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胃腸減壓時上胃管深度測量方法

胃腸減壓時上胃管深度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0 14:19:57

1. 胃腸減壓技術

以減少胃腸脹氣 檢查胃管是否通暢,。 插入適當深度並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 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並記錄24小時引流總量

2. 胃腸減壓的操作

告知患者和家屬胃腸減壓的目的:利用吸引的原理,幫助患者將積聚胃腸道內的氣體,液體排出,從而減低胃腸道內的壓力和張力,有利於炎症局限,以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功能盡快恢復。

插胃管時護士可告知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並清潔一側鼻腔,護理人員會測量所需要置入胃管的長度,插胃管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不適,如惡心等,可用力深呼吸,做吞咽動作,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減輕不適感。
留置胃管減壓時,護士會將引流管固定好,告知患者要防止翻身或活動時不慎造成管道扭曲,堵塞,護理人員要制導或協助患者下床活動,正確打開連接部位,夾閉胃管。
患者不可自行調節負壓,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留置胃管期間患者要遵醫囑禁食,口乾時可用請水或溫鹽水漱口,護士每日給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如有腹脹明顯,嘔吐等不適時,及時通知護理人員進行處理。
胃腸減壓留置時間須視病情決定,如肛門排氣,腹脹消失,腸鳴音恢復,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不可自行拔除胃管。
拔除胃管後囑患者用請水漱口,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逐漸恢復飲食,拔管當日遵醫囑可飲溫水4-5小勺/次,每1-2小時一次,無不適,第二天每次喝米湯50-80毫升,每日6-7次,第三天每次進流食100-150毫升,每日6-7次忌食牛奶,豆漿等產氣食物,逐漸過度到半流食(米粥,面片湯等),2周後可吃軟飯,忌生硬,油炸及刺激性食品(酒,濃茶等),每日5-6餐,直到完全恢復正常飲食。

3. 我想問一下在洗胃時胃管插入的深度是多少

病情分析:胃管插入的深度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粗略估計的計算:測量從前額發髻到劍突的距離。
意見建議:要囑咐病人配合吞咽插入,可抽出胃液。容易引起惡心,要做好溝通。

4. 成人插胃管時,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什麼

成人插胃管時,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從眉心到劍突的位置。

插胃管的功效針對許多 病人而言,全是很重要的,由於病人不可以應用口腔進餐,全是需要從插胃管灌進流質食物的。插胃管的尺寸測量方法便是查驗插胃管抵達胃裡的一側到口腔的長短。

插胃管是一名臨床醫生務必把握的技術性,是對不可以經口進餐的病人,從插胃管灌進流質食物,確保患者攝取充足的營養成分、水分和葯品。經胸腔閉式引流管引流方法出腸胃內容物,腹部手術治療手術前提前准備。

(4)胃腸減壓時上胃管深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成人插胃管介紹如下:

臨床中留置胃管胃腸減壓的目的是引流胃內積液及胃腸道積氣,減輕術後縫合口張力及腹脹。按照教科書傳統插管深度為 45 ~ 55
cm,但臨床中實際的胃腸減壓效果並不好。胃管插入 45 ~ 55
cm。

經常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時僅僅抽出黏液而無胃液抽出。聽診胃中有氣過水聲,雖證明胃管在胃內,但減壓效果並不好。長期以來胃管插入長度 45 ~ 55 cm顯然是不夠的。

5. 成年人胃腸減壓術胃管插入深度為多少CM

成年人胃腸減壓術胃管插入深度為50~75cm。

6. 正確測量胃管長度的方法

胃管的長度其實對於臨床醫生來講,是再熟悉不過了。胃管的作用對於很多患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患者不能使用口腔進食,都是需要從胃管灌入流質食物的。胃管的長度測量方式就是檢查胃管到達胃部的一側到口腔的長度。

插胃管是一名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術,是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從胃管灌入流質食物,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的營養、水分和葯物。

操作介紹

插胃管的操作方法是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是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術。

操作目的

1.經胃腸減壓管引流出胃腸內容物,腹部手術術前准備。

2.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從胃管灌入流質食物,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的營養、水分和葯物,以利早日康復。

適應證

1.急性胃擴張。2.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腸道有梗阻。3.急腹症有明顯脹氣者或較大的腹部手術前等。4.昏迷病人或不能經口進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術後的病人。5.不能張口的病人,如破傷風病人。6.早產兒和病情危重的病人以及拒絕進食的病人。7.服毒自殺或誤食中毒需洗胃患者。

禁忌證

1.鼻咽部有癌腫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2.食管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胃炎、鼻腔阻塞、食管、賁門狹窄或梗阻、心力衰竭和重度高血壓患者。

3.吞食腐蝕性葯物的患者。
胃管 nasogastric tube 是在特殊情況下幫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輸送必要的水份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膠材料,根據材質,聚氨酯、硅膠胃管應一月一換。粗細長短均有不同規格,胃管分別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長約45Cm,是經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飼管長約105cm,需經鼻孔插入55Cm左右,經由咽部,通過食道到達胃部,鼻胃管容易脫出,應粘貼牢固,防止反復插管和誤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頭、胃管夾、十字結堵帽組成。食管內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環境被改變,會導致食道末端括約肌關閉不嚴,氣道不暢劇烈咳嗽等壓力性刺激容易導致食管返流等並發症,也可以通過胃管抽取胃液。胃管的注食口接頭一般有兩個,最上面的堵帽打開只能用小注射器手動加壓推桿和活塞打一些水一樣的流質食物,下面能用助推器和100ml大注射器打一些稠一些的肉菜沫或用機械粉碎成膏狀或糊狀的面條等,可增加膳食纖維,有利於排便,促進消化和營養供給,但不能一次餵食過多過快,會導致胃排空不暢發生食管返流。大顆粒物進入會堵管。最上面是胃管堵帽,飼畢應即刻堵嚴並夾畢 。需要避免胃管污染,胃管膠布應放在密閉的床頭櫃內,防止蟑螂污染。
插管時擺好病人體位,清潔並潤滑鼻腔.將病人的頭向後仰將胃管與鼻孔呈60°角插入,繼續插入至鼻咽部;將胃管插至15CM(會咽部)時,沿著胃管外壁滴注l一2ML滅菌石蠟油,將患者頭部托起,使其下頜緊貼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便於胃管沿後壁滑行,順利通過咽喉部進入食管.此時囑患者邊吞咽邊將胃管緩緩插至所需長度後固定.之後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胃管插入成功後,需將胃管妥善固定.方法為:

在鼻孔處先用一長約3cm的膠布條環繞胃管2圈作一標記,再在其上用一6-7cm的膠布交叉固定鼻翼部,然後用備好的長約50-60cm的布帶子(帶子寬1.5cm)在鼻孔處環繞胃管打一結(打結時勿影響胃管引流),然後將帶子兩側繞過患者頭部.在一側系一活結,以起到加強固定胃管的作用.

除掌握整個過程外,最好到醫院見習護士的操作,以保證插管安全和成功,防止出現病人黏膜損傷,聲帶破損等後遺症.
胃管護理

A. 每日用棉棒沾水清潔鼻腔。

B. 更換膠帶時,須將臉部皮膚拭凈再貼,並注意勿貼於同一皮膚部位。

C. 鼻胃管外露部位須妥當安置,以免牽扯滑脫。

D. 每日注意鼻胃管刻度,若有脫出,應通知醫務人員處理。

E. 每日清潔口腔,以棉簽清潔口腔;意識清楚合作的可以牙刷清潔。鼓勵病人刷牙漱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給予口腔護理。

F. 意識不清或躁動不合作的,需預防鼻胃管被拉出,必要時可將患者雙手做適當的約束保護。

7. 胃大部切除術後怎樣做胃腸減壓

動脈出血,是否為吻合口瘺?因胃大切只切除下段的胃體,所以放置胃管和正常的一樣!無區別!

8. 胃腸減壓的注意事項

應用前應了解病人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史、嚴重的食道靜脈曲張、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發生損傷。
2.1 插管時應注意胃管插入的長度是否適宜,插入過長胃管在胃內盤曲,過短不能接觸胃內液體,均會影響減壓效果。據臨床觀察,傳統法插入深度為45~55 cm,術後胃腸減壓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脹不適感。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為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內的深度為55~60 cm。要使導管側孔完全達到胃內,起到良好的減壓效果,插管深度必須在55 cm以上。對以往插管回顧,插入胃管後,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時僅抽出少量粘液而無胃液抽出,聽診胃中有氣過水聲,雖證明胃管在胃內,但術後減壓效果不佳,患者出現腹脹,胃蠕動恢復慢,使置管時間延長。將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達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脹明顯減輕,其效果明顯。測量方法可由傳統法從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的長度加上從鼻尖至發際的長度為55~68 cm,術中觀察胃管頂端正好在胃竇部,側孔全部在胃內,有利於引流。作腸內減壓時,若估計長度已達腸腔,但未抽出腸液時,可將減壓管插至胃的長度再細心緩慢插入,動作輕柔,直至成功。食道癌手術日晨常規置胃管時,通過梗阻部位困難時不能強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可將胃管置於梗阻部位上端,待手術中直視下再置於胃中。
2.2 胃腸減壓期間,病人應停止飲食和口服葯物,若需從胃管內注入葯物,應夾管1~2h,以免注入葯物被吸出。中葯應濃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過多引起嘔吐、誤吸。
2.3 要隨時保持胃管的通暢和持續有效的負壓,經常擠壓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暢時,可用少量生理鹽水低壓沖洗並及時回抽,避免胃擴張增加吻合張力而並發吻合瘺。胃管脫出後應嚴密觀察病情,不應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
2.4 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避免受壓、扭曲,留有一定的長管,以免翻身或活動時胃管脫出。負壓引流器應低於頭部。
2.5 觀察引流液的色澤、性質和引流量,並正確記錄,如引流出胃腸液過多應注意有無體液不足和電解質的平衡,結合血清電解質和血氣分析合理安排輸液種類和調節輸液量。一般胃腸術後6~12h內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樣液體,以後引流液顏色將逐漸變淺。若引流出大量鮮血,病人出現煩躁、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等,應警惕有吻合口出血。對腸梗阻病人,密切觀察腹脹等症狀有無好轉,若引流出血性液體,應考慮有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對有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出現有鮮血引出時,應立即停止吸引並積極處理出血。胃腸減壓的同時,還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2.6 每日給予霧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臘油,以幫助痰液咳出和減少胃管對鼻粘膜的刺激,減輕病人咽喉部疼痛。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預防肺部並發症。
2.7 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口腔不潔可能成為術後吻合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術後因禁食等因素,細菌容易在口腔內滋生繁殖,易引起吻合口感染,所以做好口腔護理至關重要。
2.8 當病情好轉,無明顯腹脹,腸蠕動恢復和肛門排氣後應及時停止胃腸減壓。拔管時,應先將吸引裝置與減壓管分離,鉗閉減壓管,囑病人屏氣,迅速拔除減壓管。若為腸內減壓,使用雙腔管者,腹脹消除後,將雙腔氣囊內空氣抽盡,雙腔管仍留在腸內1~2d,待腸梗阻解除後再拔出。

9. 胃管插入長度如何測量

胃管插入長度測量方法:

1、成人:前額發際至劍突或由鼻尖經耳垂至劍突的距離。

2、小兒:眉間至劍突與臍中點的距離。

(9)胃腸減壓時上胃管深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確定胃管位置,通常有三種方法:

1、抽取胃液法,這是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最可靠的方法。然後用膠布固定胃管於鼻翼處。

2、聽氣過水聲法。即將聽診器置病人胃區,快速經胃管向胃內注入10ml的空氣,聽到氣過水聲。

3、三是將胃管末端置於盛水的治療碗內,無氣泡逸出。

10. 留置胃管的深度是多少插入時的觀察要點有哪些

長度 從發際到劍突的距離 一般成人45-55厘米。要點 觀察患者反應。插管後三種方法試驗胃管在胃內。一回抽有胃內容物 二聽氣過水聲 三將胃管末端置入水中,無氣泡。因為是盲插,切忌勿插入氣管內。

閱讀全文

與胃腸減壓時上胃管深度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3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7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5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6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7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1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5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79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1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5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7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7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