階段,環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場所內能正常看報紙為度。

光線的作用是誘導出菇和使菌蓋發育,研究表明:完全黑暗不能形成菇蕾;光線不足,容易長出柄長蓋小的畸型菇;在適宜的光照下菇蕾才能形成和正常的生長。但是強光會妨礙平菇的正常生長。

❺ 菌種說明書是在哪裡查的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隸屬於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二_一四年十月份,是一家專業提供中國微生物菌種,標准菌種,質控菌株,ATCC菌種,細胞系以及培養基等產品的查詢網站!
自成立至今,已提供各類微生物菌種、細胞、培養基數量達四萬余份,接待咨詢客戶數量5萬餘人次,成交合同數量2萬余份!是國內微生物菌種及細胞信息最全的網站! 我們擁有自主研發能力,提供的ATCC菌種達15000餘份,ATCC各類細胞系達3000餘份,保藏中心涵蓋菌種資源更達數十萬余份!

❻ 細菌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根據培養細菌的目的和培養物的特性培養方法分為一般培養法、二氧化碳培養法和厭氧培養法三種。

1、一般培養法:將已接種過的培養基,置37℃培養箱內18-24小時,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即可於培養基上生長。少數生長緩慢的細菌,需培養3-7天直至一個月才能生長。

為使培養箱內保持一定濕度,可在其內放置一杯水。培養時間較長的培養基,接種後應將試管口塞棉塞後用石臘凡士林封固,以防培養基乾裂。

2、二氧化碳培養法:某些細菌,如牛流產布氏桿菌和胎兒弧菌等需要在含有10%二氧化碳的空氣中才能生長,尤其是初代分離培養要求更為嚴格。將已接種的培養基置於二氧化碳環境中進行培養的方法即二氧化碳培養法,

3、厭氧培養法: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有厭氧罐法、氣袋法及厭氧箱三種。


(6)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擴展閱讀:

培養時應根據細菌種類和目的等選擇培養方法、培養基,制定培養條件(溫度、pH值、時間,對氧的需求與否等)。

一般操作步驟為先將標本接種於固體培養基上,做分離培養。再進一步對所得單個菌落進行形態、生化及血清學反應鑒定。培養基常用牛肉湯、蛋白腖、氯化鈉、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細菌所需的特殊物質配製成液體、半固體、固體等。

一般細菌可在有氧條件下,37℃中放18~24小時生長。厭氧菌則需在無氧環境中放2~3天後生長。個別細菌如結核菌要培養1個月之久。

通過日常管理、檢測、檢查,了解光合細菌的生長情況,就可以結合當時環境條件的變化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光合細菌生長繁殖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影響光合細菌生長的原因很多,內因是菌種是否優良,外因是光照、溫度、營養、敵害和厭氣程度等。

溫度、光照和pH值都能影響著光合細菌的生長,而且溫度、光照和pH值之間是互相制約的,溫度與光照的強弱是對立統一的,所以光合細菌生長的最適條件應是互應的,即溫度高,光照應弱;溫度低,光照應強。

如果是溫度高,光照強,pH值就會迅速升高,培養基產生沉澱,抑制光台細菌的生長;如果溫度低,光照弱,光合細菌得不到最佳能源,生長速度也慢。經試驗得出光合細菌生長的最適條件是:

①溫度15~20℃時,光照30000~50000lx,培養基pH值為7.0;

②溫度25~30℃時,光照為3000~5000lx,培養基的pH值為7.0。

❼ 如何培養紅茶菌菌種

一、紅茶菌菌種的培養製作方法:
紅茶菌是由紅茶(或用綠茶、烏龍茶、苦丁茶等)、白糖(或冰糖、蜂蜜)和水釀制而成。其培養方法如下:
(1)培養液的製作:A、按比例把茶葉,潔凈水,白糖稱取;B、茶葉用白紗布包好;C、水放鋁鍋或鋼精鍋燒開殺菌;D、把茶葉包放入開水2--3分鍾,撈出來;E、放入白糖使溶化;F、把茶葉水離火冷卻到35度以下即可。
(2) 接種培養:在消毒過的大口玻璃瓶里或者瓷缸里培養,把母液加入適量沖洗內壁後到掉,再把好的母菌液,菌膜加入培養瓶,把涼涼的培養液加入培養瓶,用紗布封口防蟲,及灰塵。把培養瓶放陽光沒有直射的地方培養,溫度高發酵快,溫度低發酵慢,一般在30度至35度一個星期左右,菌液表面結成乳白色新鮮菌膜,培養液即發酵成甜酸的紅茶菌液,即可飲用。紅茶菌液不要飲完,留下部分菌液亦可繼續如上法培養飲液,循環不絕。培養紅茶菌的原料比例是紅茶:糖:水=0.2:5:200。
二、紅茶菌培養注意事項:
一、作好消毒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消毒,培養紅茶菌的容器必須要做好消毒。方法1、在開水中煮沸10分鍾;方法2、用母菌液沖洗二次。(如培養過程中發現培養液表面長有黑色,綠色或者紅色其它菌群必須遺棄)
二、菌種的選擇。要選擇新鮮的菌液及菌膜,菌種是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的共生體,這些細菌是微生物,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主要存在菌液里,菌膜主要是醋酸菌老化凝結成團,是醋酸菌的遺物,不能把菌膜單獨作為菌種接種培養紅茶菌,菌種不能以大小論好壞;一次做菌液做的多。採用壇子,玻璃瓶等培養,切忌不可用塑料,鐵製品培養。可保持紅茶菌原有的很多優秀品質。
三、原料的選擇。最好用一些沒有處理過的天然綠茶,紅茶等茶葉;糖選用白砂糖,少使用蜂蜜,蜂蜜不純,雜質多;水選擇潔凈的井水,泉水,有消毒劑的自來水禁用。
四、糖,茶,水的投放量。糖、茶、水的重要比例是5:0.1—0.4:100(五比零點一至零點四比一百)。培養液第一次做要少放,第二次有經驗可以加倍。
五、靜置,通風,避陽光直射。 一定要做好通風不讓其它雜菌成活,通風是很主要的,因為通風可以有效的減少其它雜菌在培養器具中的濃度使其它菌不能寄生。
六、購買菌種時候,應選擇色澤健康,新鮮的菌液,量越多越能更好的敵抗自然界里的雜菌感染,這樣成功率會高些。

❽ 食用菌栽培有哪幾種方法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
(2)菌核分離法
(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
(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
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❾ 菌種是怎麼培育出來的

蘑菇菌種培育方法有分離培養、接種培養、培養液體種。

1、分離培養

這是通過將蘑菇菌種進行母種分離來實現的第一步培養步驟,一般來說,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以及基內菌絲分離等方式。根據蘑菇的特性,我們一般採用多孢分離法:就是把許多孢子接種在同一培養基上,讓它們共同培育交配,然後獲得優質的食用菌。

2、接種培養

我們在上面的分離培養中已經獲得了優質的母種,但是為了選出優良且高純度的母種,使之成為可利用的原種,我們還需要培養基。所以,一般來說,要通過菌體的接種培養,發現一些生活力強,顏色醇正,健壯有力的蘑菇菌絲用來進行原種和栽培種的接種培養。

3、培養液體種

除了質量以外,培育蘑菇菌種以及菌絲的時候也要注意產量,所以這里採用液體種深層發酵得到菌種的方式可以將產量最大化,縮短整個培育生產的周期,有效地降低成本。

當然,因為現階段的技術尚不成熟,所以這還是實現可食菌種的一種理想目標,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相信液體種的作用會得到更大的發揮和發現。

❿ 蘑菇菌種自己怎麼培養

根據不同的篩選目的,採用不同的篩選模型。如常規篩選抗生素產生菌的方法是將土壤中分離所得的純種,在含有瓊脂培養基的平皿上培養後,用打孔器將菌塊移至含有試驗菌的瓊脂培養基上,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取出,如在菌塊的周圍有透明的抑菌圈,則表明此菌種具有產生抑制試驗菌生長的抗菌物質的能力。

所得菌種經過搖瓶液體發酵,測定發酵液或菌絲體內抗生素的含量,選出生產能力高的菌種。另一方面對所提取的抗生素進行結構分析、葯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等,確為有效者,即可作為生產菌種。

又如篩選脂肪酶生產菌種的方法是將分離所得的黴菌塗布於含有牛脂的瓊脂培養基上,恆溫培養一定時間,如菌落周圍出現透明圈的,則該菌具有分解脂肪的能力,進一步作搖瓶發酵測定酶活力,挑選產量高者作生產菌種的出發菌株。



(10)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擴展閱讀

每100克鮮蘑菇中含優質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膳食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克、維生素B 0.16毫克、煙酸3.3毫克、維生素C 4毫克。此外,還含有非特異植物凝集素、酷氨酸酶等物質,因而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是各種菜餚的理想配料。

蘑菇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必須的氨基酸,能增高、增重,並能增強抗病力、增加血色素、提高智力。

閱讀全文

與菌株的培養方法從哪裡查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101小葯使用方法 瀏覽:232
基站用電分析的方法 瀏覽:22
嬰兒灌葯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68
常用方法治腎陽虛無效咋辦 瀏覽:759
如何用懶方法畫哆啦a夢 瀏覽:716
同樣的方法只說一遍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736
圖片轉PDF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66
簡易呼吸氣囊的檢測方法和使用 瀏覽:412
溶脂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678
過去免費快速掙錢方法 瀏覽:949
經濟學實訓報告方法與步驟 瀏覽:107
常用的健康風險表示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846
硬膜外導管置入長度計算方法 瀏覽:525
油珠的拍攝方法視頻 瀏覽:257
乘公共汽車的教學方法 瀏覽:125
期貨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991
手機電腦大文件傳輸用什麼方法 瀏覽:62
寶寶手指發育鍛煉方法 瀏覽:743
審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162
excel表格畫任意劃線的方法步驟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