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測量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它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
為滿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藉助儀器,以科學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線、位置、形狀及地類等,並計算其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術基礎。要求分級布網、逐級控制,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地籍測量的方法:按設備手段不同,分為普通測量法(地面法)、航測法和綜合法;按地籍原圖的成圖方法,分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圖解法;按基本圖件的可用性,分為地籍修測、補測與全測。地籍測量的內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在地籍測量區內,依據國家等級控制點選擇若干控制點,逐級測算其平面位置的過程),地籍細部測量(在地籍平面控制點的基礎上,測定地籍要素及附屬地物的位置,並按確定比例尺標繪在圖紙上的測繪工作),地籍原圖繪制,面積量算與匯總統計,成果的檢查與驗收。地籍測量必須以土地權屬調查為先導,在地籍調查表及宗地草圖的基礎上進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記的依據。地籍測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圖,包括分幅鉛筆原圖和著墨二底圖。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圖比例尺,取決於所測地區地籍要素的復雜程度及經濟發展要求。地籍基本圖比例尺一般為1∶500或1∶1000,經濟繁榮的城鎮地區,精度要求較高,宜採用1∶500,獨立工礦區和村莊也可採用1∶2000。隨著現代化儀器設備的出現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現代地籍測量區別於傳統地籍測量的顯著標志,在於地籍數據的獲取、處理和地籍測量資料的管理方面,普遍採用電子計算機支持的現代化儀器設備,以求得較高程度的自動化。地籍測量和權屬調查有著密切聯系,但也存在著質的區別。前者主要是遵循規定的法律程序,根據有關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確定界址點和權屬界線的行政性工作;後者則主要是將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圖示匯於圖上的技術性工作。
⑵ 常見的數據收集方法是實驗法對嗎
教科書第12冊112頁-113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1題。
【知識要點】
⒈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路中獲取;收集數據時需要及時進行記錄,記錄數據可採用畫「√」或畫「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整理數據的方法: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⒉各種統計圖的特點:
條形統計圖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便於對數量的多少直接進行比較
折線統計圖用不同位置的點表示數量的多少,並用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便於反映數量發展變化的趨勢
扇形統計圖以一個圓的面積表示事物的總體,以相應的扇形面積表示各有關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數便於呈現總體與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的密切關系,明確收集、記錄、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
3、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徵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二、教學建議
復習統計的知識圍繞書中的三個問題展開,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討論。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討論,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確各種數據收集、記錄和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通過對第二個問題的討論,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統計圖,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練習與實踐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並說說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讓學生用統計圖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體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統計圖的必要性。
三、知識鏈接
⒈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三上、三下、四上)
⒉平均數(教科書三下)
⒊折線統計圖(教科書四下)
⒋復式統計表、復式條形統計圖(教科書五上)
⒌復式折線統計圖(教科書五下)
⒍扇形統計圖(教科書六下)
四、教學過程
⒈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⑴引導學生回憶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
②對數據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③數據處理、分類和計算。
④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式表示出來。
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路中獲取。
⑵提問:記錄數據有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如選舉中隊長統計選票時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作圖形符號的方法…)
⑶出示填空題。
()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的關系。
()統計圖能清楚地直接比較出數量的多少。
小結:我們學過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時,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數據特點進行選擇。
⑶ 為什麼說科學就是提出問題並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遵循或運用的、符合科學一般原則的各種途徑和手段。
科學方法包括:分類、測量、觀察、實驗、推理、統計、理想模型和理想實驗、科學的探究過程,也即科學研究是如何運作的。
分類法是根據事物的種類、等級或者性質,對其分門別類,使復雜無序的事物系統化,從而達到更好地認識和區分客觀世界的一種科學方法。
⑷ 目前有哪些常用工程測量信息採集方法
目前採集測量數據可以通過系統自動收集,也可以通過人工收集。
通過系統收集數據是非常便捷的,系統可以自動收集到數據,並且能夠根據你的需要生成數據報告,支持以各種格式導出。
⑸ 什麼是測量.測量的主要有幾個測量方法
測量這個概念太廣了。僅測繪學就分,大地測量,海洋測繪,工程測量,房產測量,等等。測繪學里還包含了攝影測量,遙感,還有地圖制圖。。。
根據不同的用途和目的,測繪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要求也不一樣。
要量測某量的大小,就需要相應的度量單位,通常測量里用到的有長度,角度,面積。亦也有溫度,重量,時間等等。
測量應用的領域太廣泛,測量方法實在很多,總的來說,測量方法依據相關規范,得出的結果經過統一認識,認可就行。
舉幾個常用測量方法,距離測量,角度測量,視距測量,,,水準測量。
⑹ 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統計數據收集方法:直接觀察法、采訪法(又分為面訪式、電話式、自填式)、通訊法、網路調查法、衛星遙感法。
1、直接觀察法
調查人員到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觀察、 計量和登記以取得資料的方法。調查人員對所觀察的事件或行為不加以控制或干涉,能夠在被調查者不察覺的情況下獲得資料。
2、采訪法
面訪式:個別深度訪談。
一次只有一名受訪者參加、針對特殊問題的調查。
適合於較隱秘的問題,如個人隱私問題;或較敏感的問題。
統計數據
是統計工作活動過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現象的數字資料以及與之相聯系的其他資料的總稱。統計數據是對現象進行測量的結果。比如, 對經濟活動總量的測量可以得到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對股票價格變動水平的測量可以得到股票價格指數的數據;對人口性別的測量可以得到男或女這樣的數據。
⑺ 初中數學中收集數據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直接方法:直接觀察、數數、測量、調查、實驗等獲得數據。
間接方法:查閱文獻資料、利用互聯網查詢等方法獲得數據。
你干什麼用?
⑻ 數據收集的四種常見方式
數據收集的四種常見的方式包括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地考查、試驗,幾種方法各有各的又是和缺點,具體分析如下。
四是實驗。實驗設計數據是四種方法中最耗時間的一種,因為它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來得到一個統一的方向,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無數次的失敗。但是實驗得到的數據是最准確的,而且可能會推動某個行業的進步。所以,實驗收集數據的優點是數據的准確性很高,而他的缺點就是未知性很大,不管實驗的周期還是實驗的結果都是不確定性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收集數據越來越容易,而大家也應該更注重於保護和利用數據。
⑼ 測量跳遠成績時,使用哪種收集數據的方法測量出的成績屬於哪種類型的數據
等比型數據。
⑽ 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是( )法,( )法,( )法,
『正』字統計法 抽樣 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