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詩句賞析方法及答題步驟初中

詩句賞析方法及答題步驟初中

發布時間:2022-12-16 18:28:31

① 初中詩詞賞析答題技巧

一、第一種模式 【內容情感型】

提問方式: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選出下列對這首詩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例1】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步驟一(景)這首詩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蘊涵萬千的景象。

步驟二(情)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嚮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例2】選出下列對這首詩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B )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枯藤老樹昏鴉」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歸圖,「枯」「老」「昏」營造出暗淡凄涼的氛圍,襯托遊子內心的哀傷。

B.「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則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的秋郊庄戶圖,熱情贊頌家鄉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

C.「西風瘦馬」一句,「西風」即秋風,一個「瘦馬」既寫出路途的辛勞,又寫出了生活的艱辛。

D.末句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直接抒情,抒發了長年漂泊的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

二、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

(1)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2)詩歌中多處用到某種寫法,請找出一例,並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什麼

②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及步驟有那些

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是考慮詩歌的表現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敘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題步驟

(1)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具體含義,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

(2)點明該詞運用疊音的手法。

(3)展開聯想或想像,描述該詞所在詩句的內容或景象。

(4)分析該詞烘託了怎樣的景物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點明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這類題的答題模式:

這首詩中()是疊音詞。這個詞的意思是(),描繪了()畫面,烘託了()的意境,表達了()情感,妙用疊音詞,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表達效果。

(2)詩句賞析方法及答題步驟初中擴展閱讀:

常見古代詩詞的六種描寫手法介紹: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2)各種修辭手法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③ 中考詩詞賞析的方法與技巧

整體把握全詩的大致內容

要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要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首先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詩意。詩詞鑒賞題大多設兩道題,從不同的側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要對問題作出准確的評價,就要從整體上把握詩詞,作到整體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結合。

例如,陸游的《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鑒賞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擾,影響對全局理解,以為是慨嘆梅之不幸,抒寫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後揚和反襯手法來贊美梅花高格勁節的美好品質。

關注題目、作者、注釋、細節等

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論詩,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詞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

譬如,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李白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陸游等,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作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看注釋,可以了解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有時一個細小的細節,卻是詩詞主旨的集中體現。

抓住詩眼體會主旨

「詩眼」是揭示主旨和藝術內蘊的警策之語。詩眼是詩中最凝煉、最傳神、最准確地傳達主旨的詞句,是理清詩歌脈絡的筋節,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文有文眼,詩有詩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數句之眼;有以一句為眼者,有以一字為眼者。它能提挈全詩,統領整篇。 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的詩眼是「心遠」因為「心遠」所以「無車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雖比「心遠」深一層,但也是從「心遠」中生發出來的。將「心遠」與各組合的意象印證,本詩主旨「退隱後超脫塵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確了。

2語文古詩詞鑒賞有哪些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④ 初中古詩閱讀答題技巧

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古詩閱讀答題技巧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答題思路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詩歌的表達技巧

附: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③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古詩鑒賞答題技巧。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⑤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考試閱讀鑒賞題型中,古詩文鑒賞是經常會遇到的一類,很多孩子說,現代文閱讀理解都這么難得分,古詩文更難啦,有哪些閱讀鑒賞技巧和方法呢?我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技巧

01

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02

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有關詩詞知識的測試范圍很廣,詩歌體裁、押韻、對仗等方面。掌握詩詞知識,不但要記,還要會用。

03

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會接觸到,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直抒胸臆,表達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04

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

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05

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煉字、煉句、煉意。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像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2、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3、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4、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

5、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古詩詞的藝術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並不都是單一的,往往是綜合復雜地運用。我們在鑒賞的時候,要注意在具體語境、整體詩境中分析藝術特點,不要簡單地陷入術語、概念的怪圈,有時候還要根據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題干要求,從規定的角度,作出正確的判斷。

06

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朴;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1、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2、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07

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2、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4、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5、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08

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試題題目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09

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鑒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提示內容,都是為考生答題給予人文關懷,注意了這些方面就有利於解題。

10

注意運用聯想、想像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像,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小升初語文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

分析形象型

1.提問格式:

⑴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⑵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⑶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C、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現形象。

⑵形象蘊含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

3.答題步驟:

⑴概說塑造了什麼形象。

⑵結合詩句內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⑶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題示例: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驟一)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

(步驟二)「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

(步驟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⑶某幾句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題步驟:

⑴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⑵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凈絢麗、幽靜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⑶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 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步驟二)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

(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⑶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麼特點?

2.解答分析: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3.答題步驟:

⑴明手法: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⑵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

(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⑶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2.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要注意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

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實無華、明快淺顯、明快直露、明白曉暢、流暢自然、多用口語、通俗易懂、華美絢麗、辭藻華麗、深沉雋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纏綿哀怨、溫婉悲涼、庄諧俱見、簡練生動、簡練傳神、准確精練、生動形象、准確傳神等。

3.答題步驟:

⑴明特色: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⑵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

(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

(步驟二)「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

(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煉字型

1.提問方式:

⑴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⑵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⑶從某句詩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作具體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請作具體分析。

⑸對詩中某個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⑹詩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⑺詩句中某個字換成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試作分析。

⑻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

⑼這首詩(某句)的詩眼是某字,試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常用術語: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

煉字的角度:動詞、形容詞(重疊運用的、活用作動詞的、表色彩的)、數詞、虛詞。

3.答題步驟:

⑴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⑵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點作用: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 「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

(步驟一)看,在詩中指回望。

(步驟二)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驟三)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分析構思( 結構思路) 型

1.提問方法:

⑴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詩歌有思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3.答題步驟:

⑴概述詩句的內容。

⑵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

⑶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

✍答題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問 請簡析本詩的構思之妙。

(步驟一)一、二句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遙望前方一片蕭條;三、四句以「舊時花開」反襯現在的人去園空。

(步驟二)這樣,一、二句烘托出凄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三、四句就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慨,顯示主旨。

閱讀全文

與詩句賞析方法及答題步驟初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1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02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44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6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5
isdg爽快酵素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108
如何學好閱讀理解方法 瀏覽:127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65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6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5
快速治療爛嘴的方法 瀏覽:808
電路阻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969
測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803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75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58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0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81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7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7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