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教 導熱油的熱穩定性怎麼測定
方法是一定試驗溫度(產品標准中規定的最高使用溫度)下,將試樣隔絕空氣加熱至規定時間,然後觀察並記錄其外觀;計算出氣相分解產物質量;對加熱前後的試樣進行氣相色譜分析,通過模擬蒸餾曲線確定試樣生成的低沸物和高沸物含量;稱取一定量加熱後的試樣,在球管蒸餾器中測定不能蒸發的產物含量;最後計算出試樣的變質率。山東英可利為您解答,希望可以幫到您。
② 測定澄清劑穩定性的方法
提高柑橘果酒的澄清效果及穩定性,實驗通過常溫自然澄清、加熱處理及不同澄清劑處理的方式,探索了不同處理方式對柑橘果酒的澄清效果及穩定性。
③ 含量測定穩定性試驗怎麼做
你指的是 長期加速的穩定性試驗?還是溶液穩定性實驗?
如果是前者,那就在需要測定的時間點進樣就可以了。對照品和樣品。
如果是後者,同一天的實驗配製對照品,然後進樣。再在0h、2h、4h、6h、8h、10h、12h、24h時間點進樣品溶液。
具體做到什麼時間看你的樣品,也看你的儀器。比如你是手動進樣,進8小時的時間就夠了。如果你需要晚上跑序列,時間最好長一點。當然了,如果溶液不穩定,那進到什麼時間都可以。
另外,如果24h的那個時間點和之前不是一個流動相。比如中間儀器停了,或者更換流動相了。需要重新進對照品計算。
計算方式,是根據對照品計算出樣品的含量,然後計算含量的rsd。比如0h是99.98%;2h是99.92%;4h是99.90%……
④ 誰知道EDTA滴定法測定水穩料中水泥劑量的試驗步驟
步驟:
1.選取代表性的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對於穩定細粒土取樣約1000g。
EDTA滴定法適用范圍:
1.適用於在工地快速測定水泥和石灰穩定材料中水泥和石灰的劑量,並可用於檢查現場拌和和攤鋪的均勻性。
2.適用於在水泥終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測定。
3.可以用來測定水泥和石灰綜合穩定材料中結合料的劑量。
⑤ 穩定性試驗方法有哪些恆溫加速試驗法的原理及操作過程
六、經典恆溫法 原理: lgC=-kt/2.303+lgC0 步驟: 1.預試驗確定實驗溫度和取樣時間 2.測定各溫度各時間點葯物的濃度 3.以同一溫度的lgC對時間t作圖,求出斜率,算出各溫度下的反應速率常數kT。 4.以k對(絕對)溫度的倒數1/T作圖,求出回歸方程。 5.將T=298代入回歸方程,求出室溫下的反應速率常數 t0.9=0.1054/k,求得葯物的有效期
⑥ 誰知道EDTA滴定法測定水穩料中水泥劑量的試驗步驟
水泥穩定類基層混合料中水泥劑量EDTA滴定法試驗步驟摘 要:在試驗室分別做出集料過2.5mm和9.5mm篩孔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將預先計算好的五種劑量的水泥加入到集料中充分攪拌,分別過2.5mm和9.5mm篩孔後取有代表性的試樣進行水泥劑量檢測;比較兩種滴定結果的差異性,結果顯示:兩種滴定曲線測出的試驗結果基本吻合,因此,在工期較緊且施工較快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採用將混合料過9.5mm篩孔的滴定方法。0 引言對於水泥穩定類基層或底基層的混合料來說,水泥劑量的控制是設計配合比和施工中的關鍵,水泥劑量的檢測已成為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目前工程中普遍採用《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中的EDTA滴定法來檢測水泥劑量,但是其標准滴定曲線的確定以及現場檢測時都需要將集料過2.5mm的篩孔,然而,施工中的混合料帶有一定的含水量不易通過2.5mm的篩孔,特別在含水量較大的情況下更是困難,而且在施工較快的情況下,此方法往往難以保證檢測的頻繁。為此本文將2.5mm的篩孔增加到了9.5mm,然後做EDTA滴定曲線,並進行取樣檢測,將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通過兩種篩孔的檢測結果基本吻合。1 級配的採用本文採用如圖1所示級配曲線來確定兩種方式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 圖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級配曲線2 兩種方式EDTA滴定標准曲線的確定採用上述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級配曲線,拌制五份混合料,每份中的含水量為擊實試驗所確定的最佳含水量,分別按劑量:0%、2%、4%、6%、8%加入水泥,充分拌勻後分別過2.5mm和9.5mm的篩孔。取過篩後的每份試樣300g,按照《公路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J057-94)中的規定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如表1、表2、圖2、圖3所示.表1 過2.5mm篩孔的EDTA消耗量 水泥劑量(%)02468EDTA消耗量(ml)0.711.218.624.629.80.711.618.324.430.10.611.418.824.329.7EDTA消耗量平均值0.711.418.624.429.9 圖2 過2.5mm篩孔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表2 過9.5mm篩孔的EDTA消耗量 水泥劑量(%)02468EDTA消耗量(ml)0.710.917.123.427.70.710.617.323.227.50.810.517.423.127.6EDTA消耗量平均值0.710.717.323.227.6 圖3 過9.5mm篩孔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3 採用兩種標准滴定曲線試驗的結果將預先設計好的水泥劑量4%、4.5%、5%分別加入到配製好的三份混合料中,攪拌均勻後分別過2.5mm和9.5mm篩孔,取過篩後的試樣300g,採用EDTA方法進行滴定,其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 EDTA滴定結果計算表 預加水泥劑量(%)44.55過2.5mm篩孔EDTA實際消耗量(ml)18.219.821.518.119.921.318.319.821.7過2.5mm篩孔EDTA實際消耗量平均值18.219.821.5過9.5mm篩孔EDTA實際消耗量(ml)16.918.520.51718.420.916.918.720.6過9.5mm篩孔EDTA實際消耗量平均值16.918.520.7根據上述EDTA實際的消耗量並結合圖2 過2.5mm篩孔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和圖3 過9.5mm篩孔的EDTA標准滴定曲線得到實際的水泥劑量如圖4、圖5所示。 圖4過2.5mm篩孔的計算圖 圖5 過9.5mm篩孔的計算圖依據圖4和圖5的計算示意圖可以得出過2.5mm篩孔和9.5mm篩孔EDTA滴定的實際水泥劑量分別為:3.9%、4.4%、5%和3.9、4.4%、5.1%。從滴定的結果中不難看出,兩種滴定曲線所測得的實際水泥劑量基本是一致的。4 結論(1)EDTA標准滴定曲線確定時,過9.5mm篩孔混合料實際消耗EDTA的量要比過2.5mm篩孔消耗EDTA的量要小。這可能與混合料偏粗有一定關系。 (2)兩種滴定曲線的規律是一致的,且過2.5mm和過9.5mm篩孔實際水泥劑量滴定的結果也是基本吻合的。 (3)含水量的變化對混合料過篩的難易程度影響較大,但由於通過9.5mm篩孔的混合料容易獲得,而且料的均勻性也可以保證。因此,在施工較快、檢測頻率較大時,可以考慮採用此方法進行水泥劑量的滴定。 參考文獻[1]JTJ057-94,公路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S][2]JTJ034-2000,公路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3]華南理工大學.分析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沈衛國等.水泥劑量的EDTA滴定方法的探討[J].國外科技,2004,(4)[5]李偉杭.水泥穩定砂礫中水泥劑量的EDTA滴定法的改進建議[J].中外公路,2007,()[6]寧新華.關於EDTA滴定法檢測水泥穩定土中水泥劑量的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
⑦ 加溫加速法測定葯劑的穩定性應注意的事項
樣品比較密封和測定水分。
)每個樣品必須測定水分,加速試驗過程中也要測定,由於固體制劑的特殊性要進行密封。
經典恆溫法是一種測定葯物穩定性的常規試驗方法,對於水溶性葯物制劑的試驗效果顯著。
⑧ 熱穩定性的測定
方法提要
量取6~13mm粒度的煤樣,在(850±15)℃的高溫爐中隔絕空氣加熱30min,稱量,篩分,以粒度大於6mm的殘焦質量占各級殘焦質量之和的比(%)作為熱穩定性指標I(TS+6);以3~6mm和小於3mm的殘焦質量分別占各級殘焦質量之和的比(%)作為熱穩定性輔助指標I(TS3~6)、I(TS-3)。方法適用於褐煤、無煙煤,以及不黏結性煙煤熱穩定性的測定。
儀器裝置
高溫爐 恆溫區不小於100mm×230mm,帶有恆溫調節裝置並能保持在(850±15)℃。
振篩機 往復式,振幅 (40 ±2) mm; 頻率 (240 ±20) min。
圓孔篩 與振篩機相匹配的方形篩,孔徑為 6mm 和 3mm,並配篩蓋和篩底盤。
帶蓋坩堝 容量為 100mL 瓷坩堝或剛玉坩堝。
坩堝架 用耐溫 900℃以上的金屬材料製成。
分析步驟
按 GB 474—2008 《煤樣的制備方法》的規定製備 6~ 13mm 粒度的空氣乾燥煤樣約1.5kg,仔細篩去小於 6mm 的粉煤,然後混合均勻,分成兩份。用坩堝從兩份煤樣中各取500cm3煤樣,稱量 (精確至 0.01g) 並使兩份質量一致 (±1g) 。將每份煤樣分別裝入 5個坩堝,蓋好坩堝蓋並將坩堝放入坩堝架上。迅速將裝有坩堝的架子送入已升溫至 900℃高溫爐恆溫區內,關好爐門,將爐溫調到 (850 ±15) ℃,使煤樣在此溫度下加熱 30min。煤樣剛送入高溫爐時,爐溫可能下降,此時要求在 8min 內爐溫恢復到 (850 ±15) ℃,否則測定作廢。
從高溫爐中取出坩堝,冷卻至室溫,稱量每份殘焦的總質量 (精確至 0.01g) 。將孔徑 6mm 和 3mm 的篩和篩底盤疊放在振篩機上,然後把稱量後的一份殘焦倒入 6mm 篩子內,蓋好篩蓋並將其固定。開動振篩機,篩分 10min。分別稱量篩分後粒度大於 6mm、3~ 6mm 及粒度小於 3mm 的各級殘焦的質量 (精確至 0.01g) 。
將各級殘焦的質量相加與篩分前的總殘焦質量相比,兩者之差不應超過 ±1g,否則測定作廢。
按下列各式計算煤的熱穩定性指標和輔助指標: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I(TS+6)為煤的熱穩定性指標,%;I(TS3~6)、I(TS-3)為煤的熱穩定性輔助指標,%;m為各級殘焦質量之和,g;m+6為粒度大於6mm殘焦質量,g;m3~6為粒度3~6mm殘焦質量,g;m-3為粒度小於3mm殘焦質量,g。
計算兩次重復測定各級殘焦指標的平均值,修約到小數後一位,作為最後結果報出。
⑨ 如何測定橡膠機械穩定性
潤滑油
潤滑油
lubricating oil
不揮發的油狀潤滑劑。按其來源分動、植物油,石油潤滑油和合成潤滑油三大類。石油潤滑油的用量占總用量97%以上,因此潤滑油常指石油潤滑油。主要用於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對機器設備具有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作用。主要以來自原油蒸餾裝置的潤滑油餾分和渣油餾分為原料,通過溶劑脫瀝青 、溶劑脫蠟、溶劑精製、加氫精製或酸鹼精製、白土精製等工藝,除去或降低形成游離碳的物質、低粘度指數的物質、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質、石蠟以及影響成品油顏色的化學物質等組分,得到合格的潤滑油基礎油,經過調合並加入添加劑後即成為潤滑油產品。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潤滑性,它們與潤滑油餾分的組成密切相關。粘度是反映潤滑油流動性的重要質量指標。不同的使用條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負荷和低速度的機械要選用高粘度潤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環境中,由於溫度、空氣中氧以及金屬催化作用所表現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後,根據使用條件會生成細小的瀝青質為主的碳狀物質,呈粘滯的漆狀物質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質,從而降低或喪失其使用性能。潤滑性表示潤滑油的減磨性能。
一、 潤滑油作用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潤滑油佔全部潤滑材料的85%,種類牌號繁多,現在世界年用量約3800萬噸。對潤滑油總的要求是:
(1) 減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節約能源,減少磨損以延長機械壽命,提高經濟效益;
(2) 冷卻,要求隨時將摩擦熱排出機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塵、防串氣;
(4) 抗腐蝕防銹,要求保護摩擦表面不受油變質或外來侵蝕;
(5) 清凈沖洗,要求把摩擦面積垢清洗排除;
(6) 應力分散緩沖,分散負荷和緩和沖擊及減震;
(7) 動能傳遞,液壓系統和遙控馬達及摩擦無級變速等。
二、潤滑油組成
潤滑油一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1、潤滑油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及合成基礎油兩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合成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製。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准,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並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製兩類專用基礎油標准。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
2、添加劑
添加劑是近代高級潤滑油的精髓,正確選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對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原來具有的某種性能,滿足更高的要求。根據潤滑油要求的質量和性能,對添加劑精心選擇,仔細平衡,進行合理調配,是保證潤滑油質量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添加劑有:粘度指數改進劑,傾點下降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摩擦緩和劑,油性劑,極壓劑,抗泡沫劑,金屬鈍化劑,乳化劑,防腐蝕劑,防銹劑,破乳化劑。
三、潤滑油脂的基本性能
潤滑油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復雜的物理或化學變化過程的綜合效應。潤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擬台架試驗。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類潤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該產品的內在質量。對潤滑油來說,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觀(色度)
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製程度和穩定性。對於基礎油來說,一般精製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製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對於新的成品潤滑油,由於添加劑的使用,顏色作為判斷基礎油精製程度高低的指標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
(2)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3)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4)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凝點和傾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並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並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潤滑油的凝點是表示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對於生產、運輸和使用都有重要意義。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5~7℃。但是特別還要提及的是,在選用低溫的潤滑油時,應結合油品的凝點、低溫粘度及粘溫特性全面考慮。因為低凝點的油品,其低溫粘度和粘溫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7) 酸值、鹼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鹼值是表示潤滑油中鹼性物質含量的指標,單位是mgKOH/g。
鹼值亦分強鹼值和弱鹼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鹼值(簡稱TBN)。我們通常所說的"鹼值"實際上是指"總鹼值(TBN)"。
中和值實際上包括了總酸值和總鹼值。但是,除了另有註明,一般所說的"中和值",實際上僅是指"總酸值",其單位也是mgKOH/g。
(8) 水分
水分是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數,通常是重量百分數。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潤滑效果變差,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銹蝕設備,使油品容易產生沉渣。總之,潤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9) 機械雜質
機械雜質是指存在於潤滑油中不溶於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劑的沉澱物或膠狀懸浮物。這些雜質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以及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於溶劑的有機金屬鹽。通常,潤滑油基礎油的機械雜質都控制在0.005%以下(機雜在0.005%以下被認為是無)。
(10)灰分和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灼燒後剩下的不燃燒物質。灰分的組成一般認為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灰分對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灰分可用於判斷油品的精製深度。對於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手段。國外採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樣燃燒後灼燒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濃硫酸,使添加劑的金屬元素轉化為硫酸鹽。
(11)殘炭
油品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受熱蒸發和燃燒後形成的焦黑色殘留物稱為殘炭。殘炭是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質量指標,是為判斷潤滑油的性質和精製深度而規定的項目。潤滑油基礎油中,殘炭的多少,不僅與其化學組成有關,而且也與油品的精製深度有關,潤滑油中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多環芳烴。這些物質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強熱分解、縮合而形成殘炭。油品的精製深度越深,其殘炭值越小。一般講,空白基礎油的殘炭值越小越好。
現在,許多油品都含有金屬、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劑,它們的殘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劑油的殘炭已失去殘炭測定的本來意義。機械雜質、水分、灰分和殘炭都是反映油品純潔性的質量指標,反映了潤滑基礎油精製的程度。
特殊理化性能
除了上述一般理化性能之外,每一種潤滑油品還應具有表徵其使用特性的特殊理化性質。越是質量要求高,或是專用性強的油品,其特殊理化性能就越突出。反映這些特殊理化性能的試驗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1) 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說明潤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壽命較長的工業潤滑油都有此項指標要求,因而成為這些種類油品要求的一個特殊性能。測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氣(或氧氣)及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在一定溫度下氧化一定時間,然後測定油品的酸值、粘度變化及沉澱物的生成情況。一切潤滑油都依其化學組成和所處外界條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動氧化傾向。隨使用過程而發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漸生成一些醛、酮、酸類和膠質、瀝青質等物質,氧化安定性則是抑制上述不利於油品使用的物質生成的性能。
(2) 熱安定性
熱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溫能力,也就是潤滑油對熱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熱分解溫度。一些高質量的抗磨液壓油、壓縮機油等都提出了熱安定性的要求。油品的熱安定性主要取決於基礎油的組成,很多分解溫度較低的添加劑往往對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響;抗氧劑也不能明顯地改善油品的熱安定性。
(3)油性和極壓性
油性是潤滑油中的極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屬表面上形成堅固的理化吸附膜,從而起到耐高負荷和抗摩擦磨損的作用,而極壓性則是潤滑油的極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屬表面上,受高溫、高負荷發生摩擦化學作用分解,並和表面金屬發生摩擦化學反應,形成低熔點的軟質(或稱具可塑性的)極壓膜,從而起到耐沖擊、耐高負荷高溫的潤滑作用。
(4)腐蝕和銹蝕
由於油品的氧化或添加劑的作用,常常會造成鋼和其它有色金屬的腐蝕。腐蝕試驗一般是將紫銅條放入油中,在100℃下放置3小時,然後觀察銅的變化;而銹蝕試驗則是在水和水汽作用下,鋼表面會產生銹蝕,測定防銹性是將30ml蒸餾水或人工海水加入到300ml試油中,再將鋼棒放置其內,在54℃下攪拌24小時,然後觀察鋼棒有無銹蝕。油品應該具有抗金屬腐蝕和防銹蝕作用,在工業潤滑油標准中,這兩個項目通常都是必測項目。
(5)抗泡性
潤滑油在運轉過程中,由於有空氣存在,常會產生泡沫,尤其是當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劑時,則更容易產生泡沫,而且泡沫還不易消失。潤滑油使用中產生泡沫會使油膜破壞,使摩擦面發生燒結或增加磨損,並促進潤滑油氧化變質,還會使潤滑系統氣阻,影響潤滑油循環。因此抗泡性是潤滑油等的重要質量指標。
(6)水解安定性
水解安定性表徵油品在水和金屬(主要是銅)作用下的穩定性,當油品酸值較高,或含有遇水易分解成酸性物質的添加劑時,常會使此項指標不合格。它的測定方法是將試油加入一定量的水之後,在銅片和一定溫度下混合攪動一定時間,然後測水層酸值和銅片的失重。
(7)抗乳化性
工業潤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卻水,如果潤滑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將與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從循環油箱的底部放出,從而可能造成潤滑不良。因此抗乳化性是工業潤滑油的一項很重要的理化性能。一般油品是將40ml試油與40ml蒸餾水在一定溫度下劇烈攪拌一定時間,然後觀察油層-水層-乳化層分離成40-37-3ml的時間;工業齒輪油是將試油與水混合,在一定溫度和6000轉/分下攪拌5分鍾,放置5小時,再測油、水、乳化層的毫升數。
(8)空氣釋放值
液壓油標准中有此要求,因為在液壓系統中,如果溶於油品中的空氣不能及時釋放出來,那麼它將影響液壓傳遞的精確性和靈敏性,嚴重時就不能滿足液壓系統的使用要求。測定此性能的方法與抗泡性類似,不過它是測定溶於油品內部的空氣(霧沫)釋放出來的時間。
(9)橡膠密封性
在液壓系統中以橡膠做密封件者居多,在機械中的油品不可避免地要與一些密封件接觸,橡膠密封性不好的油品可使橡膠溶脹、收縮、硬化、龜裂,影響其密封性,因此要求油品與橡膠有較好的適應性。液壓油標准中要求橡膠密封性指數,它是以一定尺寸的橡膠圈浸油一定時間後的變化來衡量。
(10)剪切安定性
加入增粘劑的油品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機械剪切的作用,油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被剪斷,使油品粘度下降,影響正常潤滑。因此剪切安定性是這類油品必測的特殊理化性能。測定剪切安定性的方法很多,有超聲波剪切法、噴嘴剪切法、威克斯泵剪切法、FZG齒輪機剪切法,這些方法最終都是測定油品的粘度下降率。
(11)溶解能力
溶解能力通常用苯胺點來表示。不同級別的油對復合添加劑的溶解極限苯胺點是不同的,低灰分油的極限值比過鹼性油要大,單級油的極限值比多級油要大。
(12)揮發性
基礎油的揮發性對油耗、粘度穩定性、氧化安定性有關。這些性質對多級油和節能油尤其重要。
(13)防銹性能
這是專指防銹油脂所應具有的特殊理化性能,它的試驗方法包括潮濕試驗、鹽霧試驗、疊片試驗、水置換性試驗,此外還有百葉箱試驗、長期儲存試驗等。
(14)電氣性能
電氣性能是絕緣油的特有性能,主要有介質損失角、介電常數、擊穿電壓、脈沖電壓等。基礎油的精製深度、雜質、水分等均對油品的電氣性能有較大的影響。
(15)潤滑脂的特殊理化性能
潤滑脂除一般理化性能外,專門用途的脂還有其特殊的理化性能。如防水性好的潤滑脂要求進行水淋試驗;低溫脂要測低溫轉矩;多效潤滑脂要測極壓抗磨性和防銹性;長壽命脂要進行軸承壽命試驗等。這些性能的測定也有相應的試驗方法。
(16)其它特殊理化性能
每種油品除一般性能外,都應有自己獨特的特殊性能。例如,淬火油要測定冷卻速度;乳化油要測定乳化穩定性;液壓導軌油要測防爬系數;噴霧潤滑油要測油霧彌漫性;冷凍機油要測凝絮點;低溫齒輪油要測成溝點等。這些特性都需要基礎油特殊的化學組成,或者加入某些特殊的添加劑來加以保證
⑩ 高效液相色譜方法的穩定性怎麼測
你指的是方法學研究裡面的溶液穩定性試驗,還是整套試驗中的穩定性研究?
前者就是測試你的待測樣品在溶液狀態下是否穩定。比如有關物質,配成樣品後,在0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8小時時間點上進樣分析。如果雜質沒有增長,那麼你的樣品穩定。比如樣品在6小時就不穩定了,那麼你的樣品或者需要冷藏保存,或者需要現用現配。
後者就不用說了,就是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你的樣品按照規定放在加速條件或者長期條件里,在指定的月份取出來測定他們的規定項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