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肩關節間隙測量方法

肩關節間隙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5 14:54:14

1. 右側肩關節間隙存在,保持可,組成諸骨未見明顯異常影像,請結合臨床,建議進一步檢查,這是什麼

關節間隙存在,保持上考組織組織未見明顯異常,影像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這個可能就是骨頭沒有問題,你也許時間周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話是拍片子看不出來的

2. 什麼是肩袖間隙

喙突外側、肩胛下肌和岡上肌之間的肌間隙稱肩袖間隙(rotator interval)(圖1)。Post曾於1978年對該解剖部位進行了描述。該間隙內有疏鬆結締組織,聯結岡上肌和肩胛下肌,間隙前方有喙肱韌帶使之得到加強。De Palma(1973)發現,正常人群中有9%肩袖間隙呈開口狀。Rowe(1981)報道的37例復發性肩關節半脫位患者中20例肩袖間隙為開口狀,認為二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肩袖間隙分裂多見於青壯年,發病年齡在20~40歲較多。肩袖間隙分裂(tear of the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組織順肌腱纖維方向的縱形撕裂,與一般的肩袖損傷相比,病因、病理及預後都有不同的特點。肩袖間隙是肩袖結構的薄弱部位,一旦發生分裂,岡上肌與肩胛下肌在上臂上舉過程中的合力作用減弱,肱骨頭在肩盂上的固定力量下降,易使盂肱關節發生鬆弛與滑脫。盂肱關節不穩定又可造成肩胛下滑囊的炎症和粘連,進一步可繼發關節攣縮。

3. 腦卒中常見並發症該怎樣處理

腦卒中發生後容易出現一些並發症,其中以肩關節半脫位和肩手綜合征較多見

1.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是腦血管病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發病率高達60%~70%,好發於BronnstrumⅠ-Ⅱ期肌張力低下的階段半脫位本身並不會造成肩關節疼痛,但它極易造成肩關節損傷進而引起疼痛,因此在治療中應引起重視

(1)病因及發病機制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的球窩關節,肱骨頭大,關節盂小而淺,有2/3的肱骨頭位於關節盂之外,這雖然有利於肩關節進行各個方向大范圍的活動,但卻使肩關節的穩定性下降缺失的穩定性可以由肩關節周圍強壯的肌肉給予部分補償正常情況下,肩胛骨關節盂朝向上前及外側,這種向上傾斜的關節盂的結構在預防向下脫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肱骨頭向下移位時必須先向外側移動當上肢處於內收位時,關節囊上部及喙肱韌帶緊張,被動地阻止了肱骨頭的側向移動,也就防止了向下脫位,被稱為「肩關節的鎖定機制」當上肢負重時,岡上肌加強了關節囊的水平張力;當上肢外展時,該鎖定機制不再發揮作用由於上肢外展或前伸時,關節囊上部變得鬆弛,所以肩關節的穩定性必須由肌肉收縮來保障,維持關節的穩定幾乎完全依賴於旋袖肌

造成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肩關節鎖定機制的喪失:腦卒中軟癱期,由於肩胛骨上提肌向上旋轉的前鋸肌及斜方肌等肌張力下降,在上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引起肩胛骨下移和向下旋轉,關節盂向下傾斜,造成肱骨在體側相對於改變了位置的肩胛骨而言處於外展位,破壞了正常的關節盂向上傾斜所提供的「肩關節的鎖定機制」,使肱骨頭向下滑動而產生半脫位

2)肩周圍固定肌功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岡上肌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癱瘓肌張力低下被認為是造成肩關節半脫位的重要原因這些肌肉癱瘓後在上肢重量的牽拉下可產生肩關節半脫位

3)不恰當的護理:處於弛緩性癱瘓期的患者,在翻身坐起轉移等的過程中,未給予肩關節適當的保護,甚至在輔助時牽拉患側上肢,這也常常是造成肩關節半脫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2)臨床表現肩關節半脫位並非於偏癱後馬上出現,多於患者開始坐和站等活動後才發現早期患者可無任何不適感,有些患者當患側上肢在體側垂放時間過久時可出現下墜的不舒服感或疼痛,這種疼痛可以在上肢被支持或被上舉時得到緩解或消失查體可見: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明顯肌肉萎縮,關節囊鬆弛,肱骨頭向下移位,呈方肩畸形,關節盂處空虛,肩峰和肱骨頭之間可觸及明顯的凹陷從後面看,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轉,靠近脊柱,肩胛下角內收明顯並且比另一側低肩胛骨的內側緣被拉離胸壁,成為「翼狀」肩胛

(3)檢查方法

1)觸診檢查:患者取端坐位,軀干保持穩定,雙上肢自然下垂於身體的兩側治療師用食指觸摸肩峰和肱骨頭上方之間的凹陷,以橫指寬為單位進行判定,記錄為半橫指一橫指一橫指半等注意評價時應對雙側肩關節進行比較

2)X線檢查:

①檢查體位:患者取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體側

②投照方法:X線管中心高度與鎖骨外側端的上緣一致,中線與肱骨頭中線一致,管球向足側傾斜15°,距離為1m在相同條件下分別投照雙側上肢,測量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雙側比較

(4)診斷標准

①肩峰下可觸及凹陷;②兩側肩關節正位片上病側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大於14mm,或病側與健側相比,病側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大於健側10mm或以上

(5)治療

1)治療目的:

①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以恢復肩關節原有的鎖定機制

②刺激肩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動及張力

③在不損傷關節及其周圍結構的前提下保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范圍的被動活動度

④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

2)治療方法:

①糾正肩胛骨的位置:糾正肩胛骨的位置重點是抑制使肩胛骨下沉後撤和向下旋轉的肌肉的肌張力,增加肩胛骨的活動性治療師可以通過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動肩胛骨向偏癱側翻身和肘伸展位負重向兩側轉移重心等方法來解除肩胛骨的痙攣狀態,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之後,要進行肩胛骨主動運動的訓練,增強肩胛骨的活動性例如:患者取仰卧位,肩關節90°屈曲,肘關節伸展,做上肢向上去夠天花板和向下返回原位的動作,完成肩胛骨的內收外展運動;或患者取坐位,雙手十指交叉,雙上肢在身體前面下垂,做雙側的聳肩動作,完成肩胛骨的上提與下制運動

②刺激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所有刺激上肢運動功能恢復的方法,如滾筒運動和桌面擦拭運動等均可用於激活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通過患側上肢負重對上肢關節的擠壓,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治療師可以利用手法進行關節擠壓,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動,具體方法是:患者取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治療師用雙手環握住患者的上臂,向上進行關節擠壓的同時使肩關節外旋,再使肩關節內旋恢復原位,反復數次後肱骨頭就可能被拉回到關節盂內

③維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范圍的被動活動度:肩關節半脫位的患者容易出現肩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所以維持關節無痛的全范圍的活動度十分重要在治療活動中治療師要注意,一旦出現疼痛應立即減小活動度或改變支持的方法,矯正肩胛骨的位置並充分支持肩關節通常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④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肩關節不僅在被動活動上肢或進行其他治療性活動時必須避免引起疼痛而且在幫助患者在床上移動或轉移到輪椅上時也要保護好肩關節,避免引起疼痛,坐位時應對患側上肢給予支持,坐在輪椅中時多建議使用輪椅桌對吊帶的使用爭議較大,不僅吊帶的有效性值得懷疑,而且吊帶的使用還可能會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概括起來包括:

a.加劇患者對患側上肢的失認,使患側上肢從全身運動中功能性分離

b.加重或強化了患側上肢的痙攣模式

c.阻礙了因身體姿勢或平衡受破壞時,患側上肢所產生反應動作的能力

d.在步行中,妨礙了患側上肢代償性擺動

e.阻礙了正常感覺的輸入

f.由於制動或壓迫,不利於血液與淋巴液循環

2.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性營養障礙」

(rex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腦血管病後常見的並發症,多見於腦卒中後1~3個月內,發病率約為12.5%~32.0%其典型的表現是肩痛患手浮腫和疼痛,皮溫升高,消腫後手部肌肉萎縮,甚至攣縮畸形

(1)病因及發病機制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學說:交感神經支配血管運動系統和皮膚腺體,當受到疼痛腦部病灶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刺激時會出現血管運動系統和皮膚腺體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局部瘀滯性充血水腫

2)肩-手泵功能障礙學說:Moberg認為肩手的血液迴流有賴於肩泵和手泵,而肩泵和手泵的動力來自肌肉的收縮活動,癱瘓後肌肉活動減弱或消失,血液迴流缺乏動力,因而造成上肢遠端的水腫

3)腕關節持續屈曲受壓:患者卧床或坐在輪椅里時,可能未注意到腕關節處於過度掌屈位,血管造影證明,過度的屈腕可使血液迴流受阻當患者坐在輪椅中時,因為他的體重向患側傾斜,會進一步壓迫腕關節而使靜脈迴流更加受阻

4)腕關節過度伸展:在治療中,患者的腕關節可能被無意地超越了正常關節活動范圍,因而損傷關節及周圍組織

5)靜脈輸液:急性期需靜脈輸液時,不少護士喜歡用患手背靜脈輸液以解放健手,如果輸液時液體滲入到周圍組織中,就會發生明顯的水腫

6)患手意外損傷:如向患側跌倒時損傷患手接觸過熱容器燙傷等均可導致患手水腫

(2)臨床表現及分期Ⅰ期:患者的手突然出現腫脹,很快發生明顯的運動受限,水腫以手的背部最為顯著,通常向近端止於腕關節,皮膚皺褶消失,觸及患手有柔軟感及膨脹感;手的顏色發生改變,呈橘紅色或紫色,特別是當患臂垂於體側時更明顯;患手皮溫較健側高,有時有潮濕感,指甲變得蒼白不透明;患側肩關節和腕關節疼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特別是前臂旋後和腕關節背伸掌指關節屈曲明顯受限,看不到掌指關節處的骨突起,手指外展嚴重受限,近端指間關節僵硬膨脹,幾乎不能屈曲,也不能完全伸展,遠端指間關節伸展,不能或幾乎不能屈曲被動運動易引起劇烈疼痛是肩手綜合征的一大特點,Ⅰ期一般持續3~6個月,這個階段如積極治療常常可以改善症狀並控制其發展,未及時治療的患者中,有些逐漸自愈,有些則很快轉入第Ⅱ期

Ⅱ期:肩痛和手的水腫減輕,患手皮膚和肌肉明顯萎縮,常可出現類似Dupuytren攣縮樣手掌腱膜肥厚,手指的關節活動受限越來越明顯,X線透視可見患手骨質疏鬆樣變化,肉眼可看到在背側腕骨之間及與掌骨連接區域出現堅硬的隆起

Ⅲ期:水腫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關節的活動性則永久喪失,固定於一種典型的畸形狀態,表現為:

①腕關節掌屈並偏向尺側,背屈受限,腕骨上的隆起更加堅硬和明顯

②前臂旋後嚴重受限

③掌指關節不能屈曲,拇指和食指間部分萎縮並且無彈性

④近端和遠端指間關節固定於輕度屈曲位,即使能做屈曲也是在很小的范圍內

⑤手掌變平,大小魚際肌明顯萎縮

(3)診斷目前肩手綜合征尚無統一公認的診斷標准上田氏認為腦卒中患者如存在肩痛上肢及手指腫脹,無論有無手指疼痛,即可診斷為肩手綜合征不過應排除局部外傷感染周圍血管病等所引起的浮腫

(4)預防預防肩手綜合征的重點在於避免所有引起水腫的原因注意患者上肢和手的正確位置的擺放;當患側上肢進行肘伸展位的負重訓練時要格外小心,避免腕關節的過度背屈;盡量避免在患手上做靜脈輸液;避免患側上肢尤其是手部的外傷

(5)治療在肩手綜合征的早期,剛剛出現水腫疼痛和活動范圍受限時就採取積極的治療,能夠獲得最好的效果即使在數月之後,如果仍有炎症反應疼痛和水腫,治療也可能是有效的一旦發生了攣縮固定,各種方法幾乎都沒有任何效果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快地消除水腫,減輕疼痛和僵硬

1)體位擺放:保持良好的卧和坐姿,卧位時可將患側上肢適當抬高,坐位時,把患側上肢放在身前的桌子上,當患者坐在輪椅里時,建議使用輪椅桌,避免患側上肢和手懸垂在身體外側甚至輪椅外側

2)避免腕關節屈曲:為了改善靜脈迴流,可佩戴小型腕上翹夾板支持腕關節,使腕關節24小時保持背屈位夾板一直佩戴到水腫和疼痛消失手的顏色正常為止

3)主動運動:在治療中應盡量要求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因為肌肉收縮可以起到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迴流從而減輕水腫可以刺激患側手臂隨意運動的活動都可以應用,但在疼痛和水腫消除之前,應避免進行肘伸展位的負重訓練

4)被動運動患側上肢和手指的被動運動對防治肩手綜合征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這些活動應非常輕柔的進行,避免引起疼痛,實際上,任何會引起疼痛的活動和體位都應避免所有活動均可在患者仰卧位患側上肢抬高以利於靜脈迴流的狀態下進行

5)向心性加壓纏繞手指(圖4-4-57)是一種簡單安全經濟且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圖4-4-57向心性加壓纏繞手指

治療師用一根直徑1mm~2mm的長線繩從手指遠端向近端纏繞首先纏繞拇指,然後再纏繞其他手指,最後纏繞手掌直到腕關節以上纏繞時先將繩子的一端對折做成一個小環,然後從遠端快速有力不留間隙地向近端纏繞至指根,纏完後,立即從指端繩環處拉開纏繞的線繩

6)冰療治療師將患者的手浸入加入冰塊的冰水中,冰與水的理想比例為水佔三分之一,冰佔三分之二,這樣的溫度即便於手的浸入,而且冰的不斷融化使水溫保持冰冷

分3次泡手,兩次浸泡之間有短暫的間隔,治療師應與患者的手一同浸入,便於確定浸泡的耐受時間

7)皮質激素類口服治療

8)交感神經阻滯

4. 請問測量間隙有什麼好辦法

間隙測量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探針法


光導探針法是通過光導纖維將一激光束投射到待測體上,當間隙發生變化時,由於反射光返迴路徑不同,在光電接收器上的光點位臵發生變化,其變化量經過計算即可得出待測的間隙。光導探針間隙測量系統包括激光器、探頭、光纖、光電轉換裝臵、信號記錄和監視器等。

5. 左肩關節A-H是什麼部位很急求解答。

樓上回答的很專業,但你可能看不懂。
肩峰就是肩部骨頭凸起最高的位置,是由肩胛骨的凸起構成的。
肩關節就是上臂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窩合在一起,由肩關節囊和周圍韌帶一起構成的關節。
A-H就是指肩峰到肩關節邊緣的距離,正常的距離應該是10至15毫米;小於10毫米就是狹窄;小於5毫米提示有肩關節囊撕裂,肱骨移位,被拉向內側,所以距離變短。
你的情況8毫米就是狹窄,可能肩關節旋轉運動不良,會有疼痛,抬胳膊困難等症狀。

6. 如何使用間隙尺

用干凈的布將塞尺測量表面擦拭乾凈,不能在塞尺沾有油污或金屬屑末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否則將影響測量結果的准確性。將塞尺插入被測間隙中,來回拉動塞尺,感到稍有阻力,說明該間隙值接近塞尺上所標出的數值;如果拉動時阻力過大,則說明該間隙值小於塞尺上所標出的數值。

進行間隙的測量和調整時,先選擇符合間隙規定的塞尺插入被測間隙中,然後一邊調整,一邊拉動塞尺,直到感覺稍有阻力時擰緊鎖緊螺母,此時塞尺所標出的數值即為被測間隙值。

(6)肩關節間隙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使用注意事項:

1、不允許在測量過程中劇烈彎折塞尺,或用較大的力硬將塞尺插入被檢測間隙,否則將損壞塞尺的測量表面或零件表面的精度。

2、使用完後,應將塞尺擦拭乾凈,並塗上一薄層工業凡士林,然後將塞尺折回夾框內,以防銹蝕、彎曲、變形而損壞。

3、存放時,不能將塞尺放在重物下,以免損壞塞尺。

7. 肩關節正常的間隙是多少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甚至認為是轉移性病灶。
周圍大關節炎症以髖關節最常見。表現為對稱性、均勻性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不規則骨硬化...

8. 軸向間隙如何測量調整

軸承間隙的測量:
測量軸承的間隙時,為得到穩定的測量值,一般對軸承施加規定的測量負荷。因此,所得到的測量值比真正的間隙(稱做理論間隙)大,即增加了測量負荷產生的彈性變形量。但對於滾子軸承來說,由於該彈性變形量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安裝前軸承的內部間隙一般用理論間隙表示。
軸承間隙的調整:
1、採取加減軸承蓋與機座間的墊片厚度進行調整。
2、利用安裝在軸承蓋上的螺釘推動壓在軸承外圈上的壓蓋進行調整。
齒輪位置的調整:
齒輪位置的調整:因齒輪與軸的安裝形式大都是採用一端為軸肩或台階定位,另一端的定位主要採用隔套,所以齒輪的位置只有通過加減隔套的長度來調整。
軸承間隙又稱為軸承游隙,所謂軸承游隙,即指軸承在未安裝於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後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運轉時的游隙(稱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對軸承的滾動疲勞壽命、溫升、雜訊、振動等性能有影響。

9. 測量間隙的方法是什麼

一、探針法

探針法是目前間隙測量的常用方法,採用葉尖放電方式,即依靠電機使外加直流電壓的探針沿徑向移動,當探針移向葉尖至發生放電為止,探針的行程與初始安裝間隙(靜態時探針到機匣內表面的距離)之差即葉尖間隙。它主要由探針、執行機構及控制器組成。其間隙測量系統在探針上施加高壓,在執行機構的驅動下,以連續的步進逐漸伸向被測物體,當探針距離被測物體只有微米量級時,發生電弧放電,控制器感受到放電後,在探針與葉尖物理接觸之前,停止探針步進,將其縮回到安全位臵,同時顯示葉尖間隙測量結果。它只適用於溫度6000C以下、轉速在6000r/min以上,而且探針容易受到異物及油漬的污染造成阻塞。由於它是接觸式測量,一旦發動機緊急停車,探針縮回不到安全位臵,就容易發生故障。

閱讀全文

與肩關節間隙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黃油梨的鑒別方法 瀏覽:936
嬰兒如何補鈣的正確方法 瀏覽:11
英文介紹正確鍛煉身體方法 瀏覽:733
韓國鴿子環的鑒別方法 瀏覽:287
彈力帶後腿訓練方法 瀏覽:386
如何投影手機到投影儀方法 瀏覽:967
疥瘡怎麼治最快方法 瀏覽:699
簡單手工書製作方法 瀏覽:550
胯肩的鍛煉方法 瀏覽:805
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的書 瀏覽:544
方刀架設計主要設計研究方法 瀏覽:136
語文什麼方法 瀏覽:831
22x32十33x12簡便方法 瀏覽:192
電腦換行方法有哪些 瀏覽:174
血精得治療方法 瀏覽:202
砂燙鱉甲的炮製方法的圖片 瀏覽:157
建築水電工程量計算方法 瀏覽:668
檢測氯氣的方法 瀏覽:275
鹵翅中的方法步驟 瀏覽:76
華為手機不用刷機解決卡頓的方法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