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鱔怎麼養
1、建設場地:養殖黃鱔要使用水深在一米以上的池塘,且水質要使用干凈無污染的清水。2、投放魚苗:用生石灰對池塘消毒,然後將黃鱔苗投放在池塘中。3、餌料配製:使用蚯蚓、蝌蚪、蠅蛆等配製飼料。4、定期巡查:每隔1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
黃鱔養殖方法
1、建設場地
黃鱔對於場地並不算很挑剔,一般能夠用於養殖魚蝦的普通水體就可以,只要其深度能夠設置網箱,且有一定的淤泥作為打底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質中性或偏鹼性,且臨近干凈、清潔、無污染的水源為佳。
2、魚苗放種
在放種之前要先用生石灰將整個池塘進行一次消毒,殺滅淤泥中潛藏的寄生蟲和病菌等,然後再種植一些水草、水藻等水生植物,投放黃鱔魚苗即可,最好投放土紅大斑黃鱔,注意體型、年齡等不同的鱔魚不能投放到一個網箱里。
3、餌料配製
黃鱔是一種以傾向於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主要的飼料是蚯蚓、蝌蚪、蠅蛆、蠶蛹、螺類、蚌類等,另外一些體型較小的魚蝦也能夠作為黃鱔的飼料使用,人工養殖黃鱔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但要注意保持餌料新鮮,變質餌料及時清除。
4、定期巡查
網箱養殖的黃鱔水體比較穩定,因此需要保持整個池塘的水流微微流動,維持住網箱內部的水體活度,這樣黃鱔才不會過於憋悶,每隔10-15天潑灑一些生石灰調節池水的酸鹼度,並定期清掃網箱中的雜物,發現破損及時進行修理。
❷ 黃鱔怎麼養殖 黃鱔養殖方法
1、黃鱔養殖應合理建池塘,可建在朝陽、接近水源的地方,設置進水口、排水管和溢流管,將水池清洗消毒。
2、挑選購買優質的黃鱔苗,用4%的鹽水清洗15-20分鍾,將黃鱔苗投放到水池中。根據黃鱔的生長情況科學飼養,喂養小魚、小蝦、貽貝肉、蚯蚓等。
3、定期檢查池水,及時換水。
❸ 黃鱔養殖方法
1、場地選擇:養殖黃鱔要選擇無污染的場地,並用水泥建造深度為一米、面積為15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塘。2、飼喂管理:養殖期間每隔3天餵食一次,以水蚯蚓等動物飼料為主。3、病害防治:為黃鱔提供無污染的飼料,並定時定量飼喂。
黃鱔怎麼養殖
1、場地選擇
黃鱔在生長期間如果食用腐敗的餌料或者長期挨餓後突然過度飲食,就會導致消化道感染細菌,出現腸炎病,因此在養殖期間要選擇干凈、無霉變的飼料,而且要定時為黃鱔餵食,嚴格控制餵食量。
❹ 如何養殖黃鱔
1、黃鱔網箱養殖
採用網箱養殖的方式進行黃鱔養殖現在還處在技術發展階段。網箱養殖適合在大的水體中進行,主要優點是水流通過網孔,使箱體內形成一個活水環境,因而水質清新,溶氧豐富,可實行高密度精養。主要養殖技術如下:
網箱面積以20平方米左右為佳,網長5m、寬4m、高1m,其水上部分為40cm,水下部分為60cm。網質要好,網眼要密,網條要緊,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黃鱔逃跑。網箱設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網箱放入水中應過35天待其散發出來的有害物質消失後才可放養鱔種。鱔種放養前幾天應適當培育水質,使水色偏濃,透明度為15cm左右,這樣可控制或減少池塘中的螞蟎對黃鱔的侵害。網箱可並排設置在池塘中,兩排網箱中間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飼管理。網箱的設置面積不宜超過池塘總面積的50%,否則易引起水質惡化。網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90-95%,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黃鱔因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故放養時以規格基本一致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放養鱔種20kg,每隻網箱放養400kg。
黃鱔吃慣一種飼料後很難改變習慣再去吃另一種飼料,故應將其飼料固定幾個品種,如蚯蚓、小魚、蚌肉或動物內臟,以提高其生長速度。有條件時可投放活餌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殘餌,對網箱污染少,有利於黃鱔的生長。
��黃鱔網箱養殖最為關鍵的階段是放養後一個月內。這一時期是黃鱔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性,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如果方法得當,鱔種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不當則成活率有時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這一個月是黃鱔網箱養殖成敗的關鍵所在,除應做好鱔種的消毒和馴化外,還應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具體方法是用水體強力消毒劑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絕病原體的產生。
2、黃鱔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
常規的池塘養殖,易發生疾病且黃鱔冬眠影響常年養殖。用塑料大棚養殖黃鱔可以一年四季連續生產, 無土流水養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黃鱔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7℃~30℃。 採用塑料大棚,不用專設採暖設備,在春、夏、 秋棚內溫度都易保持這一溫度,即使在寒冬,棚內平均溫度也能達到20℃。
飼養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質不會惡化。
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 開放式。適合長年有溫流水的地方建池。 優點是流量穩定,適於較大規模的經營。飼養池用磚和水泥砌成,每個池的面積為10~20平方米,池深為40厘米,寬1~2米,池埂寬20~40厘米。 在池的相對位置設直徑3~4厘米的進水管、排水管各2個。進水管與池底等高;排水管一個與池底等高,一個高出池底5厘米。進、排水管口均設金屬網防逃。 將若干飼養池並列排列成為一個單元,每單元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500平方米。
(2) 封閉循環過濾式。 適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其優點是飼養用水可以重復使用,耗水量較少,便於控制溫度,但投資稍大。 飼養池的建法與開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氣池,沉澱池, 增加一些凈水設備、抽水設備和加溫設備。
塑料大棚的建造與普通大棚相同, 最好每個單元放在同一個大棚內,這樣便於管理。
採用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這種飼養法,由於水質清晰,只要飼料充足, 黃鱔一般不會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敵危害。 飼養一段時間後,同一池的黃鱔出現大小不均, 要及時分開飼養。
3.黃鱔稻田養殖
利用稻田養殖黃鱔,成本低、管理方便、既產稻穀又產魚,是農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
稻田的選擇及要求
飼養黃鱔稻田應選擇保水性能好, 地勢低窪, 進排水方便的田塊。
一是加高加固田埂,達到不滲水漏水;二是在田塊四周內外挖一套圍溝,其寬5m,深1m,另在田塊中間開挖「+」或「井」字型小溝, 寬50 cm,深30cm,並與四周環溝相通;三是搞好進排水系統,並在進排水口處安裝堅固的攔魚設施,以防逃魚。
投放種苗
時間集中在4 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魚種放養時用3 % - 4 %的食鹽水浸洗10分鍾,以防表皮擦傷,並殺滅水黴菌及體表寄生蟲。
飼養管理
一是搞好飼料的投喂, 黃鱔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其捕食稻田中天然餌料的同時, 視吃食情況,適當投喂豬血、小魚蝦等飼料, 以滿足其吃食生長的需要; 二是搞好水質管理, 稻田水位正常保持10cm左右,定期加註新水,前期一般3一5 天加註新水一次,伏暑天每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進水增加水深3一5 cm,以防缺氧;三是定期防病治病,每半月一次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潑灑四周環溝, 並定期使用痢特靈或魚血散等內服葯拌飼投喂,以防腸炎等病。
取捕及越冬
投放規格尾重為50克左右的鱔魚苗種,經5 個多月的飼養管理,其規格一般尾重可達 150克 左右, 大的可達200克以上。取捕方法比較簡便,前期可用竹篾編織的黃鱔籠,內放蚯蚓等餌料誘捕,傍晚放籠,第二天清早便可收籠取魚。 入冬後黃鱔有潛伏洞穴和淺水淤泥或水草中的習慣,如要取之,則先清除水草, 然後加大水位,引黃鱔出洞,再放乾田水捕捉之。如存田越冬, 則使一周環溝保持一定水深或濕度, 或在士層表面加蓋一層軟草,則可安全越冬。
控制性別
控制魚類性別是提高產量一個有效方法。一般利用性激素就能誘導黃鱔的性別向人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用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處理黃鱔魚苗,可獲得99%以上的雄性魚。經過處理後的魚類因性別單一, 密度固定,不僅生長快,而且成本低,一般可增產30%左右。
控制性別的技術在國外已有很多年的發展,技術上已經十分成熟,但在國內該技術僅停留在實驗室水平上,生產上尚無有關的報道,並且國家相應的標准尚未完善。
注意事項
1、苗種的選擇 :一定要選擇體質健壯無傷、游動活潑、規格整齊、 肌肉肥厚,體表無寄生蟲、體色為鮮黃色的鱔種。對於體表發白、破皮、斷尾、 口及鰓骨處有傷痕者,均不宜放養。
2、放養前的准備工作:黃鱔池經消毒注水後, 待水溫到15℃以上時即可投放鱔種。放養前, 應先將鱔種用10ppm的漂白粉或3%—4%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鍾,殺滅其體表病原體。
3、疾病防治:(1)「感冒」病。由於注入新水時與原來的水溫差過大所致。只要調好水溫,使之穩定,就可防治本病。(2)毛細線蟲病。寄生於鱔魚體內,使魚消瘦死亡,並伴有水腫、肛門紅腫。每公斤黃鱔用90%晶體敵百蟲0.1克,拌入飼料內投喂,連續6天,即可。(3)梅花斑病。 鱔體多處有黃豆大小的梅花斑狀潰爛點。(4)黃鱔網箱養殖因密度較大,當飼料投放不足時會相互咬傷而使感染黴菌,在體表生長「白毛」,病魚食慾不振而死亡。治療方法是用食鹽水和小蘇打合劑潑灑。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不但可避免這一現象,即使同一網箱中放養的鱔種規格差異較大時,也不會發生相互殘食現象。(5)網箱養殖中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喂變質的飼料,網箱中部分剩餘的腐爛發臭的飼料應及時清除,否則易引發腸炎病。治療方法可用磺胺類、呋喃類或大蒜內服。飼料投放前應洗凈並經200ppm高錳酸鉀浸洗3分鍾,再用清水淋洗後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需達到45%以上,且以蛆蚓漿為誘鉺並經馴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症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用葯和外用葯消毒結合治療。預防方法:鱔種放養時嚴格消毒,具體方法是100kg水中加50ml水產苗種消毒劑浸洗30分鍾,或用8%含碘鹽水浸洗10分鍾,然後放人清水中暫養1小時,再經清水洗一遍後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應經常對水體進行消毒。 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00~150克/立方米孔雀石綠(CuSO4),用量0.7克/立方米、漂白粉,用量10克/立方米。
4、網箱養殖中黃鱔在容器內高密度放置時,體表越積越多的粘液通過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耗完水中的溶氧,導致鱔種死亡。鱔種放人網箱後有時會相互糾纏成團,有時100多斤鱔種糾纏在一起,引起鱔種大量死亡。
❺ 黃鱔的養殖方法 黃鱔養殖教程
1、選擇水質良好,無污染源,外界干擾少的池塘。用毛竹在池塘內搭設支架,將網箱四角固定在支架上。每個網箱內設置一個食台。黃鱔因為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所以放養規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為20至50克/尾。
2、黃鱔的放養時間應選擇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開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黃鱔性成熟繁殖期。最適合黃鱔生長的溫度是攝氏24至28度。
3、投喂要定時,鱔魚晝伏夜出,在下午6時~8時投飼為宜。投放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放腐霉變質的飼料。飼料投放前應先洗凈,每立方水體再用3至5克的食鹽浸洗10-20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才能投喂。一般選擇淡水小雜魚,每日投餌數量為網箱內黃鱔總重量的3%-5%。
4、人工飼養時,由於投喂大量飼料,黃鱔排除的糞便容易污染水質,所以要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春季7天~10天換一次水,夏季3天~5天換一次水。
5、網箱還要定期進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放養後,網箱中可放養適量泥鰍,利用泥鰍上下游竄的習性,起到分流增氧作用,又可消除黃鱔的殘餌。在池塘內放養一定量的花白鰱來調節水質。
6、適時清洗網箱,除去過多的雜物和附著藻類,保持網箱內外水體交換暢通。網箱種放置水草、以水葫蘆、水花生為好,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移植水花生時最好去根洗凈後放在5%的食鹽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以防止螞蝗等有害生物隨草帶入箱中。
7、黃鱔種苗在入箱前要嚴格消毒,特別是在黃鱔易發病的7月份~9月份,每20天用1ppm漂白粉全箱潑灑,發現病鱔及時隔離。發現病害,及時對症下葯,盡量減少損失。
8、每年12月,當水溫下降至12度以下時,黃鱔的攝食、生長基本停止。此時,將網箱中的黃鱔收捕上市。
❻ 怎麼養黃鱔
一、飼養黃鱔技巧:
1、關於水質
一般能養殖魚、蝦且排灌方便的水體都能養殖黃鱔,水體大小不限,只要能設置網箱的池塘、河溝、水庫、藕塘均可,但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質較好,中性偏鹼(pH值在6.8~7.5之間),同時水溫要求變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溫易變化,不利於黃鱔養殖。
2、控制水位
池水不宜過深,一般底泥厚30厘米,水深5~10厘米。夏天雷雨時,如池水上漲,黃鱔外逃量很大,甚至全部逃光。所以,這時一定要及時排水,控制好水位,保持水面與池頂的距離。因黃鱔魚習居穴中,頭不時伸出洞外窺測或呼吸,水層過深,將迫其游出洞外,不利生長。
3、餌料投喂
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它的主要餌料有蚯蚓、蝌蚪、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其中以蚯蚓為最好。人工飼養黃鱔,在動物性餌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麥麩、米飯和瓜果皮等。黃鱔不吃腐臭食物,因此變質的殘餌要及時清理,應根據每日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以不剩和稍剩為度,不可時多時少,時飽時飢。殘餌過多,不僅浪費,而且食餌腐爛發臭,也影響水質。
4、日常管理
網箱養殖水體相對較為穩定,但對水體較小的池塘宜適當換水,有條件的保持微流水則更佳,以維持網箱內水體活度。在洪澇及乾旱季節要注意保持水體水位穩定。每隔10~15天適當潑灑生石灰調節酸鹼度,pH在6.8~7.5為宜。由於黃鱔魚網箱網目較密,加上水體中污物.網箱內殘餌、糞便等排泄物極易堵住網孔,使網箱內外水流交換受阻,因此必須經常洗刷網箱,必要時必須換網,同時嚴格檢查網是否破損以提防逃鱔以及清除腐爛的水草。
二、黃鱔的餵食
黃鱔是一種以雜食性魚類,它的主要餌料有蚯蚓、蝌蚪、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其中以蚯蚓為最好。

(6)最簡單的黃鱔槽哪裡有養黃鱔方法擴展閱讀:
黃鱔特性:
1、黃鱔雌雄同體,在其前半生是雌性,後半生為雄性,從胚胎到性成熟期都是雌性。雌性性成熟產卵後(5-9月),卵巢逐漸退化,精巢開始發育(8月-翌年2月),第二次性成熟(翌年5月以後)為雄鱔,可產生精子。這一發育過程是單向的,即此後均以雄性個體存在。
2、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常棲息水底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白天活動少,多在淤泥中鑽洞或在石隙中穴居,夜間出穴覓食。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❼ 養黃鱔方法 黃鱔怎麼養
1、網箱養殖,網箱養殖的模式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養殖模式,它是一種主要是用大自然的水域來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在同一片水域通過布置網箱來進行養殖,這樣養殖的好處就是方便管理、生長速度快還沒有有什麼敵害、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跑以及容易捕捉等優點,但是它的飼養成本會稍微偏高。首先就是飼養黃鱔飼料來源都需要進行購買,以及網箱采購等各個方面也需要有資金投入,其次就是這樣養殖的黃鱔口感以及營養價值都會有所下降。
2、稻田養殖,稻田套養技術是這兩年比較流行的一種養殖模式,也可以稱之為仿野生養殖模式。它新穎的地方就在於它既可以養殖黃鱔,而且對水稻種植沒有影響,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稻田套養黃鱔的模式的優點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黃鱔的質量有所提高,成本也每網箱養殖那麼高,但是它還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在水稻種植的時候用葯方面要控制劑量,不然會影響到黃鱔的生長,其次就是稻田養殖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不然損失慘重,最後就是稻田中黃鱔的敵害較多,管理難度加大。
3、池塘養殖,池塘養殖是最傳統的黃鱔養殖模式,它主要是利用現有的池塘或自行挖建的池塘來進行養殖,使用這種養殖模式主要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好防逃措施,其次就是水質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在養殖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改造,首先就是要將池塘的地步以及池塘周圍都用水泥修建好,然後在倒入適量的泥土,消毒之後注入新水就可以進行養殖了。其次就是要注意換水,平均半個月左右換一次水即可。
4、無土養殖,由於傳統的池塘養殖場有病害發生,所以就新出現了一種養殖模式,無土養殖黃鱔,也可以稱之為大棚養殖黃鱔。它主要是利用大棚來進行溫度調節,然後用磚和水泥砌成一個個的水池,安裝排水管和進水管,保持水池中水的流動性來進行養殖的一種模式。它的優點就是敵害少、易管理、敵害少、生長快等,其中的缺點就是水資源需求量較大、飼料來源都由人工投喂等。
❽ 黃鱔的養殖方法與技術 怎麼養殖黃鱔
1、養殖場地:黃鱔對環境適應性強,對水體,水質要求不是很高,既可以利用一般池塘也可以用水泥池養殖,黃鱔具有穴居、喜暗、喜溫和善逃的習性,因此選擇養殖場地時應該選擇洞頭保暖、夏天避陰、土質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並能有保持常年有微流水,周邊無污染的環境。
2、鱔苗:在國內養殖黃鱔有兩種,一種是泰國、越南的韌帶黃鱔,這種黃鱔繁殖力強,雜食性,生長也快,但是肉質口感不佳,市場價低,另一種是中國本土溫帶黃鱔,一方面可以直接從自然環境中收集小規格也是黃鱔苗,另一方面也可以從黃山繁殖場進行該品系繁殖鱔苗,口感好,但是價格高,因此黃鱔苗主要來源有三個,直接從野外捉,市場采購,人工繁殖的苗種培育
3、飼料:國內黃鱔人工養殖所使用的飼料主要分為三大類,動物性鮮活餌料②動物性下腳料,人工配合飼料。天然昆蟲也可以作為黃鱔飼,料其中動物性鮮活飼料是黃鱔飼料的最佳選擇,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轉化也高
4、成鱔養殖技術:營造適宜的環境,水草再養殖過程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嚴格把控好選種關,苗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期養殖成本和質量,科學的進行投喂功,黃鱔所需的營養價值對於黃鱔生長和病害防治有很重要的作用,定期預防疾病⑤加強日常管理,保持水質清新、溫度何止、防治黃鱔逃竄、防治浮頭
5、病害:黃鱔在自然環境下長期進化和適應,抗病能力較強,染病幾率也小,同樣人工養殖過程中也很少有患病情況,但是在高密度飼養下,魷魚管理不善,水蛭惡化也會導致疾病發生,引起黃鱔疾病主要由,外因,黃鱔池使用和清理不當引發、水質不好導致,內因,黃鱔本身體質、養殖條件不完善、密度過高、投餌不當、有害物質進入等因素導致。
❾ 怎樣養黃鱔
黃鱔的養殖方法如下:
1.建造鰻魚池。
黃鱔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一些廢棄的不適合養殖其他魚類的水體和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水坑、池塘可以作為黃鱔池塘。也可以選擇一個水、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建一個養鰻池。黃鱔池塘最好是從東到西呈長方形,深度在1m左右。面積視養殖規模而定,一般為20~50m2。
2.鰻魚苗的選擇和放養
目前養殖的鰻鱺苗種必須無傷、無病、健康、體表光滑、色澤金黃。一般選擇每公斤80條左右的鰻苗。如果鰻魚苗太小,會影響它們的攝食量和增重,所以當年無法收獲。放養的鰻魚苗必須規格整齊,大小一致。
3.人工誘餌
黃鱔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喂。方便我們觀察鰻魚的進食情況,清理殘留的餌料。餌料必須是新鮮的,每天的投喂量是鰻魚體重的6%左右。投喂時應根據前一天鰻魚的進食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投喂後稍有剩餘為宜。//www.lostcanyon.org/way_11385343fbf2b2112c0423ddd88065380cd78e7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