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icc的重力滴速如何測量
重力滴速測量方法:
1、固定高度120cm,輸注0.9%的100生理鹽水,水止全部打開測量其最快滴速測量15秒。
2、picc是經外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經過外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技術,能用於病情比較危重的患兒,可以建立長期靜脈通路。
㈡ PICC的注意事項
PICC的注意事項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PICC成功穿刺後應及時拍X線片,確定管端正確位置後方可使用。
置管後要密切觀察置管處有無滲血、腫脹。囑患兒在穿刺後第一天減少肢體的活動。第二天鼓勵患兒適當活動肢體,如發現上臂腫脹,可行熱敷或理療。告知患兒和家長術側上肢不能劇烈活動,但日常活動不受影響。
第一個24小時必須換葯。以後傷口癒合良好,無感染、滲血時,每7天更換敷料一次。如傷口敷料松開、潮濕時,隨時更換。如穿刺部位有紅腫、皮疹、滲出、過敏等異常情況,可縮短更換敷料時間,並要連續觀察局部變化情況。每次更換敷料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貼膜要自下向上撕取,並注意固定導管,防止脫管。更換後記錄日期。患兒洗澡時要用保鮮膜包裹穿刺部位,洗澡後要更換敷料。
在使用PICC輸液前應用碘伏棉簽擦拭肝素帽30秒,靜脈治療前後要用不小於1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沖洗管腔。在輸血製品、營養液等高濃度液體後,用20mt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如輸液速度較慢或時間較長時,應在使用中用生理鹽水沖管,以防止堵管。
如若PICC管道不慎發生阻塞,可利用負壓技術將稀釋的尿激酶5000U/m1、0.5ml注入PICC管腔內,停留15~20分鍾後用注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溶栓成功。如無血液抽出則可反復重復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導管內停留一定時間,直至有血液抽出。要注意的是尿激酶的總量不宜超過15000U。導管通暢後,回抽5m1血液以確保抽回所有葯物和凝塊。
如果PICC穿刺處發生紅、腫、痛時,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進行遠紅外線理療,效果較好。若患兒上臂腫脹、疼痛且局部有顏色異常的現象,應及時做B超等檢查確定是否有血栓的發生,一旦發生立即採取有效的溶栓措施。
PICC的優點
(1) PICC置管時因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不會出現血氣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氣栓塞等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且血管的選擇范圍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體的活動不受限制。
(2)可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操作方法簡捷易行,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 (3)PICC導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製成,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順應性,導管非常柔軟,不宜折斷, 在體內可留置6個月~1年,置管後的患者生活習慣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4)因導管可直接進入上腔靜脈,此處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或化療葯物造成的局部組織疼痛,壞死,靜脈炎等。
早期進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靜脈損傷,確保化療過程中能有良好的靜脈通道,順利完成化療。目前已成為危重病和化療患者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葯的一條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靜脈通路。
堵塞的處置
PICC管道不慎發生阻塞,可利用負壓技術將稀釋的尿激酶5000u/ml、0.5ml注入PICC管腔內,停留15~20分鍾後用注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融栓成功。如無血液抽出則可反復重復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導管內停留一定時間,直至有血液抽出。要注意的是尿激酶的總量不宜超過15000u。導管通暢後,回抽5ml血液以確保抽回所有葯物和凝塊。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㈢ 如何測量PICC置管長度
您好
股靜脈中段picc置管患者需要測量導管預置長度和腿圍,必須是在醫生實際測量以後才可以使用,自己是沒有辦法進行測量的,而且就算測量也不能實際使用,建議您還是找醫生測量為佳。真誠回答,萬望採納!
㈣ 請問PICC導管長度多少
PICC導管長度一般60cm長,放到體內根據個人情況不同,進入人體的長度需要測量:穿刺點到右胸鎖關節再向下至第三肋間。
如果使用了PICC,那麼在使用期間要注意手臂活動幅度不能過大或太劇烈,防止導管脫落或斷裂;另外,每星期進行一次沖管和換膜(由護士完成),洗澡盡量使用淋浴,薄膜松動要及時更換,以防止導管阻塞或置管處皮膚血管的感染。如果PICC維護得好的話,一般可以使用長達1年以上。
PICC的優點
PICC置管時因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不會出現血氣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氣栓塞等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且血管的選擇范圍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體的活動不受限制。
PICC可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操作方法簡捷易行,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 PICC導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製成,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順應性,導管非常柔軟,不折斷, 在體內可留置6個月~1年,置管後的患者生活習慣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㈤ PICC相關資料
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簡寫PICC)是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頭靜脈)穿刺插管,其尖端位於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導管。
一、PICC適應證與禁忌證
。
二PICC適應證
1、缺乏外周靜脈通道或條件不好。
2、需要中心靜脈穿刺(CVC)置管輸液者。
3、需要中、長期保持靜脈通道者。
4、頸、胸部手術的病人。
5、需要經常測量中心靜脈壓力的病人。
三PICC禁忌證
1、嚴重出血性疾病。
2、有靜脈血栓形成史。
3、有血管外科史或外傷。
4、外周靜脈不能確認。
5、己知或懷疑與插管相關的感染:菌血症或敗血症的跡象。
6、已知或懷疑病人對導管所含成分過敏者。
7、既往在預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療史。
四PICC導管特點
1、導管材料為硅膠,柔軟,彈性好。
2、是一條放射顯影的導管。使用時,可通過放射影像學確認導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3、導管總長度通常為65cm,可根據個體及治療需要預先進行裁減。
4、導管上以厘米做的刻度標記使得修剪導管時既准確又容易。
五PICC應用的要求
1、肘部血管良好。
2、穿刺部位無損傷或感染。
3、健側手臂。
4、配合的病人。
5、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
二、PICC穿刺點選擇
成人:PICC導管通常插入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兒童:PICC導管通常插入貴要靜脈、頭靜脈、頭皮靜脈或隱靜脈。要根據小兒的體型和發育程度選擇最合適的靜脈。
一靜脈選擇
1、首選右側。
2、首選貴要靜脈:管徑粗,解剖結構直,位置深。
3、次選靜脈:肘正中靜脈
4、末選靜脈:表淺、暴露良好,有分支,靜脈瓣相對較多
二各靜脈優缺點
1、Basilic(貴要)靜脈:
優點:上臂最粗最直的通路;上臂與身體成90度角時,更容易穿刺。
缺點:位置遠離中線,使插入和護理困難;只有很短的一段血管能夠觸摸到。
2、Median cubital(前臂正中)靜脈:
優點:易於穿刺和護理;是肘窩部最突出的血管。
缺點:不同病人之間解剖差異較大;由於靜脈瓣的存在,放置導管有一定難度。
3、Cephalic(頭)靜脈:
優點:易於穿刺放置和護理;容易觸摸和定位。
缺點:血管較細且扭曲;匯入頭靜脈時呈一定的角度,可能導致導管推進困難;在前臂以下血管腔比較狹窄。
4、Brachial(肱)靜脈:
優點:血管腔大;保持最完好,即使在多次靜脈穿刺的病人。
缺點:位置較深,限制了使用。
三穿刺點位置選擇
預穿刺點選擇在肘下兩橫指處。如果進針位置偏下,血管相對較細,易引起迴流受阻或導管與血管發生摩擦而引起一系列並發症;如果進針位置過上,易損傷淋巴系統或神經系統。此外上臂靜脈瓣較多,不宜做穿刺點。
㈥ PICC是什麼意思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是利用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導管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避免化療葯物與手臂靜脈的直接接觸,加上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沖稀化療葯物,防止葯物對血管的刺激。
因此能夠有效保護上肢靜脈,減少靜脈炎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PICC的優點
1、PICC置管時因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不會出現血氣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氣栓塞等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且血管的選擇范圍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體的活動不受限制。
2、可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操作方法簡捷易行,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3)PICC導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製成,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順應性,導管非常柔軟,不宜折斷,在體內可留置6個月~1年,置管後的患者生活習慣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3、因導管可直接進入上腔靜脈,此處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或化療葯物造成的局部組織疼痛,壞死,靜脈炎等。
4、早期進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靜脈損傷,確保化療過程中能有良好的靜脈通道,順利完成化療。目前已成為危重病和化療患者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葯的一條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靜脈通路。
醫療用途
通常,當一個人預計需要兩周以上的靜脈治療時,會考慮 PICC 線。與其他形式的中央靜脈通路相比,PICC 線可以保持插入更長的時間,范圍從 7 天到幾個月,只要該線仍然可行。
它們用於醫院和社區環境。它們通常用於接受全胃腸外營養(TPN)、化療或長期葯物治療(如抗生素)的人群。如果管腔足夠大(至少 4法式規格),它們也可用於獲取血液樣本。
為幫助防止管路堵塞,應定期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路,並在不使用時通過填充肝素或生理鹽水來「鎖定」管路。
風險和並發症
與任何靜脈輸液管一樣,存在敗血症的風險- 一種嚴重的血流感染,可能危及生命。大多數與 PICC 線相關的感染發生在 10 天的中位使用時間之後,以及在重症監護病房住院期間。在插入或使用 PICC 線時,堅持嚴格的感染控製程序,包括無菌技術,將降低感染風險。
還有血栓的風險。使用肝素來維持 PICC 線並不普遍,因為肝素鎖與並發症有關,包括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
其他並發症可能包括導管阻塞、靜脈炎和出血。根據阻塞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可能需要尿激酶或低劑量tPA來分解阻塞。不能在插入 PICC 線的手臂上讀取血壓讀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
㈦ 什麼是PICC(急)
PICC一般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PICC P&C,簡稱「中國人保」,下同)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於2003年7月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注冊資本122.5598億元。其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經中國人民銀行報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批准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人保財險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PICC)旗下標志性主業,在國內外同業市場享有卓著聲譽。2003年11月6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大型國有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第一股」。憑借綜合實力,中國人保財險相繼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保險合作夥伴,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提供全面的保險保障服務。
㈧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置入注意事項
腫瘤患者經常需要長期靜脈輸液、化療葯物治療及高濃度營養物質,臨床傳統的用葯途徑為反復淺靜脈穿刺,這種方法會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療葯物特殊不良反應對血管的破壞。三向瓣膜式PICC是第二代PICC,它具有革命性的專利設計,導管的末端是鈍圓的封閉結構,開口位於側壁,是Groshong三向瓣膜,回吸時瓣膜向內開放,可以給葯,不使用時導管瓣膜關閉,可以有效防止返血,進氣導管最長可留置1年[1]。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對2007年9月以來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腫瘤三病區住院的50例患者進行PICC置管化療,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3~65歲。置管時間為7~130天,平均置管時間為58.5天。50例一次置管成功率為98%,1例因穿刺成功後置入受阻,後予以拔管,患者及家屬拒絕行第二次置管術。不成功率2%.
1.2器材採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藍色PICC導管,管長60cm,管腔容積1ml,插管前紫外線消毒治療室,光線應充足,並備好用於穿刺的物品。PICC穿刺包、無菌手套、碘酒、乙醇、醫用棉簽、皮尺、止血帶、無菌肝素生理鹽水、可萊福輸液接頭、20ml注射器、靜脈穿刺包、3M透明貼膜。
2術前准備
(1)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使其了解到操作目的、過程及操作後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使患者有心理准備,並讓患者簽置管同意書。(2)協助患者擺好體位,並選擇合適的血管及導管(4F、5F)。(3)測量靜脈的長度。(4)PICC穿刺包,稀釋肝素液、生理鹽水。
3置管步驟
(1)確定靜脈和插管穿刺點,貴要靜脈粗、直、靜脈瓣少為首選,其次可選肘正中、頭靜脈。患者平卧,手臂外展與軀干呈90°,測量定位。採用鎖骨下靜脈測量法,從預穿刺點沿靜脈走向至胸骨切跡,再減去2cm[2]。(2)建立無菌區,消毒穿刺點,生理鹽水預沖導管,修剪導管的長度。(3)扎止血帶,以15°~30°進針,一旦回血立即放低角度推入導管針3~6mm,送外套管,左手示指固定導引套管,中指壓在套管尖端處的血管上,松止血帶,抽出穿刺針,用鑷子夾住導管尖端,逐漸將導管送入預定的長度,退出導引套管並劈開移去導引鋼絲,用注射器抽吸回血並注入生理鹽水,連接肝素帽,固定導管,覆蓋無菌紗布,貼無菌透明敷貼。(4)置管成功後,局部壓迫20min,並囑置管肢體避免劇烈活動,以防出血。
4置管後記錄
穿刺者姓名及PICC放置日期、PICC類型、導管型號、導管尖端位置、插入長度及外露長度、所穿刺靜脈名稱、穿刺過程是否順利、固定情況。
5護理
(1)置管前護理。置管前,操作護士要向患者或家屬講明置管的重要性,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在操作過程中需患者配合的要點,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並與其簽訂穿刺同意書。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數值;仔細測量置管長度。在操作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並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2)置管中的護理。置管過程中注意保暖,當導管進入肩部時,讓患者頭部轉向穿刺側,下頜靠肩以防止導管進入頸內靜脈。送導管困難,可稍拉回導管,輕微調整穿刺針再送管,或邊推0.9%氯化鈉注射液邊送管,遇阻力不可強行送管,囑患者適當調整體位,使上肢與軀干垂直,或稍作停頓後再送管,如果不行則改以對側靜脈置入。(3)置管後護理。在穿刺點處放置一塊約2cm×2cm大小的紗布再加以透明貼膜,這樣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壓止血的作用,另一方面利於觀察出血情況。一般情況下24h更換貼膜,以後每周更換一次,如有出血、污染、潮濕應隨時更換。更換時注意要自下而上的去除貼膜,不要用手觸動貼膜覆蓋區內的皮膚,嚴格無菌操作。嚴密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水腫,觸摸穿刺點有無疼痛、硬結。如有疼痛、硬結發生,可用喜遼妥塗抹效果較好。如出血量較少直接更換貼膜即可,出血量較大時可在貼膜外用彈力綳帶加壓包紮或在穿刺點放置凝膠海綿止血。每日觀察導管的刻度並記錄,查看導管有無打折。如導管有部分脫出,可採用局部固定,切不可將脫出導管再送入血管中,以防感染。每次輸液時觀察輸液速度,如滴速不暢,可能有管道堵塞現象,並於每日輸液完畢後用20ml生理鹽水脈沖封管。
6常見並發症的預防及處理
6.1導管堵塞護理人員需掌握正確的封管技術,正確的封管可防止血液進入管腔內,致使血液凝固而發生堵管。輸血、血漿、脂肪乳劑等可使導管堵塞的可能性增加,輸液完畢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管;不要經導管采血檢驗。一旦發生導管堵塞,不可強行推注液體,否則有導管破裂或導致栓塞的危險。先檢查導管是否打折,排除以上原因後,若為不完全堵塞,用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抽吸或沖洗導管,可獲通管。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通暢時,可用含20~50u/ml的肝素鈉液10ml的注射器抽吸,然後放鬆,藉助負壓,使液體充滿管腔,邊抽邊推,如此反復數次,導管可再通。我科有1例發生堵塞,經以上方法處理後導管通暢。
6.2靜脈炎行PICC後,由於血液流速減慢及導管在血管內造成異物刺激,加之患者緊張致使血管收縮痙攣,易造成上肢水腫、疼痛、靜脈炎[3]。為減少靜脈炎的發生,選擇導管的型號與血管的管徑相適宜,穿刺動作要輕柔,可減少對血管的機械性刺激和損傷血管內膜。輸入刺激性較強的化療葯物,易引起化學性靜脈炎,輸注前應確保導管尖端在上腔靜脈內。發生靜脈炎後,抬高患肢,局部濕熱敷,每日4次,每次20~30min,3天內症狀未能緩解,應考慮拔管。拔管後,應繼續給予濕熱敷,並停止從此部位輸注液體[4]。
7應用體會
(1)三向瓣膜式PICC採用醫用高等級硅膠材料,導管非常柔軟,不論是穿刺過程還是長期置管,都不會損傷血管內膜,不會造成血管壁穿透,降低了靜脈炎或血栓形成的可能。(2)PICC選用肘部靜脈插管至中心靜脈,肘部靜脈易於看到或捫到,其周圍無重要組織結構,操作創傷小,本組中無一例發生血、氣胸,動脈損傷、空氣栓塞等並發症。(3)輸液的高滲性、高黏稠度、刺激性葯物通過PICC導管,直接進入中心靜脈,從而被血液迅速稀釋,解除了葯物對周圍血管的毒性作用,保護了外周血管網,解決了葯物外滲、葯物性疼痛等問題[5]。(4)中心靜脈造成醫源性感染相當高,有報道PICC導管感染病死率為3%,多數感染是由插管處皮膚上的細菌經皮下隧道移居到導管腔外而引起;因此嚴格無菌操作,做好穿刺部位的清潔、消毒、保護非常重要。(5)PICC技術穿刺程序簡單,易於掌握,既消除患者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又極大地減輕醫護工作量,並降低感染的危險,對腫瘤患者多療程化療尤為適用。我科由於使用時間較短,病例較少,可能有很多遠期護理問題未及時發現,如導管漂移、異位、斷裂、栓塞等,在今後的使用中將注意觀察,積累更多的護理經驗
㈨ 醫學上的PICC是什麼怎麼解釋
PICC的全稱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 外周靜脈植入的中心靜脈導管 。
定義是: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插管,頭端位於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導管,用於為患者提供中、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7天—1年)。
PICC置管前特殊事項請告知:
1.心臟起搏器患者請告知起搏器位置。
2.曾經有上臂、腋窩、乳腺、肩部手術、肩周炎、上肢活動障礙、上肢骨折、放療史,曾行PICC置管的患者請告知具體部位。
3.需要長期使用雙拐的病人。
(9)picc顳淺靜脈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方法
1.常用血管為腋靜脈、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腘靜脈、大隱靜脈,甚至更小的外周靜脈,如新生兒手部靜脈。PICC有3種方法,所需導管亦不相同,常用有外套管的24G~20G導管。
2.測量置入導管長度。右上臂外展90°,測量右上肢穿刺點至右胸鎖關節長度,然後垂直向下返折,繼續量至第3肋間隙(相當於右心房開口處),此即導管設定插入深度。若從左側上肢穿刺,則應再加兩乳頭間距。
3.根據小兒年齡、體重選擇適當型號的穿刺盒。
4.將穿刺針及裝有肝素鹽水的注射器安裝好。
5.上臂束止血帶,選擇合適穿刺部位,嚴格無菌操作,常規消毒,鋪巾,戴手套,局部麻醉。
6.在上肢選擇合適部位,穿刺針斜面向下做靜脈穿刺,見到回血後壓低角度略向前進,以確保導管尖端進入血管。
7.松開止血帶,撤除針芯。
8.用鑷子輕夾導管前端,向心性地將其送入穿刺針。
9.當導管進入10~15cm時,退出穿刺針,逐漸撕掉穿刺外套管。
10.繼續輕柔地緩慢送入導管,當預計導管到達肩部時,將患兒頭轉向穿刺側,使導管易於進入上腔靜脈。導管送至標記處,撕掉導管保護套。
11.左手固定導管末端,放鬆導管鎖,輕輕拔出導絲。
12.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然後用肝素鹽水封管。
13.消毒穿刺點,固定導管並以無菌敷料覆蓋,將導管通過三通接輸液裝置。
14.床邊攝片確定導管位置。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污染導致感染。
2.送管過程中若遇阻力,切忌強行送入。
3.外拔導絲時,若遇阻力,不可用力外拔,應將導管和導絲同時拔出1~2cm,再試圖拔出導絲。
4.注意以下並發症。
(1)靜脈炎、導管相關敗血症。
(2)未及時發現導管脫出而致大出血。
(3)血栓、栓塞。
㈩ PICC有關資料
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
廣泛應用於臨床近20年,其優點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險小、創傷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2%),留置時間長(數月至1年以上),經濟有效且容易拔管,能提供穩定的靜脈輸液,減少護士的工作量,並易於家庭自我護理,提高病人的舒適度和滿意率。
PICC穿刺包內物品齊全,由專業護士床邊即可穿刺。導管材料為硅膠,柔軟、彈性好,總長度為65cm(新生兒導管長50cm),可根據個體及治療需要預先進行裁剪,導管上的厘米刻度標記使修剪導管時更為容易、准確。置管成功後,導管尖端位於腔靜脈,可通過放射影像學確認導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PICC適應證:
o高滲葯液
o葡萄糖濃度>10%
o刺激性或毒性葯物治療
o長期靜脈輸液
o靜脈保護
o外周靜脈限制
o23-30周的早產兒(極低體重兒<1.5kg)
o家庭靜脈治療
禁忌症
1.肘部靜脈血管條件差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損傷
3.乳腺癌術後患側臂靜脈
PICC穿刺靜脈的選擇
(一)貴要靜脈PICC插管的首選。次靜脈直、粗、靜脈瓣較少,當手臂與軀干垂直時,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徑,徑腋靜脈、鎖骨下無名靜脈,達上腔靜脈。90%的PICC放置於此。
(二)肘中靜脈PICC的次選。此靜脈粗直,但個體差異較大,靜脈瓣較多。理想情況下,肘正中靜脈加入貴要靜脈,形成最直接的途徑,徑腋靜脈、鎖骨下無名靜脈,達上腔靜脈。
(三)頭靜脈PICC的第三選擇。此靜脈前粗後細,且高低起伏。在鎖骨下方匯入腋靜脈,進入腋靜脈處有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與頸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相連,使病人的手臂與軀干垂直將有助於導管插入。
PICC穿刺術後的護理
1.換葯:PICC穿刺術後的護理,最關鍵的就是換葯。穿刺後第一個24小時更換一次敷料。以後每周常規換葯3次。操作時應注意沿導管方向向上揭去敷料,以免將導管拔出。
2.更換肝素帽:每周一次。
3.封管:注意正壓封管;用10~100U/ML稀釋的肝素封管,2~5ML/次;每12小時封管一次,限用5~10ML注射器封管。
4.記錄;進行動態記錄。
5.拔管:輕緩地將導管拔出,注意不要用力過度,拔管後24小時內要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以免發生拔管後靜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