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造紙方法發明以前是刻在哪裡

造紙方法發明以前是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15 02:26:02

⑴ 造紙術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

最早的造紙術是由我國東漢和帝時的蔡倫發明的。

他吸取前人造紙的經驗,創造性地用麻頭、破布、樹皮、破漁網等作原料來造紙。這大大降低了紙的成本,同時方法簡單易行,故而很快普及到全國。史書上,把他看作是紙的發明人,實際上,早在蔡倫之前就已出現了紙。蔡倫的貢獻在於改進前人的造紙術,功績也是很大。

早在我國殷商時期,把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種文字得名為「甲骨文」。後來,用竹片、木片連綴在一起,作記事材料。這種書簡有很多不便,其中之一就是非常沉重。據說西漢時董仲舒上書漢武帝,他所使用的竹簡是由兩個大漢抬進宮里的。當時,也有用帛作為書寫工具的。帛是用蠶絲織成的,雖然比較輕便,但成本太高,使用權被極少數人壟斷。西漢時期,發明了用蠶繭外面的亂絲漂製成的薄片來書寫,到了東漢時期,發現了用植物纖維造出的紙。東漢以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改進,紙的品種不斷增加,質量也顯著提高。

大約從公元6世紀開始,我國的造紙術流傳到國外。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相繼掌握了這一技術。造紙術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可低估。例如,歐洲在掌握造紙術之前,文字是書寫在羊皮上的,由於成本高數量少,書籍被少數僧侶獨占。傳入造紙術後,客觀上為更多的人掌握文化提供了條件,對於思想文化的傳播發展意義重大。

現在紙的品種各式各樣,那些古老的紙與現在相比,似乎太落後了,但沒有這些古老的紙,現在的紙也無從談起。

⑵ 造紙技術是誰發明的,從古到今.

紙是誰發明的?無從考究。西漢的時候已經有紙了,不過當時價格不菲,被有些王公貴族拿來陪葬。直道後來(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一種簡易的造紙方法。不過,通常情況下,我們就認為紙是蔡倫發明的。 回答者:yuxingzhang21 - 試用期 一級 3-24 11:23 紙在文房四寶中,較之筆、墨、硯晚出。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12前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從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 參考資料: http://blog.pje.cn/user1/331/archives/2006/2695.html 回答者:llssxx1111 - 初入江湖 三級 3-24 11:40 紙的發明者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牘)和竹片(又稱簡)來書寫文章;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竹簡、縑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為了製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採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為原料,成功地製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贊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並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為「蔡侯紙」。 公元 121 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牽扯到蔡倫,漢安帝劉祜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公元 8 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 1000 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預測。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升)理應在為中國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里占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2004-11-06 更新 網上絕大部分資料顯示蔡倫是公元 121 漢武帝令其投案。此處顯然有誤。經查證,蔡倫的確在公元 105 年改進造紙術,卒於 公元 121 年,那就顯然不是漢武帝時期,經查歷史年表,應是東漢漢安帝劉祜在位期間。 漢武帝,即劉徹,生於前 156 年,卒於前87年,是西漢第六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7 歲時被立為太子,16 歲登基。漢武帝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在位期間,他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推恩令,採用董仲舒的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認為他表面利用儒學統一思想,事實上是採用法家思想亦不乏其人,即是所謂的「表儒法里」。當時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對外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對匈奴他一方面派衛青、霍去病徵伐。他消滅了南越政權,使今天的兩廣地區進入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為中西文化的交流開創了基礎。

⑶ 造紙術是在哪裡發明的

蔡倫不是造紙術發明人

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來源於《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紀錄非常明確,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1957年,陝西出土了西漢晚期的灞橋紙,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關紙,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顏紙,這些考古發現使學術界對蔡倫造紙的觀點提出了異議。一派專家認為,經過考證,這些紙的年代都比東漢早,因此可以說,在蔡倫之前中國就有紙,蔡倫不應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另一派專家則對出土這些紙的古墓或遺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紙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雖然在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地較粗糙,結構也比較鬆散,造紙技術處於初級階段,而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紙的質量和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為今天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紙。因此,部分專家指出,蔡倫對紙向中國、向世界的推廣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紙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紙術」的發明人。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紙,與以往考古發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生日」是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300多年。所以,這張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當時成為中國在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惟一物證。
近日,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告訴記者,該遺址出土了200多片紙文書殘片和麻紙,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土的簡牘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初到西晉都有。古紙的顏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8種。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雙全說,此次敦煌出土古紙的數量之大、品種之繁多、時代跨度之久,在中國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這些古紙的發現不但有力地印證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人,也為中國研究紙的歷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證。

⑷ 造紙方法以前不是什麼

造紙方法是以前就有的。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⑸ 造紙術是怎麼發明的

火葯、造紙術、印刷術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這是我們上小學時就學習的知識。火葯源於煉丹家的誤操作;印刷術和指南針都是老祖宗們殫精竭慮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那麼,紙作為一種經濟適用的書寫材料,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呢?眾所周知,蔡倫和造紙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在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書寫材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制約文化發展的一個瓶頸。以我國為例,我們的老祖宗們,先後試用過龜甲、獸骨、青銅、竹簡、木簡和絹帛等材料,比如我們最早發現的文字,就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又稱甲骨文。後來經濟發展了,就在青銅器上刻字,以流傳後世,尤其商朝居多,因為商朝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已爐火純青,各個君主都喜歡在青銅器上鑄銘文來為自己歌功頌德;秦始皇每次批閱奏摺時,都要讓兩個甚至更多的宮人擔擔子,裡面是竹木筒的奏摺,奏摺越多,擔子越沉重;又如宮廷內用絹帛寫字,很是輕便,但卻不易保存,尤其是絹帛造價昂貴,尋常百姓家用不起,只能供少數達官貴人使用。由於竹木簡、絹帛等這些材質脆弱、造價昂貴等原因,一直難以真正適應文化發展的需要。於是發明一種新的書寫材料,既經濟又適用,不僅能為統治階級所用,普通百姓也用得起,就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在這樣日益高漲的呼聲中,先人們為此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和努力,終於,這一難題被東漢時的蔡倫和他所率領的能工巧匠們攻克了!

蔡倫是東漢桂陽人,桂陽,就是現在的湖南郴州。蔡倫自幼家境貧寒,為了糊口,他只得進宮當了太監。在宮內的日子裡,蔡倫曾負責皇家手工作坊的工作,這為他日後發明新的書寫材料——造紙術提供了方便的試驗的場所。

為了能造出物美價廉,適合百姓們用的書寫材料,蔡倫和他所率領的工匠們進行了長久的嘗試,反復比較多種原材料,以及他們相互搭配的比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蔡倫的勤勞感動了上蒼,他研製出了紙——一種經濟適用的書寫材料,而且是不論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都能用得起的書寫材料。

這是公元105年,蔡倫和許多能工巧匠一起,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摸索出了一套先進的造紙方法。這種方法的原材料,是樹皮、麻繩、破布頭、舊漁網等,和以前的龜甲、獸骨和後來的竹木簡、絹帛相比,可謂是造價低廉,而且不必受資源和環境的限制了。

蔡倫造紙的工序是,把原材料洗滌,切碎,浸泡漚制,再把經過處理的原材料中加入石灰漿,放在大鍋中蒸煮,反復地用力搗,以分離其中的纖維組織,製成紙漿,再撈出紙漿,均勻地平攤在很細密的簾子上,濾去水分,晾乾,再揭下來,這就是成品紙張了。

當蔡倫把歷盡艱難研製出的第一張紙獻給漢和帝時,漢和帝喜出望外,立即下詔讓全國各地都按照蔡倫的方法推行造紙。自此,造紙術在神州大地得到了廣泛地推廣,龜甲、獸骨早已不再使用,竹木簡和絹帛也退出了書寫材料的歷史舞台。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不僅對我國古代的文化發展和重要文件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更對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公元6世紀時,造紙術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公元751年時,又向西傳入了阿拉伯地區,後來,阿拉伯人又把造紙術傳到了歐洲。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勤勞的勞動人民獻給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貴的禮物。現代的造紙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生產出各種各樣精美的紙張,如新聞紙、相紙等越來越多的分門別類的專用紙張,但在根本上,紙的生產原理並沒有發生改變,還是延續蔡倫造紙的方法,改變的只是技術和工藝。這也充分地說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而智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智慧的人民。造紙術的誕生,改變了人類書寫材料的歷史,並且直到今天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意義重大。造紙術的誕生,不僅是蔡倫個人勤奮努力的結果,更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蔡倫作為造紙術發明的領軍人物,將被永遠銘記在史冊中。

⑹ 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叫甲骨文。是對還是錯

對的,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甲骨文,是中華道統的文字之一。

⑺ 紙的發明三年級下冊過程造紙術發明以前( ),西漢( ) 東漢( ),後來( )

紙的發明三年級下冊過程造紙術發明以前( ),西漢( ) 東漢( ),後來( )?紙的發明三年級下冊過程造紙術發明以前( ),西漢( ) 東漢( ),後來( )?紙的發明三年級下冊過程造紙術發明以前( ),西漢( ) 東漢( ),後來( )?

⑻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外國是怎麼造紙的

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一般是用竹簡記錄文字,而外國一般使用羊皮紙、貝葉以及莎草紙等載體記錄文字。造紙術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這不僅僅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文化財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其實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的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紙”的先驅,蔡倫只是對以往的技術進行了改善,從而發明了造紙術。

03、古埃及的莎草紙

很明顯,莎草紙就是對莎草進行簡單加工製作而成。因為莎草紙的成本很低,所以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技術並流行於歐洲。但是隨著中國的造紙術不斷流傳,各國人民漸漸地不再使用莎草紙。

⑼ 造紙術的發源地是哪裡

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東漢時期的洛陽。

從考古發掘的文物可知,早期的紙是由植物纖維(麻類)製成,因而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說的「紙,絮,一曰苫也」中的「絮」指的就是麻纖維。

1933年,北京大學教授黃文弼先生在新疆羅布泊漢烽燧遺址首次發現一片麻紙,「同時出土者有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之木簡,為漢宣帝年號,則此紙亦為西漢故物也」。

直至1990年,學者們在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先後八次發現西漢初年至末年製造的麻紙,時間均在東漢蔡倫「造紙」之前。

到了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製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除麻紙、楮皮紙外,又製造出桑皮和藤皮紙;中原地區則普遍使用竹簾床模具抄造,使得紙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隋唐五代時期是麻紙的全盛時期,而雕版印刷的發明更進一步促進了紙業的興旺。

唐末南方製造出竹紙,這一時期還發明了在色紙面上飾以金銀粉的金花紙、水紋紙和砑花紙。宋元時期皮紙與竹紙由於技術的進步而成為主要紙類,麻紙則因原料問題開始衰落。

明朝是造紙術的集大成階段,其技術也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殺青》中記載下來。中國造紙術在發明之後,開始向外傳播到世界各地。

(9)造紙方法發明以前是刻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造紙術最早是在漢字文化圈內傳播。朝鮮半島造紙是在魏晉南北朝之際,生產的主要是麻紙,後來才有楮皮紙和桑皮紙。現存最早的紙寫本是韓國湖岩博物館館藏754年新羅的楮皮紙寫本《華嚴經》。朝鮮造有皮紙,其特點是紙質較厚重、強韌而又潔白。

中國紙與書卷早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在漢末、魏晉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已能造紙。據德國漢學家夏德研究,當時大秦不會自行造紙,所獻紙為其在越南所采購,「東羅馬使臣或亞歷山大城商人來中國廣東通商,途經越南時,將當地所造沉香、皮紙充作本國物品向中國朝廷作為進貢禮物」。

越南南方的紙是由北方輸入。宋元以後,南方也可以造紙。陳朝藝宗紹慶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將所產紙扇送給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間,越南曾回贈清帝金龍黃紙二百張。晚期越南版書籍多以竹紙印刷,而此紙也與中國紙類似。

日本的造紙術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據《日本書紀》記載,中國紙和造紙術是通過朝鮮傳入日本的,實際上,日本造紙早於此時,傳授造紙技術的是450年從百濟來日本的漢人五經博士王仁及其隨行的漢人工匠。

根據對日本法隆寺、東大寺所藏飛鳥與奈良時代的用紙化驗結果,當時造紙原料多是破麻布、楮皮和雁皮。其紙制漿技術同中國一樣,用植物灰水對原料蒸煮,更在漿液中加澱粉糊。

日本典籍《延喜式》(905年成書)、《令義解》(833年成書)和《源氏物語》(1007年)等中均有關於日本官方造紙機構、材料與類型的論述。鐮倉時代以後,日本麻紙漸少,皮紙佔主要地位。江戶時代手漉和紙得到較大發展。和紙文化在今天的日本仍受到高度重視。

陸上絲綢之路造紙術的外傳。中原地區有兩條陸上通道可達西域:一是從西藏經喜馬拉雅山口南下,一是從今新疆經克什米爾至印度西北部。兩條通道的中國一側,新疆在十六國時期(304—439年)已於當地造紙,而西藏從唐初(7世紀前半葉)起就有了造紙作坊。

印度造紙法及紙的型制與新疆、西藏類似,印度現存最早的紙寫本年代為1231年或1241年,因此在12—13世紀印度已有自己的造紙業。

⑽ 造紙術的發明經過

造紙術中國古代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造紙術發明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其中,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志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唐時,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從唐代到清代,中國生產的用紙,除了一般的紙張外,還有各種彩色的臘箋、冷金、錯金、羅紋、泥金銀加繪、砑紙等名貴紙張,以及各種宣紙、壁紙、花紙等。使紙張成為人們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紙的發明、發展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
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在設備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濕紙,提高了工效。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從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磧出土的這一時期所造出的古紙來看,紙質纖維交結勻細,外觀潔白,表面平滑,可謂「妍妙輝光」。公元六世紀的賈思勰還在《齊民要術》中,專門有兩篇記載了造紙原料楮皮的處理和染黃紙的技術。同時,造紙術傳到我國近鄰朝鮮和越南,這是造紙術外傳的開始。
公元六——十世紀的隋唐五代時期,我國除麻紙紙、楮皮、桑皮紙、藤紙外,還出現了檀皮紙、瑞香皮紙、稻麥稈紙和新式的竹紙。在南方產竹地區,竹材資源豐富,因此竹紙得到迅速發展。關於竹紙的起源,先前有人認為開始於晉代,但是缺乏足夠的文獻和實物證據。從技術上看,竹紙應該在皮紙技術獲得相當發展以後,才能出現,因為竹料是莖稈纖維,比較堅硬,不容易處理,在晉代不太可能出現竹紙。竹紙應該起源於唐以後,而在唐宋之際有比較大的發展。歐洲要到十八世紀才有竹紙。

這一時期的產紙地區遍及南北各地。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因此興起了印書業,這就促進了造紙業的發展,紙的產量、質量都有提高,價格也不斷下降,各種紙製品普及於民間日常生活中。名貴的紙中有唐代的「硬黃」、五代的 「澄心堂紙」等,還有水紋紙和各種藝術加工紙。唐代的繪畫藝術作品已經有不少紙本的,正反映出造紙技術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造紙方法發明以前是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1乘87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335
小米搜狗輸入法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5
鍋底清洗有哪些方法 瀏覽:848
檸檬水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468
peikko螺栓連接方法 瀏覽:752
真空壓力表使用方法 瀏覽:616
插花中可以採用哪些顏色搭配方法 瀏覽:742
雙控開關燈管連接方法 瀏覽:485
致病菌分析方法 瀏覽:525
點贊操作方法視頻 瀏覽:559
缺牙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103
水果盒的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857
不銹鋼宣傳牌安裝方法 瀏覽:448
解決黑鼠最好的方法 瀏覽:464
台式電腦機箱無線連接方法 瀏覽:295
雌鴿下軟蛋的治療方法 瀏覽:270
對公司財務分析的方法 瀏覽:750
手竿玉米釣草魚技巧和方法 瀏覽:526
a4紙折籃子簡單的方法 瀏覽:8
淼淼瘦腿霜使用方法 瀏覽:812